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第二章重点

食品化学第二章重点
食品化学第二章重点

食品化学模拟试卷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即Aw=p/p0。Aw为水分活度,p为食品上空水蒸气的分压力,p0为在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

2.滞后现象:采用向干燥食品样品中添加水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3.分子移动性Mm:又称分子流动性,是分子旋转移动和平动移动的总度量(不包括分子的振动)。

4.吸附等温线(MSI):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成为水分的吸附等温线。

5.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6.疏水相互作用:疏水基团尽可能聚集在一起以减少它们与水分子的接触的作用。

7.笼合水合物:即冰状包合物,其中水为“主体”物质,通过氢键形成了笼状结构,物理截留了另一种被称为“客体”的分子。

8.邻近水:指处在非水组分亲水性最强的基团周围第一层位置,主要结合力是水—离子和水—偶极间的缔合作用。

9.过冷温度:开始出现稳定晶核的温度。

10.无定形态:指物质的所处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状态。当饱和条件占优势并且溶质保持非结晶时形成的固体就是无定形态。

二.填空题

1.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重要因素是(疏水相互作用)。

2.根据食品中水分子与非水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可将水分为(体相水)、(结合水)。

3.结合水可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和(多层水)。

4.体相水可以分为:(不移动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流动水)。

5.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水是食品中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部分水,它们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水合作用。

6.水对非极性物质产生的结构形成响应,其中有两个重要结果:(笼形水合物的形成)、(蛋白质中疏水相互作用)。

7.在常温和0℃时,(六方形)冰晶最稳定。

8.大多数天然食品的初始冻结点在(-2.6到-1.0℃),并随冻结量增加,冻结点持续下降到更低,直到食品达到(低共熔点)。

9.我国的冷藏食品温度常为(-18℃)。

10.笼形水合物的“主体”水分子与“客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一般是(范德华力)。

11.在冰点以上温度时,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并以(食品组成)为主。

12.在冰点以下温度时,由于冰的存在,水分活度不再受食品中非水组分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只与(温度)有关。

13.在不同溶质影响下,冰的结构主要有4种:(六方形)、(不规则树状)、(粗糙球状)、(易消失的球晶)。

14.在常温和0℃时,(六方形)冰晶最稳定。

15.高浓度盐溶液中,水的结构与邻近离子的水相同,即水的结构完全由(离子)控制。

16.木瓜蛋白酶肽链之间存在一个由( 3 )个水分子构成的水桥。

17.邻近水主要的结合力是(水—离子和水—偶极间的缔合作用)。

18.在较大温度范围的lnAw——1/T图,并非始终是一条直线;当冰开始形成时,直线将在(结冰温度)时出现明显折点。

19.0°C时冰的热导值约为同一温度下水的(4)倍,冰的热扩散速率约为谁的(9)倍。

20.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溶性成分,这将使食品的结冰温度(下降)。

21水结冰时,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叫(过冷温度)。

22.影响冰结构的因素:(溶质的数量与种类)和(冻结速度)。

23.食品中水能与(离子及离子集团)、(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和(非极性物质)相互作用。

24.食品中水能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相互作用,其中中性基团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

25.水分子缔合作用是通过(氢键)形成的一个四面体。

26.食品中的水分活度决定了微生物在食品中萌发的(时间)、(生长速率)、(死亡率)。

27.食品冻藏有(速冻)、(慢冻)两种方法。

28.真空包装的水产和畜产加工制品流通标准规定其水分活度要低于(0.94)。

29.同一食品,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水分活度(提高)。

30.在预测食品稳定性的比较时,(Tg)、(Aw)、(Mm)是3个互补的方法。

31.大多数食物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型,而水果、糖制品、含有大量糖和其他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以及多聚糖物哈娘不高的食品的等温线为(J)型。

32.纯水冷却到过冷状态,开始出现稳定的(晶核),才开始向冰晶体转化。

33.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冰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水(大得多)。

34.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由(扩散系数)、(碰撞频率因子)、(反应的活化能)三方面决定。

35.水分子具有大的(偶极矩),能与离子产生强的相互作用,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电荷与水分子偶极发生(静电相互作用)。

36.水分子为(四面体)结构,即(角锥体)结构,氧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

37.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般来说,(细菌)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酵母菌)次之,(霉菌)的敏感性最差。

38.食品的(单分子层水)的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时的含水量。

39.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之间的作用力的强弱可将结合水分成(单分子层水)和(多分子层水)。

40.把纯水作为食品。则其Aw=(1)。

41.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水是食品中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部分水,它们是通过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电荷)与水分子(偶极)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水和作用)。

42.物质处于完全而完整的(结晶)状态下其Mm为(零),物质处于完全的玻璃态(无定形态)时其Mm几乎为(零),其他情况下Mm值(大于)零。

43.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生物组织的冷冻速率比解冻速率(小)。

44.食品中含有一定的水溶性成分,这将使食品的冻结点(降低)。

45.在估计由扩散限制的性质时,(Mm)方法明显更有效。

46.邻近水是指处在非组分亲水性最强的基团周围的(第一层)位置,主要结合力是(水-离子)和(水-偶极)间的(缔合作用)。

47.(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48.大分子质量的“客体”如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生物细胞内的其他物质也能与水形成(笼形水合物),使水合物的凝固点降低。

49.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的构象)。

50.大多数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糖制品、含有大量糖和其他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以及多聚物含量不高的食品等温线为(J形)。

三.判断与解析

1.当Aw值一定时,解吸过程中食品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2.纯水的冰点是0℃,含有溶质的冰溶液的冰点低于0℃。(√)

4.物质处于完全而完整的结晶状态下其Mm为零,物质处于完全的玻璃态(无定形态)时其Mm值也几乎为零,其他情况下Mm值大于零。决定Mm之的是非水组分。(对)

5.水分活度在0.91以上时,食品的微生物变质以细菌为主。(√)

6.冰晶中的水分子以及它形成的氢键是固定不变的。(×)

7.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都呈S型。(×)

8. 大多数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糖制品等为J形。(√)

9、解吸和回吸的等温线是一条曲线。(×)

10.一般来说,细菌对于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霉菌次之,酵母菌的敏感性最差。(错)细菌最敏感,霉菌最不敏感

四.解答

1. 水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水使人体体温保持稳定;②水是一种溶剂;③水是天然的润滑剂;④水是优良的增塑剂,同时是生物大分子聚合物构象的稳定剂

2、如何理解MSI?P26

3、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Aw值。

答:①在冰点以上的温度时,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和温度的函数,以食品组成为主。在冰点以下的温度时,水分活度不再受食品中非水组分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只与温度有关;②在冰点以上和以下的温度时就食品稳定性而言,Aw的意义是不一样的;③在冰点以下的Aw数据不能被用于于是冰点以上的相同食品的Aw。

4、对比速冻比缓冻的区别?

