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

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
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

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

大同小学洪霞

教材是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载体。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教材,才可能组织规范的、大规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而教材内容的选择、体例设计则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顺利、高效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校本课程教材内容一般包括这些:天文观测、生物调查、模型制作、铜管乐演奏、竖笛、民乐演奏、声乐合唱、舞蹈、摄影技术、实用美术、国画、书法、武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围棋、游泳、写作、诵读、体操、国防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专题活动等。在编写中,我们必须将课程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体例、教学活动、评价与反馈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1、多维目标并重

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维度的,依据不同标准可将学生的发展分解为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目标,对于课程蕴含的其它目标明显关注不够,甚至视而不见,在很大程度上使课程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优势在于从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事物着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设计时,可以某一目标为主线,兼顾与辐射其它目标。从别人的经验来看,更多的是采取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统率与能力、知识与技能这两维目标。如果在目标整合上缺乏明确思路,就可能造成内容上的逻辑

混乱;如果只强调一维目标而忽视其它目标,我们的校本课程优势则难

以发挥。

2、注重参与体验

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

校本课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应当是

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消极的。参与、体验离不开具体的、生动的情境。因此,校本教材设计应注重一定的教育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让情境

引发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情境包容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

题中成长、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学

会与人合作,使课程目标真正渗透于教材之中,渗透于课程实施于学生

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材设计应当注重内容的层次差异,为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的学生留有参与、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质疑与批判,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称为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我校的模型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做纸风车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做纸风车,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

识。

2、激发学生乐于动脑、动手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做纸风车的方法。

难点:对纸风车进行改进。

三、课前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胶水、小棒或木筷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大风车”节目片段。

2、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风车最有名吗?风车有

什么作用呢?

(二)新授

1、出示纸风车,让它转起来。

2、提问: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个风车呢?

3、谈话:你们谁会做风车呢?(请一、两位学生上台讲解制作的材料和方法。)

4、老师总结归纳制作的方法:老师一边做示范一边出示课件。

5、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

1、夸一夸自己的纸风车。

2、小组互评。

3、作业:

回家自己改进、美化纸风车。

玩纸风车。

二、折斗蓬船

一、教学目的:

2、通过动手折斗篷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3、学会欣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折斗篷船的方法。

难点:欣赏、评价作品。

三、课前准备

课件、正方形的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斗篷船。

2、谈话:许多小朋友都会动手折纸玩意儿,谁会折纸船呢?

3、指会折小船的小朋友上台表演。

4、讲评作品。

(二)新授

1、小朋友的手真巧,一张普通的纸变成了小船。斗篷船有谁会折呢?老师边讲解边演示折斗篷船的制作方法。(难点部分教师作重点指导并配以课件)

2、学生动手制作,老师适时指导。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评价、表扬。

3、提倡图文并茂。

4、循序渐进、逐层递进。

5、做好教学活动计划。(选修、必修、年段、学期、课时、组织实施形式等)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500字作文 记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为一步弘扬名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自强 不息的优良品质,学校定于这个星期五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这天清晨,同学们早早来到教室,个个精神抖擞,背起了弟子规,老师还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叮铃铃,上 课铃响了,这也意味着诵读比赛开始了。我们排好队,慢慢走出去。来到阶梯教室门口,我们紧张的等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终于, 我听到报号老师叫:“现在是五年级一号班级出场。”我们怀着忐 忑不安的心情进了场。等所有人入场后,只听见沈鹏拿起话筒说完 了总序,接着,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则孝”,沈鹏又背起“泛爱众”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学有起伏的背完了“泛爱众”,这一章。诵读 完后班长用口令整整队,并向评委敬礼,接着,我班便出场。紧接着,其他班级也进行了诵读比赛。这次比赛,让我知道了一些重要 道理。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 八章的内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数部分仍欠缺,如,父母 讲道理时,嫌??拢?庋?兔蛔龅父母教,须敬听。感谢学校给了我这 好的机会,让我明白,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宋词300首》。随手一翻,我发现我家墙上的字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本书上,一下子就爱不释 手了。天天读,天天背。 刚开始我背的很慢,妈妈见了,便和我一起背。妈妈不愧是大学生,指导背诵很有方法,她让我按词牌名去背。我先背《如梦令》,因为她节奏明快,短小精悍,非常好背。如吴潜的《如梦令·江上 绿杨芳草》:“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一束海棠花,昨夜 梦魂惊扰。惊晓,惊晓,窗外一声啼鸣。”这首词中“惊晓,惊晓...”的节奏令我大感兴趣。诸如此类的还有“休扫,休扫,管甚

