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环糊精包含工艺是利用淀粉在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作用下水解出的,以α-1,4糖甙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即β环糊精(β-CD)将药物分子全部或部分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一类非键化合物的制备技术。药物经β一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改善不良气味及拓宽药物剂型等,是近年来药剂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国内有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概述如下:化学合成药物包合研究根据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其作为客体化合物被制备成包含物多是为了改良本身的不利因素,以便良好地被利用。如有人为了改善萘普生(Nap)的溶解度、溶出速率,促进吸收,降低口服后对胃粘膜的刺激等,研究了Nap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及其热力学参数,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变化值,用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含物组成的摩尔比。实验证明,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为1:1,温度升高,Nap•β-CD包含物的结合常数减少,包合物生成能增大,反应热为-2.92千焦/摩尔,包合过程为放热过程。第三代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DFS),由于其水溶性差,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影响广泛使用。北京医科大学谷福根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DFS•β-CD包合物,即用DFS5.13克,加适量乙醇微温使其溶解,另称取β- CD18.30克,加水在80℃恒温水浴中制成饱和溶液。在电动搅拌下,将DFS乙醇液缓缓加入β-CD液中,恒温搅拌1小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室温,得白色混悬液,置冰箱中冷藏12小时,抽滤,沉淀物60℃干燥,过80目筛,干燥后备用。经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表明,DFS与β-CD在水溶液中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且包合物可明显提高DFS的溶解度(比原药增大1.77倍),完全溶出仅需10分钟(原药需近30分钟)。他们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出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包合条件,包合温度为80℃,包含时间为5小时,搅拌强度为中等。维甲酸(RA)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生长和上皮代谢,也是人类癌肿的天然抑制剂,但有水溶性差,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等缺点。

第三军医大学张恩娟等采用自拟逆向混合搅拌法制备RA?β- CD包合物。称取RA300.44毫克和β-CD135.00毫克,RA溶于100毫升无水乙醇中,于60℃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在60℃左右,在搅拌下分两次缓慢滴入RA 醇液中,中间间隔15~20分钟,加盖搅拌2小时,得微黄色混悬液,揭盖敞口继续搅拌3小时左右,温悬液浓缩至30毫升后,置冰箱过夜,过滤,沉淀物低温避光干燥即得。最佳制备条件的主客分子摩尔比为1:1,最佳搅拌时间为5小时,6批包含物包合率在3.28%~3.67%之间。盐酸氯胺酮(Ket)曾是静脉..药,若改成舌下含服用于术后镇痛,具有作用强、起效快、无成瘾性、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存在肝首过作用,且味术苦。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颜耀东等用水溶液去制备Ket•β-CD包合物,改善了以上弱点。即称取Ket0.5克,β-CD4.4克,置于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100 毫升,水溶液加热至60℃,搅拌使β-CD溶解后,放冷至25℃,电动搅拌2.5小时,边搅拌使β-CD溶解后,放冷至25℃,电动搅拌2.5小时,边搅边加入氯仿15毫升,继续搅拌0.5小时,得混悬液,置冰箱冷藏24小时,过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两次,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保存备用。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温度、时间及投料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按1:2主客摩尔比,于25℃电动搅拌3小时,制得的包合物包合率和收率较高,且稳定性高,无苦味并具有缓释性能。

天然药物包合研究天然药物作为客体往往是多组混合物,而且混合客体的每组分间存在着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的较大差异,些是影响包合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当客体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适合于主体所提供的空间要求时,包合效果才较好。在这方面国内有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安徽省立医院胡世莲等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β-CD包合青皮、木香混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对挥发油的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含油率的考察,优选出了主客比为6:1、包合温度为55℃、时间为3小时的最佳包含条件。北京海军总医院史成和选择水包合法、研磨法制备引流熊胆•β-CD包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熊胆的苦腥味。优选出的工艺条件为,主客比5:1,研磨时间为20分钟。5批包合物平均收率为97.6%,平均熊去氧胆酸含量为2.42%(RSD=0.83%)。鱼腥草素在水中溶解性差且不稳定,并有强烈的鱼腥气味。为改善此不良性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魏世超等,用研磨法按摩尔比1:1(质量比约1:4)分别称取鱼腥草素和β-CD,将β-CD置研钵中,加适量水研磨成均匀糊状,加入鱼腥草素,充分研磨均匀,抽滤,将所得物低温干燥,过60目筛备用。经测定证明,鱼腥草素的溶解度增大了11.4倍,且溶出速率及稳定性增强,掩盖了不良气味。

环糊精包合技术-概述

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

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

结,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

善。近年来,对环糊精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许多成就。本

文在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总结出环糊精包合技术研究进展状

况,以便为充分开发新疆地方植物、药物资源起到重要的参考

作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环糊精分子结构由6个以上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

成,呈桶状。桶内形成疏水性空腔,能吸收一定大小和形状的

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或基团,形成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分别由

六,七,八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糊

精为α-CD,β-CD,γ-CD。β-CD是已知效果最好的包合材料之一,在三种类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已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可。

环糊精包合技术-包合物形成的条件

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环糊精和其客体的基本

性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主客体之间有疏水亲脂相互作用

因环糊精空腔是疏水的,客体分子的非极性越高,越易被包合。

当疏水亲脂的客体分子进入环糊精空腔后,其疏水基团与环糊

精空腔有最大接触,而其亲水基团远离空腔。

2 主客体符合空间匹配效应

环糊精孔径大小不同,它们分别可选择容纳体积大小与其空腔

匹配的客体分子,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比较稳定。

3 氢键与释出高能水

一些客体分子与环糊精的羟基可形成氢键,增加了包合物的稳

定性。即客体的疏水部分进入环糊精空腔取代环糊精高能水有

利于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因为极性的水分子在非极性空腔欠

稳定,易被极性较低的分子取代。

包合物的形成还受时间,反应温度,搅拌(或超声振荡)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

环糊精包合技术-β-CD包合物常用制备方法

1 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或共沉淀法)

将客分子物质或其溶液加入饱和的β-CD水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搅拌相当时间后冷却使结晶,过滤,干燥即可。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一般在磁力搅拌器或电动搅拌器中进行。〔5〕

2 超声法

将客分子物质加入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的超声强度和时间,将析出的沉淀按上述方法处理即得。该法简便快捷。

3 研磨法

4 冷冻干燥法

5 喷雾干燥法

环糊精包合技术-影响包合工艺的因素

1 投料比的选择

以不同比例的主、客分子投料进行包合,再分析不同包合物的含量和产率,计算应选择投料比。

2 包合方法的选择

根据设备条件进行试验,饱和水溶液法较常用,研磨法应注意投料比,超声法省时收率较高。

3 包合温度,分散力大小,搅拌速率及时间,干燥方法均应选择合适条件。

包合条件各因素可用正交设计,以挥发油收得率,利用率,含油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优选最佳工艺。

龚慕辛等以包合物苍术挥发油利用率,收得率,含油率为指标,考察了苍术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搅拌时间,包合温度三个因素,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挥发油利用率为86.5%。蔡溱等研究了β-环糊精对陈皮挥发油的包合作用,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和油的比例为6: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h。胡世莲等研究了β-环糊精包合青皮,木香混合挥发油的工艺优选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为6: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3h。

环糊精包合技术-β-CD包合物的应用

1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环糊精在食品工业作为食品添加剂发展很快,应用面广,如有效成分的包囊,异味或有害成分的脱除,提高食品与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保持与改善风味等。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键,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李伟等将其用环糊精包合后明显提高了它的水溶性,改善了它的稳定性。

