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之谜

由于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所知甚少,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必然涉及到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论述通常都是这些学说的

重要方面。

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是人的本能。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来源于客观的自然界和社会现实,包含着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但这种说法只触及事物的表面,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19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游戏

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表现

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美国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等, 艺术确实需要表现情感。但“表现”是现象不是本质,是结果不是原因,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的起源问题。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

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

巫术

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想用巫术控制自然的愿望,代表人物有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和弗雷泽,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与巫术有关,原始的艺术活动也常常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不能离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狩猎的成功。原始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劳动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为艺术的产生创造了前提。代表人物: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正确性:首先,劳动是原始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对象。其次,史前艺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留下了大量的劳动生产活动的印记。但是,过分注意劳动与艺术发生的直接关系,也不免有些简单化。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却不是社会生活的全

部。劳动以外的其他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与艺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艺术的生产是以人的手由于劳动而达到的高度完善为前提的,但艺术起源主要的是指社会学意义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推动力,也就是说指原始人最初的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从这一意义上来探讨劳动与艺术的关系,还很难判定它在艺术起源方面的作用究竟如何。

劳动说是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在劳动中为了需要而创造出具有丰富表意功能的语言系统,恩格斯说劳动“是一切人类活动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一个自觉的目的,这一目的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再次,劳动构成了我呢学描写的重要内容。最后,劳动制约了最早的文学的形式。各民族最早文学体裁是诗,必须吟唱,载歌载舞,早期的文艺是诗、乐、舞的结合体。这种早期文艺的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原始人将劳动动作和被狩猎的动物的动作衍化为舞蹈,劳动时的号子与呼喊发展为诗歌,而劳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和体现的节奏,则为原始人提供了音乐得灵感。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这几种艺术形式的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相对于其他学说更具体、更科学,从根本上阐释了文学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文学起源的最根本的学说。

国际匠心节策划方案

“国际匠心节” 策 划 方 案 安义达(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目录 一、策划前言 (1) 二、目的意义 (1) 三、概念定义 (2) 四、活动概述 (2) (一)活动时间 (2) (二)活动地点 (2) (三)活动内容 (2) (四)活动对象 (2) 五、活动板块及内容策划 (3) (一)中国手艺文化国际论坛 (3) (二)国际手艺大赛 (4) (三)国际手艺展览会 (5) (四)手艺人万人笑脸墙 (8) 六、盈利模式 (8) 七、宣传推广 (9) 八、效益分析 (10)

一、策划前言 按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侯马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目标,以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工匠精神”为主线,依托自身优势,聚合优势资源,打造了国内首家集产品展示、工艺演示、创意设计、旅游体验、技术研发、定单销售、培训教育、“互联网+”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手艺小镇。 目前,中国手艺小镇的建设处于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以基于中国手艺小镇“九大活动”的建设重点,策划举办以手艺文化为主题的会展、赛事、节庆、演艺、公益、国际交流等类系列活动,从而增强手艺小镇人气互动、产业带动、消费拉动和政策推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旅游功能提升,促进中国手艺小镇业态繁荣、健康发展。 二、目的意义 为积极推进中国手艺小镇的建设,遵循传承和创新优秀的“工匠精神”主线,追求手艺人“匠心”品质,厚植工匠文化,同时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特在山西省侯马市策划举行“国际匠心节”。通过双边、多边渠道,邀请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手艺人齐聚侯马,组织传统手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举办

《艺术概论》总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常识 1.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这应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3.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这句话是要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的主体差异性。 二、概念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该学说认为理念、道等是超然于物我之外的,但无法解释理念、道从何而来,因此客观精神说无法科学揭示艺术的本质。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观看法,主张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康德,尼采。主观精神说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夸大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无法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该学说认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艺术自身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自己的规律,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5.艺术真实:是指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表现高度抽象了的生活真实,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一切艺术生产的共同规律。 三、思考 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题思路:艺术生产论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艺术生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大致上是平衡发展的。但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发展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所以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比如古希腊时期、莎士比亚时代的艺术,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然而,到了物质生产发达的资本主义时期却没有出现同类作品的繁盛。 2. 简单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答题思路:丑作为审美活动的负价值,同人的本质力量所追求的目标——美背道而驰。但是生活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 元决定论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怎么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着名美学家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斯宾塞理论"。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但它把艺术看成是

