文物藏品档案规范方案[WWT0020_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方案[WWT0020_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方案[WWT0020_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WW/T0020—2008)

(国家文物局 2009年2月16日)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文物藏品档案的归档围、立卷和装帧要求等容。

本标准适用于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工作。其他级别的文物藏品建档工作,可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59-2000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eqv ISO 3166-1:1997)

GB/T 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文物藏品档案 archive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在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

有关文物本体属性、文物管理工作和其他相关事项的历史记录,形式有文字、图表、照片、拓片、摹本、电子文件等。

4 归档围

4.1 文物藏品档案材料的记录容

4.1.1 文物藏品的本体属性信息。

4.1.2 文物藏品的管理工作信息。

4.1.3 文物藏品的研究利用信息。

4.1.4 文物藏品的保护修复信息。

4.2 属于归档围的文件材料

4.2.1 《文物藏品登记表》

《文物藏品登记表》的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A。

4.2.2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的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B。

4.2.3 照片

文物藏品档案应收录文物藏品的全貌和重要局部特征照片,藏品本体发生重大变化前后对比照片,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文物藏品档案还宜收录文物藏品的重要纹饰、印记、款识、铭文等局部照片,残损部位照片,保护监测记录照片,与藏品有关的重大活动照片等。

4.2.4 拓片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文物藏品的器形、铭文、图案等的拓片。

4.2.5 摹本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文物藏品的文字、绘画、纹饰等的摹本。

4.2.6 绘图

文物藏品档案宜收录反映文物藏品整体形、貌或重要局部特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或复原图等。

4.2.7 相关文件材料

相关文件材料的容应包括在文物藏品征集、鉴定、入藏、编目、保管、保护、利用和研究等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文件、法律文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如历史档案材料、保护修复报告、检查观测记录等。

4.2.8 相关文献资料

相关文献资料的容应包括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献、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文摘、报道等文字资料和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底片、电影胶片等影像资料。

4.2.9 电子文件

电子文件的容应包括与文物藏品有关的各类数字化文字、图表、声像资料等,并以光盘为载体保存。

5 立卷和装帧

5.1 立卷

文物藏品档案应每件(套)立一个案卷。

5.2 装帧

5.2.1 文物藏品档案应采用左侧活页形式装订。

5.2.2 文物藏品档案应采用国际标准A4 幅面。

档案材料大于A4幅面的应折叠成A4幅面,小于A4幅面的宜粘贴在A4幅面的纸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收录。

照片、绘图、拓片、摹本和光盘等应粘贴在相应的《册页》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收录。相关文件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也可粘贴在相应的《册页》上或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收录。《册页》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C。

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片、底片、光盘等不便装订的档案材料,宜装入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收录。

文物藏品档案专用袋规格见附录D。

5.2.3 文物藏品档案应使用统一的卷盒、卷目录和备考表,卷盒规格及著录说明见附录D,卷目录、备考表格式及著录说明见附录E。

5.2.4 制作档案的书写材料及工具,应符合耐久性要求,不应使用热敏纸、复写纸、铅笔、圆珠笔、红墨水、纯蓝墨水等。

归档材料和装订材料不宜有金属物。

5.3 卷文件材料的排列顺序

5.3.1 卷资料应按类别排序,其顺序为:案卷封面(卷皮)、卷目录(排列在卷文件材料之前,不编号)、文件材料、备考表(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后,不编号)。

5.3.2 卷的文件材料应按类别排序,其顺序为:《文物藏品登记表》、照片、拓片、摹本、绘图、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电子文件、《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5.3.3 同一类别的文件材料应按形成时间先后排序,形成时间早的在前,晚的在后。

5.3.4 同一文件中图、文分别装订的,应文字部分在前,图样部分在后。

5.3.5 同一文件,应原件在前、复印件在后,原文在前、释文在后。

5.3.6 续补档案材料应按归档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5.4 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

5.4.1 归档文件材料:破损的应予以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应予以复制。藏品保护监测报告、修复方案等成册的文本,应全文归档不拆分。

5.4.2 照片:应使用相纸(感光)扩印,规格应不小于15.24cm X 11.43cm,即6 英寸。5.4.3 拓片:应使用宣纸捶拓。

5.4.4 摹本:宜使用宣纸临摹。

5.4.5 绘图:不宜使用硫酸纸。

5.4.6 相关文件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应收录原件或副本。

5.4.7 电子文件:

——应采用通用格式存储于不可擦除型光盘。

——存储电子文件的光盘应一式两套。

——磁带、幻灯片、电影胶片等其他载体的档案材料,应转换成电子文件,以光盘为载体保存。

——光盘应编制文件目录。

附录A

(规性附录)

《文物藏品登记表》格式及著录说明

A.1《文物藏品登记表》格式

《文物藏品登记表》见表A.1。

A.2 《文物藏品登记表》著录说明

A.2.1 名称

一级文物按照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名称填写,其他级别的文物藏品按照收藏单位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填写。

A.2.2 曾用名

藏品的其他名称。

A.2.3 总登记号

在现收藏单位总账上的登记号。

A.2.4 入藏日期

现收藏单位登记入库的日期,即“总登记账”登记的日期。日期表达方式见示例。

示例:

2004 年1 月5 日

A.2.5 入馆登记号

在现收藏单位入馆凭证上的登记号。

A.2.6 入馆日期

现收藏单位接收入馆的日期,即“入馆凭证”上记载的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A.2.7 分类账号

现收藏单位的藏品分类账上的编号。

A.2.8 入藏库房

填写藏品现在库房名称。

A.2.9 类别

按收藏单位现行分类办法确定的类别。

A.2.10 级别

藏品的等级包括: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一般文物、未定级文物。

A.2.11 年代类型

表明时间概念和藏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区分为:制造年代、使用年代,形成年代、生存年代。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年代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年代类型。

A.2.12 年代

藏品蕴含的年代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地质纪年、中国考古学年代、中国历史学年代(历史年表)、公元纪年和少数民族政权纪年等。

