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类型分类概要

皮肤的类型分类概要
皮肤的类型分类概要

《皮肤的类型分类》

肤质与什么有关系?

1.与角质层有关

2.与皮肤下含黑色素颗粒多少有关。

3.与遗传有关

◆按皮脂腺分泌多少分类: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敏感及过敏性皮肤、成熟性皮肤。

一、中性皮肤特征:

1.不干也不油腻,皮脂腺分泌适中。

2.皮肤组织柔嫩、平滑。

3.表皮层所含的黑色素多少分布均匀,呈粉色白皙、无瑕疵、毛孔

细小、富有弹性,具有健康的光泽。

4.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PH 值是

5.0 —5.6多见于18岁一下青春发

育期前的青少年。

◆中性(属正常皮肤):PH 值是5.0 —5.6。它是干性和油性皮肤之

间的平衡,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逐渐趋向干燥,这种皮肤是属良好的肌肤,它很柔软、光滑,并有健康的肤色;它的毛孔让细胞显得容光焕发导致因素。

1)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适量,并且排泄通畅的。

2)有充足的睡眠。

3)均衡的饮食。

4)正确的护肤法。

中性皮肤:防止皱纹、斑点产生。

冬天偏干,补营养;夏天偏油,补水。

深层保湿日霜:夏天用量:用一粒花生大小;冬天用量:用两粒花生大小。

中性皮肤:黑泥面膜:一周1-2次(5-8分钟/次)。

润肤面膜:一周1-2次(15-20分钟/次)。

敏感面膜:一周1次(15-20分钟/次)。

脱角质霜:一周做一次。

安瓶:一个月用3瓶,对皮肤效果更佳。

家庭治疗法:1.早晚用洁肤乳或洁肤霜洗脸

2.用柔和的调肤水来调节皮肤,并使皮肤清爽。

3.晚上涂适当的活细胞晚霜,日间则用深层保湿日霜。

4.晚上涂柔和的眼霜,以预防小皱纹的产生。

5.每星期至少让专业美容师做一次护理。

二、干性皮肤的特征:

1.由于皮脂腺分泌不够而造成皮肤缺少滋润,干性皮肤也会由于缺少滋润而造成缺水。这种皮肤情况可由其眼角和嘴巴周围的细纹辨认,其鼻子和颊部的皮肤显得粗糙和脱皮,颈部的皱纹既是特征。干性皮肤通常不会引起暗疮和皮肤瑕疵,但是一旦年纪大了,皮肤就会缺少滋润而提早出现皱纹及失去弹性。

1)有明显细纹和皱纹

2)有脱皮现象

3)手感粗糙

4)皮肤组织薄

5)毛孔细小

6)对外界刺激比较容易敏感,PH值4.5-5.0(代表酸碱度)

7)干性皮肤又分为:A、干性缺水B、干性缺油两大类

A、干性缺水原因

a)年龄增长,汗腺功能减退。

b)营养不良缺少维生素A,导致上皮细胞激化。

c)饮食不均衡,喝水少。

d)气候的关系。如天气的转变、日晒、风吹。

B、干性缺油原因

a)皮脂分泌量少,不能滋润皮肤。

b)不正确的护肤手法。

c)使用不正确的护肤品(如:肥皂、沐浴露等洗脸会使皮肤干燥脱皮)

d)皮肤缺油时也易缺水。

◆家庭保养治疗法:

1.早晚用丰富滋养洁肤霜清洁皮肤。

2.用含有滋润成分的柔和柔和皮肤调节水调节皮肤。

3.日间用丰富并且柔和的的滋润霜润脸部和颈部。

4.晚上以轻柔按摩来调节和滋养皮肤。

5.每晚在眼部轻敷一层柔和但含丰富的滋养的眼霜。

6.每星期为干性皮肤敷上柔和面膜2次步滋养皮肤。

干性皮肤:是需要补充营养和水分的。

干性皮肤:1.润肤面膜:每天做润肤面膜5-8分钟/次。

2.护眼啫喱:对黑眼圈、眼袋、溜子粒,都可以解决

问题。(眼睛周围只能吸收水分和胶原蛋白)

3.安瓶:可以100%镇定皮肤平衡PH值;可以补充营

养,增加皮肤抵抗能力。

三、敏感及过敏性皮肤的特征:

这种皮肤肤质极为幼细,颊部和鼻子旁的皮肤紧缩和稀薄,并且有微血丝分裂之倾向,尤其在接受了强烈的治疗或使用过度强烈的配方后,会出现斑点和红真的倾向,对冷、热和风极为敏感。

1.皮肤组织薄并且有明显的微血管破裂现象。

导致原因:1)血管的弹性不足以应付强行通过的血流,因而膨胀破裂。

2)高温巨寒的气候也会导致血管弹性断裂。

3)饮用烈酒或某种食物影响了血管的功能。

4)过度的按摩或强烈的治疗,如换肤。

2.易对食物、药物、化妆品过敏;易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疱块刺痒。

3.对季节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导致原因:1)气候

2)服用刺激药物或擦强烈性药物。

3)过度的暴晒或寒风吹袭。

4)天生过敏,这样的顾客需要取少量的产品在手腕或耳后,再试脸,之前的沟通很重要。

5)食物引起的过敏(如有人吃牛肉、鱼等)

6)乱用化妆品

◆家庭治疗(保养):

1.早晚用柔和的洁肤霜清洁皮肤。

2.请勿使用含酒精成分的调节水,可用冷水轻喷全脸,使皮肤清爽。

3. 对脆弱的面部、颊部及眼部周围,可给予丰富

4. 最好使用给以高度敏感或经做过敏感或验后的护肤品。

●软膜是针对敏感皮肤的,需用冷水调。

●敏感修护晚上也可以白天使用,平衡晚霜(清爽系列)也可以晚

上使用。

●活细胞晚霜含的有份高,高温会氧化会发黄像炸熟后的油黑黄色,

可用晚上打底再涂防晒霜。

◆敏感性皮肤侧重于保护和修护,特别是去脱角质,要局部去,凡

是防止晒、刺伤的皮肤都要用安瓶拍3个月。(安瓶是由300多种纯植物草药精华提取组成。作用:镇定皮肤,修复敏感皮肤的破裂微血丝和凹凸洞的皮肤,消除红块。)