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4、说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着名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如何理解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是会时间的历史发展中 审美欣赏基本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作为欣赏对象的艺术作品,既是艺术家认识生活的成果,也是欣赏者再认识的对象。欣赏者的认识是以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为出发

2019精选《艺术的起源》读后感.doc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书名:艺术的起源作者:格罗塞译者:杨译出版社:京华出版社导读格罗塞生于德国,是杰出的艺术史家,人种学家,社会学家,博物馆学家和实证主义者。格罗塞是十九世纪末原始艺术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最鲜明的特色和最突出的贡献是把艺术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精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揭示了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艺术的起源》出版于1894 年,全书共十一章,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论述艺术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是一般性的文字;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十章,论述原始民族及原始艺术,是对艺术起源的具体考察;第三部分为最后一章,是全书的结论。这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既有一定独立性又互相关联的严谨整体。关于本书,格罗塞在作者自序中指出,书中所进行的这种研究是一项开辟性的工作,“在一块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新境地,谁都不可能找到许多无价的事实,只要找到路径,就该知足了。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所给予的答案,而在于它所提出的问题。”格罗塞认为,所谓“艺术科学”是一门历史科学,是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结合,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艺术发展史中的事件加以记述,解释和归纳,从而发现艺术的最一般的法则。《艺术的起源》的主要观点是:艺术史就是在艺术家的沿革中考察历史事实,它必须描述艺术发展的面貌,正确地记录和考察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们的具体的历史的个性特征。它的任务不是重在解释,而是重在事实的探求和记述。艺术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事实的基础上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第一章艺术科学的目的格罗塞说学术的主要原则就在于,不管何时何地它都是没有什么差异的。无论是探讨植物的还是探究艺术作品,它都必须是客观的。在艺术科学中,我们期待的第一件事情,也许就是那种可以遵照我们的愿望来发展艺术的方法——就是使无法自然产生艺术的时代却盛开出人工的艺术之花的法术。他指出:艺术科学的主要目的,也并非为了应用而是为了支配艺术生命和发展法则的知识。只要艺术科学教给我们一条左右着那看似毫无规律的任意的艺术发展过程的法则,艺术科学也就能算是尽了责任了。第二章艺术科学的方法艺术科学的问题就在于描述并解释被包含在艺术这个概念里的诸多现象。这个问题有个人的和社会的两种形式。艺术科学课题的第一个形式是心理学的,第二个形式却是社会学艺术科学的研究应该扩展到所有民族中间去,对于从前最被忽视的民族尤其应该加以重视。因此艺术科学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就是对于原始民族的原始艺术的研究。为了便于达到这个目的,艺术科学的研究不应该求助于历史或史前时代的研究,而必须从人种学入手,历史是不知道原始民族的。第三章原始民族我们所说的原始民族,就是具有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他们赖以谋生的最原始的方式,是狩猎和采集植物。人种学认为狩猎和采集植物的民族是原始文化和原始艺术的创造者的观点,我们是没有理由加以否认的。我们以后的研究,将严格地局限于狩猎民族的艺术,其他由文化较高群体所产生的艺术,我们仅作为比较之用。第四章艺术不管什么年代,不管什么民族,艺术永远是一种社会的表现。如果我们仅仅拿它当作个人的现象,就必然无法了解它原来的性质和意义。我们曾经说过,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将专门研究艺术创造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我们要将那些原始民族的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机能。原始社会的形象艺术:1.用在人体装饰;2.器具之装潢;3.纯粹的绘画与雕刻的原始作舞蹈,我们将其看作活动的雕刻,是从静的艺术过渡到动的艺术之间的一个环节。我们投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这种艺术;因为舞蹈对于原始民族具有特殊而深刻的意义,是文化民族中间所不具备的,因此研究舞蹈艺术,较研究其他的艺术更能够深化我们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知识。第五章人体装饰原始民族的画身,其主要目的是为美观;它是一种装饰,并非如有些人所认为的是一种原始的衣着。原始画身的图案是由个人所创造的呢,还是从某种模型摹拟来的呢?显示处于重要地位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其一,在原始艺术中独创的图谱并不多见,不管在装饰上,绘画上或雕刻上都十分流行着某位原始艺术家摹描日常生活事件的图案。关于固定装饰的研究使我们明白原始人常常以克服自己的怯弱来满足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每年举办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精神和十四届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的2016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总体方案,特制定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 一、大赛名称 2016中国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二、大赛主题 创意创造价值设计改变生活 三、大赛目的 以大赛为纽带,汇聚创意设计资源,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促进创意成果转化,让创意找到市场,让企业发现商机,让百姓亲近艺术,加快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南通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大赛原则 (一)突出生活化导向,围绕“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二)突出时代特征,注重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业

