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第30卷第1期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30(1):94~100 

1999年3月 J our nal of Nor theast Agr icultur al Univer sity Mar ch1999文章编号 1005-9369(1999)01-0094-07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夏 铭

(东北农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摘要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按照空间尺度可以

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持

续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和现状,从

三个层次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其中着重讨论作为基础的遗传多样性

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重点。

关 键 词 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1 文献标识码A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5〕。

生物多样性包括了4个层次,分别是: 1.1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6〕,也称为基因多样性。在物种内部因生境的不同也会产生遗传上的多样化,各种生物不同亚种或地方品种中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以上各水平多样性的最重要的来源。

1.2 物种多样性

物种是指遗传特征十分相似,能够繁殖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一类生物。估计全球生物种类在200万到1亿之间,更精确地说大约在1000万左右,而已被人类描述和定名的仅有140万种〔1〕,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物种尚未被发现和认识;科学家相信仅在深海底部就可能有100万个未被描述的物种(Thomas, 1990;Grassle,1989;Gr assle等,1990)。

1.3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Mc-Neely,1990)〔1〕。在一定区域内,即使有相似自然条件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内部群落之间以及与环境之间存在极其复杂的关系,它们主要的生态过程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土壤形成、群落演替、生物间的相互关系等。

1.4 景观多样性

景观是一个大尺度的宏观概念,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构成景观的要素可分为嵌块体(Path),廊道(Cor ridor)和基质(Matrix)。景观多样性就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地球上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自然或非自然景观,如农业景观,城市景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荒漠景观,湿地景观,河流景观,海洋景观等等。

2 生物多样性现状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并不均匀,仅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球半数以上物种(Wilson,1988),尽管初步估计现存物种有几千万,但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却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过去的两亿年中,自然灭绝速率平均每世纪的90种脊椎动物(Raup,1986),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Myers,1988),而现在的灭绝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1000倍(Wilson,1988),是自从6500万年前恐龙消失以来的最高纪录〔5〕。按照这个速度,到2050年,25%的物种将陷入绝境,物种灭绝总数将达65万~186万种。人类的活动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面积的减少和物种内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3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于1948年出版的《我们被掠夺的星球》(Osbor n)和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Carson)作为保护自然的先驱之作,唤起了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的关心,70~80年代,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人类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会议,制定并出版了包括《世界自然保护纲要》,《我们共同的未来》,《关心地球》等在内纲领性文件,其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的首脑在公约上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该公约的签署标志着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支持利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1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对遗传多样性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个世纪,达尔文在《物种起源》(1859)中用大量资料和证据揭示出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并发现了大部分变异有遗传倾向,他把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多样。随着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1900),遗传学家把遗传学定律应用于生物种群中,并对自然种群中的遗传变异数量进行了广泛研究,并由此引发了两种相反的学说的长期争论。以H.J.Muller为代表的经典(Classical)假说认为,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几乎在所有基因位点上都是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纯合体,自然种群中遗传异很少,进化起因于偶然发生的有利突变。与此相反,Dobzhansky提出的平衡(Balance)假说认为,生物种群在许多位点上都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不存在野生型与正常型之分,个体在大部分基因位点上都是杂合的,即自然种群中存在大量遗传变异,进化是许多位点上等位基因种类和频率的逐渐改变。后来的研究充分证实了在自然种群中确实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23〕。

早期的遗传变异研究主要在表型性状和染色体水平上进行,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现了大量植物自然种群中的变异(Stebbins, Dobzhansky,1953)〔23〕,其中包括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但这些变异的检测往往要借助于细胞学或杂交实验,而且无法准确定量。到本世纪中期,自然种群中遗传变异的实际大小和种群的遗传结构一直无法检测,直到60年代,同工酶(Isozyme)电泳技术的产生为检测遗传变异提供了有力的工具。1966年, Hubby,Lewontin,Johnson和Har ris分别报道了利用凝胶电泳技术结合酶的特异性染色

?

95

?

第1期 夏 铭: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对果蝇和人类居群遗传变异的定量研究。从此同工酶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天然种群变异的研究中。酶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由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决定,同工酶的产生是由于构成酶蛋白亚基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不同所导致的。同工酶电泳技术通过对各种同工酶的电泳谱带的分析,可以识别出控制这些酶的基因点和等位基因,从而达到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目的。同工酶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并以共显性方式表达,而且采用电泳技术测定等位基因变异比较灵敏,方法简单,获得结果迅速。更重要的是,在选择一定量的酶系统或位点作为遗传标记时是根据现有成熟的酶电泳技术和染色方法而定的,并未考虑这些酶或位点在样本中变异情况,对于多态或单态酶或位点都是同等对待,所以其变异可以较为客观地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变异,可以对任何物种或种群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这是区别于以往任何检测遗传变异方法的关键(Ayala和Valentine,1979)。1969年,Parakash等提出把同一基因位点的不同等位基因编码的一种酶的不同形式叫“等位酶”(Allozyme),将它从同工酶概念中分离出来。等位酶谱带与等位基因之间关系明确,其变化直接反应了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使等位酶分析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遗传多样性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迄今为止,应用凝胶技术研究遗传变异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建立起检测种群遗传分化(Weir和Cockerham,1984),遗传多样性(Nei,1973)和基因流水平(Slatkin和Barton,1989)的方法。Hamrick等(1990)总结了植物等位酶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共涉及165属,449种共653篇报道,表明分布地域广、寿命长、基因交流频繁、结实量大、处于演末期阶段群落中的物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影响种群遗传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繁肓系统和基因交流程度〔4〕。