2 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2.1 增强药物稳定性易氧化,水解的药物由于环糊精的包合物免受光,氧,热以及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得到保护,使药物效力和保存期延长。彭湘红等用β-环糊精在60%乙醇水溶液中与维生素D2形成包合物。在光照、高温、高湿度加速实验条件下测定包合物中VD2含量变化。3个月的加速实验表明两年后包合物中VD2保持85%-95%,而未包合的VD2仅剩17%-22%,解决了儿童佝偻病防治药物中VD2的稳定含量问题。

2.2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环糊精包合物相当于分子胶囊,药物分子被分离而分散于低聚糖骨架中。由于药物分子与环糊精上的羟基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包合物中的结晶度减少,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增加。

2.3 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降低刺激性

2.4 提高生物利用度

2.5 剂型的改善,提高在制剂过程中或在投药部位的稳定性。

2.6 液体药物的粉末化或减少挥发性挥发性药物制成环糊精包合物,除了减少挥发,还有缓释作用。环丙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在兽医临床上的常用药物。但由于半衰期短,刺激性强,需重复注射,影响了其广泛使用。鞠玉林等将环丙沙星与β-环糊精包合后发现其延缓释药达72h。

3 在香料中的应用

一些易于氧化分解、变质,对光、热不稳定的香料可制成β-环糊精的包合物来储存和使用,这样既可保持原有的香味又可防止其变质,并可延长存放时间。广泛用作巧克力、冰淇淋、酒类增香剂的香兰素以及柠檬醛、紫罗兰酮等β-环糊精的包合物都有见报导,这种稳定化的香料包合物在食品加香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环糊精包结香精用于化妆品的目的是为延长留香时间,减少香精对皮肤的刺激,或使其能用于以水为基质的产品中。如S-生育酚能中和自由基,避免造成皮肤永久性损伤,所以在化妆品中可用作皮肤抗皱剂。用环糊精包结后再加入到化妆品配方中,就可解决易氧化而失去活性等问题。环糊精还能包结皮肤中渗出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止其氧化变质,抑制自由基形成,减少皮肤感染和炎症,是一种有效的抗粉刺剂。

5 在杀虫剂中的应用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杀虫剂,占有约五分之一的杀虫剂市场份额它们不溶于水,多以乳油使用,其制剂的加工中需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以水为基质代替乳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是解决拟除虫菊酯污染环境的有效途径。

环糊精包合技术-环糊精包合物的验证与含量测定技术研究

主要有以下方法:显微镜法和电镜扫描法、热分析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相溶解度法、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法、薄层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环糊精包合技术-应用前景

环糊精的发现迄今已有一百多年,但早期由于环糊精生成酶稳定性差,产量低,分离提纯时加入的有机沉淀剂产生毒性等原因,使环糊精的研究与应用受到限制。直到七十年代中期,在解决了产量和毒性两大问题以后,才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今后,环糊精的工业应用将更加集中于敏感性较强的芳香性物质的微包曩研究,主要应用于食品,药物,香料,化妆品,除革剂,杀虫剂等工业领域。随着环糊精价格的下降,环糊精化学的研究在新疆独特的资源优势中必将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1999年第8卷第12期中国新药杂志

唐跃年李方卜书红

摘要目的:研究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方法。方法:用搅拌法制备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UV,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地高辛及其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包合后地高辛的晶体衍射峰消失,差热分析检测同样说明包合后图谱的变化。结论:地高辛与环糊精包合成功。

关键词: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

地高辛酏剂适合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1],同时也存在着稳定性差的情况,制剂室在生产和储备过程中常常遇到有沉淀析出的情况。为了改变地高辛酏剂不稳定的缺点,根据地高辛药物的性质与用药特点,采用环糊精包合物技术,研制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用于临床。本文主要讨论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材料与方法

1仪器

美国HP公司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HP公司8453型紫外测定仪;上海医科大学仪器厂,XW-80型旋涡混合器;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80-1型离心沉淀器;上海司乐仪器厂,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日本Olympus 公司,CKS倒置显微镜。

2试药

地高辛(浙江民生药厂,批号:961016);β-环糊精(CD,苏州味精厂);自制去离子双蒸水;化学试剂均为市售。

3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适量水加温到60℃,加入CD 4×10-4mol溶解后,搅拌下滴入1×10-4mol地高辛乙醇溶液,连续搅拌4 h,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物,放置4℃冰箱中过夜,过滤,滤去上清液,收集沉淀物,干燥。

4地高辛及其包合物中的药物浓度测定

紫外测定法:精称地高辛适量,用少量75%乙醇溶解后,加水稀释;配制10~50 μg/ml的系列浓度,得浓度C(μg/ml)与紫外吸收A值(λ221 nm)的回归方程式为A=0.00512+0.0213C,r=0.9999。液相色谱测定法:色谱条件为不锈钢柱4.5 mm×100 mm,填料ODS-Hypersi t,5 μm;检测波长221 nm;流动相为MeOH∶H2O=55∶45,流速:0.8 ml/min,进样20 μl,外标法定量。地高辛的保留时间为7.2 min,取上述配制的地高辛溶液,配制成1~10 μg/ml浓度后测定。用峰面积与药物含量作标准曲线得S=-12.18+251.92C,r=0.99999。

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测定,取适量乙醇提取稀释后按上述方法测定。

5鉴定

5.1光学显微镜观察分别取地高辛、CD、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样品溶解后,置于40×3.3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5.2色谱分析进行紫外、红外扫描。红外扫描采用KBr压片法,比较药物在包合前后在红外区的吸收特征。分别取地高辛、CD、地高辛与CD的1∶4物理混合物、地高辛环湖精包合物四样品,测定其在400~4?000 cm-1处各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

5.3差示扫描量热法(DSC)DSC是鉴定药物和CD是否发生包合作用常用方法。简单混合物的热分析曲线图形与相应药物和CD原图形相同,而包合物则不同。DSC条件为升温速度10℃/min,测定气为空气。取上述四样品在DSC中扫描。

5.4X-射线衍射法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鉴定晶体化合物的常用技术,应用的基础是每种晶体物质的衍射图谱是独一无二的,一般来说,药物与CD混合物的衍射图的各峰是它们单独组成的叠加,而包合物则会失去药物和CD原有晶体的衍射峰,各晶体物质在相同的角度具有不同晶面间距,从而显示不同的衍射图峰。测试条件为Cu-Ka辐射,强度40 kV,100mA。

结果

1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取上述干燥物精确称量后,计算药物包合率为83.54%。

2鉴定

2.1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物质形态见图1。

图1 3.3×40倍显微镜下各物质形态

1 地高辛

2 β-CD

3 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

图1表明,在上述制备条件下,地高辛分子嵌入了CD结构中,破环了CD的原有空间结构,使晶格排列发生变化所致。

2.2紫外扫描CD在紫外区无吸收,地高辛及其环糊精包合物的紫外吸收峰无变化。

2.3红外扫描包合物的图谱与其他图谱有明显的不同,地高辛分子中1?710 cm-1处的羰基峰,在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中已消失,显示有新的物质生成。

2.4差示扫描量热法可见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与其他样品有明显的不同,显示包合成功。

2.5X-射线衍射法测定结果见图2。包合物的衍射图谱既不同于地高辛药物,也不同于CD及两者峰值的简单叠加,完全是新得图形,证明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

图2不同物质的X-射线衍射图

1 β-CD;

2 地高辛;

3 1∶4(地高辛∶β-CD)物理混合物;

