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技术概述

桥梁施工技术概述
桥梁施工技术概述

桥梁施工技术概述

摘要:桥梁可以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更是生产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和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为公路桥梁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行了一个辉煌的时期。本文将回顾一下桥梁建设概况、梁桥特点,并对桥梁中的拱桥的施工做一些初步分析,以便对提高桥梁施工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桥梁建设概况梁桥特点及分类拱桥施工

Abstract: The bridge can show a country’s culture, but also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portraitur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various busines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ighway traffic big development and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in west for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to bring good luck. Ten years,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span Bridges had a great time.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urvey, the beam bridge fea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arch bridge do some preliminary analysi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bridge construction,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bridg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general situation girder bridge arch bridg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在公路建筑中,桥涵是路线重要组成部分。就我国而言,到2002年年底,我国公路桥梁也一般有2-3座桥涵。从成本上来看,桥梁占公路全部造价的10%-20%。同时,由于设计本身也比较复杂,所以降低工程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和公路的正常营运,都要求我们正确、合理地对桥涵进行设计和施工。

一、我国桥梁建设概况

我国的桥梁建筑在历史上是辉煌的,古代的桥梁不但数量惊人,类型也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所有近代桥梁中的最主要形式。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时期,我国就在渭河上架设过大型浮桥。据考证,在秦汉时期我国就开始大量建造石桥。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兴盛时代,其间在桥梁形式、结构构造方面有很多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13722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桥涵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范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3条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第1.0.4条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第1.0.5条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 第1.0.6条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第1.0.7条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2.1.1条施工单位承接桥涵任务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核对,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 第2.1.2条研究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时,应首先查明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如发现图纸和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更正。较复杂的中桥、大桥和特大桥,一般可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可提出修改意见供建设单位考虑。 第2.1.3条桥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期要求、工程特点、主要工程、材料和机具数量、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工作量计划和临时设施的初步规划等。 第2.1.4条大桥、特大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案单独编制,其内容应比施工方案明确、详尽。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程量计划、机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施工图纸、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第2.1.5条一般中、小桥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配合路基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2.1.6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内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桥梁正式开工前完成。 第2.1.7条在施工前应充分发扬民主,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第2.1.8条施工中可能涉及与其他部门有关的问题,应事先联系,签订协议。 第二节施工测量

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安全方面)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口 口口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桥梁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之前,要在基坑顶面边坡以外的四周开挖排水沟,并保持畅通,防止积水灌入基坑,引起坍塌。 2、处在土石松动坡脚下的基坑,开挖前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排除危石、设置挡护墙等,防止土石落入坑内。

3、基坑顶面安设机械、堆放料具和弃土,均应在安全距离(1—1.5米)之外,引起地面振动的机械,安全距离更要严格控制, —般在1.5 —2米之外。 4、开挖基坑时,要按照规定的坡度,分层下挖到符合基坑承载力要求的设计标高为止,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再由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5、人力出土时,要按照有关脚手架的规定,搭好出土通道,基坑较深时,还应搭好上下跳板和梯子,其宽度、坡度及强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6、使用机械开挖基坑,要按照有关机械操作规程和规定信号,专人指挥操作;吊机扒杆和土斗下面严禁站人。 7、遇到涌水、涌砂、边缘坍塌等异常情况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之后,方可继续施工。 8在高寒地区采用冻结法开挖基坑时,必须根据地质、水文、 气象等实际情况,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表面冷冻层,使之不被破坏。 9、基坑底部用汇水井或井点排水时,应保持基坑不被浸泡。 10、采用钢筋混凝土围圈护壁时,除顶层可以一次整体灌注外,往下应根据土质情况,控制开挖高度和长度,并随开挖随灌注,钢筋混凝土围圈顶面应高出地面0.5 米。 11、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要按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办理。 12、当基坑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注意预留10—20 厘米,待 下一道工序准备就绪,在灌注混凝土之前挖除,挖除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桥梁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桥梁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担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先后参加了:xx 大桥工程、xx 大桥工程、xx 大桥工程等三个工程的施工,历时六年,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特别是在本公司业务从水工向桥梁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不是桥梁专业出身,在工作中认真学习桥梁专业知识及各种施工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从一个从事水工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过渡转换成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得到深化和拓展,可主持承担一些水工工程或桥梁工程等工程项目的技术工作。 在担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初期,本人在xx 工程项目部任施工员,当时该工程为长江上游第一座全直桩码头,码头全长158m,前方平台宽18m,为高桩梁板式码头结构型式,共两个泊位:一个为3000t 级,一个为500t 级,前方平台为两排φ800mm 的钻孔嵌入桩,钻孔直径为φ1100mm,后方平台为三排φ800mm 的钻孔灌注桩,施工程序为搭设钻孔平台进行钻孔施工,然后前方平台进行插入钢管桩,浇注不离析砼,后方平台下钢筋笼、导管,进行水下砼浇注,接着是桩帽施工、横梁施工、门机轨道梁及纵梁安装、面板安装,板缝施工,最后进行码头面层施工。该工程的难点在于设计的钻孔嵌入桩的钻孔直径太小,φ800mm 钢管桩插入后两侧的理论间隙只有15cm,但钻孔的垂直度规范要求1%,钢管桩插入孔内垂直度很差,桩顶偏位大,水下导管根本无法下到底部,嵌固钢管桩用的不离析砼浇注难度极大,后来通过采取提高钻孔垂直度,减小水下导管直径,改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变不离析砼的配方等措施,圆满解决解决了桩顶偏位及不离析砼浇注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在上部结构梁板预制和安装过程中,主要抓门机轨道梁的预应力工程施工以及梁板预制的砼的外观质量。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使我加强了业务学习,熟练掌握了高桩码头的施工技术、方法:诸如预应力施工技术、钻孔嵌入桩技术、钻孔灌注桩技术等,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我第一次在现场利用振动锤施沉辅助钢管桩搭设钻孔平台以及下沉护筒,将书本知识融入实践中,并进一步学习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掌握了桩基施工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法:钻孔施工及事故处理、钢筋笼下放、水下砼浇注等技术。由于设计的钻孔嵌入桩桩径太小,致使嵌入桩施工难度极大,如果桩径再加大30cm,将使工程难度大大降低。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早期钻孔平台投入较少,致使钻孔进度较慢,造成后期被迫增加更多的平台,进行抢水位施工,另外由于对钻孔单位控制不严,造成一根桩坍孔,处理时间长达一个月。尽管在施工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努力奋斗下,该工程完工后被评为省优质工程。 xx 大桥工程施工方案为利用短线法预制箱梁,然后进行悬拼的斜拉桥,桥跨432m,桥宽32m。在预制箱梁后期,本人在xx 大桥工程呆了半年。学到了采用短线法预制箱梁的技术:一榀梁挨着一榀梁预制,三个台座一组进行短线预制。预制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的钢筋砼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50。施工重点在于预应力张拉质量、纵向管道通畅保证以及斜拉索锚管安装位置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横向及竖向预应力筋均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并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管道压

