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大气中水分的蒸发和凝结等水分相变的物理机制,云、雾、露、霜等天气现象形成的物理过程,降水形成的物理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和人工影响降水的原理与方法。[名词解释]

蒸发、凝结、三相点、蒸发潜热、融解潜热、升华潜热、冰晶效应、露、霜、霜冻、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云、雨、雪、霰、雹、链锁反应、冷云、暖云、人工降雨。

1、蒸发:起初,系统中的水汽浓度不大,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就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

2、凝结:水汽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三相点: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强的数值。

4、蒸发潜热:蒸发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大动能的水分子脱出液面,使液面温度降低。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必须自外界供给热量,这部分热量等于蒸发潜热。

5、溶解潜热:冰融化为水所需消耗的潜热。(3.34×105J/kg)

6、升华潜热:(2.8×106J/kg)

7、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水滴会应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8、露: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细小的水滴,称为露。

9、霜: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会有水汽的凝结,,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以下,则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称为霜。

10、霜冻: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

11、雾凇:是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他地物迎风面上的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

12、雨凇:是形成在地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

13、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贴地气层变冷而形成的。

14、平流雾:是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逐渐冷却形成的。

15、云:是悬浮在自由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16、雨:自云体中降落至地面的液体水滴。

17、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

18、霰:从云中降落至地面的不透明的球状晶体,由过冷却水滴在冰晶周围冻结而成。

19、雹:是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的固体降水,呈球形,常降至积雨云。

20、链锁反应:云中水滴增大--破碎--再增大--再破碎的循环往复过程,常用来解释暖云降水的形成。也称为暖云的繁生机制。

21、暖云:云顶温度高于冻结温度,而且由水滴构成的云称为暖云。

22、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就是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特别是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条件,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并合增大,形成降水。

[填空]

1、水汽的临界温度是_t k=374℃_,临界压力是_E k=2.2×105hPa_。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

别是_t0=0.0076℃_、_E0=6.11hPa_。

2、设e为实际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当E>e时是_蒸发(未饱和)_过程,当E=e时是_

动态平衡(饱和)_过程,E

3、水的蒸发潜热为_2.5×106J/kg_、融解潜热为_3.34×105J/kg_、升华潜热_2.8×106J/kg_。

4、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由_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_描述。

5、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同温度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_小_,两者在_-12℃_时相差最大。

6、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_小_,浓度越高,饱和水汽压越_小_。

7、温度相同时,不同形状的蒸发面,_凸_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_平_面次之,_凹_最小。

凸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_越大_,凹面的曲率愈大,饱和水汽压_越小_。

8、影响蒸发的因素有_水源_、_热源_、_饱和差(E-e)_、_风速与湍流扩散_。

9、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的日变化_相反__,最高值出现在_清晨温度最低时_最低值出

现在_午后温度最高时_。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以_冬季_最大,_夏季_最小。

10、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一般条件是_有凝结核或凝华核的存在_、_大气中水汽要达到

饱和或过饱和状态_。使空气达到饱和的途径有_通过蒸发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_、_通过冷却减少饱和水汽压_或_两者的共同作用_。大气冷却的方式有_绝热冷却_、_辐射冷却_、_平流冷却_、_混合冷却_。

11、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_晴朗微风的夜间_。

12、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_辐射_ 雾区。

13、大气的上升运动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_热力对流_、_动力抬升_、_大气波动_、_地形

抬升_。

14、淡积云又叫_晴天积_云,是_连续晴天_的预兆。早上有浓积云是_雷雨_ 的预兆。傍晚

层积云是_连晴_的预兆。

15、如果天空有晕,表明有_卷层_云移来,未来将有_雨层_ 云移来,天气将转雨。

16、“瓦块云,晒死人”、“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是指_透光高积_云或_透光层积_

云出现时,天气晴好而少变。

17、降水的类型,按形态分有__雨__、_雪__、__霰___、__雹___。按性质分有_连续性降水

_、_阵性降水_ 。按强度分有__小雨___、_中雨_、_大雨_、_暴雨_、_大暴雨_、_特大暴雨_(雨);__小雪__、__中雪__、_大雪_(雪)。

18、层状云的降水是_连续_ 性的;积状云的降水是_阵_性的;波状云的降水是_阵_性的。

19、人工影响冷云降水的方法,一是_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_;二是_引入人工冰核(凝

华核或冻结核),如碘化银_。

20、人工人工影响暖云降水的方法是_①引入吸湿性核(如食盐)②直接引入30-40μm的

大水滴③引入表面活性物质_。

[问答题]

1、影响饱和水汽压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饱和水汽压的影响如何?

