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毕业设计

齿轮传动毕业设计
齿轮传动毕业设计

近年来,齿轮传动在机械制造、矿山冶金、建材汽车、铁路船舶、航天国防等等各种工业部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齿轮传动的工作性能和成本直接影响着所属机械和机器的性能和成本,有的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我国水泥工业中中心传动管磨机所用减速器的价格是其本身的1.6-3倍。因此,通常齿轮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机械传动零件,齿轮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密、传递动力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能好和传动比准确等。当然在不同类型的机械装置中,对齿轮传动的使用性能要求是不同的。如:在精密分度装置中要求准确平稳,其传动比为常数,以免产生冲击、震动和噪声;在重载装置中主要要求齿轮的承载能力要高,尺寸小,重量轻,能传动较大的动力,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设计齿轮传动一般已知:传递的功率、转速、传动比、工作机和原动机的工作特性:外廓尺寸,中心距限制,使用寿命,可靠性要求,维修条件等。

设计要求:确定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几何尺寸、齿轮结构、精度等级,最后给出作图。

在研究齿轮强度时,必须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分析产生失效的原因,然后确定齿强度的计算方法。

制造齿轮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对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影响极大。只有正确的选择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才能保证设计的齿轮传动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保证齿轮的效率,减小齿轮啮合处和轴承的摩擦损失,减小磨损,降低噪声,帮助散热和防止锈蚀,这就需要润滑。因此,齿轮传动必须经过润滑,借以保证运转正常,提高传递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齿轮的设计

在进行齿轮传动设计时,首先要分析齿轮传动的工作条件,确定是开式传动还是闭式传动。开式齿轮传动的齿轮是外露的,不能保证良好的润滑,而且灰尘、杂质易进入啮合部位,使齿面较快磨损,因而只宜用于低速传动。闭式传动的齿轮封闭在刚性箱体内,可以保证良好的润滑、密封和工作条件。重要的齿轮传动都采用闭式传动。

一、齿轮的失效形式

在研究齿轮强度时,必须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分析产生失效的主要原因,然后确定齿轮强度的计算方法。

1、轮齿折断

轮齿可简化为悬臂梁,受到载荷作用后,齿根处产生的弯曲应力最大,并且由齿根圆角和切削刀痕等会引起应力集中,如果弯曲应力超过了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在多次重复载荷作用下,齿跟圆角处会产生疲劳裂纹,裂纹逐渐扩大导致疲劳断齿,这种折断为疲劳折断。

当轮齿受到意外的冲击和短时过载时,往往会发生突然折段,称为过载折断。这种情况特别是在轮齿材料较脆和模数较小时容易发生。为了防止轮齿弯曲疲劳折断,应对轮齿进行弯曲疲劳计算。此外,采用增大齿根过渡圆半径、提高齿面加工精度等工艺措施,也能提高齿轮抗弯曲疲劳能力。

2、疲劳点蚀

轮齿工作时,其工作表面上的接触应力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齿面长时间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可能出现微小的剥落而形成一些疲劳浅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点蚀。齿轮发生齿面点蚀后,将使轮齿啮合情况恶化而影响使用。实践表明,疲劳点蚀首先出现在齿根表面靠近节圆处。提高齿面硬度,降低齿面粗糙度、采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以及合理的变位等,都能提高齿面抗疲劳点蚀的能力。软齿面(齿面硬度≤350HBS)的闭式齿轮传动常因齿面疲劳点蚀而失效。为了防止出现齿面疲劳点蚀,对闭式齿轮传动,须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在开式传动中,由于齿面磨损较快,一般看不到点蚀现象。

3、齿面胶合

在高速重载转动中,常因啮合区温度升高而引起润滑失效,致使两齿面金属直接接触并相互粘连,当两齿面相对运动时,较软的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下而形成沟纹,这种现象称为齿面啮合。在低速重载中,由于齿面间的润滑油膜不易形成也可以产生胶合破坏。提高齿面硬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能增强抗胶合能力,对于低速传动采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对于高速传动采用

含抗胶合添加剂的润滑油也很有效。

齿轮的失效形式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齿面磨粒磨损和齿面塑性变形。开式传动的工作条件较差,其失效主要发生在齿面部分。

二、计算准则

针对失效形式可以建立相应的计算准则。我国已制定出渐开线圆柱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6413-86),在设计高速重载齿轮传传动时,如航空发动机主传动、发电机组传动等应作胶合计算。在工程中设计一般齿轮传动时,应根据GB/T3480-1997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当齿轮工作可能出现短时间、少次数(N<1000)的重载荷和重复性中等冲击时、应对轮齿进行静强度核算。

在闭式齿轮传动中,通常以保证齿面接触疲劳强度为主。但对齿面硬度很高,齿心强度又低的齿轮,如20钢、20Cr钢经渗碳淬火后心部强度不足或材质较脆,如铸铁齿轮,通常则以保证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为主。如果两轮均为硬齿面,且硬度基本相同时,则可视实际情况而定。但闭式齿轮传动以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就应以弯曲疲劳强度校核。反之亦然,不能省略。

三、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制造齿轮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对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影响极大。只有正确地选择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才能保证设计的齿轮传动满足使用要求。

1.齿轮材料的选择

常用的齿轮材料是钢,其次是铸铁。有时也采用非金属材料。

制造齿轮多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通常多用锻造成型方法制成毛坯,毛坯锻造可以改散材料性能;也可以用各种热处理方法,获得适用于齿轮不同工作要求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于直径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齿轮毛坯,可采用铸造方法制成铸钢毛坯。

灰铸铁齿轮常用于轻载、低速、工作平稳的场合,其中的石墨具有自润滑作用,尤其适用于制作润滑条件较差的开式传动齿轮。

非金属材料一般用于高速、轻载的齿轮传动。它可以明显的降低噪声。常用的非金属材料有尼龙、夹布胶木等。

2.钢制齿轮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例如45钢、40Cr等。表面淬火后轮齿变形不大,可不磨齿,齿面硬度可打52~56HRC。由于接触强度高,而磨性好,而齿心部有较高的韧性,故能承受一定的冲击载荷。

渗碳淬火:将碳的质量分数为0.15%~0.25%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例如20钢,20Cr等,

进行渗碳淬火后,齿面硬度可达56~62HRC,齿面接触强度高,而磨性好,而齿心部仍保持较高的韧性,常用于受冲击载荷的重要齿轮传动。通常渗碳淬火后而磨齿。

调质:调质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例如45钢,40Cr、35SiMn等。调质处理后齿面硬度一般为220~260HBS。对于机械强度要求较高而齿面硬度不要求很高的齿轮,可采用调质处理。因硬度不高,故可在热处理以后精切齿形。

除了上述三种热处理外还有正火和渗氮热处理。处理后的齿面硬度大于350HBS为硬齿面,小于350HBS为软齿面。一般使用小齿轮齿面硬度比大齿轮高30-50HBS或更多。

四、精度等级

齿轮传动精度与齿轮精度及其安装情况密切相关。因此为保证齿轮传动的互换性,不仅

应规定单个齿轮的精度,而且还应对齿轮副规定制造及安装精度。现行齿轮精度国家标准有:GB/T10095.1-2001和GB/T10095.2-2001.