4 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

讨论

1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由于在选择制备条件时,要考虑到日常工作中常用的设备、条件、工作时间等因素,也考虑了地高辛药物的量、CD投料、及搅拌时间、包合温度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发现搅拌时间与温度是生成包合物的重要因素,而药物与CD的投料量以1∶4最为合适。根据药物包合率及收得率,发现搅拌时间大于4 h,其收率无显著性增加;所以选定搅拌时间为4 h。

2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的鉴定

2.1显微镜观察在上述制备过程中,可用本法观察药物的包合全过程,直观地反应了包合物的形成,观察表明包合物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见图1)。

2.2仪器鉴定紫外光谱扫描说明包合物形成后,紫外吸收并无变化,表明包合物只是物理的包合,而对其含量分析则无影响。本文采用红外、DSC、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均能证明地高辛在形成包合物前后具有不同的物相,说明包合物为一种新的物质,从而判断包合成功。

本文采用搅拌法制备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宜于药剂科制剂室等小规格生产。地高辛环糊精包合物制剂的稳定性及药物在人体内生物利用度都有较大改善[2];所以其制剂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92

参考文献

1劳先洁.地高辛酏剂.中国新药杂志,1997,6(4)∶292

2罗明生,高天惠主编.药剂辅料大全.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504~505

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声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配比、β-环糊精与水的配比三个因素对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得率及挥发油的回收率。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超声时间为60min,β-环糊精和挥发油的比例为8∶1,β-环糊精和水的比例也为8∶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制备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

【关键词】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中药防风性味辛、甘、温,功能为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痛等症。其挥发油有镇痛活性。挥发油注射液曾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由于挥发油中的成分极易挥发,所以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能更好地提高其稳定性。本文采用超声波法制备了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制备工艺。

1 材料

1.1 仪器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DHG-924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ZDHW型调温电热套,BS1200型电子天平,玻璃点样毛细管和AS5150A型超声波清洗器。

1.2 试剂

防风挥发油(自制)、β-环糊精、无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和95%乙醇。

2 方法与结果

2.1 超声波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

2.1.1 正交实验的设计

选择超声时间,β-环糊精与防风挥发油的比例,水和β-环糊精的比例3项作观察指标,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设计见表2。表1因素水平表表2正交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2.1.2 防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根据正交实验设计表,分别精确称取β-环糊精,并加入应配比关系的水,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加入应配比关系的防风挥发油(本实验加入的挥发油均为 1.0ml),搅匀,盖上保鲜膜进行超声包合。30分钟后取出,在4℃的冰箱中放置24 h,抽滤,滤饼用5ml石油醚洗涤3次,40℃干燥4 h[3],得白色粉末状β-环糊精包合物,分别精密称重。

2.2 包合物评价指标的测定

2.2.1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物含油率的测定

分别取干燥包合物适量,称重后,置装有沸石的250 ml圆底烧瓶中,加100 ml水,振摇混合后,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项下甲法,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约5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 5 mm 处为止,放置1 h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按下式分别计算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包合物含油率:

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中挥发油量/投油量×100%

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物重量/(β-CD加入量+挥发油加入量)×100%

包合物含油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包合物重量×100%

2.2.2包合工艺的综合评价指标

包合率为衡量包合效果的主要指标,包合率越高,挥发油包合效果越好,权重系数定为0.6;收得率和含油率在实际生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权重系数均分别定为0.2。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的测得值及各自的权重系数,对每次实验进行综合评分(见表2)。

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得出不同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主次顺序为:B>A>C,因素B与因素A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因素C对实验结果影响极小。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

A2B2C2,即1份防风挥发油,与8份β-CD和加8倍β-CD量的水配比,用超声波包合60 min;冷置24 h后行抽滤及石油醚洗涤沉淀,40℃干燥4 h,即得防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

按此工艺条件制备3批包合物,测定并计算各观察指标(结果见表3)。

表3验证实验结果批次

油包合率% /包合物收得率%/含油率%

91.0 83.1 12.09

87.0 80.5 12.24

89.0 81.9 12.17

由上表可知,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3 讨论

在常规制剂工艺中, 挥发油直接喷入后, 由于挥发油的挥发性和化学性质的不稳定, 随着贮藏期的延长, 挥发油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影响疗效。β-CD与挥发油形成包合物后, 可增加药物稳定性, 提高生物利用率,降低药物刺激性和掩盖不良气味。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A2B2C2,即超声时间为60 min , β-CD与防风挥发油的比例为8:1,β-CD与水的比例为8:1。影响最大的因素为β-CD与防风挥发油的配比,而与水的配比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水量。同时防风挥发油易挥发,在超声过程中要将其容器口封住,以免挥发油挥发逸出;并且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包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吉力,徐植灵,潘炯光.防风挥发油的GC-MS分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4):5

[3]张幸生.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5,3(12):55

[4]李元波,侯世祥.当归挥发油的包合工艺.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1):1100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摘要: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配比、温度、时间三个因素对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饱和水溶液法的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包合物的收率,并用TLC、显微影像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薄荷油2.5 ml,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5 h。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制备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

关键词: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正交实验,薄层色谱法,显微影像

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新鲜茎叶经蒸馏、冷冻、部分脱脂加工而得到的挥发油,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油中主含L-薄荷醇(薄荷脑,L-menthol)约77%~87%,L-薄荷酮(L-menthone)约10%,薄荷酯类约3%~6%,及乙基-n-戊酮等。薄荷油具有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等功效[1,2]。由于薄荷油中的成分极易挥发,所以常制成液体制剂,如:芳香剂、醑剂等制成包含物。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疗效,提高其稳定性,可使其粉末化以便于制备各种剂型。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饱和水溶液法、溶液搅拌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混合溶剂法、共沉法等。本文使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工艺条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进行了薄层层析鉴别和显微影像鉴定。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95-1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厂);SHZ-C型循环水试多用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英峪市予华仪器厂);101-3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浦东跃欣科学仪器厂);显微影像系统(LETCA DM4)。

1.2 试药薄荷油(深圳市宝丰鑫四野有限公司南北玻商行,批号010328);β环糊精(广东省郁南县环状糊精厂,批号010402);无水乙醇(广州化学试剂厂,批号2001100901-1);95%乙醇(广州化学试剂二厂,批号2001121501);羧甲基纤维素钠(广州市化学试剂玻璃仪器批发部,批号910918);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批号010402);醋酸乙酯(广州化学试剂厂,批号20000601-2);石油醚(广州化学试剂厂,批号99121601);香兰素(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批号20010208);

2 方法与结果

2.1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物[3~5]

2.1.1 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的制备称取β环糊精8.0 g,加水100 ml。加热至61℃制成饱和溶液。

2.1.2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取以上饱和水溶液。放置于适当的温度下恒温。取薄荷油适量,缓缓滴入β环糊精饱和溶液中,恒温搅拌适当的时间。过滤,滤饼用无水乙醇洗涤至无油渍为止。将包合物置干燥器中干燥24 h,即得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称重,计算包合物的收率。

2.1.3 正交实验及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β环糊精(8 g)与薄荷油的配比,包合的温度,包合的时间3项考察因素,各取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 因素水平见表1,并以薄荷油的包合物的收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见表2。表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水平(略)表2 正交实验设计表及结果实验(略)

2.1.4 正交实验结果直观分析由表2可知:①ⅢA/3>ⅡA/3>ⅠA/3,即最佳配比为8∶2.5,②ⅡB/3>ⅢB/3>ⅠB/3,即最佳温度为50℃,③ⅢC/3>ⅡC/3>ⅠC/3,即最佳时间为

3.5 h。因RA>RC>RB,即实验中主要因素为A,即配比,其次为B,C。

2.1.5 正交实验交互作用结果分析[6]考虑各因素交互作用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见表3。表3交互作用实验数据(略)

