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

莫言资料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红高粱家族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小说月报》转载。秋,在

《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孙在一篇短文中说这篇小说有一种空灵之感。

1984年春,在《长城》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军艺文学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怀中先生赏识,进入该系学习。1985年春,在《中国作家》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秋水》(奔流)、等。

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参加文学活动发言照片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该作一发,引起轰动。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苍蝇、门牙》(解放军文艺)等。夏天,与张艺谋等人合作,将《红高粱》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

1987年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中篇小说《欢乐》在《人民文学》一、二期合刊发表,受到批评,事过多年,始有作家和评论家对该作得新评价。秋天,中篇小说《红蝗》发表([收获]三期),该作因强烈的个性风格和大胆和亵渎精神,连号称新潮的评论家也不能接受,纷纷著文批评。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评论家对该作发出了另外的声音。

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青年文学》第十发表《复仇记》、《马驹横穿沼泽》(这两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在故乡高密联合召开“莫言创作研讨会”,有关论文汇编成《莫言研究资料》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8)九

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小说集爆炸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长篇小说《十三步》首发(文学四季)随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大概只有一个名叫林为进的人,在河北的(文论报)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后来又有港台的几个人写过评论。作者认为此书是一部真正的“先锋”之作。1989年三月,小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四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

1990年,中篇小说《父亲在民夫连里》在《花城》发表。继续创作《酒国》。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白棉花》(花城)、《战友重逢》(长城)、《怀抱鲜花的女人》(人民文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

1993年,二月,长篇小说《酒国》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丰乳肥臀》在《大家》连载,并获首届“大家文学奖”。单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电影《太阳有耳》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1997年创作话剧《霸王别姬》(与人合作)。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

莫言代表作丰乳肥臀

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脱离军界,转至地方报社《检察日报》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十二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散文集《会唱歌的墙》。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收获]二期)。作品讲述一个下岗的老工人在湖边的僻静处开了个“黄色小屋”,专供人男女野合……这就是《师傅越来越幽默》的梗概。张艺谋用这个故事进一步编开去,就有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电影《幸福时光》,几个名人一煽惑,电影和小说都赚钱。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

《我们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说《祖母的门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说《野骡子》、《司令的女人》[收获]、《藏宝图》[钟山]发表,短篇

小说《儿子的敌人》[天涯]、《沈园》[长城]发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主要作品《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丰乳肥臀-增补版》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酒国》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

《战友重逢》

《蛙》

莫言作品有什么特点

他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简介: 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二月生于山东高密,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参军,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著有《莫言文集》五卷,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天堂蒜薹之歌》、《丰乳肥臀》、《酒国》、《红树林》、《檀香刑》,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牛》,短篇《拇指铐》等。1997年转业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是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金发婴儿》、《爆炸》、《欢乐》、《红蝗》、《筑路》、《雨中的河》、《流水》、《弃婴》、《猫事荟萃》、《玫瑰玫瑰香气扑鼻》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在农村度过,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他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莫言自谓“莫”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词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这大约是小说家自嘲或自许的游戏了。 《檀香刑》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 摘要 在当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中,莫言的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在莫言的小说中,“乡土意识”作为一个明显的存在已经被很多研究者所发现并讨论。但本文试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意识”做进一步的剖析与解读。在莫言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农村题材、农民形象和童年视角屡屡出现,并且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故乡景物、动物牲畜等描写都具有高度的拟人化特征,这一切在莫言的笔下变成了具有生命感的鲜活存在。这样独特的写作方式与审美追求与莫言的“乡土意识”紧密相连。本文通过把握莫言小说中所呈现出的“童年记忆”、“故乡情结”、“土地观念”和“天人合一”等重要元素,结合它们的特征与成因进行梳理与分析,试图论证莫言对于故乡、对于大地的情感与他对于母亲的情感体认是具有一致性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情感对于莫言的价值观具有最根基、最核心的意义。 关键词:童年记忆;土地观念;乡土意识。

目录 一、莫言小说中的“故乡情结” (4) (一)莫言的童年记忆 (4) (二)故乡在莫言小说中的呈现 (6) 二、莫言小说中的“土地观念” (7) (一)人生与土地 (7) (二)“天人合一”与“大地之母” (8) 三、“乡土意识”对于莫言小说的意义 (10) (一)“乡土意识”作为莫言小说素材的源泉 (10) (二)“乡土意识”作为构建莫言式民间历史的基石 (11) (三)“乡土意识”作为故乡、土地与母亲的情感统一体 (13) 四、参考文献 (15)

