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院系调整研究(1952-1956)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录................................................................... VII 绪论 (1)

一、选题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2)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7)

第一章院系调整的背景及历史动因 (9)

一、院系调整前的高等教育概况 (9)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9)

(二)新中国成立初的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10)

二、院系调整的历史动因 (11)

(一)院系调整与国家转变社会意识形态 (11)

(二)院系调整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12)

(三)院系调整与新政权的巩固 (14)

(四)院系调整与外交政策 (14)

(五)院系调整与外来文化 (15)

第二章院系调整的相关政策及实施 (17)

一、院系调整政策的制订 (17)

(一)院系调整的设计 (17)

(二)建国前后的教育体系 (18)

二、中央实施院系调整的步骤 (20)

(一)摸索阶段:1951年工学院调整 (22)

(二)大范围调整阶段:1952-1954年的院系调整 (23)

(三)局部微调阶段:1955-1957年的院系调整 (30)

第三章院系调整前河南大学的教育基础和条件 (33)

VII

一、政治运动与院系调整 (33)

二、院系调整前河南大学各个院系的发展 (39)

第四章河南大学的院系调整 (43)

一、模式探索:1952年的院系调整 (43)

二、改组与调整:1953-1954年的院系调整 (53)

三、深化与纠偏:1955-1956年的院系调整 (63)

四、教职工工薪、学生考查办法的调整 (65)

(一)教师工薪的调整 (66)

(二)学生课程考试和考查办法的调整 (67)

第五章院系调整与河南大学的发展定位 (69)

一、调整成效 (69)

二、调整弊端 (71)

三、分离出去的院系在各校的发展 (72)

四、院系调整与当代高等教育 (78)

结语 (82)

参考文献 (87)

附录 (93)

致谢 (97)

VIII

绪论

绪论

一、选题意义

院系调整,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为了改变教育水平低下、教育质量落后的局面,于1952年开始的对全国所有高等院校进行整合与调整、合并与重组的一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整。这次院系调整以“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结合成立初期新中国的基本国情,系统并全面的对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设置进行了调整,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校进行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此次院系大调整改变了旧中国以西方教育模式(主要是欧美)为主的高等教育制度,确立了以苏联教育模式为主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对完备的高等工科教育体系,奠定了新中国高校的基本格局,标志着一个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的院系调整对接受美国津贴的学校进行了接收与改造,并将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立,实现了高等教育的自主权。院系调整中部分院系独立成院、各个院校之间相同院系的相互合并,一方面合理规整了同一地区院系重复设置的情况,另一方面使部分院校的整体综合实力得到了提高。此次院系调整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加强中共领导的计划性来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高校办学效益,满足社会主义建设对高级建设人才的需要,系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调整与当时的国家经济建设相一致的。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渐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在各个方面逐渐与世界接轨,高等教育也须与世界接轨。50年代的院系调整弊端逐渐呈现出来:专业划分过细,一方面使得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不够紧密;另一方面使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过于狭窄,使高校呈现出整体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高等教育又重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这种状况,20世纪90年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院系调整。而作为前车之鉴的1952年院系调整也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笔者之所以选择1952-1956年河南大学的院系调整为题,首先是因为现在高等院校类型多样,教育部对学院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只要能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确立教学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