中国结校本课程设计方案22

“中国结”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中国结 课程开发背景分析: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 几千年时间,绳结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 的艺术品。学习编制中国结,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还蕴含着一定的数学 逻辑思维。中国结是我国的传统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结 的有关知识,认识一些常见的中国结,学习几种中国结的编制方法,提升学生 的动手、逻辑思维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我们中国民间传统编织艺术的喜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开发教师或团队:劳动技术学科教师 课程实施的年级:初中一年级 (说明:初一的学生对中国结有所了解,有的在小学学过一些简单的编法,但 对中国结所要表达的寓意、编结特点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中采取观察思考、再动手练习的方法,注重学生会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会设计表达,培养 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1. 了解中国结的起源,特点及其文化。 2. 掌握基本编织方法,赏析优秀作品,培养创新能力。 3. 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程意义宗旨原则:课程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为载体。改变原有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实现学习的主动参与。课程致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辅助,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课程架构: 课程内容纲要:七年级上学期20课时安排如下: 1.认识结(1课时) 2.材料与工具(1课时) 3.铃铛结(2课时) 4.双钱结(2课时) 5.万字结(1课时) 6.平结(2课时) 7.三环结(1课时) 8.蛇结(2课时)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主体互动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上注重多元化,即教师评、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社区人员评等。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学评鉴)、行动观察(记录、角色扮演、档案袋或成长日记)等定性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记录力求及时公正;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分级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等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诸如形象类:如红花、大

拇指、笑脸……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苹果乐园、智慧园……资料搜集类: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 当然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理念,以教师为开发主题,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由学校自己组织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校本课程的评价过程意味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索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校本课程的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知识获得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课程知识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就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本位的课程政策,因此教师不可能具有多少课程意识和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更无从谈起。现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已经从国家标准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定者了。教师不但要自己决定课程,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评价卡分别由教师、小组、自评三部分组成,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每两周举行一次诵读擂台赛,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6、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诵读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

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对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的开发与实施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⒈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学习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建立和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让教师自主决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2.目标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进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我们开发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课程,旨在把“绘本阅读”作为开展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种载体,借助绘本,在看、想、听、说、读、写、做、演的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培养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探究、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悦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原则 (1)价值性原则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儿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重视儿童良好品德与习惯的养成。 (2)适应性原则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等应符合小学不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创意手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创意手工学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创意手工,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自己动手,将各种零散的材料或者是废弃的物品做成自己喜欢的工艺品。它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创意手工学院”校本课程,即以创意手工为核心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本方案从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 ,具体阐述“创意手工学院”校本课程的开发事项。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创意手工学院”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创意手工的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意手工学院”校本课程为一部分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性才艺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的一技之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以点带面,促进全校的美术活动。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都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每天都对着枯燥的课本,学习的都是一些文字的理论知识。导致了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手工、组装等方面能力比较薄弱,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的。 手工制作是一门讲究手眼协调的技能,有助于开发大脑智能,使学生知道手工制作是我国的一种创造性艺术,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做手工工艺品,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并且能让学生获得一项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懂得如何创造性地美化自然、美化生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耐心专心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环保意识 由于手工制作材料多样以及可塑性强等特点,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活动的兴趣,所以学生对于手工制作可以说是情有独钟的。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之一就是其拥有创造的能力。创造能力并不是少数人或者个别人所独有的,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而创造能力能否得到发挥,与创造品格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手工制作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创意手工制作,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多动手,使想象力、发散思维和创造热情得到迅速提高。 (三)促进儿童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而手工制作正是典型的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决定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范文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能够将两期相加为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 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0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xx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校本课程开发依据: 1、践行课改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的建议,而且对阅读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还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对基础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和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高品质学习。通过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凸显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的课程理念、丰富课程设计和实施,合理配置学校课程资源,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拓宽阅读教学途径,搭建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底蕴,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 3、学校办学思想与校园文化的体现。我校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倡导阳光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更致力于内涵发展,把阳光书香定为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必将促进阳光书香校园文化建设。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拓展型课程的实践中体验并实践多元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基础型课程教学