从表3可知,各因素及交互作用对工艺条件的影响结果的大小次序为B*C→A→A*C→B→C→A*B。可见B*C 是影响结果的重要的因素,而B*C的实验结果是B与C相互搭配产生的,此两因素各水平搭配下实验的平均结果列于表4。表4 B和C搭配结果(略)

从表4中可知B和C的最佳搭配为B2C3,即50℃ 3.5 h。

2.1.6 正交实验交互作用结果的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表5方差分析方差来源(略)

由表5可知,交互作用B*C有显著影响,因素A有影响。由表2,表3,表4,表5可知,最优工艺条件为A3B2C3,即配比为8∶2.5,最佳温度为50℃,最佳时间为3.5 h。

3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薄层层析鉴别与显微成像鉴别

3.1 硅胶G板的制作将硅胶G和3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按1 g∶3 ml的比例,调匀,铺板,110℃活化30 min备用。

3.2 样品的制备(1)取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为样品a。(2)取薄荷油2滴,加95%乙醇2 ml溶解,为样品b。(3)取饱和水溶液法制得的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0.5 g,加95%乙醇2 ml溶解,过滤,滤液为样品c。

3.3 TLC层析图取样品a,b,c点于同一硅胶板上,以含15%石油醚的乙酸乙酯为展开剂,以5%香兰醛硫酸乙酸混合溶液为显色剂,喷雾后于己105℃烘10 min显色。结果见图1。

3.4、显微成像鉴别将薄荷油、β环糊精、β环糊精包合物用水溶解,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溶液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玻璃片,用显微成像仪观察其成像(结果见图2~3)。

4 讨论

4.1 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A3B2C3,即薄荷油为2.5 ml(配比为8∶2.5)、温度50℃、时间3.5 h,影响最大的因素为β环糊精与薄荷油的配比。

4.2 薄荷油因挥发性较强,包合温度不宜过高,温度高薄荷油易挥发逸出,影响包合物的收率,但温度低βCD 的溶解度降低,不利于与薄荷油接触也会影响包合物的收率。

4.3 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以B2C3的收率较高。

4.4TLC层析图显示β

环糊精、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层析结果各不相同,且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仅显示一个斑点,说明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相,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已形成。显微成像图显示β环糊精与β环糊精包合物显微成像晶型明显不同,说明β环糊精与β环糊精包合物是不同的物相。

参考文献:

[1]徐国钧.生药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029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10312.

[3]张幸生.药剂学[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475476.

[4]张彦,金向群,丛登立,等.薄荷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4):4041.

[5]高素琴,朱春林.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878878.

[6]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2178.

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作者:桂卉刘东文邹龙蔡光先颜红文雅萍

【摘要】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 CD)包合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

对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及超声法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法对优选出的包合方法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并对包合物进行TLC检验。结果优选出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 CD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10 g∶1 ml,加3倍量水,研磨3 h。混合挥发油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实验为确认白术、木香混合挥发油的合理包合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肠康宁片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优化肠康宁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β环糊精包合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筛选,以包合物得率及包合物油率为指标,选定最佳工艺,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肠康宁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最佳工艺为:采用机械搅拌法,肠康宁片挥发油与βCD 包合物投料比为1∶8,加水量为10倍,包合温度30℃,搅拌时间1.5h。结论此工艺可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用于大生产。

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一包合物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 了解β-环糊精(β-CD)的性质、应用。 3. 了解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包合物是由客分子和主分子两种组分加合而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药物制成包合物后,具有如下优点: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使液体药物粉末化;改善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调节释药速率。 目前应用最多的主分子是环糊精。环糊精是一类由6~12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中空圆筒状结构。常见的环糊精有α、β、γ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其中以β-环糊精(β-CD)应用最为广泛。β-CD空洞大小合适,在三种环糊精中,水中溶解度最小,易从水中析出结晶。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筒状结构内部显疏水性,开口处显亲水性。动物实验证明其口服毒性很低。这些性质对β-CD包合物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客分子的大小、极性、解离状态等均能影响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及稳定。 CD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中和法、密封加热法等,其中以饱和水溶液法最为常用。 包合物的验证主要是鉴别药物是否已被环糊精包入空穴以及包合的方式,可采用显微镜、相溶解度、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热分析、薄层色谱等一系列方法加以验证。 本试验中客分子为薄荷油,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薄荷酮等,具有发汗、抗菌、解痉等作用,但容易挥发,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可延缓和减少其挥发,同时使液态油改变成固体粉末,便于配方,兼具缓释作用。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磨塞锥形瓶,量筒,圆底烧瓶,展开槽,干燥器,薄层板,挥发油提取器,水浴,电炉,分析天平,差热分析仪等。 材料:β-CD,薄荷油,无水乙醇,95%乙醇,硅胶G,1%香荚兰醛硫酸液,

环糊精包合原理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原理与制药技术 资料来源:超星电子图书馆藏书\<药剂学>第四版\毕殿洲主编 第六章制剂新技术(P108-112)\陆彬编著 制剂新技术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本章仅对目前在制剂中应用较成熟,且能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或释放性能的新技术进行讨论,内容有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以及微型包囊技术。 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很广泛。包合技术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inClusion Compound)的技术。这种包合物是由主分子(host mo1eCule)和客分子(guest moleCule)两种组分加合组成,主分子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mo1eCule Capsule)。药物作为客分子经包合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液体药物可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调节释药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等。如难溶性药物前列腺素E 经包合后溶解度大大提高,并可制成粉针剂。盐酸雷尼替丁具有不良臭味,可制成包合物2 加以改善[1],可提高病人用药的顺从性。陈皮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后,可粉末化且可防止挥发[2]。诺氟沙星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成诺氮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3],该胶囊起效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141.6%。用研磨法制得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后[4],包合物稳定性明显提高,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硝酸异山梨醇酯-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血药水平可维持相当长时间,说明包合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性。目前利用包合技术生产且已上市的产品有碘口含片、吡罗昔康片、螺内酯片以及可遮盖舌部麻木副作用的磷酸苯丙哌林片等。 包合物能否形成及其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的极性:客分子必须和主分子的空穴形状和大小相适应,包合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华力。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反应。包合物中主分子和客分子的比例一般为非化学计量,这是由于客分子的最大填入量虽由客分子的大小和主分子的空穴数决定,但这些空穴并不一定完全被客分子占据,主、客分子数之比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动。客分子比例极大时的组成式可用(nH)(mG)表示*其中H和G分别表示主分子和客分子组分,n为每一个单位中H的分子数,m为每一个单位空穴所能容纳G分子的最大数目。 包合物根据主分子的构成可分为多分子包合物、单分子包合物和大分子包合物;根据主分子形成空穴的几何形状又分为管形包合物、笼形包合物和层状包合物。 溶剂化物与包合物虽有许多相似处,但溶剂化物受化学计量约束,也不存在包合物的空穴结构。 包合物中处于包合外层的主分子物质称为包合材料,通常可用环糊精、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作包合材料。制剂中目前常用的,也是本节介绍的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一)环糊精 环彻精(CyClodextrin,CYD)系指淀粉用嗜碱性芽胞杆菌经培养得到的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CyClodextrin g1uCanotransferase)作用后形成的产物,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l,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水溶性的非还原性白色结晶状粉末,结构为中空圆筒形,其俯视图如图6-1。对酸不太稳定,易发生酸解而破坏圆筒形结构。常见有α、β、γ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 经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证实,α-CYD的立体结构如图6-2。由于2、3位上的-OH基排列在空穴的开口处或空穴的外部,而6位上的-OH基排列在空穴的另一端开口处,开口处呈亲水性。6位上的-CH2基以及葡萄糖苷结合的氧原子,则排列在空穴的内部呈疏水性。这表明CYD的上、中、下三层分别由不同的基团组成。