一、莫言小说中的“故乡情结” (一)莫言的童年记忆 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人在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对于世界与自身的感悟与认知。西方精神分析学派尤其认定,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于他以后的成人生活具有决定性影响。奥地利的医生兼学者弗洛伊德常常用个体的童年经历来解释其成年以后的异常行为。在他之后的荣格认为:祖先的记忆也存在于今天的我们的头脑中;法国的学者拉康则认为,人不过是在模仿人自身之外的“他者”。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最初的感受与记忆,以及童年生活的环境与环境中的人,对其往往具有异常深远的影响,这在人的一生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作家的童年经验与记忆,对于其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莫言,更是如此。 在莫言20岁参军之前,他是个完全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连热水澡都没有洗过。他的《红高粱》、《天台蒜薹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以及《生死疲劳》都是清一色的农村题材,主要人物也是农民。他的中篇小说中的《司令的女人》、《透明的红萝卜》、《欢乐》、《三十年前一场赛跑》以及短篇小说中的《初恋》、《苍蝇与门牙》也都是地道的乡土小说。 中国乡土小说的开端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鲁迅的“乡土小说”。知识分子与农民是鲁迅笔下最常见的两种人物类型。①鲁迅的乡土小说比较有代表性有《阿Q正传》、《故乡》、《祝福》、《离婚》和《社戏》等作品。鲁迅乡土小说中的精神视野处在“乡土生活”的上方,在他的小说中透露出的是“觉悟者”对于“尚未觉悟者”的批判与悲悯,正是所谓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②从文本结构上,呈现出的形态正如学者钱理群所描绘的“看与被看”的二元模式,而在思想层面上则是具有五·四时期的文化特征——“启蒙与被启蒙”的二元模式。鲁迅的乡土小说中描绘出的农民形象与乡村世界,更大程度上是作者以一个“外来者”的眼光,居高临下地审视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③ ①鲁迅开创的知识分子与农民两人题材被后来的中国作家一直传承下来,在当代文学中,莫言、贾平凹等人一直是农民题材的孥持者,2008年f}{I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则对知识分子做了“另类”的书写。 ②关于鲁迅与“传统文化”抗争的情形与思考,以及对于当下人的感召意义,在当代学者众多的论述中,李新宇先生的感悟与思考显得十分独到而且深刻的,他的《愧对鲁迅》一书在众多讨论鲁迅的著作中卓尔小群,观点新锐精准,而且文笔动人,具体町参见李新宇:《愧对鲁迅》,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

大班幼儿教育叙事

大班幼儿教育叙事 大班幼儿教育叙事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每个班总有几个“特殊”的孩子,要么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内向,要么特别能干,当然最头疼的就是特别调皮,在我们班,贾森算是一个!他是本学期到我班上的,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他便成了班里的“调皮大王”,什么调皮捣蛋的事都跟他脱不了关系,而且均属于“领导者”。 案例呈现: 在一次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们对故事意犹未尽,我便没有立刻将教学挂图取下,接着就组织孩子饮水、如厕,这时只听见昱博跑跟我说“老师,贾森把您的挂图弄掉了!”转过身一看,挂图确实已经掉在了地上,磁扣也散落一地,再看看贾森,他手里正拿着挂图,还没等我开口,只见他满脸委屈的说“不是我弄掉的!”这时其他孩子都随声附和“就是贾森就是贾森、、、、、、”也许是“习惯”了他的调皮,也“习惯”了小朋友对他的屡次告状,想到事情不大,我便也没有多加指责,但意外的是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和同伴争执,而是默默的放下挂图,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当时我对他的反应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倒也没有多想,一切活动继续,直到中午进餐时间,我发现他还趴在桌子上,一脸的失落,从他的表情我看得出,事情或许另有真相。在