历史纪年应先填写朝代,同时在括弧注明公元纪年。

少数民族政权纪年应先填写中央政权年号,然后在括弧填写少数民族政权年号,同时注明公元纪年。

近现代文物和外国文物年代可直接填写公元纪年。

起止年代之间用“~”表示。

示例1(地质纪年):

晚更新世

示例2(中国考古学年代):

旧石器时代

示例3(历史纪年)

西汉元狩元年(-122)

示例4(历史纪年)

清乾隆(1736~1795)

示例5(公元纪年):

1919 年

示例6(公元纪年):

公元16~17 世纪

示例7(少数民族政权纪年):

国仁寿三年(1238)

A.2.13 年代研究信息

对藏品年代研究情况和用自然科学手段测试获得的年代资料。

A.2.14 地域类型

表明地域概念与藏品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出土地、生产地、采集地、使用地等。多种地域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类型。

A.2.15 地域

藏品蕴含的地域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历史地名、现行政区划名称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等。历史地名可在括号加注现行政区划名称。现行政区划名称、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

分别参照GB/T 2260-2007 和GB/T 2659-2000 中的汉字名称填写。

示例1:

北平(北京市)

示例2:

陕甘宁边区

示例3:

自治区昌都县

示例4:

德国

A.2.16 人文类型

表明藏品的人文信息与藏品的关系,可分为:制作者、仿制者、使用者、属有者四种类型。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人文类型者填写一种主要类型。

A.2.17 人文

藏品蕴含的体现文物价值的人文信息,可用以下方式表示:考古学文化、历史人物或机构名称、宗教、民族等。如五世班禅金印,与五世班禅有关,可填写“藏传佛教”。

示例1:

大汶口文化

示例2:

太平天国

示例3:

天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

示例4:

儒学文化

示例5:

白求恩

示例6:

佛教

A.2.18 人物传略

人文项中涉及到人物的传略,包括:(字、号、别名、室名)、国别、籍贯、性别、

生卒年、主要经历、事迹或专长、代表性作品等。

A.2.19 质地

指构成藏品自身的物质成分,如石、玉、陶、瓷…;铜、铁、金、银…;木、竹、棉、麻、漆、纸…;骨、毛、皮、丝等。如藏品系多种材质复合而成,则须写明全部材质或主要材质。

A.2.20 功能类别

根据藏品的功能与用途划分,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艺术品、丧葬用品、宗教礼

仪用品、武器、其他用品等。

A.2.21 尺寸

容包括:测量部位及测量部位数值。尺寸单位为cm。

示例1:

纵30cm、横20.7cm

示例2:

通高22cm、口径6.7cm、腹径11cm、底径7cm

示例3:

A.2.22 传统数量

具有统计意义,在功能与容上相关联的独立个体集合,或独立个体本身的数量。一般以“件”或“套”表示,也可以用习惯量词表示。

示例(马靴):

1 双

A.2.23 实际数量

具有保管意义,可相对独立存在的个体或不可拆分的最小个体数量。一般以“件”表示,也可以用习惯量词表示。

散碎品分装于同一容器或同一包装的,可按一件计算。

示例1(贝页经):

32 叶

示例2(粮食):

1 盘

示例3(药材):

1 包

示例4(酒):

1 壶

A.2.24 容积

容积单位为ml。

A.2.25 质量

质量单位为g。

A.2.26 形态特征

根据如下要求对藏品进行描述:

1)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后外的顺序,比较复杂的图案,表达时要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2)力求客观、准确、简明、规。

3)尽量使用文物、考古术语。

4)揭示藏品涵,表示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A.2.27 工艺技法

包括:成型工艺、绘画技法、装饰生成工艺、文字生成工艺等。

成型工艺如:打制、轮制、编结、装裱等。

装饰生成工艺如:透雕、线雕、描彩等。

文字生成工艺如:铸造、镌刻、手书、印刷等。

绘画技法如:墨笔、设色等。

流派如:画派、苏绣等。

A.2.28 完残程度

完残程度依次为:完整、基本完整、残缺、严重残缺四种。

示例:

完整

A.2.29 独特标记

藏品最具识别意义的特征,包括铭文、纹饰、残损特征等。

示例1:

“卣”底部阴刻“祖辛”二字铭文

画心左上角有一块约2 平方厘米大小的印迹。

A.2.30 完残状况

藏品的完整、残损、缺失状况。注明残损部位、程度或缺失情况。

示例1:

器型完整,无损伤。

示例2:

口部有轻微磕伤。

示例3:

全套7 件,缺失3 件。

A.2.31 颜色

藏品颜色的简单描述,其中包括单色和多色。

示例1:

祭蓝。

示例2:

黑、红两种颜色。

A.2.32 光泽

藏品表面的光泽。如:光洁润泽、无光泽等。

A.2.33 文字种类

藏品文字的语种类别。如:汉文、满文、契丹文、梵文、阿拉伯文等。

A.2.34 字体

藏品文字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A.2.35 字迹颜色

藏品文字的字迹颜色,如:蓝色、黑色、红色等。

A.2.36 题识情况

包括:铭文、款识、题跋、题名、印鉴的释文或译文并注明题识位置、作者、字数等相关信息。

A.2.37 附属物情况

与藏品相关并一同收藏、保管的其他物品的名称、年代、数量、质地、形态和完残情况等。示例1(清代时罗布林卡为其所收藏的“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配置的碗套):

碗套,清,1 件,皮,通高23 厘米,完整,本地制造。

示例2(现收藏单位为其所收藏的“清中期白玉双系荷包形鼻烟壶”配置的红木座):红木座,现代,1 件,木,高2.3cm,直径3.2cm,完整。

A.2.38 来源方式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方式:旧藏、拨交、移交、交换、拣选、捐赠、收购、征集、采集、发掘、制作、其他等。