谈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谈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摘要:简单阐述了简支变连续的施工方法的产生与发展,说明了此种施工方法的优势。说明了简支变连续施工方法的施工顺序,并着重说明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阐述了关于此种施工方法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施工技术;简支变连续;体系转换; 前言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对行车的高速、平稳、舒适性要求极高,这也就对桥梁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简支梁桥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广泛被运用。但是简支梁桥存在很多无法改变的缺陷,限制了其在高等级公路中的使用。其中主要是因为当车辆高速通过伸缩缝位置时会发生跳车现象,影响行车的舒适性。面对这类问题前人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其中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施工中用桥面连续的方法对伸缩缝做一些处理。但是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道路的设计时速变的越来越大,当行车速度较高时,经过一段时间后,桥面连续位置会发生开裂,这同样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此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桥面连续位置会发生拉裂和脆断。 由调查表明,对于地震多发区,梁桥的破坏主要是因为整体性不好而导致落梁等破坏。由于简支梁桥的整体性比较差,就极大限制了简支梁桥在有地震设防要求的地区的推广使用。为了满足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要求,也为了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连续梁桥无疑比简支梁桥更有优势。当代连续梁桥的型式主要包括整体现浇连续梁桥、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桥和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相比而言,前两种施工速度慢、造价高,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而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因其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等原因,而应用广泛。 1 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1.1 简支梁桥面连续阶段 如前言中所述,简支梁桥由于伸缩缝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桥面连续简支梁桥。简支梁桥在桥面连续后减少或消除了连续跨内的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1.0.1为满足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公路桥涵的施工、改建和扩建。1.0.3超大、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的桥涵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针对本规范未作规定的内容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指导施工。条款说明:“特大”是指一般桥涵工程的规模,“特殊地区”一般指高原、山区、冻土、沙漠等地区。在本规范所述的特大型、特殊结构或特殊区域修建桥涵的某些特殊要求,可不包括在本规范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本手册制定更详细的专用技术标准或专用技术条款来指导施工。1.0.4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符合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建筑是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的过程。符合设计文件是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的基本准则。这里的“安全”要求有两层含义:一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和操作的安全;二是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二是桥涵工程交付使用后,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结构本身可以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安全使用。”指“满足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环境保护”是指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的公路桥涵施工。节能减排是指节能减排。介质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原

