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混凝土稠度及表现密度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合同号:A-B 编号:

试表1-3

泥浆各种性能指标测定记录表

工程名称:205国道后六塘河-丁集段暨325省道淮安段建设工程合同号:A-B 编号:

试表8-7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商品混凝土和构件厂试验室用表

目录 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 二、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 三、石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 四、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7) 五、轻细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0) 六、轻粗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2) 七、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4) 八、混凝土外加剂(防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7) 九、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0) 十、混凝土外加剂(膨胀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3) 十一、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6) 十二、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9) 十三、混凝土外加剂(缓凝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2)

十四、砌筑砂浆外加剂(增塑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5) 十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8) 十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原始记录 (40) 混凝土、砂浆强度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1) 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5) 三、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7) 四、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9) 五、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1) 六、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3) 七、混凝土抗收缩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6) 八、砂浆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8) 九、混凝土开盘鉴定 (60) 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0) 温湿度记录 一、天气及砂石含水率记录 (61) 二、标准养护室温、湿度记录 (62) 三、水泥养护箱温、湿度记录 (63) 四、冬季施工测温记录 (64)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八、砂浆表观密度试验(JGJ/T 70-2009) 1、使用仪器: 1)容量筒:金属制成,内径应为108mm,净高为109mm,筒壁厚应为2-5mm,容积应为1L; 2)天平:称量应为5kg,感量应为5g; 3)钢制捣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350mm,端部磨圆; 4)振动台:振幅应为0.5±0.05mm,频率应为50±3Hz; 5)秒表。 2、试验步骤: 1)应按照规定测定砂浆拌合物的稠度; 2)应先采用湿布擦净容量筒的内表面,再称量容量筒质量m1,精确至5g; 3)捣实可采用手工或机械方法。当砂浆稠度大于50mm时,宜采用人工插捣法,当砂浆稠度不大于50mm时,宜采用机械振动法; 采用人工插捣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使稍有富余,用捣棒由边缘向中心均匀地插捣25次,当插捣过程中砂浆沉落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再用木锤沿容器外壁敲击5-6下; 采用振动法时,将砂浆拌合物一次装满容器筒连同漏斗在振动台上振10s,当振动过程中砂浆沉入到低于筒口时,应随时添加砂浆; 4)捣实或振动后,应将同口多余的砂浆拌合物刮去,使砂浆表面平整,然后将容器筒外壁擦净,称出砂浆与容器筒总质量m2,精确至5g。 3、计算: ρ= (m2-m1)×1000 V 式中:ρ——砂浆拌合物的表观密度(kg/m3); m2——容量筒质量(kg); m1——容量筒及试样质量(kg); V——容量筒容积(L);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至10kg/m3. 4、校正:

1)选择一块能覆盖住容量顶面的玻璃板,称出玻璃板和容量筒质量。 2)向容量筒中灌入温度为20±5℃的饮用水,灌到接近上口时,一边不断加水,一边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盖严。玻璃板下不得存在气泡。 3)擦净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称量容器筒、水和玻璃板质量(精确至5g)。两次质量之差(以kg计)即为容器筒的容积(L)。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实验一 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

实验一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方法原理 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密度的单位是g / c m3 。 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硬性水泥的密度,也适用于测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密度。 材料的表观密度 是指材料在自然 状态下单位体积( V)的干质量(m)。 通过该实验,主要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表观 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仪器 1、李氏比重瓶(如图1) 李氏比重瓶容积为220-250cm3 ,带 有长18-20cm、直径约1cm 的细颈,下面 有鼓形扩大颈,颈部有体积刻度,颈部为 喇叭形漏斗并有玻璃磨口塞。 2、恒温水槽或其它保持恒温的盛水 玻璃容器:恒温容器温度波动应能维持在 ±0.5 ℃。 四、操作步骤 (一)、密度测定 1、将水泥试样在110±5℃烘箱中烘 干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洗净比重瓶并烘干,将无水煤油

注入比重瓶内至零点刻度线(以弯月面下弧为准),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使整个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必须控制与比重瓶刻度时的温度相同),恒温0.5h ,记下第一次液面体积读数V1。取出比重瓶,用滤纸将比重瓶内液面上部瓶壁擦干。称取干燥水泥试样60 g(准确至0.01 g ) ,用小勺慢慢装入比重瓶内,防止堵塞,将比重瓶绕竖轴摇动几次,排除气泡,盖上瓶塞后放入恒温水槽内,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h ,记下第二次液面的体积刻度V2。计算如下式: () ρ=m/V-V 21 式中:ρ-水泥密度,g / cm3 ; V1-装入水泥试样前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V2―装入水泥试样后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m-装入比重瓶的水泥质量,g 。 (二)表观密度测定 1、对几何形状规则的六面体或圆柱体试样(如粘土砖、规整的石块等),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出其体积V0; 2、再将该试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m,则试样的表观密度 ρ=m/V; 00 五、操作注意事项: l、比重瓶在使用时必须刷净烘干。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比重瓶后,要用滤纸卷成筒将比重瓶内零点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3、水泥、无水煤油的温度要尽可能一致。 4、水泥装入比重瓶时要仔细,防止水泥粘附在上部的细颈壁上。 5、摇动比重瓶时,注意勿使无水煤油溅出瓶外,或溅粘在液面上部瓶壁上。 6、水泥密度值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准,精确至0.01 g/ cm3,两次试验结果误差不得超过0.02g/ cm3 表1水泥密度测定记录

