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外交理念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新时期外交理念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新时期外交理念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2010年第3期(总第230期)学术论坛

ACADE M I C F ORUM

NO.3,2010

(Cu mulatively NO.230)

中国新时期外交理念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马艳春

[摘 要]今天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外交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把握了时代主题与世界局势的本质,形成了正确的外交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扭转了近代以来对国外帝国主义依附的局面,为新时期外交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在新时期我党适时提出新倡议,采取新策略,从而优化对外发展环境,增强实力,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外交理念;国际地位;全面提升

[作者简介]马艳春,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03-0078-03

一、新时期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历史新航程,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之一是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今天,世界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国际格局,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国际热点问题,包括气候、能源、金融形势,国际贸易等等问题上,中国都是人们重点谈论的一个对象,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观点,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上也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历史进程中,是什么因素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获得成功,把握了时代主题与世界局势的本质,形成了正确的外交理念,既坚持弘扬传统又坚持与时俱进与务实创新的紧密结合,适时提出新倡议,采取新策略,从而达到优化对外发展环境,增强实力,扩大影响,树立形象的目的。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二、新中国的成立,国家性质的根本性改变,为新时期外交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想清楚地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变化,首先要回顾中国自近代以来国际地位的演变历程。近代,随着东西方差距的拉大,中国最终被卷入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之中,开始了屈辱的外交,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它仍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鉴于旧中国屈辱的地位,中国人民十分珍惜经过流血牺牲得来不易的国家独立、主权完整的独立自主地位,一直把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基石。在这样的外交理念中,中国的对外战略随国际形势不断调整、充实与完善,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扭转了近代以来对帝国主义依附的局面,国际地位有了本质的提高。

建国后我国的国际地位虽相较以前有了本质的改变和提高,但直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仍是有限的、局部的。具体表现在:首先,当时受国际环境及国内“左”的思潮影响,与世界的

87

交往仅仅局限在政治领域,而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方面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其次,我国经济建设是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下发展的,错失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宝贵机遇,尽管也搞出了“两弹一星”等领先世界水平的成就,但未能改变大而弱、大而穷的国家面貌。再次,在两极对峙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对世界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话语权很少,只能算是一个地区性大国。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阔步走向世界

1.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战略性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实现了经济腾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新的论断。这个论断科学地概括了世界特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党制定新时期基本路线和调整外交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国才实现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曾说:“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通过一个时期冷静观察和缜密思考,我们认为和平、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直至新世纪,尽管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这一主题未曾改变。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政策,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政策,使国内外市场能更好地对接,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使开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为当代世界的较量,主要是经济、科技实力的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能不能站稳脚根,能否对人类有所贡献关键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使在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2009中国经济仍然成功“保8”增长率达8.7%,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这一数字可能被重新刷新。中国不仅被称为“世界工厂”,也与美国并列为世界经济增长两个最重要的发动机,尤其是在遭遇金融危机重创的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这一切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使中国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加有所作为。

2.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把握了这一主题,能够使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工作重心不动摇,同时应当看到,和平与发展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都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必须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必须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我们要应对各种挑战,积极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中国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民主、繁荣、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顺应并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因为多极化使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从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世界和平;多极化也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体现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在处理国际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例如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尔富尔、中东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一贯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就非传统安全、气候、能源、重大自然灾害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中国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应对危机国际社会先后召开三次二十国集团峰会,胡锦涛主席先后出席均提出有关世界经济体系建设的主张,充分体现我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互利共赢方向发展,也显示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发展事业的重大责任感和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思考。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奉行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打牌,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来维护国际战略力量格局的平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它也是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最佳手段,得到国

97

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重要作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自己的立场,中国致力于加强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的主导作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考虑世界现状又要考虑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寻求在国际事务中实现双赢和共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应以渐进的、和平的、民主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与改革,避免过分张扬,把目标引向自己。所以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埋头苦干,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要争取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3.中国奉行全方位外交,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崛起于世界东方。如今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拓展多边外交。要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以联合国为主要舞台发挥建设性作用。