随着等位酶水平上研究的大量开展和深入,电泳分析的一些弱点和局限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酶电泳只能检测编码酶蛋白的基因位点。对非结构基因则无能为力;所检测的位点数目受技术限制不可能很多(一般常用20~30个);尽管目前可分析的遗传座位超过100个,但对整个基因组来讲只是很小的部分。因此,一批等位酶位点的变异并不一定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变异,而且有些隐蔽的变异可能无法通过电泳检测到,例如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或对酶蛋白电荷性质无影响的变异等,所以酶电泳可能会低估遗传变异水平(Merrell,1981)〔24〕。

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遗传多样检测提供了更直接、更精确的方法,即直接检测DNA本身的序列变化。由于避免了根据表型性来推断基因型时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DNA分析方法成为目前为止最有效的遗传分析方法。原则上已可做到对任何基因组中任何片断进行分析,包括DNA 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保守区和高变区,核DNA和细胞器DNA。所以,来自DNA的遗传标记几乎是无穷的,克服了等位酶遗传标记数量有限的不足。目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方法有RFLP技术,基于PCR的各种检测方法和重复序列分析技术。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hisms)(Botstein等,1980)技术是用已知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DNA,经过电泳,印迹,探针杂交,最后用放射性自显影,显色或发光分析显示与探针互补的DNA片段。因为每种限制酶只识别专一的碱基序列,DNA序列的变化就会导致酶切位点的减少或增加,限制片段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多样性。RFLP是一种很有效的遗传标记,但RFLP分析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成本昂贵,且存在放射性安全问题,使它的应用受于一定限制。

1985年,Mullis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

?

96

?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PCR)技术,以一对特定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耐热的TaqDNA聚合酶作用下,体外合成特异的DNA片断,在数小时内可将目的基因扩增上百万倍。该技术的产生给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革命,出现了一系列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RAPD,DAF,AP—PCR,AFLP等,其中以RAPD应用较为广泛。RAPD(Random Amplifed Polymorphismic Polymorphic DNA)(Williams,1990)32〕的原理很简单,是用10个核外苷酸的随机序列为引物,对所研究物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产物经电泳分离即可检测DNA片段长度的多态性。AP—PCR(Arbitrary Primer PCR,Welsh和Mcclelland,1990)和DAF(DN A Amplifica-tion Fingerpr ingting,Caetano和Anolles, 1991)的原理与RAPD类似,只是反应条件,引物长度稍加变化。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Zabeau等, 1993)结合了RFLP与PCR的优点,选择性地扩增经过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的DNA片断,所用引物需特殊设计,所扩增的DNA片断也要先连上一种特异的接头,这使得该方法比较复杂,但检测的位点数可比RAPD多10倍,可以快速分析数千个独立的基因位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串联重复序列,可分为卫星序列(Satellite)小卫星序列(Minisatellite)和微卫星序列(Micr osatellite),其中的后两种重复序列可形成丰富的多态性。小卫星DNA 主要位于染色体近端粒处,由长度为11—60bp的重复单位组成,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串联数目的显著差异,产生易于检测的不同长度的DNA片断,可以进行多态性分析和染色体定位(Nakamur a等,1987,1988)。微卫星DNA是由几个核苷酸(1~5个)为重复单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序列,真核生物中每10kbDNA中至少有一个微卫星DNA,每个微卫星两端多为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可以据此设计特异引物,经扩增微卫星DNA片断来检测其多态性。由于微卫星DNA的多态性十分丰富,目前已成为人类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的热点。

在有关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等位酶水平上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10—17〕,已建立起一整套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预测等位酶分析仍将作为一种有力的遗传异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DNA水平上的各种分析技术产生较晚,但由于其具有快速、灵敏、精确、直接的优点,已逐渐被研究人员作为主要分析手段,近十年来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18—21〕。

此外,应该指出DN A序列的直接测定是揭示遗传多样性最为理想的方法,但由于生物的基因组过于庞大,直接测序目前还只是集中于比较保守的DNA序列上,如rD-NA,Rubisco大亚基基因等。随着自动测序技术的不断改进,测定基因组全序列的工作已经在少数物种中付诸实施。美国于1990年开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将在2006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我国也于1992年实施水稻基因组计划,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分析和基因定位将成为现实。

3.2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的现状,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演化及维持机制,种群生存力分析,物种的濒危状况,灭绝速率及原因,物种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等等。

物种多样性编目是一项艰巨而又急待加强的课题,是了解物种多样性现状及物种特有程度的根本途径。然而,我们目前甚至不能把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到一个确定的数量级,其变化范围从500万到3000万(Wilson, 1988),甚或200万到1亿(世界资源研究所, 1992);即使是已定名或描述的物种数目也不

?