A.2.39 来源号

藏品被现收藏单位接收以前,原文物持有方给予藏品的编号,或其他编号,如,天津自然博物馆接收原北疆博物院所藏标本上的北疆博物院编号,即是天津自然博物藏品的原编号。

A.2.40 来源单位或个人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来源单位名称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旧藏”的,来源单位是指原收藏单位。如,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接收原第一博物院的藏品,“第一博物院”即为藏品的来源单位。

搜集方式为“拨交”的,是指经主管部门批准调拨或主管部门指定其他单位拨交,来源单位

是指原拨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移交”的,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部门。

搜集方式为“交换”的,是指收藏单位之间的藏品交换,来源单位是指与本馆交换藏品的单位。

搜集方式为“拣选”的,是指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将拣选的文物、标本移交给主管部门指定的博物馆,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单位。

搜集方式为“捐赠”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原捐赠单位或捐赠人。

搜集方式为“收购”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原出售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拍卖”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拍卖公司和个人(持有者或委托人)。

搜集方式为“征集”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提供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采集”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采集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搜集方式为“发掘”的,来源单位或来源人是指发掘文物、标本的单位或个人。

A.2.41 搜集经过

现收藏单位获得藏品的过程。包括搜集时间、来源对象、经手人、经费情况等。

A.2.42 流传经历

在现收藏单位收藏以前的流传过程。包括搜集时间、来源对象、经手人、经费情况等。

A.2.43 出土情况

藏品的出土时间、地点、单位,发掘单位或发掘者及出土原因等。

A.2.44 鉴定情况

注明鉴定日期、鉴定机构、鉴定人员情况和鉴定结论。

A.2.45 当前状况

藏品本体现状记录,包括本次与前次记录相比较的完残状况、变化情况等。

A.2.46 保存条件

藏品存放地条件。包括库环境与库外环境、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采光照明、技防

监控情况等。

示例:

1 号库(纸质文物库)温度30○C,湿度70%(据2000 年7 月28 日《库房日志》)。

A.2.47 损坏原因

包括:藏品的自然、人为损坏情况的描述,如:白蚁、竹蠹、霉菌、腐蚀、管理不当、

意外事故等。

A.2.48 保护优先等级

指抢救保护文物的急缓程度,分为:急需保护修复、需要保护修复、日常维护三种。

示例:

急需保护修复

A.2.49 拟采取的保护措施

拟对藏品采取的主要保护方法。

示例1:

脱水处理

示例2:

除锈

A.2.50 历次保护记录

记载历次保护情况。包括保护技术方案、保护工作开始与结束日期、保护处理前藏品状况、保护处理中藏品状况、保护处理后藏品状况、审批单位、审批人、保护技术工作承担单位、保护技术主要工作人员、验收人、经费情况等。

A.2.51 主要利用情况记录

容包括:藏品展示、出版、复仿制等使用情况,应反映名称、时间、地点、责任单

位、数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等情况。

A.2.52 文献及研究论著目录

A.2.52.1 文献题名

文献的标题名称。

A.2.52.2 责任者

作者、编者、译者等。

A.2.52.3 出处

专著应填写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

古籍应填写版本等;

发表在论文集或其他文献汇编的,填写论文集名或汇编的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或版本和起止页码;

发表在刊物上的,填写刊物名称、出版年份、期号和起止页码;

发表在报纸上的,填写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和版面号。

示例1:

文物,1985 年,第1 版。

示例2: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示例3:

《中国博物馆列精品图解》,文物,2005 年,第1 版,第25~33 页。

示例4:

《香奁丛书》,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示例5:

《文物》,2004 年,第5 期,第15~18 页。

示例6:

《中国文物报》,2005 年8 月24 日,第3 版。

A.2.53 其他声像资料目录

A.2.53.1 题名

声像资料的名称。

A.2.53.2 责任者

制作声像资料的责任单位名称或责任人。

A.2.53.3 类型

声像资料的类别,如:电影胶片、磁带、磁盘等。

A.2.53.4 规格

声像资料载体的长度、时间和尺寸等。

示例1(电影胶片):

16 毫米

示例2(录音磁带):

90 分钟/盒

示例3(光盘):

120mm/CD-ROM

A.2.53.5 数量

声像资料容的长度、时间、容量等。

示例1(电影胶片):

120 米

示例2(录音磁带):

65 分钟

示例3(光盘):

530MB

A.2.53.6 日期

声像资料的制作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示例。

A.2.54 备注

其他需要说明的容。

A.2.55 填表日期:

填表的具体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 示例。

A.2.56 填表人:

填表责任人签名。

A.2.57 负责人:

填表部门的负责人签名。

A.2.58 附页

表各栏填写不下,而又不能省略的容,在附页中续填,文字前加(上续“××”栏)字样。文字过长者,可以另加附页。

示例:

(上续“题识情况”栏)

附录B

(规性附录)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格式及著录说明

B.1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格式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见表B.1。

B.2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著录说明

B.2.1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表的题名。

B.2.2 年至年

文物藏品动态跟踪记录汇总的起止年份。

B.2.3 藏品名称

同A.2.1。

B.2.4 总登记号

同A.2.3。

B.2.5 提取退还记录

藏品出入库的情况记录。包括:出库和归库时间、出库原因、经办部门、经办人、批准部门和负责人等情况记录。

B.2.6 观察监测记录

对藏品进行观察监测的情况记录。包括:观察监测时间、实施监测机构名称、主要技术人员、

监测技术方法和结论等。

B.2.7 保护修复记录

对藏品进行保护修复的情况记录。包括:保护修复时间、实施单位或部门名称、主要技术人员、技术路线、使用材料和结果等。

B.2.8 鉴定变更记录

对藏品进行鉴定的情况记录。包括鉴定时间、机构或组织名称、鉴定人员情况、鉴定意见或结论。

B.2.9 研究利用情况

新的研究成果和藏品利用情况记录。研究成果包括:发表时间、题名、责任者、出版单位;利用情况记录包括:时间、用途、利用单位名称、批准部门和需记录的其他情况。

B.2.10 事故情况记录

藏品发生事故的情况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原因、事故责任人、藏品损坏情况和处理结果等。