规范只提到“节能”,但“减排”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次修订将改为“节能减排”。 1.0.5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遵守国家有关施工质量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保证体系》,明确质量责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1.0.6公路桥涵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施工人员确保施工安全。1.0.7公路桥涵施工应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节约土地,减少耕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1.0.8公路桥涵建设要规范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积极推广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导言:近年来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信息化施工,对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结构耐久性、提高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环境管理等都有积极作用。保护和促进公路桥涵产业化生产。因此,本次修订增加了相应条款。1.0.9公路桥涵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第3-2项 2.0.1防水帷幕用于减少漏水量,降低地下水水力坡降,防止流沙、管道和潜在的侵蚀。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XX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XX 篇一: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_F5020xx勘误p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xx)勘误 2.第6.14.2条第3款:“,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配制c80及以上等级混凝土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其中的“25mm”修改为“26.5mm”,“20mm”修改为“19mm”。 3.第6.15.6条42页第2行:“,其压碎指标尚应不大于10%;”其中的“10%”修改为“18%”。 42页第5行:“。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大体积混凝土除外),”,其中的“25mm”修改为“26.5mm”。 4.表6.1 5.9-2:集料最大粒径(mm)一栏中的10、15、25、40依次修改为9.5、1 6.0、26.5、3 7.5。 5.表7.8.5-1“其他锚具”一栏中,“钢绞线束”与“钢丝束”之间应采用横线隔开。 6.表 7.9.3第一栏:删除水胶比的单位“%”; 表7.9.3最后一栏的内容:全部删除。

7.第21.5.1条第2款:“,槽间距宜为20m,。”其中的“20m”应改为“20mm”。 8.附录c4图c4中的符号:应将原符号a1、a2、a3按从左至右的顺序改为a2、a3、a1,与1、2、3的编号相对应。 修订编制组 20xx-10-30 篇二: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20xx 施工纲要 20xx.3.20 一、总则 1、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二、术语 1、大直径桩——直径d≥2.5m的钻孔灌注桩。 2、超长桩——桩长l≥90m的钻孔灌注桩。 3、高强度砼——强度等级≥c60的砼。 4、高性能砼——采用砼的常规材料、常规工艺,在常温下,以低水胶比、大掺量优质掺合料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制作的,具有良好的施工工作性能且硬化后 具有高耐久性、高尺寸稳定性及较高强度的砼。

试述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试述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试述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原理,并探讨了其施工形式及施工工艺,最后阐述了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先简支后连续桥梁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先筒支后连续结构桥梁的结构特点及施工原理 1.1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的结构特点 首先,先简支后连续梁桥主梁截面的形式主要有T梁及箱梁。当跨径小于20 m 时,一般采用小箱梁;当跨径大于 50 m 时多采用箱梁:在20 ~50 m 之阐则多采用T梁。 其次,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梁桥的支座体系主要是单支座及双支座两种基本形式。单支座梁桥成桥后单支点受力明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临时支座进行体系转换,对施工要求较高。双支座梁桥施工中不进行体系转换,施工较为方便,但因盖梁上是双支座受力,受力不太明确。 1.2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施工原理 先简支后连续施工主要是在简支梁基础上,设计施工部门展开后期应力连续把多孔板梁连接成连续梁,来减轻单纯简支梁的弯矩承载力,来解决普通空心板梁墩项处桥面的裂缝问题。其施工原理是先预制好空心板梁同时在顶板预留后期应力筋管道和普通连接钢筋,直至梁板安装完成穿好顶板束及焊接好连接筋,待现浇段混凝土达100%后张拉压浆,再来拆掉临时座,最后实现梁体体系转换。 2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的优点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结构是两跨及两跨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混凝土现浇以及体系转换形成连续的结构。它的优势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变形小,桥面收缩、刚度大,支座不均匀沉陷等问题对桥梁的影响不大;其次,简支梁的预应力钢束是在工厂进行张拉,而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BJ01-56-2001 一、总则 ■总则 1.0.1为加强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并保证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实现,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和改建城市桥梁的施工及验收。 城市桥梁中的大、中修工程施工,可参照执行。 1.0.3桥梁施工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变更设计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变更设计规定办理,未经批准的变更设计不得施工。 1.0.4应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加强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本规程有关技术操作规定,并随时积累资料、数据,整理保存好原始记录。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与合同要求及时提交竣工文件。对大桥及技术复杂的桥梁工程应编写施工技术总结,对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应编写专题技术总结。 1.0.5 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器材和设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并按有关规定抽样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0.6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应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试验,积极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新技术的施工要求与本规程不符时,应制订专门规程,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行。 1.0.7 凡属隐蔽工程,必须经检验合格,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有关人员签认后,方准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0.8有关城市桥梁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文物保护及防火、防爆等技术要求,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规定。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已建地上与地下设施保护、环境保护、交通保障等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定。 二、施工准备和测量 ■施工准备 2.1.1施工前技术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一、背景情况 公路桥涵工程的建设经常面临复杂多变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和多种多样的结构形式,施工时的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很高;原规范发布后,随着我国公路桥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尤其随着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创新工程的实施,“四新”技术不断涌现,积累了丰富的公路桥涵施工经验,同时安全、质量和环保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保障桥涵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规范》的定位和作用 《规范》内容包括公路桥涵常用材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工程通用技术,支架与模板、钢桥制造,各类桥型结构施工、各专项施工、特殊条件施工及施工质量、安全和环保措施,涵盖了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验收的全过程,与公路桥涵相关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等规范,共同形成了公路桥涵建设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以我国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吸纳了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四新”技术,旨在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桥涵工程建设理念,用于指导各级公路中