97

?

第1期 夏 铭: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很明确,一种说法是140万种(Wilson等, 1988;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另一种说法为170万种(Wilson,1985;Tangley,1986; Shen,1987)〔1〕。要弄清这些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国从50年代起就组织了多地区、大规模的生物资源、区系、植被的综合考察,陆续出版了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植被专著,动物志,植物志,孢子植物志和各种经济生物志,为中国的物种多样性编目打下较好的基础。目前还需加强对生物多样性集中而又很脆弱的地区的调查,搞清那里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物种,从编目进展来看,到本纪末才能大体完成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编目,对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和孢子植物的编目工作差距还很大,急待加强。

对濒危、渐危物种的濒危状况致濒机制、灭绝速率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编制重点保护名录和制订具体保护对策提供最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物种灭绝过程和存活条件的认识。美国是最早开展濒危植物研究的国家之一,从1973年《濒危物种法令》颁布起,美国保护生物学家就开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濒危物种有以下共性:种群数目少、地理分布狭窄、生境要求严格、面临多种持久性威胁,致濒的首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Douglas,1994)。我国从80年代起,陆续开展了有关濒危植物的解剖、生理、生殖、遗传和生态学研究(刘家琼, 1892;王伏雄,1990;李林初,1991,胡玉, 1995;景新名,1995)〔8〕,在连续两届的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有40多篇论文涉及了这方面的研究。从1993年起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主要濒危植物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对10种具代表性的濒危植物同时进行生态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多样的研究,这是我国对濒危植物进行研究的开始〔8〕。总的来说,目前对濒危物种的深入研究还只限于少数物种,大多数珍稀种、濒危种的研究还有待广泛开展。3.3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与变化机制,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和动态监测等。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人类活动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开始于本世纪初,起初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物种—面积的关系和物种—多度关系的研究。1943年, Williams提出了“多样性指数”的概念。1949年,Simpson提出集中性的概率度量方法。1958年,Margalef首次把Shannon和Wiener 的信息测度公式引入生态学,用来测度多样性。1967年,Mc Intosh用多维空间的欧氏距离来测度多样性。进入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Whittasker,1972,1977;Pielou,1975;May, 1975;Washington,1984;Magurran,1988)对生物群落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并逐渐使测度对象从生物群落扩展到生态系统。

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中,生境的片断化是研究较多的一个方面。由于人类的开发活动而导致片断化生境,其能量平衡、物种组成、水分循环、物种的迁入率和灭绝率都会发生变化,阐明这些变化的原因、过程对于进一步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是十分有利的。

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从80年代初开始,主要是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Smithsoni-an Institution和Nature Conservancy等)在南美洲开展的若干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项目。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如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在积极筹建世界生物多样性研究网络,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编目和监测”的国际合作计划,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基本的科学依据。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考察研究,已

?

98

?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初步了解了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分布格局,并在一些典型,特殊的生态区建立了上百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700多处自然保护区和若干生物多样性研究站,这些都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动态监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趋势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保护、维持并发展现有的生物多样性,合理持续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统一,是进行生物多样研究的根本目标。

生物多样性研究涉及到许多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分类学、种群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乃至一些社会学和计算机技术都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讲,生物多样性研究将在以下领域中开展广泛的工作:

(1)物种、群、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的调查及编目;

(2)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中的作用;

(3)主要农作物、经济动植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4)濒危种、稀有种、特有种、关键种、优势种群生物学研究;

(5)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预测;

(6)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7)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8)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恢复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平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生物

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4:1~13

〔2〕 陈灵芝.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笠技出版社,1994:13~35〔3〕 胡志昂等.研究遗传多样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4,117~122

〔4〕 葛颂等.遗传多样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23~

140

〔5〕 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9,99—113,210—212〔6〕 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全球生物多样性策略。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5~7

〔7〕 马克平等.生态系统多样性:概念,研究内容与进展,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一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

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5,464~470

〔8〕 岳春雷.几种典型濒危植物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硕士论文).1997,1~2

〔9〕 恽锐.蒙古栎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研究(博士论文).1997,3~16

〔10〕 杨一平等.长白山天然红松林同功酶遗传变异的研究,东北林大学学报,1986,14(2):34~41〔11〕 杨一平等.红皮云杉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多遗传分化的研究,植物学报,1993,35(6):458~465〔12〕 杨一平等.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同工酶变异的研究.

林业科学,1989,25(3):201~207

〔13〕 葛颂等.马尾松GOT,LDH和MDH同工酶的遗传方式和连锁关系,植物学报.1987,14(6):428~

435

〔14〕 朱晓琴等.苍术种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2):1~6

〔15〕 朱晓琴等.鹅掌楸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论证,植物资源与环境.1995,4(3):9~14

〔16〕 李俊清.中国水青冈种内种间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1996,4(2):63~68

〔17〕 李力等.青岛耐冬山茶的多样性(Ⅱ)—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1996,4(1):1~6〔18〕 惠东威等.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科学通报,1994,39(2):175~178〔19〕 汪小全等.银杉遗传多样性的RADP分析,中国科学(C辑).1996,26(5):436~441

〔20〕 裴颜龙等.矮牡丹与紫斑牡丹RADP分析初报,植物分类学报.1995,33(4):350~356

〔21〕 张启发等.中国大麦叶绿体DNA和核糖体RNA基

?