大国关系是当代世界政治中最重要的国家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中国积极参与大国协调,已先后同一些主要大国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的新型大国良性互动关系。同时重视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互相支持的政治优势,在国际斗争中争取多数。为了营造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就要积极处理好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直将推进亚洲地区一体化作为实现负责任地区大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当今世界,国际组织获得飞速发展,对国际组织的理解与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外交能力是否充实,外交政策是否成熟的标志。中国致力于与国际社会构成利益共同体,广泛深入地融入国际体系,现在参加了近300个国际条约、130多个国际组织以及几乎所有周边区域性机制并发挥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深度参与,使它扎实有力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舞台,无论是扩大合作,还是解决冲突,都充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将继续在维护我国的主权和正当权益时,承担相应国际义务,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出应有贡献,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青 山]

08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姓名:罗岳林 学号: 201038795160 系别:中兴通讯3G学院 班级: 3班 指导老师:宋娜 完成时间: 2013-10-15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正式把外交策略重心由以往的西方国家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此为我国外交布局之变。一阖一辟谓之变。然而这种变最为直观的当属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这两个大的改变都意味着我国外交正一步步的趋于主流。 关键词:外交新任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升级 第一部分,文件综述: 1.资料出处:思政部网站提供的材料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总第71期,第52-60页《环球杂志》《中国新闻网》 2.主要内容: 一、3月下旬,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故而此次访问引起了国际舆论与战略界的格外关注。西方有媒体认为,中国已着手调整外交布局,开始把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它们进而猜测,中国新领导人有意疏远欧美日等西方国家。 二、我国外交并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相反,一些新举措的浮现,使我国外交颇惹人注目。2011年9月1日,该部例行记者会正式从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发布频率、答问时效全面“提速”。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凌晨,外交部都及时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实现了建立28年来的重要“升级”。 第二部分,个人感想: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呈现出了我国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外交一直都是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 一、西方的媒体这样猜测是不对的,这只会加深中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领导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肯定已经意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觉得我国做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已经快速的强大起来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西方国家这样以礼相待了,我们得让西方国家明白,我们国家以前强大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软弱了,没有它西方国家,我们国家自己也能独挡一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尊重我们中华民族。 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死板,或者不懂得变通。实践证明,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外交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平昌盛的发展,才能保证给予人民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改变,更能让那些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密切关心。才能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样的改变也能让外国家对我们国家更加的赞同,从而为我国继续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我国的外交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于此同时,我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