新建、改建和扩建桥涵工程的施工,保证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三、《规范》的特点 (一)内容全面,技术先进,适用性强。公路桥涵多采用梁式桥、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钢混组合结构、箱涵等形式,相较铁路、市政工程,公路桥涵类型和结构种类繁多,墩台基础形式多样。《规范》增补了不锈钢钢筋、钢混组合结构、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墩台预制安装、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等内容,与国外同类规范相比,特别是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相比,基本涵盖了所有各类桥涵工程的内容,适用的桥型、结构及其施工工法、工艺更加全面、系统、丰富。 《规范》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桥涵工程施工实践的成功经验,广泛征求了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对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转化、提升和吸收,大量采纳了“四新”技术成果,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力求实现技术成熟、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的要求,体现“安全、耐久、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理念。《规范》的部分关键技术或指标,例如海上大节段梁预制安装、特殊环境条件技术措施、智能设备、施工监控技术、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材料性能指标等均高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魏伟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魏伟 发表时间:2018-11-06T10:46:30.2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魏伟 [导读] 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要内涵,并以玻利维亚伊萨拉萨玛桥梁工程为例,分析大跨径连续桥梁在施工中的特征与难题,探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基本施工技术和具体的施工措施。 魏伟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得到推动,修建了更多的桥梁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运输。不少桥梁工程在施工中都将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作为主要技术,这一技术相比桥梁的传统施工技术,施工更加便捷,不但能缩短施工周期,也能提高桥梁建设的质量,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介绍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要内涵,并以玻利维亚伊萨拉萨玛桥梁工程为例,分析大跨径连续桥梁在施工中的特征与难题,探讨大跨径连续桥梁的基本施工技术和具体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桥梁工程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引言: 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技术主要优势是对施工空间没有过高要求、施工工期比较短、施工方便,并且不会对桥下通车造成影响,因此得到普遍应用。不过,大跨径连续桥梁在实际施工中会有不少难点,需要加强研究,以提高桥梁建设质量。 一、大跨径型连续桥梁的内涵 桥梁主要指为从障碍物上跨越过去而建立的建筑物,不同桥梁有不同的受力特征,据此可以把桥梁分成五种类型:斜拉桥、钢架桥、拱式桥、梁式桥和悬索桥。其中,大跨径桥梁所用的一个主要桥型是连续刚构桥,这种桥梁也是连续梁桥,主跨径可以分成两种:跨峡谷(超过200米)和跨江河(50米到120米)。我国在应用连续刚构桥上比较晚,不过发展很快。拱桥是我国的传统桥梁结构,同时中小跨径的石拱桥,具有较大的自重和美观的外形,比如河北省的赵州桥和北京的卢沟桥[1]。如今,大跨径拱桥所用材料一般是钢架、钢管混凝土、骨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斜拉桥在大跨径桥梁中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桥型,其材料主要是预应力钢索、混凝土和钢材。斜拉桥的组成主要是梁、索和塔,都是关键性承重构件。比如江西南昌的英雄大桥、广东佛山的龙湾大桥等都是斜拉桥。而特大跨径桥的一个主要桥型是悬索桥,也是超过千米跨径的桥梁的主要桥型,也被认为是最美的一种桥型。比如我国的虎门大桥就是主跨径超过888米的大型悬索桥。 如今,交通运输中桥梁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价值,在建设桥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就是大跨径连续桥梁。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要优点是:具有高抗震性、较强的结构刚度、伸缩缝小、变形小等。此外,对管理和养护桥梁比较有利。在建设桥梁中采取预应力混凝土形式的连续箱梁,可以大大提升桥梁跨越的水平。大跨径连续桥梁主要指超过100米的单跨跨径式连续梁桥,如今在建设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备受社会关注。 二、工程概况 玻利维亚伊萨拉萨玛桥梁工程的设计宽度约为32米,其中设计的梁桥地板宽度是16米,设计的桥梁两臂侧宽度是4米。如图一所示是桥梁组合的支架示意图。 图一:大跨径桥梁组合支架 三、大跨径连续桥梁在施工中的特征与难题 1.地形比较复杂,处理基底有较大难度 施工中不同施工现场的环境不同,会被不同的水文地质所影响,增加支架工作难度。在建设桥梁的地段,周边土质往往比较松软,且有较高的坡度,导致建设不稳[2]。特别是桥梁施工过程中,在建设大跨径连续型桥梁的时候,往往会被环境问题所影响。由于建设桥梁周边的地形较为复杂,大大增加了基底处理的难度。 2.搭设支架有较大难度,不易控制梁体线形 桥梁工程施工中,为了从河道中跨过要使用很多支架,而架设支架会有很大难度。应用支架法的时候,由于地形比较复杂,搭建中要测量不同点高度,而支架多在滑坡地段,河道中的深水会使支架难度加大,继而增加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施工难度。而在河道区域进行施工的时候,因河道中有很多泥沙,并且会受到水流冲力,增加搭设支架的难度。在桥梁施工中,桥体本身有线性结构,因大跨径连续桥梁一般有比较长的梁体,导致预应力比较复杂,而在预应力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其桥梁整体挠度造成影响,桥梁施工控制桥梁线形的难度比较大。比如将索道管安装到桥梁上时,因桥梁比较长,寻找安装索道管的位置就比较难。 四、桥梁工程中大跨径连续桥梁的主要施工技术 1.建设大跨径连续桥梁的技术性要求 为了顺利建设好桥梁工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在施工之前就将准备工作做好,所做的准备工作具体是:(1)建设大跨径连续桥梁时,施工单位需要成立有较强专业素质的施工团队,并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资质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在达到标准后才能上岗。(2)建设大跨径连续桥梁之前,还需要准备好桥梁工程做需的施工设备和原材料,并检查材料有没有达到标准。所用施工原料与机械设备

