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家庭文化比较

中西家庭文化比较
中西家庭文化比较

序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两地相隔千山万水,所养育出的人不一样,所涵养的文化亦是不同,在家庭这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从出生就接触,就与之融合的地方,所散发的文化魅力,更是叫人想要一一较之,发现其各中不同,一窥其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请诸君随我浅浅品味。

Daddy与父亲

——论中西家庭文化对比

当我们走进一个中国家庭,四代同堂是不鲜见的,就是现代家庭,三代同堂的的家庭比比皆是,一家三代,四代,乃至五代六代,住在一起,中国人重视大家庭的心理显而易见,相对比与西方的家庭,父母与未成年的孩子一起住,到孩子长大,有了经济能力之后,就离开父母的家,在外租房住。数点一个西方家庭里,住在一起的家人往往不超过两代。这边与中国的大家庭形成的鲜明对比。

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对于家的观念就十分地强。在很多中国人眼中:一家人就是要住在一起的。虽然近现代西方的思想渐渐走入许多中国家庭,儿子女儿们渐渐离开农村的家,搬到城市里,但是更多人的心里是希望接父母一起住。许多青年结婚后,还是和父母一起住,这样,他们可以照顾老人,老人可以帮助他们照顾孩子。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睦美满的大家庭会受人羡慕与尊敬。相对于西方,孩子们长大,离开父母,与另一个男人或女人组一个新家庭是十分正常。影响西方久远的圣经是这样教导人们的:“创世纪2章24节: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许多人都可能只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偶尔去看看父母。

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西方孩子似乎比中国孩子更加独立一些,成熟地更加早些。然后西方的年轻一代正处在激烈变动的时刻,社会学家称之为“不断变更的成年期”。传统上,社会学家将“成年过渡期”划分为五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毕业、离家、经济独立、结婚、生子。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21世纪以后,只有不到一半的女性和三分之一的男性在30岁前完成了过渡期。如今,有些年轻人始终没有完成过渡期,包括单身族或丁克族。也有人次序颠倒,例如先生育,后结婚;先辍学待经济独立再重返校园等。更具资料显示:似乎有更多的西方年轻人在延缓他们的成人期,而中国的青年们与父母同住不罕见,在西方人眼中似乎是异类的“赖家族”“啃老族”在中国人眼中是如此自然而然的事,许多人(包括父母与子女)都认为“父母辛辛苦苦赚钱就是让儿女来花”,“宁愿自己苦些累些,不愿儿女为生活所苦”“父母赚的钱本来就是给儿女花的”,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人是如此认为的,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许多的青年人并不满足于父母留下的产业来坐吃山空,他们也有理想,有抱负。

在中国,“家,国,天下”深入人心。一首《国家》唱出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家国观: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人们很容易将家与国两联系在一起,是共生死,同存亡的关系。许许多多为守护家园的人走上边疆,保卫国土。其实在这一点上,中西方是有共通之处的。

对于家庭而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然是一个重点考量的对象。

中国传统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揭露出,在封建制度底下,那股子霸道劲实在让人为之感叹。这种不平等的制度只强调臣的责任,子的责任,妻的责任。而圣经中不仅仅有记录妻子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均详加记录。

为夫者要对婚姻忠贞不渝,一生不变。

为夫者当爱其妻

丈夫当工作以养家

为妻者当爱其夫

妻子当服从丈夫的一家之主地位

当今社会认为家庭工作没有价值,鼓励女性抛却家庭责任出去做活。上帝从未这样要求。

总的来说,《圣经》关于夫妻关系的论述表现出一种很浓的温情,一切从婚姻出发,一切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夫妻双方在婚姻中是一种平等的,靠承诺和契约维持的关系。

说到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中西的对比还是较明显的。

你或许会在美国大片与美剧以及其他西方的文艺作品中,见到一下熟悉的场景:

已经长大的儿子,在外面功成名就,有一天终于想起来自己的父母还健在,似乎自己很久没去看望了,于是他就驾着豪华车一路回到他曾经的家,父母家。回家后,发现父亲在小湖边钓着小鱼,儿子豪迈的过去,拍着老爹的肩说“嗨,杰克,最近好吗?”如果中国的父亲听见小子敢这个称呼自己家的老子,估计要气得吹胡子瞪眼吧,但是那个西方老爹会高兴于儿子的回来,或许会给他的儿子一个拥抱,然后把中国人介意的儿子对父亲的称呼不予计较。

且不说,过去的中国家庭生活里“早请安,晚汇报”下出来的乖巧孩子,即使在现代,公然称呼长辈的名讳是极不礼貌的行为。长幼之别显得特别明显。更何况,在礼仪之邦的中国,讲究恭谦有礼。

结束语: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由他们所处社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所决定的。从对家庭的概念,家国关系,已经亲子关系等方面进行粗浅的评论。但是,仍能发现中西方的文化对比:西方更加追求个人独立,中国更注重集、和。

参考资料:

《新民晚报》https://www.360docs.net/doc/bd4648300.html,/xmhq/201009/t20100903_2818022.htm

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bd4648300.html,/view/8426.htm?#14_1

中西文化比较之圣经中关于家庭关系的定义。夫妻

https://www.360docs.net/doc/bd4648300.html,/s/blog_55ef698c01000afa.html

王信约

5/17/2011 11:26:27 PM

信工学院09信管2

0906010040

662854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指的是一个家庭杂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家庭文化是建立在家庭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家庭精神生活和伦理生活的文化体现,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二)家庭文化的内容 、家庭文化的内容大致包括11个方面: 1家庭的组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成员有不同的择偶条件。在过去,家庭主要成员的择偶观念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最大,甚至可以起决定性作用。随着则时代的进步,自主择偶已经比较普遍。我们倡导把感情建立在平等、互助和共同的理想之上,把志同道合作为择偶的基本条件。 2家庭成员的关系:一个家庭,除配偶外,还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亲属。如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3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大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先起步的,也是最基础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4对老人的赡养:对自己和配偶父母的赡养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5家庭的饮食、环境卫生: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饮食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科学、营养发展,这就需要人们掌握一些有关营养、烹任、食物选购、贮藏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家庭饮食质量。家庭的环境卫生包括自然环境卫生和心理环境卫生两个方面,对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影响都很大。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使家庭成员能在工作、学习之余得到调整,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6家庭气氛的营造:家庭气氛的营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实践证明,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中长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开朗随和的性格,相反,如果家庭气氛很紧张,不协调,孩子的性格容易变得孤僻、暴躁、多变。因此,营造和谐、宽松、健康的家庭气氛,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7家庭的经济管理: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善于理财,才能丰衣足食。但是,家庭经济管理,也要具有时代特色。一方面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不攀比。另一方面,要学会用科学知识指导消费, 8家庭的民主平等: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平等相处,首先是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在家庭中,要形成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风气,不搞大男子主义。还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要互相尊重,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权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不要搞一言堂、家长作风,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 9家庭的法律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规,比如,如何对待老人,如何教育子女,如何为人处世等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 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能有效的防止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而且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现代政府的权力严格受法律的控制,要求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界限得到价值肯定。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最好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呈现出两方面的态势。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体系。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成为一面傲人的旗帜,构成人类文明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是通过自然发展的方式走向现代化。而中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载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其影响和作用十分广泛。本文试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对中美家庭价值观作一粗浅的比较,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这一论题奠定基础。 关键字: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婚姻模式中美家庭价值观 家庭可称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也是一个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家庭既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人存在的寓所。因此,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和言语。本文试图通过语言揭示人的家庭的序曲,着重探讨中美两国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奠定基础。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传统的价值观,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核心是强调集体主义,个人的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中美两国家庭处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受到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其成员在家庭中表现出的观念、行为也不尽相同,那么到底中美两国的家庭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从家庭模式,家庭教育和婚姻模式三方面寻找差异的根本原因。 一、家庭模式 在中美文化中,家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传统的中国家庭大多几代同堂,祖孙几代住在一起,尊卑长幼非常明确。几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家的义务———父母尽责、儿女尽孝———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传统家庭模式的结构依据如下原则:以家中最年长的人为起点,其所有男性后代及其配偶、未出嫁的女性后代必须在一个家庭中生活,父祖在,子孙不许别籍异财,是三世同堂家庭的法律和伦理保证。尊老爱幼是中国家庭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希望也需要获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子女也需要退出生产领域的父母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自己的孩子,在经济上和生活上仍然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因此,三世同堂仍然是现代中国家庭的重要模式。 传统的美国家庭所包含的仅仅是父母及未成年的子女,成年子女无论结婚与否一般都会选择搬离父母的家。美国家庭中的权利意识是指每一个成员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整个家庭为中心。美国人认为,作为个体的人,他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利。它是个人、家庭或群体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之一。有时它又是一种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暂时需要的心理态势。 二、家庭教育 中美两国的父母对家庭教育都很重视,但两种文化下的人们采取的是不同的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 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因 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1.2家庭文化与家庭生活

