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材料一

校园文化建设材料一
校园文化建设材料一

校园文化建设材料一

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课改是基础教育领域的大变革,如何积极稳步地推进课改实验,以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建设新的校园文化,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现谈三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确立新的校园文化观,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

校园文化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育人环境、办学特色等,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是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和校园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性、生成性、原创性的综合体现。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思想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体现了校长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追求的目标,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是实现理性目标的中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始终保持一个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头脑,既要有识别教育改革机遇的敏感性,又要有捕捉学校发展机遇的胆识。要以办学思想的主导力,人格的影响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体现其核心作用。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明确面向21世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明确教育根本功能自身定位的新发展,把教育观念的转变重点放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上;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上,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为学法服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坚持用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明确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价值

原则。任何课程建构如若不优先考虑价值取向问题,如若没有哲学价值论的引领,都将陷入盲目和混乱。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就是追求教育的极致,反对竭泽而渔,拒绝只图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教育的长远效应,它关心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关注教育的效能,实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教育。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认识的集中体现,基于对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能动性、差异性、生命性,形成科学的学生观。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要自觉树立科学的的教研观,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质教育,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明确"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要迅速树立新的评价观。让教师们真正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要突出评价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把发展性功能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要点。解决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原则、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让评价真正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建立校本学习观,健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机制

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是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建设学习型组织,是通过浓厚弥漫于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能持续发展的新机制。要把培训和理念创新摆在课改实验工作的首位,"边培训、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坚持校本培训与课改实验同行。使教师与"最前卫的教育理念"进行沟通,使自己的教学实际紧跟教育发展的潮头,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使新课程方案变成现实。

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必须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课程改革实践已将学校由教育活动的工具转向本体,由教育决策的边缘走到教育决策的中心,使学校成为自我、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健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建立校本教研,是由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

引领构成三位一体的研究关系。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在反思中开放自己,使校本研究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凝聚教师、调动积极性的催化剂。。要倡导每一位教师成为善于思辨的人,不仅在思辨中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通过思辨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校本研究要发挥教师这个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的群体作用。作为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理历程,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工作能力乃至个性爱好方面都是千差万别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去发现其价值,具备驾驭这个群体的能力和艺术,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其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

三、建立人本管理观,健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保障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给学校教师和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严峻的、难以预测的挑战与不可多得的机遇。要通过调查研究,从校情出发,谋课改策略,对课改实验实施强有力的组织调控,形成对课改的正向关注,确保课改实验的健康开展。

课改实验是通过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使新课程方案变成现实。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行为将直接影响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要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把师生视为涌动着活力的特殊生命体,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我们的管理理念,改革我们的管理方法,使学校成为师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摇篮。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或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突出伦理政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同时,强调了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新课程改革要求人本管理,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人本管理的基点,就是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师生的个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追求"尊重的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在"尊重"的环境里让师生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爱心助人、合作宽容;学会尊重社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明理诚信;学会尊重自己--热爱生

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要设法为发挥教职员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教职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给教职工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要求教职工服从学校组织的目标外,还需要更多地顾及教职工的利益,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奉献。

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发现每一个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学校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在管理制度下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每个人活得有尊重和有价值。新课程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实践探索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学生和教师的兴趣、需要、优势和长处,积极调整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创造相应的条件,营造适宜学生和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人本管理的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追求"发现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为了促进师生学会发现,发现他人的长处,在比较中提高;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学校管理者要真正成为教师创新的发现者、教师开展探索活动的支持者、排难者,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个值得尊敬、爱戴的仁者加智者。

人本管理的目的,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通过某种刺激,使师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师生的积极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校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树立激励师生的观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并为顺利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和氛围,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就应该是激励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既给教师提出了挑战,也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校长在管理中,要借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唤起教师适度的工作危机感,给教师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不断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促其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要不断为教师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长和潜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大显身手。从而促进教师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解将不断加深,也必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惑和问题。发现问题本身也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但解决问题更是我们的责任。任

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又朝着改革目标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要充满信心,为了我们所追求的事业不断努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