美国俄罗斯战略的异同与相互关系 一、总述 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轰然倒塌,苏联成为昨日黄花,而美国一国独大,拥有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军事科技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风云变幻,到当今之时,已形成一超多强之势,一超自然是美国,而多强则包括俄罗斯、中国、欧洲和日本等。要谈当今国际战略格局,一则离不开美国,二则绕不开俄罗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异同与相互关系。 二、美国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在世界上均拥有他国不可撼动的优势,美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美军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美国科技几乎在方方面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将继续保持这种优势。 正因为美国的这种独特的巨大的优势,导致其国家战略的独特性。而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又具有时代性,美国也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先来谈一谈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在美国初建之时,美国推行的是“孤立主义”战略,通俗地讲就是经济上互通往来而政治上保持距离。到了十九末世纪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的发展与逐渐强大,其外交战略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从门罗的“门罗主义”到威尔逊的“文明扩展论”,再到罗斯福的“国际警察论”,美国逐步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这样导致了美国国际关系中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理论。二战后,国际格局经历大洗牌,美国正式确立其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巨大优势开始谋求世界霸权。而社会主义大国苏联成为其称霸路上最大绊脚石,因而美苏不可避免的进入冷战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国家战略的首要目标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在冷战前期,美国的战略主要是杜鲁门的“遏制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和“尼克松主义”;而冷战后期,随着美苏之间的平衡被逐渐打破,优势逐渐向美国方面倾斜,美国的战略也逐渐变得富有侵略性,从卡特的“世界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形势与政策(论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攀升,面对中国的日益强大,各国观点不一,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支持中国不断发展的国家,也有畏惧中国发展的国家。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也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级化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这种美国一级化得国际格局逐渐出现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级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 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和平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做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国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以及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各方面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有的还有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论调。 新形势下,我国外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同各大国的关系总体稳定。一批发展中国家加快崛起,推动世界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我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深入发展。我国在当前的国际体系改革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在准确把握机遇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挑战。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增大的事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当前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练习有解析)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 该外交原则的提出 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 【答案】B 【解析】根据50年代这一时间信息,并结合材料“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其体现的是50年代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是我 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排除B;求同存异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才提出的,排除A;中苏同盟在这之前 已经建立,排除C;“积极响应”不符合史实,排除D。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一直 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代表 C.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 D.彻底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双方在充分考虑对方实际情况的因素下建立“半外交关系”, 而这种“半外交关系”则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有利于维护双方利益,协调国家间分歧,故C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主要是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自身实力的增强,并不是英国的弃权,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关系在当时的典型特征是互相敌对,故B选项错误;D选项中“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选项错误。 3.“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边倒的外交原则,该原则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新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浅谈现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首先来看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的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等关系。再说当今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雅尔塔会议为始,国际关系便进入了开始了新的演变和发展,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冷战时期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再到如今的“一超多强”的特殊局面,国际关系逐步复杂化,各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更为的敏感和微妙。 国际政治格局必将走向多极化。目前世界上的国家越来越互相的依赖,彼此都对其他的国家有所责任和依赖。各国之间有对抗走向合作,加强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就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国家在破坏这个主流,所以说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度的调整期,美国外交向强化单边主义调整,这是对国际关系最大的冲击,然而其他大国积极的调整,总体趋于改善和稳定,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多极化趋势将逐渐胜出。第一,尽管美国至今在全球力量对比中仍占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近年来其单极霸权战略的连连受挫,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有所下降,其中“软”实力衰退的迹象更是十分明显。从美国自身的状况来看,其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来自海外的投资逐年减少,目前已从当年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在国际事务中,美国越来越难以做到独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比如在反恐问题上,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就公开承认:美国无法单独战胜全球恐怖主义。而在伊朗和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上,美国同样离不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大国的合作。从全局来看,美国的战略地位离其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第二,冷战的结束改变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但并没有改变在两极时代即已孕育发展的全球多个力量中心兴起的历史进程。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欧洲的统合以及近来俄罗斯的强劲复苏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是美国战略地位的相对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世界的多极化发展,这是当代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在这个经济是王道的时代,所以国际政治必将经济化,经济为上。在当前国际关系的现实中,经济已成为最大的政治,国际政治经济化的表现十分明显:第一,国家间实力竞争的重心从军事转移到经济和科技领域,从一种外在的占有,如二次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领土与资源的战争和两极时代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转向内在的参与,如对以信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掌握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与能力等。第二,经济交往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摩擦,日益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增强,也不允许一个国家关起门来单独发展。因此,经济交往越来越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中心内容,过去是根据国际政治利益的需要来调节国际经济交往,现在是根据国家经济利益来调整国家间政治交往。第三,各个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政局的稳定,一个政党能否赢得人民的信任,关键是看能否把经济搞上去。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再说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必将走向多样化。由对抗走向合作,是当代大国关系一个新的变化。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大国明确意识到它们在维护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以及解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问题方面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国关系中“合”风劲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热潮。大国之间合作的增强,并不排除大国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当前它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在某种情况下这种竞争仍然有可能演变为局部的冲突和对抗,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简单地用“合作”、“竞争”或“对抗”这样的概念来说明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恐怕都不够全面。这在中美关系中表现尤为明显。从美国的对华战略来

我国近现当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861至今)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总结 一、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②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③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

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④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二、中国现代外交政策有那些?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国际局势变化微妙,当下的国际是以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等为主轴的,各国都围绕着自己的利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着竞争与合作。在利益之间的竞争中,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利益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攻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守势地位。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要想在国际潮流中站稳脚就必须发展强大的经济实体,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才能使自立于强国之林。 关键词:国际局势;中国外交;和平发展 一、当前国际形势 世界政治对多极化 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格局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放在对外关系的首位。冷战结束后,在国际旧秩序的运行机制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美国想构建单级世界,谋取世界霸权,南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全球化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舞台上合力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还将有一个长期的过程。[1] 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当前国际形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

大主题,国际形势在总体上是和平的,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本国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世界仍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对世界和平存在一定威胁,地区之间特别是中东地区局部动乱频繁爆发,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核危机的存在这一切都造成世界格局的不稳定。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争有增无减,主要大国启动核武库更新换代,太空争夺已现端倪。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依然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国际社会的安全。目前的国际热点不少,而且有增多之势,如非洲之角形势、伊朗—美国关系、俄罗斯—格鲁吉亚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在东欧几个国家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等。 大国关系的调整 近年来,大国之间的磋商与合作大大加强了,共识和利益汇合点增多了,共同利益也相应拓宽了。各大国通过一系列的高层互访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国关系的发展,建立了各种不同内涵的“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大国之间关系的调整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表现,同时还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大国关系的调整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使经济外交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国外交的首要内容。因此,大国关系的调整的主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