①蒸发面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饱和水汽压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②蒸发面性质: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总是要小于过冷却水面的饱和

水汽压。和纯水面相比,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小于纯水面的饱和水汽压;溶液浓度越大,则饱和水汽压越小。

③蒸发面形状:温度相同时,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最大,平面次之,凹面最小。凸面的曲

率越大,饱和水汽压越大;凹面的曲率越大,饱和水汽压越小。

2、辐射雾、平流雾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是什么?

辐射雾:①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②天气晴朗少云③风力微弱(1-3m/s)④大气层结稳定

平流雾:①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②暖湿空气的湿度大③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s)④层结较稳定。

3、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层状云、积状云和波状云的降水情况如何?

降水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并降至地面的过程。

层状云:①因卷层云中含水量较小,云底又高,所以除了在冬季高纬度地区的卷云可以降微雪以外,卷层云一般是不降水的。②雨层云和高层云经常是混合云,雨层云和高层云的降水与云厚和云高有密切关系,云越厚、越低、降水就越强,雨层云比高层云的降水大的多。③由于层状云云体比较均匀,云中气流也比较稳定,所以层状云的降水是连续性的,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变化小。

积状云:①淡积云由于云薄,云中含水量少,而且水滴又小,所以一般不降水。②浓积云是否降水随地区而异,在中高纬度地区,浓积云的厚度、云中含水量和水滴都较大,虽然云中没有冰晶存在,但水滴之间冲并作用显著,故可降较大的阵雨。③积雨云是冰水共存的混合云,云的厚度和云中含水量都很大,云中升降气流强,因此云滴的凝华增长和冲并作用均很强烈,致使积雨云能降大的阵雨、阵雪,有时还可下冰雹。④积状云的降水是阵性的。

波状云:①由于含水量较小,厚度不均匀,所以降水强度较小,往往时降时停,具有间歇性。②层云只能将毛毛雨,层积云可降小的雨、雪和霰。③高积云很少降水。但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水汽比较充沛,层积云也可产生连续降水,高积云有时也可产生降水。

4、人工降雨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原理: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条件,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并合增大,形成降水。

方法:a.人工影响冷云降水①在云中投入冷冻剂,如干冰②引入人工冰核(凝华核或冻结核),如碘化银。b.人工影响暖云降水①引入吸湿性核(如食盐)②直接引入30-40μm 的大水滴③引入表面活性物质。

5、全球降水的分布有何特点?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特点: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渐渐减少,在0-15°的热带地区降雨量最大;在南、北纬度约15~30°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下沉运动占优势,不利于云雨形成,降水量达到最小值,一般不到500毫米。②在温带是锋面气旋活动频繁的地方,暖空气沿锋面上升,降水又有增加,年降水量达500~1000毫米,成为地球上第二个多雨带。③到两极地区,温度低,水汽少,降水量显著减少,而且主要是降雪,极地也是地球上的少雨带。地球上最大年降水量出现在印度的乞拉朋齐。

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与大气的运动、气团和锋带的活动以及海陆分布等有密切的关系。主要的影响因子有:

①空气温度对大气最大水汽含量的限制。这一点对高纬度和冬季大陆内部很重要;

②纬向的水汽输送主要是由大气平流造成的;

③海陆分布;

④山区的分布对局地盛行风的影响,也制约着降水分布。

(完整版)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_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常见天气系统

课时作业(九) 常见天气系统 作业时间:月日 (2019北京昌平区上学期期末联考)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下图为四种地面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有利于形成霾的天气系统是( ) A.甲B.乙 C.丙D.丁 2.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 ) A.地面气压下降B.阴雨天气 C.地面气温上升D.无风或微风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甲为冷锋天气系统,乙为暖锋天气系统,丙为低气压(气旋)天气系统,丁为高气压(反气旋)天气系统。据题干知,霾主要出现在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相对湿度不大的大气形势下,而甲、乙、丙、丁中,只有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低空静风或微风,降水少,相对湿度不大,其他均可带来降水,故选D项。第2题,甲为冷锋天气系统,某地冬季受甲天气系统影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可能出现阴天、降温、大风、雨雪天气,故选B项。 (2019北京石景山区上学期期末联考)读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3~4题。 时间天气状况日平均气温最大风力空气首要污染物 第一天多云11 ℃5级总悬浮颗粒物 第二天阴雨8 ℃8级总悬浮颗粒物 第三天晴 3 ℃4级NO2

