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导向

地质导向
地质导向

前言

水平井作为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油田开发中,特别是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如东部公司HZ26-1、HZ21-1等合作油田;近几年,渤海矿区也广泛采用水平井来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一个采油平台有两口水平井,就足以达到开采一个产层(组)的目的。水平井可理解为高角度的定向井或近于水平的井,但其真正含意应该是井眼轨迹和产层近于平行的井,并非要水平,这主要取决于目的层的倾角。水平井段往往被锁定在离目的层顶面一定的距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减少死油区。

对于薄油层或差油层,水平井段必须位于理想的部位,上下活动幅度很小,只有1-2米,甚至几十公分(图1);即使是厚油层,

井眼轨迹也不能在油层内任意穿梭,必须限定某个特定的部位;另一方面,井的轨迹还要随产层的波动而浮动。渤海矿区为陆相沉积,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快,油层往往呈组出现,如Ⅰ油组、Ⅱ油组等,

每个油组往往由多个单油层组成,这些单层在某些部位相通,而在另一些部位是不相通的,这就要求井眼轨迹只能在最上部的单层顶部,而不能位于其它部位,否则,会造成大块的死油,甚至提前见水,严重降低采收率。所有这些都使得水平井轨迹趋于复杂化,不再局限在二维平面内,而是三维展布;井眼轨迹越来越难控制,定向难度可想而知(图2)。

完成高难度水平井作业离不开地质导向,它是完成水平井的必须保证。Schlumberger 的Anadrill和Baker Hughes 的Autotrak公司是两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地质导向服务公司,目前,被广泛应用在CACT、Phillips及其渤海的某些油田开发中。地质导向系统可分为井下工具部分和地面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等。

这里探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导向系统,包括设备组成、人员管理、管理和协调;资料的收集整理;目的层位臵的预测,及井眼轨迹的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工作设想。

一地质导向系统简介

1 地质导向系统工作界面

上图显示的是Anadrill公司的地质导向系统工作界面,类似于Autotrack的工作界面,可实时显示井下工具的工作状态,井眼倾角、方位,实时测井曲线及部分钻井工程参数。

2 地质导向流程简介

Anadrill和Autotrak的地质导向系统有所不同,以Autotrack 为例,简单介绍地质导向系统流程(图4、图5)。整个系统有两大部分组成:地质导向工具(Gesteering Tools)和地面设备。地质导向工具有一系列的探测器组成,类似于常规测井的探测器,安装在钻头

上方,可以实时测量井眼倾角、方位、温度,电阻率、自然伽玛、中子孔隙度、岩性密度等,并以压力波的形式传到地面接受系统;也可接受来自地面的压力波,以完成各种指令。地面设备包括BPA 、STDP 和深度传感器,电缆,计算机系统处理系统和输出设备等。STDP 为信号接收器,安装在立管上,用来接受来自地质导向工具的压力波,

并把压力波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计算机接受系统;BPA是信号发射器,也安装在立管上,用来接受来自计算机系统的电信号,并把电信号转换为压力波信号,通过钻杆内的泥浆,以压力波的形式传到地质导向工具;深度传感器安装在绞车上,用来产生深度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地质导向系统的心脏,用来接受、处理、发送各种信号,并把电信号转化为图象信息,传输到输出系统;输出系统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可以接受来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信号,实现测井曲线的实时显示和打印。

Anadrill与Autotrack地质导向系统基本相同,只是传输指令的方式有所不同,它是通过调整钻井参数的方式向井下工具发送指令,而不是地面计算机系统直接发送。

3 地质导向工具

Autotrak和Anadrill的地质导向工具略有不同,以下分别简单介绍

A Autotrak 地质导向工具:(图5)

主要部分:钻头、定向部分、倾角方位测量器,电阻、自然伽玛、

密度、中子孔隙度探测器等,环空压力、温度等传感器等。钻头和定向部分的连接是直线连接,它们之间没有弯曲。定向部分有三个支撑臂,它们伸展量的大小即可决定钻头的倾角和方位。这样,钻杆可始终处于转动状态时,不需要滑动钻进即可自动定向,因为钻杆转动时,支撑臂几乎处于静止状态,可以连续调整钻头的倾角和方位。

B Anadrill地质导向工具

Anadrill公司目前有两种定向工具:Power Drive 和 Power Pak。Power Drive是Anadrill公司最新的地质导向工具,目前还没有广泛使用,它的结构和性能类似于Baker Hughes公司的Autotrak;Power Pak是Anadrill公司传统的地质导向工具(马达),目前也被广泛使用(图7)。Power Pak测量部分与Autotrak基本相似,如井斜、方位,电阻、自然伽玛、中子空隙度、密度等,不同的是它们的定向部分。由图7可以看出,钻头和地质导向主体部分的连接处是弯曲的,地质导向靠的就是这个弯曲部分-弯头。弯头的角度可以根据地质工程需要,在入井前进行适当的调整,见下表。

随钻测井工具部分又分两种类型:Impulse和GST,可输出不同的自然伽玛曲线(见下表)

两种工作状态:旋转钻进和滑动钻进,在旋转转动时,钻头的方位和倾角是不能控制的,倾角、方位只会单向增大或者减小,而且钻压越大,这种变化越明显;在滑动钻进时,通过调整钻压和工作面来控制倾角和方位,这会占有一定的钻进时间。为了控制角度和方位,必须滑动钻进,因为,这种工具只有在滑动钻进时才能控制钻头的倾角和方位。

4 输出系统

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显示器可输出实时测井曲线。在地质导向工具内还有一套记忆数据,可作为实时数据的备份(Memory Data)。

实时测井曲线类似于普通的测井曲线(图8),分述如下:

GR曲线,Autotrak工具在旋转钻进时只输出一条曲线(绿色曲线),在滑动钻进时,可同时输出两条(左列红色和兰色曲线),分别是上部和下部地层的自然伽玛曲线;Anadrill的Impules工具则不同,在旋转时输出两条曲线,在滑动时输出一条曲线。

Re曲线,有两条,一条是2MHZ Corrected Phase(相位差),测量的是井筒附近地层的电阻率;另一条是400KHZ ATenuation(衰减)曲线,测量的井筒较远处地层的电阻率。