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_张莉

2003年第24卷第4期华 北 工 学 院 学 报V ol.24 N o.4 2003 (总第90期)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um N o.90) 文章编号:1006-5431(2003)04-0278-04 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张 莉,罗来辉 (铜陵学院南校区中心实验室,安徽铜陵244000) 摘 要: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不仅能与简单客体分子包合,也能与过渡金属配合物进行包合的研究.环糊精 衍生物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包合作用,可通过环糊精修饰形成金属离子加冠环糊精主体分子,再与有机配 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包合.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客体的包合作用构建出了索烃、轮烃、聚轮烃等超分 子结构.环糊精包合物得到广泛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 环糊精;过渡金属配合物;包合物 中图分类号: O641.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f 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es ZHANG Li,LUO Lai-hui (T o ngL ing Co lleg e so uth area center labo rato r y A nhui,T o ngling244000,China) Abstract:T he cyclodex tr in and its derivative inclusio n coordination can not only include w ith guest molecule,but also w ith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es.Inclusion coo rdination of cyclodex tr in derivative w ith transitio n m etal can be o btained by polishing cyclodex trin to g et the metal Capped Cyclodex trin, then inclusion co ordinate w ith org anic lig ands.Cy clodex trin and its derivatives inclusion co ordinate w ith guest mo lecules product supermo leculers,such as Catenaane,Poiy rotaxane,Po lyro tax ane.The cy clo dextrin inclusion com plex es hav e been ex tensively investigated and its special functio ns hav e already been show ed in business. Key words:cyclo dextrin;tr ansition m etal com plex;inclusion complex 环糊精化学在过去二三十年间获得了迅猛、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专著和长篇综述描述环糊精及其包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环糊精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能与范围极其广泛的各类客体,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甚至惰性气体,通过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客体分子嵌入其分子内部,并最终组装成主-客体包合物的半天然、半成品的环状主体化合物.作为主体的环糊精不仅与简单客体分子发生包合作用,也与过渡金属配合物以及金属有机化合物客体发生包合作用,所形成的包合物称为第二配位圈化合物(Second-Sphere Coordination Compound)[1].这一类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改变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物理特性,化学反应性与催化活性,对于配位化学的深入理解、充实和发展正起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环糊精的修饰、聚合和多重识别研究也是环糊精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环糊精化学性质稳定,通过选择性修饰可使其成为水溶性或油溶性的手性主体分子,不仅能提供用于研究超分子领域中的相互作用和分子组装的模型,同时也可以作为很好的酶模型. 1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环糊精(Cyclo dextrin,CD)(见图1)是由6个或6个以上的D-吡喃葡萄糖单元环状排列而成的一组低聚糖的总称,分子为略呈锥形的圆筒形,分子空腔的外侧为亲水性基团,内侧为疏水性基团,腔内有微弱的 X收稿日期:2002-07-29 作者简介:张莉(1963-),女,讲师.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研究.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摘要:为提高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制备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包合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相溶解度图法?差热分析法?溶出速率法验证,并计算包合常数,比较了氟苯尼考原料?物理混合物和包合物的溶解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和β-环糊精包合完全,相溶解度图为AL型,形成了摩尔比为1∶1的包合物,包合常数为298.2 L/mol,在25℃时包合物的溶解度提高了7.63倍,氟苯尼考在50.0~350.0 μg/mL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关键词:氟苯尼考;β-环糊精;包合物;饱和水溶液法;溶解度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rfenico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es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olu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florfenicol, florfenico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was prepared by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 method and then validat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phase solubility diagram,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d dissolution rate. Furthermore, the stability constant, solubility of florfenicol, physical mixture and inclusion complex were measured; and UV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ate the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rfenicol was included by β-cyclodextrin completely and showed a typical Al-type as the stability constant was 298.2 mol/L at 25℃. The spectra of infrared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d phase solubility diagram pattern of the inclusion complex were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florfenicol and physical mixture. Solubility rate of florfenicol was enhanced by the formation of inclusion complex and increased by 7.63 fold.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with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9999 in the range of 50.0~350.0 μg/mL. The pr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inclusion complex was simple and practical as the solubility and dissolution rat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florfenicol; 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 solubility 氟苯尼考(Florfenico1,FF)又称氟甲砜霉素,是甲砜霉素的氟化物,属于动物专用的酰胺醇类广谱抗生素,化学结构见图1?其临床应用及机制与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明显优于氯霉素,而且具有无再生障碍性贫血副作用?不与人类形成交叉耐药性和按规定剂量用药无毒害等优点?所以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很广,如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伤寒?肠道感染等[1-4]?但是由于FF水溶性比较差,所以市场上FF常见的剂型主要是预混剂?有少数公司通过添加增溶剂或使用有机溶剂等方法制成的液体制剂,也常常存在稳定性较差?毒性和刺激性大等问题,最终导致用药后机体生物利用度较低,所以有必要通过制剂技术提高FF的溶解

糊精包合技术-β-CD包合物常用制备方法

糊精包合技术-β-CD包合物常用制备方法 1 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或共沉淀法) 将客分子物质或其溶液加入饱和的β-CD水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搅拌相当时间后冷却使结晶,过滤,干燥即可。这是目前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方法,一般在磁力搅拌器或电动搅拌器中进行。〔5〕 2 超声法 将客分子物质加入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的超声强度和时间,将析出的沉淀按上述方法处理即得。该法简便快捷。 3 研磨法 4 冷冻干燥法 5 喷雾干燥法 糊精包合技术-包合物形成的条件 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环糊精和其客体的基本性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 主客体之间有疏水亲脂相互作用 因环糊精空腔是疏水的,客体分子的非极性越高,越易被包合。当疏水亲脂的客体分子进入环糊精空腔后,其疏水基团与环糊精空腔有最大接触,而其亲水基团远离空腔。 2 主客体符合空间匹配效应 环糊精孔径大小不同,它们分别可选择容纳体积大小与其空腔匹配的客体分子,这样形成的包合物比较稳定。 3 氢键与释出高能水 一些客体分子与环糊精的羟基可形成氢键,增加了包合物的稳定性。即客体的疏水部分进入环糊精空腔取代环糊精高能水有利于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因为极性的水分子在非极性空腔欠稳定,易被极性较低的分子取代。 包合物的形成还受时间,反应温度,搅拌(或超声振荡)时间,反应物浓度等外在条件的影响。 ? 龚慕辛等以包合物苍术挥发油利用率,收得率,含油率为指标,考察了苍术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搅拌时间,包合温度三个因素,结果最佳工艺条件是苍术挥发油:β-环糊精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1h。挥发油利用率为86.5%。蔡溱等研究了β-环糊精对陈皮挥发油的包合作用,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和油的比例为6: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2h。胡世莲等研究了β-环糊精包合青皮,木香混合挥发油的工艺优选条件为:β-环糊精:挥发油为6:1,包合温度55℃,包合时间3h。? 1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环糊精在食品工业作为食品添加剂发展很快,应用面广,如有效成分的包囊,异味或有害成分的脱除,提高食品与改善食品的组织结构,保持与改善风味等。番茄红素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其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及两个非共轭碳—碳双键,导致了它极不稳定,在光、热和氧的作用下很容易被氧化降解。李伟等将其用环糊精包合后明显提高了它的水溶性,改善了它的稳定性。 2 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2.1 增强药物稳定性易氧化,水解的药物由于环糊精的包合物免受光,氧,热以及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得到保护,使药物效力和保存期延长。彭湘红等用β-环糊精在60%乙醇水溶液中与维生素D2形成包合物。在光照、高温、高湿度加速实验条件下测定包合物中VD2含量变化。3个月的加速实验表明两年后包合物

