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腹股沟疝手术记录

右腹股沟疝手术记录
右腹股沟疝手术记录

姓名:黄友良第1页床号:39 住院号:5057

入院记录

姓名:黄友良出生地:湖南株洲

性别:男民族:汉族

年龄:50岁职业:退休

婚姻:已婚住址:株洲市明照乡

入院时间:2011.12.22.19:30 记录时间:2011.12.22.20:30

病史陈述人:患者本人

主诉:发现左腹股沟区包块1年,不能回纳、疼痛4小时。

现病史: 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肿块突出,自诉平卧可自行回纳,无疼痛,无便秘、腹泻。肿块在咳嗽或重体力劳动时突出更明显,当时未予重视,未做特殊处理,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肿块突出明显,伴局部部持续性隠痛,平卧时肿块不能回纳,无腹泻、畏寒发热,今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腹股沟疝并嵌顿”,入住我科。起病以来,精神一般,食欲欠佳,大小便如常,体重无变化。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留史,无“疫水、疫区、毒物”等接触史,生活起居规律,无不良嗜好。无冶游史,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生育,爱人及子女均体健。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可询。

体格检查

T36.6℃ P 66次/分 R 20次/分 BP124 /90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渗液,无鼻翼扇动,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颈软,气

姓名:黄友良第2页床号:39 住院号:5057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 ,博动范围直径约2cm,心率66次/分,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见外科情况。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检;脊柱无侧弯,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部静脉曲张,腹软,左腹股沟区可扪及一4cm×3cm大小肿块,光滑,未及结节感,触痛明显,不能回纳,包块区听诊有肠鸣音。余腹部未扪及肿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可闻及气过水声。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缺

入院诊断:左腹股沟疝并嵌顿

医师签名:

腹股沟疝大病历

腹股沟疝大病历

姓名:出生地: 性别:婚姻状况: 年龄:入院时间: 民族:记录时间: 职业:病历陈述者: 主诉: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年。 现病史:该患缘于4年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结核病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本地成长,未到过疫地 婚育、月经史:(婚姻状况、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女性患者记录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数、间隔天数、末次月经时间(或闭经年龄),月经量、痛经及生育等情况)。 家族史:否认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以上情况记录属实。签名:与患者关系: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bpm,呼吸bpm,血压/mmHg,体重Kg。 一般情况: 皮肤、粘膜: 全身浅表淋巴结: 头部五官: 颈部: 胸部:胸廓,压痛,胸式呼吸,胸壁静脉,乳房。 肺脏: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心脏:视诊:心前区。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搏动范围cm,剑下见心脏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抬举感,震颤,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扩大。 听诊:心率次/分,节律。杂音,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脉搏短绌,交替脉。 腹部:视诊:腹,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手术疤痕,其他。 触诊:腹,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脏剑下cm,右肋下cm,边缘,质地,表面,压痛,胆囊触及,莫菲氏征,脾脏触及,双肾触及,季肋点压痛,输尿管点压痛。 叩诊:肝浊音界,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肋间,肝区叩痛,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脊柱、四肢:脊柱畸形,侧弯,压痛,叩痛,活动度。杵状指(趾),下肢静脉曲张,四肢关节。水肿。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 病理反射: 脑膜刺激征: 专科情况: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6.0cm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3-5次/分。 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检查,应当写明该机构名称及检查号)。 初步诊断:(指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综合分析所作出的诊断。如初步诊断为 多项时,应当主次分明。对待查病例应列出可能性较大的诊断)。 上级医师:病史记录者: 完成时间:年月日时分补充诊断:

腹股沟疝斜疝病程

首次病程记录 2008年3月25日 患儿饶柯健男 2岁零1天 双侧斜疝术后2年左侧复发1年 患儿2年前于武当山二医院行"双侧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恢复可。父母约1年前发现患儿左腹股沟区有一约"栗子"大小包块,平卧休息后包块可消失。不伴畏寒、发热、呕吐、腹痛、腹泻、肉眼血尿等。以后包块反复发作,多在用力或哭闹时出现。病后一直未做处理,现来诊,门诊以"双侧斜疝术后左侧复发"收住入院。 近期精神、食纳可,大小便正常,睡眠好,体力、体重无下降。 既往曾于武当山二医院行"双侧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其他特殊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4℃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免测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口唇红润,扁桃体不大、不红。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左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无杂音。腹平、软。无胃肠形及蠕动波 肝、胆、脾肋下未及异常,双肾区无扣击痛,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区可一约4×5CM 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按压包块可还纳,包块还纳后按压内环口,包块不在出现,透光反射(-)。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门诊资料:无 初步诊断:双侧斜疝术后左侧复发诊断依据: 1,有双侧斜疝术后2年左侧复发1年病史。 2,患儿于2年前曾行"双侧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查体左腹股沟区可及一约4×5CM大小的包块,质软,无压痛按压包块可还纳,包块还纳后,按压内环口,包块不在出现。据上,双侧斜疝术后左侧复发诊断成立。 鉴别诊断: 直疝:多见于老年人,由直疝三角突出,呈半球形,基底较宽,按压内环口包块仍可突出。与该患者不符,可排除。 诊疗计划: 1,完善术前检查(血分析、凝血功能,胸腹联透等) 2,手术 3,术后预防感染,止血等 医师签名 ____________ 2007-3-26 9:00 王传斌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一,病史特点 1 ,患者饶柯健男 2岁零1天 2 ,双侧斜疝术后2年左侧复发1年 3 ,既往曾于2006年6月22日在武当山二医院行"双侧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其他特殊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嵌顿疝

集体备课附件2-Lecture notes样版 腹外疝与腹壁外科 一、腹外疝定义: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腹壁的薄弱处向体 表突出即称为疝 二、腹外疝病因:腹壁结构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腹 水) 三、腹外疝分类和常用术语 腹股沟管解剖 Ventral 20% Groin 80%:Femoral 5% Inguinal 95%:Indirect 70% Direct 30%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大, 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嵌顿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Richter’s hernia 逆行性嵌顿 滑动性疝 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四、腹外疝-手术 Bassini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Ferquson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McVay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耻骨梳韧带缝合 无张力疝修补:无张力情况下,人工高分子材料修补,包括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和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嵌顿疝性和绞窄性疝处理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得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得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得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得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得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得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与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得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得青年人疝。 (2)传统得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

子痈首次病程记录

X年X月X日 17:20:14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XXX, 性别:男, 年龄:32岁,农民。因“睾丸肿胀疼痛反复发作1周”于X年X月X日 16:50:10由门诊以“睾丸炎”收入住院。值班医师于X年X月X日 16:58:40到病房及时查视患者。 病例特点: 1、现病史:患者于无明显诱因感睾丸肿胀疼痛反复发作1周,曾多次在院外诊治(具体不详),近日感病情加重,今日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急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睾丸炎”收住院。入院症见:睾丸肿胀疼痛,小腹抽痛,恶寒发热,口渴欲饮,患者神清语利,精神可,平素饮食可,夜寐可,尿黄便秘。 2、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3、体格检查:T:36℃ P:78次/分 R:19次/分BP:120/85mmHg 患者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对答切题,言语清楚,体型适中,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急性痛苦病容,抬入病房,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斑疹、色素沉着,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mm,对光反射灵敏,鼻外形正常,鼻窦区无压痛,鼻通气良好,鼻中隔无偏曲,鼻无出血。耳廓正常,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双耳听力无障碍,颜面无发绀,口唇红润,黏膜正常,腮腺导管开口正常,

