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预防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预防护理措施
冠心病的预防护理措施

浅谈冠心病的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据统计,每100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尤其从中国来看比较的明显。此病的主要病因是随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的调节,导致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增高。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48—01

冠心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一旦戴上这顸“帽子”,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上升很快,其中35岁至55岁中青年男性的冠心病死亡增加最快,而且死亡发生的时间和方式不可预知,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但是,冠心病患者一样可以带病延年,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理,因此,加强冠心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病因

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

致心脏病变。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不同。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冠心病的护理

查房时间: 查房地点: 查房内容:冠心病的护理 查房形式:护理业务查房 查房目的:掌握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常规及要点 熟悉关心病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主管护师: 护师: 护士: 主持人引言: 各位姐妹,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组织护理查房,查的是患者,目的在于熟悉掌握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常规,现在看他的基本资料。 现病史:患者自诉约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无胸痛,觉恶心,间有呕吐,非喷射性,无咖啡色样液体,觉头昏,无头痛,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模糊,晕厥1次,持续时间约数秒,无口吐白沫及肢体抽搐,无明显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口角歪斜,无肢体偏瘫,稍有咳嗽,无明显咳痰,无咯血不适,无气促,夜间平卧入睡,求诊当地诊所,予以输液治疗1天,病情无明显好转,今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入住我科住院治疗,起病以来精神、食纳一般,睡眠欠佳,大小便通畅,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体格检查:T:366℃ P:92次/分 R:21次/分 BP:122/73mmHg,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软,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率:78次/分,律不齐,可及早搏,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病理征未引出,患者诉食纳差,间有上腹部疼痛,隐痛性质,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不适,精神食纳睡眠差,大小便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异常检查结果:血常规提示:WBC16.1*10E9/L,N96.9%,PLT91*10E9/L,凝血功能正常,电解质提示血钠130.2MMOL/L,肝功能提示白蛋白31G/L,血脂示大致正常,肾功能提示肌酐217UMOL/L,尿素氮17.16MMOL/L,CRP65.6mg/l,肌钙蛋白阴性,心肌酶谱提示LDH267IU/L,血糖正常。脑钠肽提示18565PG/ML,电解质示:钠(Na+),126.8mmol/L,钾(K+) ,4.64mmol/L,肌酐(CREA),452.0umol/L,尿酸(UA),634umol/L,C-反应蛋白(CRP),69.3mg/L,β2微球蛋白(B2_MG),18.0mg/L,尿素氮(BUN),35.70mmol/L,CO2结合力,19.8mmol/L,离子钙(iCa),0.96mmol/L,钙(Ca2+) ,1.92mmol/L; 入院诊断:1、冠心病心律失常型心功能III级2、脑动脉硬化症3、慢性支气管炎 现存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3、活动无耐力:与疾病限制卧床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与保持卧床休息及肢体乏力

完整word版,一例冠心病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引言】: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最基本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堵塞。 【疾病分类】: 一、隐匿型 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或患者痛阈较高因而无疼痛症状。 二、心绞痛型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三、心肌梗死型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四、心力衰竭型 (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心肌的血供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五、猝死型 分类标准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是由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引起暂时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 【好发群体】: 一、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二、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09T10:12:15.9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苗青[导读] 冠心病是社会多发性疾病代表,呈逐年递增趋势,疾病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颐养中心湖南岳阳 414000)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以及预后效果的影响,为冠心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总计100例。进行1:1比例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组,对照组5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比2组冠心病患者护理期间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并优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 量、改善患者心理负性状态。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护理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ly 2018 were enrolled.A 1:1 ratio control group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erformed.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5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underw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emotional scores,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atisfaction.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emotional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aying attention to and optimiz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negative st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nursing intervention,quality of life,psychological emotion,nursing effect 冠心病是社会多发性疾病代表,呈逐年递增趋势,疾病反复发作,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另外,基于疾病性质,导致冠心病患者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影响治疗配合度和预后效果。为了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负担,除临床治疗外,需重视患者心理情绪疏导工作。相关资料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利于患者心理情绪改善[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100例冠心病患者为例,总结护理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8年1月-2018年7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患者精神正常;(4)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慢性疾病患者;(2)癌症患者;(3)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意识、精神障碍等患者。进行100例冠心病患者1:1比例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0岁,年龄均值(46.5±3.5)岁;患者病程6个月-10年,病程均值(4.8±3.2)年。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78岁,年龄均值(45.7±3.7)岁;患者病程6个月-12年,病程均值(4.9±2.6)年。冠心病患者基本资料接近,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患者遵医嘱用药、检查、饮食护理以及日常护理。观察组:给予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各个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心理压力均较大,从而影响临床配合工作。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反应、有效沟通中了解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原因,倾听患者心理诉求,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鼓励,指导患者自我情绪调节方法,稳定患者心态。(2)健康教育。给予入院患者、家属冠心病知识教育,说明冠心病发病原因以及日常生活对疾病的影响、日常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治疗、预防方法,建立患者治疗疾病信心。(3)饮食护理。与患者沟通中说明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保证能量、营养需求供给,禁食高钠、高脂类食物,增加高维生素、蛋白类清淡易消化食物。(4)药物护理。用药前告知冠心病患者和家属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强调遵医嘱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提高患者用药心理接受度和配合度。(5)运动护理。冠心病患者一般体质、机体免疫力较差,可以通过合理运动改善患者体质以及免疫力,例如指导患者进行慢走、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叮嘱患者禁烟酒。 1.3观察指标 记录冠心病患者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 1.4指标评分标准[2]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参考焦虑、抑郁SAS、SDS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冠心病患者心理负担越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参考SF-36量表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统计学方法10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参考SPSS19.0软件。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X2检验;患者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情况下,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情绪评分比较