本课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懂得家庭文化的差别,自觉履行构建 和谐家庭的责任。 2、能力:理解中外家庭文化的差别,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认识,提高辨别中外家庭不同的 能力。 3、知识:了解家的观念,理解家庭教育、家规、姓名及佳节中的家文化;掌握中外家庭文 化的差别;懂得中国家庭模式的发展趋向。 一、回眸传统 1.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 以爱心和小心构筑起和睦、友爱、团结、稳定的家。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 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 开心词典: 《家书》 张大爷辛辛苦苦培养儿子长大成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成家立业,开始幸福的生活。张大爷夫妇年纪大了,生活困难,就希望儿子寄点钱回家,不过,没 想到钱没有寄来,却寄来一封信: 父同志母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哪有余钱寄回家! ______ 儿子 你们能替老大爷回信给他的儿子吗?想一想,这封信该怎么写? 学生甲:子同志媳同志:新时代新风尚,自己挣钱自己花。二十年来白养大,抚养费可不能差。 ——父亲 2.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

(1)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 “ 养不教,父之过。 ”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 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2)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这是因为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典故介绍 3.家有家规:讲究家庭秩序。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家规与国法并列,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对家规的重视程度。 (1)我国古代丰富的治家思想。他们集中体现在《礼记》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 (2)家规对治家的重要意义。建立家庭规则不仅可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而且可以让家庭生活更加有序,让家庭气氛更加融洽。 4 .姓名的背后 ( 1 )中国人的姓名也体现出家庭文化的特色。 ( 2 )中国的大家庭观念和理想的家庭模式。 “四世同堂”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 Course Syllabus for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 课程代码:1012014 课程负责人:李红梅 课程中文名称:中西文化比较 课程英文名称: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 “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及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 课程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多个层面上进行 探讨和介绍。通过讲授分析中国与西方主流文化在基本精神、思维方式、语言文 化、宗教信仰、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及差异,使学生明确中西文化的不同起源; 把握中西古代政治制度、道德理想和宗教信仰的异同以及中西哲学和思维方式的 不同特点。增加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要,认识世界文化发展的 统一性和多样性,关注社会现实,既为祖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代化问题贡献 力量,同时也树立起全球性的宽广视野,自觉地去参与、推动世界各个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交流及合作。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历史、辩证地看待文化传统及其走向,能对中西文 化进行有机客观地比较,扬弃糟粕,吸取精华。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 辅以课堂讨论、观看影片以及撰写书评和论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不 仅掌握较为扎实的有关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而且也不断培 养学生学习文化及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程教学方法具有以下 几个特点:(1)采用专题式教学体系,有重点地集中讲授一些重要内容,避免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中美家庭价值观对比-英文版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US, which appeared in many fields, for instance, the American emphasis the individualism but Chinese focus on the collectiv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attitudes to each other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the life style influenced by family values are varied.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complex, including different customs, culture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Key words: family values, life styles, cultures, differences. Ⅰ.Introduction Family is the most basic unit of all human society. It reflects the ethical values of a society, i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a nation. People begin to learn anything about the world and their culture through the family they are brought up in. What you think, how you act, even your language, are all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family from the wider cultural context. Family values are the core in the research of cultural values, and it has a huge influence on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s. So if we want to get a glimpse of the cultures of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ir different family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will analyze family value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cisive family values, the attitude to the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values. Ⅱ.The differences of family values. A.The individualism VS. the collectivism The American emphasize the personal independence, while Chinese emphasize on the whole family, not any individual member. Children in America have more freedom than that in China. Their parents rarely interfere with their private affairs, and usually try to enhance children’s all-around abilities when they are young. They