态新生活。 (三)突出成果转化,注重产业对接与“创客”的扶持、培育、发展。 五、活动时间 2016年5月-9月 六、组织机构 (一)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市人民政府。 2、承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文联、市科协、市国有置业集团。 3、协办单位: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市工业设计协会、市工程建设协会、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市工艺美术协会、市旅游协会;南通大学、南通职业大学、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开放大学等高等院校;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党工委办公室)、文广新局(社会事业局)。 4、媒体支持:南通日报、南通广播电视台、江海晚报、南通周刊、南通网、江海明珠网、南通文创网。 (二)组委会 名誉主席:章树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朱晋市政府副市长 执行主席:王一鸣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副主席:陆建新市经信委副主任

艺术概论的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什么是艺术风格?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风格具有以下特性:(1)独创性;(2)稳定性;(3)多样性。 2.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3.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4. 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摹仿说。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5. 简述摄影艺术的基本特征。 (1)高度的纪实性;(2)主题的创造性;(3)光与影的结合。 6.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可以选择其中三种回答)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7. 哲学是怎么影响艺术的发展的 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8. 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9.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 于生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价值的认识。当观众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作品中的一些视觉因素与精神内质也许会引发他某种心理感应,勾起某些个体生存经验的记忆,从而产生对这件作品的喜好或共鸣在这里,艺术使人与人的不同的经验积累在视觉传达中得以沟通,并产生精神交流的奇迹和社会价值。 艺术创作者与欣赏其作品的人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可能会产生相对的共鸣。前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糅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知,而后者只有拥有了相似的经验才能有机会真正理解其作品中的微妙。当然某些为了迎合大多数观赏者而创作的作品,我们也许不应该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品,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件商品或其它什么东西。然而,任何时期的艺术都不可能是真空的艺术它必定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与社会条件下的艺术。所以作为艺术家在认真思考、真诚创作的同时是否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干预与影响,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曾经被这样的理论纠缠和迷惑:“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无庸置疑,可它一定要高于生活吗,真的只有艺术所创造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丰富更有刺激性更值得信任吗,于是我说:生活应是第一位的,艺术不可能高于生活。我的意思是说,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已经先于艺术给予了我们,而且艺术给予的不会比生活给予的更多。艺术不应该构成对生活的警示或抵抗,而它最多只是对生活的注释或误读。艺术不应自以为是。因为生活是

在我们内心中最真实的体验,并且转瞬即逝,它无法被复制被还原,它只归于我们内心,归于我们的经验。 再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拿我们大学生接触的最多的流行音乐来说吧,很多歌都是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有很多涉及了现在的社会现实,比如《好期盼》就很真的写出了这一代男人的现状况,同时之前很火的《蜗居》、《奋斗》、《裸婚时代》等等都是根据现实基础所创作出来的,例如《裸婚时代》所反映的社会现实1.房价高.2.物价高.3.药价高.4.工资低5.生育难.等等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票房也是因为它贴近生活,给人们以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艺术是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的,我还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提炼与进步,平凡的生活经过艺术的洗礼之后,就一一种容易让人接受和感动的形式出现了。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否定“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我认为这里的“高”并非是姿态上的高,而是一种沉淀上的高度。当然,如果艺术彻底的还原于生活,那么艺术也就消解了它自身的意义,并且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既然称其为“艺术”,那么它就必然要充溢着艺术的气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在对我们的经验还原时,生活给予了我们什么,我们就应该去表达什么。所谓的艺术观念或创作技巧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应该是建立在对生活和艺术两者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而这种理解是双重的,同时又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生活与创作方式不同,但只要持有相同的态度,就会彼此真诚相见。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书体演变及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目视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书法作品。师:同学们都知道,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放射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书法艺术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落“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陶器只就有刻划的图形和符号,学者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文字。而且这种符号是用刀刻出来的。刀痕非常清晰。这表明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2.播放多媒体幻灯: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设问1:这些文字符号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象形。 3.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举例说明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

