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

一、项目基本情况

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城市中心区,西临湘江,西北以白石港为界(另包括石峰区的桥梁厂和电厂区域),东北至红旗路,东到东环大道,东南至庆云山路、芦淞路、株醴路。是旧城的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担负着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功能。

规划区涉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现状常住人口约30.4万人,现状用地19.05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

1、贯彻《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对中心区的要求和功能定位;

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调整现状不合理用地,适当减少居住用地,外迁工业企业,增加商业(务)金融用地;

3、改善环境及服务功能,增加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三、规划理念—城市系统织补

1、织补的目标

创造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满情趣、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中心区,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2、织补的对象

株洲的城市织补应与株洲城市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对象是基于城市结构的各个城市系统,包括: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功能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社会系统。

3、织补的原则

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主要包括6个原则:

1)以生态织补为先导,充分利用和改善现有环境资源,突出地方环境特色;

2)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尊重现实,逐步优化城市格局;

3)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逐步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的道路与交通系统;

4)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整体改善城市日常生活服务网络;

5)以城市项目为突破,织补和延续城市的肌理与文脉,构建富有都市氛围和地方建筑文化的城市场所与形态。

6)以社会织补为目标,建设和谐、包容的城市社区。

四、城市结构

功能结构框架:一轴一带构功能、两楔一带连空间、一核三心筑活力、设施成带利服务。

城市级别的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商务设施集中于一轴一带,呈十字形态服务整个旧城;白石港和建宁港两个绿楔通过湘江风光带的连接,形成开放空间的主体构架;中心商圈是城市商业商务内核;白石港-湘江节点、火车站跨线节点、红旗广场城市副中心构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主要发展中心;片区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向铁东路、服务环集中,形成带状服务,与城市住区的接触面最大化。

五、功能引导区的划分

株洲旧城分为17个功能引导区。

1、按照与结构的关联度,可分为两类:重点功能引导区——与结构相关的片区,共9个。普遍功能引导区——与结构关联较弱,强调自我完善,共8个。

2、按照功能分,17个功能引导区分为5类:

a、以商业、商务和公共设施为主的引导区2个,分别是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聚落。

b、以绿化休闲为主的功能引导区2个,分别是体育休闲区、生态休闲区。

c、以市场为主的功能引导区3个,分别是市场限定区、红岗路市场区、洙醴路市场区。

d、居住与其他功能复合型引导区6个,分别是工业遗迹的文化复兴区、SOHO 式生活聚落、教育居住社区、商务型城市副中心、商业商务混合区、601厂区及生活区。

e、居住为主的功能引导区4个。

功能引导区划分图

六、用地规划

1、居住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适当疏散并重新分配中心区人口,缓解中心区的压力,以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本片区规划控制31万人左右。

2、公共配套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以人口为基础分三级进行配置,分别为城市级、片区级和社区级,规划区划分13个片区、60个社区,各级别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下: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时间:2009-07-29来源:株洲市政府门户网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委、省政府“一点一线”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株洲市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

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 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11年4月,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2011年8月6日,市规划局对该规划组织了专家评审。9月7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并在株洲市规划局网站和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予以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湘江新城位于株洲主城区南部,湘江上游以西。规划范围北至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至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旗云村、高台岭村、新文村、长岭村、妙泉村、湘云村、栗山村、江璜村、新塘村,马家河镇的浅塘村、雷打石镇的胜塘村等16个村的用地。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4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 1、落实株洲市“一体三极”中“南下”发展战略,衔接在编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改成对湘江新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充分研究湘江新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机遇,在此基础上明确湘江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模式等,协调湘江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3、合理配置用地资源,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绿地等各项用地布局,构筑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 三、规划结构 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和山水资源条件的结合,规划提出三大空间设计主题,分别是依水营造慢生活方式,打造“乐水慢城”;傍山营造隐生活方式,打造“乐山隐城”;依托丘陵地形建设科技新城,打造“乐业智城”。 在空间设计主题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心 指湘江新城服务核心,依托沧水湖形成湘江新城的生态景观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2、两片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2011]84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1.15 【实施日期】2011.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政[2011]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设施保护和管理,保障市政设施完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和《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护栏、路肩、广场、临时停车场、代征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 (四)城市照明设施: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楼体、河道、街道树、户外广告等处的照明设施。 第三条市政设施必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并实行有偿服务。 第四条周口市城市管理局是本市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公安、工商、交通、水利、环保、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配合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 年。 近期:2006—— 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 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 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 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 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 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2010 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 整, 城镇体系空间结 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 次中心城市;2020 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 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 的城镇体系结构。 2010 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 域人口为425 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 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 域核心区域。 二)中部经济区——由攸州市和茶陵县组成。 三)南部经济区——以炎陵县为中心。 九、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市域指株洲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天元区、芦淞区、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 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办[2016]71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10 【实施日期】2016.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2016〕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将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