齿轮精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齿轮的用途、使用要求、工作条件极其他技术要求决定。对

不同的精度指示及齿轮的工作齿面与非工作齿面,既可选用同一精度等级,也可选用不同精

度等级的组合。齿轮精度等级的选择方法有计算法和经验法,计算法如根据已知传动链末端

元件传动精度的要求,按照传动链误差的传动规律,分配各级齿轮副的传动精度要求来确定

齿轮精度等级,目前常用的经验法是表格法即查表确定。

五、参数的选择

1、小齿轮齿数Z1选择:

若保持齿轮传动的中心距a不变,增加齿数,除能增大重合度,改善传动的

平稳性外,还可以减小模数,降低齿高,因而减少金属切削量,节省制造费用。

另外降低齿高还能减小滑动速度,减少磨损及减小胶合的可能性但模数小了,齿

厚随之减薄,则要降低轮齿的弯曲强度。

闭式齿轮传动一般传速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动以齿数

=20~40。

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

1

开式(半开工)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损失效,为使轮齿不致过小故

=17~20。

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为Z

1

为使轮齿免于根切,对于a=20o的标准有齿圆柱齿轮,应取Z

≥17。

1

的选择:

2、齿宽系数Φ

d

由齿轮的强度计算公式可知,轮齿愈宽,承载能力也愈高,因而轮齿不宜为

窄;但增大齿宽又会使齿面上的载荷分布更趋不均匀,故齿宽系数应取得适当。

圆柱齿轮齿数宽系数Φ

d

的荐用值列于表10-8

圆柱齿轮的计算齿宽b=Φ

d *d

1

,并加以圆整,为了防止两齿轮因装配后轴向

稍有错位而导致啮合齿宽减小,常把小齿轮的齿宽在计算齿宽b的基础上人为地

加宽约5~10mm.

3、模数的选择:

在满足轮齿抗弯曲疲劳强度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小模数,但为了避免意外断

齿m≥1.5~2mm。

4、对修正载荷:

修正计算应力、修正许用应力的系数和疲劳极限等数据,如上述图表或给定值不能满足需要,应查阅GB/T3480-1997进行确定。对高精度齿轮传动设计更应以标准为依据,提高设计准确程度。

5、设计步骤:

根据圆柱齿轮的设计方法,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计算,大致按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及精度等级: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的选择可参考表10-1。齿轮传动精度等级可参考表10-3选定。注意不要无充分的技术理由而随意提高齿轮精度,否则将提高成本。

2)承载能力计算:

齿轮传动承载能力计算应根据计算准则进行。对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齿轮承载能力主要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所决定。设计步骤为:(1)合理选择齿轮参数,按式(10-13)算出小齿轮分度圆直径;(2)应用式(10-6)校核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疲劳强度。对硬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和开式齿轮传动铸铁齿轮,齿轮承载能力常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所决定。设计步骤为:(1)合理选着齿轮参数,按式(10-7)算出齿轮传动的模数m.齿轮参数,按式(10-7)算出齿轮传动的模数m.(2)应用式(10-12)校核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对于开式和铸铁齿轮传动,由于不会发生点蚀失效,故不需要再校核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3)当用设计公式出步计算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

1(或模数m

n

)时,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

配系数Ka以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B

都不能预先确定,此时可试选一载荷系数Kc(如取

Kc=1.2~1.4 ),则算出来的分度圆值(或模数)也是一个试算值d

1c (或m

nc

),然后按d

1

c 值

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查取动载系数Kv、齿间载荷分布系数Ka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B

,计

算载荷系数K。若算得的k值与试选的Kc值相差不多,就不必修改远计算;若二者相差较大

时,应按下式校正试算所得分度圆直径dc(或m

nc

4) 计算齿轮的结构尺寸

5)确定齿轮的结构尺寸

6)绘制齿轮的工作图

六、设计计算

设计单级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齿轮传动,已知条件为:传动功率p=8KW,主动轮转速n

1

=900r/min ,传动比i =2,载荷平稳,单向回转,预期使用寿命为10年,原动机为电动机。

减速器应是闭式传动,通常采用软齿面钢制齿轮。根据计算准则,应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确定齿轮传动的参数、尺寸,然后验算齿轮弯曲疲劳强度。

1、选择材料、热处理方法及精度等级

(1)齿轮材料、热处理方法及齿面硬度:由表10-1,表10-2得:

小齿轮选用45钢,调质处理,齿面硬度229~286HBS;

大齿轮选用45钢,正火处理,齿面硬度162~217HBS;

(2)精度等级:

减速器为一般齿轮传动,估计圆周速度不大于6m/s ,由表10-3,初选8级精度。

(3)选小齿轮齿数Z

1=26,大齿轮齿数Z

2

=i*Z

1

=52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齿轮

由于是软齿面的闭式齿轮传动,齿轮承载能力应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决定。(1)确定公式内的各参数取值

1)试选载荷系数Kc=1.3。

2)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1=9550000*P

1/n

1

=9550000*8/900

=84888.9N*mm

3)由表10-8选取齿宽系数Φ

d

=0.4

4)由表10-10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 =189.8取Z

B

=Z

D

=1,Z

H

=2.5,Z=0.9

5)由图10-11C按齿面硬度中间值220HBS查得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ó

Hlim

=560N/mm2

由图10-11b按齿面硬度中间值190HBS查得大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ó

Hlim

=400N/mm26)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N 1=60n

1

jlh=60*900*1*(10*300*8)