午休时间,我悄悄的把他叫到跟前,开始了我跟他的谈话:我:你怎么了,为什么不高兴啊? 贾:、、、、、、 我:是不是还在为挂图的事难过呢? 贾:挂图不是我弄掉的!(声音略带些哽咽) 我:那你能告诉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贾:是小朋友从那过碰掉的,我想把它捡起。 我:(从他的口气和眼神,我确定他没有说谎)原是这样啊,那你当时怎么不说呢? 贾:小朋友都说是我了,他们不相信我!(伤心的) 我:为什么你觉得小朋友不相信你呢? 贾:……我调皮 我:(先是一愣)怎么会呢,老师相信你,小朋友也会相信你的,如果你觉得调皮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那么以后就争取不调皮,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不是就可以赢得大家的信任呢? 贾:(点头)。 我:好了,好好睡一觉,起床之后老师和你一起跟小朋友讲清楚,好吗? 贾:(点头)。 下午,我问那些“告状”的孩子:你们确实看见挂图是被贾森弄掉的吗?孩子们没有作声,我更相信贾森的话了,于是我把事情经过讲给了小朋友听,表扬了贾森的正确行为,同时又教育其他孩子不能人

莫言创作特色

莫言创作特色 高密东北乡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西方现代主义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

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意识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经明显体现出来,比如他发表于1985年的《枯河》,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实交融在一起,并且以儿童“小虎”的感觉描写代替叙事,令故事诗意化和梦境化。还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状闪电》里的慢镜头描写,《欢乐》里的自由联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识流艺术的体现,莫言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对于仿梦小说的追求,形成了他独特的幻觉现实主义。 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幽默与趣味》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但莫言并非单纯的借鉴,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中国传统说书艺术 莫言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样的“灼热的高炉”,逃离的结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他努力从齐鲁文化、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 ■文/叶开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土 里生,土里长,对土地的爱恋和憎恨同样强 烈。 他曾对自己的家乡充满逃离的强烈渴望, 一度试图抹杀故土对自己的羁绊,最后却在家 乡寻找到了自己汹涌澎湃的创作之泉。 三十多年来,他创作了《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 乳肥臀》《十三步》《檀香刑》《生死 疲劳》《蛙》等作品,这些作品在其诞生 的不同阶段,都成为那个文学时期的标志性创作 事件。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还 被广泛地翻译到国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 同。 2012 年10 月11 日,他获得2012 年 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作 家。他终于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自己一 度想逃离的家乡—山东省——高密县东北乡这 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 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 心舞台。 1990年的莫言他就是莫言。 饥饿之乡 莫言生不逢时,出生在一个极其不合适的年代,遇到了20世纪60年代的饥寒交迫和粮食大匮乏。他和同龄的猴孩们思想单纯,每天想的就是食物和如何才能搞到食物。他们大冷天的还光着屁股像小狗一样四处游他们的身上没有多少肌肉,胳膊和腿细得荡。像木棍样,肚皮薄得透明,里面的肠子蠢蠢欲动,肚子却大得像一个大水罐子。这段日子发生的所有有关饥饿的事情让莫言刻骨铭心。 1961年的春天,莫言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校园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孩子们没有见过煤块,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大胆的孩子试探着拿起一块,放到嘴里咬了他嘎嘣嘎嘣地吃了起来,就像一口。接着,是在品尝一块珍贵的饼干,香甜无比,表情享受。看他这种样子,其他孩子得到启示,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嘎嘣嘎嘣地吃起来。 莫言说:……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是好极了。看到我们吃得香甜,村子里的大人们也扑上来吃,学校里的校长出来制止,于是人们就开始哄抢……” 生逢饿世,莫言不能不对这种饥饿刻骨铭心。他把这种情景写进了短篇小说《铁孩》,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 [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高翠英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 [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 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一、莫言早期的作品 莫言的创作始于1981年,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 以短篇小说为主,如5春夜雨霏霏6、5丑兵6、5为了孩子6、5售棉大路6、5民间音乐6等。莫言追仿当时的 文学潮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语言柔美清新,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带有深厚的感情,偏重明丽的色彩。作品情感细腻动人,婉约而充满诗意,从中我们可以轻松地捕捉到荷花派的影子。 莫言的早期作品如5春雨夜霏霏6、5岛上的风6等多集中于军旅题材,没有涉及他最熟悉的乡土社会,对此莫言说:/当时我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我的小说必须从对故乡的记忆里不断地汲取营养。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采取着回避故乡的态度,我写海浪、写山峦、写兵营,但实际上,我在一步步地、不自觉地走回故乡。0[1]所以在稍后的5民间音乐6、5售棉大道6等小说中,开始出现了乡村场景,在对凡人小事的描写中,体现出作家乡村生活的丰厚积淀。但这一时期由于作者写作态度的功利性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导致了该时期的作品恪守传统的文学观念,某些作品主题先行,从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公式化、模式化痕迹。 二、莫言中期的作品 这一时期是莫言创作的高峰期,共发表长篇小说7部,中篇小说近30部,短篇小说及散文近百篇。 4 f f

