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资料整理

文献学资料整理
文献学资料整理

文献学资料整理大一(下)

第一章文献的概念、内容和意义

?文献概念:最早见于《论语?八佾》“文献不足故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首先用“文献”作为书名。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历史上“文”指书面材料,“献”指当代人物的口述与相关材料,文与献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转化的。因此,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和,可以是书,也可以是人,是我们认识、研究和验证历史的依据。

文献学研究的内容: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章甲骨文、金文和简帛的概念和价值

一、甲骨文的概念和价值:

1、概念: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记录占卜的象形文字,记录了纪年、帝王世系、祭祀、战争在内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发现,至今出土约十至十五万件。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刘鹗《铁云藏龟》第一部。孙诒让《契文举例》研究第一人。

2、价值:①殷商史研究价值。以前对于商周历史的认识研究只能依靠《尚书》、《诗经》、《左传》、《世本》、《竹书纪年》、《山海经》等,真伪难辨,学者有巧妇难为之叹。研究商史,要首先确定君王世系排列。王国维1917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其《续考》,根据甲骨文中记载纳献祖先神灵的先后次序,据此将《史记?殷本纪》中的世系错误改正过来,同时也证明了《史记》记载,恢复了古史的可信度。矫正史书部分错误,同时引导历史研究者自觉遵守“二重证据法”,引起治学方法上的进步。

②语言文字价值。在甲骨文发现以前,古文字研究主要依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甲骨文的发现大大丰富了的材料,矫正了一些错误的说法。所刻的文字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为人类象形文字史提供巨大意义。

甲骨四堂

罗振玉(雪堂)

王国维(观堂)

郭沫若(鼎堂)

董作宾(彦堂)

二、金文文献

1、概念:金文主要指镂刻或熔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商代中期开始有铭文,战国晚期被铁器取代。如毛公鼎有497字。宋吕大临《考古图》,乾隆敕编《西清古鉴》等。

2、价值:

语言文字价值:了解汉字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揭示文字结构发展的规律,纠正《说文解字》的错讹,探究古字古义,古代音韵,古代文法均有作用。金文的押韵是研究音韵学的重要材料,如王国维《周代金石文韵读》

释读考证传世文献的价值:助读先秦文献,订正古书错误。如《史记周本纪》的矫正。

研究古代历史的价值,特别是商周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如友多鼎记载的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三、简帛文献:

1、概念:简,指简牍,竹木制成的长条用绳连为册,用于书写。椟则为木质方版,用于写信或上奏,也用于其他内容的文字记载。帛是丝织品,用于书写。我们所说的简帛文献,是对简牍文献和缣帛文献的概括。

2、价值:

佚籍复出。丰富了古文献内容,解决了学术上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为学术提供了新资料、新课题。如《孙膑兵法》的出土。

考校释读传世古籍。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提供了可靠的最新依据,推动古文献学深入研究。如《孙子》作者的考证。

历史资料宝库。

文字学资料。为研究战国、秦汉文字提供了大量素材。

书籍制度史实物。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文献的形成:(无高下之分,唯有深浅之分)P30

着:也叫“作”、“造”、“著作”。(古人对著作要求很高,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强调“古已有之”,有所承因。《说文》:“述,循也。”即遵循之义。开创者为作,遵循者为述。但述并不止于简单的继承,对于前人的创造,要有消化、理解领会过程,使之更为完善。(传、注、义疏)

编:又叫纂、辑。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其重要特点是原始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改窜。(辑佚也属编纂范围)最常见的编纂成果有总集(如《诗经》、《楚辞》、《昭明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丛书(如《汉魏丛书》、《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

译:就是翻译。学术翻译*主要是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书籍的汉译)、文学翻译(、佛典翻译(始于东汉,唐代佛教进入全盛期。最早的佛经汉译本《四十二章经》。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

2、文学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

注意佛典部分.