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把孩子造就成有用之才这是一项艰苦的工程。一个家庭应该有自己的规矩和家庭文化特色。这些文化习俗会根深蒂固地深植于孩子的心灵,甚至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有,它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家长的举手投足,嬉笑怒骂,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对孩子起无形的塑造作用。 家庭质朴无华、格调高雅的装饰,家长端庄、优美、大方的仪表,以及谦恭文雅的言谈,豁达大茺的风格,会给人以充实、稳重、自然向上的感觉,孩子经长期熏陶,形成高尚情趣。它虽然默不作声,但却时时在陶冶孩子美好的心灵。 一些孩子出口成“脏”,懒散怠惰,堆物无序,办事拖拉,起居无律等坏习惯的形成,虽然原因多种,然家庭文化氛围之不良,也是一个重要因由。部分家庭搓麻将,赌博成风,家长口不“混”,孩子耳濡目染,沾在赌博恶习,变得浑浑噩噩,也就不足为奇了。“父母的思想品德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句话真实也反映了父母的世界观,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导向和影响。 被称之为“血液学和免疫学之父”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保尔·埃尔利希,他的医学兴趣是受父亲-一位德国著名医生的影响。父亲作医学实验时,他站在一旁好奇地观察,丰富的医学藏书为他探求一个个未知数提供了答案,做小助手使他对医道欲罢不能。这样,他被引发上医学科学研究之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贝克勒尔揭开放

射线奥秘,与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物理研究人员,这样一个物理世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李嘉诚定下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个星期一晚上,一家人要一起吃饭。李嘉诚和两个儿子坐在一张圆桌上,桌上摆着四菜一汤,每个餐盘上还摆着公用的勺子,李嘉诚拿起勺子,一边盛菜吃饭,一边和两个儿子聊着家常,谈笑风生。大家看到了李嘉诚的一种品质,也让人领略了他的家教,两个儿子后来这么优秀,离不开他的谆谆教导。 我在普通家庭中长大,在我心里,小时候过年所有孩子是要给爸妈磕头的,磕完头就会拿到压岁钱,正月十五妈妈会在院子里放上一包包用煤油浸过的糠麸,有几十个,然后一个个点燃,我那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妈妈点燃这些煤油灯,亮堂堂的真漂亮,照的满院子都很光亮。那种光亮也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当我远离家乡在外地工作时也不觉得孤单,一想起爹妈心里便充满了温暖和勇气。 现在这些习惯也在我的家里沿袭下来,虽然不能点煤油浸过的糠麸,但是每年过年过节我都准备一些彩灯,几个房间都装饰的五颜六色的,女儿则满屋跑着跟着忙和。 女儿今年21岁了,但每年过年都要给我和老公磕头,拿压岁钱。所以你看,童年那些让人快乐的风俗习惯也会沿袭给孩子。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结婚后每次下班上班两人都要互相抱抱、吻一下,22年了一直如此,女儿对我们俩也一向如此,现在放假回到家,爸爸上班之前女儿不管手头在忙什么教会一溜烟冲出来吻爸爸一