舌、齿龈无红肿出血,齿齐,伸舌居中,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及淋巴滤泡增生,声音正常,颈对称,无抵抗感,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逆流征阴性,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侧甲状腺无肿大,质软。胸廓正常,乳房无异常,胸壁无静脉曲张、皮下气肿等,呼吸运动对称无异常,无肋间增宽或变窄,呼吸动度可,语颤对称无增强、减弱,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等,双肺叩诊清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无异常,双肺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语音传导无异常,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于锁骨中线内侧第五肋间0.5cm,无弥散,心尖搏动正常,心前区无异常博动,心尖搏动正常,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无增大、移位,心率78次/分,S1、S2正常,无S3、S4,律齐,A2>P2,无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脉搏节律规则,强度适中,动脉壁弹性可,紧张度无异常,无异常血管征,全腹外形正常,胸式呼吸存在,胃肠型、蠕动波阴性,无凸脐、色素、曲张静脉、疝等,腹部平坦,肝胆脾肾未触及异常,墨菲征阴性,肋脊、肋腰、季肋、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未触及膀胱,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浊间界无异常,肝区叩痛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无振水音及血管杂音等,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正常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度正常,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无杵状指(趾)、静脉曲张、强直、水肿、肌肉萎缩,肌张力无异常,肌力5级,无不正常的动作,共济运动及步态正常,浅深复合感觉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脑

入院记录模板(邓联兴嵌顿疝)

入院记录(一) 姓名:邓联兴出生地:湖南省武冈市 性别:男民族:汉 年龄:6岁职业:无 婚姻:未婚住址:武冈市 入院时间:2011-8-28 记录时间:2011-8-28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发病节气: 问诊: 主诉:右腹股沟一可复性包块3年,不能回纳1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3年多之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包块,当时约鸽蛋大小,在站立、咳嗽或哭闹时包块突出明显,平卧或者手推包块时包块消失,无疼痛等 特殊不适,一直未在意,未行特殊处理,包块随时间逐渐增大,且下降进入阴囊, 近1天,患者感包块突出后平卧或者手推时包块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坠胀不适, 在家未行特殊处理而来我院,门诊以“右腹股沟嵌顿疝”收住我科,患者自起病 来,精神一般,纳差,小便调,大便未解。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当地,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等疫源疫区接触史,平素饮食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性病冶游史,无毒物接触史,居住条件尚可,否认重大精神 创伤史。 生长发育史: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史,生后母乳、牛乳混合喂养,3个月时会抬头,7个月时会爬,8个月时会坐,周岁时会说话及走路,现就读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尚可。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问。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表情痛苦,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动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体格检查 T:36.3℃P:102次/分R:20次/分Wt:15kg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腹股沟疝临床路径 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 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 (1)疝囊高位结扎; (2)疝修补术; (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肝功能一、肾功能一、凝血四项、输血前查体; (3)心电图及正位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立位阴囊和腹股沟B 超、前列腺彩超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3)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

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增长期[5-6]。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 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腹股沟疝考题及答案