答:速冻,冻结速度快,形成冰晶数量多颗粒小,小冰晶的膨胀力小,对食品细胞组织的破坏小,营养保存好;缓冻相反,形成的冰晶大,膨胀时将食品的细胞破坏大,解冻时,细胞液流失,营养损失大。

5、结合水与体相水的区别?

答:①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②.结合水的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③.结合水不易结冰;④.结合水不能作为溶剂;⑤体相水能为微生物所利用,而结合水不能。

6、什么是水的吸湿等温曲线,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定义: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以g水/g干物质表示)对其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称为等温吸湿曲线(MSI);

意义:①⑤⑥了解在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和相对蒸汽压的关系;②测定包装材料的阻湿性;③可以预测多大的水分含量时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可以看出不同食品中非水组分与水结合能力的强弱。

3.食品中的离子、亲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别以何种方式与水作用?

答:水与离子及离子基团是静电相互作用,与亲水性物质是氢键,与疏水性物质是疏水相互作用和笼形水合物的形成。

五.论述

1. 简述等温线的滞后现象以及可能引起滞后现象出现的原因。P28

答:采用向干燥食品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互相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一般来说,当Aw值一定时,解吸过程中食品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现在比较认可的大致原因是:

①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位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②食品不规则形状而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③解吸时将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可导致较高水

分活度。

2、试述降低水分活度提高食品稳定性的机理。P32

答:①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降低Aw,减少体相水的比例,能使食品中许多可能发生的化学、酶促反应受到抑制;

②许多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足够的体相水中,反应物首先进

行离子化或水合作用;

③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降低Aw,就减少了

参加反应的体相水的数量,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就变慢;

④许多以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除了起着一种反应物的作用外,还能作为底物向

酶扩散的输送介质,并且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

⑤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要求一定最低限度的Aw,党Aw低于0.60时,巨大

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

3、P31:脂类氧化和Aw之间的关系。

4、.试述食品低温冻藏的利弊。P33

答:利:可以提高一些食品的稳定性,低温下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化学反应速率,提高食品稳定性;

弊:对于具有细胞结构的食品和食品凝胶,有两个不利后果。①水转化成冰之后,体积相应增加9%,体积的膨胀就会产生局部压力,使具有细胞组织结构的食品受到机械性损伤,造成解冻后汁液的流失,或者使得细胞内的酶与细胞外的底物接触,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冷冻浓缩效应。由于在所采用的商业冻藏温度下,食品中仍然存在非冻结相,在非冻结相中非水组分的浓度提高,最终引起食品体系的理化性质改变;③此外,还将形成低共熔物,,溶液中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水的结构和水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也剧烈地改变,同时大分子更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使之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冷冻给食品化学体系带来的影响有相反的两方面:降低温度,减慢了反应速率;溶质浓度增加,加快了反应速度。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水分 2.1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和功能2.1.1水分含量 ?普通生物和食物中的水分含量为3 ~ 97%?生物体中水的含量约为70-80%。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256±199,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成年动物体内的水分含量为58-67% 不同部位水分含量不同:皮肤60 ~ 70%; 肌肉和器官脏70 ~ 80%;骨骼12-15%植物中 水分的含量特征?营养器官组织(根、茎和叶的薄壁组织)的含量高达70-90%?生殖器官和组织(种子、微生物孢子)的含量至少为12-15%表2-1某些食物的含水量 食物的含水量(%) 卷心菜,菠菜90-95猪肉53-60新鲜鸡蛋74牛奶88冰淇淋65大米12面包35饼干3-8奶油15-20 2.2水的功能 2.2.1水在生物体中的功能 1。稳定生物大分子的构象,使它们表现出特定的生物活性2。体内化学介质使生化反应顺利进行。营养物质,代谢载体4。热容量大,体温调节5。润滑 。此外,水还具有镇静和强有力的作用。护眼、降血脂、减肥、美容2.2.2水的食物功能1。食品成分 2。展示颜色、香气、味道、形状和质地特征3。分散蛋白质、淀粉并形成溶胶4。影响新鲜度和硬度

5。影响加工。它起着饱和和膨胀的作用。它影响 2.3水的物理性质2. 3.1水的三态 1,具有水-蒸汽(100℃/1个大气压)2、水-冰(0℃/1个大气压)3、蒸汽-冰(> 0℃/611帕以下) 的特征:水、蒸汽、冰三相共存(0.0098℃/611帕)* * 2.3.2水的重要物理性质256水的许多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比热容、熔化热、汽化热、表面张力和束缚常数 数,都明显较高。*原因: 水分子具有三维氢键缔合, 1水的密度在4℃时最高,为1;水结冰时,0℃时冰密度为0.917,体积膨胀约为9%(1.62毫升/升)。实际应用: 是一种容易对冷冻食品的结构造成机械损伤的性质,是冷冻食品工业中应注意的问题。水的沸点与气压成正比。当气压增加时,它的沸腾电流增加。当空气压力下降时,沸点下降 低 : (1)牛奶、肉汁、果汁等热敏性食品的浓缩通常采用减压或真空来保护食品的营养成分。低酸度罐头的灭菌(3)高原烹饪应使用高压3。水的比热大于 。水的比热较大,因为当温度升高时,除了分子的动能需要吸收热量外,同时相关分子在转化为单个分子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样水温就不容易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海洋气候就是这样