从《推手》看中美家庭观念的差异全文

Content I. Introduction (2) 1.1 Research Background (2) 1.2 Aims & Objectives (2) 1.3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2) II. The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theory (3) 2.1 The process of adaptation (3) 2.2 Intercultural personhood (4) III.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Reflected in Pushing Hands (6) 3.1 Plot of Pushing Hands—The independent spa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 (6) 3.2 Attitudes towards children (7) 3.3 Chinese and Western family’s attitude toward their elders (8) 3.4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9) IV. Conclusion (10) V. References (11)

I.Introduction 1.1Research Background Nowadays,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provides a lot of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Among mass media, movie industry makes the most powerful impact on human beings. Film-makers use film as a kind of art form to express their interpretations of life. Therefore, movies not only entertain us, but also influence our views on ourselves, others and the whole world. Movies, as an essential form of mass medi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2Aims & Objectives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elps us to know how cultures permeate through our daily life, lead our behaviors, form our think patterns and influence our communications with people who have diverse culture backgrounds. Movies are the effective carriers to bring different cultures to audiences. A lot of Chinese directors stand out conspicuously in the world with their unique angle of views and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to show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to foreign audiences. Among them, Ang Lee is the most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films’ director. With the background of growing up in Tai Wan and being educated in America, Ang Lee has his own cognitions of culture differences and integration. Many years of living experience in America offers him chances to go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and to form the intercultural personhood. From his films, the audience could see not only the conflicts and integration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bu t also Ang Lee’s understandings of the humanity. In his early film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re the main topics to discuss. And in his later films, he integrates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ven is beyond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boundaries to explore and discuss humanity. With long time intercultural life experience, Ang Lee has formed intercultural personhood. 1.3The Scope of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Ang Lee’s biography.Ang Lee’s intercultural background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政体差异 摘要:当代世界各国在全球政体的多元化影响下普遍发生了政治体变迁,成为中西差异的突出表现。而对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中西方法律的差异、及其差异的原因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政体的议程。 关键字:政治监督中西法律差异原因 在当今人类的各种文化中,政体已超越传统政治学的研究范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政体研究已成为当代政体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体差异。 一、防范牵制还是分权制衡——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中国古代社会,在王权的统一控制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以长期延续,统治者非常讲究“以内驭外”,“以小驭大”,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形成庞大的行政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历史上,在监察工作上主要采用连坐告密、遣吏巡行、牵制监督等方式。这些无非都我是为了使皇帝独掌监察大权并充分运用之,使各类官吏,都要受到来自皇权的严密约束,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然而,西方社会则是分权说,试图通过政治权力内部“分立”、“分工”达到权力的均衡,防止腐败。政府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每个部门都一定要限于行使自己的职能,不允许侵蚀其他部门的职能。进而组成这三个机构的人员保持分离和不同,不允许任何个人同时是一个以上部门的成员。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群人将能控制国家的全部机器。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巩固皇权的权术设计和制度安排。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不仅能有效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国家出现####权力,而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监督理论,既不能有效遏制腐败,也不能防止####。现代的政治文明要求政府的权力严格的受到法律的限制,要求政府的行为不得违反法治所认可的价值前提。而法治最好的制度安排则是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以分权作为核心特征的宪政是现代国家最好的制度设计。 二、国家主导模式和社会主导模式——中西方法律的差异 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政府通过法律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和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同的法律对政体的影响也不同。而中西方社会与法律关系的不同根源于社会与国家关系的不同模式:西方的社会主导模式造就了西方的法律是社会的法律,是社会控制国家的工具;中国的国家主导模式导致了中国的法律是国家的法律,是国家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法律发展中,东西方国家有组织的立法活动的兴奋点是不同的。在西方,立法者首先关注的是自生自发秩序的宣示与保护;而在中国,立法者放在第一位的立法是巩固权力的立法。西方的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对官员的控制,而中国的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却在于官员对社会的管理。由于西方行政法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会控制官员,所以,西方行政法的主要制度建构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