(整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适用于公路桥涵新建、改建工程的施工;公路桥涵大、中修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桥涵施工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本规及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 第1.0.3条桥涵施工应积极推广使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以加速实现公路桥涵施工现代化。 第1.0.4条桥涵施工应节约用地,少占农田,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注意防止环境污染。 第1.0.5条凡属隐蔽工程,必须填写隐蔽工程检查证(表)。 第1.0.6条桥涵工程竣工后,应对临时工程、临时辅助设施、临时用地和弃土等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工完场清。 第1.0.7条桥涵工程必须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章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第一节施工准备 第2.1.1条施工单位承接桥涵任务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研究和现场核对,必要时进行补充调查。 第2.1.2条研究设计文件、图纸、资料时,应首先查明是否齐全、清楚,图纸本身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如发现图纸和资料欠缺、错误、矛盾等情况,应向建设单位提出,予以补全、更正。较复杂的中桥、大桥和特大桥,一般可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可提出修改意见供建设单位考虑。 第2.1.3条桥涵开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任务要求,编制施工方案。其容包括:编制依据、工期要求、工程特点、主要工程、材料和机具数量、施工方法、施工力量布置、工程进度要求、完成工作量计划和临时设施的初步规划等。 第2.1.4条大桥、特大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方案单独编制,其容应比施工方案明确、详尽。主要容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工程数量、完成工程量计划、机料设备及劳力计划、施工现场布置平面图、施工图纸、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第2.1.5条一般中、小桥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配合路基施工方案编制,容可以适当简化。 第2.1.6条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划的临时设施,应包括生产房屋、生活房屋、施工便桥、工程现场外交通道路、工地供电和供水设备及其他小型临时设施等,宜在桥梁正式开工前完成。 第2.1.7条在施工前应充分发扬,对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认真进行研究和深入细致地讨论,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施工。 第2.1.8条施工中可能涉及与其他部门有关的问题,应事先联系,签订协议。 第二节施工测量 第2.2.1条桥涵施工准备阶段及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下列测量工作: 1.对建设单位所交付的桥涵中线位置桩、三角网基点桩、水准基点桩等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本节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并通知建设单位。 2.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涵中线桩; 3.测定墩、台中线和基础桩的位置; 4.测定桥涵锥坡、翼墙及导流构造物位置; 5.补充施工需要的水准点; 6.在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标高; 7.其他施工测量。 为防止差错,施工单位自行测定的重要标志,必须至少由二组相互检查核对,并作则测量和检查核对记录。 第2.2.2条桥涵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 第2.2.3条大桥、特大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其护桩),均应测定其坐标,编号绘于桩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桩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免弄错和便于寻找。 第2.2.4条桥涵中线位置、桩间距离的检查校核及墩台位置放样,当有良好的丈量条

桥梁施工技术复习用判断题汇总

判断题(对的打√ 2 ,错的打× 1 ) 1、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张拉控制应力越高越好.( 错1) 2、在设置伸缩缝处,栏杆也要断开.( 对 2 ) 3、拱桥跨越能力大.( 对) 4、重力式桥台的优点是自重大.(1 ) 5、合龙段长度一般4—5m长( 1 ) 6、连续板桥在支点处产生负弯矩,对跨中弯矩起到卸载作用.( 2 ) 7、由于人与汽车一样对桥梁有冲击作用,因此人群荷载应计入冲击系数.( 1 ) 8、吊桥就是斜拉桥( 1 )

