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
当代散文

本章参考书目

《杨朔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刘白羽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秦牧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家村札记》,三联书店1966年版

第一节十七年散文创作概说

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

第一节十七年散文创作概说

中国散文概况

十七年散文发展概述

十七年散文的审美特征

十七年散文发展概述

(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

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

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

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

(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青《秋色赋》。

(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

《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记”(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撰稿)。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小结:十七年时期的散文由于受到“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的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限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

十七年散文的审美特征

1、选材上以“时代精神”为准则

2、艺术构思上的“诗化现象”

3、审美层次上的日趋简单化

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

杨朔的散文创作

秦牧的散文创作

刘白羽的散文创作

散文三大家比较

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期间,他曾赴朝鲜前线,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抗美援朝结束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文革中杨朔遭到林彪、“四人帮”迫害,服安眠药自杀。代表作有《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海市》等散文名篇。

杨朔的散文

一、杨朔散文的特征:

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

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3)结构精巧。常常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取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方法。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

4)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

局限:散文思想内容过于时代化;刻意追求诗境,惯用象征、比附,艺术表现有雷同倾向(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二、杨朔的散文模式——五六十年代当代中国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载体”

1、身份角色——从知识分子(作家)转变为战士,表达的是战斗的情怀,表现一代中国作家由为祖国而战到为祖国而歌的创作历程。作家将自我融入大众,在艺术本体与社会本体之间倾向了社会本体,形成当代散文的歌颂模式。

2、“物—情—理”的构思模式,带有伪饰性的诗化倾向。这种“颂歌”式的模式是那个时代的侧影。其中的“理”不是个人思考与生命搏动,而是政治中心的理念,由理带出情物,然后在写作的时候,再把顺序倒过来,形成物—情—理模式,这便造成了诗化的造作。

3、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改造、规定了个人的抒情话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规定了作家的情感指向和思路。十七年散文抒发的是现实感而非生命感,是时代的热情,而没有作家真实感情的流露。

秦牧的散文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秦牧散文的特点:

1)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

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

3)散文真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

4)语言流丽酣畅、凝练生动,具有“林中漫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风格。

不足:过于强调知识性,有些冗杂拖沓之感;强调哲理,表现出说教气。

刘白羽的散文

刘白羽(1916-):现代著名作家,北京通州人。在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都有所成就。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刘白羽散文的特点:

1.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2.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

3.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

4.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

散文三大家风格比较

1、从作家的气质、创作态度和总体风格来看

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一座园林

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一团烈火

秦牧——学者——散文——无所不谈——一座花城

2、从艺术手法来看

(1)选材

杨朔——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刘白羽——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秦牧——丰富多彩,涉笔成趣。

(2)构思

杨朔——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诗意

刘白羽——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

秦牧——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3)语言

杨朔——清新,有韵味

刘白羽——刚健绚丽,气势雄浑

秦牧——自然亲切,讲究文采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浅谈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作者:白红梅 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汉文组邮编:021000 内容提要: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他们的散文各有特点,本文就这三位作家在散文创作上的不同特点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散文选材方面语言风格艺术结构 在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复兴”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作出贡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杨朔的散文,诗意盎然,意境深邃,情景交融,清新优美,善于以小见大;秦牧的散文,题材广泛,博见多识,言近旨远,妙趣横生,有寓教于乐之感;至于刘白羽的散文,则激情澎湃,雄浑豪放,波澜四起,以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见长,政治宣传味浓。他们的艺术特色,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即使是用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也常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风格。因此,将他们进行比较,对研究和欣赏散文都很有帮助和启发。下面,浅浅地谈一下这三大家的异同。 一、从选材方面来看 由于每个作家的经历不同,审美意识有所差异,决定了他们选材范围各有不同。作为一名时代的歌者,杨朔认为散文应该“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①从这一创作思想出发,杨朔的作品努力追觅时代的足迹,题材丰富多样,且大都充满诗意及唯美色彩,诸如:《浪花》中飞溅的浪花,《金字塔夜月》中皎洁醉人的月色,《荔枝蜜》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荔枝林,《香山红叶》中吐香的红叶等等,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秦牧的散文被读者称作知识的“花城”,有如一座收藏丰富,包罗万象的博物馆,无论是山川植物,生活艺术,还是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几乎称得上“宇宙之大,无所不谈”,让人大开眼界,目不暇接。《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文章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作者简介:白红梅,蒙古族,中共党员,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分院讲师。呼伦贝尔学院优秀教师。 刘白羽的散文充满时代气息,富于革命激情,他善于捕捉和表现那些美好的事物,并融入令人深思的哲理,把“美的生活,美的思想,美的感情,变为美的文学”(《早晨的太阳·序》)。他作品的选材,则多立足于火热的战斗和建设生活,多以大事物为重,用大镜头、转换来摄取大事物。如:《长江三日》记叙“江津”号轮船冲破惊涛骇浪,绕过暗礁险滩的三天历程;《日出》通过对高空观日出雄伟景象的描绘,想到这不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吗?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不正如那冉冉升起的朝阳吗?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正象“早晨六点钟的太阳”那样富有朝气吗?抒发了他对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诚挚感情;《红玛瑙》中提出的从延安起步的革命者应永葆战斗青春的主题,都体现出作者的选材倾向及五六十年代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