99

?

第1期 夏 铭: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型性,遗传学报.1992,19(2):131~139

〔22〕 卢江.随机放大多态性DNA (RAPD)—一种新的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植物学报,35(增刊):1993,119~139

〔23〕 Dob zan sky,T.1953,谈家桢等译1964,遗传学与

物种起源.北京.科学出版社.

〔24〕 Merrell D J.1981,黄瑞复等译,1991,生态遗传

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5〕 Magurr an ,E cological Diversity and Its M easur e-ment,New Jersey:Pr iceton University Pres s

1988

〔26〕 Millar C I and Libby,W.J.Strategies for cons erv-ing clinal,ecotypic,and d isjunct population diver si-ty in widespread s pecies ,In Falk ,D .A .and K E Hols inger (ed.)Gen etics and Conservation of Rar e Plnat,New York:Ox ford University Prees ,1991,149~170

〔27〕 M osseler, A.et al .Low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red pin e confirm ed by random amplified poly-m orp hic DNA mar kers ,Can .J .For .Res .1992,

(22):1332~1337

〔28〕 Price,S.C et al .E stimates of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obtained from enzym e polymorphism s and quantitative char acters.J.H ered.1984,(75):141~142

〔29〕 Shen.S.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ub lic policy,Bio-science 1987,(37):790~712

〔30〕 Solbrig,O.T.(ed .)Fr om Genes to Ecos ystems-A Resarch Agenda for Biodivers ity ,Paris:IUBS 1991

〔31〕 T an gley ,L.Bioloical divers ity goes public,Bio-science,1986,36(11):708~711

〔32〕 Williams J.K.et al .DNA polymorphis ms am pli-fied by ar bitrary prim ers are useful as markers,Nucleic Acid Res .,1990(18):6531~6535

〔33〕 Willson,E O.T he biolog ical diversity cris s ,Bio-s cience,1985,35(11):700~706

〔34〕 Wilson,E O.et al .T he curren t state of b iological

divers ity,In Wils on , E.O.(edit)B iodiversity,Wash 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Pres s ,1988,3~18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DIVERSITY

Xia Ming

(Northeast Agr icultur e University 150030Harbin PRC)

ABSTRACT

Biodiversity is the sum total of all species,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species and the envi-roment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scale ,biodiversity can be divided into genetic diversity ,species diversity ,ecosystem diversity and landscape diver sity .The research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iodivers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and di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 his paper introducd the meaning and curr ent situation of biodiversity,dis-cusse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tent of biodiversity on different levels ,and pointed out the resear ch focus in the near future.

KEY WORD :biodiversity,genetic diver sity,species diver sity,ecosystem diversity 第一作者简介:夏铭,男,29岁,植物生理学硕士,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现

正攻读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

100?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中考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大面积减少会危害到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B.大批引进外来物种可丰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措施 D.控制蚊、蝇等有害动物数量不破坏基因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大面积减少后,动物的栖息地也会大量减少,森林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没有了生产者动物会缺少食物,破坏了食物链,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A正确; 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B错误; 建立自然保护区,将生物连同其生活的环境一起加以保护,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也包括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正确; 对于鼠、蚊、蝇等有害动物,我们要适当控制其数量,减低其危害,反而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 2.“静谧的林边空地,一洼清清的池塘,大自然和谐的一角,生活着多少生灵。”下列动物与其所属动物类群不相对应的是() A.腔肠动物:水螅、水母等B.节肢动物:虾、蟹等 C.环节动物:蚯蚓、蛔虫等D.软体动物:鱿鱼、墨鱼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 A.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由细胞构成体内有消化腔,中胶层无细胞结构,有口无肛门。常见物种有水螅、水母等,A不符合题意。B.节肢动物约有100多万种,是动物界的第一大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如虾、蟹等,B不符合题意。 C.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C符合题意。 D.鱿鱼、墨鱼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D不符合题意。