怎样预防冠心病

怎样预防冠心病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5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原发性心脏骤停 (2)心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律常 冠心病症状表现 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及胃部。它跟心绞痛不一样,即使你停止运动,或在紧张情绪消失后,它还会存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疾病别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症状体征: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悸呼吸异常胸痛心脏杂音心脏震颤 身体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

最新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的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为胸骨后部压榨性疼痛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为诱发因素。 【常见病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等。 【观察要点】 1、有无胸痛、胸闷,胸痛时心电图有无ST-T的改变。 2、心率、心律情况。 3、有无呼吸困难及其他心衰变现。 4、大便通畅情况。 5、心里状态。 6、治疗措施。 7、病人对治疗的饮食、所用药物、诱因预防的掌握情况。 【护理措施】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给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烟酒,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休息:冠心病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护,应保持环境安静,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心率、心律,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用药后是否好转;夜间应加强巡视,因冠心病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 4、加强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5、用药后护理:观察抗冠心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亚硝酸类用药后常有头痛、头胀、面红、头昏等血管扩张作用的表现。对此药物敏感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6、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不良情绪,避免各种诱因,加强生活护理。 7、疼痛稳定后,可做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8、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9、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便秘症状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1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冠心病护理方式的不同;观察组(39例):一般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对照组(32例):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便秘预防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表现,以突出护理干预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便秘预防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表现方面,两组冠心病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针对便秘症状可以获得显著的预防效果,可以将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加以显著改善,可以使得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 标签:护理干预;冠心病;便秘;生活质量 冠心病属于一种普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往往因为冠心病的出现,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影响。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存在较高概率合并出现便秘的情况,并且自身腹腔压力以及心内压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加大,从而使得心脏负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严重,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表现出逐渐的增高[1]。为了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选择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冠心病患者39例进行干预后,成功改善了患者的便秘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1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冠心病护理方式的不同;观察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42岁~71岁,平均年龄(59.15±7.39)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病程(5.95±2.36)年;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16±7.54)岁;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5.96±2.39)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开展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配合开展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在患有疾病后,会呈现出系列的心理反应,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导致患者表现出各种消极心理的原因加以分析,之后给予针对性解决,对于自我身心的调养,护理人员对患者加以必要的指导,利用触摸等形式,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加以必要的安抚[2]。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规范,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有效避免出现便秘的情况。

一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病例

护理临床实习报告 一例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 姓名:刑媚姗民族:汉 性别:女婚姻:已婚 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中专 职业:工人入院时间:2010-8-29 2、健康史: 患者既往冠心病三年,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毒物药物接触史,吸烟30余年,无家族遗传史。 3、身体状况: 患者主因“心前区疼痛” 10小时以急性心梗于2010年8月22日由急诊收入CCU。入院后查体,T:35.7 C,P:60次/分,R:18次/分,BP:150/70mmHg,日常活动过程中出现上腹不适,伴心悸,大汗,无胸闷憋气。伴反酸,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鲜血或咖啡样物。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二便未排,自服“硝甘”等药物治疗,症状缓解,但仍觉不适,为系统治疗入院。入院予以扩冠,抗凝,营养心肌,降压等静脉补充治疗,皮下注射抗凝药,口服扩冠,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1.3-109/L, 钾离子记数:3.12mmol/L。 (2)血清检查:心肌酶血清 CK-MB :106 U/C, LDL 2.9mmol/L。 (3)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Hb 75次/分,ST段上斜行太高0.1-0.4mv。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 (4)彩超超声图检查:EF42% (二)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 护理诊断1:疼痛与心肌梗死有关。 护理目标:短期目标:患者24小时内疼痛症状感减轻。