时尚潮流中的中国元素

时尚潮流中的中国元素 【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中国风在国际时尚舞台上一直很强劲,众多大牌设计师不停歇的发掘各种中国元素,从最开始的丝绸、旗袍到青花瓷、中国结再到泼墨山水画、中国红。他们对运用中国元素乐此不疲。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让西方设计者对中国风尚有一种崇拜,他们乐忠于对神秘东方国度的探索,把汲取到的中国元素与西方设计师与生俱来的创意性结合起来,让中国元素成为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 【关键词】中国元素服饰美学文化差异 一、时尚和中国元素的概念 时尚这个词似乎不知不觉的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却又让人难以给他们定义。身着一件有最新设计元素的服装是服饰时尚,品尝一种最新流行的料理是一种饮食时尚。其实,在西方,时尚产业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相对于此他们也对时尚有一个比

较清楚的定义,时尚就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尝试、预认为后来将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单地说,顾名思义,时尚就是“时间”与“崇尚”的相加。在这个极简化的意义上,时尚就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然而,只要细心的关注一下近几年的国际时尚舞台,特别是时装方面,我们不难感受到许多时尚作品都有意无意的透露着一种我们熟悉的中国味,更不发现这些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那么中国元素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元素是指凡是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的物质和非物质。“物质和非物质”是很重要的一点,中国元素的是一个很广泛的定义,中国结、陶瓷、故宫、长城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理所当然的是中国元素,而春节、儒家思想、舞蹈艺术、这些精神层面的非物质化的东西同样能够表达中国特色,因此也是一种中国元素。 二、中国元素一直是时尚界的宠儿 中国元素一直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展现着特有的风采和吸引力,成为众多设计师追崇的元素和风格。从二十世纪初,俄国芭蕾舞团身着色彩浓艳、面料轻透充满东方风情的服装在巴黎公演到1957年Christian Dior推出一系列中国味十足的礼服,整个面料都采用厚重的象牙白山东绸,被当季的《Vogue》杂志评论为“象牙塔般的诱惑”,再到2009年Dior再度推出以青花瓷为灵感的礼服再度掀起中国风的高潮。中国元素一起独有的、神秘的美感和特色吸引着西方乃至全球的一代代设计师,让他们为之痴狂。 实际上,在历史上西方对中国服饰元素的认知和汲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首先,从丝绸的西运开始,大量印有富有中国特色和东方神秘色彩图案的丝织品被输出到西方国家,14世纪意大利丝绸纺织中心卢卡出产的丝绸图案,已经有了明显的中国风格,到了15世纪末,意大利纺织作坊里,模仿中国图案已经成为风尚,在意大利制造的丝绸上,出现了中国的飞禽、荷花、水鸟、假山石等图案。①大量的中国艺术品,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瓷器、家具、金银器等,由商船运入欧洲,因为价格昂贵,欧洲王室成为中国艺术的主要收藏者,到了17世纪,中国的青花瓷器在欧洲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后更是代替银具成为皇室成规的餐具。18-19世纪,大量的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更是对西方加强了对中国的全方位报道,他们对中国不同时期服饰装扮的流行风尚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并且传向欧洲,使欧洲开始更加细致的了解中国服饰的特色和特点,1515年,葡萄牙人皮斯根据他在马六甲时收集到的情报,编出《东方诸国记》一书呈献给国王,书中这样说道:“中国人绝大多数身穿黑色的棉布衣裳……布裙分为5片,并带有三角形的布条,然后蹬上一双高及膝盖做工考究的长筒靴子……他们头戴圆形的丝织网帽”,“中国妇女穿百褶裙,系裙带,上罩一件略为宽松的外衣,他们将头发以一种十分雅致的式样盘绕在头顶,再插上许多金发卡,有的还编缀宝石......她们穿着丝织或者锦缎制作的尖头鞋,手里总是握着扇子,有的人眼睛较小,有的人眉清目秀……”②纽霍夫在《中国出使记》中介绍的光头肥脑、袒胸露乳、笑口大开的布袋和尚,成为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偶像——快乐之神,另外飞翔于空中的龙和风以及宝塔、帆船,都极富有梦幻色彩和想象成分。通过传教士对中国民间衣着装饰风尚的细致描绘,让欧洲人对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了一个更加具象的了解,使他们开始对中国元素有一种不自主的追逐和崇尚。直到1908年之后,设计师保罗.波列推出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并命名孔子,并大受欢迎,中国元素开始成功的被运用到西方设计师的笔头下面,并且慢慢成为一种风尚,最后变成一种独有的设计元素,而不再是被作为一种被偶像化的艺术对象陈列起来。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浅谈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它的反映本质是审美的而不是科学的。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反映,是拟人化的反映,即它的反映是体验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的。 从哲学和科学角度说艺术是人类表达真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政治学角度说艺术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从社会角度学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识艺术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补偿形式;从伦理学角度说艺术是道德情感的净化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从工艺学角度说艺术是技艺等。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将艺术变成了哲学科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工艺学等的附庸。 艺术不直接与政治、科学、宗教、道德、法律对话,而是通过美学与他们对话。艺术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和结晶,是艺术家审美创造的产物。艺术家通过艺术不是要表达他的政治意识、哲学意识、道德意识等其他意识形式的,表达这些意识有比艺术这种形式更便捷、更准确、更适当、更纯粹的形式,艺术是为了表达审美意识而创造的。 艺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为人们提供美感享受而创造的,因此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身心和谐的自由体验而创造的,至少遵从一个愉悦的原则。 艺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为中心,兼有认识、教育、娱乐等作用的价值系统,艺术的功能应该主要为我们提供审美愉悦的。 艺术描绘以人为中心,换言之,艺术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卢卡奇在《审美悟性》中认为,审美的真理由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构成一个循环,“认识你自己”的冲动把人们引向世界,使人们转向外部,对社会和自然有所认识,这种对客观现实的追求同时使人们认识到他自己本质的最深层。从写人到写社会,从写社会到写理想之间存在着无限的往复运动,相互支撑,相互深化。 艺术不仅说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又是一定的物质媒介,不仅是精神创造活动,还涉及到技能技巧,不仅是静态的认识深化过程,被动接受生活的过程,更是随着深入生活,不断对生活提出理想要求并在现实中追求它、实现它的实践过程。艺术家不仅是生活的理性关照者、守护者,更是介入生活的实践者、创造者,因此艺术是物质与意识的统一,是思想与技艺的统一,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是指工艺,术是方法、途径。艺术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道德理念下,经过人为的发现和改变,将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中最为美好的事物的生动再现,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技巧。在这里有个前提,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方法必须得到多数人们按照当时审美观念的认可,艺术才能够成立。若不认可的,也就称不上是艺术。艺术是伴随时代的境迁而发生变