9、桥面是否平整是桥梁的经常性检查项目 ( 1 ) 10、板桥制作方便,外形简单 ( 2 ) 11、安澜竹索桥是最早的桥.( 1 ) 12、梁式桥只受竖向荷载作用的结构.( 2 ) 13、拱桥外形美观.( 2 ) 14、重力式桥台的缺点是承载力大.( 1) 15、合龙一般宜在高温下进行( 1 ) 16.连续板桥的基础要求不必好.( 1 ) 17、后张法中压浆前应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 2 )

18、支座摩阻力是永久作用( 1 ) 19、简支梁桥是静定结构 ( 2 ) 20、钻孔灌注桩的桩长可以根据持力层的起伏面变化 ( 2 ) 21、为了迅速排出桥面雨水,桥梁只需在桥面铺装层的表面沿横向设置成1.5%—2.0%的双向横坡。( 1 ) 22、为了防止钢筋受到大气的影响而锈蚀,并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充分发挥作用,钢筋到混凝土边缘需要设置保护层。( 2 ) 23、张拉台座必须在受力后不倾覆、不移动、不变形。(2 ) 24、压浆时需在两端锚具上或两端锚具附近的预制梁上设置连接带阀压浆嘴的接口和排气孔。( 1 ) 25简支梁和悬臂梁不属于超静定结构。( 2 ) 26、主梁采用T形截面时,悬臂长度一般为中跨长度的0.3-0.4倍。( 2) 27、钢架桥通常适用于需要较大的桥下净空和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的桥梁,如立交桥、高架桥等。( 2 ) 28可变作用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其代

图解桥梁施工技术(八)悬索桥施工(上)

用户与施工 124工程机械与维修 CM&M 2014.05 悬索桥结构是跨度最大的桥梁结构,在基础施工困难的水域或沟壑地区,悬索桥可以一跨跨越。由于横向、竖向刚度相对较弱,铁路桥梁中未采用悬索桥 结构。 悬索桥的结构形式 现代悬索桥跨度一般在600m以上,主要由索塔、锚 碇、主缆、吊索、加劲梁组成。小跨度悬索桥可以采用自锚方式,不设置体外锚碇,一般采用支架法施工。图1为悬索桥。 (d)悬索桥 (c)悬索桥,锚碇承受主缆索力 (b)自锚式悬索桥,梁体承受轴向压力 (a)自锚式悬索桥,用墩顶实心段压重图1 悬索桥

125 2014.05 CM&M 工程机械与维修 (b)主塔施工二 (a) 主塔施工一(d)锚碇 (c)索鞍安装(f)锚碇布置示意 图2 悬索桥主塔、索鞍及锚碇施工 (e)锚碇布置示意 悬索桥施工 现代悬索桥施工工序一般为主塔及锚碇施工、承重缆索施工、吊索安装、主梁施工等。对于自锚式悬索桥一般采用支架法施工,施工工序为主塔施工、主梁施工、承重缆索施工、吊索安装,设计许可时,主梁也可采用悬臂等方法施工。 主塔及锚碇施工 悬索桥主塔施工方法与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相似, 对于钢筋混凝土主塔,一般采用利用翻模或爬模进行现场浇注施工的方法,斜塔柱施工中一般布置劲性骨架;对于钢主塔,一般采用预制吊装施工的方法。 安装在悬索桥塔顶的索鞍重量较大,大型索鞍可采用分块拼装,应周密考虑安装措施。应按照设计要求并考虑安装温度等因素设置索鞍安装时的预偏量。其他施工工艺与支座安装相似,垫层建议采用补偿收缩自流平砂浆。图2为悬索桥主塔、索鞍及锚碇施工。