一条中子孔隙度曲线和一条岩性密度曲线(Thermal Nuetron Porosity and Bulk Density)。

此外,还有温度、井径曲线等。以上实时输出,可以根据作业者的要求任意组合,但至少要有自然伽玛曲线。

5 轨迹控制

井眼轨迹控制是地质导向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井眼轨迹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模型(曲线),二是根据实时测井曲线和地质需要,随时调整井眼轨迹。

图9示意的是关于倾斜地层厚度的几个概念,可以清楚地看出,

地层的垂直厚度,测量厚度,圈闭厚度,地层真厚度有很大的区别,地层倾角越大,地层厚度越大,这种差别越大。地质导向模型制作过程是:首先把邻井的测井曲线(包括自然伽玛,电阻,中子孔隙度,密度)转化为地层真厚度的测井曲线(不同于垂直厚度曲线),然后,根据该井的设计轨迹,产生一条新的电测曲线,地质模型就产生了(图10)。把实际随钻测井曲线和地质导向模型曲线进行对比,可以确定钻头的当前位臵。在地质导向过程中,可随时调整地质模型,使其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

目前,只有地层厚度、倾角两个地层参数可以改变,来调整地质模型,但有时无论怎样调整,也不符合实际测井曲线,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根据随钻测井曲线和油藏特征来控制井眼轨迹。

二地质导向人员管理

1人员组成:

两个定向工程师(D、D-Directional Driller),负责井眼轨迹的设计、调整及测量工作(必须的);两个随钻测井(LWD)工程师,负责操作计算机系统,实时监视、录取地层信息(必须的);地质导向工程师(可选),负责地质模型的制作、调整及地质导向工作。其中,两个定向工程师直接受Company Man领导,而两个随钻测井工程师和地质导向师则直接受地质监督的领导

2人员管理

现场地质师根据作业者要求和地质需要,向地质导向工程师提出

具体要求,地质导向工程师则利用邻井资料和专门的应用软件系统,

做出地质模型或者随时调整地质模型,以确定目的层的方位、深度、位移等参数,并把有关的信息和要求直接通知给Company Man。有时,由于工程原因,无法实现地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适当调整计划,最大限度的满足地质和工程需要。定向工程师用专门的软件,设计出井眼轨迹和钻头的方位、角度,通过计算机系统或者调整钻井参数,向地质导向工具发出指令(Down Link);随钻测井工程师要实时监视、实时录取、实时显示测井曲线。现场地质师也可以随时下达指令。现场地质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要作好协调、指挥、监督工作,还要积极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工作部署,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满足作业者的要求。

三现场地质师如何做好地质导向工作

现场地质师要发挥好在地质导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就必须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是钻前的资料收集、理解工作,第二是钻遇目的层前的层位预测工作,第三是进入目的层后的导向工作,这三方面的工作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的好坏,都关系到地质导向的成败。另外,现场地质师还要作好监督、协调工作外,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服务商的积极性,并得到Company Man的最好的配合。

1钻前的资料熟悉工作

a 熟悉目的层层面构造,弄清平面、剖面上的分布特征及走向、倾向和倾角,在头脑中建立三维的地质立体模型(图11、图12)。

b 作好地层对比工作

目的层的岩性在某个局部构造上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如HZ26-1油田L60油层,在一些区域有薄层灰岩,而在另一些区域就没有。熟悉地层的这种细微的差别对地质导向很有意义,

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别在随钻测井曲线上会有明显的反应,它能指示所钻遇的地层和钻头的位臵(图13),警告你井眼轨迹是高了还是低了。

渤海地区的岩性、岩相变化快,地层对比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图14)。由于储集体分布变化大,有时变薄,有时变厚,有时尖灭;地

层对比不能仅仅局限在目的层内,而且还要在目的层以上进行,目的就是要准确预测目的层位。

c 熟悉目的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情况(图15、图16),尤其是

水平井段附近的孔隙度、渗透率的分布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水平井段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太大或太小(孔隙度和渗透率太大,会降低采收率)。

d 仔细研究目的层的细微结构(图13)

该有三个细层组成(1、2、3,三个细层),各个细层对应相应的自然伽玛和电阻率曲线等。

这些细层在水平井段有相应的电性响应,虽然形状不会完全一致,但会有相同的趋势,只是原来的曲线被拉长了而已(图17)。

e 熟悉井眼平面轨迹和剖面轨迹、钻遇的地层,进入点(Entry Point)和落地点(Landing Point)的位臵(图18)。进入点是井眼轨迹和目的层顶面的交点;落地点是井眼在进入目的层后与目的层近于平行的第一个点。

收集和熟悉这些资料的工作很重要,它是地质导向前必须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这项工作要始终围绕油田作业者动机这个中心。另外,还要了解地质导向系统的性能,因为Andadrill 和Autotrak 无论在结构、性能、操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差别会对地质导向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钻遇目的层前

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就是逐层预测下面的标志层,直到确定目的层的位臵(位移,倾角等)

a 预测下一标志层的垂深(TVD)

假设在某一小的范围内地层水平并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则下一个标志层垂深的计算见图19,这虽然是最理想、最简单的地质模型,但在预测地层垂直深度时,常采用这种模型

b 利用预测垂直深度和实际垂深差来计算地层倾角(图9)。

测量垂直厚度AD不等于实际垂直厚度AB,且地层倾角越大,差别越大。如果从A点打一口直井,层面L0和L1的垂直距离为AB,如果从A打一口斜井AC,测量的垂直距离则变成了AD,且AD>AB,地层倾角FD=argtan((AD-AB)/CD),其中AB是已知的,可由邻井资料或厚度分布图得出,AD是测量值。A点坐标(x0,y0),C点坐标(x1,y1),AC两点的水平距离可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这样依次以此计算出各个标志层面的倾角,直到目的层。这个倾角非常重要,只有井眼俯角接近地层倾角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图20)。

c 落地点垂直深度的确定

水平井段就是从落地点到井底这段井眼,这一井段是作业者根据需要精心设计出的,如果没有特别意外的原因,不能随便改变水平井段的位臵和长度。落地点有固定平面坐标,浮动半径只有4-5米,但垂直深度要随实际情况而定。为使井眼轨迹顺利落地,D.D工程师需要提前知道落地点的垂深,以便提前调整钻头倾角和方位,使其安全着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自钻入进入点后,就应该考虑落地点了(图21)。

