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

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
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

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

一、观察目标:观察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同伴互动行为

被观察幼儿:女孩A、女孩B、女孩C、男孩D、男孩E、男孩F,女孩G

幼儿年龄:中班

观察策略:视频记录法、轶事记录法

二、观察描述:

女孩A和女孩B一起进入蛋糕坊,A拿起一个蛋糕问B:“这个怎么样?宝贝。”“不好。”B摇摇头。男孩D这时在一边大叫:“A,A!”见A没应,又继续大叫:“A!A!”“哎。”A这时应了一声,但是没抬头看D。“牙签在哪里啊?”D问。“牙签,我不知道。”A仍然没抬头,眼睛看着身边的一些蛋糕。D这时开始问身边的E:““你可以给我一些吗?“不行啊。”“一点点。”“一点点我捂不牢的呀。”“唉……”D长长地叹了口气。

B和C一起将蛋糕小心地放进了盒子。A在一边看着,一边说:“我刚才问你,你说不要啊。”见蛋糕已装好,立即问:“几块钱,老板?”“嗯…四块钱。”C回答。A摸自己的衣服口袋,掏出了一揉在一起的餐巾纸,将它打开,做了个抛东西进去的手势,然后将餐巾纸塞回了口袋,做了个付钱的样子。C立即也回应了个收钱的样子,将蛋糕递给A,然后微笑着说:“欢迎下次光临。”F这时站她们身边,笑嘻嘻地看着。E这时问:“A,到底你是老板还是C是老板?”A回答:“C。”C自己也歪着身体举着手表示着。

A和B拎着蛋糕来到教室中间一“电脑桌”旁,将蛋糕放在地上。两人一起蹲着,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这时F跑过来了,饶有兴趣地弯腰看着她们。A得意的样子,说:“这蛋糕怎么样?还很便宜的,才四块钱。”F点头:“真便宜呀。”B 端出了蛋糕,想把蛋糕端给F看。蛋糕没拿稳,摔在了地上。“哎呀!”B叫道。“糟糕。”F边说边蹲下来。“糟糕。”A也跟着说了一声。三人围着,将散落的一些小东西重新装饰到蛋糕上。“好了,可以了。”A看着蛋糕笑着,“现在开始吧,满满的,还挺漂亮的。”接着A蹲在地上对着蛋糕拍着小手唱起了《生日歌》,F 站一边笑嘻嘻地看着,一会,他也边唱边拍手,蹲到了A身边。B对F说:F,你当爸爸好了。F点头同意。唱完歌后,A边跳边拍手:“许愿!许愿!许愿!”B 听了扭捏着身体一直笑。A凑到B耳边说了悄悄话后,B很快就闭上眼睛双手合

十许了个愿。“切蛋糕啦!”A说。A在蛋糕上假装地切了几刀,三人开始假装地吃蛋糕。“吃完了,明天我还要还给他们呢。”A说。A和B一起将蛋糕放回盒子里。A轻轻拍着B的背,说:“你要和爸爸一起,妈妈去还蛋糕了哦。”

A来到蛋糕坊,D接过蛋糕,说:“我们还有蛋糕要送给你们。”A回答:“我们不要了。”A和B在教室里闲逛。F来到蛋糕坊,拿起了刚才刚拿回去的蛋糕盒,拉住刚经过旁边的E:老板,这个几块?一连问了好几声,E没理他,跑到对面坐下做起了蛋糕。“老板,这个几块?”,蛋糕坊还是没人回应。C这时正在研究一个很香的饼干盒。F放下蛋糕盒,走开了。

B对A说:“我没收到你的生日礼物。”“我给你的呀。”A立即说。她又从口袋里摸出那餐巾纸,给了B。B随手给了刚进教室B不久的G.。G看着这餐巾纸,惊讶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呀?”B拿过餐巾纸仔细看了一下,回答:“这是小爱心。”F过来,拉走了B,来到电脑桌旁,“儿子你先玩哦。”说完自己走开了。B 蹲着,拿起个小盒子左右晃着,看上去像玩电脑的样子。

