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入性化”就是强调人”重于物”要求对人性及人的各种需求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永无止境地追求无缝沟通。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人性化”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即把人性化”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在设计进程中的设计。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中,以人为本”更多的被停留在口头上或是文字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部分政府大搞形象、政绩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跟风;为赶工期过度压缩正常的设计、施工时间;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的经验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等,往往造成城市公共空间不方便使用,甚至于只能看不能用等现象。例如,城市广场成为摆设,既不遮阳也不挡风避雨;公园里人烟稀少,而老人孩子却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场所;草地大片,却没有人的活动空间,也带不来好的生态效益,等等。当然这种现象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那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时,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呢?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1.1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尺度要求

了解人的知觉及其感知方式、感知范围,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理解各种形式的直接交流和人对空间条件及尺度的感受。城市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感官特性,首先要满足人的尺度要求。对于具有相应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符合相适宜的尺度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对空间舒适性、场所感等的心理感受。

除了尺度以外,色彩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在所有的造型要素中,色彩是最为强烈而迅速的诉诸感觉的要素。色彩具有冷暖感、涨缩感、距离感、重量感、面积感和兴奋感等。成功的运用色彩,能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感染力。灯光也是引起视觉快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夜间休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延长利用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全天候地为人服务。而夜间的空间利用就必然离不开灯光的运用,黑暗中灯光下的环境可以产生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生命力与意境。依据不同的环境特点,不同的空间特性,合理运用灯光,可以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夜景,构筑城市宜人的夜空间。当然,除了视觉感受外,满足人们对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需求,对于设计者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也很重要。多感官的需求供给,能够丰富空间的艺术感受,营造多样的氛营造多样的氛围意境,最大限度的给予使用者以场所体验感。

1.2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符合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点

空间基本上是由物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没有人在其中的作用,也就谈不上场所意义。而且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具体的使用者,因而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人们通过各种来自于自身需求的行为,认可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环境相联系。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场所”理论取代了传统的视觉艺术设计方法,人们已经从注重硬环境转变为注重心理情感的软因素,这正是马斯洛需求等级论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反映。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应该在满足生理、安全等基本要求后,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高层次心理需求,如渴望交流、审美需求、修养身心等。注重社会文化心理审美意识的演变,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出现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心理特征的审美软化”通过隐喻、象征、模拟、暗示等手法,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人性化”加强了人与环境的对话。

1.3城市公共空间应引入公众参与”和通用设计”概念

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是城市的主体,公众参与将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作为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享用者,因此提倡公众参与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允许变化增减的弹性框架,让设计者以外的人们去发现、组织和产生兴趣,这一点会日益显得重要。公众不应是城市景观环境建构的消极旁观者”而应是积极的参与者”作为使用者,公众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一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参与到公共空间环境的创造中去。一种公众全程参与的环型”设计模式必然会代替直线型”设计模式,使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更

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以达到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的目的。尽快真正落实通用设计”这一概念,避免目前有名无实的状态,为所有城市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水平。

2案例评析

在城市中,公共空间设计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失败的或者说是不合理的更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进行人性化设计”例如,人的视觉主要是水平向前的,人在正常行走时,视轴线会向下偏10°左右,所以人们能观赏到的对象主要是与其大致同一水平面前方的物体与空间,如沿街建筑的底层立面等。对于这一范围内的物体与空间,需要更多关注,如加强其细部的设计等。不过,在不少地方,看上去不错的建筑、店面、商品不太吸引人的目光,是因为行走不便和尺度不合理造成的。地面平整、安全、舒适,具有良好的引导

性,才能使行人注意周边的空间,引起交流、购物、观赏等其他活动。又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最容易产生休息、停留、交流、观赏等活动,因此休憩空间和座椅的设置就非常重要。如条形座椅适合不善交际的孤独者,使其能观看前方的活动,又不易被人打扰,对一群交谈者来说,则是不便的;圆形座椅适合几个互不相干的单独人交往;单座最不利于交往,但最不受人打扰;弧形座的凸边同圆形座类

似,但凹边则便于二、三人相互交谈;而多凹形座是最佳的形式,能够

足各种需要。现在有一种1.80m X l.80m的大方凳很受人欢迎,它能提供多种不同的就座需求。另外,座椅设置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这与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有关。人看人”是一种大家都喜好的户外活动,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很好把握这一点:大多数人在闲暇小憩

时都是选择面对人们活动的方向,当然这种面对有距离远近之分。近距离观看的,一般相互认识,具有半参与的性质;远距离观看的常为陌生人,他只是观看而已,希望既能观看他人的活动,又能与其保持

定的距离,从而使自己感到舒适泰然。上述因素都会影响到座椅的设置。但实际上,很多座椅设置并不能供人方便、舒适的使用。如使用者无法进入场地,座椅成了摆设;因树木生长使座椅无法使用;由于缺乏安全感或避风遮阳条件,座椅少人使用等等。

此外,忽视人的行为趋势,步行道随意设计,造成绿地被践踏和破坏,出现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的现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随意运用色彩,在静思空间中采用暖色,让人兴奋、情绪高涨;夜间灯光的无序使用,造成大量光污染等等,这些都是在设计中要不断改进、完善的。人性化设计”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要靠每位设计师用心努力,全社会共同支持才能逐步达到的。

3结束语

城市公共空间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每一个城市各不相同,城市中的每个公共空间各不相同,每种空间的服务人群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灵活的运用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营建出多样化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