现当代散文欣赏

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的文学、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其中,时时都会感到它的丰美和璀璨;深入其中,则会在学识、修养,乃至气质上得到熏陶、冶炼和熔铸。 一、什么是现当代散文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成“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地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中国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当代散文,在“十七年”(1949-1966)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似乎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滋润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90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伟大复兴的前程! 二、现当代散文特点 1、以“我”为主

夫说:“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可以这样说:散文,是一种最适合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作者真实“自我”的个性,特别是其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具象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此外,而《背影》等散文,“我”虽非主角但有很深的介入,是一个重要人物;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杂文)、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随笔)等,也还有个一切皆“着我之色”的问题——不管情况如何,“无我”是断不可取的! 所谓“散文笔调”,其实正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的亲切口吻所写出的叙述文字。有“我”是其灵魂!因此,欣赏散文,看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我个性,是很要紧的。 2、因“实”出“虚”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显示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样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 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 而这即是写“虚”。 写“虚”,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澈取胜——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明净、深沉动人——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姊妹:它们都是说理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其区别仅为:在取材上,杂文“硬”些,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之论,战斗色彩强烈;而随笔则“软”些,多为逸闻旧事、风花雪月之谈,文化意蕴深厚;在笔调上,杂文十分犀利,善“取类型”“画眼睛”,且常以“寸铁杀人”,仅以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投枪、匕首”,而随笔则“软”些,较为闲适,常取即兴的“絮语”笔调,随心而谈,无所拘碍,见个性、浮神情,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不失“绅士”风度,被尊为“美文”或讥为“小摆设”;在语言色彩上,杂文辛辣,擅长讽刺,读之使人解气,而随笔惬意,推崇幽默,读之使人解颐。总之,二者的共同性大于差别性。也可以这样说:杂文是硬性的随笔;而随笔则是软性的杂

最感动人心的当代经典散文,发现感动 (2000字)