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战略 “阿拉伯之春”的启示 “阿拉伯之春”,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 这场运动的第一个导火索是2010年12月17日,发生在突尼斯中西部一个小城镇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失业,26岁,叫布瓦基斯,他自己摆摊卖水果、蔬菜,他的摊子被城管没收,他愤而点火自焚,他的自焚通过新型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引起了突尼斯国内的骚动,这个骚动席卷得很快,到2011元旦之后,迅速蔓延到全国,特别是2011年1月4日布瓦基斯自焚后,也出现过类似的自焚的事。布瓦基斯1月4日这一天不治身亡,他死亡消息传出后,全国群情激奋,突尼斯全国性的骚乱,到1月14日,突尼斯的前总统本阿里仓皇出逃,本阿里倒台,从第一个自焚到本阿里倒台前后只有29天时间。 由这个事件折射出这场运动的实质:和平演变、民主输出、人权与主权之争、石油利益、反对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粮食危机与饥饿革命、经济危机与人口失控、失业严重。 综合分析,当前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经济问题的长期存在。除了资金富余的海湾产油国外,大多数阿拉伯国家近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突出的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转变缓慢,工业化程度低;文盲比例高;贫富分化严重;失业率高;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程度较低;原料在外贸出口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吸收外资少。这都导致民生凋敝、百姓贫穷,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更使百姓心存不满。 2.政治民主化进展迟缓。官员贪腐严重,上层建筑已经腐朽,是引起社会不满的又一主因。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突尼斯总统本?阿里的家族都有巨贪之嫌。阿拉伯世界普遍存在这威权主义政治,不论是共和国制国家还是君主制国家。尽管一些国家已实现多党制,但权力仍高度集中于个别政党、君主,存在着克里斯玛式的个人统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任均已超过20年,甚至达到30年,叙利亚、埃及、利比亚等国还出现政权家族化倾向。 3.经济危机与人口失控、失业严重。阿拉伯地区人口的年轻化,而且失业率攀升,使年轻一代看不到生存发展的希望。本地区的人口增长属于世界最高之列,因此30岁以下人口约占埃及总人口的65%。年轻人往往不安于现状,思想活跃,他们对老一代民族主义领袖的业绩所知不多,对生活的要求更高,但却无法得到满足,而他们的失业率也最高(埃及15~29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5%),并且无法参与政治。他们是这一场政治地震的主力军。 4.公民社会的发展。即受教育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公民的权利、民主意识强化,素质提高,组织性增强,这突出表现在突尼斯和埃及动荡过程的相对顺利和非暴力特征,保证了政权较为和平的过渡。两国的军队也采取了中立立场。类似情况也存在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约旦、也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家。部落社会的利比亚和也门则是两个相反的例子,公民社会发展的落后使两国向另一个方向发展。 5.全球化时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进一步凸显。由于世袭制的传承令国家发展思想意识严重滞后,体制僵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近年来,一些第三世

当代中国外交

河北农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结课作业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联系方式: 成绩:

浅谈中美博弈 当代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军事上也可排到第三,而且发展趋势较为强势来看在国际社会当中地位日益重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的真正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将与日俱增,这种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让世界多级从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老大地位。中美大有一山不容二虎之势!究竟中美之间是否存在共存还中国能在与其博弈中偷得先机,促进世界的发展,请听下面分解。 中国新形象 中国一扫之前的颓废形象,开始显露世界巨人的风采,也开始大秀肌肉。08年北京奥运会宏大的开幕式,高超的管理,精密的技术让世人震惊中国力量。09年国庆阅兵给世人一个印象开始,中国开始各处亮剑。最显眼的珠海航展和航母服役视频的公开亮相更是对全世界的宣告,睡狮开始铮亮眼睛! 中美“情义” 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曾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曾经和中国有过一段交往,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其中美国也加入了其中,作为“战胜国”努力分得一份羹。在二战中中美实现了难得的战略统一,共同抗战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中国人沉重打击了日本,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分别投放一枚原子弹,为抗法西斯战争盖棺定论。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继续上升,并且逐渐占据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中国当时的经济也在平稳发展,当然好景不长,国内开始了内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前进,从此中美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这个世界上,弱肉强食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是中国弱国无外交的时代,中美关系也是中国与列强关系的一部分。二战结束之后,蒋介石政府为得到美国的援助进行内战,让美国在中国得到一些特权。中美的关系再次变成不平等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内战的进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失败,退守台湾。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与美国开始全面的对立。 必须承认的是当时中国作为当时除了苏联以外的第二大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老大本来就应该水火不容,当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已经开始。中美关系也成为这的一部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一整套手法,以及阻挡中国统一的行为让中美关系达到最为敌对的状态。加上朝鲜战争,中国毫不犹豫的出兵抗击美国,使美国的失利。99年科索沃战争美国悍然轰炸中国大使馆,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之后中美在南海再起摩擦,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国还被迫地在美国侦察机迫降军用机场之后归还美国飞机和机组人员,这在任何主权遭到侵犯的情况下,都是无法想象的!中美对立趋于白日化。 然而中国在此期间也得到了喘息,并且敏锐的把握住了机会。随着不久911事件爆发,美国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反恐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期间,美国无力与中国爆发新的摩擦,这也是中国面临的所谓战略机遇期。中国在经济科技领域也都得到很大发展。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2016年人大国关学院《当代中国外交概论》笔记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 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1992年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新中国外交的奠定 第一节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定 一、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①二战德意日法西斯失去所有殖民地,英法受到极大削弱,美国凭借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 ②社会主义力量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美苏两国摩擦不断,对抗不止。 ④二战使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了根本性的破坏,为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⑤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蒋介石集团,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真个,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由不承认转为敌视新中国。 二、毛泽东、周恩来等制定的外交方针 1、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成立标志两大阵营的形成。毛泽东肯定了它的作用,接受了来个大阵营的理论,从思想理论上为一边倒做了准备。 之前的中苏友好交往为毛和中共选择一边倒创造重要条件。 从一边倒的背景看,中共与美国改善关系实际上已经不可能,所以才有倒向 苏联的政策;

从意义来看,主动倒向苏联比将来不得已被动倒向苏联对中国更有利 从内容看,中国倒向苏联并不是去屈从苏联或依赖苏联,立足点仍是自力更生。 2、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再同某些国家建交。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礼尚往来互通有无等外交决策和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三、《共同纲领》和第一部宪法对外交政策的规定 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 ①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②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做了具体规定 ③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④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上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⑤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利益,保护守法外国侨民 ⑥…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招收内地专业学位硕士生报名、录取情况统计 专业学位教学地点报名总人数 录取人数 联考推免合计 金融北京547363470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常用词汇 概述 General Terms 多极化 multipolarity 国家主权 national sovereignty 维持外交关系 maintain diplomatic relations 维护世界和平 safeguard world peace 武装冲突 armed conflict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impose one’s own will on others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资源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resources 边界现状 status quo of the boundary 不附带任何条件 never to attach any conditions,with no strings attached 不结盟国家/政策 non-aligned countries / policy 采取协调行动 take concerted steps 常驻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独联体国家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发展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的关系 develop relations of peace and friendship ,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 and prolonged stability 高层次,全方位的对话 high-level and all-directional dialogue 公认的国际关系原则 generally-accepted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 fair and rational new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国际关系的准则 norms govern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中最起码的准则 rudimentary cod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惯例 international common practice 国家不分大小,应该一律平等 All countries , big or small , should be equal 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safeguard national sovereignty , territorial integrity , and national dignity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互谅互让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accommodation 互通有无 exchange of needed goods 抗美援朝战争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联络处 liaison office 领土管辖权 territorial jurisdiction 领土毗连 territorial contiguity 流血冲突 bloody conflict 民间外交 people-to-people diplomacy 南北对话 South-North dialogue 南南合作 South-South cooperation 贫穷国家 impoverished nation 全方位外交 multi-faceted diplomacy 伸正义,主持公道 adhere to principles and uphold justice

当代中国外交史重点

当代中国外交史 1. 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思想和方针,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开国元勋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冷战已经开始、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新中国领导人为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确立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外交三原则。 “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领导层放弃了中间地带理论,接受两大阵营理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然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中、苏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落实。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主席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做普通侨民而不当做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要与各国在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的新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胜利后的对外关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这两项原则的目的都是巩固独立和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新中国外交三大原则的提出,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①“一边倒”,解决了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 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争取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并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争取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