“美术”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美术 “美术”这个专门名词,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它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的“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文学、戏剧、音乐等,广义的还包括拳术、魔术、医学等。中国古代所谓“百工技艺”,也是包括同样广泛的范围。在古代,无论东方或西方,都只有“工艺”、“手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古籍中只有“绘缋之事”、“刻削之道”、“刻镂之术”、“锦绣文采”等工艺术语的运用,却未见类似“美术”这样的专门名词,这是因为人类的美感意识,是首先从满足生存需求的工艺品萌生的。 在欧洲,“艺术”和“美术”这两个概念,直到文艺复兴之际才确立并被公认。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纯粹精神领域的产物,更足以使人激昂精神、开阔胸怀,达到互相同情、增强意志、建立信念的目的。这类思想意识的活动,是人文主义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人的主体意识的发扬,它涉及到艺术的不同领域和形态,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大规模扩展开来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中包括美术。这种精神产品,从物质中提升,和物质相辅而行,成为全面滋养人们心灵所不可缺少的营养。人类依靠它陶冶情怀,并协同各门类的科学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它起着组织和协调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行为的作用。文明的发展是和艺术创造分不开的,艺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在欧美拉丁语系国家,“art”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蔡元培早期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包括诗歌和音乐。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区分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表达社会意识的一门大学科,广义上包罗文学、音乐等,也包括建筑和园林等。综合性艺术有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利用美术,有的和美术密切结合。“美术”作为“艺术” 的一个门类,必然与姊妹艺术有共性,但它的艺术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和姊妹艺术结合时,极大地丰富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条件下,美术甚至可以和科技相结合,派生出艺术新品种。 人类在创造精神产品时,自然地分门别类,建立起文学艺术的各个分支,使之朝着专门化的方向前进,形成了各种艺术门类的独特性能。它们在许多场合虽分犹连,有时则分而复合。每一次的结合和交融(如动画电影、音乐喷泉),便产生艺术的新意向、新品种和相应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的分化和复合都是一种发展,在发展中开拓了对艺术的认识,更新了艺术的观念。其所以有分有合,分而不悖,合而能容,是因为各种艺术品类都受共同的美学原则的支配,有共通的规律可循。 此外,如果从审美和美育的角度谈“美”的问题,“美”这个字眼在汉语中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但概括着整个文艺范畴,而且还介入伦理、哲学等领域。 美术的形态和特性 古今中外的美术品类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现代美术因受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新思潮不断涌现,前所未见的新样式、新品种层出不穷。美术要求发展个性,发展的总趋势是走向多元化,所以对它的共同特征难于作条理明晰的概述。 世界上的美术品类,按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来区分,大体上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

