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年来铝镁金属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我国历年来铝镁金属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我国历年来铝镁金属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我国历年来铝镁金属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1、时间:2012 年 11 月 24 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龙岗街道

事故概况:一镁粉厂发生金属镁粉火灾、爆炸事故。火灾造成了 4 名工人烧伤。

事故原因:装有镁粉的包装物存放在镁粉加工车间的门旁,因事故发生前期,深圳为多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地面潮湿,且下雨时有雨飘进车间,致使镁粉受潮、包装物内渗进雨水,从而造成镁粉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易燃的氢气,放出大量的热,引起火灾(自燃)和爆炸。

2、时间:2012 年 11 月 20 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

事故概况:一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正在进行打磨、抛光作业时,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伴着大火覆盖了车间,玻璃被震碎,车间内 7 名工人被严重烧伤。

事故原因:打磨、抛光作业产生的铝粉尘,在抽排过程中因采集管道内的铝粉尘浓度达到爆炸下极限后,遇静电火花引发爆燃。

3、时间:2012 年 8 月 5 日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郭溪街道

事故概况:一幢民房在生产中发生铝粉尘爆炸导致坍塌并燃烧,造成 13 人死亡,15 人受伤,其中 6 人重伤。事故原因:直接原因是,加工厂抛光作业间内悬浮在空气中的铝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抛光机电机控制开关

产生的电火花发生爆炸。间接原因主要是,加工厂通风除尘不良,导致作业间内铝粉尘积聚、扬起并达到爆炸浓度。

4、时间:2011 年 10 月 23 日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事故概况:车间几乎夷为平地,16 人受伤。

事故原因:不详、

5、时间:2011 年 5 月 20 日

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富士康

事故概况:iPad 抛光时,除尘系统和抛光车间发生爆炸,3 死 15 伤。

事故原因:不明。可能为抛光机粉尘浓度高,机械摩擦点燃粉尘云,爆炸沿除尘管道传播至除尘系统。

6、时间:2011 年 4 月 1 日

地点:浙江省缙云县

事故概况:某车业公司零件抛光车间内发生爆炸,5 死 1 伤。

事故原因:一台松动的排风扇造成与排风扇链接的电源线端长期处于较高的温度,电源线老化短路打火。没有除尘系统,车间粉尘多。现场作业人员在扑救过程当中措施不当,引起铝粉尘飞扬。

7、时间:2011 年 3 月 27 日

地点:浙江省永嘉县

事故概况:一铝制品抛光作坊,车间内发生爆炸,1 死 10 伤。

事故原因:车间内排烟机电气线路故障产生火花引起爆炸。车间内无除尘系统。

8、时间:2011 年 3 月 8 日

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事故概况:某精密加工公司机壳加工车间,除尘系统爆炸,21 伤。

事故原因:管道中水喷淋降尘,镁粉遇水产生氢气,由于管道中静电集聚而引起氢气爆炸。

9、时间:2010 年 11 月 24 日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事故概况:某锁具厂车间粉尘爆炸,6 伤。

事故原因:不详。可能是电气火花印发爆炸。车间没有除尘系统,抛光机旁有粉尘沉积。

10、时间:2010 年 9 月 29 日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事故概况:某锁具厂车间粉尘爆炸与火灾,2 伤。

事故原因:不详。可能是电气火花引发爆炸。车间没有除尘系统,抛光机旁有粉尘沉积,车间有大量包装用易燃物。

11、时间:2010 年 8 月 18 日

地点:江西省宜春市

事故概况:某电气公司车间铝粉爆炸与火灾,无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砂光机机械摩擦引燃粉尘。

12、时间:2010 年 8 月 5 日

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事故概况:某手机与电脑外壳生产厂抛光车间粉尘爆炸,10 伤。

事故原因:不详。

13、时间:2010 年 1 月 13 日

地点:浙江省瑞安市

事故概况:一抛光作坊爆炸,2 死 9 伤。

事故原因:粉尘在建议粉尘沉降室大量积累,被某种点燃源引爆(例如风机叶片)。

14、时间:2008 年 5 月 13 日

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事故概况:温州某铝合金配件厂抛光车间爆炸,10 死。事

故原因:车间没有除尘系统,电气打火引发粉尘爆炸。

15、时间:2008 年 2 月 28 日

地点:浙江省台州市

事故概况:某工贸公司除尘系统和车间爆炸,1 死 31 伤。

事故原因:铁制品砂光火星点燃了除尘管道中的铝粉,引起局部自然。用水灭火过程中发生爆炸。

16、时间:2002 年 11 月

地点:台湾省台南市

事故概况:某 3C 组件外壳生产厂除尘系统和车间爆炸,7 伤。

事故原因:操作台台面的胶垫在压缩空气作用下产生静电,点燃了铝镁粉尘,爆炸传入除尘系统。

17、时间:1963 年 6 月 16 日

地点:天津市

事故概况:铝制品厂除尘系统和车间爆炸,19 死 24 伤。

事故原因:风机故障,风机叶轮与进风管管口打火引爆了管道中的悬浮粉。

光辉气体液氧储罐泄露事故演练方案

华亭县光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液氧储罐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二〇一六年七月