油田作业者往往要求落地点在目的层的上部,离目的层顶部有适当的距离(h),这主要考虑到目的层岩性特征、油柱高度及油水界面的上窜速度等因素。落地点的计算见图21。

3目的层井眼轨迹控制,

a利用电阻率曲线,避免钻入非目的层

当钻头接近非目的层时,两条电阻率曲线(PD和AT)会有不同相应,如上图。因为400Hz AT 测量的范围较大(井眼周围大约4m),所以,在A点即可探测到上覆泥岩,尔后电阻率迅速下降(曲线上A’

点对应地层A点),而2MHz PD在A点还没有探测到泥岩,所以就没有反应。到B点时,PD探测到上覆泥岩,电阻率迅速降低(曲线上B’点对应地层的B点)。在发现A点异常时,就应该迅速降低井眼角度,重新回到目的层中,不要等到B点后再调整。

当钻遇薄夹层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因为AT测量的范围较大,当遇到新的薄层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反映,而PD则不同,由于探测的范围较浅,能够及时探测出新出现的地层,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这样的小薄层能指示出目前的位臵(图23)。

b 利用电阻率曲线,计算地层倾角

PD和AT有不同的探测范围,在接近非目的层时会有不同的反映,利用探测范围的差别及电阻率PD和AT相应的不同,即可定量计算目的层层面的倾角(图24)。

c 利用自然伽玛曲线判断钻头的上窜或下跳

当钻头钻出目的层之后,就必须迅速把它调到目的层中来,但在调整前必须弄清是向上钻出了目的层(上窜)还是向下钻出了目的层(下跳),利用自然伽玛曲线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图25)。

塔里木深井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技术】塔里木深井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文/张程光吴千里王孝亮吕宁,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胜利分公司 引言 对于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的油藏,应用弯壳体导向螺杆钻具通常无法有效引导井身轨迹准确达到或穿越储集层,而旋转地质导向钻井因其技术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目前已成为一项主流技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地质导向与旋转导向服务井数快速增长:以斯伦贝谢公司为例,地质导向作业井由2006年的近300 口上升至2009 年的700 口,旋转导向系统进尺则从2006 年的5 898 km 提高至2011 年的19 740km;2004—2010 年在国内各种复杂、难动用油气藏应用地质导向技术的水平井超过345 口。 塔里木油田某区块的薄砂层油层埋藏深、厚度小,且构造边缘横向发育不稳定。为了更高效地开发该类油层,引入旋转地质导向技术,并通过不断摸索试验使该技术更好地适应区块地层条件,确保井眼轨迹始终处于油层中最佳位置。 1 塔里木油田深井薄油层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①的层埋藏深、厚度薄。目的层垂深超过5 000m,完钻井深5 500~6 000 m,采用传统滑动钻进方式会因井深增加造成摩阻扭矩的增加,对MWD(随钻测量)信号传输的要求也会提高;目的层为两套砂岩,油层薄,厚度仅为1~2 m。为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需采用双台阶水平井钻井。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旋转钻进方式有利于岩屑运移和井眼清洁,能降低摩阻,从而提高水平井段延伸能力。 ②裸眼井段长、岩性变化大。二开裸眼井段长达5 000 m 左右,易出现托压和黏卡现象,渗漏层和垮塌层均处于同一井眼内,地层砂泥岩互层多,钻时不均匀,地层研磨性强。因此,需控制合适的钻井液黏度和切力、根据导向工具的作业特点选择钻头型号,同时在旋转钻进的基础上加强短程起下钻协助带砂。 ③构造边缘储集层横向展布不均、地层对比困难。油藏构造边缘的砂体发育不稳定、地层倾角变化大,地层对比困难,增加了着陆位置判断和油层追踪的难度。因此,在作业过程中需特别保证随钻测井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导向工具快速稳定的造斜调整能力。

钻头导向旋转导向系统Geo-Pilot

“钻头导向”旋转导向系统Geo-Pilot TM 早期的第一代旋转导向工具时采用“侧推钻头”的方式,利用工具外部的零部件侧推钻头,给钻头施加一个强大的外力,迫使钻头偏离钻具轴心运动而切入地层,从而达到定向钻井的效果。这种工作方式,由于钻头是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工作的,钻头受力不均匀,井眼有扩大的趋势,容易造成井眼螺旋。同时业由于钻头是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工作的,还会导致很多问题发生,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推动钻头侧向运动的零部件往往容易损坏,同时容易导致钻头螺旋、涡动、高振动,以及MWD/LWD的非正常损坏。其后果是井眼质量受到限制,清洁井眼、反划眼都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测井、下套管、完井作业困难,难以体现施工效益。 由此Sperry-Sun加强了对系统的不断改进,终于设计制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性能最为可靠的钻头定位旋转导向钻井系统Geo-Pilot TM。该系统并不是利用系统外部的零部件推动钻头来达到定向效果,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偏心装置,该偏心装置使钻头驱动轴弯曲,驱动轴弯曲就会使使钻头轴心偏离钻具轴心,从而达到定向钻进的效果。 Geo-Pilot TM是美国斯派里森公司(现为美国Halliburton一分公司)和日本国家石油有限公司JNOC联合开发的产品。相对于第一代“侧推钻头”旋转导向工具而言,该工具是第一代“钻头导向”旋转导向工具。系统的斜向驱动轴部分由JNOC设计,斜向轴外部的旋转导向部分由斯派里森公司设计。在获得JNOC专利授权的情况下,该系统由美国斯派里森公司加工制造并投入商业化运营。 1 系统结构 系统主要由驱动轴、外壳、驱动轴密封装置、非旋转设备、上下轴承、偏心装置、近钻头井斜传感器、近钻头稳定器、控制电路和传感器等部件构成,如下图1。 驱动轴贯穿整个系统,其两端安装在轴承上,上部和钻具连接,下部和钻头连接,是整个系统的动力传输部分。 外壳是系统的外尾部结构,相对于地层不转动。其上端和系统的非旋转设备连接,下端装有一个近钻头稳定器。