腹股沟疝考题姓名 一、填空题(20分) 1、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 表的疝囊结构。 2、耻骨肌孔被位于前面的腹股沟韧带和其后面的髂耻束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上区有精 索经过,下区的侧面有股血管穿过。 3、针对腹股沟疝发病的两大原因我们就可以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1、减少腹内压。2、加强腹壁薄弱处。 4、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因其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所构成。 5、嵌顿性疝是疝内容物在疝环部位受压,不能还纳,可有某些临床症状(如腹痛和消化道梗阻的表现)但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6、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立诊断。 7、绞窄性疝是嵌顿性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8、股疝因为发生嵌顿和绞窄概率较大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 9、腹股沟疝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时机,推荐在切开皮肤前30min至1h开始静脉给药。 10、腹股沟疝常规手术可进一步分为组织对组织的张力缝合修补(也称为经典手术)手术,和使用疝修补材料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11、腹股沟疝就手术方式和方法而言,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11、Bassini、Shouldice等腹股沟疝修补术,称为常规腹股沟疝手术(经典手术、张力疝修补术) 12、单纯平片修补(Lichtenstein等)和网塞-平片修补(如Rutkow等)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二、判断题(20分) 1、腹股沟区好发疝的解剖基础是腹股沟区仅一层腹外斜肌的腱膜和一层非薄的腹横筋膜,力量极为薄弱。() 2、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时不用做疝修补。() 3、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方法中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 4、绞窄性疝可危及生命。() ( 5、影像学中的疝囊重建技术是明确腹股沟疝诊断唯一办法。() 6、成人腹股沟疝可通过外科手术、疝的局部注射等方法而治愈。() 7、股疝近期发现疝囊增大明显者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8、腹股沟区局部有疼痛就是腹股沟疝。() 9、对嵌顿性疝的急诊手术推荐使用材料进行疝修补。() 10、成人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是“简单的小手术”。() 三、选择题(60分) 1、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由以下那些部分组成()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然后隔腹横筋膜摸到耻骨上支,沿耻骨支滑行剥离,可以显露出耻骨梳韧带。沿耻骨梳韧带向外滑行扪到髂外血管以后用手指保护,用7号线自耻骨梳韧带的最外侧开始,根据韧带的长短,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耻骨梳韧带缝3~5针(图18),最后,针应缝合到耻骨结节附近的骨膜上(图18)。再将腹横肌腱膜连同腹横筋膜和陷窝韧带缝合(图19、20)。缝合精索上方,使精索的出口松紧合适(图21),用7号线将联合腱和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然后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和腹股沟韧带缝合,下叶再和上叶重叠缝合,将精索置于上、下叶之间。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为了推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理念、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推动学科发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对2013年制定的《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予以修订。本次修订在原版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进展和相关指南,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具体国情,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广泛听取意见,不断修订和完善,于2017-03-18在杭州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和定稿。现公布如下。 证据级别: 1A: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1B: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2A:2B级别研究的系统评价(各个研究具有同质性)。 2B:前瞻性对照研究(或质量略低的随机对照试验)。 2C:结果性研究(大样本分析,群体数据等)。 3:回顾性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4:病例研究(即无对照组的研究)。 5:专家意见,动物或实验室研究。

推荐级别: A:基于1级证据= 强烈推荐(“标准”,“必须执行”)。 B:基于2级或3级证据,或基于1级证据推论= 推荐(“推荐”;“应该执行”)。 C:基于4级证据,或2级或3级证据推论= 建议(“选择”;“可以执行”)。 D:基于5级证据,或缺乏一致性、或不确定级别的证据= 不做推荐,仅叙述。 本文的证据和推荐级别来源于文献[1-5]。 2.1 麻醉和体位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建议全身麻醉。病人头低脚高10~15?仰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主刀医师位于疝的对侧,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监视器置于手术台尾侧。 2.2 手术步骤 2.2.1 置入套管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2~15 mmHg(1 mmHg=0.133 kPa)。置入3个套管:脐部10~12 mm套管放置30?腹腔镜作为观察孔,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 mm套管作为操作孔。直径>10 mm的套管可能会增加戳孔疝的发生率(2B级证据)。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可置于对称位置。

腹股沟疝首次病程记录

病历附页 姓名:蒋稳芝 科室: 外妇科 床号:29床 住院号:9636 云南省统一住院病历 第 页 病历附页 1 首次病程记录 2014-02-28 12:00 患者:蒋稳芝,女,82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年”于2014年2月28日10: 40入院,我于2014年2月28日10:41到病房查看患者,其病史特点如下: 一、 病例特点 患者老年女性于4年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 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入院查体: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 ×6.0cm 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3-5次/分。。实验室资料:暂缺 二、拟诊讨论: 诊断:1、右侧腹股沟斜疝,诊断依据:1)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余年;2)查体增加腹压后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6.0cm ×6.0cm 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3)辅助检查:暂缺。拟诊讨论:1、腹股沟直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在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不伴有疼痛,平卧后肿块多能自行消失,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崁顿。与该患不相符。2、股疝: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窩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咳漱冲击感也不明显。与本病例不符,可以排除。3、交通性鞘膜积液: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透光试验阳性。超声有助于诊断。。 三、诊疗计划: 1三级护理,普食;2、完善血、尿常规,血凝,肝功,肾功,血糖,免疫常规,心电图,