环糊精包合物的里物质检测方法

在环糊精包合物的日常质量检测中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方法去验证环糊精与药物是否已形成预期效果的包合物.可以通过相溶解度法原理观察加入环糊精前后原料药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来验证包合物能否达到增溶的效果.显微成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方法和圆二色谱用于验证是否已形成和存在包合物的新物相,从而确认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影响包合工艺的因素:投料比例选择、包合方法的选择、包合温度、分散力大小、搅拌速率及时间、干燥方法等.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用于表征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客体包合到CD后,CD空腔内的高电子密度诱导客体分子电子移动,吸收波长和吸收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两种方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一是连续变异法(Job法),其基本原理是维持总摩尔数不变,改变CD和客体分子的比例,当2种组分的摩尔分数之比等于包合物组成比时,包合物的浓度最高;二是摩尔比法,即保持客体分子浓度不变,不断增加CD浓度配制一系列包合物溶液,测定吸光度,最大吸光度所对应的摩尔比即为包合物的组成比。确定化学计量之后,用Hildebrand-Benesi方程及其改进式计算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利用UV-vis光谱变化的本质研究包合物结构和相互作用。Dotsikas等[3]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6-对-酰替甲苯萘胺-2-磺酸盐(TNS)同β-CD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先用连续变异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再用线性和非线性模型观测β-CD浓度不断增加时TNS的图谱特征,计算包合物的动力学参数和稳定常数。这种模型只需TNS和CD的初始浓度而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因此可以避免实验和理论上的缺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学虽能测定溶液中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表观热力学参数,但灵敏度低,只适用于有适当强度的紫外吸收的药物

实验十四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实验十四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实验十四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2.熟悉β-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物的其他制备方法。 3.了解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含义 薄荷(Metha haplocalyx Brig)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和烹调的草药。薄荷油是一种从新鲜的薄荷茎叶中用水蒸汽蒸馏出来挥发油后,再经过冷冻和除去部分薄荷脑之后所得到的油。薄荷叶中含有大约%~%的挥发油,其最主要的组分是薄荷脑。 中国药典规定薄荷油应符合下列标准:含酯量,按醋酸薄荷酯计算,不得少于%(w/w)和不得大于%(w/w);总醇量,按薄荷脑计算,不得少于50%。 薄荷油是一种祛风药、芳香剂和调味料。用于皮肤黏膜能产生清凉的感觉,可以减轻不适和疼痛。薄荷油通常在西方国家用于治疗各种消化不适,可以缓解消化道痉挛。 薄荷油可以制成各种剂型,例如肠衣制剂、口含片、芳香水剂、软膏和微囊。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固体应该有适当地保护措施以免由于受热和长期储存遭受损失。环糊精包合物技术可以用于固化挥发性物质。 环糊精(cyclodextrin,CYD)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包合材料,是淀粉经酶解得到的一种产物。这些分子中有6~13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筒状结构的低聚糖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一定大小的空穴,有环筒内疏水、环筒外亲水的特性。环糊精包合物是指借助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偶极子间引力等),药物分子包含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形成的包合物服用后在体内经渗透、扩散、竞争性置换等作用释放出药物分子而发挥药效。β-环糊精由于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便宜的价格在药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包合物中的难溶性疏水分子的溶解度可以提高。因此,其溶出速度也能提高。环糊精包合能将一种液体物质转变成一种固体复合物并且固定芳香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2.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可根据环糊精和药物的性质,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选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64

环糊精包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环糊精在我国制药行业中应用广泛,属于新型辅助材料的一种。在中药 药剂的制作中,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改善药物口感、减少药物的刺激,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是提高药物使用效果、减少药物流失的主要制备方式。尤其中药制剂中,许多药物存在臭味、酸味等异位,通过环糊精包合技术能够有效掩盖气味,减少药物挥发对药效的影响。本文对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技术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总结如下。 【关键词】环糊精包合技术;中药药剂;应用价值 环糊精是淀粉酶分解环合后产生的化合物,能够包合在其他材料和物质外作为“膜”,保 护物质成分。环糊精与19世纪发现,但一直应用在工业生产中,直到20世纪中旬,科学家 对环糊精包合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研究,并将环糊精应用在可食用工业、食品业、医药业 当中,成为药物被膜应用在制药当中。环糊精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药物储存、制备成本 的降低,尤其对中药药剂的制备,传统中药制备方式的时间长、工艺复杂,但药物储存时间 相对较短,药效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尤其在挥发性成分保留、热敏成分的保留等领域中,传统药物制备方式无法满足制药需求。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上 述问题,本文对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环糊精性质研究 环糊精属于淀粉酶分解、环合产生的化合物,环糊精的同系物较多,主要包括α-环糊精、β-环糊精以及γ-环糊精,上述三种环糊精都能够通过X射线、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到其分子结构,分子结构呈现出环形特点,上窄下宽的结构与环形结构共同组成中空的圆筒形,这三种 环糊精的差别在于中空直径的大小。在临床制药中,以β-环糊精的中空直径大小最适宜药物 的制备和存储,因此在制药工业中多使用此类环糊精,环糊精应用于制药的另一项优势在于,在常规条件下环糊精较为稳定,能够在常温环境中长时间保存药物不受氧化和挥发的影响。 但环糊精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明显下降,能够保证在人体胃液中得到迅速的分解,使药物 迅速分散起效。此外,通过临床实验表明,环糊精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微核发生率仅为0.8-1.4‰[1]。实验研究表明环糊精无生理毒性,因此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二、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方法 2.1饱和水溶液法 饱和水溶液法的原理,是在环糊精制备成饱和水溶液后,加入客分子药物制备呈包合物,再利用冷藏、浓缩、沉淀等方式析出包合物,最终达到制备药物的目的。中药临床上巴豆油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2]。 2.2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首先也需要将客分子药物放置在环糊精饱和水溶液当中,并利用超声清洗仪将 溶液和客分子药物粉碎,粉碎过程中利用超声的震动搅拌二者至均匀,并将沉淀的包合物提 纯制成药物。 2.3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法,顾名思义利用冷冻下环糊精包合物产生结晶的特性制备药物,在干燥、冷 冻的同时,观察环糊精包合物出现分解、变色,最终形成干粉,这一技术主要应用在中药粉 剂的制作中。 三、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应用价值