目录 1 演练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演练时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演练地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演练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演练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情景设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演练科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应急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演练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演练目的 为检验我公司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快速反应的能力、各职能部门应急协同的水平及现场抢险救援作战能力,华亭县光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特组织此次液氧储罐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明确区各职能部门紧急情况下岗位与职责,发现应急响应程序中存在的缺陷、应急资源的不足,从整体提高我公司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战术水平。 2 演练时间 2017年8月15日下午15:00-15:30 3 演练地点 华亭县光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氧气充装站。 4 演练单位 主办单位:华亭县光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 参演单位:华亭县光辉气体有限责任公司氧气充装站 5 演练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王斌 副总指挥:冉爱平(兼现场指挥) 成员:杨维贵王文涛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氧气瓶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本文来自:互联网浏览次数:时间:2009-12-25 14:03:40 [打 印] 【字体:大中小】 [关闭] 一、事故情况概述 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二、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检验期为1989—1994年,公称压力15.0MPa,容积为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2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3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洞,其中1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5cm,另外2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8cm和30cm,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70m2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20cm的洞,附近2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三、事故原因分桥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1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人”字纹,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1%—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2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2只气瓶距爆炸点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NewPage] 直接原因: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错充氧气)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瓶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1]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 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昆山经济开发区,创办于1998年,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主要从事铝合金表面处理,表面镀层有铜镍铬,对高低档的铝合金制品均可以进行电动加工。公司通过了相关的ISO和美国的OEM认证,厂房面积达到五万多平方,职工有五百多名,有4条现代化全自动电镀生产线。2014年8月2日上午7时37分许,该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当时在车间上班的员工261人。爆炸发生后,当场确认死亡44人,随后在前往医院救治途中和在抢救过程中死亡24人,截至8月4日,爆炸共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二、事故分析 (一)直接原因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原因分析: 由于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整个环境具备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引发爆炸。粉尘爆炸的五要素包括:可燃粉尘、粉尘云、引火源、助燃物、空间受限。 1.可燃粉尘。 事故车间抛光轮毂产生的抛光铝粉,主要成分为88.3%的铝和10.2%的硅,抛光铝粉的粒径中位值为19微米,经实验测试,该粉尘为爆炸性粉尘,粉尘云引燃温度为500℃。事故车间、除尘系统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沉积。 2.粉尘云。 除尘系统风机启动后,每套除尘系统负责的4条生产线共48个工位抛光粉尘通过一条管道进入除尘器内,由滤袋捕集落入到集尘桶内,在除尘器灰斗和集尘桶上部空间形成爆炸性粉尘云。 3.引火源 集尘桶内超细的抛光铝粉,在抛光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比表面积大,吸湿受潮,与水及铁锈发生放热反应。除尘风机开启后,在集尘桶上方形成一定的负压,加速了桶内铝粉的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达到粉尘云引燃温度。 (1)铝粉沉积:1号除尘器集尘桶未及时清理,估算沉积铝粉约20千克。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完整版

案例家具厂火灾爆炸事 故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案例42某家具厂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某家具厂厂房是一座四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第一层楼的一端是车间,另一端为原材料库房,库房内存放了木材、海绵和油漆等物品。车间与原材料库房用铁栅栏和木板隔离。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采用绝缘管穿管绝缘,原材料库房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铁丝替代。第二层楼是包装、检验车间及办公室。第三层楼为成品库。第四层楼为职工宿舍。 由于原材料库房电线短路产生火花引燃库房内的易燃物,发生了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7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多万元。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什么、不得做什么? 参考答案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做的是: (1)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该厂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应当做的是: (1)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2)不得故意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2.该事故调查组应由哪些部门组成调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事故调查组应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2)该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①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②查明事故原因。 ③确定事故性质。 ④确定事故责任。 ⑤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⑥提出防范措施。 ⑦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液氧储罐爆炸事故案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液氧贮槽爆炸事故”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360docs.net/doc/bd8982370.html,的支持! 液氧贮槽爆炸事故 内容摘要: XX公司400M3液氧贮槽的爆炸现场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根据现场实况和对全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判定:该400M3LO贮槽的爆炸不是物理因素引起的。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碳氢化合物进入了400M3LO贮槽的内筒。恰巧又在不足十分之一液位的状态下向外部LO槽车灌充LO。低液面操作造成了碳氢化合物的析出和聚集。碳氢化合物颗粒的相互摩擦和与槽壁的摩擦,使其温度升高并发生了静电放电,引燃了碳氢化合物并在LO中剧烈燃烧,猛烈的爆炸便在一瞬间就发生了。必须以防止碳氢化合物进入贮槽内筒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避免爆炸事故再次发生。 1 一、设备运行情况: XX公司供气厂400m3LO贮槽由杭州制氧机厂设计并提供设备的主体材料,四川简阳低温工程服务公司制造、安装。89年下半年进场,90年一季度完工交付使用。93年以前由一万空分装置提供LO贮存。94年至98年7月期间基本停用。98年7月50吨液化装置投运后,400m3贮槽又开始贮存LO。每天进出LO量在38,40吨左右,50吨液化装置的氧气源在今年5月7日前均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四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5月7日后由三万五空分装置和一万空分装置共同提供氧气。 400m3贮槽内槽呼吸阀由于资料不齐未装,用一只DN50的截止阀常开代替。贮槽外筒表面没有结霜、”冒?quot;现象,运行正常。

