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的使用及其数值模拟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的使用及其数值模拟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的使用及其数值模拟

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的使用及其数值模拟*

陈建萍

(江西省环境预报中心,江西,南昌,330046)

摘要:介绍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数值预报中心自主开发的GRAPES V2.1数值模式运行步骤,并利用该模式对2005年5月1日06~07时在江西南昌市区出现的30 mm/h 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到达30°N附近后,与南方暖湿空气在南昌市区上空低层形成交汇,促使暖湿空气沿着锋面迅速抬升凝结,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造成南昌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原因;GRAPE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场特征和主要天气系统,能提供较准确的高分辨率诊断分析

资料。

关键词:GRAPES模式强降水数值模拟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P456.7;P45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33(2005)

02-00023-04

1 GRAPES V2.1简介及模式运行

1.1 模式简介

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是中国气象局负责研究开发的、研究与业务通用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系统是集常规与非常规变分同化、静力平衡与非静力平衡、全球与区域模式、科研与业务应用、串行与并行计算、标准化与模块化程序、理想实验与实际预报等为一体,中小尺度与大尺度通用的先进数值预报系统。

1.2 GRAPES V

2.1模式的运行

使用2005年4月29日20时的T213资料,以及2005年4月30日08时的探空资料,对2005年4月30日08时—5月1日08时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1.2.1 资料准备

2005年4月29日20时的T213资料(BJ*.*)放在grapes/data/9210_t213目录下,2005年4月30日08时的探空资料(*.ABJ)则放在grapes/data/9210_obs目录下。

1.2.2 探空资料预处理

进入grapes/grapes_3dv/preproc/9210_obs_proc/datatran,使用命令pgf90 -o ptrans0.exe ptrans0.for和pgf90 -o ptranstp.exe ptranstp.for分别编译当前目录下的ptrans0.for和ptranstp.for;成功编译后,将在当前目录下分别生成ptrans0.exe 和ptranstp.exe文件。然后使用命令cat grapes/data/9210_obs/*.ABJ >fn.dat把ABJ

文件连接成1个文件,执行后当前路径下会生成fn.dat。再在当前目录下把wsdat.dat 的时间修改为05042300。最后分别执行ptrans0.exe和ptranstp.exe,将在grapes/grapes_3dv/data/input/GTS目录下生成TEMP文件。

1.2.3 T213资料预处理

首先进入grapes/9210_t213_proc目录,使用命令:9210_t213_proc.sh 2005042912 48 grapes/data/9210_t213/ grapes/T213_DATA/ ,对T213原始报文资料进行解码。执行后将在grapes/T213_DATA目录下自动生成2005042912目录,并在该目录下生成T2132005042912、T2132005042918……T2132005050112等9个文件。

然后进入grapes/grapes_3dv/preproc/9210_t213_proc目录,修改namelist.t213中解码后T213资料的路径,即把record4中T213_file的路径修改为

grapes/T213_DATA/2005042212/T2132005042300。

最后运行make编译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成功编译后将生成t213proc.exe文件;执行t213proc.exe后,将在grapes/grapes_3dv/data/input/backgrd目录下生成以

xb.dat命名的背景场。

1.2.4 分析系统编译连接及运行

进入grapes/grapes_3dv/3dv/rundir,运行make_script脚本文件,编译整套分析系统,成功编译后有可执行文件Grapes3dvar.exe生成。运行时首先要编辑当前目录下的namelist.3dvar,修改record3中的ANALYSIS_DATE='2005043000',以及record14中的file_dxa_binary='../../data/output/dxa2005043000.dat'和

file_xa_binary='../../data/output/xa2005043000.dat'。然后,根据需要指定分析的区域、分辨率、日期等参数,直接运行Grapes3dvar.exe。成功运行后,在grapes/grapes_3dv/data/output目录下有形如dxa2005043000.dat和

xa2005043000.dat的分析场生成。

1.2.5 主模式运行

进入grapes/grapes_model_v2.1/run目录,把解码后的t213资料链接到当前目录的T213下,即ln -s grapes/T213_DATA/2005042912/T213* ./T213。然后返回grapes/grapes_model_v2.0目录,使用compile grapes命令运行compile脚本文件,编译安装整套模式系统。成功编译后,在grapes/grapes_model_v2.0/run目录下,有2个可执行文件(si.exe和grapes.exe)生成。再把