基于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空缺分析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5): 591–600 doi: 10.17520/biods.2015114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be1173468.html, ·中国自然观察专题· 基于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的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空缺分析 闻丞1,2* 顾垒1,2王昊1,2吕植1,2胡若成1 钟嘉3 1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2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北京 100871) 3 (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 昆明 650224) 摘要:我们收集整理了中国9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分布点信息, 利用Maxent分布模型模拟其中分布点信息较为充分的46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 将其余50个分布信息极少物种的分布点直接标示在地图上。通过分析单个物种分布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的比例, 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最受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的比例, 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空缺分析。截至2014年底, 仅16个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预测分布区被保护区覆盖超过10%。在分布有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数目可能超过10种的像元(0.8421o)中, 仅有8.27%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 另外, 仅有10.9%的最受关注濒危哺乳动物分布热点地区、1.13%的最受关注濒危鸟类分布热点地区和7.26%的最受关注濒危植物分布热点地区得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结果显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大部分最受关注濒危物种覆盖不足, 尤其是对其中的所有长距离迁徙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最受关注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地区覆盖也不足, 尤其是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 自然保护区在这些地区的布局亟待优化。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GAP分析, 物种分布预测 GAP analysis o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Cheng Wen1,2*, Lei Gu1,2, Hao Wang1,2, Zhi Lü1,2, Ruocheng Hu1, Jia Zhong3 1 Center for Nature and Socie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Shanshui Conservation Center, Beijing 100871 3 China Bird Watching Society Networks, Kunming 650224 Abstract: We defined all plant and animal species under level-I special state protection, and avian species classified as CR and EN in the IUCN Red List as the most concerned endangered species (MCES). GAP analysis was first applied to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NR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CES. Through historical specimen collection data,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 on MCES, and bird-watching re-cords, we collected occurrence sites for 96 MCES. We simulated 46 species (with at least 5 known occur-rence sites) distributions using a Maxent model and drew scatter diagrams with occurrence sites of 50 other species (with little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overage of each MCES by national NRs was calculated. We defined the geological grid (0.8421o) on which at least 10 MCES would occur as a hotspot for MCES, and the grid on which at least 3 mammals, or 8 birds, or 3 plants of MCES as a hotspot for mammals, birds, and plants of MCES,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of these hotspots by national NRs was also calculated.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only 16 MCES with over 10% range covered by national NRs. By 2014, national NRs only covered 8.27% of MCES hotspots, and 10.9%, 1.13%, and 7.26% of mammals, birds and plants MCES hot-spo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between sufficient coverage of national NRs and MCES distribution and their hotspots in China. The coverage of national NRs for birds, especially long-distance migrants, is exceptionally low, while the greatest gap of NRs occurs in hotspots for MCES in —————————————————— 收稿日期: 2015-05-06; 接受日期: 2015-09-20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wen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be1173468.html,

(整理)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规划 文本 (2007-202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结构布局 (3) 第三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5) 第四章近期保护规划 (20) 第五章附则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黑龙江省市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次规划范围为黑龙江省行政区域,总面积45.48万km2。规划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国际条约; 2、《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3、《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公布)、 4、《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通过)、 5、《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子法》(2000年7月8日通过)、 6、《环境保护法》(198912月26日通过)、 7、《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通过)、 8、《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6月20日通过)、 9、《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正)》(1998年4月16日修正) 10、城市功能的规划参照黑龙江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强调地域性和区域性的原则。 普遍保护、重点突出。根据野生动植物类别(珍稀、渐危、濒危),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城市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关键种予以优先保护。 2、注重整体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3、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在珍稀濒危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栖息地优先建立保护区,保护地和禁猎区。 4、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筹规划、分步实的原则。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特点,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成有特色的具有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成员: 一、摘要 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以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宗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分为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保护 二、目录 1.摘要 (1) 3.前言 (2) 4.人类的觉醒 (2) 4.1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 4.1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作用 (2) 4.1.2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生物源 (3) 4.1.3物种受到的威胁 (3) 4.2就地保护是最根本途径 (3) 4.3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最有效场所 (3) 5国际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4) 5.1建设现状 (4) 5.1.1面临的任务 (4) 5.2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4) 6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5) 6.1建设历史与现状 (5) 6.1.1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效果 (5) 6.1.2面临的任务 (5) 6.2非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6) 6.2.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丰富栽培地区生物多样性 (6) 6.2.2生态城镇的建设 (6) 6.2.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 (6) 7建议和对策 (6) 7.1建议 (6) 7.1.1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 (6) 7.1.2制定自然保护区法 (7) 7.1.3建立国家保护区分类系统 (7) 7.1.4、保护区分类和分级的动态管理 (7) 7.2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7) 7.2.1国外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7) 7.2.2 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进展 (7) 7.2.3加大履约力度 (7)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 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表现在当地消耗使用价值(如食物,消费等)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地消耗使用价值,是指诸如猎物、薪柴等在当地消耗而不进入国内或国际市场的物品的价值。生产使用价值是指从野外收获、在国内或者国际商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价值。 2、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并作为二氧化碳汇集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宜人价值(生态旅游、自然史与教育)等。 3、选择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价值也是选择价值或者潜在价值。今天,没有人敢确定现在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也不会有利用的价值(一些具药用的物种)。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也很难确定。 4、存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伦理或道德价值,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物种及其系统的存在,有利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保持及其结构的稳定。存在价值常常受保护愿望来决定,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同情和责任。一个物种的存在价值有多大,它的消失究竟带来多大的损失,目前人们还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人们不能评估一只恐龙的存在价值一样。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也可以是收益价值或遗产价值——为保护子孙后代的某种价值而愿意支付的价值总和。