4.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 ) A.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C.气温日较差小、光照强 D.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从表中数据看该城市气温降低、风力增大、阴雨,故该天气系统是冷锋,C是锋面气旋,其他都不符合,选C项。第4题,从表中数据看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晴,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A项正确;第三天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B项错误;第三天晴,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C项错误;第三天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弱,D项错误。 (2019江西宜春一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睛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①地受高压控制而为晴朗少风天气,利于洗车,故洗车指数数值最低,A项正确。而其他三地位于锋面附近而多大风、阴雨天气,不利于洗车而洗车指数较高。第6题,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为低温、阴雨天气,风向为西北风;③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为晴朗天气,风向为西南风;④地位于暖锋锋前,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而气温较低,风向为东南风。故D项正确。 (2019广东茂名一模)读图,回答7~8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 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 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 。 A B 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 DC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 ★三、大气水平运动——风(参看课本P31图2.5、2.6、2.7)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参看课本P34图2.10)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参看课本P37图2.13、2.14) ★2.季风环流(参看课本P38图2.15) ★3.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参看课本P41图2.18、2.19、2.20)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参看课本P44图2.22)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 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 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 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 的流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 在锋前。 4.应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如下图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环境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汇总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导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轻巧记忆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问题导思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西北地区天气的真实写照,它体现了() 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E.海拔高,空气稀薄 提示:ACD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 温馨提示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 (2)风向与所在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全析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以示意图来记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一、名词解释题: 1、饱与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的水汽压。 2、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与水汽压的百分比。 3、饱与差(d):同温度下饱与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露点温度(td ):在气压与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与时的温度。 5、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与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 7、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降水距平:就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10、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与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 12、水分临界期 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就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与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与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与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与,此时在水滴与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

二、填空题: 1、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蒸发量就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使水汽达到过饱与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与(6)绝热冷却。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与时,则相对湿度就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与状态的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的,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与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与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就是由__植物蒸腾_与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与状态的途径:一就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就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与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与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与波状云(波动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以下三题。 1.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①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①跨流域调水①退田还湖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以下三题。 2.以①为中心的环流圈() A.其中的一支是西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下图是模拟洋流系统的一个实验装置,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且假定F1和F2表示大洋西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若同时开启风扇F1和F4,则该装置模拟的洋流系统是() ①北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北太平洋中高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南大西

洋中高纬洋流系统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为“世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 A.发展节能工业 B.扩大水稻播种面积 C.跨流域调水 D.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 2015年6月,太原市首次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雨量大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包括() ①调节地表径流①调节水汽输送①减少地下径流①增加地表下渗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资料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重点与考点: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探究学习主干知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 2.大气的受热过程 3.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意义: 。 5.大气的热力作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能量来源: 。 2.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白天吹 夜晚吹 山谷风:白天吹 夜晚吹 城市热岛环流:形成原因 ①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 或 ,大部分到达 ,并被地面吸收和 。 ② 地面吸收 而增温,同时又以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③ 吸收地面辐射以后又以 、 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 定义: 它是大气运动的 的形式。 形成原理:近地面空气 或 引起气流的 运动 导致 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 运动 运动和 运动共同形成热力环流 大气的削弱作用:方式 大气的保温作用:① 对于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② 大气逆辐射: 。 ① ② ③