二、事故发生时间及贮槽破坏后的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于99年5月11日晚7时40分,此时正有一辆4m3LO槽车在充装LO。事故发生时未见有火光、烟雾,只听到两次巨大的很沉闷的响声。事故使贮槽内筒体与底板整圈焊缝断开,外筒顶盖与外筒体焊缝处整圈断开,外筒顶盖坠落在LO泵房顶上(口朝上),内筒体坠落外筒顶盖旁(口朝向50吨液化装置)。(详情见现场录像和照片)。 2 事故除使400m3LO贮槽损坏和一个面积约为3,4m2的LO泵房屋顶压裂外,没有人员伤亡,没有造成其它设施的损坏。 三、 XX公司供气厂人员对事故的有关情况介绍: 1、事故发生后,为便于有关人员接近现场查看情况,对散落在现场的珠光砂进行了清扫。 2、事故发生后内筒液体已泄漏蒸发,便对事故发生时正在充装LO的4m3槽车内的LO进行了取样、分析。分析结果是:”乙炔含量:痕迹(含少量二氧化碳)”(详见XX公司供气厂99?5?13报告单),该4m3LO槽车经公司领导同意后于5月12日下午放行出厂。 3、对400m3LO贮槽的仪表进行了检查,内槽有升压报警装置,事故发生时未发出报警信号,事故发生后检查该报警装置是正常的。另该400m3LO槽液位指示计停在约1/10液位。 4、有关其它情况: 1) 在93年400m3LO贮槽放液阀曾发生过爆炸,于95年修好。 2) 内筒上的薄膜调节阀设定压力较低,大约为工作压力的50,60%。 3

化工公司“”爆炸事故案例

化工有限公司“1.1”爆炸事故案例时间:2009年1月1日15时30分 地点:武城县经济开发区德州合力科润化工有限公司 事故原因:乙腈装置固定床反应器发生爆炸 损失情况:5人死亡、1人重伤、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60万元 处置情况: 2009年1月1日15时30分左右,德州合力科润化工有限公司乙腈装置固定床反应器发生爆炸,事故发生后,合力公司立即开展自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伤员被立即送到德州市人民医院和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紧急救治。

接到报告后,武城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分 管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并启动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立 即成立了事故救援领导小组,全力做好现场控制、救援和善后工 作。 (一)迅速抢救伤亡人员。按照“生命重于泰山、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武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迅速 开展救助,并将受伤人员转送医院进行紧急救治。同时,组织公安 干警现场值勤,确保事故现场秩序稳定。 (二)迅速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立即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 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事 故处理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现场处置、事故调查、善后处理、新闻接待六个工作小组,集中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三)积极做好伤员救治和伤亡家属的安抚工作。建立了一个伤 亡人员一套工作班子的工作机制,稳定伤亡者家属的情绪,有关领 导及卫生局、民政局、劳动局、县医院等单位负责同志靠上工作, 积极做好救治和安抚工作。对于死亡人员,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有关乡镇书记、派出所长和村支部书记,积极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 工作,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理赔等各项善后工作。 (四)认真搞好事故调查。组织事故调查小组,积极配合省市调 查组的工作,对事故原因展开深入调查,全面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重点了解这次试车过程中有关物品、设备的质量问题,了解操作规 程是否符合规定,为事故处理奠定基础。 (五)加强现场处置。立即责令德州合力化工公司全面停产整顿,不经验收不得开工、试车。安监局、环保局的检测技术人员和消防 大队消防官兵坚守岗位,控制后续事故发生,防止发生新的次生伤 亡灾害。 (六)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实事求是地 对外发布有关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事故发生情况, 控制和把握好社会舆论及媒体影响。对外发布的信息严格执行领导 审批程序,由有关领导和宣传部门审核把关后按正常渠道进行发布。避免部分媒体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切实加强对采访记者的管理, 杜绝不符合实际情况、歪曲事实的虚假新闻。县委、县政府办公室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目录 1、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1) 2、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4) 3、三交河煤矿“5.30”事故案例 (8) 4、回坡底煤矿“6.25”运输事故案例 (12) 5、回坡底煤矿“2.20”放炮崩人事故案例 (15) 6、回坡底矿洗煤厂“8.26”排矸上站变压器室触电事故案例 19 7、霍宝干河煤矿“11.9”顶板事故案例 (23) 8、霍宝干河煤矿“12.4”2-1081返掘巷断层滞后出水事故案例26 9、霍宝干河煤矿2-112综采工作面出水事故案例 (30)