grapes/grapes_3dv/data/output/xa2005043000.dat的背景场资料拷到当前目录下,并

把文件名修改为xa.dat。

最后在当前目录grapes/grapes_model_v2.0/run/下使用go.go.9210命令提交作业,即go.go.9210、积分步长、步数、多少次输出1次、起始年、起始月、起始日、起始时、终止年、终止月、终止日、终止时、 do_static_data=true或false、模式起报时间。文中的个例模拟是使用命令:go.go.9210 600 144 4 2005 04 30 00 2005 05

01 00 “.true.” 2005043000来进行的。

2 个例分析

2.1 天气实况

受地面弱冷空气南下和低层切变影响,2005年4月30日14时~5月1日08时,江西北部普降中到大雷阵雨,有16个县市遭受短时雷雨大风、强降水和冰雹天气袭击,有3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南昌市区自动站监测到南昌市区(28.6°N、115.9°E)5月1日06~07时出现了30 mm/h的强降水天气。

2.2 模拟结果的诊断分析

2.2.1 地面形势分析

从海平面气压场和地面流场分布图的演变可以看出,4月30日14时地面冷高压主体位于45°N、105°E,中心气压值为1 014 hPa,锋面呈NE-SW走向,到达河套南部一带(图略)。20时冷高压中心南移到42°N、109°E,中心气压值增加到1 020 hPa,冷锋前沿已移到江淮地区(图略)。到5月1日06时,冷高压中心南移到40°N、110°E,中心气压值为1 025 hPa,冷锋前沿正好到达30°N附近。此时南昌市区处于偏南

风和偏北风的风速辐合区(图1)。

与实况地面天气图相比,GRAPES模式模拟出的冷空气南下并逐渐加强的过程、地面风场结构以及冷锋位置,与实况都十分接近。

2.2.2 低层切变分析

从850 hPa等压面流场和等风速线分布图的演变可以看出,4月30日14时华南地区已有西南急流形成,中心位于25°N、110°E,中心最大风速为16 m/s(图略)。30日20时,西南急流略有加强,中心最大风速为18 m/s,急流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中心位于26°N、112°E(图略)。20时与08时的流场和等风速线明显不同的是,在北方(36°N、110°E)有另一偏北风急流生成,急流中心最大风速达24 m/s(图略)。到5月1日06时,西南急流中心位置没有移动,中心最大风速继续加强,为22 m/s,而

偏北风急流中心明显向南移动,并到达32°N、110°E区域,风向转为东北风,急流中心最大风速仍为24 m/s,但范围明显增大(图2)。此时南昌市区处于西南急流和东北

急流的交汇区。

与实况相比,GRAPE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西南急流的维持,并能模拟出4月30日20时偏北风急流的形成、南下及风向的转变,但是模拟出的急流中心强度都偏大了很多(4月30日20时实况图中西南急流强度为14 m/s,偏北风急流中心强度也只有16 m/s)。

另外,从5月1日06时沿115.9°E的水平风速经向分量(v)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看出,低层900 hPa在35°N附近为20 m/s的北风中心,27°N附近为10 m/s的南风中心;南昌市区近地面的经向风速为零值,且零值线随高度向北逐渐倾斜,一直伸展到40°N对流层顶(图3)。这说明西南急流带来了强降水必须的水汽,当冷锋南下时,造成动力抬升作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强降水。

2.2.3 850 hPa散度场和涡度场分析

从850 hPa涡度场的演变可以看出,4月30日20时南昌上空散度还是零值区(图

略)。到5月1日06时,出现了-3×10-5 s-1的辐合中心(图4a)。从850 hPa涡度场的演变可以看出,850 hPa涡度场与散度场分布较吻合,4月30日20时南昌上空涡度也为零值区(图略),到5月1日06时,南昌上空出现15×10-5 s-1的正涡度中心(图4b)。中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使大量的暖湿空气得到抬升凝结,从而产生了十分有利