食品化学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食品中的水分 1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 2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如何? 3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如何?(水分活度对食品稳定性/品质有哪些影响?)4在水分含量一定时,可以选择哪些物质作为果蔬脯水分活度降低剂? 5水具有哪些异常的物理性质?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6食品的含水量和水分活度有何区别? 7 如何理解液态水既是流动的,又是固定的? 8水与溶质作用有哪几种类型?每类有何特点? 9为什么说不能用冰点以下食品水分活度预测冰点以上水分活度的性质? 10 水在食品中起什么作用? 11为什么说食品中最不稳定的水对食品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12冰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冻藏对食品稳定性有何影响?)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克服冻藏食品的不利因素? 13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14试述几种常见测定水分含量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15 水分活度、分子移动性和Tg在预测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有哪些?请对他们进行比较? 16 为什么冷冻食品不能反复解冻—冷冻? 17 食品中水分的转移形式有哪些类型?如何理解相对湿度越小,在其他相同条件时,空气干燥能力越大? 第二章食品中的糖类 1为什么杏仁,木薯,高粱,竹笋必须充分煮熟后,在充分洗涤? 2利用那种反应可测定食品,其它生物材料及血中的葡萄糖?请写出反应式? 3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及多糖? 4淀粉,糖元,纤维素这三种多糖各有什么特点? 5单糖为什么具有旋光性? 6如何确定一个单糖的构型? 7什么叫糖苷?如何确定一个糖苷键的类型? 8采用什么方法可使食品不发生美拉德反应? 9乳糖是如何被消化的?采用什么方法克服乳糖酶缺乏症? 10低聚糖的优越的生理活性有哪些? 11为什么说多糖是一种冷冻稳定剂? 12什么是淀粉糊化和老化? 13酸改性淀粉有何用途? 14 HM和LM果胶的凝胶机理? 15卡拉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及用途? 16什么叫淀粉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哪些?试指出食品中利用糊化的例子? 17影响淀粉老化的因素有哪些?谈谈防止淀粉老化的措施?试指出食品中利用老化的例子? 18试述膳食纤维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试从糖的结构说明糖为何具有亲水性? 19 阐述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及其对食品加工的影响。 20 焦糖是如何形成的?它在食品加工中有何作用?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食品中的蛋白质 1.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为何能使蛋白质产生沉淀? 2.为什么通常在面粉中添加氧化剂能使面粉弹性增强,添加还原剂则使弹性降低? 3.盐对蛋白质的溶解性有何影响? 4.简述影响蛋白质水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且如何影响的?

第四章营养学

第一节植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试题一 小麦粉中几乎不含有()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E C. 维生素A D. 维生素C 答案;D 解析:谷类中的维生素以B族维生素为主,在小麦胚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几乎不含维生素C,故D正确,ABC错误。 页码:(基础p144) 试题二 大豆中的蛋白质属于() A. 完全蛋白质 B. 半完全蛋白质 C. 不完全蛋白质 D. 不良蛋白质 答案:A 解析:豆类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属于完全蛋白。 页码:(基础p145) 第二节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价值 试题三 动物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中,下列哪项除外() A. 伴随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 B. 摄入较多胆固醇 C. 加速骨钙丢失 D. 加重肾脏负荷 答案:B 解析:动物肉中含丰富蛋白质的同时,还有较多的脂肪。因此在摄入过多动物蛋白质的同时,还会伴随摄入较多的脂肪,加速骨钙丢失,产生胃肠胀气,故ACD错误,B正确。 页码:(基础p153-155) 试题四 动物性脂肪中含量较多的是() A. 多不饱和脂肪酸 B. 饱和脂肪酸 C. 单不饱和脂肪酸 D. 短链脂肪酸 答案:B 解析:动物脂肪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短链脂肪酸在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不多,故B正确,ACD错误。 页码:(基础p153-154)、 第三节油脂和调味品的营养价值 试题五 味精在PH不同的情况下,鲜味有所不同,味精在PH()时鲜味最强。

A. PH6.0 B. PH7.O C. PH7.5 D. PH8.0 答案:A 解析:味精在PH6.0左右鲜味最强;PH<6时鲜味下降;PH>7时失去鲜味。故A错误,BCD 正确。 页码:(基础p163-165) 第四节饮料和茶 试题六 患溃疡病的不易饮() A. 浓茶 B. 淡茶 C. 红茶 D. 所有的茶 答案:D 解析: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它能促进胃酸分泌,增加胃酸浓度,故患溃肠病的人饮茶会使病情加重。故D正确。 页码:(基础p170) 第五节营养强化和保健食品 试题七 保健食品具有以下特点()。 A. 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 B. 调节人体功能 C. 适于特定人群食用 D. 兼有普通 答案:ACD 解析: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于特定人群使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兼具药品和普通食品的特性,故ACD正确,B错误。 页码:(基础p172) 第六节常见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技术 试题八 食品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保存法的是() A. 糖渍 B. 辐射 C. 高压 D. 冷冻 答案:A 解析:食品化学保藏分为腌渍保藏和烟熏保藏2种方法,腌渍保藏又分为盐渍和糖渍,烟熏保藏又分为冷熏法、热熏法和液熏法。 页码:(基础p178-180)