方式的丰富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我校的经典诵读集积累、背诵、书写与一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也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源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知识、智能、审美。 二、课程介绍: 1、课程名称:《经典诵读》 2、课程类型:语言文字类 3、开发背景:(1)、经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待继承与发扬: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文学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国家xx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一重要精神,明确地指出了今天我们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不能离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 (2)、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意义深远,尤其是在重礼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传承的。诵读如《弟子规》等经典,必将对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唐诗宋词里的故事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唐诗宋词里的趣事》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组王路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25%。”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们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初中语文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基于我校“不仅有高分数,更要有高情商、好身体、好性情”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情商与审美品位,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现开设《唐诗宋词里的趣事》作为我校的一门特色课程。 二、课程目标: 1、激发与提高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和兴趣,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学鉴赏水平,从

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 三、课程内容与设置: 教材分为八章,分别按照不同的诗词体裁,以“乐府诗歌”“律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以及“婉约派诗歌”和“豪放派诗词”为不同出发点,选取该类别当中最为经典、传唱程度最为广泛的诗词篇章进行解读。 前言 第一章/ 乐府谱写历史: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赫赫有名的“因诗杀人”是否确有其事? “秦淮有水水无情”仅指的是地方名吗?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境界?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怀? “吁嗟逢橡媪”体现了怎样的一种苛政?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以下是关于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一)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

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 ·

校本课程开设规划方案

2013年秋期 校本课程开设规划方案 龙王沟风景区中学

龙王沟风景区中学校本课程开设方案 为了配合我校初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丰富学校课程,展示教师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盘活乡土资源,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特制定本方案,给我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策略等问题。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的 根据《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结构与设置的要求: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 供学生选择”。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 以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条件, 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 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发展性原则: 以人为本, 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补充国家、地方统一课程的课程, 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需要,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应用, 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求, 不切实际的课程或者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模块。 3、群众性原则: 人人参与, 合作互补。学校各学科教师之间要积极合作, 互相补充, 努力开发出学科间整合的边缘性课程; 同学

科教师更要合作互补, 使开发的课程特色突出。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类型 1、特色类: 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社区特色的校本课程。如: 美术的素描入门; 起动机维修入门等等。 2、社会类: 开发与学校紧密相关的并具有开发价值的事件、人物、团体、单位及其它。这方面可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友渠道来开发课程。如: 羊流的发展与变迁等等。 3、兴趣类: 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开发。如:二胡入门等等。 4、科技类: 如计算机与动画制作等等。 5、艺体类: 如: 舞蹈入门等等。 6、人文类: 泰山文化等等。 7、身心健康类: 心理辅导等等。 8、课程改编或新编类: 如: 中考题解题辅导; 理化生与当代科技等等。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流程 课程开发的流程大体上分为前理论论证、课程实施、后期评价考核三个阶段,为了便于操作,特具体划分为如下七个过程: (一)组织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参与人员的确立。主要内容是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及其他相关的机构,确立工作程序,为课程的研制开发作前期准备工作。 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人员包括了校长、各职能部门的主任、各学科教导主任及开设课程的教师等。校长是整个课程开发的决策者,是学校

校本课程评价参考

1.过程性评价: 《我学礼仪》校本课程评价表 “档案袋”即以学生自我积累、自我整理、自我评价为主。如小实验、小观察、照片、信息卡、画册、网站交流等活动成果的积累与自我评定。 我们把“档案袋”中学生的作品和材料分为必选作品和自主作品两种。 必选作品:必选作品是指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协商,“档案袋”中必须放入的学生作品。在放入权利方面,相对而言,教师的权力相对大一些;在数量上,一般没有限制;在放入理由方面,一般不要求写出放入的理由和作品产生的过程。 自主作品:自主作品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放入的作品。在放入权利方面,学生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数量上,一般有数量上的限制;在放入理由方面,一般要求写出放入的理由和作品产生的过程。 “档案袋”最后放入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收获以及教师对学生一期学习结束的评语。 成长记录表 “成长记录表”即用表格的形式,每学习一课填写一张“成长记录表”,跟踪记录一个学生从开始学习到结束的过程,从而看到一个学生由初学到结业的学习进步,每节课由学生、教师、家长(或社区)、同学四方面分别予以评价。这样学生学习结业时既可以看到学习内容的递进记录,又可以看到学习成果的成长记录。 例如:《3x-1科学实验站》的评价表 《3x-1科学实验站》校本课程学生成长记录表

一、主题实验活动基本情况: 1、实验活动名称: 2、实验活动时间: 3、指导教师: 4.、小组的主题: 5、小组的人员与分工: 6、小组活动的简单过程: 活动中我的表现:(根据每项表现画“★”。做得非常好:“★★★”;做得比 活动中我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请在后面画“★”) 四、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进步最显著:(请在后面画“★”)