第四章书厄、藏书家

牛弘(隋)“五厄”:

1.秦始皇焚书

2.西汉末年战乱(王莽之乱)

3.东汉末年战乱(董卓移都)

4.西晋末年惠怀之乱(八王之乱)

5.候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明胡应麟补充“十厄”:

6、隋末唐初(混战)

7、安史之乱

8、黄巢起义(唐代)

9、靖康之难(北宋)

10、伯颜军入临安(南宋)

(明:李自成起义;清:乾隆禁毁、嘉庆宫火、太平天国起义、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庚子事变、日本侵华战争、“文化大革命”;钱谦益)

第五章版本的概念和沿革、善本的界义

(一) “版本”概念

“版”常常写作“板”,“本”,原意是树根。“版”与“本”二字合用为一词,始于宋代。“版本”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以及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按时代划分:

1.唐本(雕版印刷初创时期)

2.五代本

3.宋本

4.辽、金、元本

5.明本

6.清本

(清稿本:注意不是指清朝,有作者亲手誊写的,但大多数是请人誊清,往往经过作者校过,有少量添改,添改手迹为作者亲笔。此类清稿本往往有作者的印鉴。)(二)“善本”的含义

指珍贵难得的版本,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经过名家精校的一般可视作版本,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也均可视作善本。

张之洞提出具体“善本”的三个条件:

一、足本(无阙卷,未删削);

二、精本(精校、精注);

三、旧本(旧刻、旧抄)。

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较,不缺不讹

民国时期,明刻本渐渐进入旧刻行列,本世纪中期以后,乾隆以前刻本全都变成了善本,甚至无论残缺多少,有无错讹,均以年代划界。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第六章校勘的方法和条件

校勘,就是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讹误,使其接近本来面目,以及指出有关记载的疑似问题。

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

(1)字形致误

(2)语音致误

2.脱

3.衍

4.倒

5.错乱

校勘的原则与方法

1、对校(与同书的不同版本如祖本、别本等校对)

2、他校(和别的书中相似的内容校对)

3、本校(同本书前后校对)

4、理校(综合法,利用个人校勘经验考辨,定其实非,对校对者要求较高)

校勘时,前人之书可以用来对照核查,后人所引可以用来参考。

第七章目录的分类、沿革,目录学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论述)[回答方式:首先是概念,沿革(中间发展过程),分类、基本结构,内容,重要性]

1、概念:目录就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检索、阅读和研究的工具。

2、发展与基本结构:

一、最早的六分法

创法:西汉刘向《别录》(最早的目录);刘歆巩固:《七略》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二、变体(南北朝):

刘宋王俭《七志》分类为: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

梁阮孝绪《七录》(真正的“七分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类、佛法录、仙道录

三、成熟的四分法

创法:西晋荀勗《新簿》(甲乙丙丁);改进: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定型:魏征《隋书·经籍志》:经、史、子、集(承上启下)

(《隋书·经籍志》的意义:

第一,确立了四分法的权威,沿用千余年之久。

第二,《隋书·经籍志》吸收了《七录》的这一优点,严密地分了小类使四分法目录具备了一个完整详密的体系。真正完全奠定四分法的,应当是《隋书·经籍志》。

第三,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它的小注,把梁代所藏而隋代已经散佚或已经残缺的图书情况附注在本书条目之下,使人们得以考见梁代的藏书及梁代以来书籍的离散存亡,起到了

「存今书,考佚亡」的双重作用,这是《隋书·经籍志》的一个创新,也是它胜过《汉书·艺文志》的地方。)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目按四部分类:经部十类(明代正式称“十三经”),史部十五类,子部十四类,集部五类。

(经: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图纬、小学等书。

史:包括正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志、谱系、薄

录等类的书。

子:包括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的书。

集:包括《楚辞》、别集、总集、道经、佛经的书。)

3、内容:书名、篇卷、时代、著者、提要、大小序

4、目录学的重要性

①读书入门

②学术研究

借助目录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动态。

根据目录提供的线索集中地查找资料。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九章类书、丛书的概念、起源和功能

一、类书

概念:抄集群书词句段篇,分类排纂,以供检查的工具书。

起源

1、《皇览》——类事之书,始于《皇览》。(《皇览》是第一部类书)

2、产生的原因——文学上讲究用事与辞藻

类书举要:唐徐坚《初学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宋李昉《太平御览》、宋王钦若《册府元龟》、明解缙《永乐大典》

价值(见书)

二、丛书

概念: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发展起源:“丛书”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笠泽丛书》,南宋俞鼎孙、俞经编辑的《儒学警悟》为最早之丛书。宋左圭编纂《百川学海》则为大规模综合丛书之先声,其收书达100种,170余卷。

分类:丛书种类按内容有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前者最著名即。后者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或某一类别之书。如明无名氏编《唐五十家诗集》,为最早的唐代诗集大型丛书。