◆敏感皮肤不管各种影响毛细血管破裂都用安瓶和黑泥做1-2分钟,

如果敏感皮肤比较严重,不能按摩,只能按穴位。从下巴—耳根—鼻翼—太阳穴。(重复3次)

◆如果是敏感皮肤带暗疮,先治疗暗疮,后治疗敏感。

◆如果敏感严重的话,是不能按摩和脱角质,还有花粉过敏、动物

过敏、食物过敏、身体过敏等问题,先用安瓶。(凡是有敏感皮肤,先用安瓶,后用美白精华露)还有的人脸上如果闻到花粉出现过敏性皮肤不能用化妆品,停止使用,要先用清调补调理;有的人洗脸后发痒,那是营养过剩或是排毒现象;有的人脸上闻到花粉的时候过敏的皮肤,先洗脸—洁肤啫喱---安瓶—黑泥---喷雾水—芦荟胶。(安瓶:帮助镇定皮肤、消炎、去红肿、减少过敏和敏感的现象。)

◆过敏性皮肤在气候变化,爆发期当中要注意。平时可以用生理盐

水拍脸,连续三天,每天三次,每次三分钟,能有效地改善肌肤的过敏现象。

◆皮肤过敏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形式,有20%的人有皮肤过敏现象。

◆从医学角度讲,皮肤过敏主要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不良

反应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花粉、某种食品、污染的空气等,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等异常现象。

◆肌肤保护膜受损,造成这种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天生过敏

肤质,加之后天的疏忽护理,导皮肤况恶化。2)过度频繁更换护肤品或者护肤品选择不当。3)长期不合理使用激素,使肌肤屏障功能严重受损。

四、成熟性皮肤特征:

具有干性特征,但比干性严重,主要是不保养,容易形成敏感。

1.皮肤缺乏弹性松弛下垂。

2.犹豫肤色的改变,色素的增多无光泽。

3.有较多的细纹、皱纹多线条;在眼部和唇部周围不叫多。

4.眼睛有乳肿,有鱼尾纹、眼袋。

◆治疗的时候,不是绝对用年龄来判断的因素:

导致原因:1)年龄的逐渐增长,新陈代谢减慢。

2)过度暴晒在阳光下及强烈的环境,高温巨寒的气候。

3)体重过重的减轻。

4)更年期荷尔蒙失调(指激素),女人的衰老与卵巢有关,它的分泌对女人很重要,除了保养皮肤,还要保养卵巢。

5)营养失调,烟酒以及服务药物过多。

6)常期的睡眠不足,水分不足,疲劳过度。

7)皮肤疏于保养及使用不正确的护理法。保养的重点:用面膜之前用晚霜按摩,补充营养眼部用润肤面膜,可以天天做。

◆家庭治疗(保养):

1.使用富有字样的洁肤霜或洁肤剂轻轻洗净皮肤。

2.使用滋养水调节皮肤。

3.在眼部、口部、颈部涂上丰富又柔和的滋养霜。

4.轻轻涂上柔和眼霜。

5.每星期使用面膜,可以刺激皮肤,使皮肤回复生机。(颈部也可涂

上面膜)

6.每一个星期找专业美容师做一次护理。

五、油性皮肤的特征:

1.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油腻光亮。

2. 皮肤较深,角质层厚。

3.毛孔粗大,容易产生黑头粉刺、暗疮。

4.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不易产生皱纹。

5.PH值5.6-

6.6,属于弱酸性。

◆油性皮肤分为两种:A、普通油性:毛孔粗大,暗疮少,多见于青春期。B、超油性:痤疮皮肤,大部分都是。

◆性皮肤的原因:

1.青春期荷尔蒙失调,皮脂分泌过剩。

2.不良的生活习惯或与消化功能有关。

3.皮肤角质化变硬赌赛毛孔,使皮膜排泄受阻。

4.遗传。

5.情绪的影响、环境的因素、个人卫生习惯。

6.服用药物、错用护肤品以及怀孕期间。

◆怎样护理油性皮肤:

1.使用柔和洁肤剂,最好使用清爽洁面乳。

2.使用强度适中的收缩水,以及收缩皮肤毛孔清爽,特别是鼻子、

下巴和额头。

3.晚间使用,不含油腻的乳液或滋润的。

4.使用药性滋养霜护肤,如芦荟胶。

5.每周一次面膜改善。

6.不要让顾客期望值太高。如3个月好,告诉她大概半年,挤痘熟了

再挤,不熟不能挤,不然会造成凹凸洞。红肿的话,先涂芦荟胶再做面膜,严重的短期不能做面膜。

暗疮:刚开始长出的时候,硬硬地叫细菌感染会长出暗疮。

◆洁肤啫喱:

主要成分:没药、车前草、薯草、锦葵、百里香。

功效:杀菌消炎,使暗疮好后不留疤痕;深层洁净、畅通毛孔。(夏天暗疮严重的,一天可以使用3次)

暗疮很严重的,将洁肤啫喱在脸上敷3分钟后,然后清洗,可以使之转化为黑色粉刺。还有两种原因,1)有的人去换肤、细菌感染了皮肤,也会导致暗疮。2)有的人第一次做特效护理,也会长暗疮,是因为他的皮肤里面细菌太多,是营养过剩。油性皮肤:清爽系列还用敏感面膜是补水,加用安瓶、黑泥、脱角质霜,连续做一周。

脱角质霜:主要成分:法国蜜腊,可滋润,自动分解毛孔污垢。

●痕、割伤、受伤留下的疤痕,包括暗疮印,都可以用芦荟胶、安

瓶、活力精华露,还有要注意判断他是什么样的皮肤,用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有效。

●油脂粒,如眼睛周围,呈白色颗粒,可以用芦荟胶、护眼啫喱修

护。

六、混合性的皮肤特征:

难治疗,呈现油腻及毛孔粗大,有时也会出现斑点,毛孔赌赛和黑头、脸颊、眼部和唇部通常较干燥。多见于“T”字位由,护理需用1-3套护肤品来护理对皮肤改善效果好。

特征:干性--- 有斑点,最后斑点更多。

油性--- 暗疮

敏感性--- 红血丝(先护理)

有两种以上的问题皮肤,称之为混合性皮肤。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任何皮肤混合,有敏感的先治疗敏感问题,除了敏感问题外,任何皮肤混合暗疮的,就先治疗暗疮问题。

◆皮肤的主要问题:

痣: 红痣、黑痣,每一个痣都是由管组成。

皱纹:细胞僵化。

松弛:肌肤需要再生。

黑斑:荷尔蒙、内分泌失调。

疤痕:用芦荟胶,针对皮肤用活力精华露。

雀斑:用美白精华露、安瓶最有效。

油脂粒:眼睛周围、汗腺与鼻子、眼睛、嘴唇、脖子,是不能吸收油份,只能吸收水分和胶原蛋白。

凹凸洞:用活力精华露、安瓶。

暗疮印:用清爽面膜比较好。

丘疹:营养过剩,可以用脱角质霜。

桔子:营养过剩导致白色。

油性皮肤:黑泥面膜8-10分钟;深层洁肤面膜15-20分钟。

溜子粒:用护眼啫喱和芦荟胶拌在一起做眼部护理。(芦荟胶有消炎、修护作用)

黑眼圈眼袋:压力大,产生眼袋。用活力精华露。

如果脸上有眼明瘤,用芦荟胶做底霜再加敏感霜。

做眼部特效护理:洗干净—爽肤—面膜—活力精华露,做20分钟,去皱纹,嘴皮上做面膜。如敏感皮肤太严重的,红肿时候不能用黑泥,要等他好了以后才可以用。

●有的脸上出现痘痘时,先把黑泥放上去;凡是脸上有斑的皮肤,

都用美白精华露。疤痕会长大的:用芦荟胶、活力精华露、黑泥面膜做1-20分钟,再用保鲜膜包起来,一周做两次,沙棘12粒/1天。出现脓包大痘的:一周用2次黑泥面膜。暗疮印:一周做2-3次效果比较好。有的油性,可用敏感套装。

●太有皮肤还有痘痘的,用清爽套装。

油性比较多:每天做5-8分钟(深层面膜)

暗疮、凹凸洞的皮肤,有的脸上长一点痘痘也可以用深层面膜做5-8分钟,如果暗疮、油性皮肤,做面膜的时候,先做T字位,后做脸部,洗的时候,先洗脸部,后洗T字位。油性皮肤,洗完脸要补水,眼睛部位可以用滋润爽肤水,润肤面膜。

●护眼啫喱:

适合范围:1)16-25岁,可早晚使用。25岁以上可用活肤眼霜。

2)芦荟胶做底霜,再用护眼啫喱或活肤眼霜按摩1-2分钟,可分解油脂粒。

3)黑眼圈、眼袋用活力精华露和护眼啫喱按摩,再用滋润水打湿的化妆棉敷上。

皮肤基础知识皮肤构造

人体皮肤构造 一、什么样的皮肤才算健康完美? 每个人都想拥有完美无瑕、吹弹可破的健康肌肤,到底什么样的皮肤才算完美呢? a.完美的皮肤就是弱酸性的,PH值4、5-5、5之间; b.肤色方面:白里透红、亮泽明晰; c.触感方面:持续微润、柔软、嫩滑、细腻、紧实、指按有弹性; d.免疫方面:不易损伤、过敏、自然修复快,具备抵抗外界损伤、侵害、疾病的免疫能力。 二、皮肤的三大组成部分: 认识皮肤的组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皮肤问题出现时,到底就是哪个部分有异常,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皮肤分为三大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表皮:Ⅰ、角质层——保护作用,抵抗摩擦、阻止体液外渗、抵御化学物质侵害。由20-30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鳞片状。角化过程需28天,水分含量为15%-25%, 低于10%以下,皮肤会干燥长细纹、皱纹。 Ⅱ、透明层——保护、折谢光线,防止水分、化学物质及电解质等通过。有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只有手掌、脚掌等角质 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 Ⅲ、颗粒层——由3-5层梭形或菱形扁平活细胞构成。角质层过度层,可以吸收外部营养物质,防止水渗透屏障作用,故可以存水分,对化妆品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 作用。 Ⅳ、棘细胞层——由8-12层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细胞大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为表皮层中最厚一层。其主要功能:吸收淋巴液的营养成分,供给基底层养分,协助基 底层细胞分裂。 Ⅴ、基底层——由单层的立方形至圆柱形细胞构成。就是表皮层最下层,与真皮层呈

波浪式相接。由黑色素细胞与基底细胞构成。基底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故又称 生长层。每10个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胞,可以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作用,黑色 素细胞过度分裂,沉积,形成各种斑点,堆积在肌肤表层。 真皮层:Ⅰ、乳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有球状的毛细血管与神经末梢,与表皮的营养供给及体温的调节有很大关系。脸部呈红或白,依部分血液量的多少而定,几所有的 炎症,均与乳头层有关。 Ⅱ、网状层——由较厚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纤维排列不规则,纵横交错成密网状,使皮肤富有弹性与韧性。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组成,占真皮 层95%。 皮下组织:厚度为真皮层的5倍,由疏松的结缔组织与脂肪小叶形成,含有动脉、静脉、汗腺、神经及深部毛囊,就是人体脂肪存放之地,所以亦称为皮下脂肪组织。 三、皮肤有哪些缺一不可的生理功能? 皮肤的每一种功能都有维持皮肤健康美丽的作用,任何一种功能的残缺都会使皮肤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需要及时调整。 Ⅰ、保护功能Ⅱ、调节体温功能Ⅲ、分泌与排泄功能Ⅳ、吸收功能Ⅴ、感觉功能Ⅵ、呼吸功能Ⅶ、免疫功能Ⅷ、反应身体健康状况Ⅸ、储存血液功能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 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 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 表皮可分为五层: 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 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 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 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角质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A、弹性纤维:维持皮肤良好的弹性,人的皮肤有百分之百的弹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缺少适当的保养和按摩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老化现象皱纹的产生,往往也和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有直接关系。 皱纹分:(1)假性皱纹是因皮肤过分干燥或外界环境因素或弹性纤维轻度萎缩而造成可 逆性皱纹。 (2)真性皱纹是因皮肤弹性纤维严重萎缩或变形而形成的不可逆性皱纹。 B、结缔组织:它位于真皮和表皮的接触处有无数的乳状突出物,含有血管神经并有触觉感,对物体的软硬粗细有所感触,具有保护及连接内部其他细胞组织的功能。 C、毛细血管:它属于循环系统之一,可说是皮肤细胞营养的交通网,主要输送营养与氧气,供应细胞需要及回收毒素。 D、淋巴管:它是皮肤的防御部队,能产生抗体,具有抵抗外来物侵入的功能,有保护作用,