二、论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变暖研究最早从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Fourier提出温室效应的概念开始,至今己开展了将近200年,现在全球变暖己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己升高0.85℃。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是史无前例的,科学家认为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近1400年来最暖的30年,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措施,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年平均气温将比前工业时代至少上升1.5℃[1]。 1950-2010年间,全球有约5.7%的陆地面积发生了主要气候类型的转变,包括:干旱气候类型以及高纬度大陆气候类型的扩张、极地和中纬度大陆性气候类型的缩减、温带、大陆性以及极地气候的显著向极移动、热带和极地气候的海拔增长[2]。在中国,到2010年,己经能在气候带交界地区(约全国7.5%的陆地面积)诊断到气候带的变化,包括:东北地区温寒混交林气候向温带落叶林气候的转变:青藏高原苔原气候(ET)的消失;中国西南地区温带冬早气候的西进北抬。到21世纪末,全国将有超过52.6%的面积发生气候类型的转变[2]。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大尺度的综合性影响。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3]。 我将从陆地、湖泊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论述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带北移、两极冰山退缩,植物向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山地移动[1,4,5]。到2100年,全球陆地表面49%的植物群落以及全球陆地生态系统37%的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同时在无任何减排努力、全球升温4℃的最悲观模型中,全球植物多样性的平均水平将下降9.4%[4]。海平面上升,海滨植物大面积萎缩、生物入侵加剧;植物种间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优势种改变;早春温度提前升高,植物物候节律改变;荒漠草原区土壤增温使得植物群落发生演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物种加速灭绝[4]。以及森林群落生产力下降,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威胁加大[1,5]等。 野生动物的分布区整体上向北移,如鸟类的北扩或西扩[6],昆虫向两极和高海拔地区扩展[7],种群灭绝风险增加、物种多样性降低,如蝴蝶[8]。物候期提前,加快昆虫的生长发育,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中国是地球上种子植物区系起源中心之一,承袭了北方第三纪、古地中海古南大陆的区系成分;动物则汇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大部分种类。中国的种子植物有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中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panzhihuaensis)等等,是人所共知的。 中国有7000年以上的农业开垦历史,中国农民开发利用和培育繁育了大量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其丰富程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不仅许多起源于中国,而且中国至今还保有它们的大量野生原型及近缘种。中国共有家养动物品种和类群1900多个。在中国境内已知的经济树种就有1000种以上。水稻的地方品种达50000个,大豆达20000个。中国的栽培和野生果树种类总数无疑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许多主要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分布中心。除种类繁多的苹果、梨、李属外,原产中国的还有柿、猕猴桃、包括甜橙在内的多种柑桔类果树,以及荔枝、龙眼、枇杷、杨梅等。中国有药用植物11000多种,牧草4200多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2200多种。各种有经济价值植物的野生原型和近缘种,大多尚无精确统计。 据初步统计,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212类,竹林36类,灌丛113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背景: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总面积不断减少,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在中国广阔的海域内,人们不顾后果的开发导致海洋渔场也被无情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珊瑚礁面积的大量减少和许多珍稀鱼类的灭绝另外种子资源保护不利,很多资源被破坏。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一).生态系统类型多 据统计,中国的陆地生态系统共有27个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有16个大类、185个类型;草地有4个大类、56个类型;荒漠有7个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淡水水域有5个大类;海洋生态系统有6个大类、30个类型。在这38个大类中,有5个是全球唯一的生态区。 (二).生物种类多 中国的植物种类共有3.28万种,包括470科和3700余属,占世界植物物种总数的12%,仅次于马来西亚(4.5万)和巴西(4万),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的苔藓植物有106科,蕨类植物52科,分别高达全球总数的70%和80%。中国的动物种类共有10.45万种,约达世界动物物种总数的10%,其中已发现哺乳类499种,鸟类1 186种,爬行类370种,两栖类279种,鱼类2804

种,昆虫已定名的有4万多种。中国鸟类中的鹤类有9种,兽类449种,分别达全球的60%和11%。全球海洋生物40多门,中国几乎都有,而且数量很大。除这些动、植物外,中国还记录了真菌约8000种,藻类约50O种,细菌约5000种,分别占世界已记录物种数的17%、16.3%和18.6%。 (三).特有种属多 在中国已知的动物中共有667个特有种,植物中共有253个特有属,中国特有物种约占全球相应物种总数的10.2%。大熊猫、白暨豚、鹦鹉螺、鲎、水杉、银杏等素有活化石之称。许多特有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经济价值。 (四).驯化物种及其野生亲缘种多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含解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性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参考答案】D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2.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 B.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 D.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是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禁止猎杀和采伐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措施有: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②易地保护:给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关键,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2.【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A错误;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C正确;不能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否则会破坏生态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物多样性是指对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做到有计划地开