腹股沟嵌顿斜疝(费晓波)全病历

西舍路卫生院住院病历 科别: 儿外科姓名:李宁病房:204—11 住院号: 2006-111 ━━━━━━━━━━━━━━━━━━━━━━━━━━━━━━━━━━━━━━━ 姓名:李宁家庭住址:双柏县妥甸镇小村村委会 性别:男入院日期:2006年7月9日09时30分 年龄:6岁零8个月病历采集日期:2006年7月9日09时30分 民族:汉族病史供诉者:患儿父亲 籍贯:云南省双柏县病史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3月余。 现病史:患儿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患儿左侧腹股沟突出一包块, 约有核桃大小, 降入阴囊,给予平卧后自行消失。包块突出后,无回纳困难, 未出现过恶心,呕吐。未 出现过发热,昏迷,惊撅,呕血,便血。未到医院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于今日由家 属送至我院就诊,门诊根据病史、体查后以“左侧腹股沟斜疝”收住我科。起病以 来有大便,小便正常。未出现钻顶样腹痛、恶心、呕吐、血尿等病史。 既往史:既往健康状况:无特殊病史。 药物过敏史:无. 外伤及手术史:患儿于2005年6月份因患“右侧腹股沟斜疝”在玉安诊所行“疝修补术”,术后恢复好,右侧未复发。 个人史: 第1胎, 足月顺产, 新法接生, 出生体重2700克. 系母乳喂养、已断乳,添加辅食。孕期母亲健康状况尚可; 有户外 活动。 预防接种史:卡介苗已接种,脊髓灰质糖丸已接种,麻疹疫苗已接种, 流脑菌苗已接种,乙脑疫苗已接种,百白破三联针已接种, 乙肝疫苗已接种, 甲肝疫苗未接种。 家族史及生活条件: 父母婚配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史;无传染病史。 家庭其他成员健康情况:尚可。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居住条件:一般。 ━━━━━━━━━━━━━━━━━━━①━━━━━━━━━━━━━━━━━━━ 西舍路卫生院住院病历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虽隶属不同,但目标一致,即致力于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 为此,两者互相协作,从2013 年着手准备,2014 年初组织修订,共同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 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 需要说明的是,“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 年版)》,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 1. 腹股沟疝的定义 腹股沟疝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 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腹股沟疝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1) 鞘状突未闭:为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 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发生腹外疝的动力。 (3) 腹壁局部薄弱: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分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4) 其他: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内容物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 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进而发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腹股沟疝的分类与分型 对腹股沟疝分类与分型的目的包括:①准确地描述病情;②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③比较及评价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 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 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 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 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腹股沟疝大病历

姓名:出生地: 性别:婚姻状况: 年龄:入院时间: 民族:记录时间: 职业:病历陈述者: 主诉: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4年。 现病史:该患缘于4年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右腹股沟斜疝”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否认结核病病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本地成长,未到过疫地 婚育、月经史:(婚姻状况、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有无子女等。女性患者记录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数、间隔天数、末次月经时间(或闭经年龄),月经量、痛经及生育等情况)。 家族史:否认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以上情况记录属实。签名:与患者关系: 体格检查 体温℃,脉搏bpm,呼吸bpm,血压/mmHg,体重Kg。 一般情况: 皮肤、粘膜: 全身浅表淋巴结: 头部五官: 颈部: 胸部:胸廓,压痛,胸式呼吸,胸壁静脉,乳房。 肺脏: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心脏:视诊:心前区。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搏动范围cm,剑下见心脏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左第肋间锁骨中线,抬举感,震颤,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浊音界扩大。 听诊:心率次/分,节律。杂音,心包摩擦音。 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杜氏双重杂音。脉搏短绌,交替脉。 腹部:视诊:腹,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手术疤痕,其他。

Lichtenstein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体会(附17例报告)