重点解析: 1. 大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① 水平方向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垂直方向上,气温 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是由于大气对可见光几乎是透明的,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却强烈吸收,而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温室效应”。 3.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垂直运动),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导致等压面产生弯曲。其变化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典题解析: 1、读图(一),判断A 、B 两处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a >c ,b <d ,而c=d ,所以a >b 。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 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 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 相比而言的),B 处气压较高。而AB 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 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 处温度较高,B 处温度较低。 2.读下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三地中,属于下沉气流的是 , 判断理由是 。 (2)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 (3)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 ,判断理由是 。 解析: 一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等压面的弯曲状况 二 在此处需联系的知识点是:① 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气压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匀,引起气流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受热 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相应的地方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气流冷却下沉,相应的地方形成高压。反之,近地面是低压则对应温度高(受热),近地面是高压则对应温度低(冷却) ③ 等压面的弯曲规律是:高压区凸向高处,低压区凸向低处 答案:(1)B 、C 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2)② (3)⑤ 近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在此堆积 达标训练: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图一 图二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鲁京津琼)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典例1秘鲁是世界有名的“无雨之城”,却又多雾潮湿。首都利马纬度低,却又“四季如春”。下图为“秘鲁的区域图”和“利马的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材料回答下题。 秘鲁首都利马气候具有少雨、多雾特征,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少雨:该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多雾:临近海洋,水气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 解析该地位于东南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寒流减湿作用明显,所以气候少雨。多雾天气,要从雾的形成条件分析,包括水汽、降温、逆温等因素。该地临近海洋,水汽充足。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浓雾扩散,所以形成多雾天气。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与本章相关的哪些信息? 答案秘鲁降水少,多雾;秘鲁主要位于6°S~18°S之间的大陆西岸;利马位于大陆西海岸;利马气温介于15℃与20℃之间,降水较少,7、8月略多。 典例2(2019·广东湛江模拟)我国民间以农历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气象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第一天视为春季的开始。读“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题。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平均入春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 答案 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时间等值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自南向北,纬度越高,温度越低,入春时间越迟,因此影响入春时间最主要的因素为纬度位置。B正确。 思考:你从上题材料和设问中解读到哪些与本章相关的信息? 答案入春时间等值线类似于等温线,若折算为同一日期,越往北等温线的数值越小,即温度越低;设问地点仅限于我国东部地区。 典例3(2019·安徽合肥模拟)下图为“安徽省某日14时和20时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1)~(2)题。 (1)从14~20时,合肥( ) A.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小 B.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大 C.风向变化较小,风力变大 D.风向变得相反,风力变小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 ) A.14时宿州气温比合肥高B.14时宿州降水比合肥少 C.20时合肥空气质量好转D.20时黄山受冷气团控制 答案(1)C (2)C

全球环境变化论文

中山大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全球环境变化 题目名称: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班级:经济二班 姓名:吴超贤 学号: 10307046 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2010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网站设计与管理》课程论文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 学生:吴超贤 (国际商学院经济二班,学号:10307046) 摘要: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也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但这种气候的变化势必会将我们人类引向灭亡的道路,有人说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报复,人类为了发展经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断的破坏环境,例如将工业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氧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这些都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灾难,虽然现在人类已经重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也在想各种方法去补救,但这会不会太晚了和人类所实施的方法是可以做到,可以有效呢?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化,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灾害,人类与气候,全球变暖 一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 气候的自然变化为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及生物圈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大气圈是整个气候系统的温度计,是气候变化的表征。内在因素:大气成分、地形、植被、冰雪覆盖面的变动,大气与海海洋的交互作用,大气、生物圈、陆地之间的交互作用,甚至云量的多寡及分布,都造成大气环流的变动。外在因素:太阳辐射量的改变、火山爆发、板块飘移、地形变动人类:人类的活动曾改变区域气候,也曾因为气候变动发生浩劫。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程度更大 二全球气温的变化 (一)变化趋势: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习题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一、名词解释题: 1. 饱和水汽压(E):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 2.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3. 饱和差(d):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 4. 露点温度(td ):在气压和水汽含量不变时,降低温度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5. 降水量: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水层厚度。 6. 干燥度:为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之比。 7. 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8. 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之差。 9. 降水变率=降水距平/多年平均降水量×100% 10. 辐射雾:夜间由于地面和近地气层辐射冷却,致使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以下所形成的雾。 11.露点 12.水分临界期 13.农田蒸散:为植物蒸腾与株间土壤蒸发的综合过程。 14.冰晶效应:是指在温度低于0℃时,由于平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平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对水面还未饱和的水汽压来说冰面已达到饱和,此时在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条件下,水滴将不断蒸发而冰晶将不断增长的现象。 15.