B.2.11 藏品注销记录

藏品注销的情况记录。容包括:注销时间、批准部门、注销原因及注销后去向。

B.2.12 备注

同A.2.54。

B.2.13 填表日期

填表的具体日期。日期表达方式同A.2.4 示例。

B.2.14 填表人

同A.2.56。

B.2.15 负责人

同A.2.57。

B.2.16 附页

同A.2.58。

附录C

(规性附录)

册页格式及著录说明

C.1 册页格式

C.1.1《照片册页》格式

《照片册页》见表C.1。

C.1.2《拓片册页》格式

《拓片册页》见表C.2。

C.1.3《摹本册页》格式

《摹本册页》见表C.3。

C.1.4《绘图册页》格式

《绘图册页》见表C.4。

C.1.5《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册页》格式

《相关文件材料、相关文献资料册页》见表C.5。

C.1.6《电子文件(光盘)册页》格式

《电子文件(光盘)册页》见表C.6。

高考专业解析:文物与博物馆学

高考专业解析:文物与博物馆学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高考专业解析:文物与博物馆学,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高考专业解析: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文物与博物馆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称文博专业,它主要涵盖了文物学和博物馆学,并与考古学关系极为密切,是一门内容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人文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讲,文物与博物馆学是属于文化遗产学(广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的文物与博物馆学(2012年以前叫博物馆学),与历史学专业、世界史专业、考古学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特设专业)同属历史学类,毕业生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本科阶段学习什么 以兰州大学为例,本科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基础课包括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概论;专业课包括博物馆学史、考古学史、藏品管理与编目、博物馆陈列与设计、博物馆社会教育学、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实习、中国考古学、文物鉴定、文物管理与法规。(各高校开设课程可能略有不同,以高校实际设置课程为准) 文博专业与考古学专业的区别 一般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如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有一整个学期的野外文物发掘实习。从课程设置看,文博专业可以说更注重室内。如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除了都要学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概论、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外,

文博专业还要学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设计初步、博物馆藏 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等课程。 二、专业与就业 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15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 业毕业生规模为500人至600人,近三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 就业率为:2013年(70%-75%)、2014年(70%-75%)、2015年(55%-60%)。 貌似冷门,实际就业前景不错 现在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很冷门,毕业生很难就业。实际上,相比之下,文博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很 不错,当今的文化遗产热、博物馆热、文物收藏热的兴起已经显示 了这一专业的潜力。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我国有许多珍贵的文化 遗产亟需专业人员进行发现、研究、保护与利用。尤其我国近年博 物馆发展速度很快,博物馆的策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种种问 题急需专业人员的担当。此外,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国际化趋向 越来越明显,也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 值得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关注的是,2015年7月29日, 国家文物局正式颁布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 下简称《大典》),考古专业人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可移动文物 保护专业人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讲解员、考古探掘工、文物修复师、古建琉璃工、古建筑工等9个文博行业职业成功列入《大典》,毕业生在就业时可以参考。 总的来说,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相对更加对口,其主要去向是: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 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以上领域都需要能从事研究、保护、管理、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文博人才。 除了就业,毕业生还可以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进一步深造,攻读研究生。

人事档案的保密制度

具体要求如下:①对于较大的企业,一般要设专人负责档案的保管,应齐备必要的存档设备。 ②库房备有必要的防火、防潮器材。 ③库房、档案柜保持清洁,不准存放无关物品。 ④任何人不得擅自将人事档案材料带到公共场合。 ⑤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房。 严禁吸烟。 ⑥离开时关灯关窗,锁门。 人事档案保密制度2017-12-16 11:38 | #2楼一、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保密法》等党和国家制定的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确保国-家-机-密的安全。 二、不准向无关人员提供或泄露人事档案内容;不准在不利于保密的场合谈论具有保密性质的内容。 三、不准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普通邮政等形式传递人事档案信息和档案材料。 四、妥善保管尚未整理的档案材料,不准随意堆放、以免造成丢失和泄密。 五、不准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和查阅人事档案。 六、未经领导同意,不准擅自将借阅档案人员和来访者带入档案室。 七、未经领导同意,任何人不能擅自摘录、拍摄、复制人事档案内容。

八、提供查阅档案前,必须弄清查阅档案的用途或理由,查阅者与被查阅人员的关系,对不符合查阅手续和条件的,不予查阅;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的档案。 九、人事档案原则上不借出人事档案室,对必须借出的档案,要经过领导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控制借出时间,严禁擅自转借他人。 干部人事档案的保管、保密制度2017-12-16 12:12 | #3楼(一)干部人事档案由反映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材料构成。 由人事处派专人集中统一保管。 其工作接受人事处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 (二)厅级干部档案,正本送组织部保管,校人事处保管其副本。 (三)干部职工离退休以后,其档案仍由人事处保管。 (四)干部离退休后易地安置的,如工作需要,其档案可转至负责管理该干部的组织人事部门代管。 (五)干部职工死亡后,其档案由人事处保管五年后,移交院综合档案室保管。 (六)干部职工辞职、退职、自动离职、被辞退(解聘)后,未就业的,其档案仍由人事处保管。 另就业的,将档案转呈其有关组织、人事部门保管,不具备保管条件的,转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保管。 (七)干部职工在受刑事处分和劳动教养期间,其档案仍由人事