的降水条件。

2.2.4 垂直速度分析

从低层925 hPa垂直速度场的演变可以看出,4月30日14时和20时,南昌上空的垂直速度还是0 m/s(图略)。到5月1日06时,出现了0.03 m/s的上升运动中心(图

5)。

从5月1日06时沿115.9°E的垂直速度垂直剖面图也可以看出,南昌上空有2个

0.05 m/s的上升运动中心,分别位于850 hPa和400 hPa(图6)。

2.2.5 水汽条件分析

从850 hPa水汽通量的演变可以看出,从4月30日14时、20时(图略)到5月1日06时(图7),江南地区一直维持14 g·s-1·cm-1·hPa-1的水汽通量大值区。

从5月1日06时沿115.9°E的水汽通量剖面垂直图也可以看出,1 000 hPa~500 hPa,南昌都处于水汽通量正的输送区,水汽通量最大值出现在低层1 000 hPa,为

18g·s-1·cm-1·hPa-1;水汽通量随高度逐渐降低,到500 hPa水汽通量降低到2

g·s-1·cm-1·hPa-1(图8)。

图7 5月1日06时850hPa水汽通量

图8 5月1日06时沿115.9oE850hPa水汽通量垂直剖面图

3 结语

(1)GRAPES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高低空环流形势和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并能提

供较准确的高分辨率诊断分析资料。

(2)北方干冷空气南下,到达30°N附近后,与南方暖湿空气在南昌市区上空低层形成交汇,促使暖湿空气沿着锋面迅速抬升凝结,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造成南昌市

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3)仅使用GRAPES模式输出的基本量场对南昌市区出现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至于此次强降水是否还存在其它的内在因素,将在以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宗志平,刘文明.2003年华北初雪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气象,2004,30(1):

3~8.

Application And Numeric Simulation

Of 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

(GRAPES)

CHEN Jian-ping

(Environment Forecas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 Nanchang 330046 , China)

Abstract: The running steps about GRAPESV2.1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re presented, and numeric simulation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for a heavy precipitation process 30mm per hour from 06 to 07 on May 21, 2005 in Nanchang in Jiangxi is implemented. The result shows as follows: the dry and cold air come from north, and converged with warm and wet air from south in the low level of upper air in Nanchang city, and urged the warm and wet air rising and coagulating quickly, and resulted in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 it w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heave rainfall in Nanchang city. The simulation that GRAPES mode can be very good produces the height circulation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once and main weather system, can offer more accurate high-resolution to diagnose that analyse the materials.

Key words: GRAPES model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Diagnostic analys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5年05月12日

作者简介:陈建萍(1974-),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中短期天气预报工作与研究。

*本文受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突发性强风暴天气监测和预警研究”、江西省气象局“省级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业务化应用研究”共同资助。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信息与数据 1、数据 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2、信息 1)定义: 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信息的特性: A、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B、适用性: 如股市信息,对于不会炒股的人来说,毫无用处,而股民们会根据它进行股票的购进或抛出,以达到股票增值的目的。 C、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D、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3、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二、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2、地学信息 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 、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区别(两者信息源不同) 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活动等; 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泛,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它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系统、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和保证。 三、GIS的定义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四、GIS 应用功能 1 资源管理 2 区域和城乡规划 3 灾害监测 4 环境评估 5 作战指挥 6 交通运输 7 宏观决策 五、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六、地图投影:我国常用地图投影 1:100万:兰勃投影(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整合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采集各医疗卫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建立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资源,同时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高端化和低碳化,基本实现全县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共享,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业务的协同整合,实现网上诊疗查询、挂号、投诉、绩效考核等健康服务。 一、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1、宏观层面 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县“一卡通”,电子健康档案EHR 全面共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集地区医疗资源、树立品牌消除地区差异,平衡医疗资源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医疗健康产业。 2、业务层面 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实现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实现区域卫生业务开展的协同作业支持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教学。 3、技术层面