长期目标:患者疼痛感减轻直至消失,生命体征平稳。 护理措施: (1)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注意观察心律,血压,尿量变化等。 (2)控制输液速度,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保持出入平衡。 (4)遵医嘱及时给予硝酸脂类药物,注意有无心动过速,头疼,呕吐恶心, 血压降低等不良症状。 护理评价:患者在住院期间疼痛感缓解直至消失,未使用止疼药物。 护理诊断2:活动无耐力与心脏功能减退,氧的供养失调有关。 护理目标:短期目标:患者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求的到满足。 长期目标:逐渐调高患者的机体耐力,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 护理措施: (1)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满足生活需要,减轻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持续吸氧2-4 L/min,增加心肌供氧。 护理评价:患者自理能力基本恢复。 护理诊断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护理目标:短期目标:患者在2日内能排成形软便。 长期目标:患者在治疗期间能规律排便并且无大便干燥。 护理措施: (1)消除或减少引起便秘的因素,向患者强调预防便秘的重要性,根据病情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及水果,腹部按摩,增加胃肠蠕动。 (2)准患者排便时避免太用力或者屏气,用力排便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缺血缺氧。 (3)遵医嘱给予麻仁胶囊,避免大便干燥。 护理评价:患者能规律排便,未出现大便干燥现象。 护理诊断4:知识缺乏缺乏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护理目标:短期目标:患者在2日内能够了解自身疾病情况,配合治疗。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索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技巧探索 发表时间:2016-03-04T09:22:18.5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1期作者:喻菊华[导读]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经验,包括遵循有缓有急,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原则,通过心理状态评估后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 430022 摘要:总结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经验,包括遵循有缓有急,有的放矢,与抢救同步原则,通过心理状态评估后,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应用稳定患者情绪,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非语言交流,消除依赖心理。运用放松训练减轻焦虑等方法,以减轻冠心病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干预 随着冠心病患者发病率不断增加,由心理因素引发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对46例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实施程序和措施,通过与患者互相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了解和准确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6例冠心病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7.5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给46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一般处理,给予适当心理护理。 1.2结果:经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后,46例患者病情均有好转。(一)心理护理干预: 2.1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时遵循以下原则: 2.1.1有缓有急:患者在入院48H内焦虑水平较高,一般情况下,患者心理特点主要是:焦虑、恐惧、抑郁、依赖药物、悲观、绝望[2] 2.1.2有的放矢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多接触患者,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如对冠心病知识不了解导致的焦虑,对其进行有关知识的解释和教育,对住院感到不适应者,对其讲解住院环境及探视方面的知识。 2.1.3与抢救同步心理护理可以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情况允许时,可以边观察边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或边实施操作边扼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既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之目的,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自己作为患者的角色。 2.2 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实施程序的应用: 2.2.1 心理状态评估护士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应采用观察法迅速评估其心理问题,以确保患者的严重心理失衡得到重点调控,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其他方法全方位收集患者心理状态的各种信息,确定其基本心理状态,早期大多数患者都会为患上冠心病而感到恐惧,就多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出现症状原因,实施操作目的,是让其很快适应作为患者的角色,并消除因此而产生的恐惧心理。 2.2.2 心理问题的确定及原因分析在对患者心理评估的基础上,分析导致患者消极心态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因为个体遭遇疾病挫折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的强度及采取的应对方式,往往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类型及对冠心病的认知,只有了解了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的方矢进行心理干预。 2.2.3选择适宜对策干预:对策选择得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及病情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比如老年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心理,故常不配合护理,有求死心态,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开导。 2.2.4 观察干预效果并制定新的方案:对干预效果的评定,应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其中有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主观体验,以及与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 2.3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措施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中进行的,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知识与技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使之有利于康复。 2.3.1 稳定患者情绪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应尽快救治,同时这类患者情绪反应强烈,而情绪对疾病又有直接影响,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稳定情绪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在抢救过程中应有条不紊,沉着冷静、稳重,使患者产生对治疗信心,稳定情绪。 2.3.2心理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如患者在胸痛时,能主动为患者解除痛苦,增加患者安全感和归属感。 2.3.3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应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帮着患者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以较为客观合理的认知信念来取代不合理的信念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健康心理。 2.3.4加强非语言交流对危重患者不愿或不能说话时,看到他痛苦呻吟时护士应用语言加手势以确定其不适,并告诉患者“我正努力去办”以解除患者的焦虑,使患者放心。 3讨论 3.1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恐惧心理,指导病人合理自我暗示,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消除负性情绪。[3] 3.2心理问题一旦确定,应采取有效应对方式,除了应用常规的评估方法外,还根据不同患者的人格类型、主观体验、年龄大小、对所患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患者身心康复有关的一系列客观指标,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CAD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给予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逐渐接受现实树立信心。[4] 3.3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积极的语言表达、动作表达、情绪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内心世界,使患者产生一种积极获取健康的内在驱动力,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积极因素。