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初探

文物“四有”档案工作初探 摘要:以佛山市兆祥黄公祠为例,结合工作实践,对文物“四有”档案的重要性、案卷的特点及制作、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的规定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文物“四有”档案;兆祥黄公祠 文物“四有”档案是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中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和举足轻重的科学地位。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就开始要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档案。2003年国家文物局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工作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物遗存,据统计,佛山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2处。它们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以佛山市兆祥黄公祠为例,就如何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新标准、新要求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充分认识文物档案的重要性,是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关键 (一)文物“四有”档案是文物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兆祥黄公祠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佛山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和装饰最丰富的祠堂式建筑,在佛山市的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要做好它的保护工作,前提是为它建立“四有”档案。兆祥黄公祠于1989年6月11 日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佛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其档案在为这些荣誉称号、级别的,申报提供大量的文字、图纸、照片等资料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文物“四有”档案是弥补文物损失的重要依据。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四有”档案,是保护文物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和法律职责。文物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鉴于文物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对它们实施保护的同时,还必须对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予以有效的保存和备案查考,以尽可能地延长它们在有限的物理生命之外的历史信息。在文物遭到盗窃或遭受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文物档案能够准确反映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情况,为对损坏的文物进行修复或追索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文物“四有”档案记录和反映了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是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保护、维修和研究的必要条件。建立“四有”档案可充分体现出文保单位的历史原貌;能使文保单位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对文保单位起到促进和优化作用;可以挖掘文保单位的资源。 二、根据《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做好文物“四有”档案工作

文物保护与修复1

文物保护与修复 保护:以延长器物得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得一切操作行为。 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得材料,直到器物得原初状态。 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 修复得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与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得与干预性得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得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得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得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得而复制得相关问题。 要遵循得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得物质现状;评估文物得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得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得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与修复材料得稳定性。3、修复材料得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得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得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得材料与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得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与变动。加载到文物上得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得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得可读性:一就是文物得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就是修复操作得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得现实情况与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得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得制定、保护/修复计划得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得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得必要性,确定修复得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得即时与长期得影响。8、修复得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得存放、陈列、使用、取放与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得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就是文物适应环境。 什么就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得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得操作。 古陶瓷修复就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得得,利用合适得材料与技术恢复器物得完整造型与外观得视觉效果。 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得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 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得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得合法性有争议。 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瞧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修复室内布局:平坦得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得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得其她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

档案室管理规范

1.0目的:对公司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进行合理有效的存档与管理。 2.0适用范围:凡是公司内部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均 应存入档案室统一管理。 3.0权责区分: 3.1部门文件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并按规定时间交档案 室保存。 3.2档案室管理员负责接收各部门档案,并对档案的保存、借阅、销毁等进行 统一管理。 4.0作业流程图 无 5.0作业程序 5.1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详见附件《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各部门 需参照附件要求按时将部门档案资料交档案室保存。 说明:附件未列及但部门主管判定需交档案室保存之资料部门可随时申请缴交 档案室。 5.2档案编号方式 5.2.1为方便档案室管理和部门查询,所存档案室文件均采用二级编码格式, 即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一级目录即档案室查阅的编号,由档案室管 理员编制,是按一年内发生的每类文件为最小单位,加上档案存入区 域编制而成。 编号规则如下: 5.2.2为最小单位。编号规则如下:

注:秘密文件请单独存档,各部门文档编号方式同5.2.2。交于档案室时档案袋右上角注明“秘密”两字。档案室管理员需将秘密档案放 置在有锁的文件柜内。 5.3档案缴交流程 5.3.1部门档案缴交流程 5.3.1.1按照5.1附件所列,对于缴交的各类资料,部门文件管理员直接将 《部门文件缴交资料目录》发于档案室管理员(电子目录),再缴 交资料至档案室。 注:部门文件管理员需按《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及时缴存需 归档文件,如不及时缴存,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公告本人并记 入KPI考核,部门主管负连带责任。 5.3.1.2缴交文件应为原件,如部门需保存原件,缴交复印件的需部门主管 审批。缴交至档案室的资料需按类别用牛皮纸袋封装,档案袋正上 方需粘贴档案目录。 5.3.1.3档案室管理员在收到档案后,首先要检查资料目录与实际内容是否 相符,文件有无破损或字迹不清状况。核对无误后双方于《部门文 件缴交资料目录》签字确认,档案室管理员按照一级目录编号,并 存入档案室已划定区域。“秘密”档案由档案室单独存档。未申请不 得借阅。 5.3.1.4《部门文件缴交资料目录》作为档案室接收资料的原始记录,须永 久保存,不得损毁。 5.3.2档案室档案保存要求 5.3.2.1 归档的资料应为原件,若因故无原件的需说明后归档复印件,复 印件要清晰可辩。 5.3.2.2非纸质文件材料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 值的电子文件,必须形成一份纸质文件说明一并归档,归档资料的 载体和字迹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外文资料若有汉译文的两者一并归 档,无译文的附简要说明后归档。 5.3.2.3 档案室管理员需将档案室内存放的同一年的文件资料按类别分类 统计在《档案室存档文件目录》中,并按年归档同类文件,便于查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准确鉴别藏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加强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条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物馆应根据本馆的性质和任务搜集藏品。藏品必须具有历史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价值。藏品必须区分等级,一般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一级藏品必须重点保管。 第三条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保管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第四条藏品保管是博物馆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业务工作,应由馆长分工负责领导。必须设立专门保管部门或配备专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五条保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于接触有毒药品、尘埃的保管工作人员,应比照当地有关工种享受相应的劳动保护福利待遇。 第六条为保证藏品安全、进行科学研究或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文化部文物局可以调拨或借用全国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或借用本行政区域内文物系统所属各博物馆的藏品,其中一级藏品的调拨、交换,须经文化部文物局批准。 第二章藏品的接收、鉴定、登帐、编目和建档 第七条征集文物、标本时,必须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认真做好科学记录,及时办理入馆手续,逐件填写入馆凭证或清册,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年代、是否入藏并分类、定名、定级。鉴定记录应包括鉴定意见及重要分歧意见。凡符合入藏标准的,应连同有关原始资料一并入藏。各种凭证每年装订成册,集中保存。 第八条登帐 (一)藏品总登记帐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登记时要严格按照文化部文物局规定的格式,逐件、逐项用不褪色墨水填写,字迹力求工整清晰。如有订正,用红墨水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未登入藏品总登记帐的大量重复品、参考品和作为展品使用的复制品、代用品、模型等,应另行建帐,妥善保管。 管理藏品总登记帐的人员不得兼管藏品库房。 (二)藏品定名