二、填空题: 1. 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1)减少。 2. 蒸发量是指一日由蒸发所消耗的(2)水层厚度。 3.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 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 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 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 高。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 100%。 6.根据土壤含水量由多到少,可将土壤蒸发速率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7.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 8.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9.饱和水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升高(增大)_。 10.当水汽压不变时,相对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降低(减小)_。 11.农田蒸散是由__植物蒸腾_和___土壤蒸发_组成。 12.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水汽含量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降低温度_。 13.云滴的增长过程有两种,即凝结(凝华)增长和_碰并增大_。 14.空气冷却的方式可归纳为四种:辐射冷却、绝热冷却、接触冷却和混合冷却。 15.按云的成因可将云分为积状云(对流云)、层状云(滑升云)和波状云(波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能力卷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2.海面上的风力通常比陆地风力大些,原因可能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地转偏向力大C.摩擦力小D.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拍摄的“石猴观海”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山地景观属于 A.黄土地貌景观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火山地貌景观D.喀斯特地貌景观 4.关于黄山云海气象万千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林木繁茂,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B.山高谷深,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阳处温差大 C.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充沛 D.云海变幻诡谲与山谷风的影响密切相关 “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縹地里气温比周图樑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出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小气候的改善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 6.图中绿地与周围裸地或建筑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A.近地面风由周围吹向绿地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周围 C.绿地气流上升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 7.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 C.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分布不均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A.A1和B1B.A2和B1C.B1和C2D.A2和C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1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WORD格式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课程作业

目录 1.引言 (2) 2. 广州环境简介 (2) 2.1 地理位置 (2) 2.2 气候环境 (2) 2.3 地貌环境 (3) 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 (3) 3.1 气候环境变化 (3) 3.2 大气环境变化 (4) ......................................................................................... 7 3.3 酸雨 3.4 水体环境变化 (9) 3.5 固体废弃物 (11) 3.6 声环境 (12) 3.7 环境变化总述: (13) 4. 环境变化影响因素 (13) 4.1 经济水平提高 (14) 4.2 能源消费结构改变 (14) 4.3 城市绿地增加 (14) 4.4 政府对环境的治理 (14) 5.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15) 参考文献 (15) 1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从气候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选取了气温、降水、主 要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声等指标,用2000~2012 年的数据描述了从近年来广州市的环境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绿地面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支持等 角度,分析影响广州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广州环境质量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环境变化、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环境、气候环境 6.引言 在过去的发展中, 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 年和2002 年, 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 示范奖”称号,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 志。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本人从广州统计年鉴找到了从2000~2012 年的一些数据,希望能从气候、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环境变化的特征。 7.广州环境简介 2.4地理位置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 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 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 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2.5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 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 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 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 1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 毫米。全年中, 4 至6 月为雨季,7 至9 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 月、11 月、和 3 月气温适中,12 至2 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大气的垂直组成和垂直分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9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探究一大气的组成 考向1 大气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层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的大气圈( ) ①由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②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③与其他圈层之间没有联系④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地球的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①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很小,②错误;大气圈和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③错误;地球上的低层大气中的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④正确。故选D项。 2.关于大气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物质原料 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排除④。 考向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的影响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组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就全球来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含量明显增加的大气成分是( ) A.氧气B.氮气 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 C 解析氧气和氮气含量不会有明显的变化,A、B两项错误;受矿物燃烧和森林破坏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C项正确;受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的影响,臭氧含量明显减少,D项错误。 4.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 A.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答案 A 解析图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覆盖率越高,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减少,说明城市绿地的作用是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故A项正确。 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向1 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的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②对流运动显著③云雨雪雾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 【教学目的】1、了解蒸发和凝结过程,了解地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2、掌握降水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影响蒸发的因素,水汽凝结的条件,地面和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云的形成条件和分类,人工影响云雨,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饱和水汽压,各种云的形成,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各类云的降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蒸发和凝结 一、水相变化 1、水相变化的物理过程 (1)水的三种形态:—————— (2)水的临界温度:—————— (3)水的冻结温度:—————— (4)水相变化:———————— (5)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与温度成________(正比或反比)。 (6)水汽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就越____(多或少)。 (5)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数与温度成________(正比或反比)。 (6)水汽浓度越大,单位时间内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就越____(多或少)。 (7)蒸发过程: 单位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比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多,系统中的水有一部分变成了水汽。(8)动态平衡: 在同一时间内,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相等,即水和水汽之间达到了两相平衡。 2、水相变化的判据 e﹤E:蒸发(未饱和) e=E:动态平衡(饱和) e﹥E:凝结(过饱和) 3、水相变化中的潜热 L为蒸发潜热。在同温度下,凝结潜热与蒸发潜热相等。 融解潜热: 升华潜热:Ls 二、饱和水汽压