食品化学重点

食品化学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了解食品化学的概念、发展简史、研究内容和目的以及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掌握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页图表 3.熟悉食品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1. 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特性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的科学。 食品化学:死的或将死的生物物质。 2.食品化学研究内容四个方面 ①确定食品化学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功能(艺)性质、安全性和品质等重要方面; ②食品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及其反应动力学; ③确定上述变化中影响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④将研究结果应用于食品的加工和储藏。 3.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最终转化为:合理的配料比、有效的反应物接触屏障、适当的保护或催化措施的应用、最佳反应时间和温度的设定、光照、氧含量、水分活度和pH值等的确定,从而得出最佳的食品加工储藏方法。第二章水 1.了解水在食品中的重要作用、冰的结构及性质、含水食品的水分转移规律,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以及水在食品体系中的 行为对食品质地、风味和稳定性的影响。 2.掌握水的结构及性质,水分活度和水分等温吸湿线的概念及意义 3.理解水分活度与食品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水在食品加工储藏过程中是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反应介质,又是水解过程的反应产物。 从食品的理化性质上讲,水在食品中起着溶解分散蛋白质、淀粉等可溶性成分的作用,使它们形成溶液或凝胶。 从食品品质方面讲,对食品的鲜度、硬度、流动性、风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水的质量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从食品的安全性方面讲,水是微生物繁殖的必须条件。 从食品工艺角度讲,水起着膨润、浸透、均匀化的功能。 2.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高的熔点和沸点,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热容以及相变热值。 介电常数大。 水的密度很小,水在凝固时具有异常的膨胀性(水结冰后体积约增加9%)。 水的黏度低,具有流动性。 水的热导率较大,0℃时冰的热导率为同温下水的热导率的4倍。 3.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 一、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 类型实例作用强度 (与水-水氢键比) 偶极-离子水-游离离子 水-有机分子上的带电基团 较大 偶极-偶极水-蛋白质NH 水-蛋白质CO 水-侧链OH 近似相等

食品保藏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保藏原理》 课程教学规范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食品保藏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课程,60学时,第三学年下期学习。食品保藏原理是研究食品贮存、并防止变质的的基本理论或理论根据,回答为什么食品要变质,在特定条件下就不会变质。内容涉及到原理及相应技术、工艺及参数,以及相关设备。要求学生掌握维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冻、罐藏、干藏腌制、辐射等保藏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最新的食品保藏加工技术。任何食品离不开保藏,没有食品保藏就没有食品的流通、就没有市场,食品保藏是维护食品品质,减少损失,实现全球周年均衡供应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既是食品工艺课程的必备基础,又是一门独立的技术课程,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绪论部分 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可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理解食品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让学生转变观念、主动学习,而不是为了60分。让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值得学习,非常有用,感到教师不是在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感到能力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自己的问题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让学生感到为60分学习没有意义,拿钱读书,就应认真学。 补充内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养体现在细节、细节展现个人素质。要求学生从自己一言一行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如果你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没有那个素质,工作中靠装是装不出来的。 食品冷冻保藏部分 第一章食品变质的原因 明确食品为什么要变质,熟练掌握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能判断各种干制品的含水量或水分活度,了解冷冻保藏和罐藏温度,了解苯甲酸(钠)、三梨酸(钾)、辐射、γ射线、钴60、微波、pH、空气/氧气对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了解由非酶引起的变质,油脂的酸败、VC的氧化、番茄红素的氧化、虫害等。

食品化学第2章 水分

食品化学第2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化学(2)、水分活度 二、判断题 (1)、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生物组织的冷冻速率比解冻速率更快的原因是冰的热扩散速率比水的大。() (2)、当水含量一定是,水分活度与温度呈反比的关系。() (3)、因为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可以延缓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的进行,减少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防止水溶性色素的分解,因此在食品保鲜过程中要尽可能将食品的水分活度降到最低。() 三、填空题 (1)、在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水对于非极性物质产生的结构形成响应,其中重要的两个结果是和。 (2)、在水的滞后现象中,一般来说,当水分活度的值一定时,解吸过程中食品的水分含量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3)、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但吸附等温线主要有两种形态。 其中大多数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而水果、糖制品、含有大量糖和其他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以及多聚物含量不高的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为。 四、解答题 (1)、简述现代冻藏工艺中提倡速冻的原因。 (2)、许多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都表现出滞后现象,而对于吸附滞后现象的确切解释却还未形成,但请简述滞后现象产生的大致原因。

参考答案 一、(1)P2食品化学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本质的一门科学,即从 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素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 (2)P23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二、(1)√ P13 (2)× P24 公式(2-4) (3)× P32 注意当食品的水分活度过低时,会加速脂肪的氧化酸败。 因此在食品保质过程中最好是将食品的水分活度保持在结合水范围内。三、(1)P20 笼形水合物的形成蛋白质中的疏水相互作用 (2)P28 大于 (3)P27 S形 J形 四、(1)P16 因为在该工艺下形成的冰晶颗粒数目多且细小,使食品组织更小 程度的受到破坏,此外,冻结时间缩短使微生物活动受到更大限制,因而食品品质更好。 (2)P28 原因:①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位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②食品不规则形状而产生的毛细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③解吸是将使食品组织发生变化,当在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由此导致较高的水分活度。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 一、水的结构 水是唯一的以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冰) (1)气态在气态下,水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 (2)液态在液态下,水主要以缔合状态(H2O)n存在,n可变 氢键的特点;键较长且长短不一,键能较小(2-40kj/mol) a.氢键使得水具有特别高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及各种相变热; b.氢键使水分子有序排列,增强了水的介电常数;也使水固体体积增大; c.氢键的动态平衡使得水具有较低的粘度; d.水与其它物质(如糖类、蛋白类)之间形成氢键,会使水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导致固定态、游离态之分。 (3)固态在固体(冰)状态下,水以分子晶体的形式存在;晶格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水分子之间的规则排列及氢键的形成。由于晶格的不同,冰有11种不同的晶型。 水冷冻时,开始形成冰时的温度低于冰点。把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 结晶温度与水中是否溶解有其它成分有关,溶解成分将使水的结晶温度降低,大多数食品中水的结晶温度在-1.0~-2.0C?。 冻结温度随着冻结量的增加而降低,把水和其溶解物开始共同向固体转化时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一般食品的低共熔点为-55~-65℃。 水结晶的晶型与冷冻速度有关。 二、食品中的水 1.水与离子、离子基团相互作用