文物修复过程以及修复档案的记录

文物修复过程以及修复档案的记录 作者:张莎黄乐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4期 摘要: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一套清代刻本《星轺日记》,经前期预研究后采取了消毒杀虫、清洗、修补等技术手段进行了保护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文物达到了展陈的要求。修复中使用AI人工智能记录修复过程,为开展相关修复档案记录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关键词:《星轺日记》;纸质文物;古籍修复;修复档案 纸质文物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真实地記载了人类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是研究历史、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纸质文物又非常脆弱,随着时间的流逝,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大部分纸质文物不可避免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每一位纸质文物修复工作者具备专业性、责任心及耐心。 一件纸质文物的修复,其流程包括价值评估、现状调查,病害评测、方案编制,保护修复实施、效果评估,档案建立、预防性保护等活动。修复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细致地对待。本文以清刻本《星轺日记》为例,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简略介绍,并详细介绍修复档案的建立过程,以供同行老师参考指正。 1 修复前的调查与评估 1.1 文物基本信息调查 《星轺日记》长16.5厘米,宽10厘米,共十四册,整套厚度13厘米。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浙江海盐县沈炳垣撰。该古籍原已装帧,现部分书页有破洞,装订线断落,封面封底破损严重,部分书签破损严重,存在较严重的病害,需重新修复。病害调查,存在字迹模糊、残缺、污渍、水渍、断线、褶皱、脱落等病害。 1.2 分析检测研究 根据《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0025-2010)》的要求,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湿度、照度和本体的pH值、写印色料的溶解性、色度等进行检测。 (1)保存环境温湿度检测。库房条件相对完善,储存于精密空调房,基本能够达到温湿度的保存要求。

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人事档案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公司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化、制度化,根据国家和集团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及职责 公司人事档案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实行集中管理。 (一)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据此规定,管理公司人事档案,并配备政治上可靠、责任心强的中共党员作为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 (二)档案管理员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由上一级档案管理人员(或分管领导)负责保管。 第二条人事档案管理职责 (一)保管人事档案; (二)收集、鉴别和整理人事档案材料; (三)建立人事档案名册,办理人事档案的查阅、接收和转递; (四)登记人员职务、工资的变动情况; (五)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应及时对所管档案进行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 (六)为有关部门提供人员情况; (七)做好人事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

(八)办理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条人事档案的整理 整理人事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详细、装订整齐、格式统一。 (一)人事档案材料按照以下分类整理: 1.履历材料; 2.自传材料; 3.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包括各种考核、考察、述职、鉴定材料); 4.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职业技能鉴定材料; 5.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材料(包括甄别、复查材料和依据材料、党籍、参加工作时间等问题的审查材料); 6.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党派的材料; 7.奖励材料(包括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立功嘉奖、先进人物登记表及模事迹材料,以及科技、业务工作等方面的奖励材料); 8.处分材料(包括甄别、复查等材料,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犯罪判决书等); 9.工资、录用、任免(聘用)、转业、待遇、出国、退(离)休、退职材料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10.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 (试行) 发文单位: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1991-3-25 执行日期:1991-3-25 生效日期:1900-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和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等,是国家依法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条保护范围是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较大或情况复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范围内划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第四条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是保证下列文物的完整性,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 (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 (三)古墓葬封土或已探明的墓葬、墓群及陵园或其他地面建筑等。 (四)石刻、碑碣及其他文物的单体、群体和相关遗迹。 第五条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保护范围外需要保护环境风貌及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保护对象的格局、安全、环境和景观的需要合理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在这一地带内修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气氛相协调。 第三章树立标志说明牌 第六条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60×40厘米,最大为150×100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 第八条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第九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对基层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4572718.html, 对基层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建议 作者:翟茉莉 来源:《卷宗》2016年第06期 摘要:基层档案是社会群众的基础性材料,也是各行各业人员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是 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层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我国目前基层档案的管理并不完善,存在管理意识差、档案残缺、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基层档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基层档案;基础性材料;规范化管理;管理意识 1 引言 基层档案,是历史的镜子,反映着社会群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历史记载的第一手资料,基层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基层档案做得扎实牢靠,才能还原历史的真面目,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由于前期的基层档案工作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存在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建立健全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势在必行,使基层档案管理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一个单位或企业能否健康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衡量业绩和管理水平的标尺,也记录着企业经营的经验和教训,能够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意义。 2 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 下面,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 2.1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据调查,我国基础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拥有初级和中级档案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占少一部分,因此普遍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对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其文字表达能力、收纳整理能力以及计算机水平都达不到要求,这为基层档案工作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档案事业的发展。 其次,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变动较为频繁。由于此项工作为基层服务人员,不仅工作程序复杂繁重,而且待遇不高,因此很多高学历的人员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工作,还有的人将基层档案工作作为今后晋升的跳板。这样便导致工作人员不断跳槽,岗位变动频繁。但基础档案管理需要较高的工作连续性,因为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工作流程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基层工作人员的不稳定直接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 2.2 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班级: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