皮肤和皮肤结构复杂感染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4) 53, Suppl. S2, ii37–ii50 DOI: 10.1093/jac/dkh202 Complicated infections of skin and skin structures: when the infection is more than skin deep Mark J. DiNubile1* and Benjamin A. Lipsky2 1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BL 3–4, PO Box 4, West Point, PA 19486, USA; 2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Puget Sound Health Care System, Seattle, WA, USA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tions are common, and range from minor pyodermas to severe necrotizing infections. Complicated infections are defined as involving abnormal skin or wounds, occurring in com- promised hosts, or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 schemes for these infections are varied and conf using.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the aetiological agent(s), clinical context and findings, depth of tissue involvement and rate of progression.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are aerobic Gram-positive cocci, but complicated infections frequently involve Gram-negative bacilli and anaerobic bacteria. Initial antibiotic therapy is usually empirical, and later modified by the results of stains and cultures o wound specimens. Broad-spectrum coverage is requently needed or complicated in ections. Ertapenem is a once-a-day parenteral Group 1 carbapenem antibiotic, recently licensed in the USA and Europe, which may assume an important role in treating some complicated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 tions. Surgical debridement is important for many complicated infections, and is the critical element in managing necrotizing fasciitis and myonecrosis. Keywords: cellulitis, necrotizing fasciitis, myonecrosis, gas gangrene Introduction Skin and skin stru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frequent sites of human bacterial infection.1–5 They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ndi-cations for antibiotic therapy and account for ~10% of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USA.6 Furthermore, the incidence of soft-tissue infections appears to be increasing, at least in some populations.6 Such infections are highly diverse in their a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severity.1,2,7–10 Bacteria do not cause all skin infections, but this article will review only bacterial aetiologies. The pathogen-esis of these infections usually involves direct inoculation of patho-gens, but infection occasionally spreads to the skin contiguously from deeper foci11–13 or haematogenously from distant sites. Severity ranges from minor superficial lesions to invasive, fulminant and even lethal infections. Classification of soft-tissue infections The terminology used for infections of skin and skin structures is often confusing. Primary skin infections occur in otherwise normal skin and are usually caused by group A streptococci or Staphylo-coccus aureus. Secondary infections complicate chronic skin con-ditions (e.g. eczema or atopic dermatitis). These underlying disorders act as portals of entry for virulent bacteria. Other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skin infections include vascular insufficiency, disrupted venous or lymphatic drainage, sensory neuropathies, diabetes mellitus, pre-vious cellulitis, the presence of a foreign body, accidental or surgical trauma, obesity, poor hygiene and certain immunodeficiencies.10 A second level of classification divides skin and skin-structure infections into uncomplicated or complicated, the latter defined as involving abnormal skin or wounds, occurring in a compromised host, or requiring substantial surgical intervention.14 These infections are often further characterized as being acute (present for days to at most a few weeks) or chronic (persisting for many weeks to months). Soft-tissue infections can be localized or focal (e.g. impetigo, abscess) or diffuse (e.g. cellulitis, fasciitis). A clinically useful distinction with important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subdivides soft-tissue infections into non-necrotizing and necrotizing pro-cesses.1 The key to treating serious infections successfully is prompt recognition, followed by appropriate antibiotic and, when needed, surgical therapy. Specific infections of skin and skin structures can be grouped according to causative organism(s), the soft tissues involved (related to specific layers or depth of invasion) or the clinical syndrome (setting and presentation).1 Other relevant issues include the epidemiology,5,15–17 pathogenesis4,18 and prognosis of the infection.19 Most proposed organizational schemata are cumbersome and diffi-cult to remember or apply. We believe that a clinically useful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easily obtainable demographic, historical, physical .................................................................................................................................................................................................................................................................. *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1-484-344-3331; Fax: +1-484-344-3404; E-mail: mark_dinubile@https://www.360docs.net/doc/bd8616138.html,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on March 15, https://www.360docs.net/doc/bd8616138.html, Downloaded from

皮肤基础知识:皮肤构造

人体皮肤构造 一、什么样的 皮肤才算健康完美? 每个人都想拥有完美无瑕、吹弹可破的 健康肌肤,到底什么样的 皮肤才算完美呢? a .完美的 皮肤是弱酸性的 , PH 值 4.5-5.5之间; b .肤色方面:白里透红、亮泽明晰; c .触感方面:持续微润、柔软、嫩滑、细腻、紧实、指按有弹性; d .免疫方面:不易损伤、过敏、自然修复快,具备抵抗外界损伤、侵害、疾病的 免疫能力。 二、皮肤的 三大组成部分: 认识皮肤的 组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皮肤问题出现时,到底是哪个部分有异常,从而 进行针对性的 改善。 皮肤分为三大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表皮:Ⅰ、角质层——保护作用,抵抗摩擦、阻止体液外渗、抵御化学物质侵害 。由 20-30 层扁平无核的 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鳞片状。 角化过程需 28天,水分含量为 15%-25%,低于 10%以下,皮肤会干燥长细纹、皱纹。 Ⅱ、透明层——保护、折谢光线,防止水分、化学物质及电解质等通过 的 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以透过, 厚的 部位皮肤才有此层。 。有 2-3层扁平无核 只有手掌、脚掌等角质层 Ⅲ、颗粒层——由 3-5层梭形或菱形扁平活细胞构成。 角质层过度层,可以吸收外部营养物 质,防止水渗透屏障作用,故可以存水分,对化妆品的 有效性起着重要的 作用 。 Ⅳ、棘细胞层——由 8-12层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细胞大且呈不规则的 多边形,为表皮层 中最厚一层。其主要功能: 底层细胞分裂。 吸收淋巴液的 营养成分,供给基底层养分,协助基 Ⅴ、基底层——由单层的 立方形至圆柱形细胞构成。 是表皮层最下层,与真皮层呈波浪式相 。基底细胞有分裂繁殖能力,故又称生长层。 ,黑色素细胞 接。由黑色素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 每 10个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胞,可以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作用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作者: ————————————————————————————————日期: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皮肤是有生命的衣裳,平均约有1.6平方米,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平均约1.4mm。身体的各部位,皮肤也有厚薄的差异,眼睑的皮肤最薄,而手掌、足跖的皮肤最厚。 从显微镜上观察的纵切面,由上至下依序是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表皮(厚度约50~100微米),表皮由上往下观察,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有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的细胞,最后死亡而成为角质细胞。从基底细胞开始的有棘细胞到达颗粒细胞,然后是角质细胞,最后脱落,这个过程称之为表皮的交替。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所以皮肤表皮细胞共需4周才会全部换新。 真皮——真皮包括有血管、皮脂腺、淋巴管、汗腺、毛囊等,也有末稍神经分布其中。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所组成。乳头层和乳头下层之间含有许多水分,当水分减少时,会形成表皮上的小皱纹。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格子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构成,使皮肤丰满紧致有弹性,一旦缺乏或断裂,将出现表皮皱纹。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纤维质和脂肪所构成,为表皮和真皮层输送营养。皮脂腺——除了手掌或脚底外,皮脂腺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处,分泌出的皮脂可防止角质变粗糙,与汗水混在一起形成皮脂膜。皮脂膜属于弱酸性,属于蛋白质的角质层在皮肤呈弱酸性时最为坚强,可防止细菌繁殖以避免各种皮肤问题。皮肤的PH值约介于4.5-6.5之间。 汗腺——汗腺分为在表皮开口的小汗腺和在毛囊内开口的大汗腺两种,血液或皮肤的温度增加时,就会引起发汗的现象。 二、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作用——皮肤的作用是覆盖身体而保护内脏,同时角质层也具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而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则具防止细菌繁殖的功用,对于光线或紫外线由红血球及黑色素来吸收,可防止紫外线直接侵入体内,皮肤也能保护内脏免受物理刺激,即使受到轻微的伤害也能使之恢复。 2.调节体温作用——皮肤本身不易传热,能对外界气温产生调节作用,使血液循环量和发汗量有所变化,藉此来保持一定的体温。 3.分泌排泄作用——皮肤分泌的汗水和油脂形成的皮脂膜会带给皮肤表面湿润和光泽,同时也将碘、溴、砷、汞等废物排出体外。 4.知觉作用——在皮肤上布满了知觉神经,能迅速感受到来自体外的刺激。5.呼吸作用——由于皮肤本来具有防止异物进入体内的作用,因此不具备积