=1290000000

N 2= N

1

/i=493776000/2

=246888000

7)由图10-12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Z

NT1=0.91,Z

NT2

=0.93;由表10-11得Z

L

*Z

V

*Z

R

=0.85;取

Z W1=1.13;Z

W2

=1.16;Z

X1

=Z

X2

=1。

8)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有表10-9取S

Hmin

= 1,由式(10-14)得:

ó

HP1

=0.91*1.13*0.85*1*560/1=489.5N/mm2

ó

HP2

=0.93*1.16*0.85*1*400/1=366.8 N/mm

(2)计算

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c ,代入óHP中较小的值

d

1

=3√2*1.3*238750/1.2*2.5/1.5*(1*2.5*189.8*0.92/366.8)

=96.7mm

2)计算圆周速度

V=3.14*d

1c*n

`

/60/1000

=3.14*96.7*900/60000=4.50<5m/s 故选8级精度合适。

3)b= Φ

d *d

1

c=0.4*96.7=38.68mm

4)计算齿宽和齿高之比b/h

模数 m

c =d

1

c/Z

1

= 38.68/26=1.48

齿高 h=2.25m

`

=2.25*1.48=3.35

b/h=11.55

5)计算载荷系数

由表10-4查得使用系数K

A

=1。

根据v=3.15m/s ,8级精度,由图10-3查得动载系数Kv=1.15;直齿轮,因为Ka*Ft/b﹤100N/mm ,

由表10-5查得K

Ha =K

Fa

=1.1。

由表10-6查得K

HB

=1.345

故载荷系数K=K

A K

V

K

Ha

K

HB

=1*1.15*1.2*1.345=1.856

6)按实际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由式(10-15)得:d

1

=96.7*3√1.856/1.3

=108.9mm

7)计算模数m

m=d

1/Z

1

=108.9/26=4.18mm

取标准模数第一系列中的值 m=4

3、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较核

(1)由图10-8b按齿面硬度取值为190HBS查得大齿轮弯曲疲劳强度极限:ó

Flim2

=160N/mm2 ,

小齿轮ó

Flim1

=200 N/mm2;

(2)由图10-9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Y

NT1=0.88;Y

NT2

=0.9 ,取Y

ST

=2 ,Y 与

rel=1 ,Y

Rrel

=0.95 ,Yx=1;

(3)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

Fmin

=1.25

ó

FP1

=0.88*200*0.95*2/1.25=267.5 N/mm2

ó

FP2

=0.9*160*0.95*2/1.25=218.9 N/mm2

(4)计算载荷系数 K

A

=1

根据 V=3.14d

1*n

1

/60000

=3.14*4*26*900/60000=5.22m/s 7级精度,由图10-3查得动载系数Kv=1.15,取K

Fa

=1.1 。

由表10-6查得K

HB =1.30 (b=1.2d

1

=1.15*4*26=119.6)

由图10-6查得K

FB

=1.36。

故载荷系数 K=K

A *K

V

*K

FA

*K

FB

=1*1.15*1.1*1.38=1.746

(5)查取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10-7查得:Y

Fa1=2.60 , Y

Fa2

=2.22 , Y

Sa1

=1.59 ,Y

Sa2

=1.77

(6)校核

óF1=2K

T1

*Y

Fa1

*Y

Fa2

d

/m3/Z

1

2

=2*1.746*238750/0.4/64/262*2.60*1.59

=199.16N/mm2<ó

FP1

óF2=2K

T1

*Y

Fa2

*Y

Fa2

d

/m3/Z

1

2

=2*1.746*238750/0.4/64/262*2.22*1.77

=189.30N/mm2<ó

FP2

抗弯强度足够。

4、几何尺寸计算

(1)d

1

=m*z1=4*26=104mm

d

2

=m*z2=4*52=208mm

(2) a=0.5*(d

1+d

2

)=0.5*(104+208)=156mm

(3) b=Φ

d *d

1

=0.4*104=41.6

取b

2=42, b

1

=b

2

+(5~10)=42+8=50mm

5、验算

F t =2T

1

/d

1

=2*238750/104=4591.35N

K A *F

t

/b=1*4591.35/125=36.73<100N/mm

查表10-5 ,K

Ha =K

Fa

=1.1 ,合适。

若验算后和与原先查取的数值相差较大,则应重新计算载荷系数K(用验算后的K

Ha

K

Fa

)。

6、结构设计及绘制齿轮零件图,请看附录1、附录2、附录3。

七、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

润滑的作用是减小齿轮啮合处和轴承的摩擦损失,减少磨损,降低噪声,帮助散热和防止锈蚀等。因此,齿轮传动必须进行润滑,借此以保证运转正常,提高传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1、闭式齿轮传动的润滑

(1)润滑方式的选择润滑方式主要根据齿轮圆周速度的大小确定。

当速度小于等于12时,通常采用浸油润滑。当速度大于12时,不宜采用浸油润滑,最好采用喷油润滑,用油泵将润滑油直接喷到啮合区。

(2)润滑油的选择

润滑油的黏度根据齿轮传动的工作条件、齿轮的材料及圆周速度来选(具体参见表格)2、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

开式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工定期加油润滑,并多采用润滑脂。润滑脂的选择参看有关手册。

3、齿轮传动的效率

闭式齿轮传动的效率包括三部分:啮合效率、轴承效率和搅油效率。其总效率为三者之积。其中:

啮合效率--对于8级精度以上的齿轮,一般近似的取0.99。

轴承效率—滚动轴承可取0.99,滑动轴承可取0.98。

搅油效率--它与齿轮浸油面积,圆周速率和油的黏度有关,一般取0.96-0.99。对于采用滚动轴承的中速中载齿轮传动,满载时的平均总效率可参见表格。

轴的设计

轴是机械的重要零件之一,其应用也很广泛。其主要功用是支承旋转零件、传递动力和运动。按轴的承载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转轴在各类机械中最为常见;按照轴的轴线形状又可将其分为直轴、曲轴和挠性轴,曲轴常用于往复式机械和行星轮系中,挠性轴可以把旋转运动和扭距传到空间任何位置,此外轴又可分为实心轴和空心轴,光轴和阶梯轴等,在一般机械中,阶梯轴应用最为广泛。