新--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doc

2020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下面是我带来关于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内容:《弟子规》 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班级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弟子规》,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

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四、活动安排和措施: 利用每天语文晨读10分钟、课前展示2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 1、每日晨读、课前诵读形成常规,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 2、每周一节课,进行经典吟诵,完成《弟子规》里的内容,并开展一定的读书交流活动。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Implementation plan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in pri mary school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2、篇章2: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3、篇章3: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4、篇章4:书法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5、篇章5:书法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6、篇章6:书法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的 教育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下面是有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篇章1: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总结

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同时也把该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等,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应作为诵读的重点,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也是诵读的重要篇目。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保证。

4、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5、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校本课程 手工编织

社区教育校本课程 《手工编织》 当你看到一款很漂亮的毛衣或鲜红的中国结时,也许你会有一种冲动,希望马上能拥有它。那么就来学习编织吧!其实编织并不很难,但想编织一件精美的毛衣或漂亮的饰品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心思,除了需要具备一些编织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外,还应多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花样。 本教材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汇集了毛衣编织、中国结编织、串珠饰品编织、十字绣编织及废物利用编织等内容。每种都配有详细的编织过程描述及图解,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可使社区居民在闲暇之余,按图例编织出称心如意地好东西。 本教材共分为七个章节,原定教学总课时为36课时,其中讲授14课时、实践操作22课时。但为了更加紧密的满足咱们社区居民的要求,在七个章节中我们将重点学习中国结的编织、手链的编织、十字绣编织、纸篓的编织、串珠纸巾盒的制作等五个内容。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内容:中国结的编织法。 第一节中国结的编织法 中国结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是逢年过节之时,四处张灯结彩,中国结也会变得非常畅销。那中国结的来历是什么呢?中国结的寓意又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受到大家的喜爱呢? 一、中国结的来历和寓意 中国结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装饰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它始于上古先民的

结绳纪事。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而作为一种装饰品正式始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人们才开始给这种结命名,便有了“中国结”,从那时开始中国结也才真正成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 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多用来装饰室内、亲友间的馈赠礼物及个人的随身饰物。现如今已发展成为多个产品,其中主要有两大系列:吉祥挂饰和编结服饰。每个系列又包括多个品种,如吉祥挂饰有:大型壁挂、室内挂件、汽车挂件等;编结服饰有:戒指、耳坠、手链、项链、腰带、古典盘扣等。 “中国结”的编制比较简易。每个基本结均以一根绳从头至尾编制而成,并按照结的形状为其命名。最后再将不同的基本结加以组合,间配以饰物,便成为富含文化底蕴,表示美好祝福,形式精美华丽的工艺品。于是人们便赋予了中国结非常丰富的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结一直都是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喜庆洋溢的象征,当然,不同风格图案和中国结的结合其寓意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中国结除了其寓意吉祥受人喜爱之外,它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沉淀使“中国结”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它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说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之无愧

校本课程《国学·弟子规》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国学·弟子规》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设的需求 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动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成为有经典、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希望的合格学生,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 1.德行定终身,人生的起点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俗语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所以,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开始诵读《弟子规》是非常必要的。 2.百善孝为先,良好的品德从孝悌开始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人的第一美德。“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头两篇便是针对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作。难以想像一个父母不爱、兄长不亲的人长大后如何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学校德育工作从《弟子规》入手,以孝心教育为核心,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感恩意识。针对经典中承载的传统道德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思想、行为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如果一个人连做人的基本信用都没有,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来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弟子规》第三、四部分讲对自己谨慎约束,对他人诚实守信。毫无疑问,高尚的品德须从小培养。在孩子刚刚懂事就深入浅出地实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语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研究背景: 当前,新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它提出了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得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扮演着育人、启智、染情和美心的作用。因此,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教学充满美感,让学生通过阅读,探究,写作,交流,欣赏,获取文字的美,生活的美,创造的美,是新世纪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口。

二、研究目标: 以构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价值取向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构架和实践体系为目标,从重视研究学生心理为出发点,探索学生追求知识、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能力主动性的过程去思考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去整合我们的教材,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语文校本课程系统工程。通过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使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习惯及相关的基本素质上,特别在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上,有显著的提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树立创新的意识。 三、理论依据: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重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加知识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地追求知识,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美学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体验现实生活的美。 四、研究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2、启蒙性原则: 小学生还在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时期,根据他们的年龄,认识水平和具备的科学文化层次,遵循一般认识规律,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积少成多。 3、主体性原则: 促进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形成乐学和会学的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