冠心病的相关护理措施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心内二科业务学习 时间:2012年3月14日主持人:陈芬 地点:心内二科护士长办公室记录人:张令波 参加人员:陈芬、黄屹、彭婕主管护师龚中元、王培、彭继莉、李盛桃、谢莎、郭仙、谢小碧、杨慕峰、曾怡兰、王昊雯、田颖、汪静护师孔信、胡永娟、王茹荟、黄钦、黄盼、贺蓉、尹靖、林倩护士 主题:冠心病相关知识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 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 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浅谈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

浅谈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4-08-22T16:49:4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朱枫商金明[导读]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朱枫商金明 (江苏省靖江市马桥医院 214500) 【摘要】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调节,导致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劳失调,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解膳食结构,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62-01 【abstrac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s one of the contemporary middle-aged and old threats to human health diseas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s older. Theref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duce its incidence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all over the world.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ea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can not measure rationally to dietary structure, leading to excessive intake of animal fat and contain the food with high cholesterol, increase cholesterol levels in the body. Market competition, employment competition, the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some people do not adapt to the change of reality, cause mental tension fatigue disorders, make the body blood catecholamine secretion disorder adrenal cortex increased sugar, fat metabolism disorders cause hypertension. Mediation of dietary structure, set up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ger, sorrow, dispel worries avoid, optimistic and happy.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The prevention of treatment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占据疾病死亡谱重要位次,因此,做好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 1 基本病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多的摄取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各类肉食,蛋黄等,使人体体内胆固醇含量增多。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就业、科技的竞争日益增加,使部分人不能适应这一变革现实,导致精神紧张、失眠、疲劳。由于精神紧张使用时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增加,引发高血压,同时还可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而高血压、高胆固醇水平的周期升高,将进一步影响凝血机制,使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空气环境污染的变化,使人体血管内毒性物质PAF明显升高,进而造成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受损,脂肪堆积后产生动脉粥样破坏,同时PAF还不断吸附凝聚性增强的血小板,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管内膜的增厚变硬,使心脏供血不足。 2 一般的预防治疗措施 (1)调节膳食结构:脂肪与胆固醇高的食品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热量30%以下,动物蛋白的摄入量控制在20%~50%以下,植物蛋白要增加,推荐大豆蛋白,因为含豆固醇可降低胆固醇。WHC在30多个国家调查发现进食大豆等植物蛋白多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2)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占总热量的60%~70%,对肥胖者,高甘油三酯者尤应限制,应增加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如稻米、马铃薯等。(3)水果蔬菜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预防便秘,如黑木耳、洋葱、大蒜、香菇、姜海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脂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利尿、镇静有利于预防冠心病。(4)水和矿物质:适当增加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镁、钙、锰、铜、锌等的比值,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5)调味品:盐、酱油的摄入量与高血压是正比,建议每日摄入盐3~5 g,酱油也不宜过多应用,味精含钠高,高血压者宜少食为佳,茶叶有降低胆固醇的列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益。(6)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应制怒、忌悉,去除烦恼,乐观愉快,劳逸结合,有利于预防冠心病。 3 一般药物的预防 (1)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B6、C、PP、E、A对改善脂肪代谢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有一定效果。 (2)复方丹参片、血脂康、阿司匹林肠溶片、藻酸双脂钠片、绞股蓝片、络欣通等,均有扩张心脑血管疏通软化血管、降低血脂、血液黏度,清除PAF,清洁血液和动脉硬化斑块血栓,有效预防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生,降低发病率。 4 讨论 引发冠心病的病因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均认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是主要因素。这些原因都与饮食及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调节膳食结构,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坚持每天30 min以上运动或保健操,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处理各类矛盾,有利于健康。以上所述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必要积极宣传推广,提高群防意识,就能够降低冠心病发病率,保障中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宗春;浅谈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21期 [2]徐炳君;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浅谈[J];中外医疗;2008年20期 [3]洪文;;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27期 [4]于宏伟;袁晓杰;;小议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及药物治疗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冠心病护理常规