建设医疗卫生各条线的数据集成共享,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在较高层面弥补各条线独自建设带来的弊端建设数据中心逐步实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社会化,为社区与医院双向卫生服务信息基础。建设数据共享逐步实现患者电子病历社会化,实现医院之间病人资料共享解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群体对跨部门数据采集和共享需求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围绕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一卡通”,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 建设与其他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联互通,为将来与市级平台对接提供基础,建设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发布平台和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二、效益预估 项目建成后,将为政府、卫生局、各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单位和居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政府 系统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 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政府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启动程序要求,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能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 政府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阅区域内医疗卫生行业各种最新的统计数据,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建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 pSpace RTBD SCADA软件能源管理系统EMS 力控监控组 态软件力控eForceCon SD 1.引言 1.1.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整体需求分析 企业希望能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其中包括能源生产管理统计报表、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2. 设计内容与原则 2.1设计内容 ★自动化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软硬件平台系统;

能源系统各站点的数据采集系统; 调度及操作人员所需的人机界面系统; 设备冗余,安全监测系统; 历史数据海量存储及分析系统等。 ★辅助系统 能源系统视频安全监控; 能源系统配套报警系统; 能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2.2设计原则 ★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规范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 ★实现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 ★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 3.系统架构 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卫生信息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1.卫生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①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 卫生信息管理的概念范围、性质任务、原理与方法及其学科理论基础,以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信息政策与法规等相关问题 ②卫生信息资源管理包括卫生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传递和利用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③卫生信息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④卫生信息分析与决策 ⑤卫生信息系统管理 ⑥卫生信息服务 卫生信息流通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等 ⑦卫生信息管理方法论研究(应用研究) 2.信息分类 ①事实性信息a.描述型b.加工型②预测性信息③控制、决策性信息 3. 概念:狭义:卫生行业搜集、整理、存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 广义:对涉及卫生行业领域的信息活动和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技术与设备等)进行合理的组织与 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卫生事业信息需求的过程。 范围:①卫生行政组织的信息管理 指卫生行政组织的信息保障、信息交流及信息管理活动。 管理重点:决策信息、组织信息、人事信息、计划信息、法规信息 ②卫生事业组织的信息管理 6种类型医院信息管理卫生防疫信息管理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药事检验信息管理 医学教育信息管理医学科技信息管理 ③卫生社团组织的信息管理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中国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卫生部医学信息管理 委员会 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华医学会等 ④其他卫生组织机构的信息管理 国境卫生检疫、健康教育、生物制品研究机构 ②为医疗、医学教育及科研服务 ③为社区医疗保健服务 4.卫生信息的传递 卫生信息传递的概念是指以卫生信息提供者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载体,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过程。 三个要素:信息源(信源)信息通道(信道)信息用户(信宿) 一