三交河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 三交河煤矿始建于1971年,原属于地方国营矿,1997年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接收为子矿井。 1980年6月8日11时20分左右,三交河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30人死亡,5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矿井基本情况 1980年,三交河煤矿为地方国营矿,有职工679人,年产煤150000吨,瓦斯含量为4.06%,属于瓦斯矿井。 二、事故经过 1980年6月4日,矿上决定从6月7日转到西部采区第六顺槽掘进。该顺槽已有四个月没生产,不通风,造成瓦斯积聚,本应先在检查瓦斯,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再作业。但是该矿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仓促组织生产。8日11时20分左右,当在六顺槽工作的工人将绞车、电线运到该顺槽210米处时,由于电工带电作业,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当时在井下西区工作的26名工人全部死亡。接着,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救援方案,冒然指挥,工人自发下井进行抢救,造成二次伤亡,其中50多人中毒,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700000元。 三、事故原因 1、矿领导一味追求产量、利润,全然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1980年以来,该县接到国务院和省、地区等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共计14个,有的无人阅看,有的只阅不办,有的批给主管部门,但无具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爆炸。该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2.24”粉尘爆炸事故 东北大学工业爆炸及防护研究所 https://www.360docs.net/doc/bd8982370.html, 一、简介 2010 年2 月24 日15 时58 分,秦皇岛骊骅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骊 骅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了淀粉粉尘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现场共有107人。事故导致21 人死亡(事发时死亡19 人)、47 人受伤(其中6 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773 万。 骊骅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淀粉糖行业前20 强企业、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是全国淀粉及淀粉糖行业中综合生产能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现有员工3330 人,该公司总资产10 亿元。公司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加工能力为100 万吨/年。拥有4 个淀粉生产车间,年总产60 万吨;3 个葡萄糖车间,年总产22 万吨;1 个山梨、醇车间,年总产7 万吨;1 个麦芽糊精车间,年总产5 万吨;1 个饲料车间,年总产10 万吨。一个热电联产电厂,年发电1.8 亿千瓦时;一座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污水1.2 万吨。公司主副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纺织、造纸、禽畜养殖等多个行业。 事故厂房2000 年建成,原设计功能为仓库。2008 年将部分仓库改

建为包装间。 二、事故经过 23 日20 时至24 日8 时,淀粉四车间6 号振动筛工作不正常、下料慢,怀疑筛网堵塞。24 日凌晨,淀粉四车间工人曾进行了清理。24 日9 时,淀粉二车间派人清理三层平台(标高5.2m 平台)和振动筛淀粉。11 时左右恢复生产,11 时40 分左右,5 号、6 号振动筛再次堵塞。13 时30 分左右,淀粉二车间开始维修振动筛。同时,应淀粉二车间要求,淀粉四车间派4 名工人到批号间与配电室房顶帮助清理淀粉。24 日下午15 时58 分左右,5 号振动筛修理完成,开始清理和维修6 号振动筛,此时发生了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人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消防队报警。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贺俊士接到报警后,立即通 过报警系统喊话,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自救。16 时02 分抚宁县消防中队接警,16 时12 分消防车到达现场,。 三、事故损失及伤亡情况 淀粉四车间的包装间北墙和仓库南、北、东三面围墙倒塌。仓库西端的房顶坍塌(约占仓库房顶三分之一)。淀粉四车间干燥车间和南侧毗邻糖三库房部分玻璃窗被震碎,窗框移位。四车间内的部分生产设备严重受损。厂房北侧两辆集装箱车和厂房南部的一辆集装箱车被砸毁。截至2010 年3 月2 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773.52 万元。 四、点火源 此次事故的点燃源为铁质工具与铁质构件或装臵的机械撞击与摩擦

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可燃性粉尘爆炸事故案例 一、事故案例 案例1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10年2月24日16时许,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淀粉四车间发生爆炸。截至2月25日17时,该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事故过程:2月24日16时02分,抚宁县公安消防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骊骅淀粉公司发生爆炸,数人被困。抚宁中队迅速出动3辆水罐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车和26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并请求支队指挥中心增派力量增援。辖区抚宁中队4辆消防车于16时11分到达现场。经侦查发现,爆炸的是淀粉四车间,车间中间部位房顶坍塌,南北部分墙体向外倒塌。 事故原因:经专家现场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可能为车间淀粉所致。 案例2 苏州市昆山市昆山铝粉爆炸事故 事故概况: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