皮肤的构造与功能

皮肤的构造与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图 皮肤的构造分析: 皮肤共分为3层: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3层的总厚度为1.25mm,每一层对维持皮肤的健康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呢。 1、表皮: 是皮上组织,它与外界接触最多,又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表皮虽然差不多只有普通纸那么薄,最厚处也不过0.2毫米,但它们都是由下面的基底层发育而成,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基底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 皮肤的颜色因人而异,在同一个人身体的不同部位颜色也各不相同。皮肤的颜色取决于皮肤所含黑色素的多少和血流的快慢,被太阳晒黑后的皮肤含黑色素较多,皮肤逐渐变黑;运动后因毛细血管扩,血流加快,皮肤会发红。 而衍生在表皮的新生细胞渐渐的向上浮送,逐渐的失去水分,并成为扁平状。这些扁平的表皮细胞的厚度为累积至20层左右的时候,就会形成了所谓的角质层。 这个薄红般的表面对人体非常重要哦!可以防止皮肤的水分流失,避免遭受环境因素的伤害,更保护人体部的细胞和器官。而其所分泌的油脂及汁水密布表面,形成了另一层天然的保护膜。 通常,我们就是对这部位的皮肤做补充水分、养分等各种护理、保养的工作。

皮肤表面的细胞会持续地剥落,并被新生细胞所替代。皮肤新代所需要的时间会随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年轻的肌肤约需2至3个礼拜,而已成熟的肌肤需要的时间约是其2倍之多。新代的时间愈久,则愈容易失去水分。因此,平时大家做做面膜,去角质等和吃水果以及蔬菜啊,都是帮助我们加快体的新代。 2、真皮: 真皮在表皮下层,与表皮分界明显,表皮底部呈凸凹状与真皮紧密接触,真皮部的细胞很少,主要由植物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等,它与皮肤的弹性、光泽、力等有很重要的关系。皮肤的松驰、起皱等老化都发生在真皮之中。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在真皮下,二者之间无明显分界。皮下组织由大量脂肪组织散布于疏松的结缔组织中而构成。 (1) 表皮层:犹如皮肤的外衣,共有五层,是与化妆品关系最密切的部位;有新代的作用及保护的作用。 在表皮层里有:角质层:包含了20至30层扁平、死亡的细胞。细胞间质组织连结在一起,形成屏障; 透明层:存在于手掌与脚掌; 颗粒层:又叫凝胶层,细胞间有无数颗粒能反射光线; 有棘层:表皮最厚的一层,淋巴液流经细胞与细胞之间,供给表皮细胞的养分; 基底层:由圆柱型的基底细胞与树枝状的美娜淋色素细胞所形成的。 (2) 皮肤的附属器官:

皮肤的基本结构

一、简述皮肤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及分类 皮肤的基本结构 表皮(抗摩擦和抗损伤),真皮(使皮肤既有弹性,又有韧性),皮下组织(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皮肤的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 皮肤的基本功能 1、保护功能:既能抵御外界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的侵袭,又能防止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丢失和浸透,起着保护肌体的作用。 2、分泌和排泄功能:一方面保持皮肤表面的湿润性,具有保护和软化角质的作用,另一方面担负着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3、吸收功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 4、感觉功能:接受外来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身体的健康。 5、体温调节功能:使体温保持在37度左右 6、代谢功能:参与整个肌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以维持肌体内外的生理动态平衡。还有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功能。 7、其他功能: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其再生功能可以修复创面。此外,皮肤还是一个表情的器官 皮肤的基本分类 中性皮肤:健康理想的皮肤,红润细腻,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干性皮肤:皮肤白皙,较干燥,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 油性皮肤:肤色较深,油腻光亮,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易生粉刺、痤疮。 混合性皮肤:面部T型区(前额、鼻、口周、下巴)呈油性状态,眼部及两颊呈干性状态。 敏感性皮肤:可见于上述各种皮肤,对外界刺激很敏感。 痤疮性皮肤:多见于青春期,皮肤油腻,毛孔粗大,易出现黑头、白头及痤疮。 二、简述中医药养颜美容的基本原则 1.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针对人体内部病变进行分析,找出病因病机,制定相应的原则,选用合适的药物,调节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起到相应的美容效果。 2.根据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调节人体的寒热状态,并利用药物对气、血、内脏功能的调节起到治疗和美容的效果。 三、简述痤疮的形成原因及防治 痤疮也叫青春痘或暗疮,是青春期内分泌发生改变,雄激素分泌相对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引起皮肤毛囊阻塞,再加上外界的细菌在毛囊中以皮脂作养料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痤疮的形成主要有内分泌失调,毛囊角化异常,神经过于紧张或忧虑,性荷尔蒙分泌,吃得过饱,气候变化,使用了不适当的保养品,睡眠不足,紫外线辐射,服用某些药物的原因。