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第一章:中国艺术设计的起源 艺术设计的门类:装潢设计、室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数码设计、动画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纺织设计、建筑设计) 艺术设计史的学习: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世界设计文化没有充分了解,没有全面的设计修养,那么他的设计发展道路是有限的。 第一节:石器设计溯源 一.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二.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 1.宜人性2.形式感 3.实用性 第二节:青铜器设计溯源 一:青铜器在三千多年前出现,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寓意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充满了神秘色彩。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决定着青铜器的设计。 二:青铜器的主要成分:红铜和锡的合金,根据需要加铅(可以降低熔点,增加硬度) 三:青铜器常见的制作工艺 1.失蜡法 2.焊接3.刻画 4.镶嵌 5.金银错 6.鎏金 失蜡法:以蜡作为模型,在模型的内空间填上泥土,外空间用泥和绳将其包裹,待干后自然成范,然后注入金属液。由于蜡受热溶化流出,遗留下的空隙就被铜液填充成器型。该方法在翻造复杂或镂空等器物极有特色,可以制造精致、复杂、多层次的造型。 四:青铜器的用途分类: 1.烹饪器 2.酒器3.水器4.兵器 5.乐器6.事器 7.杂器 8.工具 五:青铜器的纹样:饕餮纹、夔纹、鸟纹、象纹、鱼纹、人纹、几何纹 第三节:思考题 一.什么是石器设计?石器设计的审美法则是什么? 二.什么是失蜡法?什么是饕餮纹? 三.简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几种装饰手法。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陶瓷设计 一.原始陶器: 1.半坡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纹样单纯,常用直线、波线、折线组成,黑色绘成,动物形花纹较多。代表:人面鱼纹。 2.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出土。纹样多用直线和曲线,鸟纹应用更多。3.马家窑型:甘肃临洮(tao)县马家窑出土。纹样以点和螺旋纹为主,装饰面积较大,更为精致美观。代表:舞蹈纹盆。 4.半山型:纹样多旋涡纹和葫芦纹,并流行锯齿纹,彩绘红黑相间。 5.马厂型:纹样常见折线纹、回纹,人形纹(蛙纹)最有特色。 6.大汶口文化 7.龙山文化:代表:黑陶。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基本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有编织纹的遗留;部落图腾崇拜;其他动物纹样是生活直接联系,简化而成。 原始彩陶设计的形式法则: 1.对比法:大小、黑白、虚实、曲直、横竖、长短、动静 2.分割法:达到装饰的节奏和韵律 3.多效装饰法: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 4.双关法: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 二.瓷器 1.汉代和两晋:烧制出青瓷。 2.南北朝:青瓷典雅秀丽,温润柔和,端庄挺秀,饱满浑厚,一般胎 骨较厚,质地细腻坚硬,并出现褐色点彩。产地以浙江为中心。代表:仰覆莲花尊。 3.唐朝:越窑:纯净如翠。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邢窑:皎洁如玉。 唐三彩:常用黄、绿、褐等色。器皿上构成花朵、斑点、几何纹等。人物塑造有妇女、文官、武士、天王等,动物有鸟、骆驼、狮、马等。 4.宋朝:哥窑:浙江龙泉,釉面有裂纹(开片); 官窑:河南开封,釉色莹润,有月白、粉青、大绿等; 汝窑:河南临汝,釉色雨过天青,粉青色釉瓷匀净; 定窑:河北曲阳,胎质坚细,乳白色,技艺精丽。“孩儿枕” 钧窑:河南禹县,有“窑变”现象,呈绿或紫红斑; 磁州窑:河北邯郸,民窑; 耀州窑:陕西同关,青瓷窑,边沿姜黄色,胎骨厚重,釉汁浓郁,装饰方式有刻花、印花等; 吉州窑:江西吉安,黑釉剔花,黑釉印花; 景德镇:江西景德镇,影青器; 宋瓷装饰设计:印花、刻花、划花、剔花、镂花。 5.元朝:景德镇全国制瓷中心。胎质洁白,色彩浓艳,纹饰富丽,绘 画工整,胎骨厚重,形制较大,瓷釉浑厚,花色发暗。 6.明朝:突出成就青花瓷、五彩、单色釉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课堂实录文字记录