事故过程:2014年8月2日7时,事故车间员工上班。7时10分,除尘风机开启,员工开始作业。7时34分,1号除尘器发生爆炸。爆炸冲击波沿除尘管道向车间传播,扬起的除尘系统内和车间集聚的铝粉尘发生系列爆炸。当场造成47人死亡、当天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8人,185人受伤,事故车间和车间内的生产设备被损毁。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原因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遇明火导致爆炸。 事故车间除尘系统较长时间未按规定清理,铝粉尘集聚。除尘系统风机开启后,打磨过程产生的高温颗粒在集尘桶上方形成粉尘云。1号除尘器集尘桶锈蚀破损,桶内铝粉受潮,发生氧化放热反应,达到粉尘云的引燃温度,引发除尘系统及车间的系列爆炸。 因没有泄爆装置,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和燃烧物瞬间经除尘管道从各吸尘口喷出,导致全车间所有工位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爆炸冲击,造成群死群伤。 案例3台湾新北市八里的八仙水上乐园舞台彩粉爆炸事故案例 事故概况:2015年6月27日晚8点40分左右,台湾新北市八里的八仙水上乐园舞台,在举办彩色派对活动最后5分钟发生粉尘爆炸意外,造成500余人受伤,12人死亡。 事故过程:2015年6月27日20时30分左右,八仙乐园的“彩色派对”舞台前方突然大火,一开始很多人不知道是爆炸,很多人还在继续跳舞,直到前方舞台开始传出尖叫声,才知道发生意外。 事故原因: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后,台湾新北市消防局2015年8

气瓶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

【案例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5年2月16日(正月初五)20时30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15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施河镇顾王村村民、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刘××夫妇和同村年仅27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 【案例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1998年10月8日10时40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2名装卸工(临时工)1死1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12MPa,操作温度为20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45只。 事故破坏情况:经现场勘察,共3只气瓶爆炸,其中1只气瓶外

江都市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

江都市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3年1月16日上午12时许,一位氧气代充客户到江都市某工业气体充装站充装气气,共6只氧气瓶。充装工将氧气瓶卸下后,先将30只氧气瓶分两组各15只进行充装。约在12点50分左右,其中一组充装结束,现场充装工关掉充装总阀,紧接着就开始卸充装夹具,当充装工卸下第3只气瓶夹具时,其中一只气瓶发生了爆炸,一名充装客户当场炸死在充装台上,一名操作人员受伤,该站共有6间充装间,每站站房长4m,宽6。充装间设有30个充气头,气瓶爆炸后,后浪把主充装间的防火墙推倒,把充装间充装管线全部炸坏,窗子的玻璃被震碎,充装间屋面全部掀光。爆炸气瓶被炸成3块,大块重29kg,中块得23.5kg,小块重3.5kg,气瓶爆炸后3.5kg的小块瓶片从屋内飞到充装站围墙外的麦田里,距爆炸点有35m。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从现场取证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意见如下:

1.对该站储罐内剩余液氧,邀请了扬子石化西欧气体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取样,并带回南京分析,结果确认该储罐内液氧合格,排除了气源不合格的因素; 2.根据爆炸碎片上原有的气瓶制造和检验标记,从无缝气瓶检验站查阅该瓶检验报告,得知该瓶检验合格,并在检验有效期范围内,排除了过期瓶充装的因素; 3.在爆炸现场,发现该瓶主体被炸成3块(后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颈圈),经称重约为56kg,与检验报告上称重量相符,一块重约3.5kg的碎片飞离充装站围墙外,距爆炸点约为35m。又从爆炸碎片中发现,瓶体内中下部一侧表面有一段400mm×150mm范围的金属烧熔痕迹,并留下了金属氧化物,这些情况都说明此次氧气瓶爆炸具有化学性爆炸的特征;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充装记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同有关人员进行了询问、笔录,了解到充装台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均在有效期内,有校验报告,当时充装压力为11.0MPa。又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清理,发现爆炸瓶右侧有3只瓶内尚有气体,现场进行压力测试,发现这3只瓶内均有压力,且在10.0MPa左右,这就进一步排除了物理性爆炸的可能(不超压);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12·10”瓦斯爆炸事故 (一)基本情况 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发生特别重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 (二)事故经过 1997年12月10日8点班,大井区共入井124人,其中采、掘工作面68人,机修30人,巷修19人,区直人员3人,公司辅助救护队员4人,分别在1、2号回采工作面和1、2号掘进头等地点作业。10时50分,大井区主井井口工袁某发现井口冒黑烟,便马上向承包人高某报告,高某立即向井底车场打电话询问情况,井下打点工说:“过来一阵风,把我的帽子吹掉报告”。高某随即让井长回采工作面打电话,但没人接。这时井下脱险的工人开始升井,并报告说:“井下瓦斯爆炸了”。10时15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刘某、安全科长张某、大井区井长杨某、副井长段某、公司辅助救护队队长樊某、安全员尚某等11人立即赶到井下,他们从皮带巷进去40多米,见前面巷道严重冒顶堵死,便立即返回,但皮带头处也发生冒顶,把他们堵在里面,后经过40多分钟内外抢救脱险。10时55分,五七(集团)公司向石龙区政府和区煤炭局报告事故情况。11时30分,区委、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相继赶到事故现场。并立即调韩庄矿务局、石龙区和五七集团公司共6各救护小队进行抢救工作。平顶山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成立抢险指挥部,指挥事故的抢险工作。 (三)事故原因 (1)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风流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盲目向采空 区送风,导致瓦斯增大、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违章放炮,是这起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 )大井承包后,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在 长385m、宽83 m的狭小煤柱上同时布置2个掘进头和2个高落式采面,超通风能力生产。安全力量 检查严重不足,井下每班仅有一个安全员,不仅要检查十多个地点的瓦斯,还要负责局部通风、排查 隐患等,工作量大,难以保证“一炮三检”和瓦斯检查制度的落实。 (3)五七集团公司对大井以包代管,对安全包而不管。公司对大井实行吨煤包干,材料费包干,对大 井的安全工作长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对大井通风系统改造这一重大项目,也未引起重视,对改造 方案没有认真审查把关,对改造后风流严重短路、风量不足也没有管理;对该井突击组织生产、多头 作业、风量严重不足、大串联通风、循环风等问题,不管理、不制止,是这起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 一 (4)石龙区煤炭局对该矿实行行业管理有畏难情绪,未能依法有效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责。部分干部工 作不深入、不扎实,对五七集团公司请示通风系统改造的问题,虽然有明确意见,但缺乏认真负责精神。在长达4个月时间,对该矿这一重要工程的实施情况不检查、不过问,致使该矿在通风系统改造 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5)石龙区政府有关领导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忽视对区办五七集团公司煤矿的管理。对该矿安全生产 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五七公司长达9个月没有总工,区政府没有及时安排,使煤矿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下降。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

几起爆炸事故案例与分析总汇 浙江金华某化工厂黄磷酸洗锅爆炸 一、事故的概况及经过。 1980年6月30日13时23分,金华某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黄磷酸洗锅在生产中发生爆炸,死亡8人,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00余元,产值损失达730000余元。爆炸后,炸塌厂房300余平方米,五硫化二磷车间全部毁坏,全厂停产。黄磷酸洗工艺是新工艺,目的是通过酸洗,提高黄磷纯度。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对黄磷酸洗工艺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对黄磷与硫酸反应会引起爆炸没有认识。这次事故是由于黄磷在浓硫酸中清洗时发生放热反应,在特定条件下引起的化学爆炸。 2.厂领导对这一重大的新工艺没有引起充分重视。认为是小改小革,没有专门成立班子,考虑经济报酬也没有争取科研部门支持,也不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帮助,没有经过小试、中试、直接移交生产。 3.没有充分收集国内外科技情报,仅根据杂志上的简要报导就组织试制工作,自行设计制造,直接投入生产。投产后,又没有认真制订和掌握操作规程,试用只有五天,就发生爆炸。 4.酸洗锅上无压力表、安全阀、防爆装置等安全附件,只看到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有提高,而未注意生产中的许多不正常现象,急于下达生产计划。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采用新生产工艺一定要通过试验研究,不能蛮干。 2.试验用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要求要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规定。 浙江省某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一只容积为415升、充装量为0.5吨的液氯钢瓶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爆炸气瓶的碎片又撞击到其附近的液氯钢瓶上,加上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又导致4只液氯钢瓶爆炸,5只液氯钢瓶被击穿,另有13只钢瓶被击伤和产生严重变形。爆炸时不但有震耳欲聋的巨响,而且随着巨响发生的冲天气浪高达40余米。强大的气浪将41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液氯工段厂房全部摧毁,并造成周围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的损坏。爆炸中心水泥地面上留下了深1.82米、直径为6米的大坑,爆炸碎片最远的飞出830余米。爆炸后共泄出10.2吨液氯,其扩散后共波及7.35平方公里面积,由于爆炸以及爆炸后散溢氯气的毒害,共造成59人死亡,779人住院治疗,420余人到医院门诊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630000余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最初爆炸的液氯钢瓶,是9月3日由温州市药物化工厂送到温州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温州药物化工厂的液化石腊工段是以液体石腊和液氯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腊。该工段由于生产管理混乱。设备简陋,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它防倒灌装置,致使氯化石腊倒灌入液氯钢瓶。电化厂液氯工段无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在液氯充装前没有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致使液氯钢瓶内倒灌入氯化石腊,在再次充装液氯时,氯化石腊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骤然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粉碎性爆炸。可见,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混乱。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企业领导必须树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以科学态度加强安全管理,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液氯钢瓶及液氯的使用单位,要制定安全使用的管理规定,在液氯钢瓶与生产设备的联接管线上,必须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止倒灌的装置,以避免生产系统内的物料倒灌进入液氯钢瓶内。 3.液氯充装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充装前检查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严格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液氯钢瓶在充装前应认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气瓶应先进行清理并符合要求后方可充装。 英国一硝化甘油生产厂发生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31年6月23日英国霍尔顿希斯(HoltonHeath)国立炸药厂生产硝化甘油的硝化工房,发生严重爆炸,死亡10人。 该硝化工房内有两台硝化器,交替使用。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一台硝化器里装着废酸,另一台设备里装着已硝化完毕等待分离的硝化甘油。