皮肤的构造及特点

皮肤的构造及特点 一、皮肤的构造及特点: 化妆的目的一是美化面容,二是保护皮肤,使其青春常在。所以不仅要知道一些化妆知识,也要了解一些皮肤的生理特点,以便更好的美化自己的面容,保护好皮肤。 皮肤内有产生皮脂的皮脂腺和产生汗液的汗腺。如果从这两条腺里不断地分泌出适度的脂肪和水分,皮肤就会湿润,光滑而洁净。 皮脂腺与毛穴连接,含有清除各种纤维和旧角质的胆固醇等物质。汗腺是一独立的长管,能不断地分泌出汗液,汗液里含有微量的似尿成分和乳液,这些东西有清除旧角质的作用。 二、区别不同类型皮肤的方法: 人的皮肤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皮肤大体分三种类型: 1、中性(正常)皮肤 中性皮肤是指皮脂及汗液的分泌正常,表面平滑,皮肤细腻,有光泽,不起刺,不发粘的皮肤。 受气节的影响,中性皮肤到了夏季会趋向油脂型,冬季趋向干燥型,然而,只要正确地进行保养,便会经常保持皮肤的嫩润细腻。特别是夏季,洗脸后应用收敛剂使皮肤绷紧,化起妆来化妆物不易脱落,底色也容易涂得均匀。在有冷气设备和暖气设备的室内皮肤容易干燥,可把乳液和棉纸带在身边,随时擦抹,防止皮肤干燥。 2、干性皮肤 干性皮肤在洗脸后,皮肤发胀,没有光泽,用手触摸时有干松的感觉,常年呈现粗糙状态,特别是冬天更加粗糙,并出现小皱纹,脸的表面就象擦了一层粉。但是干性皮肤不易长酒刺或疙瘩,比较便于保养。 干性皮肤由于皮脂的分泌量较少,所以就形成皮肤的干燥。特别是眼睛及嘴唇周围,容易出现小皱纹,如果不注意保养,皱纹就会越来越明显。脸部轮廓也容易松弛,变得苍老。干性皮肤也不易化妆,化妆物常因皮肤呈干性状态而脱落,如果经常补充适度的润滑油和水分,就会变成中性皮肤,趋向正常。干性皮肤的人,到了冬季,要经常进行按摩,以增加皮肤的运动功能,这是保养干性皮肤的基本措施,同时还可防止皮肤老化。 3、脂肪性皮肤 脂肪性皮肤是因皮脂分泌过多,导致皮肤油脂过剩,使整个皮肤的表面呈现闪光的状态,尤其是鼻子周围及前额,由于皮脂过剩,容易长酒刺和疙瘩。年轻人长酒刺,主要是因毛孔被皮脂堵塞受细菌感染所造成的。 脂肪性皮肤的保养方法,首先要做到保持其皮肤的精洁。每次洗脸时,要用毛巾擦洗脸的各个部位,直至干净无污为止,然后用手指在脸部轻轻按摩,都肤的润嫩。如果遇到皮肤分泌速率不正常时,可使用含大量酒精的化妆水,这种化妆水有调整皮肤分泌不正常的功能。 4、过敏性皮肤 过敏性皮肤的特点受客观条件制约着,因季节不同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有的人的皮肤就容易出温疹,长酒刺,这种皮肤就是过敏性皮肤。这是由于过敏性皮肤易受合成纤维的沾染和对紫外线照射防御能办弱的原因所造成的。 患有过敏性皮肤的人比较多。这种类型的皮肤在使用化妆品时要格外注意,使用前必须先在胳臂上涂一小块做试验,如果出现红点或有搔痒感时,就停止使用。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详解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本文由合肥华肤医院整理发布 一、皮肤的构造: 皮肤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二、皮肤的概况: 皮肤是人体最大且最重要的器官,皮肤是人体三道防御线中第一道防御线,皮肤是完整的,健康的。皮肤的PH值显弱酸性约是5、5~6、5之间,能抵抗外来细菌的侵入。 正常的皮肤应该具备的状态: 湿润、有光泽、有弹性、色泽细腻、无名闲暇疵、PH值显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的侵入。 表皮 表皮可分为五层: A、角质层:由一些无核无生命的死亡细胞所组成,细胞显扁平状或鱼鳞状排列,坚固可防 水,有保护作用。 B、透明层:只存在于人体的手掌和脚掌,当透明层受到刺激异常增厚,就会产生硬茧。 C、颗粒层:细胞显核形或梭形,细胞之间排列非常紧密,它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可防止水 分的流失,也可以防止外界水分、异物地侵入,在高于体温的状态下,颗粒层细胞间会有裂隙,可使营养物质通过,细胞中有晶体角质主要是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晶体角质不能遇到碱,否则会失去其作用。 D、有棘层:由一些不规律的棘细胞组成排列也不规则,细胞之间有淋巴管,里面流着淋巴 液,输送营养给表皮细胞,有棘层和基底层一起构成种子层。 E、基底层:(又叫种子层)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能产生新生的表皮细胞。角质细胞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在基底层产生和发育,向上推至有棘层成熟,推至颗粒层老化死亡,这叫做细胞的角化过程。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能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分泌一种棕黑色物质,它决定人的皮肤的深浅,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深层受到辐射。 酸性保护膜:覆盖于皮肤最上一层的一种非稳定性结构,它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及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着空气中的灰尘或角质经乳化而形成,是水和油的形成,作用是使皮肤维持微湿微酸性而抗菌,正常的皮肤周期是24~28天。 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之下,皮下组织之上,厚度是表皮的七倍,是皮肤中最重要的一层。 A、弹性纤维:维持皮肤良好的弹性,人的皮肤有百分之百的弹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缺少适当的保养和按摩而失去弹性,产生松弛老化现象皱纹的产生,往往也和弹性纤维失去弹性有直接关系。 皱纹分:(1)假性皱纹是因皮肤过分干燥或外界环境因素或弹性纤维轻度萎缩而造成可 逆性皱纹。 (2)真性皱纹是因皮肤弹性纤维严重萎缩或变形而形成的不可逆性皱纹。 B、结缔组织:它位于真皮和表皮的接触处有无数的乳状突出物,含有血管神经并有触觉感,对物体的软硬粗细有所感触,具有保护及连接内部其他细胞组织的功能。 C、毛细血管:它属于循环系统之一,可说是皮肤细胞营养的交通网,主要输送营养与氧气,供应细胞需要及回收毒素。 D、淋巴管:它是皮肤的防御部队,能产生抗体,具有抵抗外来物侵入的功能,有保护作用,