(一)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克拉柏龙-克劳修司方程描述 (3-3) 变形后,得到: (3-4) 式中,E为饱和水汽压,T为绝对温度,L为凝结潜热,Rw为水汽的比气体常数。积分(3-4)式,并将 E0=6.11hPa(为t=0℃时,纯水平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代入,得到: (3-5) 或者 (3-6) 结论: 1、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大。 2、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 思考: 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二)饱和水汽压与蒸发面性质的关系 1、冰面和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 冰面上的饱和水汽压Ei (3-7)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马格努斯经验公式来确定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的关系: (3-8) 规律: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结业论文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1—2012学年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全球变化与环境导论》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周培疆年级:11级学号: XXXXXXXXXX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姓名:XXX 系主任签名 课程论文总题目:全球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 ——浅谈当下全球环境危机与应对摘要:在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愈来愈多,愈来愈尖锐的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众所周知现在有十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分别是: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减少、土地退化沙化、水资源短缺、海洋环境恶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固体废物污染以及人口增长。这些环境问题都是我们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计后果地疯狂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而现在这些环境问题都成为了阻碍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所以,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如何应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了解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全球环境变化;环境危机;应对 一、从一些数据开始 2008年春节,中国南部遭受大范围冰雪灾害,预计受灾损失达到1500亿元。 2008年5月,发生汶川大地震。 2008年6月,南方暴雨连天,洪涝成灾。 2009年2月,河南大旱,号称50年一遇。 2009年8月,台湾风灾。 2010年3月,西南旱灾,3月36日,曾经雄伟的贵州黄果树瀑布断流。 2010年夏季,南方再次水灾成患。 2010年8月,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 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旱灾,洪湖发生70年一遇的大旱。丹江口水库库岸因干旱而出现龟裂,创下历史最低水位。 2011年6月,江西发生水灾。 2012年2月,云南昆明大旱,水库干涸见底,经济损失100亿左右。 …… 为什么在这么短短几年之间,会发生如此之多的环境灾害?为什么原来那些千年一遇,百年一遇的天灾现在正渐渐变成五十年一遇,甚至十年、几年一遇?人类与环境问题的矛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知识点总结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模拟试卷1及答案 2020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2 2020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3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基础知识考前复习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 2020年11月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0年高二地理周周练1试卷、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中考试卷 《海啸》视频 视频解析:狭管效应2(达坂城) 视频解析:狭管效应1(鄱阳湖) 地理纪录片|地球起源与成长史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a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b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a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b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c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d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e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f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 七、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可看作是第二章第四节地球圈层衔接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知识的前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认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是如何产生和进行的?为学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历史+选考地理,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高二学生对地球大气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因此对地理问题和现象的分析缺乏准确性、深刻性,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而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思维层次较高,因此需要学生课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查阅地球大气圈、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有关大气运动资料等。高三选考地理学生在自然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资料信息的整理与探究活动中,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气温变化、风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综合思维: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气温、风等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3.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的气温、风等地理事象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气温垂直变化规律、风向的判读及成因等生活常识。考情分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2019·全国Ⅱ卷,6~8 2017·全国Ⅱ卷,9~10 结合相关地理事物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基本原理的应用,分析气温日较 差、逆温层的产生及其影响。 2.热力环流2019·江苏卷,19~20 2017·天津卷,8 2016·天津卷,4 多以实际地理区域或地理现象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大气的水平运动2018·全国Ⅱ卷,37 2018·北京卷,6 2018·江苏卷,27 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风向、风速等内容。 教法:启发式引导法、案例教学法、归纳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地图册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前面一节已经学过了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社会联系最密切圈层之一,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与人类密切相关。那么,大气圈中所发生的大气现象有哪些?是怎样发生的? (二)授课环节 我们把知识梳理一下,教师PPT展示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自主完成)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 2.两大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