举要:纪昀《四库全书》、明无名氏编《唐五十家诗集》、明毛晋编《六十种曲》,、清何文涣编《历代诗话》、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

价值(见书)

第十章地方志与家谱

一、地方志(存世的方志鼻祖是东汉袁康、吴平的《越绝书》)

1、概念与种类:又称方志、地志,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专书,是称“地方史与地理结

合”。大体包括舆图、疆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学校、赋税、物产、乡里、风俗、人物、艺文、金石、灾异等内容。

2、起源:国别史、地理书、古地图

3、价值:①政治作用:了解各地情况②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资料③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资料④历史资料的渊薮

家谱

1、概念: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

2、家谱内容:世系、世系录、谱序、恩荣录、谱例、像赞、图、传志、诵芬录、懿行录、宗规家训、文献、志、修谱人员、陈设图、领谱字号

3、家谱的价值

1、人物传记资料

2、诗文资料

3、人口学的重要资料,比如从清代玉牒中,我们可以统计出男女寿命。

4、移民史资料

5、研究宗族制度资料:家训、家规

4、目前见到的最早记录,是六朝时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曾引用了《王氏家谱》,而唐初李善《文选注》中,则不仅引用了《王氏家谱》,还引用了《颜氏家谱》。此外,《隋书·经籍志》中也著录有《杨氏家谱状及墓记》。宋代欧阳修、苏洵:谱图序、谱图、传记、谱例。明谱在因袭欧苏谱例的同时,增加了“志”“图”“考”“录”

第十一章总集与别集的概念、价值、沿革发展和分类

一、总集

1、概念:总集是汇集或选编多人的单篇文学作品为一书。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一个地域和多个地域的作品。

2、起源:以《诗经》为最早,再下《楚辞》,再下《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3、分类:可分为选集、全集两大类。

选集举要: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宋李昉《文苑英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钱谦益《列朝诗集》

全集举要:《全唐诗》、《全唐文》、《全宋词》、《金文最》、《全清词》

4、价值:“著作之渊薮”、“文章之衡鉴”

二、别集(注意:作者只能是一位,作品可为全部,也可为部分)

1、概念:汇集一人的一种或多种文体的作品为一书,称为别集。多数别集以文学性的作品为主,但有的别集也包括论说、奏议、序跋、书信、语录、传记等,内容相当广泛。别集编纂体例主要有分类、分体、编年三种。

2、起源:始[齐]张融《玉海(集)》

3、编纂体例:主要有分类、分体、编年三种。

4、举要:清朱彝尊《曝书亭集》、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李太白文集》

PS:《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

《尔雅》:十三经包括《尔雅》,但《尔雅》又是词典之源。

信息管理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管理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发挥它们最高的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信息管理:是在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指导下,对信息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信息、人员、资金、设备、技术等,进行科学地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3、MIS:管理信息系统。 4、IRM:信息资源管理。 5、SCM:供应链管理。 6、BPR:企业过程再工程。 7、ERP:企业资源计划。 8、CRM:客户关系管理。 9、信息:是事物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客观反映,是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传递。 10、信息资源:是信息与资源两个概念整合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作为资源的信息,也就是所谓“有用的信息”或“可以利用的信息”。也就是可以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11、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数据。 12、广义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是将信息资源作为系统概念看待。 13.信源:发出信息的来源

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 信宿:信息接收者 14、信息资源管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15、信息高速公路: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实际上是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不断发展与集成的结果。 16、信息系统: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 17、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18、DSS:决策支持系统 19、ES:专家系统 20、EIS:主管信息系统 21、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22、SIS:战略信息系统 23、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 24、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25、内源信息流:是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27、外源信息流:是指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28、信息流:人类管理和控制下的信息的有序流动。 29、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

学术写作中收集资料的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资料是研究者的主要任务。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资料来解释和说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当然要考虑如何去收集资料,如何整理分析资料,以及选择什么统计方法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一、收集资料的一般原理 在第一章我们谈到当研究课题确定之后,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情况决定研究的类型和方法,以便获取和分析数据资料,从而形成研究结论。 研究设计一般根据已经确定的研究主题先确定研究方法,列出需要收集的资料种类,然后找出这些资料的可能来源。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确定是采用描述、测验、考试,还是其他形式去收集资料。以下是收集资料的一些目标: (1)描述——对观察的内容用文字概括 (2)分数——测验得分或频数 (3)测量——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验 (4)观点——人们的主观看法或所相信的东西 (5)公文——官方的声明、公开的资料