一轴的材料的选择

选择轴的材料首先满足工作条件对它提出的强度、刚度、韧性、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制造的工艺性,力求经济合理。因此,轴的材料常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比合金钢价廉,应力集中敏感性差,中碳优质钢经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一般轴多用0.25-0.5%C的碳素钢制造,其中45钢尤为常用。对于受力较小或不重要的轴可选用普通碳素结构钢。

合金钢比碳素钢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因此多用语高速、重载及要求耐磨、耐高温等特殊条件的场合。

二轴的结构设计

轴的结构设计就是确定轴的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影响结构的因素很多,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但轴的结构设计原则上应满足如下要求:轴上零件有准确的位置和可靠的相对固定,良好的制造和安装工艺性,形状、尺寸应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

1、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

轴上零件的定位是为了保证传动件在轴上有准确的安装位置;固定则是为了保证轴上零件在运动中保持原位不变。作为轴的具体结构,既起定位作用又起固定作用。常用的形式方法:轴环、弹性挡圈、套筒、销、键、花键、过盈配合、成形联接等等。

2、轴的结构工艺性

轴的结构和尺寸应尽量满足加工、装配和维修的要求。为此,常采用以下措施:

(1)当轴段需车制螺纹或磨削加工时,应留有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2)轴上所有键槽应沿轴的同一母线布置。

(3)为了便于轴上零件的装配和祛除毛刺,轴及轴肩端部一般均应制出45度倒角。

(4)为便于加工,应使轴上直径相近处的圆角、倒角、键槽、退刀槽和越程槽等尺寸一致。

3、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轴大多在变应力下工作,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应力集中,以提高其疲劳强度。如,在轴径变化处的过度圆角不宜过小,尽量避免在轴上开横孔、凹槽,提高轴的表面质量,降低表面粗糙度,可采取改变轴受力情况和零件在轴上的位置等措施。

三轴的设计步骤

1、选择轴的材料

根据轴的工作要求,并考虑工艺性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材料。

2、初步确定轴的直径

可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轴最细部分的直径,也可用此类比法确定。

3、轴的结构设计

根据轴上零件的数量、工作情况及装配方案,画出阶梯结构设计草图。由轴最细部分的直径递推各段轴直径,相邻两段轴直径之差通常可取为5~10。各段轴的长度由轴上零件的宽度及装配空间确定。

4、轴的强度较核

首先对轴上传动零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出轴弯矩图和扭矩图,判断危险截面,然后对轴危险截面进行强度较核。当较核不合格时,还要改变危险截面尺寸,进而修改轴的结构,直至较核合格为止。因此,轴的设计过程是反复、交叉进行的。

结论

通过对齿轮机构的设计以及校核,对我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很大的帮助,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加了实践经验;对资料的查阅既积累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在对齿轮和轴的设计过程中,让我对以前所学的机械设计基础有了更深的理解。齿轮设计的不同其应用的领域范围也不同,对齿轮的性能要求自然也不一样。在零件理论设计中能够实现的设计在其应用领域中并不一定能实现,这就给设计者对零件的改造出了很大的难题,

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以满足经济发展和

社会需求的科学,它涉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机械设计是现代机械工业的重要技术,也是

先进技术的基础,国家生产自动化技术水平综合表现在对设计技术的掌握及在实际生产中的

应用。

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我如期的完成此次设计,粗浅的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也对

齿轮的制造与用途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深知齿轮对我们国家工业领域所起的重要意义。可看

齿轮对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的东西,例如,航空、汽车、机器等许多零件及器件都是通过齿轮来传动的。

这次毕业设计锻炼了我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把我所学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对我大学三年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考核测验。

这次设计让我懂得机械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设计基

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饱满的创造热情。同时,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它要求在全过

程中不断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

作为机电专业即将毕业踏入工作实践的我,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积聚创新设计,在创新中

不断完善自己,为未来创造价值,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宝钧主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121-116

[2]陆文秀主编《机械制图》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102-105

[3]姜敏凤主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2005.133-140

[4]胡家秀主编《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74-195

[5]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13-3-13-99

[6]陈生长主编《机械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17-231

[7]苑国强主编《制图员考试鉴定辅导》航空工业出版2003.208-6

[8]杨老记主编《机械制图》机械工业工业出版2002.7-111-10961-9

[9]杨沿平主编《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121-116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的教诲和支持,感谢周围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在这次设计中懂得了齿轮传动设计的知识: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传递的功率、转速、传动比、工作机和原动机的工作特性,外廓尺寸,中心距限制,使用寿命,可靠性要求,维修条件等。

设计要求:确定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几何尺寸、齿轮结构、精度等级,最后给出工作图。

在此次齿轮的设计中,我的指导老师——孙占先老师,详细讲解设计知识,不辞劳苦的一遍遍帮我改正错误,在他严禁的教学态度下,我不止学到了很多设计基础知识,更让我受益非浅的是做一件事应有的态度和热情!在此我衷心的向孙占先老师表示感谢!谢谢孙老师对我的教诲!

感谢三年来青岛滨海学院给予我的培养,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图书馆的老师,这所有成就了今天的我,让我知道了自学、与人合作的道理,并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让我懂得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知识也要懂得要想做事先学做人的道理。

附录1

技术要求

1、正火处理,硬度190HBS。

2、未注倒角2X45度。

3、齿数52。

4、模数4mm。

5、齿形角20度。

6、齿顶高系数1。

7、精度系数7GM GB10095—88。

附录2

技术要求

1、调质处理,硬度220HBS。

2、未注倒角2X45度。

3、齿数26。

4、模数4mm。

5、齿形角20度。

6、齿顶高系数1。

7、精度系数7GM GB10095—88。

附录3

装配

技术要求

1、小齿轮调质处理,齿面硬度220HBS。大齿轮正火处理,齿面硬度190HBS。

2、未注倒角都是2X45度。

3、中心距是156毫米。

4、小齿轮齿数是26。大齿轮齿数是52。

5、模数是4。

6、齿形角都是20度。

7、精度系数是7GM GB10095—8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设计名称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08622班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2010-7-7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1、设计条件与要求 (3) 2、原理图 (3) 二、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 (3) 1、平台印刷机主要机构及功能 (3) 2、实现功能的方案 (4) 3、设计方案的拟定和比较及设计思路概述 (4) 4、平台印刷机设计数据 (5) 三、对选定机构的运动分析与设计 (5) 1、曲柄滑块机构综合分析 (5) (1)机构的运动几何关系 (5) (2) 参数选择 (6) 2、双曲柄机构的运动分析 (7) (1)曲柄滑块位移计算Ψ (7) (2)由Ψ1求Ψ3 (8) 3、曲柄滑块机构的位置分析 (8) 4、凸轮机构的设计 (9) (1)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确定 (9) (2)绘制补偿凸轮轮廓 (10) 四、程序设计 (10) 1、所调用的子程序及功能 (10) 2、所编程序的框图 (11) 3、主程序如下 (13) 4、主程序子程序中主要参数说明 (16) 5、程序运行结果 (17) 6、版台位移,速度以及滚筒位移,速度曲线 (17) 五、总结 (17) 六、参考文献 (18)