水平井综合地质导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7, 39(4), 78-82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d4909106.html,/journal/jog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bd4909106.html,/10.12677/jogt.2017.394040 Research on Integrated Geosteering in Horizontal Wells and Its Application Youjian Li, De’an Zhang Logging Company of Sinopec Zhongyuan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 Ltd., Puyang Henan Received: May 30th, 2017; accepted: Jun. 7th, 2017; published: Aug. 15th, 2017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geosteering while drilling technology was great significance of drilling of horizon-tal wells.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horizontal drilling process and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essent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fusion technology, near-bit lithology rapi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prediction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profile along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horizontal well trajectory control technology, and target layer microstruct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geosteering technology combining mud logging while drilling for the horizontal well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logging in traditional straight wells, was proposed, and it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several horizontal wells in Si-chuan-Chongqing Area. Its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provide effective geosteering in horizontal wells, with an average target drilling encounter rate of over 90%. Keywords Ultra-deep Horizontal Well, Integrated Geosteering, Integration of Logging and Record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and Control

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 Power-V 使用介绍

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Power-V 使用介绍 1 Power-V 简介和应用范围 Power-V是斯伦贝谢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家族中的一员。所谓旋转导向系统,是指让钻柱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现过去只有传统泥浆马达才能实现的准确增斜、稳斜、降斜或者纠方位功能,但相对于泥浆马达,PowerDrive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旋转导向系统广泛用于使用泥浆马达进行滑动钻进时比较困难的深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分枝井(包括鱼刺井),以及易发生粘卡的情况。 2 旋转导向系统PowerDrive的优点 ⑴反映和降低了所钻井段的真正狗腿度,使井眼更加平滑。用泥浆马达打30m井段,滑动钻进15m,转动钻进15m,井斜角增加4°,得到平均狗腿度4°/30m。实际上,转钻15m井斜角几乎没有变化,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零;而4°的井斜角变化是由滑钻15m产生的,这15m的实际狗腿度是 8°/30m。而用Power-V在同一设置下打出的每米都是同样均匀和平滑的,减少了井眼轨迹的不均匀度,从而减少了在起下钻和钻进过程中钻具实际所受的拉力和扭矩,减少了以后下套管和起下完井管串的难度。 ⑵使用Power-V钻出的井径很规则。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井段的井径扩大很多,而转动井段的井径基本不扩大。这种井径的忽大忽小是井下事故的隐患,也不利于固井时水泥量的计算。 ⑶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中的所有部分都在不停的旋转,大大降低了卡钻的机会。使用传统泥浆马达在滑动钻进时除钻头外,其它钻具始终贴在下井壁上,容易造成卡钻。 ⑷在钻进过程中,由于Power-V组合中的所有钻具都在旋转,这有利于岩屑的搬移,大大减少了形成岩屑床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清洁井眼。这对于大斜度井、大位移井、水平井意义很大。 ⑸由于Power-V钻具组合一直在旋转,特别有利于水平井、大斜度井和3000m以下深井中钻压的传递,可以使用更高的钻压和转盘转速,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使用泥浆马达在大井斜的长裸眼段滑动钻进时送钻特别困难,经常是上部的钻杆已经被压弯了,而钻压还没有传递到钻头上,还常常引发随钻震击器下击,损害钻头寿命。 3 Power-V 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简介 Power-V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上端的Control Unit

浅谈地质导向技术

浅谈地质导向技术 通过近几年的产能建设,大牛地区块水平井开发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一些储层厚度大,物性好的储层已经开发殆尽,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产能任务及新建产能,就必须对许多复杂气藏,难动用储量进行开发,复杂的地质因素给现场的综合录井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具体体现在水平井A靶点着陆和水平段施工时储层厚度变薄或缺失导致的着陆失败或者回填,造成了大量无效进尺,延长施工周期,增加投资成本,导致现在采用的技术已无法满足目前的综合录井需要,急需通过新方法和新技术来指导工作,地质导向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标签:地质导向水平井地层对比油气层分析 地质导向的水平井钻取需要诸多的技术支持,其中录井和定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水平井在钻进过程中往往运用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推测钻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录井和定向技术具有实时性、具体性,可以更精确为钻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录井公司大胆的将录井和定向结合在一起,成立定录一体录井队,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地质导向的作用。 水平井可以大大增加井眼在产层中的长度和产层的泄油气面积,其成本略高于直井,但单井产量却是直井的数倍,在薄层、低渗透、稠油、页岩气等油气藏及底水和气顶活跃的油气藏中得到广泛使用。当前,致密砂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正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流和热点,这些非常规油气资源只有通过水平井开采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随钻地质导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外,随钻地质导向技术已得到广泛使用,如贝克休斯公司的Trak 随钻测井系列,包括深探测方位电阻率测井(AziTrak)、高精度地层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井(LithoTrak)、随钻核磁共振测井(MagTrak)、实时声波阵列测井(SoundTrak)、高分辨率随钻电成像测井(StarTrak)、实时地层压力测试(TesTrak)等,国内LWD(Logging While Drilling)技术刚刚兴起,主要还是采用录井(包含综合录井)、MWD(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等技术进行随钻地质导向。无论采用何种技术进行地质导向,录井的核心任务都是利用随钻过程中获得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资料来进行“预测”和“导向”,其中预测是指进入水平段前的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导向是指进入水平段后的地质解释和导向技术。前者旨在准确进入目的层,后者旨在保证水平段在含油气层钻进,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1地层对比与预测技术 地层对比是地质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地层对比、划分和预测,是现场地质录井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卡准取芯层位、潜山界面、完钻层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随钻准确预测并卡准水平井、大位移井目的层深度的关键。虽然水平井大多都是在地层比较清楚并有邻井控制的情况下部署的,但由于受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等问题的影响,常会使得设计的目的层深度与实钻深度几米至几十米。进入水平段前的井斜角往往高达70°以上,此时的垂深若相差一米,水平距