Lichtenstein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体会(附17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3-08-20T10:15:39.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邓鲁山[导读] 可取得良好效果。 邓鲁山(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心卫生院 226661)【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215-02 【摘要】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美国dard公司的平片产品对17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施行无张力修补。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50-105分钟,平均62分钟。术后使用止痛剂4例,尿潴留3例,阴囊浆液肿3例。住院6-12天。随访2-4年无复发。结论 lichtenstein术式一期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临床效果满意。【关键词】lichtenstein术腹股沟疝嵌顿疝腹股沟嵌顿疝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应用Lichtenstein术治疗了17例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患者,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6-89岁,平均62岁。病史5个月-36年,嵌顿时间4-48小时。根据Nyhus分型;Ⅱ型10例,Ⅲ型6例,Ⅳ型1例。其中斜疝14例,直疝3例。同时合并有前列腺增生6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6例,糖尿病3例。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症的有6例。 1.2 方法 1. 2.1 材料本组患者术中全部采用美国Bard公司的平片产品。 1.2.2 术前准备因腹股沟嵌顿疝为急诊手术,术前准备除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凝血机制外,还需作心电图及腹部摄片等以排除心血管疾病或肠管破裂穿孔的可能。所有病历术前均预防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1.2.3 手术方法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常规疝手术切口,显露疝囊,打开疝囊前用盐水纱布保护好切口,可先在疝囊上作一小切口,吸尽疝内渗液,再打开疝囊,注意勿损伤疝内容,并仔细探查疝内容,如嵌顿物为肠管,必要时可剪开、松解疝环口,将肠管拖出,判断肠管的活力(温盐水纱布湿敷或普鲁卡因肠系膜根部封闭),排除逆行性嵌顿的可能,确定无肠管狡窄、坏死,可还纳肠管入腹腔。横断疝囊,游离近端疝囊至腹膜外脂肪,高位结扎+缝扎,剪除多余疝囊,远端疝囊止血后旷置。游离精索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修补腹横筋膜缺损区域。将补片置于精索后方,精索通过补片的预裁圆孔,现将补片缝合规定于耻骨结节筋膜,再沿补片四周分别与联合建、弓状下缘以及腹股沟韧带缝合,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并关闭切口。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 2.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50-105分钟,平均62分钟。住院6-12天,平均7天。其中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区疼痛,应用止痛剂后好转。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经留置尿管1-3天后恢复自行排尿。3例患者出现阴囊浆液肿,经局部理疗后好转。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随访2-4年,无复发。 3.讨论 3.1早期认为,当嵌顿疝发生时,由于局部组织受压,特别是疝内容为肠管时,肠腔内的细菌数量会急剧增加。同时因为肠壁血运障碍致使肠管失去活力,肠道内的细菌就会进一步播散,从而可引起腹膜炎及局部的中毒感染。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主张急诊修补。而是采取嵌顿松解,疝囊高位结扎,择期二期手术。但是,嵌顿疝多为老年人,如果均采取二期修补,无疑会使病程延长,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并存着再次嵌顿复发的危险。Lichtenstein术式,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加之补片本身是一种聚丙烯单股丝线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有优异的组织相容性、强度高和对感染不亲和性。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1]。非常适合于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修补。 3.2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3.2.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本组患者嵌顿时间均相对较短,疝内容为网膜组织或未失活的肠管。对于肠管已破裂,存在术中肠内容直接污染疝囊及周围组织或腹股沟区域已表现为急性蜂窝织炎症状的,不主张采取无张力修补。 3.2.2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心肺功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要着重检查患者的腹部情况,排除肠破裂、腹膜炎的可能,以确定手术方案。对于有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先行留置导尿。术前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常规使用抗生素。 3.2.3 术中仔细操作。首先,注意保护切口,在处理疝囊时,应用纱布保持疝囊与伤口的干净隔离,打开疝囊时,要先吸尽疝囊内的渗液,避免造成伤口的污染。第二,判断嵌顿肠管的活力,是手术的关键,切忌盲目的将嵌顿的疝内容还纳腹腔,特别是肠管嵌顿时,即使所见肠管血运良好,也要将肠管全部拖出,以免造成逆行性嵌顿。对于疝内容存在粘连坏死的网膜组织,可予以切除。避免回纳腹腔后造成感染、粘连。如术中确需做肠切除术,则不建议放置补片修补。第三,术中严密止血,尤其是剥离疝囊后,由于局部嵌顿水肿的原因,极易渗血,可用电凝烧灼,止血不确切处可用丝线结扎。 3.2.4 积极抗感染。对于常规的腹股沟疝手术,为Ⅰ类手术切口,目前根据临床路径,是不允许使用抗生素的。但嵌顿疝由于组织受压,局部易出现缺血、水肿,造成患处通透性增加,疝囊内甚至有积液形成。尽管滕宝安[2]等报道19例嵌顿疝患者术中送囊液快速涂片未找到脓细胞,仍可视为污染切口。应常规使用抗生素。尤其是术前麻醉时,就使用一次,术后使用3-5天。可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操作仔细,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Lichtenstein术式治疗成年腹股沟嵌顿疝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参考文献[1] Shulman AG,Lichtenstein IL,Amind PK.A survey of nonexpert surgeons using the open tension-free mesh patch repair for primary inguinal hernias.Int Surg,1995,80(1):35-36. [2] 滕宝安,王士堂,许戈良,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疝中应用的适应证[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5(3):169-170.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腹股沟直疝修补术 Repair of DirectInguinal Hernia 腹股沟直疝较斜疝少见,多发于老年人,术后复发率较斜疝高。 【适应症】 易复性和难复性直疝都应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先行控制症状以后手术。 2.术前1周戒烟,训练床上大小便。 3.术前排尿,使膀胱空虚,必要时可置尿管,以免手术误伤膀胱。 4.巨大疝,术前需卧床休息3天,使疝内容物还纳。局部组织疏松,减轻水肿,有利于术后愈合。 5.特殊巨大疝,腹腔脏器有一部分降入疝囊内,突出腹外。若估计手术不能将内容物完全还纳,术前可作气腹,以扩大腹腔。 6.绞窄疝,术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输液,可给胶体液防止休克,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应在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尽早手术。 【麻醉】 可用局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局麻较理想,其优点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中可嘱病人增加腹压,以辨别斜疝和直疝。修补前后,嘱病人抬头或抬肩检测腹股沟管后壁的强度和修补效果。 【体位】 平卧位,床脚略抬高。 【手术步骤】 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4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切断颈部,用4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 (1)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左腹股沟疝病历