3-6岁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3-6岁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幼儿期是语言学习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叙事过程中。长期以来,对幼儿叙事能力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幼儿叙事能力的强弱会影响认知能力、读写能力、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本研究以外国无字图画书为测查工具,考虑到中西方幼儿生活经验的差异,幼儿无法准确理解故事信息,直接讲述故事可能会造成语言表述呈现比较低的水平,导致测查结果不准确,因此本研究将采用复述故事的方式来测查叙事能力。为了探究幼儿的年龄、性别和父母的学历、职业对叙事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取目的性取样的方法从南京市三所幼儿园选取了 13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复述故事的形式,从词汇及修饰、句子结构、故事讲述规范和故事语法四个方面来测查3-6岁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现状,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各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1)在幼儿叙事能力的具体项目中,地点位置、二级及以上动词、以及在故事语法维度上,平均得分最高,幼儿在故事语法这个维度的发展优于其他维度;(2)不同年龄幼儿的叙事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叙事能力的四个维度中,词汇及修饰、句子结构、故事语法、故事讲述规范四个方面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幼儿的叙事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不同性别幼儿的叙事能力总体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叙事能力的具体项目中,二级及以上形容词、联合副词短语、祈使句这三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在二级及以上形容词、联合副词短语方面的发展优于男童,

男童在祈使句方面的发展优于女童;(4)母亲的职业是影响幼儿叙事能力的原因,父亲的职业不是影响幼儿叙事能力的原因;(5)父母学历高低不会对幼儿叙事能力构成显著影响。针对以上研究结果,结合已有研究对原因进行分析,了解3-6岁幼儿叙事能力发展特征,为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浅析莫言文学著作中的思想

浅析莫言文学著作中的思想 摘要伴随着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们对他的著作和研究和分析也在不 断的进行中。对莫言的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有利于我们很好的把握和理解世界文学发展中人们的主体意识的变化和各种的思潮的涌动的情况。本课题从莫言的著作的特点和内容、文学思想、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对莫言的著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以方便人们对莫言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认识。提供有关的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莫言文学著作思想 (一)作者和作品介绍 1、作者的背景和创作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莫言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始于1901年的世界性文学大奖,终于破天荒地镌刻上了中国本土作家的名字,首次显现了中国文学代表的身影,填补了中国文学界的空白。 作品主要有《枯河》、《秋水》、《民间音乐》、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等。 2、作品简介 《红高粱家族》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 《生死疲劳》这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丰乳肥臀》小说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

看莫言怎样美化日本侵略者

不容莫言美化日本侵略者 李程碑正当全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在我们华夏大地上竟然还鼓噪着几声反其道而行之的杂音——这就是作家莫言在其小说《丰乳肥臀》和有关文字中,明目张胆地美化和赞颂日本侵略者的有关内容。 “小日本也没有占领”钓鱼岛? 2014年8月莫言在广州大剧院演讲时(载2014年9月15日<光明日报>)讲了几个严重丑化他老家高密老百姓的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是牵涉到钓鱼岛归属的重大问题。 莫言说,2011年他在家乡赶集买桃子时,卖桃人对他说:“你们这些当兵的,我们白养了你们,连钓鱼岛都看不住,让小日本在那边占领。” 一个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着国家大事,理应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许。因为事实就是这样,1895年日本政府乘甲午战争之机,偷偷将钓鱼岛划入日本版图,窃占了中国的神圣领土;现在,又从窃占到公开霸占钓鱼岛,而且每天还派舰艇巡视和“保卫”钓鱼岛,阻碍中国海警船在那里执法巡航。这是中国人民绝对难以容忍的! 莫言对钓鱼岛存在的这种状况和中国老百姓的强烈呼声竟然置若罔闻,回答了一句“小日本也没有占领”的话,就把卖桃人给顶了回去。 莫言显然是认为卖桃人说错了,用“小日本也没有占领”来纠正和反驳卖桃人的看法。 我们知道,有关钓鱼岛中日争端问题,我国政府从来就未表达过“小日本也没有占领”的观点,而莫言却不顾历史事实和当前状况,得出了“小日本也没有占领”的结论。是不是日本自卫队并未登岛占据,就不算“占领”呢?这样浅显的道理,莫言不会不懂得吧?那么,莫言认为“小日本也没有占领”到底有什么依据呢?莫非是在暗示:钓鱼岛本来就是日本的呀,根本不存在日本占领不占领的问题嘛!