B对着走过来的G说:“G,你当姐姐吧,我当宝宝。”G摇头:我不要玩这样的游戏。C拿着那个很香的盒子来了,A一看,说:“这个一定很适合姐姐的。”拎着盒子,跑到蛋糕坊问G:“姐姐,这个蛋糕可以吗?”G认真看了一下,说:“不用,哦。”看了下旁边:“要么,正在做的这个蛋糕吧。”

三、观察解释

这是一组关于中班幼儿在晨间进教室后的自主游戏片断。画面中的幼儿进教室后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去玩。刚开始时,蛋糕坊的孩子差不多是安静地做着蛋糕;搭搭乐的孩子在教室中间用纸箱搭起了一些造型,说是“电脑桌”、“马桶”等。很快这两个区域间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串联和互动。孩子们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了角色游戏,扮演了妈妈、宝宝、爸爸、蛋糕坊老板、员工等角色。

从视频中可看出以下因素在幼儿互动中的呈现。

(一) 家庭、社会因素的呈现

1.家庭生活的呈现

孩子过生日,吃蛋糕、许愿、送礼物这些应该都是在家的时候,看见父母或亲戚所做的事,然后就模仿着学来了。妈妈说话特别地温柔,宝宝说话非常地嗲声嗲

气,这些可能都是幼儿从成人那学来,或是亲身经历的。孩子们在游戏中选择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出,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社会生活的呈现

蛋糕店里,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挑选蛋糕,而老板和员工都热情招揽顾客、向顾客推荐各种蛋糕。可看出社会生活对幼儿同伴间相互交往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尽管是虚构,但幼儿没有违背真实生活的逻辑原则,自始至终都遵守蕴含在角色关系中的在规则,使自己游戏中的假装活动符合角色身份的要求,和扮演各种角色的同伴进行有在规则的互动。

(二)幼儿自身个性特点的呈现

A、B在班上是性格比较外向活泼的女孩,她们在游戏中,一直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主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互动。A一直扮演妈妈,而C在蛋糕店里扮演了很长时间的蛋糕店老板后,又主动将蛋糕亲自送到顾客家里。后来她又主动扮演了家里的“舅妈”。D、E是两个男孩,平时玩伴很少,经常固定地和一个朋友玩。在这个游戏中,他们的活动围一直在蛋糕坊。

(三)对游戏材料想象的呈现

在这个游戏中,玩具和游戏材料起了很大的作用。幼儿自制的蛋糕、饼干、几个小纸盒、纸箱、成了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幼儿产生了很多的联想,连一皱巴巴的餐巾纸也可以一物多用,有时是钱,有时变

成了爱心礼物。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容,也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互动。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容越丰富,游戏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就越高。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所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根据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当然,在这其中,还需要老师、家庭的指导,良好的指导和教育对幼儿的交往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阻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观察评价

中班幼儿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观点采择能力相对提高,合作意识也逐渐增强,这一切都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这个游戏中,可看出:

1.幼儿间的互动是愉悦的。

整个游戏过程中幼儿都表现出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每个孩子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在游戏中都乐于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2.语言的互动频率极高。

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纲要》和《指南》都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游戏中,幼儿模仿了很多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尤其是A、B、C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活灵活现、模仿地非常真实。在游戏中幼儿间也有很多的表情、动作、材料间的分享互动。男孩F主动和其他同伴交往,身体动作比语言表达地更多。

3.不同幼儿间的互动差异很大。

在这个游戏中可看出女孩占据了游戏的主导地位、语言、表情、动作等的互动频率相对较多,其中A和B是游戏的主导者,她们的语言能力极强,游戏中有较强的应对机智,掌控了游戏的节奏。而男孩和女孩、男孩和男孩之间互动频率相对较少。

五、观察跟进

针对活动反映的情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跟进、调整: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如在这个游戏后,可组织幼儿交谈,可以问问D,为什么F问了他那么多遍仍然不理F?也可以问问别的孩子,如果你是D,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班是幼儿从平行游戏到合作交往游戏的过渡期。中班幼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已有了与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同伴游戏、玩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在这

一时期形成良好的同伴互动关系,对于保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