浅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艺术对于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价值的认识。当观众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作品中的一些视觉因素与精神内质也许会引发他某种心理感应,勾起某些个体生存经验的记忆,从而产生对这件作品的喜好或共鸣在这里,艺术使人与人的不同的经验积累在视觉传达中得以沟通,并产生精神交流的奇迹和社会价值。 艺术创作者与欣赏其作品的人也许永远都不可能完全一致,但可能会产生相对的共鸣。前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糅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认知,而后者只有拥有了相似的经验才能有机会真正理解其作品中的微妙。当然某些为了迎合大多数观赏者而创作的作品,我们也许不应该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品,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件商品或其它什么东西。然而,任何时期的艺术都不可能是真空的艺术它必定是特定时代、特定文化与社会条件下的艺术。所以作为艺术家在认真思考、真诚创作的同时是否能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干预与影响,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曾经被这样的理论纠缠和迷惑:“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无庸置疑,可它一定要高于生活吗,真的只有艺术所创造的生活比现实的生活更丰富更有刺

激性更值得信任吗?于是我说:生活应是第一位的,艺术不可能高于生活。我的意思是说,生活给予我们的东西已经先于艺术给予了我们,而且艺术给予的不会比生活给予的更多。艺术不应该构成对生活的警示或抵抗,而它最多只是对生活的注释或误读。艺术不应自以为是。因为生活是在我们内心中最真实的体验,并且转瞬即逝,它无法被复制被还原,它只归于我们内心,归于我们的经验。 再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拿我们大学生接触的最多的流行音乐来说吧,很多歌都是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有很多涉及了现在的社会现实,比如《好期盼》就很真的写出了这一代男人的现状况,同时之前很火的《蜗居》、《奋斗》、《裸婚时代》等等都是根据现实基础所创作出来的,例如《裸婚时代》所反映的社会现实1.房价高. 2.物价高. 3.药价高. 4.工资低5.生育难.等等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票房也是因为它贴近生活,给人们以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艺术是源于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的,我还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提炼与进步,平凡的生活经过艺术的洗礼之后,就一一种容易让人接受和感动的形式出现了。 以上所说的并不是否定“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句话,我认为这里的“高”并非是姿态上的高,而是一种沉淀上的高度。当然,如果艺术彻底的还原于生活,那么艺术也就消解了它自身的意义,并且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既然称其