事故案例: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事故案例: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事故案例3 危难之时显身手鏖战六日突三关 ——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摘要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 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 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圆满完成了 抢险救灾任务。 关键词特大煤尘爆炸事故突破三个难关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我局矿山救护队再接到省局紧急救援电话后,大 队长李三毛带领六个小队60多名指战员,立即赶赴大同老白洞矿井参加事 故处理。此次抢险成功救出228名矿工,组织抬运遇难人员573人。 此次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其中111人下落不明,这是我队救援工作史上参加的遇险遇难人数最多,抢险规模最大的一次事故。有全国37支矿山救护队参加,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卫生团也参加了事故救援。中共中央国务院周总理亲自委派李立三担任此次事故的总指挥。 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 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发扬了一个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敢无

畏的精神,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展现了阳泉矿务局救护队过硬的技术本 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部、省及同行的赞誉! 1 矿山概况 该矿位于大同市口泉沟中部,原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旧矿井,1955年开始恢复改建,到1958年正式投产。15﹟井为生产井,事故前年计划产量为140万吨/年,有职工5676人。采取中央并列式和中央边界式混合抽出式通风,矿井总排风量为3812M3/分,矿井瓦斯含量低,属低沼气矿井。所采煤为2号弱粘煤挥发分大,自然发火期短,易爆炸,爆炸指数为%。 2 事故经过 1960年5月9日,当天是高产日,计划日产一万吨。这天的13时45分井下人员处于高峰期,下井人员约一千余人。在13时45分由于瓦斯积聚、带电作业发生特大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一声巨响过后,冲击波将15﹟、16﹟井口棚、井架推翻,信号房燃烧,地面供电系统掉闸停电,调度与井一失去联系,全矿一片混乱。井口受伤人员向有关单位报警,37分钟后由四矿变电所合闸送电,地面供电系统恢复正常。 3 抢险救援经过 3·1成立抢救指挥部,火速调集救援力量。 爆炸事故发生后,局、市、省、华北局、中央等领导迅速到达事故矿井,成立了以局、矿总工程师为首的抢险领导指挥部,安设专用电话直通矿指挥部。火速从全国调集37支救护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卫生兵团参加救援。 3·2抢运雷管防爆炸,封闭药库保安全。 在21时5分,16﹟井口喷出30余米高的火焰,无法从此进入救人。把郑家沟井改为探险井口,矿指挥部迁移到这里,并深入井下在1﹟暗斜井建立1号现场基地,设直通矿指挥部的电话。同月十日上午矿指挥部做出反风决定,并将井下人员分为若干队,准

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冲床事故 事故经过 1998年10月,某厂冲压车间吴某,在60吨冲床上冲件时,不用取放工具,而直用手取放工件,吴某的手还未从冲头底下退出时,制动机构突然失灵,冲头下降,把吴某右手食指冲掉一节,中指冲掉2节的重伤事故。 原因分析: 吴某不用取放工具,用手直接放取工件,制动机构失灵造成断指事故。对操作者进行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教程,严禁用手直接放取工件,要经常监督检查违章行为。有关部门要对冲床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制动机构的检查,发现失灵,要立即检修,确保冲床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事故经过 1976年11月3日,某中板厂精整车间职工孙某(男、25岁)在用钢卷尺对3号剪床上的钢板进行测量时,已停止动作的剪床突然动作,将孙某右手臂从关节处切断,造成三级伤残。原因分析: 1、设备控制系统失灵,意外动作; 2、设备维护、点检不认真,对存在的隐患没及时发现。 安全点检,是杜绝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马马乎乎,敷衍了事,终将逃脱不了灾难的惩罚 电焊事故 事故经过 某厂有位焊工到室外临时施工电焊,焊机接线时因无电源插座,便自己将电缆每股导线头部的漆皮刮掉,分别弯成小钩挂到露天的电网线上,由于错把零线接到火线上,当他调节焊接电流用手触及外壳时,即遭电击身亡。 原因分析: 机外壳本来是接到电源零线的,由于焊工不熟悉有关电气安全知识,将零线和火线错接,导致焊机外壳带电,造成触电死亡事故。 事故经过 某造船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船舱烧电焊,因船舱内温度高而且通风不好,身上大量出汗,帆布工作服和皮手套已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原因分析 1、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 2、船舱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所以,抢救无效。