莫言创作特色

莫言创作特色

莫言创作特色 高密东北乡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西方现代主义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

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茂腔等)等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尤其是《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极大,莫言曾评价《聊斋志异》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著作,2012年莫言在瑞典发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讲故事的人》时说:“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生死疲劳》是最能体现《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的一部小说。 莫言从自己家乡东夷文化遗存中大量出现的鸟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种各样民间艺术、传说和古代偏于神鬼演义方面的文学文本如《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和《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获得灵感,又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养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拟历史与现实的同时,使自己的创作插上了自由想象的翅膀,进而在心理上、逻辑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性和高超的艺术创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结合,从而在继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等现代派大师的基础上,又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大地,实现了文学从“现代主义在中国”到“现代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暴力美学 莫言作品具有强悍的暴力主义,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一个初级文本,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语典,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等基本暴力语汇。它们是一种证词,以验证“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之后莫言成为了坚定的酷语书写者,如《酒国》

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西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生毕业论文 浅谈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 入学年度 2013级 学习地点奈曼教师进修学校 学生姓名张晓梅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5、3、1

浅论莫言小说得艺术风格 张晓梅2013级汉语言文学 【内容摘要】莫言就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新意识得作家之一,她在小说语言方面取得得成就引人瞩目。杨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语言来写作,有时就是先天注定,无法更改得。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有得作家作品有自己得语言特征,而有得人却没有呢?这就是因为有得作家通过某种发现,唤起了语言中沉睡得不被人注意得东西,而这种语言就是属于作家个人得,只有她能够感受,只有她能够将这种语感得灼热得温度传达出来。一个作家只有寻找到这种语感与语言得表达方式,才算就是开始了自己得文学语[1]。”莫言正就是这样得一位作家,她作品得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关键词】莫言;艺术风格;《红高粱》;《檀香刑》 艺术风格指作家创作个性同具体话语情境所营造得相对稳定得整体话语特色,它包括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得特定融合,就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得得标志。其形成就是以作者生活实践得情感体验为基础,以思想倾向得创作为方向,并受到时代精神、阶级属性等众多因素得影响,并最终形成作者独特得风格特点为表现,就是一个不断积淀突破得过程。 一、雅俗共赏得语言 高尔基曾说“文学创作得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就是一切著作,特别就是文学作品得基本材料”,即文学得第一要素。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就是一种“莫言式”得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得主要特点为: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8994059.html, 暴力叙事与儿童教育:《格林童话》研究 作者:冯芃芃雷淑叶舒馨怡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1期 摘要: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格林童话》在当代具有一种内在矛盾性:少年儿童是其主要的读者,但是这些故事中充斥着各种与暴力、残酷、恐惧相关的细节。文章研究《格林童话》的暴力叙事,分析其暴力伦理的特点。论文指出:这些故事中暴力的正义性是当时社会伦理的表达,也与社会等级、性别身份密切相关。要有效地利用这些童话故事教育儿童,我们既要回到《格林童话》产生的历史语境中考察其中暴力情节的合理性,又要在当代权力和正义伦理框架下反思这些暴力叙事可能对少年儿童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格林童话》;文学伦理学;暴力;正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025-04 一、引言 《格林童话》是经典儿童读物,但是其中许多故事的教育意义都基于各种暴力的惩罚,从而令读者恐惧。什么是暴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的暴力定义,暴力是“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力,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益的剥夺。”从这一定义来看,在《格林童话》最具经典意义的50个故事童话中,44个故事都有暴力内容。这些暴力描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自我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暴力、人与动物之间的暴力、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暴力。 儿童作为最容易受到暴力伤害、也最容易被各类暴力因素影响的人群,是全球暴力文化的直接受害者。随着对媒体影响和儿童教育的日渐重视,儿童文学和媒体作品中的暴力再现及其印象受到文学和媒介研究人员的关注。有些学者从社会习得和社会认知理论出发,认为童话中的暴力元素让暴力解决问题变成一种自然现象,各种恐怖场景则会给儿童造成精神和心灵伤害。如海勒(Terry Heller)指出:“我们从童年经验知道,恐怖故事的确会令人害怕,虽然我们尚未明白为什么还要听这些故事或我们如何承受这些故事。”(Heller 26)然而,在近年来 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童话中的暴力因素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童话中的恐怖与暴力有其教育目的,包括培养儿童的谨慎态度和处世能力,或是为了规训儿童。“在群体中,儿童会遇到成人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背叛、阴谋、克服恐惧、争吵和嫉妒。他们要面对人性的丑恶一面,也要发展能力应对这些黑暗力量。”(Allan 7-8) 在中国大陆境内有关童话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并不多,但是已经有一些研究观众以儿童为受众的媒介中的暴力问题。有些学者关注的是普遍意义上的媒介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如卜卫在《媒介暴力与儿童》中指出:媒介暴力对观众带来的心理影响涉及行为、情绪和认知,但是同时强调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差异。也有些学者关注特定的媒介产品对儿童的影响,包括动画