(6)分析——仔细地、合乎逻辑地分析 研究设计时还需要考虑资料的来源,从哪里去获得资料,通常包括以下来源: (1)参与者——参加研究的人员 (2)程序——在研究进程中操作形式以及获得的资料 (3)情境——教育活动发生的具体环境,外界的背景 (4)实物——客观实在的事物 (5)记录——可供以后参考用的高度概括的记录 (6)文档——出版类、文字材料 (7)信息提供者——提供个人观点、认识、所需资料的人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和证据来支持结论。研究者应该具有这样的理念:当你要说服别人接受你提出的结论时,你首先必须拿出事实和证据来;当你要接受别人的结论前,你应该先问一问他的事实和证据是什么。证据通常可以分为两类: 1、统计性的证据 统计性的证据必须用数据和统计分析来推论,如:“男生的侵犯性行为比女生多”,为了支持这个结论,必须对男女生进行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观察,收集有关资料,最后以统计数据检验是否男生的侵犯性行为比女生多。一般实证性的研究、量的研究大多采用统计性的证据,需要一定量的数据支持。 2、决定性的证据 决定性证据是以关键的事实为证据的,是唯一的证据。如:“地球是圆的”,这个结论所提供的证据是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拍摄到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奥鹏东财网考2020年3月课程考试《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单选题 1.()与信息系统相结合,产生了专家系统。 A.信息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专家技术 D.人工智能 【参考答案】: D 2.信息管理活动的首要任务是()。 A.信息分类 B.信息分析 C.信息采集 D.信息存储 【参考答案】: C 3.信息调查的要求是准确性和()。 A.完整性 B.及时性 C.真实性 D.科学性 【参考答案】: B 4.按照控制来源划分,控制可以分为()、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三种类型。 A.正式组织控制 B.非组织控制 C.专家控制 D.自动控制 【参考答案】: A 5.按照信息源传播形式来划分,信息源分为口传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

A.网络信息源 B.多媒体信息源 C.超文本信息源 D.文献信息源 【参考答案】: D 6.为开发网络上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关键的安全环境的是()协议。 A.HTTP B.TCP/IP C.SET D.FTP 【参考答案】: C 7.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A.霍顿 B.哈默 C.马钱德 D.莫尔斯 【参考答案】: B 8.按时间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历史信息、()和预测信息。 A.自然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B 9.信息检索的概念最早是由()在1950年首次提出。 A.莫尔斯 B.霍顿 C.马钱德 D.香农 【参考答案】: A 10.按管理层次分类,信息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信息管理。

A.战略 B.中观 C.战术 D.决策 【参考答案】: B 11.战略规划强调分析、选择和制定方案,而战略管理强调()。 A.战略方案选择 B.战略实施 C..战略规划 D.技术系统构建 【参考答案】: B 12.信息动机形成后可能会产生()和指向作用两种作用。 A.刺激作用 B.凝聚作用 C.激励作用 D.约束作用 【参考答案】: C 13.按社会性分类,信息可分为()和自然信息。 A.科学信息 B.现实信息 C.社会信息 D.有用信息 【参考答案】: C 14.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文献信息分类标准是()。 A.《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B.《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C.《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D.《国家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参考答案】: A 15.软件维护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维护,重点是()的维护。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杨帆整理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当时发掘的 竹简804枚,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其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如道家的古本《老子》,儒家的《五行》、《忠信之道》等。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近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它不仅要改写经学史和儒学学术史,而且要动摇中国学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2.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民间流 行一种比较通俗、草率书写小篆的写法,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文字。隶书在早期只是简捷的篆书,到汉代笔画形体逐渐整齐,汉隶的最大特点是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后两千年间都不曾有过很大的改革,汉字的字体和字式都基本固定下来。 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 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4.石经: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重要经典,是碑刻的一种。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刻石和佛经 刻石两大类,分别以熹平石经和房山石经为代表。石经对于保存古代典籍,纠正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重要意义。 5.居延汉简:20世纪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 地在汉代称为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6.《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乾隆三 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7.周原甲骨闻:197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周代甲骨文,因这一地古 称周原,因而被称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记载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时期的祭祀、征战、田猎、农业、卜卦等内容,以微雕、内容简略为特点。周原甲骨文对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数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今字使用后而古字 不废,在意义或用法上各有分工。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引用和汉字的假借,出现了古今字。而古今字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可以区别字义的义符;②改换古字的义符;③完全改换字,今字和古字在形体上无关;④对古字字形略加修改。对古今字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一定帮助,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价值。