混凝土试验室常用表格(改良版1)

商品混凝土和构件厂 试验室用表 1

目录 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 二、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6) 三、石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7) 四、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8) 五、轻细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9) 六、轻粗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0) 七、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4) 八、混凝土外加剂(防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7) 九、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0) 十、混凝土外加剂(膨胀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3) 十一、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6) 十二、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9) 十三、混凝土外加剂(缓凝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2) 十四、砌筑砂浆外加剂(增塑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5) 十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8) 十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原始记录 (40) ······························································································································ 混凝土、砂浆强度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1) 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5) 三、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7) 四、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9) 五、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1) 六、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3) 七、混凝土抗收缩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6) 八、砂浆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8) 九、混凝土开盘鉴定 (60) 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0) ······························································································································ 温湿度记录 2

砂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实验报告

实验4.3 砂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关闭窗口】 (1) 仪器设备: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 kg,感量1 g; 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径108 mm,净高109 mm,壁厚2 mm,筒底厚约5 mm,容积为1L;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垫棒:直径10 mm,长500 mm的圆钢; 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3) 实验步骤 ①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②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 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 g。 ③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 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的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g。 (4) 结果计算与评定 ①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2——表观密度,kg/m3; ρ水——水的密度,1 000 kg/m3; G0——烘干试样的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G2——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 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 ②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 式中ρ1——松散堆积密度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G1——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g; G2——容量筒质量,g; V——容量筒的容积,L。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 ③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式中V0——空隙率,%;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2.2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4.1试样准备:满足试验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

5.试验步骤: 具体试验步骤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5-2005方法进行试验。 6.试验结果整理: 6.1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式: ρh=(m2-m1)/Vⅹ1000 ρh—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m1—试样筒质量(kg);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g); V—试样筒容积(L)。 6.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4试验日期及时间○5.环境温度和湿度;○6表观密度;○7.搅拌方式○8其他试验项目及信息。 8.试验注意事项: 8.1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5L 的试样筒,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的混凝土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高度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8.2 试验前用湿布将集料筒内外擦拭干净。 8.3对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人工捣实,对于5L的试样筒,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对于大于5L 的试样筒,每层装入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00mm,插捣次数不小于12次/10000mm2。 8.4 对坍落度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且无气泡出现为止。

GB-T-6343-2009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蒲城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质检部 二零一三年 目录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2)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2) 4仪器 (3) 4.1天平 (3) 4.2量具 (3) 5试样 (3) 5.1尺寸 (3)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 (3) 5.2数量 (3) 5.3状态调节 (3) 6试验步骤 (3) 7结果计算式 (4) 8精确度 (5) 9实验报告 (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泡沫塑料及橡胶的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的实验方法。 模制与自由发泡或挤出时形成表皮的材料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可用本标准测试。 术语“表观总密度”不适用于在模制时未形成表皮的材料。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产品应采用浮力法的方法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并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种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标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 291:1997) GB/T6342-1996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idt ISO 1923:1981)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表观总密度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单位体积和泡沫材料的质量,包括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 3.2表观芯密度apparedt core density 去除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后,单位体积泡沫材料的质量。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试验准备 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 2.36-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 2.36-4.75mm 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 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⑷ 烘箱:能控温在105°C±5C O (5)温度计。 (6)标准筛 (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试验准备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 4.75mm 筛过筛,对 2.36 -4.75mm 集料,或者混在 4.75mm 以下石屑中 的粗集料,则用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

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 2.36-4.75 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应符 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 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 失集料颗粒。 4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 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 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

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 2.36-4.75mm 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 C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 ( 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 2.36-4.75mm )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宜逐颗擦干。注意对较粗的粗集料,拧湿毛巾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千万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且已擦干的集料不得继续在空气中放置,以防止集料干燥。 注:对 2.36-4.75mm 集料,用毛巾擦试时容易沾附细颗粒造成损失,此时宜改用洁净的纯棉汗衫布擦拭至表干状态。

19.5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4.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 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4.2、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1

细骨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骨料表观密度试验(标准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骨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表观密度。 二、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三、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四、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精确至1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 2、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精确至1g(m1)。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精确至1g(m2)。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2℃。