实验十四 薄荷油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

实验十四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和检查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工艺和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2.熟悉β-环糊精的性质及包合物的其他制备方法。 3.了解β-环糊精包合物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含义 薄荷(Metha haplocalyx Brig)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和烹调的草药。薄荷油是一种从新鲜的薄荷茎叶中用水蒸汽蒸馏出来挥发油后,再经过冷冻和除去部分薄荷脑之后所得到的油。薄荷叶中含有大约%~%的挥发油,其最主要的组分是薄荷脑。 中国药典规定薄荷油应符合下列标准:含酯量,按醋酸薄荷酯计算,不得少于%(w/w)和不得大于%(w/w);总醇量,按薄荷脑计算,不得少于50%。 薄荷油是一种祛风药、芳香剂和调味料。用于皮肤黏膜能产生清凉的感觉,可以减轻不适和疼痛。薄荷油通常在西方国家用于治疗各种消化不适,可以缓解消化道痉挛。 薄荷油可以制成各种剂型,例如肠衣制剂、口含片、芳香水剂、软膏和微囊。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固体应该有适当地保护措施以免由于受热和长期储存遭受损失。环糊精包合物技术可以用于固化挥发性物质。 环糊精(cyclodextrin,CYD)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包合材料,是淀粉经酶解得到的一种产物。这些分子中有6~13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筒状结构的低聚糖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一定大小的空穴,有环筒内疏水、环筒外亲水的特性。环糊精包合物是指借助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静电引力、氢键、偶极子间引力等),药物分子包含或嵌入环糊精的筒状结构内形成的超微粒分散物。形成的包合物服用后在体内经渗透、扩散、竞争性置换等作用释放出药物分子而发挥药效。β-环糊精由于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和便宜的价格在药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包合物中的难溶性疏水分子的溶解度可以提高。因此,其溶出速度也能提高。环糊精包合能将一种液体物质转变成一种固体复合物并且固定芳香物质和挥发性物质。 2.制备方法 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方法很多,有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可根据环糊精和药物的性质,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选用。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013级 新制剂开发与应用 课 程 论 文 2016年 5 月 26 日 英文题目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yclodextrin inclusion technology 中文题目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学 号 2013122691 姓 名 吉财 专 业 制药工程 班 级 制药133 分 数 指导教师 覃引 评 语

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吉财(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工程) [摘要]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β-CD亲水性的甲基化和羟丙基化环糊精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疏水性的乙基化β-CD与水溶性药物形成包合物后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1〕。环糊精种类很多,但目前仍以β-CD应用最广,因β-CD具有空腔内径大小适中,包力强,原料能大量生产,经济易得等优点。 关键词:β-环糊精;β-环糊精包合物;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yclodextrin inclusion technology T he author:ji cai(College: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ofessional: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 [Pick to]Beta - cyclodextrin (beta - CD) and its derivatives CDD (beta) i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new drug binding material, beta CD hydrophilic methylation and hydroxypropyl cyclodextrin and difficult to soluble drugs after forming inclusion compound, can improve drug solubility, dissolution rate and bioavailability, hydrophobic ethylation beta CD after form inclusion compound with water-soluble drugs can control drug release rate. Cyclodextrin is a lot of more phyletic, but it is still the most widely in beta - CD, because of beta CD cavity diameter size moderate, BaoLiJiang, raw materials can be mass production, economic and easy, etc. Key words:Beta - cyclodextrin; Beta entrapped cyclodextrin complex; 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1〕。环糊精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结,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3〕。近年来,对环糊精的研究已在各个领域取得许多成就。 环糊精分子结构由6个以上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呈桶状。桶内形成疏水性空腔,能吸收一定大小和形状的疏水性小分子物质或基团〔6〕,形成稳定的非共价复合物。分别由六、七、八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糊精为α-CD,β-CD,γ -CD。β-CD是已知效果最好的包合材料之一,在三种类型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已得到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认可〔2〕。 1包合物形成的条件 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内在因素取决于环糊精和其客体的基本性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1 主客体之间有疏水亲脂相互作用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摘要:目的掌握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结果得到7.83g包含物,为白色干燥粉末,无明显的薄荷气味。结论此法可用于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关键词: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饱和水溶液法 Preparation of mentha oi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Liu Geli,Xu Jinlian,Liang Dan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Naning,530001) Abstract:Objective master inclusion compoundprepared a common method.Method Preparation of inclusion compoundby Method.Results Get 7.82g contains, for white dry powder, no obvious mint odor.Conclusion The metho d can be used for the preparatio n o f mentha oil-β-cyclodex trin inclusion compound. Key words:mentha oil;β-cy clo dex trin;inclusion compound ; Saturated Aqueous Solution 引言: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含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复合物[1]。本实验所用的包合材料是环糊精,环糊精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包合材料,孔径为0.7-0.8nm。与药物经适当的处理后,可将药物包入其环状结构的空洞内形成包合物,供口服或注射,在体内经水解释放出药物[2]。包合物的作用有①改变药物的溶解性,调节药物的释放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②增加药物的稳定性③使挥发性液体、固体、油状性粉末化,便于制成其他剂型。④掩盖不良气味。⑤减少局部刺激性,降低不良反应。⑥用于药物的分离、提纯和分析。常用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溶液搅拌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混合溶剂法、共沉淀法等,本实验拟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包合物。 薄荷油(menthaoil)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再冷冻,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是一种常用中药,在中成药制剂中广泛应用。但在以往的固体制剂中,多以喷洒法加入,密封包装保存,易造成贮存期间挥发损失,稳定性差。用β-环糊精包合中药挥发油,增强稳定性的方法已在中成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3],但未见应用β-环糊精包合薄荷油的报道。笔者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β-环糊精薄荷油包合物。 1仪器与试剂 1.1仪器:HWS-26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ZX-9420MBE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JM-A5002电子天平(诸暨市超泽衡器设备有限公司) 1.2试剂:薄荷油,β-环糊精,蒸馏水 2方法和结果 2.1处方:薄荷油2ml

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国内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环糊精包含工艺是利用淀粉在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作用下水解出的,以α-1,4糖甙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即β环糊精(β-CD)将药物分子全部或部分包裹于其中而形成的一类非键化合物的制备技术。药物经β一环糊精包合后,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改善不良气味及拓宽药物剂型等,是近年来药剂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国内有关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概述如下:化学合成药物包合研究根据化学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其作为客体化合物被制备成包含物多是为了改良本身的不利因素,以便良好地被利用。如有人为了改善萘普生(Nap)的溶解度、溶出速率,促进吸收,降低口服后对胃粘膜的刺激等,研究了Nap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β-CD溶液中的溶解度及其热力学参数,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变化值,用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含物组成的摩尔比。实验证明,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为1:1,温度升高,Nap•β-CD包含物的结合常数减少,包合物生成能增大,反应热为-2.92千焦/摩尔,包合过程为放热过程。第三代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DFS),由于其水溶性差,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影响广泛使用。北京医科大学谷福根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DFS•β-CD包合物,即用DFS5.13克,加适量乙醇微温使其溶解,另称取β- CD18.30克,加水在80℃恒温水浴中制成饱和溶液。在电动搅拌下,将DFS乙醇液缓缓加入β-CD液中,恒温搅拌1小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室温,得白色混悬液,置冰箱中冷藏12小时,抽滤,沉淀物60℃干燥,过80目筛,干燥后备用。经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表明,DFS与β-CD在水溶液中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且包合物可明显提高DFS的溶解度(比原药增大1.77倍),完全溶出仅需10分钟(原药需近30分钟)。他们用正交实验法筛选出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包合条件,包合温度为80℃,包含时间为5小时,搅拌强度为中等。维甲酸(RA)是维生素A在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主要影响骨生长和上皮代谢,也是人类癌肿的天然抑制剂,但有水溶性差,对光、热不稳定,易氧化等缺点。 第三军医大学张恩娟等采用自拟逆向混合搅拌法制备RA?β- CD包合物。称取RA300.44毫克和β-CD135.00毫克,RA溶于100毫升无水乙醇中,于60℃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在60℃左右,在搅拌下分两次缓慢滴入RA 醇液中,中间间隔15~20分钟,加盖搅拌2小时,得微黄色混悬液,揭盖敞口继续搅拌3小时左右,温悬液浓缩至30毫升后,置冰箱过夜,过滤,沉淀物低温避光干燥即得。最佳制备条件的主客分子摩尔比为1:1,最佳搅拌时间为5小时,6批包含物包合率在3.28%~3.67%之间。盐酸氯胺酮(Ket)曾是静脉..药,若改成舌下含服用于术后镇痛,具有作用强、起效快、无成瘾性、毒副作用低等优点,但存在肝首过作用,且味术苦。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颜耀东等用水溶液去制备Ket•β-CD包合物,改善了以上弱点。即称取Ket0.5克,β-CD4.4克,置于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100 毫升,水溶液加热至60℃,搅拌使β-CD溶解后,放冷至25℃,电动搅拌2.5小时,边搅拌使β-CD溶解后,放冷至25℃,电动搅拌2.5小时,边搅边加入氯仿15毫升,继续搅拌0.5小时,得混悬液,置冰箱冷藏24小时,过滤,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两次,干燥后粉碎,过60目筛,保存备用。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温度、时间及投料进行优选,结果表明,按1:2主客摩尔比,于25℃电动搅拌3小时,制得的包合物包合率和收率较高,且稳定性高,无苦味并具有缓释性能。 天然药物包合研究天然药物作为客体往往是多组混合物,而且混合客体的每组分间存在着理化性质、分子结构的较大差异,些是影响包合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当客体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适合于主体所提供的空间要求时,包合效果才较好。在这方面国内有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安徽省立医院胡世莲等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β-CD包合青皮、木香混合挥发油的工艺,通过对挥发油的利用率、包合物收得率及含油率的考察,优选出了主客比为6:1、包合温度为55℃、时间为3小时的最佳包含条件。北京海军总医院史成和选择水包合法、研磨法制备引流熊胆•β-CD包合物,有效地降低了熊胆的苦腥味。优选出的工艺条件为,主客比5:1,研磨时间为20分钟。5批包合物平均收率为97.6%,平均熊去氧胆酸含量为2.42%(RSD=0.83%)。鱼腥草素在水中溶解性差且不稳定,并有强烈的鱼腥气味。为改善此不良性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魏世超等,用研磨法按摩尔比1:1(质量比约1:4)分别称取鱼腥草素和β-CD,将β-CD置研钵中,加适量水研磨成均匀糊状,加入鱼腥草素,充分研磨均匀,抽滤,将所得物低温干燥,过60目筛备用。经测定证明,鱼腥草素的溶解度增大了11.4倍,且溶出速率及稳定性增强,掩盖了不良气味。