冠心病护理常规 【定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主要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的知识。 2.潜在并发症:心肌梗死、出血、肺部并发症、肾衰竭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提供相关知识:对病人进行有关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告知进食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蛋白质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伴心力衰竭控制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 2.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4.加强用药护理: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 5.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6.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术后护理: 1. 加强观察:密切观察胸痛症状,判断其性质,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等药物,术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及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2.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精神紧张影响睡眠者,给予适量镇静剂。便秘时给予开塞露。 3..遵医嘱应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防止因术后冠状动脉痉挛而致心肌梗死。 4.加强护理用药:术后应用肝素等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搭桥的血管发生梗塞;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5.预防手术部位出血:抬高取大隐静脉的肢体,局部加压包扎。 6. 预防肺部并发症:预防着凉。有呼吸道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7.加强肾功能监护: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血钾、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疑为肾衰者,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钠的摄入,控制高钾食物摄入,并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若证实为急性肾衰竭,应遵医嘱作人工肾或透析治疗。 8.其他:(1)注意观察取大隐静脉的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足趾温度、肤色、水肿情况;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并适当活动该肢体,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不良情绪的变化。结果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病情控制有利,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标签:冠心病;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效果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良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加重,从而诱发或加重冠心病病情[1]。我院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控制情绪的剧烈波动,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情绪状态方面效果顯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4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4.46±5.72)岁;体重56~80kg,平均体重(60.35±6.32)kg;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35±1.65)年;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智力低下、严重听力或语言障碍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由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发放冠心病相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进行针对性宣教,告知患者剧烈的情绪波动对冠心病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调理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以免诱发心绞痛。告知患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情况等,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适当补充钾、钙、优质蛋白质等,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通过沟通交流使患者充分认识到冠心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程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指导患者合理运动,运动方式和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坚持规律而持久的运动。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期间注意观察心率,如发生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以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并立即来院就诊[2]。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05 知识点:冠心病的概念及分型;各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评估;冠心病患者用药指导;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抢救配合; PTCA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 急性心包填塞的处理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PTCA; 急性心包填塞 患者,男性,75岁,小学文化,退休。因“反复胸痛10余天”入院,10余天前反复出现胸痛,开始均在活动后出现,位于胸骨下段后部,为压迫性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近一周来患者症状加重,休息时亦有症状,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性质加剧,向左肩部放射,伴出汗、气促。近2天来患者感恶心,偶有呃逆。急诊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T改变。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未按时监测,控制不详。 体格检查:T 36.2℃,HR 52次/分R 18次/分,BP105/47mmHg。神志清楚,颈静脉无充盈,心率52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1),Ⅱ、Ⅲ、aVF导联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0.1~0.25mv。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5%。肌钙蛋白3.8ng/ml。心肌酶谱:CK 850U/L,CK-MB 65U/L,LDH 471U/L。电解质、肝肾功能正常。 医疗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图1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知识链接 心肌梗塞定位诊断 V1、V2、V3导联示前间壁心肌梗死 V3~V5导联示局限前壁心肌梗死 V1~V5导联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Ⅱ、Ⅲ、aVF导联示下壁心肌梗死 Ⅰ、aVL导联示高侧壁心肌梗死 V7~V8导联示正后壁心肌梗死 Ⅱ、Ⅲ、aVF导联伴右胸导联(尤其是V4R)ST段抬高,可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右室梗死的参考指标。 情境1 入院护理 患者由急诊室平车送入病房。医嘱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绝对卧床休息,医嘱予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肠溶阿司匹林口服。 问题1 如何接诊该患者? 1.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进行监护,与急诊科护士进行床边交接(附危重患者转运单)。立即通知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