莫言经典代表作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2月17日生。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其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10月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1980年开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庭》、《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等八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白棉花》等二十四篇,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等六十余篇,电影、电视、话剧剧本等多部。 代表作《红高粱》内容摘要: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粱》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红高梁》是莫言的成名作之一,是一部宣扬生命个性、赞美生命的中国新时期小说,它曾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并获得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轰动中外。小说中所描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印象,散发的中国民族魂,无疑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与以往“寻根小说”所表达的主题的相异性。小说展现出的一系列独特意象:“颠轿”、“野合”、“敬酒神”等撼人心魄的情景,那方圆百亩随风摇曳、舒展活泼且情感热烈的棵棵高梁;那人迹罕至、充满神奇色彩的十八里坡;那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与血红的高梁……所有这一切,都能给我们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代表作《丰乳肥臀》内容摘要: 1996年《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

我眼中的莫言

我w ǒ 眼y ǎn 中zh ōn ɡ 的d ì 莫m ò 言y án 莫m ò 言y án 这zh è 个ɡe 名m ín ɡ 字zi 最zu ì 近j ìn 一y í 下xi à 成ch én ɡ 为w éi 家ji ā 喻y ù 户h ù 晓xi ǎo 的de 名m ín ɡ 字zi ,我w ǒ 不b ú 是sh ì 文w én 学xu é 爱ài 好h ào 者zh ě ,对du ì 于y ú 他t ā 在z ài 之zh ī 前qi án 连li án 这zh è 个ɡe 名m ín ɡ 字zi 都d ōu 没m éi 听t īn ɡ 过ɡu ò ,不b ù 知zh ī 道d ào 在z ài 你n ǐ 眼y ǎn 中zh ōn ɡ 的d ì 莫m ò 言y án 是sh ì 什sh én 么me 样y àn ɡ 的de ,我w ǒ 想xi ǎn ɡ 谈t án 谈t án 在z ài 我w ǒ 眼y ǎn 中zh ōn ɡ 的d ì 莫m ò 言y án 。 