(待续)126工程机械与维修 CM&M 2014.05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6-06-14T11:27:51.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张君吉 [导读] 桥梁是道路项目的关键构成要素,它的施工品质会对项目整体品质产生很大影响。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辽阳 111000 摘要:桥梁是道路项目的关键构成要素,它的施工品质会对项目整体品质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先介绍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接着简述了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一、前言 桥梁工程建设在加强地区联系,方便人们出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桥梁项目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加,大跨径连续桥梁作为一种全新的类型,开始被大量应用到建设工作之中。为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施工中必须把握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促进大跨径连续桥梁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 二、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1. 深水承台施工 承台基础覆盖在深水中,受水流、水压等的影响,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加强承台施工质量控制,为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目前常用的承台施工方法是钢套箱、钢吊箱等,钢套箱主要依靠整体吊装完成,这样有利于确保施工精度。修建深水大型钻孔平台时,承台底土层较软,钢吊箱平台与河面相对距离较大,并且水流较急。为确保钢护筒平台安装顺利完成,必须保证足够的安装深度,固定钻柱时,应在筒顶安装顶板来固定,从而提高深水承台施工效果。 2 .地下连续墙施工 该部分是桥梁工程施工的基础,因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十分必要。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清底、钻孔成槽、接头工程、钢筋笼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加强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连续墙刚性优良,抗渗性能优越,降低桥梁施工的噪音与振动。为桥梁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也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便利。 3.沉井施工 深井施工的核心是保证尺寸合理,定位准确,精度高。常用施工方法为钢混结合,例如悬索桥的锚碇基础等。施工主要内容包括钢壳沉井加工、基础处理、接高与下沉、安装、浇筑、基础清理、封顶等。施工中要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沉井施工质量。在定位与导向时,应采取必要的助沉措施,以提高定位与施工精度,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4.钢索塔施工 钢索塔施工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塔吊进行安装,保证塔吊负载能力适宜,满足施工需要。施工前对钢索塔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进行吊装、分节接高施工,完成整个施工步骤,提高钢索塔施工质量。 5.混凝土索塔施工 该项任务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设备工作,其中电梯和塔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必须合理设置,确保设备性能,满足施工需要。塔吊的作用是提升塔柱模板,使其与施工进度相互配合,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同时塔吊还具有支承设置的作用,防止塔柱受力变形,提高索塔稳定性,确保索塔安全与可靠。另外,混凝土索塔横梁施工时,选择落地钢管作为支承,对混凝土横梁进行分块、分层浇筑,并做好预应力张拉施工,提高整个混凝土索塔施工质量。 6.梁段施工 桥梁工程施工时,常用的梁段浇筑施工方式包括悬臂施工法、就地浇筑法、顶推施工法、逐孔施工法等。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施工中应该根据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从而确保梁段施工质量。通常在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时,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混凝土箱梁法,再加上钢管支架法的辅助。为提高工程施工效果,断面箱梁一般采用分块浇筑方式进行,这样能够更为有效的预防裂缝出现。整体式箱梁可用整体箱梁浇筑方式施工,最好一次成型,顺利完成施工任务。中跨合龙施工时,采用顶推施工法,既要满足理论设计的线形与受力要求,还要确保几何尺寸满足桥梁工程施工需要。 7.斜拉桥斜拉索施工 进行该部分工程施工时,由于斜拉桥斜拉索要承担较大的牵引力,常用施工工艺为梁段牵引和张拉法,这样既能确保施工任务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时,为减小悬臂前端荷载大小,可采用桥面吊机与梁端牵引导向装置一体化设计方法,从而既方便施工,还能保证斜拉索弯曲半径,更好满足施工需要。另外,运用该工艺进行施工,还有利于提高斜拉索钢丝的稳定性,确保索长和受力满足施工规范要求,为整个桥梁正常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三、桥梁施工中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线形控制 我国当前的桥梁项目多会遇到一个问题,即绕曲变形。通过深入分析可知,导致这种问题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变形现象,就会使其结构与之前的方位发生严重偏离,最终使得桥梁无法合拢,就算是桥梁能够建成,它的线性指标也不符合规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要控制好施工工艺。 2.应力控制 所谓的应力控制,具体来讲就是处理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完工之后的受力情况,确保它符合设计规定。该项活动是当前品质管控工作的关键内容,通常来讲,我们要通过控制截面来控制应力。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借助专门的测试设备分析结构的应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我们了解结构的具体应力情况。如果发现具体的应力情况和规定的数值之间出现较大差异,就应立刻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合理调整,确保误差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众多的应力控制中,结构应力开展较难,它的难度要超过对变形的控制,其根本原因是该问题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11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护筒的埋置深度在旱地或筑岛处宜为。 A.2~4m B.3~4m C.4~5m D.2~3m 2、钻孔灌注桩的护筒顶宜高于地面或水面。 A.0.2m B.0.3m C.1.0~2.0m D.1.0~1.5m 3、水下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A.2~4m B.2~5m C.2~6m D.2~7m 4、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时应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当桩孔直径D<1.5m 时,宜为;D≥1.5m时,宜为。 A.180~220mm B.180~200mm C.160~220mm D.160~200mm 5、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个月时,应重新取样复验,并应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A.1 B.2 C.3 D.4 6、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最小水泥用量为。 A.280-300kg/m3 B.300-320kg/m3 C.320-350kg/m3 D.280-320kg/m3 7、C30以下标号的混凝土其砂的含泥量为。 A.≤5% B.≤4% C.≤3% D.≤2% 8、混凝土采用泵送时,泵送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A.10min B.15min C.20min D.25min 9、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A.7d B.28d C.30d D.60d 10、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内表温差不大于。 A.25℃ B.60℃ C.45℃ D.75℃ 11、当张拉中使用的千斤顶使用超过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验。 A.5个月或200次 B.6个月或200次 C.5个月或300次 D.6个月或300次 12、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在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小于0.5Mpa的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宜小于。 A.1~3min B.2~3min C.2~5min D.3~5min 13、后张法实测项目中,张拉伸长率允许偏差为。 A.±4% B.±5% C.±6% D.±8% 14、钢筋在工地存放时,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批分别堆置整齐,不得混杂,并应设立识别标志,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个月。 A.3 B.5 C.6 D.7 15、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的制作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 A.1mm B.2mm C.3mm D.4mm 16、在以上强风、浓雾、暴雨和暴风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应进行高处的施工作业。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020: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原规范的条文部分共26章,本次修订新增加了一章:第18章“钢混组合结构”。修订后条文部分共27章。原规范有26条术语,本次修订增加了4条,修订后为30条。原规范有17个附录,本次修订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为11个附录。 (2)对有关章节的编排和内容作出了适当调整。将原规范第19章“钢桥”调整为本规范的第8章“钢结构工程”;将原规范第8章“钻(挖)孔灌注桩”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9章“灌注桩”;将原规范第12章“明挖地基”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3章“基坑”;将原规范第13章“扩大基础、承台与墩台”拆分调整为本规范的第14章“浅基础、承台”和第15章“桥墩、桥台”;将原规范第14章“砌体”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6章“圬工结构”;将原规范第16章“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17章“梁式桥”;将原规范斜拉桥中的“矮塔斜拉桥”修改为“部分斜拉桥”;将原规范第20章“海洋环境桥梁”的章名修改为本规范的第22章“海上桥梁”;将原规范第22章“涵洞”和第23章“通道桥涵”合并调整为本规范的第24章“涵洞、通道”。 (3)“施工测量”一节中,适当增加了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的相关技术要求;将“GPS测量”修改为“卫星定位测量”。