OnTrak地质导向系统技术参数

6 3/4" OnTrak INTEQ的OnTrak TM是一个随钻测量的集成工具,它能通过一根短节提供实时方位、方位伽马、MPR?电阻率、环空压力和振动测量。OnTrak与地面系统Advantage SM同时使用,可以优化定向能力和地层评估能力,包括钻进时地质导向。这种创新设计提高了工 具可靠性,减少了连接点,并使井下钻具组合中传感器到钻头的 距离得到优化。该工具由集成传感器模块,双向通讯动力模块组成,具有以下特性: ■ OnTrak集成传感器模块 - 定向控制和测量 - 电磁波传播电阻率 - 方位伽马 - 环空和钻具内动/静压力 - 监控振动和粘滑振动 - 温度 - 存储和数据高速转储 ■ 双向通讯动力模块 - 系统电源及控制 - 向下发送指令 - 双向通讯 - 泥浆脉冲信号传输 - 实时及可调节的数据传输 为了实现地质导向,OnTrak MPR传感器使用四个发射器,两个接收器的双频补偿天线矩阵测量8条电阻率曲线。两个伽马射线探测器(以工具面标定)对靠近的岩层界面提供方位成像。通过对井 下环空压力和粘滑振动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井筒清洁问题和井 壁漏失,避免卡钻,降低工具事故率。 “业界第一”的OnTrak随钻测量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高质量井壁”,这项技术突破了当代大位移钻井、地层评价测井和地质导 向技术的极限。 ■ 实时地质导向和准确轨迹定位 ■ 通过方位伽马对油藏地质边界进行识别 ■ 钻进时泥浆双向通讯脉冲 ■ 完全集成和更小的传感器与钻头距离 ■ 控制井眼清洁和井壁稳定性 ■ 降低工具事故和卡钻 ■ 支持高端随钻测量工具 - SoundTrak TM - LithoTrak TM - CoPilot? ■ 与AutoTrak?G3组合可得到可靠测井数据

地质导向

地质导向 绘制井身轨迹图 通过绘制井身轨迹图,可以对实钻井身轨迹和设计井身轨迹进行对比监控。首先,选择合适的垂深和位移比例,根据设计数据绘制设计井身轨迹,然后根据实测的LWD(MWD)数据,绘制出实钻井身轨迹,根据轨迹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钻井斜、方位,保证井身按设计轨迹运行。绘制井身轨迹图,需要标注相应数据,确保轨迹图的完整性和直观性。 设计着陆点、A靶点、B靶点的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1)钻着陆点、A靶点、B靶点的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2)实钻轨迹线上,每隔20-30m要标注井斜、方位、、位移、垂深、斜深、海拔深度。 (3)将岩性剖面标注实钻轨迹线上把。 利用LWD曲线导向 LWD曲线在水平井导向中具有重要的位置,通过LWD曲线对井眼实时监控,及时了解井斜、方位、位移的变化,根据需要可以及时对数据进行修改,保证井眼按设计轨迹运行。随钻伽马曲线和电阻曲线实时识别地层岩性,结合岩屑录井,建立高符合率的录井剖面。在地层异常变化时可以及时准确的判断,避免出现失误。G7平6井的LWD实时测井曲线,在井深1869m电阻降低、伽马升高,曲线显示已经钻出目的层,进入泥岩。判断井身轨迹从目的层顶面出去、还是底面出去,直接决定下一步施工。经过与邻井测井曲线图对比,电阻值都是上低下高,结合岩屑录井,目的层上部以细砂岩为主,下部以砂砾岩为主,与电性吻合,综合判断,该井从目的层底面钻窜。 地层对比 水平井地层对比与直井和一般的小斜度定向井不同,直井地层对比为线性对比,而水平井地层对比为空间立体对比。 在M点钻遇目的层上标志层,根据一般井的对比方法,应该在N点着陆钻遇油层,实际该井着陆点在D点。在水平井对比中,必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否则将影响着陆。

CGDS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 G D S N B近钻头地质导 向钻井技术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 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 王伟 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 引言 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 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及Power-V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及Power-V导向系统介绍 摘要: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主要指井眼轨迹自动控制的闭环自动钻井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钻井新技术,代表着当今国际钻井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对超深井、超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水平井等轨迹控制具有独特效果。本文分析了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发展、应用情况。并详细介绍了斯伦贝谢公司旋转导向系统Power-V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概述 所谓旋转导向钻井,是指钻柱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现过去只有传统泥浆马达才能实现的准确增斜、稳斜、降斜或者纠方位功能。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核心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井下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将上述2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双向通讯技术3部分组成。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核心是井下旋转导向工具,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测量系统:包括近钻头井斜测量、地层评价测量,MWD/LWD随钻测量仪器等,用于监测井眼轨迹的井斜、方位及地层情况等基本参数。 ②控制系统:接收测量系统的信息或对地面的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根据预置的控制软件和程序,控制偏置导向机构的动作。 图1 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系统功能框图 2.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特点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与传统的滑动导向方式相比有如下突出特点: ①旋转导向代替了传统的滑动钻进: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钻井速度,另一方面

解决了滑动导向方式带来的诸如井身质量差、井眼净化效果差及极限位移限制等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安全性,解决了大位移井的导向问题; ②具有不必起下钻自动调整钻具导向性能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钻井效率和井眼轨迹控制的灵活性,可满足高难特殊工艺井的导向钻井需要; ③具有井下闭环自动导向的能力,结合地质导向技术使用,使井眼轨迹控制精度大大提高。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的上述特点,使其可以大大提高油气开发能力和开发效率,降低钻井成本和开发成本,满足了油气勘探开发形势的需要。 3.国内外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发展应用情况 目前,国外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系统研究、应用成熟的有3种(如图2):Baker Hughes Inteq公司的Auto Trak系统,Halliburton Sperry-sun公司的Geo-Pilot 系统,以及Schlumberger Anadrill公司的Power Drive系统。其中,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形成了两大发展方向:一、不旋转外筒式闭环自动导向钻井系统: Auto Trak 和Geo-Pilot;二、全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统:Power Drive。 图2 国外3种旋转导向工具原理图 3.1 Auto Trak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Baker Hughes Inteq在1997年推出的Auto Trak。截止到2000年上半年,该系统已下井575次,井下工作时间累计7万小时,总进尺100万米。其6 3/4“系统创下了单次下井工作时间92h,进尺2986m的世界纪录,8 1/4”系统创下了单次下井工作时间167h,进尺3620m的世界纪录。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CGDS172NB近钻头地质 导向钻井技术在江汉油田的应用 王伟 摘要目前,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针对这一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性能特点,并结合在江汉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近钻头地质导向 LWD 引言 地质导向钻井(Geo-Steering Drilling)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它是一项集定向测量、导向工具、地层地质参数测量、随钻实时解释等一体化的测量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把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及油藏工程技术融合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水平井(尤其是薄油层水平井)、大位移井、分支井、侧钻井和深探井。目前,国内对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较为落后阶段,能够实时测量近钻头处的多种地质参数和工程参数的先进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等前沿钻井技术只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等几家大公司能够掌握,并且实施技术垄断政策:只租借不出售,日租金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而且无法得到地质导向钻井核心技术。而国内现用的各种地质导向仪器均存在较大的测量盲区(测量传感器至钻头的距离),无法实时测量近钻头地质参数,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常规LWD存在的弊端,介绍了我国首套CGDS172NB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江汉油田超薄油层水平井的成功应用,总结了技术经验,对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油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存在问题分析 对地质导向钻井来讲,仪器越靠近钻头越好,可以及时确定井底地层情况和井眼轨迹,进而制定相应方案。目前国内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施工中基本采用的是常规LWD+导向钻具组合进行地质导向,LWD仪器各测量传感器都装在远离钻头位置的螺杆上方的无磁钻铤内,存在很大的测量盲区(见图1)。电阻率探测点距钻头约8~9 m,伽玛测量点距钻头约13~15 m,井斜、方位测量点距钻头约17~21 m。井眼轨迹参数测量相对滞后,井底工程数据预测十分困难,无法准确预计井眼轨迹的走向。同时,地质参数的严重滞后造