(整理)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进展 09药学2 班牛卉 2009071212 【摘要】环糊精作为一种重要辅料, 已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装品、色谱分析等多个领域。总结了β-环糊精的结构特点,近年来包合物研究的新成果, 介绍了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影响因素, 新的制备方法, 表征手段等。 【关键词】包合物,β-环糊精,结构特点,制备方法,表征手段。 可溶性差的药物是一种最需要发展、研究理化性质的新药。因为超过三分之一的药物不溶于水或水溶性不佳。为了准备一个液态配方用量,这些药物都需要改善溶解性。最常用的技术是调整pH值,研究潜溶、共溶,形成胶束或包合作用。环糊精(CDs)被广泛用作络合剂对于亲油性和两亲性物质和功能赋形剂,得到了广泛使用和关注。因为它们可以溶解在某些情况下稳定性差的水溶性药物,使这口服和肠外配方,得以实现。CD分子特有的α-D-glucose循环的寡聚物;他们的形状像截断结出有主要和次要的羟基组织在他们位于窄和更广泛的边缘。这个主要用于本地环糊精由6、7和8葡萄糖单位,根据单体的数量在血红素蛋白中大环,他们被分别称为α、β和γ-cyclodextrin。,尽管外表面上大量的羟基让它们可溶于水,但这些分子有疏水的内腔。由于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环糊精能够形成包含许多药物配合物和其他化合物。[1]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内,

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这种包合物是由主分子和客分子两种组分组成,主分子即是包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药物)容纳在内,通常按1:1 比例形成分子囊。[2] 目前在制剂中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下面主要介绍一下β-环糊精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 β-环糊精的特点 由于其结构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合,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液体药物粉末化, 防止挥发性成份逸散, 提高药物稳定性;改善不良气味, 减少刺激性, 降低毒副作用等。[3] 采用环糊精为载体,将香味物质的分子包入其特殊的环状结构之中,对香味物质进行包合,制成香精微胶囊或粉末香精,可对香精起到很好的保护和缓释作用。[4]β-环糊精包合物(又称β-CD 分子胶囊) 是一种超微型结构的药物载体, 其包合材料为B2环糊精。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甙键连接,β-CD在包合物中作为“主分子”, 其圆筒内的药物作为“客分子”被包含, 其主要特点是:β-CD 具有超微结构, 呈分子状, 分散度大,易于吸收, 因而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物被包合于β-CD分子胶囊中, 可控制释放, 减少刺激性和副作用, 减少挥发, 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而且β-CD 为碳水化合物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无蓄积作用。当通过各种基团共轭修饰后的药物得到的聚合物是高度水溶,不带电,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所以没有可见的副作

药剂学实验指导——对乙酰氨基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对乙酰氨基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实训目的 ●理解常用包合物制备方法。 ●理解在β-环糊精药剂学中的应用及其体外释放试验。 ●了解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控制。 实训器材 药品对乙酰氨基酚(药用)、β-环糊精(β-CYD)、淀粉(药用)。 器材溶出实验仪、小型粉碎机、小型球磨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皮实验仪(三 杯)、试管(10ml)、微孔滤膜(0.8μm)、容量瓶(10ml,100ml)。 实训指导 1.方法步骤 (1)对乙酰氨基酚的粉碎①将药物置小型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不锈钢筛备用;② 另将80目药物粉末置小型球磨机中粉碎,过200目不锈钢筛网,备用。 (2)β-CYD包合物的制备①取对乙酰氨基酚(200目粉)与β-CYD按1∶1,1∶2 和1∶4的重量比(W/W)称量;②取β-CYD1份,水各1份、2份和4份,分别置研钵中 充分研磨,各加入主药1份,研磨时间40~60min,成均匀的糊状物;③将糊状物平铺于盘 中,置40~50℃烘箱中干燥6h,制得对乙酰氨基酚β-CYD包合物(Ⅰ)、(Ⅱ)和(Ⅲ); ④将(Ⅰ)、(Ⅱ)和(Ⅲ)分别粉碎,过40目不锈钢筛,按每粒含主药150mg装入1号胶 囊中。 (3)标准曲线的绘制①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250.0mg,加入0.1ml/L盐酸溶 液适量,置37℃水浴溶解2h后,加上述溶液配成浓度为25.0μg/ml的对照溶液;②分别吸 取1、2、2.、3、4、4.5、5、6ml至10ml量瓶中,加0.1mol/L盐酸定容,于257nm波长处 测定吸收度A;③绘制标准曲线。请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22-1中。 (4)释放度测定①取本品,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以 0.1mol/L HCl溶液(9→1000ml)900m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依法操作,于45min时, 取溶液5ml,滤过(同时补液5ml);②另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适量,用上述溶剂制成每 1ml中含7.5μg的溶液,取上述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57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A,计 算溶出百分率。请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22-2中。 (5)溶解度试验①称取对乙酰氨基酚细粉80目和200目;对乙酰氨基酚β-CYD包合 物(1∶1,1∶2,1∶4),分别置锥形瓶中;②加蒸馏水100ml,置智能透皮仪上加搅拌子 (转速150~200r/min),水温30℃;③于1、4、8、12、24、30、36h分别取上清液过滤, 稀释后,在252nm处测定吸收度A,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算药物在蒸馏水中的溶解度(C s)。 请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22-3中。 2.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