一、设计题目 1、设计条件与要求 工作原理:平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由输纸,着墨,压印和收纸四部分组成,主运动是压印,由卷有空白纸张的滚筒与镶着铅字的版台之间纯滚动来完成。滚筒与版台表面之间的滑动会造成字迹模糊,是不允许的。因此,对运动的主要要求是:其一,版台的移动速度严格等于滚筒表面的圆周速度;其二,为了提高生产率,要求版台的运动有急回特性。有一台电动机驱动。需设计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传动机构。执行件的运动为滚筒连续转动和版台往返移动。 2、原理图 图1 二、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 1、平台印刷机主要机构及功能 主要机构: 1) 传动机构I——从电动机到版台的运动链;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08汽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时间:2010年10月25日-2011年5月25日 指导教师: 电话: E—mail: 一、目的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专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项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际各项能力,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论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1、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二、对毕业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此期间应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设计进展情况; 2、及时将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 3、严禁抄袭,否则毕业设计无成绩; 4、按要求在5月30日前上交论文给指导教师,过期不予答辩; 5、未按要求完成论文的学生不能毕业; 6、要求计算说明书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7、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相关说明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后附参考文献名; 3、字数一般不少于4000字; 4、论文正文字体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五、成绩评定办法 参见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办法执行。 六、毕业论文的参考课题 可以结合本身工作性质,在提前告知指导教师并得到认可后,可自选题目。也可从以下(一)或(二)课题中任选一个课题: (一)毕业设计及论文的自选参考课题如下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和标题参考 一、某种车型某个系统(或总成)的结构特点和检修分析,如: 1、帕萨特B5轿车防抱死系统及其检修 2、汽车排放污染的控制技术 3、浅谈捷达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计 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摘要 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 绪论 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两年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学习一些新知识。通过毕业设计这个意义重大的课程,可以培养我们广泛查找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养成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2017 届) 设计(论文)题目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系部汽车工程系 班级14汽修2 学生姓名张三 指导教师李参 二0一七年三月十五日 摘要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 关键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维护,温度设定点,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目录 1 引言 (1) 2 冷却系的概述 (1) 3 风冷却系 (1) 4 水冷却系统的组成及维护 (2)

4.1 冷却介质 (3) 4.2 水泵 (4) 4.3 节温器 (4) 4.4 风扇 (4) 4.5 散热器 (5) 4.6 汽缸水套及其他密封装置 (5) 4.7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5) 4.7.1 系统组成 (5) 4.7.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6) 4.7.3 单片机系统控制过程 (6) 5 冷却系统的检修 (7) 6 温度设定点 (7) 6.1 提高温度设定点 (8) 6.2 降低温度设定点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谢辞 (11)

1 引言 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的概述 冷却系的主要功用是把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冷却系按照冷却介质不同可以分为风冷和水冷,如果把发动机中高温零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风冷系。而把这些热量先传给冷却水,然后再散入大气而进行冷却的装置称为水冷系。由于水冷系冷却均匀,效果好,而且发动机运转噪音小,目前汽车发动机上广泛采用的是水冷系。 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风冷却系 风冷却系是利用高速空气流直接吹过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外表面,把从气缸内部传出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发动机气缸和气缸盖采用传热较好的铝合金铸成,为了增大散热面积各缸一般都分开制造,在气缸和气缸盖表面分布许多均匀排列的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利用车辆行驶时的高速空气流,把热量吹散到大气中去。 由于汽车发动机功率较大,需要冷却的热量较多,多采用功率、流量较大的轴流式风扇以加强发动机的冷却。为了有效地利用空气流和保证各缸冷却均匀,在发动机上装有导流罩和分流板和气缸导流罩。 虽然风冷却系与水冷却系比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故障少,无需特殊保养等优点,但是由于材料质量要求高,冷却不够均匀,工作噪音大等缺点,目前在汽车上很少使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蜗轮蜗杆传动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2 - 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容......................................... - 2 - 二、设计任务..................................................... - 2 - 三、设计要求..................................................... - 3 - 第二章机械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 3 - 一、电动机的选择................................................. - 4 - 二、传动比及其分配............................................... - 4 - 三、校核转速..................................................... - 5 - 四、传动装置各参数的计算......................................... - 5 - 第三章传动零件—蜗杆蜗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 5 - 一、蜗轮蜗杆材料及类型选择....................................... - 6 - 二、设计计算..................................................... - 6 - 第四章轴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 10 - 一、安装蜗轮的轴设计计算........................................ - 10 - 二、蜗杆轴设计计算.............................................. - 15 - 第五章滚动轴承计算................................................ - 17 - 一、安装蜗轮的轴的轴承计算...................................... - 18 - 二、蜗杆轴轴承的校核............................................ - 18 - 第六章键的选择计算................................................ - 19 - 第七章联轴器...................................................... - 20 - 第八章润滑及密封说明.............................................. - 20 - 第九章拆装和调整的说明............................................ - 20 - 第十章减速箱体的附件说明.......................................... - 20 - 课程设计小结........................................................ - 21 - 参考文献............................................................ - 22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齿轮轴数控加工毕业设计正文