发现感动 作者:罗林江 在一次登山的时候,看见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相互搀扶,一步步在陡峭的石阶上前行,我在想,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来爬这么陡峭的山,有些好奇的我便上去问了问,我说:老爷爷你和老奶奶爬这么高的山累吗?他笑了笑说“不比你们年轻人啦,体力有些不支啊,”我又问,那您怎么还爬这么陡峭的山啊?他用和蔼的口气给我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常常爬山,这个习惯呀一直没有变过,现在腿脚不麻利了,但是还能动,还没躺病床上之前,再和老伴儿多爬爬这山,一来锻炼身体,二来是改变不了我们俩个这个一起爬山的习惯了,我们这岁数,说不准那天就入黄土了,多爬一次是一次吧,”说着就起身相互搀扶着向阶梯一步步的走了去。我当时上山的时候一直就在想,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难道这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吗?还有从那位老爷爷的质朴话语里可以听出一种人生的积极态度,垂暮之年还依然坚持着两个人多年的共同乐趣,这是多么的让人感动啊!可惜,没有更多的人体会到生活里这些真实画面背后所隐含的哲理,好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一种理想都是三分钟热度,从来没执着的坚持过一件事情,一段感情只是短时间的激情,从来没有用心去培养两个人一辈子的默契,最后白白的浪费了好多美丽的时光。总在寻求人生大道,或许大道就存在于这些细微的生活画面里,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用心体会过,想到这里,我忽然觉得那些疲劳已经抛到了九霄云外,脚步也轻盈了许多,一步步的向山顶走了去。 还有一次,我去学习游泳,一位爸爸正教小孩子游泳,他把泳圈轻轻地绑在小孩身上,然后把他放在水边,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教,从他专注的眼神里可以看得出那种真挚的爱,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呀!我在想,我们小时候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是不是这么教我们的呢,我想应该是吧,只是那时的记忆比较模糊,通过这一幕我隐约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成长的过程,还有父母那份无私的爱,真的又是感人的一幕。 有一次看电影,里面男主角功成名就了,然后对着他心爱的姑娘说了一句心里的话“你的笑容可以带给我好运,遇见你才是我最大的幸运。”很感人的一个场景,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填空题 1“五四”时期记游作品形成了两大分支:一是采风访俗、了解社会的旅行记,一是写景抒怀、发现自然的山水游记。 2鲁迅的《野草》影响深远,青年作家高长虹、韦丛芜等人的作品明显带有《野草》影响的痕迹。 6.1938年11月,王任叔、唐弢、柯灵、周木斋、周黎庵、文载道六人出版了杂文合集_ _《边鼓集》__。 9.王力自己认为他的小品文是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 12. 1971年4月开始,丰子恺悄悄创作《往事琐忆》系列随笔,最后定编时改名为《缘缘堂续笔》。 13. 邵燕祥认为,理性批判精神的复活和高扬才是新时期杂文所取得的“最可贵”的成就。 14. 全国五大散文期刊之一的《散文天地》,先后于1996 年至2001 年推出“新生代散文专号”。 15:1960——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倚梦闲话专栏 16. 司马中原认为,他的散文集《月光河》,最能显示他生命成长的痕迹。 20.20世纪70年代末期,_____也斯_______、西西等人,发起了一场小型的“散文的后现代主义革命”。 5. 台湾20世纪50年代的“软性散文”是指( ○3 ) ○1闲适散文○2幽默散文○3闺秀散文○4小女人散文 名词解释 1. 孤岛“鲁迅风”杂文流派 考核知识点:“鲁迅风” 参见教材:导言部分P8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十年中,以刊登杂文为主的期刊大量涌现,杂文理论的论争和革命现实主义杂文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是现代杂文运动蓬勃发展并进入成熟期的重要标志。就杂文创作本身而论,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的战斗杂文,其队伍和影响日益壮大,成为这一时期社会舆论的中心。同时,战斗杂文反映现实更敏锐、更广泛、更深刻了,而且杂文的文体样式和艺术风格也更丰富、更多样了。当然,以鲁迅为代表的“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杂文史上最重要的成果。 2、“太白派” 考核知识点:“太白派” 参见教材:导言部分P5-6 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包括鲁迅、茅盾、陈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基本线索 2.掌握中国现当代散文的鉴赏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文化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对散文审美品格 教学时数: 总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讲解: 1、中国现代,当代散文的分期,大家都预习过了是怎样分的呢? 明确: ①现代:1919(五四)—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当代:1949—至今,其中又有“十七年”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之分。 “十七年”:写作主体由“自我”置换为“工农兵新人”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78—现在。创作、表现主体多文化。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为标志。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文学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当中国现代文学兴起之时,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的散文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奉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大变革时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明确:因为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各派各家纷纷著书立说,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散文的定义 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其实,就是“人的文学”。 ②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散文是一中“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表现情趣的艺术。 3.如何进行散文的鉴赏 前面,我给大家说到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散文的定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散文进行鉴赏呢? 明确:①以“我”为主。 在散文里,“我”即真实而独特的“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个“我”是如何展现出来的呢?请看: 郁达夫说:“‘个人’的发现”,其实指的就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同时他也指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2018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1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2题,标举"都市文学"旗号的()认为,"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内的文学题材,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A、简媜 B、杜十三 C、林燿德 D、张启疆 第3题,新生代散文由夸饰性的高强度的热抒情,向着不动声色极力节制的冷抒情过渡。____的散文尽量隐去主体的虚浮和矫饰,主体情绪完全呈收敛状,从而呈现一种类似于"零度写作"的状态。 A、庞培 B、苇岸 C、钟鸣 D、曹晓冬 第4题,()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第5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