[人事,档案]浅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浅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机密性、专业性和服务性的工作,随着时代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不是孤立的,它是人事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搞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干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正确地选拔使用干部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要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强化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 高度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克服“档案工作重要性都知道,落实上少”的现象,要经常及时发现人事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增强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人事档案为干部的晋职、晋级、年龄及工龄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借助人事档案了解选拔对象,有效地保证了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对人事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事档案工作也应紧密结合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实际,加以改进和提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增强搞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人事档案硬件建设规范化。 档案库房的保管条件,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的物质基础,要实行四室分开,即档案室、阅档室、整理室、档案管理人员办公室分开,配备立式空调、除湿机、吸尘器、温湿度表、排气扇、应急灯、防盗报警器、灭火器、铁窗、铁皮柜等设施,购置打孔机、缝纫机、切边机、复印机等设备。做好“六防”即防盗、防火、防光、防潮、防蛀、防尘工作,为保管好人事档案创造良好条件。 三、人事档案内容规范化。 首先要制定《干部档案整理工作方案》,明确整理档案的方法、步骤和措施,统一档案袋、卷皮、目录等档案用品,对档案管理人员采取“半日工作半日培训”的方法进行整档业务的培训;其次改进整档的方法,提高质量,实行“流水作业法”,按照鉴别分类,排序编目,复制加工,装订填卡,检查验收的工序,专人专项,流水作业,然后由技术小组负责质量检查把关。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整理工作的质量;三是在制定标准,统一验收上力求一个严字,制定“六看三对照”的质量验收标准。即看材料的鉴别是否正确,看档案材料归类是否准确,看目录与材料是否一致,看各种表格是否齐全,看材料手续是否完备,看目录书写是否清晰工整,对照任免文件查任免呈报表,对照纪检监察文件查处分材料,对照近期《干部履历表》、《干部鉴定表》查学历、转干、工资、职称及党团材料是否归档;在收集档案材料上力求一个“全”字,对档案中所缺少的材料进行逐一登记,在收集方面,采取发《干部档案所缺材料催交单》和召开有关会议催办相结合,电话联系和上门征收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向有关基层单位索取材料,对统一布置填写或阶段性形成的材料如普调工资、职称评定和民主评议等期间形成的材料要主动与基层单位联系及时收集归档。在科学鉴别档案材料上要力求一个“细”字,为确保人事档案材料精炼,对收集的每份材料要进行仔细鉴别,发现缺漏,责成材料形成单位予以补办,将没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清出;在划分档案类别上还要求一个“准”字,对档案材料全部进行分类、重新整理,对把握不准的及时向领导请示,确保分类准确。

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

加强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及对策档案管理是对档案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案并提供查询、利用服务工作的总称。文物档案相当于古文物的身份证和名片,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建立文物资料的基础工作,它详实的记录文物起源、历史沿革,文物修复、文物特征等方面情况,并形成各种文档、图纸、报告、影像资料等。本文主要所阐述的文物档案指避暑山庄、布达拉宫等古建筑文物档案,这些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文物保护进行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文物档案的制度和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面对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如何做好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工作,有学者现就加强文物档案规范化管理及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一、古建筑文物档案管理现状 (一)重视不够,工作脱节。受传统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局限,当前不管是文物档案还是其他档案大多停留在“看门守摊”状态,档案利用效率并不高。各部门、各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用时重要,不用弃之”的状态,加之档案管理工作仅满足于日常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存档。相关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记录、管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漏洞和不规范,不能按照档案法规整理归档保存;还有的基层管理部门、维修部门,不注重档案的传承性、保护性和完整性,随意性较强。 (二)制度缺乏,专业缺失。文物档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相对落后,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完善合理的制度流程,导致记录和管理方式混乱,档案的管理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等情况普遍存在。另外,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档案管理培训,仅仅按照自己的

方法或老旧的办法进行管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人员不固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档案细化管理工作,贪图快速将文档简单归类,而不做整理、编排和记录,导致档案室积累了大量无法查询、入库睡觉的资料。 (三)观念落后,硬件滞后。当前现有档案室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一些单位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与当前信息化发展严重脱节,加之存档环境较差,影响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档案室由于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没有建立完善的硬件设备体系,不能跟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建立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制约着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向标准化、数字化、高效化迈进的步伐。 二、古建筑文物档案保护的意义 (一)原始指导价值。古建筑文物档案是还原、查找历史本来面貌的依据。古建筑文物一旦遭到破坏毁去,其损失将无法挽回,因此,建立古建筑档案数据库,对古建筑的维修、保养与利用,具有可提供技术、信息指导的价值。 (二)决策参考价值。古建筑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自然侵蚀等多方面的原因,古建筑的完整保存,需要借助档案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修缮、加固等;文化部门研究历史,需要借助档案了解古建筑的全貌与细节;规划建设部门在拆除时,需要借助档案衡量哪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应该保留,便于作出科学决策;设计施工单位改造古建筑,需要借助档案参照古建筑过去原貌细节,进行修复或改造。因此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管理,以发挥其不可复制的作用。 (三)文化研究价值。建筑不仅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文

档案室管理规范

1.0目的:对公司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进行合理有效的存档与管理 2.0适用范围:凡是公司内部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均 应存入档案室统一管理。 3.0权责区分: 3.1部门文件管理员负责对本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并按规定时间交档案室保存。 3.2档案室管理员负责接收各部门档案,并对档案的保存、借阅、销毁等进行统一管 理。 4.0作业流程图 无 5.0作业程序 5.1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详见附件《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各部门需参照附 件要求按时将部门档案资料交档案室保存。 说明:附件未列及但部门主管判定需交档案室保存之资料部门可随时申请缴交档案室。 5.2档案编号方式 5.2.1为方便档案室管理和部门查询,所存档案室文件均采用二级编码格式,即一级 目录和二级目录。一级目录即档案室查阅的编号,由档案室管理员编制,是按 一年内发生的每类文件为最小单位,加上档案存入区域编制而成。编号规则如 下: AB- A- BO- 11-00. J 1一档案序号(按年份累计) —年份 I _ 部门代码r 1__ 文件类别代码 ---------------- 公司简称及存入区域代码 5.2.2 二级目录即部门文件存档编号,由部门文件管理员编制,以每份文件为 最小单位。编号规则如下: BO-11- 01-001