性别:男婚姻状况:已婚 年 龄:62 入院时间:2017-2-22 民族:汉族记录时间:2017-2-22 职 业: 无病历陈述者:本人 主诉: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 5 个月。 现病史:该患者缘于 5 个月前体力劳动后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约“乒乓球”大小,站立、行走、腹压增加时肿物突出明显,平卧后肿物消失,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未在意。之后肿物间断出现,并逐渐增大,现约“鸡卵”大小,时可降入阴囊,现为求诊治而来我院,门诊经检查后以“左腹股沟斜疝” 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饮食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体健,既往高血压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无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疫区长期居住史,有抽烟喝酒等嗜好,无毒物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家族史:父母体健,有高血压史,家中无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C,脉搏 bpm ,呼吸 bpm,血压160 / 100 mmHg ,体重 Kg 。 一般情况:患者男性,神志清楚,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住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颈部、锁骨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无水肿、充血及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未见畸形,口唇无发绀,扁条体无肿大及化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侧胸廓对称,呼吸动度均等,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检查详见专科情况。脊柱四肢外观无畸形,活动正常。外生殖器外观无异常。腹壁反射、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巴氏征、脑膜刺激征阴性。 专科情况:增加腹压后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 6.0cm x 6.0cm大小肿物,肿物周围无红肿,无波动感, 质软,无压痛,平卧后肿物消失,以手指压迫内环口肿物不出现,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右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双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全腹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 3-5 次/分。 辅助检查结果:(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其结果。应分类按检查时间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如系在其他医疗机构所作 姓名:张如林出生地:河北省承德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