青海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青海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摘要:本文从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处理的需求出发,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确定的目标为导向,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先进的J2EE的系统架构,设计、实现了系统的总体需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大量直观的统计图表的动态显示问题,系统使用了JFreeChart组件来实现;为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开发Web时采用了Ajax技术和Tomcat的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为了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系统采取数据的多份存储的容灾备份策略。 关键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J2EE;MVC设计模式;AJAX;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以疫情、疾病监测、卫生监督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了从县到中央四级卫生防疫信息网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信息化程度不高。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系统功能实用性差。管理系统的功能上基于日常业务考虑, 简单的将记录的载体从纸质变成了电子方式存储,系统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十分有限;(2)数据接口标准不统一。采用的管理系统名目繁多,开发的管理系统无统一的设计标准指导,使用的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不统一、数据存储不规范、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3)无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各卫生机构组织人力、物力开发的管理系统大多是单机版,存储的信息只供社区内使用,不能“流通”、共享、复用,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参照文献[1][2][3]提供的标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J2EE架构B/S模式的我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系统需求及目标 由文献[1]可知,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服务项目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0项业务,这些分散的业务,归纳起来就是以辖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中心,涉及了居民疾病防治、健康体检、妇女儿童保健等卫生服务过程,因此要设计的系统总体需达到: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围绕各级各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需求,建立省、市、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1章导论 第2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系统硬件 (1)数据处理设备:大型机,图形工作站,服务器,个人计算机 (2)数据输入设备:图形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大幅面图形扫描仪,数字测量设备(3)数据输出设备:各种绘图仪,打印机,计算机显示器,大屏幕投影仪 2.系统软件 按功能分为: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软件(GIS应用软件,GIS基础软件平台),基础支撑软件(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库),操作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3.空间数据 (1)实体分为 离散实体:点线面矢量数据模型 连续实体:栅格数据模型 4.应用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 5.应用模型 第3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 1.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与变换: ①数据变换:投影变换,几何纠正,比例尺缩放,误差改正和处理 ②数据重构:数据拼接,数据剪裁,数据压缩,结构转换 ③数据抽取:类型选择,窗口提取,空间内插 (4)空间分析和统计: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5)产品制作与演示:地形图的输出是GIS产品表现形式 (6)二次开发和编辑:山体阴影图、三维显示 2.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 (1)资源管理:将各种来源的数据汇集在一起,并通过系统的统计和覆盖分析功能,按多种边界和属性条件,提供区域多种条件组合形式的资源统计和进行原始数据的快速再现。 (2)区域规划:GIS数据库将多种数据信息归并到同一个系统中,最后进行区域中多个目标的开发和规划 (3)国土监测:GIS方法和多时相的遥感数据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用于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洪水灾情监测等等。 (4)辅助决策:GIS利用拥有的数据和互联网传输技术,通过一系列决策模型的构建和比较分析,可以为国家或企业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第4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表1-34) 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第一节地理空间及其表达 1.大地原点: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 复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A)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 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分类: 一、按提供性能角度分类:1.空间管理;2.空间分析;3.空间决策 二、按系统开发角度分类:1.用户版;2.专业版;3.开发版 三、按数据结构分类: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3.混合数据 四、按研究内容分类:1.专题GIS;2.综合GIS;3.GIS工具 五、按研究范围分类:1.全国GIS;2.市级GIS; 3.流域GIS等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研究内容。 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研究内容:1.资源管理; 2.区域规划;3.国土监测;4.辅助决策 3、数据库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4、数据、信息的定义、两者特点与关系。 数据定义: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数据特点:数量性、离散性、具体性。 信息定义:是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事实的知识,是事物或物质特征的表征,是数据、消息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信息不对称性。 5、数据的类型。 按数据来源分类:1.地图数据;2.影像数据;3.文本数据 按数据结构分类: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 按数据特征分类:1.空间数据;2.非空间属性数据

按几何特征分类:1.点;2.线;3.面、曲面;4.体 按数据发布形式:1.数字线画图;2.数字栅格图;3.数字高程模型;4.数字正射影像图6、地理信息定义、地理信息特点。 定义: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特点:空间特征、多属性特征、时序特征(时间动态特征)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 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演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 8、Mapinfo中扫描地图进行坐标配准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启动mapinfo,打开表,选择栅格类型打开。 2. 选择投影、坐标体系。 3. 读取坐标点,进行配准。 4. 输入4个控制点后,继续输入控制点,纠正误差。 5. 配准完成,保存工作空间。 9、列举3种GIS工具名称。 Arcgis、mapgis、autocadmap、supermap 10、GIS发展历史阶段及主要标志。

综合能源运营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建设 计划 一、必要性分析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能源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具备可再生、分布式、互联性、开放性、智能化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为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地区客户资产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公司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与机遇: 1、电力安全运行的需要:近些年大量分布式电源项目建设层出不穷,新型能源的并网发电对电网运行电能质量、安全稳定、电网规划、经济运行等造成了冲击,亟需面向客户电力运行的安全监管与协调控制手段。 2、商务模式创新的需要: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放开配售电业务,以电力为主、兼顾冷热气多种能源的综合服务逐步成为区域性能源运营的主流趋势,公司未来面临着由单一生产供电体系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的需求。 3、技术模式创新的需要:城市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电力在能源体系中绿色低碳的优势,需要以灵活的网架结构和智能的技术手段协调冷、热、电、气等多种能量流的配送、转化、平衡与调剂,进一步推动能源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互通和信息互动。