人体皮肤的构造及人体皮肤分类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皮肤是有生命的衣裳,平均约有1.6平方米,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平均约1.4mm。身体的各部位,皮肤也有厚薄的差异,眼睑的皮肤最薄,而手掌、足跖的皮肤最厚。 从显微镜上观察的纵切面,由上至下依序是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表皮(厚度约50~100微米),表皮由上往下观察,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有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的细胞,最后死亡而成为角质细胞。从基底细胞开始的有棘细胞到达颗粒细胞,然后是角质细胞,最后脱落,这个过程称之为表皮的交替。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所以皮肤表皮细胞共需4周才会全部换新。 真皮——真皮包括有血管、皮脂腺、淋巴管、汗腺、毛囊等,也有末稍神经分布其中。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所组成。乳头层和乳头下层之间含有许多水分,当水分减少时,会形成表皮上的小皱纹。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格子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构成,使皮肤丰满紧致有弹性,一旦缺乏或断裂,将出现表皮皱纹。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纤维质和脂肪所构成,为表皮和真皮层输送营养。 皮脂腺——除了手掌或脚底外,皮脂腺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处,分泌出的皮脂可防止角质变粗糙,与汗水混在一起形成皮脂膜。皮脂膜属于弱酸性,属于蛋白质的角质层在皮肤呈弱酸性时最为坚强,可防止细菌繁殖以避免各种皮肤问题。皮肤的PH值约介于4.5-6.5之间。 汗腺——汗腺分为在表皮开口的小汗腺和在毛囊内开口的大汗腺两种,血液或皮肤的温度增加时,就会引起发汗的现象。 二、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作用——皮肤的作用是覆盖身体而保护内脏,同时角质层也具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而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则具防止细菌繁殖的功用,对于光线或紫外线由红血球及黑色素来吸收,可防止紫外线直接侵入体内,皮肤也能保护内脏免受物理刺激,即使受到轻微的伤害也能使之恢复。 2.调节体温作用——皮肤本身不易传热,能对外界气温产生调节作用,使血液循环量和发汗量有所变化,藉此来保持一定的体温。 3.分泌排泄作用——皮肤分泌的汗水和油脂形成的皮脂膜会带给皮肤表面湿润和光泽,同时也将碘、溴、砷、汞等废物排出体外。 4.知觉作用——在皮肤上布满了知觉神经,能迅速感受到来自体外的刺激。

人体皮肤的结构与分析报告

人体皮肤的结构与分析 一、皮肤的基本结构 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全身皮肤面积为1.5~2.0平方米;其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5%,皮肤表面柔软光滑,但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表面是由许许多多隆起的皮丘和凹陷的皮沟组织成的。还有许多凹下去的小孔,及长毛的开口即毛囊口,毛囊口内长有毫毛。 皮肤的结构极其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胞,错综复杂的血管、神经网,以及毛发、皮脂腺、汗腺、爪甲等附属器。 1、表皮 表皮是最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平均厚度为0.07~2毫米。表皮内无血管,但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感知外界刺激,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温觉、冷觉等感受。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表皮的各层实际是由处于角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成的。基底层的基底细胞是表皮细胞的生化之源,它不断产生新细胞,并逐渐向皮肤表层推移,变成各层细胞,最后变成死细胞,以皮屑的方式脱落。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最后变成皮屑脱落大约需要28天。 ①、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也就是表皮细胞的表面,由4~8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皮肤表面的角化细胞到一定时间会自行脱落,同时会有新形成的角化细胞来补充。经常受摩擦部位皮肤的角质层比较厚,如:手掌、足底等处。眼睑部的角质层最薄,皮肤比较娇嫩。 角质层的厚薄对人的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角质层过厚,会使皮肤看上去发黄,而且缺乏光泽。皮肤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角质层越厚,皮肤吸收能力越差。在做皮肤护理时,利用磨砂、去死皮等手段,将过厚的角质细胞去除,能使皮肤细嫩而富有光泽,同时也提高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达到理想的护肤效果。但是,眼睑部角质层很薄,不能做人工脱屑,以免损伤皮肤,按摩时力量也要轻,避免拉松皮肤。 ②、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只有手掌、足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关,光线可以透过。此层可防止体内、体外的水、电解质透过,起到保护作用。 ③、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透明层之下,由2~4层菱形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几乎接近死亡,正要蜕变成角化细胞。细胞内含有细小颗粒状物,有折射光线作用,可以减少紫外线射入体内。 ④、棘层 棘层位于颗粒层下,由4~8层带棘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细胞之间的棘突相连,细胞间隙中有组织液,为细胞提供营养。棘层中有许多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各种刺激。 ⑤、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棘层之下,是表皮的最下层,与真皮波浪式相接,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构成。 (1)基底细胞呈圆柱状,单层排列,它直接从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吸收营养,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各层细胞的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皮肤是有生命的衣裳,平均约有1.6平方米,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平均约1.4mm。身体的各部位,皮肤也有厚薄的差异,眼睑的皮肤最薄,而手掌、足跖的皮肤最厚。从显微镜上观察的纵切面,由上至下依序是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表皮——表皮(厚度约50~100 微米),表皮由上往下观察,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有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的细胞,最后死亡而成为角质细胞。从基底细胞开始的有棘细胞到达颗粒细胞,然后是角质细胞,最后脱落,这个过程称之为表皮的交替。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 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所以皮肤表皮细胞共需4 周才会全部换新。真皮——真皮包括有血管、皮脂腺、淋巴管、汗腺、毛囊等,也有末稍神经分布其中。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所组成。乳头层和乳头下层之间含有许多水分,当水分减少时,会形成表皮上的小皱纹。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格子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构成,使皮肤丰满紧致有弹性,一旦缺乏或断裂,将出现表皮皱纹。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纤维质和脂肪所构成,为表皮和真皮层输送营养。皮脂腺——除了手掌或脚底外,皮脂腺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处,分泌出的皮脂可防止角质变粗糙,与汗水混在一起形成皮脂膜。皮脂膜属于弱酸性,属于蛋白质的角质层在皮肤呈弱酸性时最为坚强,可防止细菌繁殖以避免各种皮肤问题。皮肤的PH 值约介于4.5-6.5 之间。汗腺——汗腺分为在表皮开口的小汗腺和在毛囊内开口的大汗腺两种,血液或皮肤的温度增加时,就会引起发汗的现象。 二、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作用一一皮肤的作用是覆盖身体而保护内脏,同时角质层也具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而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则具防止细菌繁殖的功用,对于光线或紫外线由红血球及黑色素来吸收,可防止紫外线直接侵入体内,皮肤也能保护内脏免受物理刺激,即使受到轻微的伤害也能使之恢复。 2.调节体温作用一一皮肤本身不易传热,能对外界气温产生调节作用,使血液循环量和发汗量有所变化,藉此来保持一定的体温。 3.分泌排泄作用一一皮肤分泌的汗水和油脂形成的皮脂膜会带给皮肤表面湿润和光泽,同时也将碘、溴、砷、汞等废物排出体外。 4.知觉作用一一在皮肤上布满了知觉神经,能迅速感受到来自体外的刺激。