旋转导向系统(RSS)- 4

RSS-4 ?”
威德福旋转导向系统(RSS)- 4 ?”
威德福公司的旋转导向系统 (RSS) 是首次 在小井眼中使用“指向式”钻井技术提高 井筒质量和钻头寿命的应用。其短小紧凑 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常规旋转导向钻井技 术的复杂性,同时将关键的 LWD 测量部 件安放在靠近钻头的位置。 “指向式”钻井技术将钻头方向轴以设计 的井眼轨迹轴为方向,优化了定向钻井过 程并使作业效率最大化。中心轴筒的相对 旋转将扭矩传送至钻头,而外筒则为固定 不旋转式,驱动液压泵。此液压泵产生足 够的动力,驱使钻柱偏离设计的井眼方 向,相反钻头则指向要求的方向。
近钻头伽马 测量点
3.4 m
近钻头井斜 测量点
2.7 m
接 MWD 及电 子器件界面
应用 ?
大位移井 6 1/8” 井眼钻井。
不旋转 RSS 外筒 RSS 机 械部分
1.9 m
特性及优点
? ? ? ? ? 指向式设计,钻出更平滑井眼,同时 延长钻头寿命。 简单的功能性保障更高的可靠性。 增斜率最高可达 10o/ 30m,具体取决 于地层类型。 结构紧凑。 与威德福 LWD 系统完全相容,可结 合使用。
1.0 m
0.8 m 近钻头 扶正器 0.3 m 钻头
威德福公司钻井服务系统
1

RSS-4 ?”
规格参数 4 ?” 旋转导向系统
公称工具外径 最大外径1 长度(RSS机械部分) 重量(RSS机械部分) 顶部扣形 底部扣形 上扣扭矩 最大扭矩 4 ?” (121 mm) 6 3/32” (155 mm) 2.8 ft (0.9 m) 200 lb (91 kg) 3 ?” API内平扣(母扣) 3 ?” API 正规扣(母扣) 9,900- 10,900 ft-lb (13,423- 14,778N-m) 10,000 ft-lb (13,558 N-m) 250,000 lb (113,398 kg) 为极限 最大张力 最大增斜率 最小开始造斜角度- 垂直造斜 最高工作温度 极限作业温度 最高工作压力 最大工作流量 最大含砂量 与钻头距离 100,000 lb (45,359 kg) 可再利用 10o/ 30m 0° 302°F (150°C) 329°F (165°C) 20,000 psi (138 MPa) 350 gal/min (1325 L/min) 2% 11 ft (3.4 m)
1
取决于钻头尺寸
威德福公司钻井服务系统
2

旋转导向系统介绍

旋转导向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油钻井的勘探仪器的信息化、自动化有了长远的进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开始研究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到90年代初期多家公司形成了商业化技术并最终实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钻井,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作为目前发展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代表着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可以自动、灵活地调整井斜和方位,大大提高钻井速度和钻井安全性,精确控制井眼轨迹,完全适合目前开发特殊油藏的超深井、高难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智能井等特殊工艺井导向钻井的需要,极大的降低了石油勘探、钻井的成本。 目前该项技术主要被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哈里伯顿公司所垄断,而国内旋转钻井技术仅处于初级阶段,未实现商业化。 二、系统组成 1-固定钻铤 2-悬挂脉冲器 3-电池短节 4-测斜探管 5-无磁钻铤 6-无线接收短节 7-无线发射短节 8-转换接头 9-旋转导向工具 10-钻头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井下闭环变径稳定器与测量传输仪器(MWD/LWD)联合组成的工具系统。同时配有地面—井下双向通讯系统,可根据井下传来的数据,在不起钻的情况下从地面发出指令改变井眼轨迹。 旋转自动导向闭环钻井系统包括由井下导向工具、MWD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组成,实现了全井闭环控制的双向通讯。 1. 井下导向工具 导向工具采用推靠式,外壳不旋转,三个支腿(支撑力不低于2.5t)可独立控制;导向工具采用涡轮发电机供电(功率400-500W),发电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后,一部分为导向工具主控电路供电,另一部分再逆变为交流电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外壳中的执行电路; 导向工具需要计算自身井斜及高边,以便控制支腿,停泵再开泵后,各支腿恢复到停泵前的状态; 导向工具通过无线发射短节及无线接收短节向MWD系统索取仪器的方位信息后,根据地面指令调整三个支腿的收缩状态以实现导向功能。