4、服务模式创新的需要:社会投资建设的综合园区、 分布式能源站、热泵、储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发展逐年加速,新型能源规划设计、监控管理、能效分析、运行维护等差异化、专属化的能源服务产品及服务方式需求日益突出。 二、建设目标 紧密结合能源互联网与电力改革背景,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商务创新”为出发点,面向增量的能源网络与客户资产的能源设施,建设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友好接纳各种清洁能源和新型多元化负荷,适应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需要,开拓配售电服务、客户资产代管代维、能效审计服务等新型业务,适应未来多种能源运营、管理、服务的电力机制变革需要。 具体目标包括: 1.保障常规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系统外能源资产的运行实时监控,为公司削峰填谷、安全调控、规划改造、辅助决策等业务开展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持,强化了常规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能力; 2.实现区域多种能源协调运行:依托区域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多能协调互补技术,构筑以智能电网为承载的能源互联网络,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与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园区碳排放;

16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概念介绍

Copyright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概念介绍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12月16日 Copyright ?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Copyright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平台建设的步骤 平台建设的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平台建设的作用平台建设的重点国家政策及背景平台协同的案例分析

Copyright ?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一、国家政策及背景

Copyright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卫生改革: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服务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制建设 监管体制机制 信息系统 人才保障 价格形成机制 投入机制

Copyright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3521-2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框架 52 1 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立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3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 建设1个覆盖全行业卫生信息专网 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 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Copyright ?2010 Neusoft Corporation “5个一”工程 一套标准 以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新农合系统、基层卫生信息化、 医院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题

(A)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 定义: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分类: 一、按提供性能角度分类:1.空间管理;2.空间分析;3.空间决策 二、按系统开发角度分类:1.用户版;2.专业版;3.开发版 三、按数据结构分类: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3.混合数据 四、按研究内容分类:1.专题GIS;2.综合GIS;3.GIS工具 五、按研究范围分类:1.全国GIS;2.市级GIS; 3.流域GIS等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研究内容。 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应用模型。 研究内容:1.资源管理;2.区域规划;3.国土监测;4.辅助决策 3、数据库结构的分类与特点。 4、数据、信息的定义、两者特点与关系。 数据定义: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数据特点:数量性、离散性、具体性。 信息定义:是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事实的知识,是事物或物质特征的表征,是数据、消息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信息不对称性。 5、数据的类型。 按数据来源分类:1.地图数据;2.影像数据;3.文本数据 按数据结构分类:1.矢量数据;2.栅格数据 按数据特征分类:1.空间数据;2.非空间属性数据 按几何特征分类:1.点;2.线;3.面、曲面;4.体

按数据发布形式:1.数字线画图;2.数字栅格图;3.数字高程模型;4.数字正射影像图 6、地理信息定义、地理信息特点。 定义: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特点:空间特征、多属性特征、时序特征(时间动态特征)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分类 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演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 8、Mapinfo中扫描地图进行坐标配准的基本操作步骤。 1. 启动mapinfo,打开表,选择栅格类型打开。 2. 选择投影、坐标体系。 3. 读取坐标点,进行配准。 4. 输入4个控制点后,继续输入控制点,纠正误差。 5. 配准完成,保存工作空间。 9、列举3种GIS工具名称。 Arcgis、mapgis、autocadmap、supermap 10、GIS发展历史阶段及主要标志。 一、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标志:Tomlinson 提出GIS概念 二、发展巩固阶段:20世纪70年代。标志:Dangermond成立ESRI公司、西方国家政府部 门开发各种GIS

卫计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建 设 方 案 西安中望软件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七年七月

第一章概述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作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卫生行业信息化已经和正在影响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八大支撑之一,加强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工作的重要方针,而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是保障这项工作科学组织、整体推进的必要前提,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开展息化建设的原则依据和共同守则。 当前,信息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独特的生产要素,是最积极、最具活力的新兴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正日益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各国政府都对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体现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当今及未来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把信息化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路。医药卫生信息化是国家九大信息化战略之一,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并完善覆盖全国快捷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改进医院管理,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明确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出了“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