气瓶爆炸事故案例

氮气瓶地面滚动遭撞击,发生爆炸致人死亡 --南京市一五金厂“7.6”爆炸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7月6日上午,南京市某单位将一台锌合金压铸机送至某五金制造厂进行维修、补充氮气。负责运输的工作人员于11时10分出发,使用一辆皮卡车(货厢无遮盖)运输设备,并于11时40分抵达五金制造厂。随后,工作人员将氮气瓶从皮卡车上卸下并滚运到车间 内待修的锌合金压铸机旁。经检查发现锌 合金压铸机的储能器氮气压力不足,需要 补充氮气;维修工人对锌合金压铸机的储 能器进行检查时(储能器尚未与氮气瓶连 接),氮气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两名维 修工死亡、两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该爆炸事故为气瓶缺陷引发的脆性断裂事故。气瓶遭受局部强烈撞击且存在表面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扩展;该气瓶在运输过程中承受烈日暴晒时间达30分钟以上,滚运至锌合金压铸机旁边后又受熔融状态锌合金的环境温度影响,致使瓶内气体压力逐渐上升;车间地面不平整(地面铺设有铁皮,但不平整,凹凸明显),该气瓶滚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震动影响,相当于对气瓶增加能量,致使气瓶内应力增大,裂纹相应扩展。当瓶内气体压力超过裂纹尺寸的临界压力后,在内应力作用下产生突然断裂,导致气瓶爆炸。 (二)间接原因 1.物的不安全状态:气瓶腐蚀严重,使用超长服役,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气瓶曾遭受过局部强烈撞击,外表产生裂纹缺陷,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扩展。 2.人的不安全行为:气瓶运输和搬运的过程中,未按照气瓶运送的相关要求

操作,运输气瓶时未遮盖,搬运气瓶时采取滚运等方式,野蛮装卸。 3.管理上的缺陷:气瓶使用单位和五金制造厂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要求对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 三、事故警示与预防 (一)事故警示 在充装、运输、使用气瓶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要求,发现气瓶可能受损时应当及时进行检测。 (二)事故预防 1.使用特种设备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对顶,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 2.发现设备受损或可能受损失,应当及时对特种设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3.对气瓶的重装、运输和使用人员要定期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同时,采取正向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上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全员参与,消除事故隐患。 四、专家点评 事故气瓶外表涂覆层基本脱落,腐蚀比较严重,显示该气瓶己有较长的使用时间,且气瓶残体瓶肩部有一处明显的撞击凹坑,说明使用方法不当。这种气瓶很有可能存在缺陷,甚至是至命的缺陷。 在气瓶充装、运输、使用气瓶等压力容器时,一定要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避免违章。同时,必须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按期检验,发现腐蚀、凹陷等问题是要及时处理,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气瓶使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冲击、碰撞; 2.不得靠近热源,可燃性气体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0米; 3.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4.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5.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6.运输和储存是要进行固定,卧放时要防止滚动。

煤尘爆炸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建议实用版

YF-ED-J337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尘爆炸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建议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尘爆炸事故分析与预防对策建 议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装运作业均可产 生大量煤尘。其中,采掘作业产生的煤尘量占 80%,装运产生的煤尘量占20%。具有煤尘爆炸 危险的煤矿都有发生特别重大煤尘爆炸事故的 可能。其灾害程度可造成矿毁人亡,国内外煤 矿曾多次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典型案例如下: 1906年,法国吉利耶尔煤矿发生煤尘爆炸 死亡1099人,煤矿经两年重建才恢复生产。这 是一个无瓦斯煤矿,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生煤 尘爆炸。从此,世界上各主要产煤国家对煤尘

爆炸开始进行广泛研究,重视预防煤尘爆炸事故工作。 1907年,美国孟诺加煤矿发生煤尘爆炸,死亡362人,占入井人数的97%。 1910年,英国黑里顿煤矿煤矿发生煤尘爆炸,并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46人,其中287人死于CO中毒。 1913—1933年,法国和英国还多次发生煤尘、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每次事故都造成一、二百人死亡。 1942年,日本侵占东北时期,采取不顾工人死活的掠夺式生产方式,致使本溪煤矿发生了世界史上最大的一次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伤残246人,死亡者中多为CO中毒。事故前巷道内沉积了大量煤尘,电火花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