生物多样性概要

世界与中国生物多样性 一、世界生物多样性 1、地球生物资源概况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通常以某地区的物种数来表达,全世界大约有500万-5000万个物种,但实际上在科学上描述的仅有140万种。 除对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的了解比较清楚外,对其他类群如昆虫、低等无脊椎动物、微生物等类群,还很不了解。初步估计有昆虫75万种,脊椎动物4.1万种,有花植物和苔藓约25万种。 为简便,通常假定全世界生存有1000万种生物,可以大致反映出整个生物界的概貌(附表)。 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均匀的分布于全世界168个国家;全球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仅占全球陆地面积7%的热带森林容纳了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 热带生物学研究重点委员会(NAS,1980)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高度的特有种分布以及森林被占用速度等因素,确定了11个需要特别重视的热带地区:厄瓜多尔海岸森林、巴西可可地区、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东部和南部,喀麦隆、坦桑尼亚山脉、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缅甸、苏拉威西岛、新喀里多尼亚、夏威夷。 Myers也以类似方法确定了10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是个地区约占原是热带森林总面积的3.5%,全球陆地面积的0.2%,但却拥有占世界总种数27%的高等植物,其中13.8%还是这些地区的特有物种。这些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巴西大西洋沿岸森林、厄瓜多尔西部、哥伦比亚乔科省、西亚马孙河高地、喜马拉雅山东部、马来半岛、缅甸北部、菲律宾、新喀里多尼里。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起步晚,资料缺乏,因此在上述地区中,中国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关键地点没有被列入。

海洋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至今仍不断有举世瞩目的新发现。在高级分类阶元门的水平上,海洋生态系统比陆地及淡水生物群落变化多,有更多的门和特有门。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海域包括西印度太平洋、东太平洋、西大西洋。 位于或部分位于热带的少数国家拥有全世界最高比例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海洋、淡水和陆地中的生物多样性),简称生物多样性巨丰国家(megadiversity country)。在包括有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墨西哥、扎伊尔、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12个多样性特丰国家占全世界所拥有的60-70%甚至于更高的生物多样性。 巴西、扎伊尔、马达加斯加、印度尼西亚四国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灵长类;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扎伊尔、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7国具有世界一半以上的有花植物;巴西、扎伊尔、印度尼西亚3国分布有世界一半以上的热带雨林。 2、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06—2020年) 石家庄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06—2020年) 序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消失速度加剧。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范围内植物的组成程度,成为城市环境发展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检验标志。同时城市绿地系统人工植物群落的构成,还承担着为城市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的作用。培养、保护城市物种的多样性,编制制定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5、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6、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7、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8、《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行动计划》 9、《河北省城市绿化条例》 10、《石家庄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石家庄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 12、《石家庄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3、《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6、建设部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 17、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 18、《国家珍稀濒危植物名录》1991年 1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 20、《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 二、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根据石家庄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结构,分为“市域——都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本规划范围界定为都市区和中心城两个层次。 1、石家庄市都市区:面积2657平方公里。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栾城、鹿泉、藁城四县(市)。 2、石家庄市中心城:规划面积450平方公里,在本次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作为重点深化。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规划:2006~2010年。 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三、规划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增加城市绿地,丰富园林绿化景观,积极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达到区域生态平衡。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系统,构筑绿色隔离空间,通过绿环、绿带、绿廊等连接市域大环境,促进城乡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和保护。 (三)坚持城市绿化植物应用的多样性,在保护利用的同时,广泛引进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1期).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I期) (简本) 委托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局 承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二○一三年一月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报告(I期) 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 植物多样性调查王国祥博士、教授 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常青博士、教授 鸟类多样性调查鲁长虎博士、教授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于婷婷王琰王国祥王维莹朱雅刘科李建新李振国张保卫张晨岭陈建琴赵凯胡超超钱晨徐瑶郭晓峰常青常福辰傅玲解文利魏宏农鲁长虎王征李宁罗芳翟明亮熊天石潘扬欧洋郑钟伟徐丹丁叶多程嘉伟 报告书编写人员: 王国祥王征李宁陈建琴赵凯常青鲁长虎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 二、调查方法 (3) 1.调查范围 (3) 2.技术路线 (3) 3.调查样点设置 (4) 3.1鸟类调查 (4) 3.2植物调查 (5) 3.3水生生物调查 (6) 4.调查方法 (7) 4.1鸟类调查 (7) 4.2植物调查 (7) 4.3水生生物调查 (8) 三、调查结果 (9) 1.鸟类多样性状况 (9) 1.1种类组成 (9) 1.2珍稀鸟类 (9) 1.3种群数量变化 (13) 2.植物多样性状况 (13) 2.1物种组成 (13) 2.2群落组成 (14) 2.3植物资源 (15) 3.水生生物资源及水质评价 (18) 3.1浮游植物 (18) 3.2浮游动物 (18) 3.3底栖动物 (19) 四、结论和建议 (20) 1.鸟类分布特点及管理建议 (20) 1.1分布特点 (20) 1.2存在的问题 (21) 1.3管理建议 (22) 2.植物多样性特点及管理建议 (23) 2.1植被分布特点 (23) 2.2存在的问题 (26) 2.3管理建议 (27) 3.水生生物多样性特点及管理建议 (29) 3.1水生生物多样性特点 (29) 3.2存在的不足 (30) 3.3管理建议 (31)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形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物种和物种之间、物种和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

等的控制; 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现在达到65亿。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 1970年8亿人口, 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我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目前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原因2: 生境的破碎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家园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专业技术资料分享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年)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年**月