前言 毕业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这是对我们大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希望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己今后参加工作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1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CBF-E32型外啮合式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它位于泵的壳体内部两啮合齿轮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形成两个密封容积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 2绘制零件图 通过对零件作用的分析,对零件主动齿轮轴和从动齿轮轴进行测绘,并查阅有关标准将测绘结果绘制成零件图(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2-29)。 3零件的工艺分析 3.1主动齿轮轴的技术要求 1)左端Ф20mm台阶: 左端台阶直径为Ф20mm,公差等级IT7(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表面粗糙度值Ra1.6(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9),形位公差要求:当被测要素围绕公共基准线A-B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

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15mm(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14 GB/T1182-1996)。 2)左端中间台阶: 直径Ф23mm,公差等级IT5(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表面粗糙度值Ra0.2(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9)。 3)齿轮直径方向: 齿轮直径方向直径为Ф48mm,公差等级IT6(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表面粗糙度值Ra0.8(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9),形位公差要求:当被测要素围绕公共基准线A-B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08mm(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14GB/T1182-1996)。 4)齿轮: 齿轮精度为7FJ,齿轮表面粗糙度值Ra1.6,公法线长度及公差19.856 mm ~19.928mm,齿圈径向跳动公差0.063mm,周节极限偏差±0.018mm,基节极限偏差±0.016mm,齿向公差0.011mm,公法线变动公差0.028mm(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4-57 GB/T10095.1)。 5)齿轮两侧面: 齿轮两侧面尺寸为31.5mm,公差等级IT6(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表面粗糙度值Ra0.4(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29),形位公差要求:当被测要素围绕公共基准线A-B旋转一周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圆跳动量均不得大于0.005mm。平面度要求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为0.005mm的两平行平面内(查<<机械工人切削手册>>表2-14

汽车专业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On the vehicle sideslip angle estimation through neural networks: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 Melzi,E. Sabbioni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5 (2011):14~28 电脑估计车辆侧滑角的数值和实验结果 S.梅尔兹,E.赛博毕宁 机械系统和信号处理2011年第25期:14~28

摘要 将稳定控制系统应用于差动制动内/外轮胎是现在对客车车辆的标准(电子稳定系统ESP、直接偏航力矩控制DYC)。这些系统假设将两个偏航率(通常是衡量板)和侧滑角作为控制变量。不幸的是后者的具体数值只有通过非常昂贵却不适合用于普通车辆的设备才可以实现直接被测量,因此只能估计其数值。几个州的观察家最终将适应参数的参考车辆模型作为开发的目的。然而侧滑角的估计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避免有关参考模型参数识别/适应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神经网络方法估算侧滑角。横向加速度、偏航角速率、速度和引导角,都可以作为普通传感器的输入值。人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定义的策略构成训练集通过数值模拟与七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车辆模型都已经获得了。在各种路面上神经网络性能和稳定已经通过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和相应的车辆和提到几个处理演习(一步引导、电源、双车道变化等)得以证实。结果通常显示估计和测量的侧滑角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1 介绍 稳定控制系统可以防止车辆的旋转和漂移。实际上,在轮胎和道路之间的物理极限的附着力下驾驶汽车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通常大部分司机不能处理这种情况和失去控制的车辆。最近,为了提高车辆安全,稳定控制系统(ESP[1,2]; DYC[3,4])介绍了通过将差动制动/驱动扭矩应用到内/外轮胎来试图控制偏航力矩的方法。 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是基于偏航角速率反馈进行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系统使车辆处于由司机转向输入和车辆速度控制的期望的偏航率[3,4]。然而为了确保稳定,防止特别是在低摩擦路面上的车辆侧滑角变得太大是必要的[1,2]。事实上由于非线性回旋力和轮胎滑移角之间的关系,转向角的变化几乎不改变偏航力矩。因此两个偏航率和侧滑角的实现需要一个有效的稳定控制系统[1,2]。不幸的是,能直接测量的侧滑角只能用特殊设备(光学传感器或GPS惯性传感器的组合),现在这种设备非常昂贵,不适合在普通汽车上实现。因此, 必须在实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侧滑角估计,具体是测量横向/纵向加速度、角速度、引导角度和车轮角速度来估计车辆速度。 在主要是基于状态观测器/卡尔曼滤波器(5、6)的文学资料里, 提出了几个侧滑角估计策略。因为国家观察员都基于一个参考车辆模型,他们只有准确已知模型参数的情况下,才可以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估计。根据这种观点,轮胎特性尤其关键取决于附着条件、温度、磨损等特点。 轮胎转弯刚度的提出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适应观察员能够提供一个同步估计的侧滑角和附着条件[7,8]。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一个更复杂的布局的估计量导致需要很高的计算工作量。 另一种方法可由代表神经网络由于其承受能力模型非线性系统,这样不需要一个参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长江大学 YANGTZE UEIVERSITY 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专业数控技术 学生姓名严鑫 指导教师管志强(数控指导老师) 院校站点 长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十分的广泛。而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的大国,掌握先进的数控加工工艺和好的编程技术也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开篇主要介绍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趋势,紧接着对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做了简要的介绍,使对数控铣削加工工艺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接下来主要是对具体零件的加工工艺的分析,然后用西门子840D仿真软件指令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最终根据所编写的程序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对应的产品。 关键词数控铣床数控工艺编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说明书

学院: 专业: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2011年12月19日设计日期:指导老师:学生名字:学号: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传动方案拟定 (4) 三、电动机的选择 (5) 四、计算总传动比的分配 (6) 五、传动系统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7) 六、加速器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8) 七、减速器轴的设计计算 (16) 八、减速器滚动轴承的选择及寿命计算 (26) 九、键联接的选择及计算 (28) 十、联轴器的选择 (29) 十一、加速其箱体及附件设计……………………………… 十二、润滑与密封 (29) 十三、小结……………………………………………………. 十四、参考文献 (30) 十五、附录(零件及装配图) (30) 一、设计任务 1、带式输送机的原始数据 输送带拉力F/kN 2.6 1.4 输送带速度v/(m/s) 360

滚筒直径D/mm 2、工作条件与技术要求 ;)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1xx%3)工作情况:连续单向运转,两班制工作,载荷变化不大; 4)工作年限:5年; 6)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V, 3、设计任务量: 1) 减速器装配图一张(A0); 2) 零件工作图(包括齿轮、轴的A3图纸);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计算及说明结果 二、传动方案拟定 方案 、结构特点 4-联轴3-减速5-滚6-传送1-电动2-带传 )外传动机构为带传动 )减速器为一级齿轮传动 、该方案优缺点