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6题,()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鲁迅 B、朱自清 C、周作人 D、胡适 第7题,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初最著名的散文是()。 A、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B、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C、菡子的《从上甘岭来》 D、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 第8题,真正为沈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____。 A、《湘行散记》 B、《湘西》 C、《月下》 D、《到北海去》 ,B 第9题,超然于"论语派"和"太白派"之外,有些名作家独自拓展个人的创作道路,如____ A、朱自清 B、谢冰心 C、叶圣陶 D、丰子恺 ,B,C,D 第10题,柯灵写于1940年的()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 A、《从"目莲戏"说起》

现当代经典散文:《彩陶女》

现当代经典散文:《彩陶女》 对她的钟情,是一眼就产生了的。那日,斜阳的余辉灿烂地射进陶器店铺里,又被那些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琳琅斑驳的彩陶表面反映出来,形成一层光怪陆离的晕团。对面一辆出租车开来,路太窄,前方是一个洼坑,我只好捏住自行车闸,一条腿撑在地上停住。头一偏,就在众多的彩陶堆中看见了她,不,是她看见了我,因为那一刻她周身散发出的美丽信息让我永世难忘。我的心里有根弦怦然一动,眼睛顿时雪亮,一股热血从胸腔涌上头际,于是就连忙在路边锁好车,走进店里。 “先生,你看上哪一件啦?”一位瘦小而和蔼的老头子迎上来,一边招呼我,一边介绍说:“我们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厂派出的直销点,店里摆放的都是精品,充分体现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至于价格嘛,这里的标价是其他商店的一半,有些还可以商量。” 我点点头,环顾了一下店内,那叠叠层层的木架上几百件陶器形状不同,图案各异,色彩别致;大的一人高,小的不盈尺;贵的几千元,便宜的数十元。粗粗看了一遍,我的眼神最终还是落在摆放于低处的并不占重要位置的彩陶女身上。我蹲下去,轻轻托起她,举在眼眉细细欣赏。 “先生,你好眼光,这是景德镇新一代写意派的大作,

叫‘珍珠釉’……”老头子很会做生意,又在我耳边殷切地介绍起来。 这彩陶女也不过尺把高,她的造型俨然若一具发育成熟的女人的躯体,浑圆饱满又不乏曲线。她的肤色纯净典雅,颈部如玉,但不苍白;腰部则为沉着的浅橙色;底部是鸽翅样的青灰色;尤其是几种颜色的过渡段,和谐自然富有一种神秘的底韵。陶面上还描画着一个手提葡萄篮儿的古代仕女,裙裾飘曳,鬓发漫卷,神采飞扬,旁边有制作人的题款印章。既有彩陶之姿又具丹青之意,可以看出制作者的艺术水准。她还有一个独到之处,浑身呈匀称细密的如沙粒般的粗糙感,从而显示出一股原始、粗犷、豪拙的民间之风。雅中有朴,朴中见雅,完全不像那种常见的描龙绣凤的光滑如镜的大路货。 “这件‘珍珠釉’系景德镇一位年轻的女艺术家制作,随物有她亲笔签名的收藏证,是我这店里独一无二的珍品……”老头子继续介绍。 “多少钱?”我问。 老头子说出的价格吓了我一跳,尽管这具彩陶女的独特值那么多钱,但绝不是我等一介书生随意可以拿出的。 “能便宜多少?”我又问。 “我报的是最低价啦,你可以到别处去打听打听,任何地方没有这么好的东西也没有这么低的价格。”老头子看出

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现当代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 教案教学设计 现当代散文鉴赏四 一、训练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的技巧方法。 2、提升散文阅读的能力。 二、训练指导 “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2008年19套试卷有11套对其进行了考查。纵观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七个方面切入: 一、开头作用 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如: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

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二、结尾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近几年高考命题人对此有较多关注: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08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2007年全国卷Ⅰ的材料是《总想为你唱支歌》,文章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豆腐颂》教案

豆腐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林海音。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这普通而素白的豆腐您会想到了什么呢?(播放歌曲《长亭》及相关画面。) 作者介绍台湾文坛之保姆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 二、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风》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见于台湾报刊。 学生阅读课后参考材料《台湾文坛的保姆》。 1、生于日本,父母不甘当日本亡国奴,性格受其父母影响。她跟随父母四处奔波流浪,向往一种平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所以她的文风也是很怀旧而平和的。 2、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3、作新闻记者、编辑,眼光敏锐,锻炼了她的文艺素质。 三、与豆腐有关的名人 1.名人与豆腐苏东坡有诗曰:“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2.金圣叹是清朝才子,他临死前在狱中传出的遗嘱是:“吾儿,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3.瞿白自始至终保持了人格的潇洒,他最后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四、初读文章整体把握 1、文章写了哪些关于豆腐的内容? 文章写了关于豆腐的: 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3、4节) 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5、6节)