当d ān ɡ 看k àn 到d ào 新x īn 闻w én 说shu ō 莫m ò 言y án 成ch én ɡ 为w éi 诺nu ò 贝b èi 尔ěr 文w én 学xu é 奖ji ǎn ɡ 第d ì 一y í 个ɡè 获hu ò 得d é 者zh ě 时sh í ,我w ǒ 也y ě 没m éi 觉ju é 得d é 怎z ěn 么me 样y àn ɡ 啊ā , 因?y īn 为w èi 每m ěi 天ti ān 都d ū 会hu ì 看k àn 到d ào 听t īn ɡ 到d ào 谁shu í 获hu ò 奖ji ǎn ɡ 了le 等d ěn ɡ 新x īn 闻w én ,也y ě 不b ù 觉ju é 得d é 怎z ěn 么me 样y àn ɡ 第d ì 一y í 让r àn ɡ 我w ǒ 对du ì 他t ā 感ɡǎn 兴x ìn ɡ 趣q ù 的de 是sh ì 一y ì 张zh ān ɡ 照zh ào 片pi àn 。上sh àn ɡ 面mi ɑn 有y ǒu 四s ì 个ɡè 人r én 上sh àn ɡ 面mi ɑn 还h ái 配p èi 有y ǒu 这zh è 样y àn ɡ 的de 一y í 段du àn 话hu à :当d ān ɡ 年ni án 莫m ò 言y án 32岁su ì ,张zh ān ɡ 艺y ì 谋m óu 比b ǐ 他t ā 还h ái 大d à 些xi ē ,巩ɡǒn ɡ 俐l ì 大d à 二èr ……如r ú 果ɡu ǒ 一y ì 老l ǎo 道d ào 说shu ō ,你n ǐ 将ji ān ɡ 来l ái 拿n á 戛ji á 纳n à 奖ji ǎn ɡ ,你n ǐ ,将ji ān ɡ 来l ái 拿n á 威w ēi 尼n í 斯s ī 奖ji ǎn ɡ ,你n ǐ 拿n á 金j īn 熊xi ón ɡ 奖ji ǎn ɡ ,至zh ì 于y ú 你n ǐ ,诺nu ò 贝b èi 尔ěr 文w én 学xu é 奖ji ǎn ɡ 。估ɡū 计j ì 谁shu í 都d ōu 以y ǐ 为w éi 这zh è 是sh ì 天ti ān 方f ān ɡ 夜y è 谈t án 。 这zh è 个ɡe 引y ín 起q ǐ 了le 我w ǒ 对du ì 他t ā 的de 兴x ìn ɡ 趣q ù 。怎z ěn 么me 会hu ì 在z ài 几j ǐ 十sh í 年ni án 前qi án 这zh è 几j ǐ 个ɡè 现xi àn 在z ài 鼎d ǐn ɡ 鼎d ǐn ɡ 大d à 名m ín ɡ 的de 大d à 人r én 物w ù 就ji ù 认r èn 识sh í 呢ne ?物w ù 以y ǐ 类l èi 聚j ù ,人r én 以y ǐ 群q ún 分f ēn ,想xi ǎn ɡ 要y ào 成ch én ɡ 就ji ù 大d à 事sh ì 业y è 就ji ù 要y ào 与y ǔ 有y ǒu 目m ù 标bi āo 的d ì 人r én 在z ài 一y ì 起q ǐ ,张zh ān ɡ 艺y ì 谋m óu 在z ài 电di àn 影y ǐn ɡ 界ji è 是sh ì 头t óu 号h ào 大d à 导d áo 演y ǎn ,拍p āi 了le 不b ù 少sh ǎo 大d à 家ji ā 喜x ǐ 欢hu ɑn 的de 好h ǎo 电di àn 影y ǐn ɡ ,巩ɡǒn ɡ 俐l ì 也y ě 是sh ì 电di àn 影y ǐn ɡ 界ji è 的de 明m ín ɡ 星x īn ɡ 演y ǎn 员yu án ,莫m ò 言y án 从c ón ɡ