中国元素成就中国品牌

■文/李克 站在闹市街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最新产品的户外广告在互相对峙,迪奥和兰蔻的代言人们在橱窗的灯光下魅力四射。即使在一些更为偏远的西北或西南小镇上,只要用心留意,不难发现可口可乐、雀巢和宝洁的身影…… 中国元素成就中国品牌 59 2006/12ADVERTISINGPOINTERBrandStudy|品牌?研究 我们观察2003、2004、2005连续三年的“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发现在2003年调查所涉及的27个行业中,本土品牌在16个行业中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然而,仅仅时隔一年,2004年市场格局就发生逆转,在众多行业中,本土品牌风光不再,跨国公司大举收复失地。到2005年,少数中国品牌取得了突破,但国际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另一项长期跟踪的调查则表明:26%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50%以上的跨国公司高层都认为,潜在威胁主要来自于其他跨国公司而非本土企业。在中国已成为众多国际品牌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的今天,国际品牌对中国品牌加快了市场分额的侵蚀,这种侵蚀不仅表现在利润的侵蚀上,更是品牌意识的挑战。中国的本土品牌,要结合中国元素,体现出中国创造的品牌价值,建筑中国品牌的防御能力。 2005年9月迪斯尼乐园开业之际,很多人都预测海洋公园在迪斯尼乐园周年庆典的时候就会自动关门大吉。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海洋公园迎来了它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迪斯尼乐园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究其原因,迪斯尼乐园尚未完全了解本土的市场,忽视了本土旅游消费文化的特点,而海洋公园却牢牢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优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扩建,通过唤起“爱海洋公园就是爱香港”的自豪感,赢得了所有人的心。 要想突破国际强势品牌的竞争壁垒,中国的本土企业只有抓住与国外品牌文化截然不同的差异点,这种差异点的来源就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国元素。 中国体操王子李宁,在退役以后创建了自己的体育品牌,并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李宁牌”创立不久就非常成功,核心的原因在于,李宁巧妙地打出一张“民族牌”。1990年代,在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奥运金牌代表了一种爱国和民族的精神,李宁本人是一位无可争议的奥运英雄,穿“李宁牌”勇夺奥运金牌体现了一种强大的民族士气。2006年,李宁品牌正式发布其最新研发的核心科技平台—— —“李宁弓”。“李宁弓”运用中国古老的东方智慧,结合目前最新的研发成 果,创造出了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鞋减震理念,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与国际品牌在核心技术上的位势对比。不可否认,正是这种与国外品牌文化有极大差异的中国元素,李宁找到了与国际品牌进行竞争的发力点。 “李宁弓”从产品研发到营销推广,是一个国际团队创作的成果,这样的成功,使它在10月28日昆明的“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场大奖。“中国元素”国际创意大赛作为今年中国广告界最盛大的活动,受到来自世界的热情关注和参与,这种现象反映出:一方面,中国本土文化元素正在越来越积极的助力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另一方面,世界也正在关注中国品牌的依托本土文化元素所焕发出生命力与创造力。 一个在香港出生的服装品牌—— —上海滩,目前已经在全球13个国际大都市开设了专卖店,这其中包括时尚之都纽约、伦敦和巴黎。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它从一个单纯的裁缝铺店号,到一个源自中国的奢侈品品牌,并同时拥有时装、配饰、家居用品、家具及中装订制等多项业务。上海滩的成功代表着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中的潜力,对于西方来讲,中国五

浅谈艺术的变迁

艺术的变迁 文森特.威廉.梵高 19世纪的欧洲,18世纪所流行的古典艺术逐渐被浪漫主义替代,后来受到科学与工业革命的刺激,欧洲又开始朝向写实主义发展,希望透过绘画、文学、音乐与摄影等方式捕捉现实生活的各种情境与人物,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为著名。而梵高就诞生在这样一个世界变迁的时期。 梵高出生在荷兰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在画行就职,后又在煤矿区做传教士。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打击,梵高对生活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他父亲是雕刻家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哈维斯,他极力推崇模仿伦勃朗和哈维斯的作品,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社会底层人。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他的早期作品受到了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童年的生活经历和创伤,使梵高形成了孤独,敏感,重感情的个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他注重内心情感表现的绘画风格,所以他很快就把从对艺术的追求转向通过强烈的色彩来表现自我。 1886年,梵高进入美术学院学习,但与老师对立,最后退学辗转巴黎,在巴黎,结识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

的作品,最重要的是遇到了高更,一个使梵高收益很多的朋友。在受到印象派影响后,梵高开始模仿印象派,在接触印象派之前他的画的色彩以灰暗为主,通过模仿印象派他的作品色彩开始变得明亮起来。他还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一些技法。梵高那充满幻想的心,爱走偏激和他那独特的个性让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而他独特的个性告诉我们,梵高不会安于现状。 “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会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淹没嘴唇,甚至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生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这是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的梵·高对待生活的态度。对于这位极具个性的超时代画家来说,他悲苦的一生就是向命运抗争、为艺术献身的一生,也是强烈捍卫生命个体尊严的一生。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虽受法国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影响,但他的作品已极具个性,这源自其独特的视角和敏感的性格。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他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日本的浮世绘所代表的东方艺术对梵高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起到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