散文作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散文家 散文家是一种常见的作家型式,因为散文是一种比较随性,短篇的文章。常为杂志,报章所采用。比较著名的散文家有朱自清、冰心、徐志摩、张爱玲、郁达夫、黄永武、孙犁、劳伦斯、博尔赫斯、茅盾、宗璞、王鼎钧、珙玮、卞毓方、沈从文、钱钟书、张晓风、刘心武、逸盈玮、刘湛秋、陈染、韩春旭、逸名、汪建中等。 1、宗璞,女,原名冯钟璞,。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弦上的梦》(1978年12月《人民文学》),《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丁香结》(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等。其中《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2、王鼎钧,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山东人,一生流亡,阅历不少,读书不多,文思不俗,勤奋不懈。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主要作品:(一)抒情散文--《情人眼》(情话)《碎琉璃》《灵感》《左心房漩涡》《心灵分享》《活到老,真好》《海水天涯中国人》《山里山外》《看不透的城市》、代表作《开放的人生》。 (二)小品文--《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意识流》《随缘破密》《千手捕蝶》。 (三)杂文--《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 (四)自传回忆录--《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3.卞毓方江苏盐城人。1944年生。著名散文作家、教授、高级记者。现供职于人民日报文艺部。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已出版《雪冠》、《岁月游虹》等多部作品。近年来在散文界长啸而出,独树一帜。 4、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美文 2.《自由谈》 3.山水游记 4.邓拓 5.都市散文 6.《人生边上补白》 7.《絮语散文》 8.《横眉集》 9.《写在人生边上》 10.《龙坡杂文》 11.《竹刀》 12.笔谈散文 13.《走到世界尽头》 14.纯散文 15.《女孩子的花》 16.小思 17.治艺小札 18.大雁系列 19.《七好文集》 20.创造体 21.诗化散文 22.“新散文” 23.理性批判精神 24.《田园之秋》 25.廖鸿基 26.1925 27.《晦庵书话》 28.冰心 29.《文艺新潮》 30.“金苹果散文系列”

二、单项选择题, 1、② 2. ① 3. ○4 4. ○2 5. ○3 6. ② 7. ① 8. ③ 9. ○4 10. ④ 11. ③ 12. ① 13. ① 14. ③ 15. ① 三、名词解释 1.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在散文创作开始逐步回归自身艺术规律之时,《人民日报》从1961年1月28日至6月5日,开辟“笔谈散文”专栏,先后发表了老舍、李健吾、柯灵等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推动了当时散文创作的发展。当代散文继1956年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全面发展的短暂时期,以意境隽永、文体优美为特征的“诗化”抒情散文大量涌现,如杨朔的《雪浪花》、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秦牧的《土地》等。1961年因此被称为“散文年”。 2. 在香港域外游记创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耀基,他的《剑桥语丝》和《海德堡语丝》,行文潇洒畅达,不论叙事、写景、抒情、论说,都充满学者文人风范。金耀基这种写景写情写得有诗意又有历史感和文学神韵的文字,被董桥称为“金体文”。 3. “论语派”: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小品”和“趣味小品”;继而创办《人间世》(1934年4月),打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旗号;后来还创办了《宇宙风》,从而形成了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论语派”。他们在趣味、游戏、幽默、闲适中改变了20年代散文“问世”的径路,从意兴湍扬的激扬文字走向了沉潜适世的生命关怀与日常人生的吟味咀嚼。 4. 《七星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女性散文在澳门文坛崛起,它的标志是《七星篇》的出版。“七星篇”原是澳门八位女性作家林蕙、林中英等人联合在《澳门日报》上开设的散文专栏,1991年星光出版社推出《七星篇》,第一次集中地展示了澳门女性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实力和个性。 5. “太白派”:所谓“太白派”,指的是团结在《太白》杂志周围,以左翼作家为骨干,包括鲁迅、茅盾等人。他们支持创办了《涛声》、《新语林》、《太白》等刊物,积极提倡反映现实生活斗争的“新的小品文”,促进了30年代散文写实精神的发展和深化。 6.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台湾散文出现的一种主要倾向,指有强烈反共意识的“战斗散文”,用阳刚文体来歌颂所谓的“战士们的英勇事业”、“英雄的伟大精神”和“效忠国家的耿耿忠心”,文章中充斥“口号式的宣言”,很快为广大读者所抛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与文库珍藏两卷