莫言的主要作品

莫言的主要作品《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全新的历史观念,艺术手法突破了以往叙事方式和叙事框架,写抗日战争的同时渲染了原始生命力。纵情歌颂了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与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 首先,红高粱是一个整体象征意味,有巨大的阐述空间,既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繁衍生息的现实空间。它内蕴着热烈、强悍、茁壮顽强的生命力,又象征着刚毅不屈坚忍牺牲的复仇精神。高粱地里的野合、伏击、演出的是一幕幕的英雄活剧。因此,红高粱象征着伟大的民族血脉和灵魂。其次,歌颂生命意识和生命力。批判了现代文明的退化和生命的衰微。“我”已经被现代文明彻底阉割。大脑里充满了机械僵化的现代思维,身体是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沟浸泡着,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的恶臭,退化成高粱地里的杂种高粱。再次,标志着新历史小说的诞生,开创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心里是注意不关心历史本身,关心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人,人道,人的异化问题。因此,此书中,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了颠覆,草根阶级成为抗日的主力。第四点,叙事技巧上的突破,设置了亲缘叙事者的双重视角。虽然运用第一人称,但讲述的绝非第一人称视角范围内的事“我”叙述故事以外的事,真正的故事讲述者是“我父亲”。另外,创造了多过程的叙述方式,讲一个故事分叙几次。每一次的叙述各有侧重,合成一个多义、复调、立体化的艺术实体。打破了传统的一维线性叙事的局限。 《红高粱》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抗日故事。以“我”爷爷余占鳌带着十四岁的“我”父亲伏击日寇为主线,插叙了爷爷和奶奶的爱恨纠葛以及日寇残害百姓的罪行。作者以追忆的口吻,对永存在故乡高粱地上的那些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灵魂来了一次最酣畅淋漓的礼颂。 读罢《红高粱》,思绪便仿佛被浸透在一片灼人的红色当中。这红,是高粱酒散出的浑浊香气,是罗汉大爷被日寇活剥人皮时的赤裸血性,是“我”奶奶中枪倒地时喷薄而出的鲜血,是火红燃烧着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作者笔下的高粱是有人性、有血性的,它会哭会笑,倔强地挺直着腰杆子。油密的高粱不仅承载了多少爱恨纠葛,更赋予了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它是属于生命的红高粱,是属于民族的红高粱。 书中刻画了许多迥异不同的农民形象。“我”爷爷、“我”奶奶、“我”爸爸、罗汉大爷、余大牙……他们都是矛盾的混合体,卑微与伟大,善良与残忍,聪明与愚钝,勇敢与怯懦。他们身上的对立面时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照着他们的命运。“我”奶奶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这绝对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女人。她张扬,她不羁,她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她感性,她野性,她用倔强的小脚走完了绝不屈服的一生。“我”奶奶的所作所为颠覆了传统道德伦理,她冲破封建束缚的枷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三寸金莲的小脚倒成了“我”奶奶和爷爷的红线,“余占鳌就是因为握了一下我奶奶的小脚唤醒了他心中伟大的创造新生活的灵感,从此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也彻底改变了我奶奶的一生。”以至于后来“爷爷和奶奶在生机勃勃的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两颗蔑视人间法规的不羁心灵,比他们彼此愉悦的肉体贴得还要紧”。这是对传统道德多大的讽刺与亵渎!“我”奶奶骨子里的这般野性给人以快感,让人肃起敬意,我们看到了束缚了千年的人的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本性在高粱地里赤裸裸地展现着它婀娜的姿态。如此大胆地纵欲非但没有丝毫肮脏与羞耻之感,反而是一个高贵的灵魂在冉冉升起。而“我”奶奶在弥留之际的对天怨诉更诠释了对生命、对幸福的渴望,凄婉,悲壮:“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这个土生土长在贫苦农村的地道的妇人,能够说出“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这般极富女性解放意识的话语,是对传统受奴役、受压迫的乡村妇女的一种很大的颠覆。从“我”奶奶身上可以看出莫言对女性的某种观点,他某种程度上强调了女性的抗争性与自主性。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常是豪爽的、奔放的、火辣的,敢于越过所谓传统道德的藩篱,如《废都》中的唐宛儿,也是一个敢于自我追求、“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的性情女子。她们在现实的不济中渴望实现灵与肉的统一,“我”奶奶最快活的时光是在高粱地里,最后的归宿也是在高粱地里,这仿佛是命运的纠结,火红

幼儿园小班教育叙事篇一

幼儿园小班教育叙事篇一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又自豪又快乐又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西游记》,也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好了!”他的兴趣就来了,一下子精神了,并且还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一样。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做出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你在前面给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新入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刚入园的孩子是脆弱的,这是他正式走上社会参与到一个集体当中的第一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他们从最初离开父母怀抱的焦虑与不安全中顺利过渡过来。在新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表

现,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如果想让孩子在幼儿园中感到快乐,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通过自己的试探,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 幼儿园小班教育叙事篇二 一、背景 托班是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尤其重要。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训练,孩子们的常规已初见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们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需要孩子们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来,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时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之间不是发出“咚、咚、咚”的敲击声,就是发出“吱、吱、吱”的摩擦声。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们这样不爱护小椅子。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这样子,椅子很容易搞坏的,请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搬起来走路”。可是还是有小朋友无动于衷,依旧把椅子拖着走,发出很大的噪声。 二、实录 一天,我们正在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好爸爸”,只听“啪”的一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