皮肤基础知识皮肤构造

皮肤基础知识皮肤构造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人体皮肤构造 一、什么样的皮肤才算健康完美? 每个人都想拥有完美无瑕、吹弹可破的健康肌肤,到底什么样的皮肤才算完美呢? a.完美的皮肤是弱酸性的,PH值4.5-5.5之间; b.肤色方面:白里透红、亮泽明晰; c.触感方面:持续微润、柔软、嫩滑、细腻、紧实、指按有弹性; d.免疫方面:不易损伤、过敏、自然修复快,具备抵抗外界损伤、侵害、疾病的免疫能力。 二、皮肤的三大组成部分: 认识皮肤的组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皮肤问题出现时,到底是哪个部分有异常,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皮肤分为三大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 表皮:Ⅰ、角质层——保护作用,抵抗摩擦、阻止体液外渗、抵御化学物质侵害。由20-30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呈鳞片状。角化过程 需28天,水分含量为15%-25%,低于10%以下,皮肤会干燥长细 纹、皱纹。 Ⅱ、透明层——保护、折谢光线,防止水分、化学物质及电解质等通过。有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构成,呈无色透明状,光线可 以透过,只有手掌、脚掌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 Ⅲ、颗粒层——由3-5层梭形或菱形扁平活细胞构成。角质层过度层,可以吸收外部营养物质,防止水渗透屏障作用,故可以存水分,对 化妆品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Ⅳ、棘细胞层——由8-12层细胞紧密结合在一起,细胞大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为表皮层中最厚一层。其主要功能:吸收淋巴液的营养 成分,供给基底层养分,协助基底层细胞分裂。 Ⅴ、基底层——由单层的立方形至圆柱形细胞构成。是表皮层最下层,与真皮层呈波浪式相接。由黑色素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基底细胞 有分裂繁殖能力,故又称生长层。每10个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 胞,可以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作用,黑色素细胞过度分裂,沉积, 形成各种斑点,堆积在肌肤表层。 真皮层:Ⅰ、乳头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有球状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与表皮的营养供给及体温的调节有很大关系。脸部呈红或白,依部分 血液量的多少而定,几所有的炎症,均与乳头层有关。 Ⅱ、网状层——由较厚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结缔组织纤维排列不规则,纵横交错成密网状,使皮肤富有弹性和韧性。由胶原纤维、网 状纤维、弹力纤维组成,占真皮层95%。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知识讲解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 类

皮肤的构造及皮肤分类 皮肤是有生命的衣裳,平均约有1.6平方米,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平均约 1.4mm。身体的各部位,皮肤也有厚薄的差异,眼睑的皮肤最薄,而手掌、足跖的皮肤最厚。 从显微镜上观察的纵切面,由上至下依序是的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表皮——表皮(厚度约50~100微米),表皮由上往下观察,是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基底层的细胞属于胚芽细胞,经过成长,分裂之后,变为有棘层细胞,再转化为颗粒层的细胞,最后死亡而成为角质细胞。从基底细胞开始的有棘细胞到达颗粒细胞,然后是角质细胞,最后脱落,这个过程称之为表皮的交替。从基底细胞交替到角质细胞约14天,角质细胞浮出到脱落也约需14天,所以皮肤表皮细胞共需4周才会全部换新。 真皮——真皮包括有血管、皮脂腺、淋巴管、汗腺、毛囊等,也有末稍神经分布其中。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乳头层、乳头下层、网状层所组成。乳头层和乳头下层之间含有许多水分,当水分减少时,会形成表皮上的小皱纹。网状层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格子纤维等蛋白质纤维构成,使皮肤丰满紧致有弹性,一旦缺乏或断裂,将出现表皮皱纹。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纤维质和脂肪所构成,为表皮和真皮层输送营养。 皮脂腺——除了手掌或脚底外,皮脂腺几乎分布于全身各处,分泌出的皮脂可防止角质变粗糙,与汗水混在一起形成皮脂膜。皮脂膜属于弱酸性,属于蛋白质的角质层在皮肤呈弱酸性时最为坚强,可防止细菌繁殖以避免各种皮肤问题。皮肤的PH值约介于4.5-6.5之间。 汗腺——汗腺分为在表皮开口的小汗腺和在毛囊内开口的大汗腺两种,血液或皮肤的温度增加时,就会引起发汗的现象。 二、皮肤的作用 1.保护作用——皮肤的作用是覆盖身体而保护内脏,同时角质层也具有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而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则具防止细菌繁殖的功用,对于光线或紫外线由红血球及黑色素来吸收,可防止紫外线直接侵入体内,皮肤也能保护内脏免受物理刺激,即使受到轻微的伤害也能使之恢复。 2.调节体温作用——皮肤本身不易传热,能对外界气温产生调节作用,使血液循环量和发汗量有所变化,藉此来保持一定的体温。 3.分泌排泄作用——皮肤分泌的汗水和油脂形成的皮脂膜会带给皮肤表面湿润和光泽,同时也将碘、溴、砷、汞等废物排出体外。 4.知觉作用——在皮肤上布满了知觉神经,能迅速感受到来自体外的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