地质导向技术及其应用

地质导向技术及其应用 李善云,钟安武 (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摘 要:随着水平井在石油开采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和水平段延伸地越来越长,作为水平井钻井技术和测井技术的一体化技术——地质导向技术在石油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质导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然后以文昌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导向技术对钻井的实时的监测和引导作用,并以另外一口没使用地质导向技术的井作为参照对比,显示出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钻井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质导向技术;测井技术;水平井;储层;前端控制 中图分类号:T E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3—0078—03 井眼轨迹进入水平的油气层时必需具有相当的精确度,同时整个水平段的钻进必须在油气层中穿行,这就要求水平段的钻进必需根据地层的变化来作出相应的变化,比如垂深的调整,方向的调整以及进尺量的调整等等。传统的技术和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技术来满足这种更为严格的要求。 1 地质导向技术(GeoSteering Technolog y)地质导向,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地质上的要求和地层上的变化来控制井眼前进的方向。地质导向技术能够让定向井工程师和地质师随着钻进的进行实时地捕捉到地层的变化,从而及时地做出决策,使钻井作业的整个过程能够做到未雨绸缪。 钻头距测量仪器的测点远近会因井底钻具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一般在15到30m左右。已经有很多井眼因为测点距钻头太远而取不到钻头处实时的数据而在水平段钻到储层的上部或下部。而地质导向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一点就是将数据采集点放在离钻头很近的地方,使测量数据能及时地反映钻头处的地层和钻进情况。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斯伦贝谢Anadrill公司的地质导向系统作一简单介绍。地质导向系统可以分为3个部分 : 图4 新华电源配电箱的电原理图 3.1.1 新华电源交流供电电源配电箱图如下:电源 配电箱采用两路220VAC输入,经过滤波之后作为 DPU和I/O电源,并提供一路切换后的电源,作为 应用设备和其它调试设备的电源。同时,配电箱还具 有报警功能,可分别输出各路电源的掉电报警。图3 为电源配电箱的外型图,图4为电源配电部分的电 原理图。 4 整改后运行效果 改造后海勃湾发电厂两台330M W机组ET S电 源经过多次切换试验证明,两台机组ET S电源改造 加装新华公司的电源切换装置后较原设计更具可靠 性,ET S保护因电源切换而导致的误动跳机事故隐 患彻底根除,从而提高海勃湾发电厂两台330M W 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保证了ET S装置的正确动作 率。 [参考文献] [1] 新华公司XDPS系统手册. [2] 法国MODICON公司的QUANT UM系列 PLC说明书. 78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第23期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李善云(1973-),男,吉林敦化人,本科学历,1997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钻井工程专业,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CN OD C)从事海上钻井工作。

地质导向

前言 水平井作为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油田开发中,特别是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如东部公司HZ26-1、HZ21-1等合作油田;近几年,渤海矿区也广泛采用水平井来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一个采油平台有两口水平井,就足以达到开采一个产层(组)的目的。水平井可理解为高角度的定向井或近于水平的井,但其真正含意应该是井眼轨迹和产层近于平行的井,并非要水平,这主要取决于目的层的倾角。水平井段往往被锁定在离目的层顶面一定的距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减少死油区。 对于薄油层或差油层,水平井段必须位于理想的部位,上下活动幅度很小,只有1-2米,甚至几十公分(图1);即使是厚油层, 井眼轨迹也不能在油层内任意穿梭,必须限定某个特定的部位;另一方面,井的轨迹还要随产层的波动而浮动。渤海矿区为陆相沉积,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快,油层往往呈组出现,如Ⅰ油组、Ⅱ油组等,

每个油组往往由多个单油层组成,这些单层在某些部位相通,而在另一些部位是不相通的,这就要求井眼轨迹只能在最上部的单层顶部,而不能位于其它部位,否则,会造成大块的死油,甚至提前见水,严重降低采收率。所有这些都使得水平井轨迹趋于复杂化,不再局限在二维平面内,而是三维展布;井眼轨迹越来越难控制,定向难度可想而知(图2)。 完成高难度水平井作业离不开地质导向,它是完成水平井的必须保证。Schlumberger 的Anadrill和Baker Hughes 的Autotrak公司是两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地质导向服务公司,目前,被广泛应用在CACT、Phillips及其渤海的某些油田开发中。地质导向系统可分为井下工具部分和地面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等。 这里探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导向系统,包括设备组成、人员管理、管理和协调;资料的收集整理;目的层位臵的预测,及井眼轨迹的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工作设想。

国内外七大公司旋转导向技术盘点

贪吃蛇技术哪家强?国内外七大公司旋转导向技术盘点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定向井、水平井钻井的主要工具,但主流技术依然以国外油服产品为主。在多年持续攻关下,国产自主创新技术现已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国内外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当前,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正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资源品质劣质化、勘探目标多元化、开发对象复杂化等愈发恶劣的勘探开发大环境下,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正在由常规油气资源向“三低”、深层及超深层、深水及超深水等非常规资源拓展。 而作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现有的钻井技术在应对上述挑战时却略显勉强。中石油经研院石油科技研究所总结出了“未来10年极具发展潜力的20项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点击查看:颠覆传统!未来十年这些油气勘探开发新技术最具潜力),其中,“智能钻井技术”位列其中。 未来的智能钻井主要由智能钻机、智能导向钻井系统、现场智能控制平台、远程智能控制中心组成。智能导向钻井系统主要利用随钻数据的实时获取、传输与处理,通过井下控制元件对钻进方向进行智能调控,从而提高钻井效率和储层钻遇率。 作为页岩气开发的“芯片”式技术,旋转导向钻井尚且年轻,但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各大油服公司便相继实现了旋转导向系统的现场应用。经过20余年的技术发展,油服巨头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并形成了各自的核心技术体系(点击查看:五大油服的旋转导向系统大比拼)。 目前的主流旋转导向技术主要来自几大国际油服巨头,并基本形成了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贝克休斯AutoTrak系统为代表的不旋转外筒式闭环自动导向钻井系统,这类系统以精确的轨迹控制和完善的地质导向技术为特点,适用于开发难度高的特殊油藏导向钻井作业;二是以斯伦贝谢PowerDrive系统为代表的全旋转自动导向钻井系统,这类系统以同样精确的轨迹控制和特有的位移延伸钻井能力为特点,适用于超深、边缘油藏的开发方案中的深井、大位移井的导向钻井作业。 01. 各大油服核心技术对比