(4)“钢筋”一章中,取消了HPB235、HRB335两种钢筋,增加对HRBF400、HRB500、HRBF500等钢筋的施工技术要求。 (5)“模板、支架”一章中,增加了对支架是否预压的技术判定条件。 (6)“混凝土工程”一章中,增加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内容;对集料的指标作出了调整修改,同时按照最新的相关标准对部分原材料的指标进行了调整。 (7)“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一章中,取消了普通松弛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对判断一端张拉或两端张拉的条件进行了修改。 (8)“浅基础、承台”一章中,增加了预制安装承台的技术要求。 (9)“桥墩、桥台”一章中,增加了对高墩、预制安装墩台身和盖梁等的施工技术规定。 (10)“梁式桥”一章中,增加了对预制节段逐孔拼装、大节段钢箱梁安装的施 工技术规定。 (11)“拱桥”一章中,取消了“装配式混凝土桁架拱和刚架拱”;将“无支架和少支架缆索吊装”修改为“无支架和少支架预制安装”。 (12)“斜拉桥”一章中,增加了对钢锚梁、钢锚箱等安装以及混合梁边跨现浇部分施工的技术规定。

桥梁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桥梁工程技术要求及施工要点 一、施工材料 1、混凝土:本桥上部结构使用高强度混凝土,因而必须仔细研究确定施工工艺,根据强度和耐久性要求选用材料,进行高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与试验,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并严格执行;为保证全桥颜色的一致性,建议全桥采用同一厂家的商品混凝土。 2、钢材:普通钢筋、预应力钢材和锚具应按设计技术指标进行购货,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严格验收和检验。 直径大于或等于25mm钢筋应采用闪光对焊接头,钢筋的焊接和绑扎接头的位置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的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搭拼长度、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均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钢筋的末端与另一钢筋交叉后,不得在交叉点处截断,应至少保证在交叉点后留有35倍钢筋直径的长度,同时不得小于50cm.本工程的箍筋末端弯钩一律做成135°,弯沟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 二、上部结构施工要点

1、空心板混凝土质量的施工要求 1)应按施工规范严格控制空心板各尺寸,细部尺寸误差不得大于该部尺寸的1%,空心板顶、底、腹板厚度的施工标准误差不得大于3mm。 2)各片预制空心板要求一次浇筑完成。 3)空心板外露面(外腹板、底板、悬臂板)应光洁平整美观,要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凹凸差不得大于5mm。 4)混凝土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并应注意实验室和施工现场的养生的差异。对控制张拉和拆模时间的试件须放置在施工现场与主体结构同等条件养护。 5)空心板内各部位的普通钢筋如与预应力管道发生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的位置和形式,禁止截断钢筋,如确有必要,经设计单位认可后,可截断部分钢筋,截断的钢筋应及时补强。 2、预应力管道质量 1)所有预应力管道均采用与钢绞线相配套的金属波纹管。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及管道与喇叭管的连接应确保其密封性。 2)所有预应力管道需每50cm设置一道定位钢筋网,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