中国散文鉴赏文库 (当代卷) 目录 郭沫若 访沈园 方令孺 在山阴道上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张恨水 陶然亭 茅盾 海南杂忆 朱光潜 自传 郑逸梅 艺林散叶 曹靖华 从化温泉散记 花 钦文 鉴湖风景如画 翦伯赞 内蒙访古 丰子恺 塘栖 四轩柱 郑振铎 石湖 老舍 养花 冰心 樱花赞 我到了北京 霞 夏衍 甲子谈鼠 巴人 浮罗巴烟 黄药眠 夜的抒情 沈从文 春游颐和园

《散宜生诗》自序钟敬文 碧云寺的秋色 李霁野 花树漫记 张友鸾 胡子的灾难历程 丁玲 诗人应该歌颂您 曼哈顿街头夜景 裴文中 山洞的探查和诗人的幻想 巴金 怀念萧珊 小狗包弟 高士其 笑 臧克家 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施蛰存 在福建游山玩水 常书鸿 夏天的敦煌 赵树理 金字 吴伯箫 记一辆纺车 布衣 李广田 花潮 山色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 陶铸 松树的风格 周扬 怀念立波 傅雷 傅雷家书二封 陈白尘

吴组缃 游金石滩漫兴柯灵 无名氏 罗大冈 淡淡的一笔靳以 黄浦江的早晨艾青 忆白石老人萧乾 在歌声中回忆姚雪垠 惠泉吃茶记王冶秋 神宫变异记徐懋庸 母亲 杨绛 下放记别 唐髖 难忘的历史课荒煤 梦之歌 端木蕻良 青萍 邓拓 可贵的山茶花季羡林 马缨花 杨朔 荔枝蜜 茶花赋 孙犁 秋千 晚秋植物记亡人逸事 冯亦代 向日葵 冬至夜的梦黄苗子 华山谈险 子冈

吴有恒 元帅的侧影 叶君健 在“海的女儿”铜像 面前 杜宣 狱中生态 赵清阁 好个秋 杜埃 花尾渡 徐迟 枯叶蝴蝶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 于敏 西湖即景 王西彦 塔 严文井 篝火 啊,你盼望的那个原野华嘉 桂林山水 刘白羽 日出 长江三日 碧野 天山景物记 我怀念的是牛 陈大远 安徒生的故乡 秦兆阳 海边销魂记 巴波 访山记 郁风 冬日抒情 韦君宜 饥饿之忆 吴祖光 雾里峨眉 骆宾基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江山依旧 中国经典散文欣赏精选版 编辑:山间溪流 读一篇优美的散文,如品一杯茗茶,馨香淡雅而令人回味无穷。 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选集列表 中国名家散文选集列表 中国名家散文选集列表 朱自清经典散文选集 巴金的经典散文选集 张爱玲经典散文选集 郁达夫经典散文选集 林清玄经典散文选集 季羡林经典散文选集 史铁生经典散文选集 张抗抗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周国平散文选集 老舍经典散文选集 李广田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罗兰散文选集 张洁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亦舒散文选集 钱钟书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张晓风散文选集 徐志摩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张悦然散文选集 丰子恺经典散文选集 邵燕祥散文集 张承志散文随笔集 孙犁散文集 林语堂经典散文选集 冰心的经典散文选集 贾平凹经典散文选集 余秋雨经典散文选集 池莉经典散文选集 毕淑敏经典散文选集 王蒙经典散文选集 冯骥才经典散文选集 余光中经典散文选集 杨朔经典散文选集 林徽因经典散文精选 莫怀戚经典散文选集 作家萧红散文选集