神,继续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一区两极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整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和中原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城市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市县城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和承载能力的总体要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重实施9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

株洲市基本情况介绍

羈株洲基本情况 蒇 薁株洲位于湖南东部、湘江中游,是中华始祖炎帝的劳作陵寝之地,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 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总面 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1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 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评 估,株洲的综合实力在全国6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56位, 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莂株洲现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等五县(市)和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五 区及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正虿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 式批准成立,是我国首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之一。目前已形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及健康食品四大高科技产业,近期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环 保节能、汽车及零部件等新型产业。

位于长株潭南北交融芄云龙示范区是全国两型建设试验区, 的中心位置,在长株潭城市群“两纵两横”的结构布局占据东线重点发展轴的重要战略位置。云龙示范区将接轨空港经济区,成为长株潭东部发展轴线的先锋阵地。 “三老一新”城市。袄株洲是一座有底蕴、有特色、有灵气的 “三老”:即“老祖宗福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安寝在株洲炎陵县;“老工业基地”,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老革命根据地”,株洲辖内的茶陵和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新”:即株洲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新区。同时,株洲还是一座开放包容的移民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地域保护,没有外来歧视,“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是株洲鲜明的城市特色。近年来,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螁一、今日的株洲,众多发展优势汇集于此 要看很多条件。人文历葿选择一座城市,投资一座城市, 史、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政策机遇、人才支撑、成本优势、市场半径等等,今日的株洲投资条件越来越好,众多的优势不断汇集。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年)

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 为适应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湘潭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 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 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湖南省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10.国家、湖南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3条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为湘潭全部行政辖区,包括湘潭城区(雨湖区、岳塘区)、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文件

城市发展规划文件 (2019版) 研究标题: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承接单位:xxxxxxxxxxxxxxxx 2019年8月

目录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 ..................................................................................................................................................................... 总述..................................................................................................................................................................................... 川汇区简述......................................................................................................................................................................... 淮阳区简述.........................................................................................................................................................................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 参考资料:.................................................................................................................................................................................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 “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化州项目投资计划书(规划设计)

化州xx生产项目投资计划书 参考模板

报告说明— 化州市,广东省茂名市代管的县级市,古称石龙,因盛产化橘红而被 命名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素有橘乡、橘城、橘州之美誉。其地形狭长,状若坐狮。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游,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南与广 东省吴川市接壤,东与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区相连,西与广西陆川县及广 东省廉江市毗邻。全市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下辖5街道17镇,2018 年地区生产总值517.05亿元。化州是中国著名的南菜北运基地之一,有 “中国化橘红之乡”的美誉。化州北有浮梁山。东北有龙王山,又叫来安山。北界茂名水于东北,即窦江。另一支东北陵水,源出广西北流,入境后,屈西南到合江墟,罗水亦自陆水入,合称罗江,或者陵罗水。屈东南,过州治北合鉴江,又东南流,入吴川至南海。 很多做牛皮箱纸板的造纸厂,都经历过高定量的牛皮箱纸板出现分层 的情况,都接受过客户关于纸板离层方面的质量投诉。牛皮箱纸板一般都 用于制造瓦楞纸板的面层和底层。 该xx项目计划总投资3446.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85.5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11%;流动资金961.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7.89%。 达产年营业收入68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5188.98万元,税金及附 加68.87万元,利润总额1701.02万元,利税总额2004.51万元,税后净

利润1275.7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728.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35%,投资利税率58.16%,投资回报率37.01%,全部投资回收期4.20年,提供就业职位143个。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项目投资单位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四章建设规模 第五章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第七章项目工艺分析 第八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九章项目安全规范管理 第十章风险性分析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方案 第十三章投资情况说明 第十四章经济评价分析 第十五章综合评价结论 第十六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_2020年)