当食品中存在离子或可解离成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盐类物质时,与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可以固定相当数量的水。例如食品中的食盐和水之间的作用 2.水与具有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许多食品成分,如蛋白质、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果胶等,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等,这些极性基团均可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因此通常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总有一定数量的被结合、被相对固定的水。带极性基团的食品分子不但可以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在自己的表面,而且通过静电引力还可吸引一些水分子处于结合水的外围,这些水称为邻近水(尿素例外)。 3.结合水与体相水的主要区别 (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所含极性物质的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如100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50g 的水,100g淀粉的持水能力在30~40g;结合水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有较大的影响,当结合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质量、风味就会改变; (2)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在一定温度下(100℃)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3)结合水不易结冰,由于这种性质使得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的孢子得以在很低的温度下保持其生命力;而多汁的组织在冰冻后细胞结构往往被体相水的冰晶所破坏,解冻后组织不同程度的崩溃; (4)结合水不能作为可溶性成分的溶剂,也就是说丧失了溶剂能力; (5)体相水可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食品的含水量,是指其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总和。 三、水分活度 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水分活度决定微生物在食品中的萌芽、生长速率及死亡率。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复习知识点

单糖和低聚糖的性质: (1)甜度 ? 又称比甜度,是一个相对值,通常以蔗糖作为基准物,一般以10%或15%的蔗糖水溶液在20℃时的甜度为1.0。各种单糖或双糖的相对甜度为:蔗糖 1.0,果糖 1.5,葡萄糖 0.7,半乳糖 0.6,麦芽糖0.5,乳糖0.4。 (2)溶解度 ? 常见的几种糖的溶解度如下:果糖78.94% ,374.78g/100g 水,蔗糖 66.60%,199.4g/100g 水,葡萄糖 46.71% ,87.67g/100g 水。 (3)结晶性 ? 就单糖和双糖的结晶性而言: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转化糖。淀粉糖浆是葡萄糖、低聚和糊精的混合物,自身不能结晶并能防止蔗糖结晶。 (4)吸湿性和保湿性 ? 吸湿性: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吸收水分的情况。 ? 保湿性:指糖在较高空气湿度下吸收水分在较低空气湿度下散失水分的性质。对于单糖和双糖的吸湿性为:果糖、转化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 (5)渗透性 相同浓度下下,溶质分子的分子质量越小,溶液的摩尔浓度就越大,溶液的渗透压就越大,食品的保存性就越高。对于蔗糖来说:50%可以抑制酵母的生长,65%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80%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 (6)冰点降低 当在水中加入糖时会引起溶液的冰点降低。糖的浓度越高,溶液冰点下降的越大。相同浓度下对冰点降低的程度,葡萄糖>蔗糖>淀粉糖浆。 (7)抗氧化性 糖类的抗氧化性实际上是由于糖溶液中氧气的溶解度降低而引起的 (8)粘度 对于单糖和双糖,在相同浓度下,溶液的粘度有以下顺序: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糖浆,且淀粉糖浆的粘度随转化度的增大而降低。与一般物质溶液的粘度不同,葡萄糖溶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蔗糖溶液的粘度则随温度的增大而降低。 单糖和低聚糖属于多官能团类化合物,其中含有醛基、羰基、羟基等多种官能团,因此其化学性质比较复杂,除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中讨论的外,这儿重点讨论这类化合物与食品相关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 所有单糖及有还原端(即分子中有自由的半缩醛羟基)的低聚糖类均能发生还原反应,产物为糖醇类化合物。 CHO OH H 2OH H H HO 木糖 OH D-OH H 2OH H H HO OH CH 2OH 木糖醇能够还原糖类化合物的还原剂非常多,常 用的是钠汞齐(NaHg )和NaBH 4。由糖还原反应可以得到食品功能性成分。

食品化学保藏论文

食品保藏原理课程论文 题目食品化学保藏 学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班级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学号 201244061 姓名常洋洋 主讲教师游新侠

食品化学保藏 摘要:食品化学保藏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领域。随着化学工业和食品科学的发展,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的食品保藏剂逐渐增多,食品化学保藏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成为食品保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化学保藏的机理、作用、化学保藏剂的使用方法及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化学保藏剂,作用,使用方法,问题 前言 化学保藏法是在要保藏的产品中加入一种或若千种益多害少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或者可以抑制微生物滋长,或者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微生物致死。这种物质被称为保藏剂,也称为防腐剂。 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化学保藏法,设备简单,经济有效。如大家熟悉的,造成农副产品和食品腐败霉坏的原因很多,有物理、化学、生化等方面的因素,而其中细菌、霉菌和酵母之类的微生物的侵袭则是主要因素。为了使收获物免受或少受损失,人们不断研究和发展各种科学的保藏技术,其中化学保藏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化学保藏及其作用 食品化学保藏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适当采用化学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主要是防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在保藏化学保藏的过程中要用到化学保藏剂。化学保藏的优点在于只要在食品中添加少量的化学制品,如抗菌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物质,就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延缓食品腐败变质。与其他食品保藏法如干燥、冷藏、冷冻相比,具有方便、经济、影响品质小的特点。 它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

食品化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论基础的学科。 2、食品化学的研究范畴 第二章水 3、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生物组织的冷冻速率比解冻速率更快? 4、净结构破坏效应: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破坏效应(net structure-breaking effect),如:K+、Rb+、Cs+、NH4+、Cl- 、I- 、Br- 、NO3- 、BrO3- 、IO3-、ClO4- 等。这些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能阻碍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更大。 净结构形成效应:另外一些离子具有净结构形成效应(net structure-forming effect),这些离子大多是电场强度大、离子半径小的离子或多价离子。它们有助于形成网状结构,因此这类离子的水溶液的流动性比纯水的小,如:Li+、Na+、Ca2+、Ba2+、Mg2+、Al3+、F-、OH-等。 从水的正常结构来看,所有离子对水的结构都起到破坏作用,因为它们都能阻止水在0℃下结冰。