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导论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 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1、系统硬件: (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GIS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2、系统软件:按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 3、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称为数据库。 4、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 5、应用模型 GIS的功能: 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2、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定位服务 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 精品文档

能效管理系统

能效管理系统 绿色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又称能源控制与管理系统,系统应用技术,对绿色建筑内各用能系统的能耗信息予以采集、显示、分析、诊断、维护、控制及优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实时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能效综合职能管理功能的系统。 定义 能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综合性系统,涉及建筑智能化、工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等多个技术领域。能效管理系统实施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来实现对既有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节约与改善。 它是以绿色建筑内各用能设施基本运行为基础条件,依据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中所采集的反映其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采用能效控制策略实现能源最优化,是最经济的专家管理决策系统,可实现“管理节能”和“绿色用能”。 内容 HOOLOE能效管理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即能耗分项计量、控制与管理系统(也有很多专家和生产厂家称为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和节能控制系统以及各类传感器在线监测系统。其中能耗分项计量、控制与管理系统包括:变配电、中央空调、控制与管理系统、三表(水、电、气三表集抄)计量监控系统等,节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电梯系统等。具体内容见下图: 理念 能效综合管理平台核心理念在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能效受控”,在不影响建筑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两个基本点是“能耗可视化”和“寻找最优能效控制方案”,“能耗可视化”通过采集各类能耗信息、通过多种发布手段(网络、大屏幕展示厅、展板等),使得能源消耗的任何异常(绿色(能耗正常)、黄色(能耗预警)、红色(能耗超标)等)实时显示于人们面前,促使全员(集团领导各部门领导、普通用能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参与用能管理;“能效控制方案”,是指通过采集和监控建筑中⒈各类用能系统(配电、照明、暖通空调、电梯、给排水、新能源系统等)整体的实际运行状态,找出关键耗能点和异常耗能点,提出成熟的、可靠的、实际的“能效控制方案”,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并不断结合实际采集数据,对之前“能效控制方案”进行微调,最终寻找到符合实际状况的、适应四季变化的、满足物业管理要求的、专业权威的“最优能效控制方案”,从整体上降低建筑能耗,保证建筑在节能绿色的状态下运行. 应用 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就好比建筑的医生和护士,通过对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行能耗分项计量,包括电量、水量、气量、冷量、暖量等,为建筑诊断病情。对

医疗信息化行业概述

医疗信息化行业概述 目录 一、现有医疗信息化系统 (2) 二、行业主管部门和自律组织及主要法律法规 (7) (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7) (二)软件行业 (7) (三)医疗信息化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8) 三、行业产业政策 (9) (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 (9) (二)软件行业 (11) 四、行业概貌 (12) (一)医院信息化发展历程 (12) (二)市场现状 (13) (三)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应用 (14) (四)行业规模 (17) (五)行业趋势 (18)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9) (一)有利因素 (19) (二)不利因素 (20) 六、行业主要企业 (21)

医疗信息化整合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设施,可用于管理不同医务科室和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开发的核心是一所或多所医院的不同医务科室之间共享患者信息,以及与社区、医保和卫生行政部门共享信息,并延伸至移动医疗及数码医疗等领域。 一、现有医疗信息化系统 卫生医疗信息化一般分为医院信息化系统及区域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两大类:医院信息系统一般可分成两部分:一是满足管理要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二是满足临床医疗要求的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登记、住院收费、设备管理、医务统计、辅助决策支持等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包括门诊医生工作站、病区医生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合理用药系统、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等,现时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应用最广的系统主要有: HIS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以收费为中心,将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以及医院的人、财、物等工作,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并将从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供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

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

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手册 建议:在使用系统之前请查看压缩文件操作资料中的视频 和操作手册中的文档资料 。 一、管理员基础配置: 1.安装插件Silverlight.exe 和dotNetFx40_Full_X86_X64.exe,如 下图所示: 2.注册客户端: 拷贝客户端.rar文件到本地磁盘,解压,注册如下两个文件, 如图: 3.在确保卫生专网连接正常的情况下,使用IE浏览器,在地址 栏输入系统地址访问系统。