地质导向技术

(二)地质导向 地质导向是在拥有几何导向能力的同时,又能根据随钻测井(LWD)得出的地层岩性、地层层面、油层特点等地质特征参数,随时控制井下轨迹,使钻头沿地层最优位置钻进。在预先并不掌握地层性质特点、层面特征的情况下,实现精确控制。美国Anadrill公司的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已取得商业性成功,并在一些油田得到较好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导向技术大多是以几何导向为特征,而且由于控制机构在地面,还没有实现井下自动导向控制。 在实际钻井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导向方式,应视其具体工作环境而定。对于一些油层变化不大、油层较厚、对地层性质特点了解较清楚的场合,使用几何导向较适宜,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而对于一些地层性质特点了解较少、油层厚度很薄的场合,使用地质导向更为合适。 根据导向工具特点及导向方式,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可采用如下四种组合方式: 1、几何导向十滑动式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 2、地质导向十滑动式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 3、几何导向十旋转式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 4、地质导向十旋转式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 井下自动导向钻井系统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更为合适,应从发展的观点加以论证。 目前国外的几何导向系统与地质导向系统还是分离的,尚无一家公司的样机兼备这两项功能。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把二者结合在一个系统中,实现真正的“几何--地质”导向控制。 四、地质导向技术 (一)地质导向技术的概况 地质导向技术是水平井钻井的一项重大发展,它标志着水平井钻井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地质导向技术是根据钻头处的实时地质数据和储层数据作出调整井眼轨迹的决定,引导钻头前进。其中的技术关键是要求能实时测量钻头处有关地层、井眼和钻头作业参数等方面的数据,并及时将这些数据传送至地面,便于作业人员迅速作出决策。 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可以确保水平井眼准确进入和保持在目标层内(即使储层很薄),保证在产层内井眼与油水或油气界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可连通数个断裂储层。应用常规导向钻井技术时,MWD工具离钻头较远(10--30m之间),所测得的井斜、方位和地层评价数据只反映了测量点处而不是钻头处的地层情况,也许钻头已经偏离了设计轨迹,也许钻头已经离开了目的层,从而降低了作业人员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了实时准确地测量钻头处的真实地层情况,便于作业人员及时、准确地作出决策,国外开展了对地质导向技术的研究。1993年,Sch1umberger-Anadrill公司推出的综合钻井评价和测井系统--IDEAL系统,弥补了这一缺陷,实现了地质导向。地质导向技术的优越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Petrel2014使用技巧] Petrel Geosteering地质导向应用操作介绍

Petrel Geosteering地质导向应用操作介绍 Petrel勘探开发平台给地学科学家和工程人员提供了共享的地质模型进行地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本文将围绕Geosteering模块来介绍如何利用Petrel各学科数据流来进行地质导向设计以及实钻数据结果来更新地质构造模型。 本文将带着大家一步一步的操作整个地质导向的流程,其中会涉及到Petrel的其他的一些工作流和功能,比如建模,模型更新等。若有疑问请参阅Petrel相应学科的培训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步骤讲起: 1,工区检查和数据准备 2,创建输入设计井,临井信息和曲线,实钻井信息 3,创建curtain section(地质导向模型) 4,使用实时数据和地质导向进行交互 5,将实钻结果用于更新构造模型 1,工区检查和数据准备 1)鉴于大家已是Petrel熟手,这部分简要介绍快速划过。打开软件,在Home 键下的Perspective选中Drilling,就会看到Geosteering界面(图1):

2)打开软件确认好Geosteering模块无误之后,请到project setting下检查工区单位(图2)。

2,创建,输入设计井,临井信息和曲线,实钻井加载、检查well tops和需要用到的临井/先导井的Gamma曲线,有必要的话可进行方波化处理(图3)。本文主要围绕地质导向模型生成为主要,数据加载和编辑不再赘述,有需要请参考其他部分手册。

3,创建curtain section(地质导向模型) 在完成了井数据加载和创建(包括临井数据,实钻数据和设计井轨迹)之后,就可以创建curtain section了。Curtain section就是地质导向模型的图形表示。显示的内容包括地层构造,属性分布以及钻井附近的深度域地震背景。这个窗口显示的是设计井和实钻井轨迹两条轨迹的匹配,很容易看到实钻井对井曲线的相应。步骤如下: 1)在Home键下的Perspective选上Drilling>Real-time> Geosteering>Create/edit curtain section. 2)在弹开的窗口上选择创建新的curtain section 3)在”plan”一栏下,输入设计的井轨迹(图4)。 4)在“area of interest”下定义true horizontal length(THL)的范围和真实垂深(TVD)。单位和工区单位保持一致。“extend area or interest” 允许在已经创建了curtain section之后延展最大的THL。 5)选择下一项”Real Time”.点回input面板并将实钻轨迹和曲线投入(图5)。 6)在”offset”面板下,将临井信息依次输入,最多可以选择两口临近井(图6)。

地质导向工作要点

地质导向工作要点 目录 前言 一地质导向系统简介 1 地质导向系统工作界面 2 地质导向流程简介 3 地质导向工具 4 输出系统 5 轨迹控制 二地质导向人员管理 1 人员组成 2 人员管理

前言 水平井作为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油田开发中,特别是在油田开发的后期,如东部公司HZ26-1、HZ21-1等合作油田;近几年,渤海矿区也广泛采用水平井来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因为一个采油平台有两口水平井,就足以达到开采一个产层(组)的目的。水平井可理解为高角度的定向井或近于水平的井,但其真正含意应该是井眼轨迹和产层近于平行的井,并非要水平,这主要取决于目的层的倾角。水平井段往往被锁定在离目的层顶面一定的距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减少死油区。 对于薄油层或差油层,水平井段必须位于理想的部位,上下活动幅度很小,只有1-2米,甚至几十公分(图1);即使是厚油层, 井眼轨迹也不能在油层内任意穿梭,必须限定某个特定的部位;另一方面,井的轨迹还要随产层的波动而浮动。渤海矿区为陆相沉积,岩性、岩相及厚度变化较快,油层往往呈组出现,如Ⅰ油组、Ⅱ油组等,

每个油组往往由多个单油层组成,这些单层在某些部位相通,而在另一些部位是不相通的,这就要求井眼轨迹只能在最上部的单层顶部,而不能位于其它部位,否则,会造成大块的死油,甚至提前见水,严重降低采收率。所有这些都使得水平井轨迹趋于复杂化,不再局限在二维平面内,而是三维展布;井眼轨迹越来越难控制,定向难度可想而知(图2)。 完成高难度水平井作业离不开地质导向,它是完成水平井的必须保证。Schlumberger 的Anadrill和Baker Hughes 的Autotrak公司是两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地质导向服务公司,目前,被广泛应用在CACT、Phillips及其渤海的某些油田开发中。地质导向系统可分为井下工具部分和地面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输出等。 这里探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导向系统,包括设备组成、人员管理、管理和协调;资料的收集整理;目的层位置的预测,及井眼轨迹的控制;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工作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