作家张小娴散文选集 安妮宝贝作品选读 作家三毛散文选集 鲁迅经典散文选集 沈从文经典散文选集 莫言散文作品选编 汪曾祺散文集 宗璞散文集 二: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中国现代精美散文选读 荷塘月色:朱自清 背影:朱自清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海上的日出巴金 鲁迅文:秋夜 更衣记张爱玲 谈女人张爱玲 故都的秋 郁达夫 书海茫茫余秋雨 这里真安静余秋雨 李广田:回声 杨朔:茶花赋 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 老舍:我的母亲 张抗抗: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守望西湖的青藤 柔和毕淑敏 毕淑敏:素面朝天 人生三境界:池莉 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池莉池莉:熬至滴水成珠 林徽因:悼志摩 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莫怀戚:散步 亦舒:假如丈夫有外遇 张小娴:幸福总被思念所淹没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 张悦然:这年冬天的家书 爱的履历梅洁 散文:人就这么一辈子刘墉 散文欣赏:染绿的声音(徐迅)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

2015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二

2015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4 分。) 1. ()时期是周作人杂文创作生涯中最有光彩的阶段,他的杂文取材广泛,思想激进,战斗性 强。而且杂文体式多样,特别是那些随笔体的杂文,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对中国现代随笔体杂文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A. 《新青年》时期 B. 《语丝》时期 C. “五四”落潮后至1925年初 D. 1925年后 2. 朱自清曾高度评价()时期杂文的战斗实绩,认为它是“春天的第一只燕子”。 A. 五四时期 B. 抗战时期 C. 国统区杂文 D. “孤岛”时期 3. ()在《论人情》、《唯动机论者》、《“敲草榔头”之类》、《略谈要爱》、《真的人的世 界》等杂文中,呼唤对人的尊重,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情,猛烈抨击搞无情斗争、残酷打击的粗暴方法。 A. 周瘦鹃 B. 徐懋庸 C. 巴人 D. 丰子恺 4. ()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 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 鲁迅 B. 朱自清 C. 周作人 D. 胡适 5. 夏衍的作品(),写自己在庆春门外严家弄的高大祖屋,因为被他“不肖”的侄儿租给日伪而 被浙东游击队一把火烧掉,对此作者毫不惋惜,反而感到“痛快”。写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埋葬旧世界、旧思想的赤诚胸怀,一个真正爱国者埋葬汉奸行为的凛然大义。 A. 《长途》 B. 《旧家的火葬》 C. 《从杜鹃想起隋那》 D. 《超负荷论》 6. ()时期是周作人杂文创作生涯中最有光彩的阶段,他的杂文取材广泛,思想激进,战斗性 强。而且杂文体式多样,特别是那些随笔体的杂文,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对中国现代随笔体杂文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A. 《新青年》时期 B. 《语丝》时期 C. “五四”落潮后至1925年初 D. 1925年后 7. 标举“都市文学”旗号的____认为,“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的文学题材, 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A. 简媜 B. 杜十三 C. 林燿德 D. 启疆 二、多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V 1. 中行的(),以独特的格调被人称为“当代的《世说新语》”。 A. 《负暄琐话》 B. 《负暄续话》 C. 《负暄三话》 D. 《顺生论》 2. 真正为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

美国当代散文

美国当代散文 【篇一:美国当代散文】 目录 introductlon i “hai r”marcia a/drich “random reflections 0f a second.rate mind”woody alien “graven images”sau/be//ow “states of reading”svenbirkerts “life with daughters:watching the miss america pageant’’gerald early 4_6 “the arl of ihe nap”joseph epstein “skunk dreams”louise erdrich “the test of time”wilam h.gass “what’s wrong with animal rights’’vicki heame “waiting”edna o’brien “beauty”scott russel/sanders “the page turner”lynne sharon schwartz “one violent crime”bruce shapiro “gray area:thinking with a damaged brain”floyd skloot 194“striptease”lauren slater “listening‘or silence”mark slouka “after amnesia”j0ve caro/oates “the break”cynthia ozick “six days:some rememberings”grace paley “mother tongue”amytn “the gangster we are all looking for”le thi diem thuy “a visit to camelot”diana trilling “civiiian”tobus wolff 【篇二:美国当代散文】 有哪些国内并不知名的优秀外国作家和作品值得推荐? - 知乎看了【你读过赫拉巴尔么?】这本以后,更加喜欢这个老爷子了。 作为学法语的,很遗憾法国文学看得不是很多,天天面对法语之后就会下意识地逃避看中文== 推荐诗人维庸和兰波。当然其中一大部分是出于八卦心里,感觉他们的一生非常传奇,而且两个人的命运有着惊人的共同性,都属于“被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课《长江三日》