目录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3) 1.1地理自然条件 (3) 1.2 社会经济概况 (4) 第二章规划总体思路 (5) 2.1规划的必要性 (5) 2.2规划依据 (6) 2.3规划期限 (7) 2.4规划指导思想 (7) 2.5规划原则 (7)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8) 3.1生物资源现状 (8) 3.2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9)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 (11) 4.1规划目标 (11) 4.2规划内容 (11) 4.3规划重点 (13) 4.4保护策略与规划措施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与对策 (16) 5.1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16) 5.2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立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 网络体系 (16)

5.3全面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分享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4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径,抢救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 (17) 5.5充分挖掘地带性物种资源,科学引进外域物种,丰富本地物种资源 (17) 5.6注重植物空间配置结构,提高园林养护管理技术 (18) 5.7加强法制建设与技术规范编制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保障 (18) 5.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19)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概况 1.1地理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地处内蒙古中部,南邻山西省,西与呼和浩特市毗邻,东依河北省,北与蒙古国接壤。 1.1.2 自然概况 ***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部分地区兼有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的特征。主要气候特点是:受东亚季风气候影响,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影响大。 ***地貌类型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平原、平原等,多呈带状分布。阴山山脉呈东西走向横贯全市中部,将***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阴山北部为后山地区。 区域内的内陆河主要包括黄旗海、察汗淖尔、塔布河等水系,总面积2.916万平方公里。 ***南部属黄土丘陵区,多为栗钙土,腐蚀质含量高,有利于乔、灌木生长;阴山山地,大青山南坡由栗钙土,褐土组成垂直带,阴山丘陵区有栗钙土过度为淡栗钙土、腐蚀质含量低。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012江苏)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 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 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解析】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导致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趋势的重要原因,A正确;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B错误;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C正确;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属于理解层次。 (2011重庆)4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黑暗环境的诱导,黑暗的环境起了选择作用;影响种群密度的生态是多方面的,包括非生物因素中的光、温度、水等以及生物因素中种内斗争和互助、种间的互利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等,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是不同的;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2011江苏)20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1.何为生物多样性?它包含哪几个层次? 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它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它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体及其所生活的生态系统的多种变化。包括不同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内和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包括直接实物价值和非实物价值。前者可以在生物物种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时体现出来,即它的产品或简单加工品所获得的市场价值;后者是指生物多样性在旅游观赏、科学文化和畜力使役等方面的服务价值,这类价值往往缺乏直接的市场定价,而常以替代花费的大小来衡量。 (1)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资源。 (2)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医疗保健息息相关。 (3)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植物提供了木材、纤维、造纸原料、香料、橡胶、松脂、天然淀粉等。 (4)生物多样性所具有的旅游观赏价值、科学文化价值 (5)生物多样性对农业的贡献。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通过其生态功能来体现,一是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演替与生物进化所需要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二是生物多样性在形成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作用;三是表现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1)能量固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的来源,为绝大多数物种的生存提供能量基础。 (2)调节气候。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3)稳定水文。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旱季可减缓旱情。 (4)保护土壤。凡是植被发育良好的地段,由于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保护土壤减少侵蚀,保持土地生产力,并能防止塌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保护海岸和河岸,并能防止湖泊、河流和水库的淤积。 (5)吸收、分解环境中污染物。有些生物对污染物质有抗性,他们能吸收和分解污染物;有些生物对有机废物、农药及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有降解净化作用;有些生物对污染物敏感,因而对环境污染具有指示意义。 (6)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生物从土壤、大气、降水中获得必需的营养元素,构成生物体。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内都贮存着各种营养元素,并通过元素循环,促使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元素交换,维持生态过程。 (7)维持进化过程。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异花受精的繁殖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进化过程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8)生物多样性在美学、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价值。 4.我国生物多样性有何特点

生物多样性报告

生物多样性报告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福建省武夷山 生物多样性报告 目录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 述 (1)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1) (一)森林植被 (2) (二)植物资源 (3) (三)动物资 源··························· (6) 第三章保护现状 (8) 第四章建议 (10) 第一章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概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建阳、光泽三县(市)交界处,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方圆570平方公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有112座,2000米以上的有7座,主峰黄岗山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号称“华东屋脊”。由于山势陡峭,群峰林立,既挡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海洋的温暖气流,使这个地区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于典型

的中亚热带。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毛竹混交林、毛竹林、灌木林、高山矮林、针叶林等7大类。 特别是毛竹种类大约在80种以上,占全国毛竹种类的三分之一。植物种类约有3、4千种,已定名的高等植物149科1800种。武夷山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福建省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光泽县四县(市)的结合部,北部与江西省铅山县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7′~117°51′,北纬27°33′~27°54′。保护区全境南北长52km,东西相距最宽处22km,总面积56527.3k㎡。属于森林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章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简介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成了许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区系复杂,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79年至1989年,由国内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进行了为期10年科学考察,开展了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及昆虫调查,采集了大量野生动植物标本,摸清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出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集》。1989年-1992年进行了猴类资源调查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补充调查,1990年-1995年开展了鸟类区系调查,1996-1997年进行GEF项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2008-2009年“中国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研究信息平台”项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物科考补充调查,进一步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