优点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 具有良好的挠性,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过 时打滑防止损坏其他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 廉 缺点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需张紧装置 ;带的由于打滑,不能保证固定不变的传动 计算及说明结果 命较短;传动效率较低。 三、电动机的选电动机的类 1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系列三相笼型异 电动机,卧式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380 2工作机功PK k100 式Fw=2600N V=1.4m/s 是带式输送 的功率,W=0.95 代入上式 260=3.83Kw 9100按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功k

齿轮轴的设计及加工工艺

浙江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 (2013届) 题目螺旋输送机驱动轴设计及制造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班级材料092 学号109012050 学生姓名杨鹏飞 指导教师奚基学 完成日期2013年5 月14 号

螺旋输送机驱动轴设计及制造 学生姓名:杨鹏飞指导教师:奚基学 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 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螺旋输送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具体工作环境的不同,技术参数的不同,对螺旋输送机的一些组成设备要求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对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发展历程的分析,然后就对螺旋输送机性能影响较大的部分,即驱动轴作了详细的设计说明,并对轴的加工工艺做了分析。最终设计出了一种主要用于输螺旋输送机驱动端的驱动轴 关键词:螺旋输送机驱动轴加工工艺

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 II II

Design of Screw Conveyor Live Axle and Product Student: Yang Pengfei Advisor: Dr. Xi Jixu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utomotive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flexible screw conveyors are used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but because the concrete working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 so the leak-proof requests of spiral conveyer are different too. Through different plan contrast, This article has chosen one kind of perfect plan considering the efficiency, structure compact and the usable angle embarked. Then explaned two major parts- the reducting gear and the screw shaft detailedly that h ave large affects on the flexible screw conveyer’ performance,and has given the brief explanation to the flexible screw conveyer’s seal and lubrication. At last ,a high quality flexible screw conveyor was desiganed out,which is primarily used to transport the cement, seal completely , work safely, have high efficiency and long work life, and can proceeds the cement during the course of transporting. Key words: Screw Conveyor Live Axle Processing technic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汇编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润滑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指导教师:郭斌峰职称:老师 学生姓名:赵鑫学号:1302020157 专业:汽车运用技术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2016年6月01日 2016年6月01日

摘要 发动机的润滑是由润滑系来实现的。润滑系的基本任务就是将润滑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使其润滑,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润滑系虽然不参加发动机能量转换,却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使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汽车业维修人员,我们应该知道润滑系的组成和功用,并应对润滑系的常见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的检测、诊断和排除有一定的认识,明确其检测和诊断的基本思路。本设计讲述了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与功用,润滑方式,机油的使用性能,润滑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普桑的维修案例。随着汽车科技的发展,汽车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运用检测仪器快速准确地查找汽车的故障原因,并把故障排除。 关键词:润滑系,功用,故障排除,维护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 润滑系的概述 (1) 1.2 发动机润滑方式 (1) 1.3 发动机润滑系的油路 (2) 1.4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 (3) 1.5 润滑系的主要部件 (3) 1.5.1 机油泵 (3) 1.5.2 安全阀 (5) 1.5.3 机油滤清器 (5) 1.5.4 机油散热器 (6) 1.5 .5曲轴箱通风 (6) 第二章润滑剂 (7) 2.1润滑剂的分类和作用 (8) 2.2润滑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的性能 (8) 2.2.1机油的使用特性 (8) 2.2.2 机油添加剂的作用 (8) 2.3机油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9) 第三章润滑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9) 3.1机油压力过低 (9) 3.2机油压力过高 (10) 3.3机油消耗过多 (11) 第四章普桑润滑系故障维修实例 (13) 4.1 机油报警灯闪亮,报警器响 (13) 4.2机油警报器响个不停 (13)

数控加工工艺毕业设计论文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数控加工工艺 姓名 : 付卫超 院部: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指导教师:张华忠 班级: 11级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二班 2014年05月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和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屑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做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屑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方案进给路线控制尺寸

第1章前言-----------------------------------第2页第2章工艺方案的分析-------------------------第3页 2.1 零件图-------------------------------第3页 2.2 零件图分析---------------------------第3页 2.3 零件技术要求分析---------------------第3页 2.4 确定加工方法-------------------------第3页 2.5 确定加工方案-------------------------第4页第3章工件的装夹-----------------------------第5页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第5页 3.2 定位基准选择的原则-------------------第5页 3.3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第5页 3.4 装夹方式的选择-----------------------第5页 3.5 数控车床常用的装夹方式---------------第5页 3.6 确定合理装夹方式---------------------第5页第4章刀具及切削用量-------------------------第6页 4.1 选择数控刀具的原则-------------------第6页 4.2 选择数控车削刀具---------------------第6页 4.3 设置刀点和换刀点---------------------第6页 4.4 确定切削用量-------------------------第7页第5章轴类零件的加工-------------------------第8页 5.1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第8页 5.2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第11页 5.3 加工坐标系设置-----------------------第13页 5.4 保证加工精度方法---------------------第14页 参考文献 ---------------------------------第15页

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资料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岗位技术工作论文 汽车转向器的故障分析 学号:131208038 姓名: 李鹤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年级:13 级 企业指导老师:王振华 校内指导老师:乔晓英

转向系是汽车行驶的指南针,它的好坏关系着汽车能否安全行驶。本文首先讲述了汽车动力转向系的整体结构;具体介绍了它的功用;分类和工作原理。然后具体对轿车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几种故障:一转向沉重,二转向时有噪声, 三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四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五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六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最后讲述了轿车动力转向系中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液压泵的泵送压力,液压系统的密封性, 转向柱的检查方法以及通过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故障现象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检修。对使用和维护汽车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轿车,转向器,故障分析,检查维修

引言 (4) 1汽车转向系统的简介 (5) 1.1汽车动力转向系的组成 (5) 1.2汽车动力转向系的工作原理 (6) 2轿车动力转向系故障诊断分析 (9) 2.1转向沉重 (9) 2.2 转向时有噪声 (10) 2.3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 (10) 2.4左右转向时轻重不一 (11) 2.5转向时转向盘强烈抖动 (11) 2.6汽车直线行驶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12) 3轿车动力转向系的检查与维修 (12) 3.1转向盘的自由行程的检查 (12) 3.2转向储液罐的液面高度的检查 (13) 3.3液压泵的泵送压力的检查 (13) 3.4液压系统的密封性的检查 (13) 3.5转向柱的检修 (13) 4 汽车故障事例分析 (14) 4.1故障事例一 (14) 4.2故障事例二 (15)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齿轮轴毕业设计讲解