第12课长江三日【文本导读】 长江三峡雄伟壮观,变幻多姿,具有神话般的魅力。我国古代文人曾留下许多吟咏三峡的脍炙人口的诗文。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李白的《朝发白帝城》、白居易的《初入峡有感》等,都是盛赞长江三峡的名篇。 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的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号驶往武汉,历时三日。他的散文《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长江三日》发表于1961年《人民文学》3月号,是一篇优美的日记游记性散文,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收入《刘白羽散文选》中。这篇文章撰写于六十年代初,正值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作者的主要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我国人民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渡过难关,无疑会起到一定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作者卡片】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

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启碇.( ) ②瑰.丽( ) ③骤.然( ) ④砰.然( ) ⑤舵.轮( ) ⑥吸慑.( ) ⑦夔.州( ) ⑧隽.秀( ) ⑨婀娜 ..( ) ⑩对峙.( ) ?草坂.( ) ?美髯.(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3.近义词辨析 ①渐渐·慢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怪诞·荒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留传·流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

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当代散文,在“十七年”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好像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

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来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滋润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九十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再度复兴的前程! 现,当代散文研究,由于“范畴论”(即回答“什么是散文”)解决不力,致使文体过于宽泛,审美特点难以概括—由于在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上缺乏共识,自然也影响到对散文的欣赏,评论;同时,文学也最多“例外”,任何一种“规律”的概括都很难包举所有的文学现象,因此,以下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讲义:第一单元 第3课 道士塔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道士塔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①。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②,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①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②参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赏析】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名作。内容写的是主人公对爱情的祝愿。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表达对爱情的坚贞。词中的想象多样而新奇。主人公一连想到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夸张地强调了爱情永固,诗中的想象广阔大胆,由大地到天空是其想象的空间,由山河到星日是其想象的对象。以宇宙间最雄伟的景物来烘托爱情,词中主人公正是依据这些自然现象与爱情理想在时间上的相似点,进行想象的。但未从正面写,却将爱的中止与这些规律的改变联系起来让前者发生在后者之后,由于后者是不会实现的,前者就不会发生。爱情永存的愿望被表现得十分生动有力,体现了从反面写与从正面写的不同效果。诗中的奇伟想象正是由这深情所激发,而想象又使感情表达得更真挚、明朗、坚定、感人。 【思考】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爱情的执着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坍.弛(tān)凛冽 ..(lǐn liè)箓.(lù) 呆滞.(zhì) 歆羡 ..(xīn xiàn)憨.厚(hān) 婀娜 ..(qī qiɑo)官邸.(dǐ) ..(ē nuó) 蹊跷 肮.脏(ānɡ)倒溯.(sù) 2.多音字

佛?????佛.教(fó)仿佛. (fú) 冠?????衣冠.(ɡuān )冠.军(ɡuàn ) 蹊?????蹊.跷(qī)另辟蹊. 径(xī) 卡?????关卡.(qiǎ)卡.车(kǎ) 溜?????溜.冰(liū)一溜.空地(liù) 二、字形辨认 ?????驰chí(驰骋)弛 chí (一张一弛)池 chí (池塘) ?????辙 zhé(车辙)澈 chè(清澈)撒 sā(撒网) ?????滔 tāo (滔滔不绝)稻 dào (水稻)蹈 dǎo (舞蹈) ?????喧 xuān (喧哗)渲 xuàn (渲染)暄 xuān (寒暄) ?????藩 fān (藩镇)潘 pān (潘姓)番 pān (番禺) ?????纽 niǔ(纽扣)扭 niǔ(扭打)钮 niǔ(按钮) 三、词语辨析 1.达观·乐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例:①在两千多年以前,庄子对人的生死就能有如此洒脱而又高明的见解,能很达观地看待人的生死问题,确实是难能可贵。 ②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今年下半年的行情走势将不容乐观。 2.富裕·富余 “富裕”,(财物)充裕丰富。 “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例:①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申以“人民”为核心的发展和分配理念。 ②近年来,这个市强化措施,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词语释义 ①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然;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②歆羡:爱慕,羡慕。 ③达观:对人生的遭际想得开、看得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