4.输入正确账号和密码后进入系统,进入基本医疗模块,进行 如下设置: (1)进入基础维护菜单,双击打开单据使用设置。首先选择科室,然后选择单据类型,根据自己卫生院实际情况,给药房药库加入合适的单据,最后点击右下角加入按钮,看到最上面出现单据记录,则证明加入成功,然后药房、药库进行日常业务(如入库、调拨等)时才会有相应的单据。如下图所示: (2)进入基础维护菜单,双击打开发票归类。首先选择左上角发票类别,然后看到左边项目列表显示红色,然后直接点击保存按钮,变成黑色后才是有效数据。如果要修改某个类别,双击打开具体项目(如保安费),然后在检索框输入要归类的类别(如保安费),查找出来双击选中,然后点击保存按钮,则完成发票归类。如下图所示:

(3)进入基础维护菜单,根据自己卫生院情况维护药品字典、诊疗字典和供应商字典。如维护药品字典,英文状态下输入首字母检索到需要修改的药品,修改药品具体内容,点击确定进行保存。如下图所示: (4)进入参数设置菜单,双击打开机构参数界面。如果不启用电子病历,则在住院管理中选择“不启用电子病历”,然后点击上角保存按钮。如果启用电子病历,则详情请查看电子病历文档。其他部分根据本卫生院情况进行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 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3、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4、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2)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载体,信息是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3)数据的形式多样,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变; (4)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5)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6)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5、地理信息特点: (1)地域性(空间特征),(2)多维结构性(属性特征),(3)动态性(时序特征),

(4)客观性,(5)适用性,(6)传输性,(7)共享性。 6、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按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2)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 (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它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 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如:ARCGIS、Mapinfo、 CityStar、Geostar、MAPGIS等。 7、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见地理信息分类图(教材P6); 区别: A、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 GIS必须包含DBMS。 B、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 1) GIS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要复杂、系统功能要强; 2) MIS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与查询,即使存储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1、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2、顺应: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在儿童心理学史上,历来有遗传论与环境论的争论。遗传论者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的高尔顿曾用家谱法来研究天才遗传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名人的亲族易成名人,这便足以证明血统有力地影响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才基本上是遗传的。 环境论者持相反的论点。在他们看来,遗传只是给予了某种可能性,唯有环境和训练才能决定其发展的结果。有的甚至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根本否认遗传因素。行为主义的创始者华生就曾说过:“给我一打健壮的孩子,在我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择一个训练,可以使之成为任何专家——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可使之成为乞丐盗贼,不管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性和种族是怎样。”①这种自信来自于他用实验方法直接控制环境因素的动物研究。 随着遗传论与环境论的论辩,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放弃了激进的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对方的观点吸收到自己的阐释框架中。也就是说,强硬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均相应变成了温和的遗传论者或环境论者。 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种子而无土壤也不可能发育成长。有的则把遗传和环境分别比作燃料和氧气,要想燃烧起来,燃料和氧气缺一不可。同样道理,儿童要实现发展也需要遗传与环境的协同作用。不过,遗传论者与环境论者所达成的这种共识是相当笼统的,对于遗传与环境在儿童发展中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机制发挥作用这一问题,大家尚未达成共识。 浅论早期依恋对未来心理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依恋?心理学对依恋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对母婴分离而造成的巨大影响的探讨开始的。它源于与爱意双亲的最初亲密关系的情感安全与情感温暖,我们可以从它出发,去勇敢地面对快成功生活中无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总之,婴儿与其照看者间的心理亲密关系居于人类生活的核心。依恋理论所探讨的就是这些关系;它们如何形成、与养育双亲的最初亲密关系中的方方面面、及其对随后成长的影响。而儿童早期是接受教育最快,可塑性最大,智力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智力,以17岁的水平作为100%,其发展过程是:4岁前,发展达50%,8岁时达80%,12岁,发展达92%,17岁时几乎达到100%成熟。由此可见,儿童智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婴幼儿时期所受的熏陶和教育。在这一时期儿童能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对促进智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依恋问题的研究,深受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约翰?鲍尔比就曾是佛洛伊德学派的追随者,在研究依恋问题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