5、水分活度 目前一般采用水分活度表示水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结合程度。 aw=f/f0 其中:f为溶剂逸度(溶剂从溶液中逸出的趋势);f0为纯溶剂逸度。 相对蒸气压(Relative Vapor Pressure,RVP)是p/p0的另一名称。RVP与产品环境的平衡相对湿度(Equilibrium Relative Humidity,ERH)有关,如下: RVP= p/p0=ERH/100 注意:1)RVP是样品的内在性质,而ERH是当样品中的水蒸气平衡时的大气性质; 2)仅当样品与环境达到平衡时,方程的关系才成立。 6、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函数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来表示: dlnaw/d(1/T)=-ΔH/R lnaw=-ΔH/RT+C 图:马铃薯淀粉的水分活度和温度的克劳修斯-克拉贝龙关系 7、食品在冰点上下水分活度的比较: ①在冰点以上,食品的水分活度是食品组成和温度的函数,并且主要与食品的组成有关;而在冰点以下,水分活度仅与食品的温度有关。 ②就食品而言,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的意义不一样。如在-15℃、水分活度为0.80时微生物不会生长且化学反应缓慢,然而在20℃、水分活度为0.80 时,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地生长。 ③不能用食品在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在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同样也不能用食品冰点以上的水分活度来预测食品冰点以下的水分活度。 8、水分吸附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用来联系食品中的水分含量(以每单位干物质中的含水量表示)与其水分活度的图,称为水分吸附等温线曲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MSI)。 意义: (1)测定什么样的水分含量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预测食品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3)了解浓缩和干燥过程中样品脱水的难易程度与相对蒸气压(RVP)的关系; (4)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5)对于要求脱水的产品的干燥过程、工艺、货架期和包装要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9、MSI图形形态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食品化学知识点总结 1、食品剖析的目的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确切了解营养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糖类;另一方面是对食品中有害成分进行监测,如黄曲霉毒素,农药残余,多核芳烃及各类添加剂等。 2、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以及食品在加工、储藏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3、食品分析与检测的任务:研究食品组成、性质以及食品在贮藏、加工、包装及运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科学认识食品中各种成分及其变化对人类膳食营养、食品安全性及食品其他质量属性的影响。 4、生物体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 5、蛋白质:催化作用,调节胜利技能,氧的运输,肌肉收缩,支架作用,免疫作用,遗传物质,调节体液和维持酸碱平衡. 蛋白质种类: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6、脂肪:提供高浓度的热能和必不的热能储备. 脂类分为两大类,即油脂和类脂油脂:即甘油三脂或称之为脂酰甘油,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一般把常温下是液体的称作油,而把常温下是固体的称作脂肪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三大类。 7、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消化吸收较其他产能营养素迅速且解酵。糖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糖类可以分为四大类:单糖(葡萄糖等),低聚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等),多糖(淀粉、纤维素等)以及糖化合物(糖蛋白等等)。 8、矿物质又称无机盐.是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细胞渗透压与集体的酸碱平衡,保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9、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分理功能所必须的有机营养素.人体需要量少但是也不可缺少 . 10、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和视力减退,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有助于免疫系统功能正常;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床的健康;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11、维生素B1:促进成长;帮助消化。维生素B2: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增进视力。维生素B5:有助于伤口痊愈;可制造抗体抵抗传染病。维生素B6:能适当的消化、吸收蛋白质和脂肪。维生素C:具有抗癌作用,预防坏血病。维生素D:提高肌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维生素E:有效的抗衰老营养素;提高肌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病。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 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①供能及节约蛋白质②构成体质③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解毒④有益肠道功能⑤食品加工中重要原、辅材料⑥抗生酮作用 一、单糖、双糖及糖醇 2、单糖: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核糖、葡萄糖)①葡萄糖:来源:淀粉、蔗糖、乳糖等的水解;作用:作为燃料及制备一些重要化合物;脑细胞的唯一能量来源②果糖:来源:淀粉和蔗糖分解、蜂蜜及水果;特点:代谢不受胰岛素控制;通常是糖类中最甜的物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甜味物质。不良反应:大量食用而出现恶心、上腹部疼痛,以及不同血管区的血管扩张现象。 3、双糖:凡能被水解成少数(2-10个)单糖分子的糖。如:蔗糖葡萄糖 + 果糖①蔗糖:来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内;作用: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与糖尿病、龋齿、动脉硬化等有关②异构蔗糖(异麦芽酮糖)来源:蜂蜜、蔗汁中微量存在;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含能甜味物质;耐酸性强、甜味约为蔗糖的42%,不致龋。③麦芽糖:来源:淀粉水解、发芽的种子(麦芽);特点: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糖质原料,温和的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l/2。④.乳糖:来源:哺乳动物的乳汁;特点:牛乳中的还原性二糖;发酵过程中转化为乳酸;在乳糖酶作用下水解;乳糖不耐症。功能: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碳水化合物。构成乳糖的D—半乳糖除作为乳糖的构成成分外,还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的糖脂(如脑苷脂、神经节苷酯)和精蛋白,细胞膜中也有含半乳糖的多糖,故在营养上仍有一定意义。 4、糖醇:①山梨糖醇(又称葡萄糖醇):来源: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海藻和果实类如苹果、梨、葡萄等中多有存在;工业上由葡萄糖氢化制得。特点:甜度为蔗糖一样;代谢不受胰

食品化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天然食品中除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外,还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2.食品的化学组成分为_________和非天然成分,非天然成分又可分为_________和污染物质。 3.简述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 4.简述食品贮藏加工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水 1.降低水分活度可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其机理是什么? 2.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 3.水分活度 4.等温吸湿曲线及“滞后”现象 5.下列食品中,Aw值在0.95~1.00范围的是( ) A.新鲜水果 B.甜炼乳 C.火腿 D.牛乳 6.下列哪类微生物对低水分活度的敏感性最差?( ) A.细菌 B.酵母 C.霉菌 D.芽孢杆菌 7.下列不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 A.在-40℃以上不结冰 B.可以自由流动 C.在食品内可以作为溶剂 D.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8.属于自由水的有( ) A.单分子层水 B.毛细管水 C.多分子层水 D.滞化水 9.结合水不能作溶剂,但能被微生物所利用。( ) 10.食品中的单分子层结合水比多分子层结合水更容易失去。( ) 11.与自由水相比,结合水的沸点较低,冰点较高。( ) 12.水分的含量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存在着必然、规律的关系。( ) 13.高脂食品脱水,使其Aw降低至0.2以下,对其保藏是有利的。( ) 14.食品中的结合水能作为溶剂,但不能为微生物所利用。( ) 15.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等温吸湿线都成S形。( ) 16.马铃薯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分解析等温线是相同的。( ) 17.结合水是指食品的非水成分与水通过_________结合的水。又可分为单分子层结合水和_________。 18.吸湿等温线是恒定温度下,以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_________为横坐标所作的图,同一食品的吸附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19.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呈___________形,而且与解吸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叫 ___________。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1.改性淀粉 2.淀粉糊化 3.何谓淀粉老化?说明制备方便稀面的基本原理。 4.下列糖中,具有保健功能的糖是( ) A.葡萄糖 B.低聚果糖 C.蔗糖 D.木糖醇