第1条规划目的和指导思想 为适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形势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依据国务院、建设部文件精神,编制《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 4.《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2号) 7.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 8.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国务院审批稿)和省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 9.《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例》(2007年)和《省湘江株洲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省人民政府省长令)》(〔2003年〕 10.国家、省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 第3条规划层次

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围为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城区(雨湖区、岳塘区)、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5006.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围为市区围的大部分区域(不含楠竹山镇、鹤岭镇和易家湾镇、昭山乡),面积约为22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 2009——2010年 中期 2011——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远景 2020以后 第5条城市规划区 市城市规划区围确定为:现市城市两区(即岳塘区、雨湖区行政区围,不含楠竹山镇)和现县的易俗河镇、河口镇、梅林桥镇、嘉桥镇、畲镇、响塘乡、响水乡的行政辖区围,规划区总面积约为1069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6条强制性条文管理 文本条文中加粗黑体字标志的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规划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容。涉及规划强制性条文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第7条规划实施

株洲旧城区城市更新规划样本

一、项目基本情况 规划地段位于株洲市区城市中心区, 西临湘江, 西北以白石港为界( 另包 括石峰区的桥梁厂和电厂区域) , 东北至红旗路, 东到东环大道, 东南至庆云 山路、芦淞路、株醴路。是旧城的中心和株洲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区域, 担负着城市最重要的产业功能。 规划区涉及芦淞区建宁办事处、建设办事处、庆云办事处、龙泉办事处、贺家土办事处, 荷塘区茨菇塘办事处、月塘办事处和石峰区响石岭办事处等, 现状常住人口约30.4万人, 现状用地19.05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 1、贯彻《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对中心区的要求和功能定位; 2、合理配置用地资源, 调整现状不合理用地, 适当减少居住用地, 外迁工业企业, 增加商业( 务) 金融用地; 3、改进环境及服务功能, 增加绿地及公共设施用地, 提高区内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4、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三、规划理念—城市系统织补 1、织补的目标 创造富有活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文化特色、充满情趣、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中心区, 成为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2、织补的对象

株洲的城市织补应与株洲城市发展特点密切相关, 对象是基于城市结构的各个城市系统, 包括: 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功能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空间系统、城市社会系统。 3、织补的原则 从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统筹, 对株洲旧城区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织补。主要包括6个原则: 1) 以生态织补为先导, 充分利用和改进现有环境资源, 突出地方环境特色; 2) 以产业、用地调整为契机, 尊重现实, 逐步优化城市格局; 3) 以交通基础设施织补为重点, 逐步构筑公交优先、步行舒适的道路与交通系统; 4) 以公共服务设施织补为带动, 整体改进城市日常生活服务网络; 5) 以城市项目为突破, 织补和延续城市的肌理与文脉, 构建富有都市氛围和地方建筑文化的城市场所与形态。 6) 以社会织补为目标, 建设和谐、包容的城市社区。 四、城市结构 功能结构框架: 一轴一带构功能、两楔一带连空间、一核三心筑活力、设施成带利服务。 城市级别的大型公共设施、商业、商务设施集中于一轴一带, 呈十字形态服务整个旧城; 白石港和建宁港两个绿楔经过湘江风光带的连接, 形成开放空间的主体构架; 中心商圈是城市商业商务内核; 白石港-湘江节点、火车站跨线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评审稿)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评审 稿) 湛江市坡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评审稿) 湛江市国土资源局 广州地理研究所 二O一O年八月 目录 1前言

2第一章规划总则 2一、规划目的 2二、规划依据 5三、规划原则 5四、规划任务 6五、规划范围 6六、规划期限 7第二章规划背景 7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8二、土地利用特点 8三、土地利用主要存在问题 9四、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第三章区域定位与规划目标 11一、区域定位 11二、规划目标 1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13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二、土地利用布局 18第五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18一、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 18二、耕地占补平衡 19三、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20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0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二、基础设施与重点项目安排