五、计算 1、细骨料的表观密度as ρ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 3)。 )/(10003 1200m kg m m m m t as ???? ? ??--+=αρ 式中:m 0——烘干试样质量(g); m 1——瓶+试样+水总质量(g); m 2——瓶+水总质量(g); t α——水温对水相对密度修正系数,见下表。 水温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t α 0.003 0.003 0.003 0.004 0.004 0.005 0.005 0.006 0.006 0.007 0.008 六、数据记录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20kg /m 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试样次数 烘干试样质 量m 0(g) 瓶+水+试样重m 1(g) 瓶+水重m 2(g) 表观密度(g/cm 3) 平均值(g/cm 3) 1 300 793.1 608.5 2592.65 2576.19 2 300 794.2 611.4 2559.72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lkg,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0C±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o),装入盛有小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5 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T0328-1)计 算至小数点后3位。 (T0328-1) 式中:γa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 —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 —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ρT或ρa=(γa-αT)×ρw (T0328-2)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 2.2 容量瓶:500mL。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烧杯:500mL。 2.5 蒸馏水。 2.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湿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与上水温相差不超过2摄氏度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湿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 5.1 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0(m0+m1-m2) 式中:γa--砂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试样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m2--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5.2 表观密度ρa按式(2)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砂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kg/m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取用;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1取用,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GB T 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测定

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蒲城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质检部 二零一三年 目录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3) 3.1表观总密度 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3) 3.2表观芯密度 apparedt core density (3) 4仪器 (3) 4.1天平 (3) 4.2量具 (3) 5试样 (3) 5.1尺寸 (3)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 (3) 5.2数量 (4)

5.3状态调节 (4) 6试验步骤 (4) 7结果计算式 (5) 8精确度 (6) 9实验报告 (7) 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泡沫塑料及橡胶的表观总密度和表观芯密度的实验方法。 模制与自由发泡或挤出时形成表皮的材料表观总密度、表观芯密度可用本标准测试。 术语“表观总密度”不适用于在模制时未形成表皮的材料。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产品应采用浮力法的方法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的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并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种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标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18-199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idt ISO 291:1997)GB/T6342-1996 泡沫塑料和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idt ISO 1923:1981)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表观总密度 apparedt overall density 单位体积和泡沫材料的质量,包括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 3.2表观芯密度 apparedt core density 去除模制时形成的全部表皮后,单位体积泡沫材料的质量。 4仪器 4.1天平称量精确度0.1%。 4.2量具符合GB/T6342-1996 。 5试样 5.1尺寸 试样的形状便于体积的计算。切割时,应不改变原始泡孔结构。 试样总体积至少为100cm3,在仪器允许及保持原始形状不变的条件下尺寸尽可能大。 对于硬质材料用从大样品上切下的试样进行表观总密度的测定时,试样和大样品的表皮面积与体积之比应相同。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

石的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试验⑴石的表观密度试验 ①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2 kg,感量1 g; 广口瓶:1 000 mL,磨口,带玻璃片; 方孔筛:孔径为4.75 mm的筛一只;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②试样制备: 试样制备可参照前述的取样与处理方法 ③实验步骤 A. 按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余小于4.75 mm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表10-3 表观密度试验所需试样数量 最大粒径,mm 小于26.5 31.5 37.5 63.0 75.0 最少试样质量,kg 2.0 3.0 4.0 6.0 6.0 B. 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C. 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试样、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 g。 D. 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E. 将瓶洗净并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出水、瓶和玻璃片总质量,精确至1g。 注:试验时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④结果计算与评定 A. 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3:式中ρ2——表观密度, kg/m3;G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G1——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G2——水、瓶和玻璃片的总质量,g;ρ水——水的密度, 1 000 kg/m3; B.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 20 kg/m3,须重新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超过20 kg/m3,可取4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混凝土试验室记录表

商品混凝土和构件厂 试验室用表 目录 原材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

二、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 三、石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 四、掺合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7) 五、轻细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0) 六、轻粗集料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2) 七、混凝土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4) 八、混凝土外加剂(防水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17) 九、混凝土外加剂(泵送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0) 十、混凝土外加剂(膨胀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3) 十一、混凝土外加剂(防冻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26 十二、混凝土外加剂(引气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29) 十三、混凝土外加剂(缓凝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2) 十四、砌筑砂浆外加剂(增塑剂)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35) 十五、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38 十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试验原始记录

(40) 混凝土、砂浆强度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1) 二、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5) 三、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7) 四、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49) 五、混凝土抗折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1) 六、混凝土抗冻融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3) 七、混凝土抗收缩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6) 八、砂浆抗压试验报告及原始记录 (58) 九、混凝土开盘鉴定 (60) 十、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60) 温湿度记录 一、···················天气 及砂石含水率记录 (61) 二、标准养护室温、湿度记录 (62) 三、水泥养护箱温、湿度记录 (63) 四、冬季施工测温记录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