食品化学复习及答案答案

第二章水分 A.分析MSI曲线中各区及分界的水的性质。 I区: ①其中的水被最强烈的吸附和最少流动; ②这部分水通过H20-离子或H20-偶极相互作用与极性部分结合; ③它在-40℃不能冻结; ④不具有溶解溶质的能力; ⑤看将这部分水看成固体的一部分。 I区和II区的边界: ①相当于食品的“BET单层”水分含量;(BET 计算,P28、29) ②AW =0.2 II区水分特点: ①此部分区域的水主要通过氢键与相邻的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缔合; ②它的流动性比体相水稍差; ③大部分水在-40℃不能冻结; ④I区和II区的水分通常占高水分食品原料5%以下的水分。 II区和III区的边界: AW =0.85 III区水分特点: ①此部分区域的水为体相水; ②作为溶剂的水, ③该区的水分通常占高水分食品原料95%以上的水分。 B.比较冰点以上和冰点以下AW的差异。 1、在冰点以上,AW是样品组成与温度的函数,前者是主要的因素; 2、在冰点以下,AW与样品的组成无关,而仅与温度有关,即冰相存在时, AW 不受所存在的溶质的种类或比例的影响,不能根据AW 预测受溶质影响的反应过程; 3、不能根据冰点以下温度AW预测冰点以上温度的AW ; 4、当温度改变到形成冰或熔化冰时,就食品稳定性而言,水分活度的意义也改变了; C.请至少从4个方面分析AW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1、不同类群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水分活度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9~0.94,大多数霉菌为0.94~0.80,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为0.65~0.60。在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就无法生长; 2、降低食品的AW,可以延缓褐变,减少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防止水溶性色素的分解。但AW过低,则会加速脂肪的氧化酸败,又能引起非酶褐变。要使食品具有最高的稳定性所必需的水分含量,最好将AW保持在结合水范围内。这样,使化学变化难于发生,同时又不会使食品丧失吸水性和复原性; 3、水活度与食品质构的关系:水分活度对干燥和半干燥食品的质构有较大影响。要保持干燥食品的理想性质,水分活度不能超过0.3~0.5; 4、食品在较高含水量(30-60%)的情况下,淀粉老化速度最快;如果降低含水量,则老化速度减慢,若含水量降至于10%-15%,则食品中水分多呈结合态,淀粉几乎不发生老化; D.AW的定义: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该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食品化学各章作业2015-6

各章作业: ?绪论:(本章考试不作要求)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食品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食品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3、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如何? 4、食品化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6、怎样学好食品化学? ?水分: ?水分活度、分子流动性 ?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安全性)的关系?如何控制水分活度? ?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碳水化合物: 1、了解常见的单糖、双糖的组成与基本性质;纤维素、淀粉的化学构成。 2、论述影响Maillard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 3、何谓焦糖化反应 4、淀粉糊化、淀粉老化的概念;论述影响淀粉糊化、老化的因素,他们在食品加工中有何应用? 5、美拉德反应对食品加工有什么意义?请说明其发生条件和控制因素。

?蛋白质: ?名称解释 1、蛋白质胶凝作用 2. 蛋白的水合能力: 3. “剪切稀释”现象 ?简答: 1.蛋白质的食品功能特性主要有哪些? 2. 简述蛋白质的变性及其影响因素? ?脂类: 同质多晶体 反式脂肪酸 固体脂肪指数 油脂的氧化机理,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油脂过氧化物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简述油脂在加工和储藏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酶: 1、常见的酶分为哪六大类?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2、酶有哪些特征?何谓固定化酶? 3、米氏常数Km 4、什么是酶促褐变?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有哪些? 5、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举例) ?矿物质和维生素 简述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哪些因素造成维生素发生变化?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有哪些?

(完整版)食品化学答案整理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分 1、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指食品的水分蒸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 (2)水分的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中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水分活度为横坐标绘制而成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MSI)。 (3)等温线的滞后现象:一种食物一般有两条吸附等温线。一条是水分回吸等温线,是食品在吸湿时的吸附等温线;一条是水分解吸等温线,是食品在干燥时的吸附等温线;往往这两条曲线并不完全重叠,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张开了一细长的眼孔,把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2、问答题 (1)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 ①食品a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从微生物活动与食物水分活度的关系来看,各类微生物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一般说来:细菌为Aw>0.9;酵母为Aw>0.87;霉菌为Aw>0.8。 ②食品aw与酶促反应的关系:一方面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的构象。食品体系中大多数的酶类物质在Aw<0.85 时,活性大幅度降低,如淀粉酶、酚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但也有一些酶例外,如酯酶在Aw为0.3甚至0.1时也能引起甘油三酯或甘油二酯的水解。 ③食品aw与非酶化学反应的关系:降低食品的Aw ,可以延缓酶促反应和非酶反应的进行,减少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防止水溶性色素的分解。但Aw过低,则会加速脂肪的氧化酸败,还能引起非酶褐变。 ④食品aw与质地的关系:当水分活度从0.2~0.3增加到0.65时,大多数半干或干燥食品的硬度及黏着性增加。水分活度为0.4~0.5时,肉干的硬度及耐嚼性最大。(2)水分的吸附等温线的定义,以及3个区段的水分特性。 ①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中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水分活度为横坐标绘制而成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②I区:为化合水和临近水区。这部分水是食品中与非水物质结合最为紧密的水,为化合水和构成水,吸湿时最先吸入,干燥时最后排除;这部分水不能使干物质膨润,不能作为溶剂,在- 40℃不结冰。 ③П区:为多层水区。主要靠水-水和水-溶质的氢键与邻近的分子缔合,这部分的水将起到膨润和部分溶解的作用,加速大多数反应的速率。 ④Ш区:为自由水区。在这个区域,绝大多数的化学、生物化学反应速度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都达到最大,这部分水决定了食品的稳定性。 (3)食品中的离子、亲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别以何种方式与水作用? ①水与溶质的相互作用:它们是通过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电荷与水分子偶极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水合作用。当水分子靠近离子或离子基团时,水分子会在离子形成的电场中发生极化作用,使水分子出现两个分离的电荷中心,分子两端分别带上δ的正电荷和δ的负电荷。 ②水分子与具有氢键形成能力物质的相互作用:水能够与各种合适的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酰胺或亚氨基等极性基团形成氢键,水与溶质之间的氢键键合比水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 ③水分子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稀有气体及引入