I I_文件序号(按年份累计) 注:秘密文件请单独存档,各部门文档编号方式同 5.22交于档案室时档案袋右上角注明“秘密”两字。档案室管理员需将秘密档案放 置在有锁的文件柜内。 5.3档案缴交流程 5.3.1部门档案缴交流程 531.1按照5.1附件所列,对于缴交的各类资料,部门文件管理员直接将《部门文件缴交资料目录》发于档案室管理员(电子目录),再缴交资料至档案 室。 注:部门文件管理员需按《公司档案分类及保存要求》及时缴存需归档文 件,如不及时缴存,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直接公告本人并记入KPI考核, 部门主管负连带责任。 5.3.1.2缴交文件应为原件,如部门需保存原件,缴交复印件的需部门主管审批。 缴交至档案室的资料需按类别用牛皮纸袋封装,档案袋正上方需粘贴档案目 录。 531.3档案室管理员在收到档案后,首先要检查资料目录与实际内容是否相符,文件有无破损或字迹不清状况。核对无误后双方于《部门文件缴交资料目录》 签字确认,档案室管理员按照一级目录编号,并存入档案室已划定区域。 “秘密”档案由档案室单独存档。未申请不得借阅。 5.3.1.4《部门文件缴交资料目录》作为档案室接收资料的原始记录,须永久保存, 不得损毁。 5.3.2档案室档案保存要求 5.3.2.1归档的资料应为原件,若因故无原件的需说明后归档复印件,复印 件要清晰可辩。 5.322非纸质文件材料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 文件,必须形成一份纸质文件说明一并归档,归档资料的载体和字迹应符 合耐久性要求。外文资料若有汉译文的两者一并归档,无译文的附简要说 明后归档。 5.3.2.3档案室管理员需将档案室内存放的同一年的文件资料按类别分类统计在

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浅析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 发表时间:2018-10-24T15:55:49.110Z 来源:《文化研究》2018年第10月作者:牟彦 [导读] 如何加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是本篇文献需要详细阐述的两个核心观点。 吉林省通化县博物馆 134100 摘要:世间任何宝贵的东西在收藏的时候都需要倍加珍惜,对于博物馆里的各种稀有文物藏品更是如此。文物藏品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其外在上的视觉震撼,更主要的是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的文化理念、社会风貌、历史事迹等,具备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另外,在各类文物藏品上面做深入的研究还能挖掘出文物藏品更有利的价值。为此,如何加强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是本篇文献需要详细阐述的两个核心观点。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保护;利用 引言:21世纪新时代的社会公众体系当中,人们玩“抖音”、刷“微博”,这些看似流行的生活日常,都象征着传统文化的逐渐流失。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会经常去博物馆进行观览的其实是少数。而事实上,博物馆对人类现代文明社会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博物馆可以了解到各朝各代的历史文物。它用展览的形式,利用文物藏品的研究价值、教育价值以及欣赏价值给我们展示着一出出历史好戏,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可是,目前我国有许多博物馆不仅对于文物藏品的保护力度不够,还没有充分的把文物的价值利用起来,使得文物藏品这种十分稀缺的资源遭到浪费。因此,有关部门必须正视问题,切身实地的去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一、博物馆文物藏品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腾飞,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样的,老百姓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同样重要,这关乎中国社会公众文化事业的拓展。新时代的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核心便是能够在满足人们观览的视觉追求时,还能对他们的文化精神内核进行建设,从而拓展社会公众文化事业。所以,各地区的博物馆都应该大力的加强对于博物馆文化藏品的保护力度,同时充分的发挥文物藏品的利用价值,这不仅是人们的需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追求。 二、如何利用好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 总的来说,一座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保护的再好,它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如何充分利用文物藏品所蕴含的价值,将其最好的文化价值发挥出来。对此,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的概述文物藏品的科学合理化利用措施: (一)陈列展示好文物藏品 要想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以最简单的的方式展现其价值,文物藏品的陈列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将博物馆内的文物藏品陈列出来,可以让人们与文物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与观览,让他们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这是一种用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体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谈到博物馆的文物藏品陈列展示艺术,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将陈列展览空间与文物藏品本身体积之间进行巧妙的构思,在陈列方案完善之后才能开始具体的陈列展示工作,切记一定要做到既能保护文物藏品,又能充分的发挥出文物藏品的文化价值。 关于博物馆文物藏品的陈列体系,事实上是一个大量收集资料、多方考察研究的过程,各个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方案肯定都是不一样的。在具体的陈列展示工作当中,博物馆应该依照文物藏品本身的类型、规格、体积、重量、贵重程度等多方面特性做详细了解,然后根据博物馆的场馆面积合理的划分多个陈列区,再把同一属性的文物放在一列,陈列好之后还要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以免文物遭到破坏。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在观众进入博物馆之后,一定要保障博物馆内的有序观览。 (二)发挥好馆藏文物的教育功能 其实一直以来,博物馆的基础特点之一就是教育的功能,它可以通过陈列的收藏文物为主要载体,向社会各界渲染文化核心,很多学校已经积极的在开展与当地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关系,期盼通过博物馆的稀缺文物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在现实生活当中,贵如国家博物馆已经开始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在向社会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举个很实在的例子,比如:当地学校的教师可以以“汉字的起源与统一”为教学主题,然后在博物馆的展厅内观察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刻画符号陶尊、稻纹陶钵、西周的虢季子白青铜盘等等非常珍贵的稀缺文物,以此引导学生去领略汉字不同阶段的发展形态。当同学们回到课堂之上,可以让他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老师提问关于汉字形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出汉字的起源,极其具体刻画过程,从甲骨文到繁体字再发展到今天的汉语简体。总的来说,通过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可以非常形象的发挥好教育功能。 (三)科学研究和利用好文物藏品 事实证明,对博物馆内收藏的各类文物进行完善的科学研究,利用好文物藏品的历史研究价值可以很好的满足国家文化建设的各种需求。现阶段博物馆的科研方式主要包含综合研究以及单项研究两个方面,通过这两种研究方式,挖掘出各类文物内在蕴藏的文化价值,甚至可以为我们的历史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可靠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好博物馆收藏文物的使用价值。每个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藏品都蕴藏了各个时代的革命活动、重大事件或者英雄事迹,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对此,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都应该积极的推动馆藏文物藏品的使用价值,将自己博物馆内收藏的文物藏品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当中,拓展文物的利用途径,有效的弘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结语:综合以上内容所述,不难发现博物馆之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起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作为极度珍贵的文物藏品收纳机构之一,它有着十分严格的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探讨,可以明确保护各种文物藏品的重要性,博物馆通过科学有序的文物藏品陈列,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文物藏品外在的形象之美,更重要的是文物藏品内在的历史内涵。对此,博物馆相关单位各界人士一定要注意加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文物鉴定与修复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