毕业设计任务书 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班姓名: 学号: 题目:刮板运输机减速机齿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年生产1000件、备品率3%、废品率0.5%) 任务下达日期: 2014 年 1 月 7 日 任务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6 日 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设计题目:刮板运输机减速器齿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生产类型,熟悉零件及各种资料,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二)绘制零件图。 (三)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 1.毛坯种类 2.铸件或锻件制造方法的选择 3.铸件或锻件的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四)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 2.加工方法的确定 3.加工顺序的安排 4.热处理、检验及其他工序的安排(据上述步骤1-4确定二套加工工艺路线,并进行比较,选择其中一套作为本零件的加工工艺)。 (五)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量具)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应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 (六)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七)确定切削用量 (八)填写工艺文件 (九)提交文件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份 5.夹具设计装配总图* 1张 6.毕业设计说明书 1份 三、目标 通过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让学生熟悉零件工艺设计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方法和步骤,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打下基础。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班姓名: 学号: 题目:刮板运输机减速机齿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 (年生产1000件、备品率3%、废品率0.5%)审阅意见: 审阅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机构传动方案设计

机构传动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要发散思维,参考资料文献关于机构传动方案设计知道怎么做吗?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了机构传动方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 这种方法是从具有相同运动特性的机构中,按照执行构件所需的运动特性进行搜寻。当有多种机构均可满足所需要求时,则可根据上节所述原则,对初选的机构形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出较优的机构。 常见运动特性及其对应机构 连续转动定传动比匀速平行四杆机构、双万向联轴节机构、齿轮机构、轮系、谐波传动机构、摆线针轮机构、摩擦轮传动机构、挠性传动机构等变传动比匀速轴向滑移圆柱齿轮机构、混合轮系变速机构、摩擦传动机构、行星无级变速机构、挠性无级变速机构等非匀速双曲柄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单万向连轴节机构、非圆齿轮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往复运动往复移动曲柄滑块机构、移动导杆机构、正弦机构、移动从动件凸轮机构、齿轮齿条机构、楔块机构、螺旋机构、气动、液压机构等往复摆动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空间连杆机构、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

间歇运动间歇转动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间歇摆动特殊形式的连杆机构、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利用连杆曲线圆弧段或直线段组成的多杆机构等间歇移动棘齿条机构、摩擦传动机构、从动件作间歇往复运动的凸轮机构、反凸轮机构、气动、液压机构、移动杆有停歇的斜面机构等预定轨迹直线轨迹连杆近似直线机构、八杆精确直线机构、某些组合机构等曲线轨迹利用连杆曲线实现预定轨迹的多杆机构、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行星轮系与连杆组合机构等特殊运动要求换向双向式棘轮机构、定轴轮系等超越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等过载保护带传动机构、摩擦传动机构等…………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机构选型,方便、直观。设计者只需根据给定工艺动作的运动特性,从有关手册中查阅相应的机构即可,故使用普遍。 任何一个复杂的执行机构都可以认为是由一些基本机构组成的,这些基本机构具有下图所示的进行运动变换和传递动力的基本功能。

(完整版)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陆国豪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曲轴的数控工艺分析与设成绩__________ 姓名王磊 班级10261 学号 指导老师谢超明 设计日期:2012年5月摘要曲轴是汽车发动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 车发 动机的质量和寿命.曲轴在发动机中承担最大负荷和全部功率, 承受 着强大的方向不断变化的弯矩及扭矩,同时经受着长时间高速

运转 的磨损,因此要求曲轴材质具有较高的刚性、疲劳强度和良好 的耐 磨性能。发动机曲轴的作用是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 转化 为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发动机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输出。 abstract The crankshaft is one of the key parts of the car engine, the performance of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automobile engine quality and life. The crankshaft engine for maximum load and all of the pow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powerful changing bending moment and torque, and suffering from long time reciprocating linear motio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into the rotary motion, thus realize engine by chemic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绪论对轴类零件及夹具结构设前言计,不仅在加深我们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而且在加强对解决加工实际问题能力的方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我们可以够将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螺旋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前言 减速器的结构随其类型和要求不同而异。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按其轴线在空间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卧式减速器和立式减速器。前者两轴线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如图1-2-1a所示。后者两轴线平面与水平面垂直,如图1-2-1b所示。一般使用较多的是卧式减速器,故以卧式减速器作为主要介绍对象。 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可以采用直齿、斜齿或人字齿圆柱齿轮。 图1-2-2和图1-2-3所示分别为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轴测投影图和结构图。减速器一般由箱体、齿轮、轴、轴承和附件组成。 箱体由箱盖与箱座组成。箱体是安置齿轮、轴及轴承等零件的机座,

并存放润滑油起到润滑和密封箱体内零件的作用。箱体常采用剖分式结构(剖分面通过轴的中心线),这样,轴及轴上的零件可预先在箱体外组装好再装入箱体,拆卸方便。箱盖与箱座通过一组螺栓联接,并通过两个定位销钉确定其相对位置。为保证座孔与轴承的配合要求,剖分面之间不允许放置垫片,但可以涂上一层密封胶或水玻璃,以防箱体内的润滑油渗出。为了拆卸时易于将箱盖与箱座分开,可在箱盖的凸缘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起盖螺钉(参见图1-2-3),拧入起盖螺钉,可顺利地顶开箱盖。箱体内可存放润滑油,用来润滑齿轮;如同时润滑滚动轴承,在箱座的接合面上应开出油沟,利用齿轮飞溅起来的油顺着箱盖的侧壁流入油沟,再由油沟通过轴承盖的缺口流入轴承(参图1-2-3)。 减速器箱体上的轴承座孔与轴承盖用来支承和固定轴承,从而固定轴及轴上零件相对箱体的轴向位置。轴承盖与箱体孔的端面间垫有调整垫片,以调整轴承的游动间隙,保证轴承正常工作。为防止润滑油渗出,在轴的外伸端的轴承盖的孔壁中装有密封圈(参见图1-2-3)。 减速器箱体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装置各种不同用途的附件。为了观察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