23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6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26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27二、一般农地区 27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28四、独立工矿区 28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29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29七、林业用地区 31第八章土地整治 31一、农用地整理 31二、建设用地整理 32三、三旧改造 32四、土地复垦 32五、土地开发 33六、围填海造地 34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34一、总体要求 34二、乡(镇)土地利用指引 36三、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37第十章近期规划 37一、耕地保护 37二、近期建设用地安排 37三、近期土地整治 39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株洲市区加油站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01) 第二章加油站需求预测 (01) 第三章加油站布局规划 (01) 第四章分期建设规划 (05) 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08) 第六章远景规划设想 (09) 第七章附则 (09)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有效引导株洲市区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优化加油站布局,特编制《株洲市区加油(气)站发展规划(2010-2020)》。 第1.02条规划范围:株洲市区行政区划所辖范围,包括天元区、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以及云龙示范区,总用地面积535.4平方公里。 第1.03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1.04条规划年限:近期至2015年(“十二五”),远期至2020年(“十三五”)。 第1.05条规划主要依据: 1)《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株洲市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 3)《株洲市“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 4)株洲市区范围内编制的分区规划 5)株洲市区范围内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6)湖南省商务厅关于转发《商务部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规划》的通知(湘商商贸〔2010〕15号)7)《株洲市区加油站布点规划》(2004) 8)《株洲市区加气站布点规划》(2005-2020) 9)《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1)国家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相关规定 12)甲方的设计委托书 第1.06条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均衡分布原则; 3)区域协调的原则; 4)适当超前的原则。 第1.07条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执行,由株洲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划需要调整时,必须征得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国土局的同意,调整规划需经原批复部门批准。 第二章加油站需求预测 第2.01条公共加油站需求预测 规划到2015年株洲市区共需要72座公共加油站,到2020年株洲市区共需要88座公共加油站。 第2.02条公共加气站需求预测 规划到2020年株洲市区共需要10个公共加气站。

株洲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株洲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用地 第三章地块控制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 第六章绿地控制 第七章特殊用地 第八章市政及管线 第九章建筑方案设计招投标 第十章附则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各企事业单位: 《株洲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已经2005年3月14日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株洲市人民政府 二OO五年七月十五日 株洲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从事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编制和审批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R); (二)公共设施用地(C); (三)工业用地(M ; (四)仓储用地(W ; (五)对外交通用地(T);

(六)道路广场用地(S); (七)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八)绿地(G ; (九)特殊用地(D)。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性质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其相容性应符合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的规定。 第三章地块控制第六条除公益性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外,建筑用地在旧城改造区未达到1000平方米,新建区未达到2000平方米的,不宜单独建设。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本规定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附表二》)进行控制。 第八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2万平方米的,或建设用地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按批准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确定。 第九条对未列入《附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执行有关专业设计规范的规 第十条建设用地蓝线图是《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必须的附图,建设用地红线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必须的附图。蓝、红线图一般要求在 1 500或1 2000现状地形图上 绘制。蓝线图必须根据需要绘出规划用地范围线、代征用地范围线、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拆迁范围线及绿化、水系、文物、市政设施保护范围线,并用坐标限定,还应标出车辆出入口方位和位置。红线图是确定土地权属依据的直接依据之一,必须绘出用地范围线,并用坐标限定(用地红线段含有圆曲线时采用三点弧的方式标注)。 建设用地范围线、规划用地范围线、拆迁范围线必须闭合,其面积计算精确到0.01平方米。 第十一条建筑容积率指总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建筑容积率计算公式: FAR=S〖〗S2 其中:FAR-建筑容积率; 51- 总建筑面积; S2 —建设用地面积。 第十二条建筑密度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投影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建筑密度的计算公式: D=S3U S2X 100% 其中:D—建筑密度; 52- 建设用地面积; 53- 建筑投影总面积。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株洲市人民政府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总则 (1) 一、现状与形势 (2) (一)矿产资源概况 (2)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四)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6)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规划原则 (8) (三)规划目标 (9)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2) (一)公益性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2) (二)矿产资源勘查总体布局 (12) (三)勘查规划分区 (13) (四)探矿权规划区块设置 (16)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18) (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18) (三)开采规划区块设置 (22) (四)矿产资源集约有序开发 (23) (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3) (六)新建矿山开采准入条件 (24) (七)矿产资源开采退出机制 (25)

(八)矿产资源保护 (25) 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26) (一)矿业经济分区 (26) (二)矿业产值目标与园区建设 (26) (三)采矿权数量调控 (27) (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整 (28) (五)矿山企业规模的结构调整 (29) (六)矿产产业结构调整 (29)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0)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0)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31) (四)新建、改建和扩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 (五)已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2) (六)绿色矿业发展 (33) 七、重点工程 (34) (一)公益性调查项目 (34) (二)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34)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35)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 (35)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36) (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37) 八、规划实施管理 (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