食品化学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水分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不移动水(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结合水、体相水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氢键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结合水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 效浓度。水分活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4、氢键、三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 由水。化学键、毛细管力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水分含量、水分活度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组成和温度、温度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水分含量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膨胀效应、浓缩效应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13、104.50、109028`、0.96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水中的构成水和邻近水(与离子基团以水-离子或水-偶极相互作用而牢固结合的水)、可准确地预测干制品最大稳定性时的最大水分含量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在-40℃下不结冰、无溶解溶质的能力、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为0、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BCD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ABC A配位键B氢键C部分离子键D毛细管力

食品化学复习重点

一、水 1、吸附等温线 (1)定义: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 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对它的水分活度 绘图形成的曲线,简称MSI (2)意义:①脱水的难易程度与相对蒸气压的关 系②如何防止水分在组合食品的各配料之间 的转移③测定包装材料的阻湿性④可以预测 多大的水分含量时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⑤ 预测食品的化学与物理稳定性与水分含量的 生长⑥可以瞧出不同中非水组分与水结合能 力的强弱 大多数食物的MSI为S形,而水果、糖制品含有 大量糖与其她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以 及多聚物含量不高的食品的等温线为J形。 区Ⅰ区Ⅱ区Ⅲ区 Aw 0-0、25 0、25-0、85 >0、85 含水量\% 0-7 7-27、5 >27、5 冻结能力不能冻结不能冻结正常溶剂能力无轻微-适度正常 水分状态单分子水层吸附 化学吸附结合水 多分子水层凝聚 物理吸附 毛细管水或自由流动 水 微生物利用不可利用开始可利用可利用 结合方式水-离子或水-偶极相 互作用 水-水与水-溶质的氢 键 体相水 (3)滞后现象 ①定义:采用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一般来说当Aw值一定时,解吸过程中的食品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②原因:a食品解吸过程中的一些吸水部位与非水组分作用而无法释放出水分、 b、食品不规则形状而产生的毛细管现象,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c、解吸时将使食品组织发生改变,当再吸水时就无法紧密结合水分 2、水分活度与脂肪氧化的关系

(1)水分活度的定义 就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 饱与蒸气压的比值:Aw=P/ 物理意义:生物组织与食品中能够参与生理 活动中的水分含量与总含量的关系 (2)Aw与脂肪氧化的关系 从极低的Aw值开始,脂类的氧化速度随着 水分的增加而降低,直到Aw值接近等温线 Ⅰ与Ⅱ边界时,速度最低。此时加入到非常干燥的食品样品中的水明显干扰了脂类的氧化,这部分水被认为能结合脂类的氢过氧物,干扰了它们的分解;另外,这部分水能同催化氧化的金属离子发生水合作用,降低其催化效率,于就是阻碍了氧化。而进一步增加水将会引起氧化速度增加,直到Aw值接近Ⅱ与Ⅲ的边界,这时水超过了Ⅰ与Ⅱ的边界,增加了氧的溶解度与脂类大分子的肿胀,暴露出更多的催化部位,加速了氧化。再进一步增加水就使氧化速度降低,因为这时的Aw值较大(>0、8),加入的水对体系内的催化剂产生了稀释效应从而降低了其催化效力,减缓了脂类的氧化速度。 3、水分的分类 根据其相互作用的性质与程度,可以将食品中的水分为结合水与体相水 (1)结合水:通常就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她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水,具有低流动性、在-40℃不结冰,不能作为所加入溶质的溶剂、不能为微生物所利用等特性。根据结合水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的不同,结合水又可分为化合水、邻近水与多层水。 ①化合水,又称为组成水,就是指非水结合得最牢固的,并构成非水物质整体的那部分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在-40℃不结冰、不能作为所加入溶质的溶剂、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为 0、不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②邻近水,就是指处在非水组分亲水性最强的基团周围的第一层位置,主要的结合力就是水-离子与水-偶极间的缔合作用,与离子-离子基团缔合的水就是结合最紧密的邻近水,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在-40℃不结冰、不能作为所加入溶质的溶剂、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大大减少、不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 ③多层水:大多数多层水在-40℃不结冰,其余可结冰,但冰点大大降低。有一定融指的能力、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大大减少、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2)体相水:又称游离水,就是指食品里除结合水以外的一部分水。能够结冰,但冰点有所下降,溶解溶质的能力强,干燥时易被除去,与纯水分子平均运动接近。很适于微生物生长与大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但与食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可以分为不移动水或滞化水、毛细管水与自由流动水。 4、食品中的离子、亲水性物质、疏水性物质分别以何种方式与水作用? (1)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相互作用的水就是食品结合得最紧密的一部分水,它们通过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电荷与水分子偶极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而产生水合作用。在稀盐溶液中,离子的周围存在多层水,离子对最内层与最外层的水产生的影响相反,因而使水的某些物理性质不相同,最外层的水与稀溶液水的性质相似。 (2)水能够与各种合适的基团,如羟基、氨基、羧基、酰胺或亚氨基等极性基团形成氢键。水与溶质之间的氢键键合比水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弱。 (3)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把疏水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脂肪酸、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等加入水中,由于极性的差异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使临近非极性部分的水-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