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 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整理)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会议论文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汇编参考工具其他M C N J D R S P G K z 1.期刊:著者.题名.刊名[J].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录).出版地∶出版者,出 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著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科技报告:著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著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出版者或可获得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论文著者.论文题名[A].论文集编 者(任选). 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1.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著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外文文献】引文及参考文献中的论文排序方式和中文文献基本相同; 书名及刊名用斜体字,期刊文章题名用双引号;是否列出文献类型标识号 及著作页码(论文必须列出首尾页码)可任选;出版年份一律列于句尾或 页码之前(不用年份排序法)。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也可在 原文题名之后的括号内附上中文译文),切忌仅用中文表达外文原义。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 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 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1、蝴蝶装 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五代到宋盛行。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 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异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本可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本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矛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时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需要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 (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面,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 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类书的产生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类书。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4、善本 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比较鉴别后,选出来的内容完善、刻印精良、装帧精美的古籍版本。 关于善本,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宋人所指的“善本”是精校的本子。清代除此外还关注书籍的文物鉴赏价值。认为一是“足本”(即不缺不漏,不经删削改写的原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无讹的);三是旧本(旧刻本、旧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规定:只要在学术资料性,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中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就是善本。黄永年先生则认为凡校勘精审即接近古籍本来面目的可称之为校勘性善本,凡已成为文物的古籍可称之曰文物性善本。 5.丛书 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可分为专科性丛书和综合性丛书两类。

课题文献综述

《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课题研究 文献综述 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鹿寨县四排镇第二小学 文献综述作者:梁桂连 摘要:之前,我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养成课前备好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讲究策略,不重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随意性大,故教学质量上不去。针对我校现状,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参加《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研究,各课题组成员努力反思、自查、自省,积极参与研究、学习,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写教学反思;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认真研究,相互学习,收效良好。 关键词: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成果 一、前言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2017年春开始我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立项并开始研究,在全体组员的共同研究下,我们组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长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理论学习上还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正文 (一)历史发展 2017年春,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在鹿寨县级课题立项,我们马上对我校的部分老师及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课前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不懂得课堂教学策略,很多老师们平时无暇去研读课标,即使有的老师去看一下课标,也是囫囵吞枣,对课标中的理念理解也不到位。有的老师得到教学内容,首先想到的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不愿意自己设计,有的教师没有信心或能力去设计。教师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去完成教学内容,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的目标,很多都不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所以上完一节课,结束的仅仅是时间,不知道所谓的目标,更谈不上是否达成目标。针对老师们的现状,我们的课题《教学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策略》真的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理解课题,我们向从鹿寨县实验小学来我们学校支教的邹文英老师和韦东丽老师请教。从她们那我们开始了解到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教学重点可以摘自教学目标中,而教学难点则根据教材、根据学情而定,不一定出自教学目标。有了她们的帮助,顿时我们脑海里的概念清晰多了,我

信息管理学复习提纲简要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提纲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1.1信息的含义 本体论层次: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1.2数据、信息、知识及关系P10 1.3信息的特征(基本属性)P6(理解,选择题其中选择解释) 1.4信息管理的定义(广义)P19(基本管理对象: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第二章信息交流 2.1信息交流含义 信息交流的含义: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信息交流分为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理解) 2.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交流通道、符号体系、知识信息库、支持条件 2.3信息交流的模式(理解+重点理解个别第一模型里的含义)P48 2.4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的栈 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栈交流”(间接交流,社会代理交流),而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为“零栈交流”(直接交流)。 2.5信息传递模式(四种) 2.6论述Web2.0环境下有哪些常用信息交流工具及其对你生活学习的影响。(论述) 第三章信息分布 3.1马太效应的表现和作用形式 在用户信息需求中的表现 3.2信息离散分布规律 1.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期刊数成1:a:a2的关系”这就是布拉德福定律的区域表述形式。 2.齐夫定律: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 = c (齐夫定律)式中c为常数。 3.3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1.洛特卡定律:在论文数X和作者数Y x之间,存在着下列一种关系:X n Y x = C (此式中,Y x是发表了论文X篇的作者数,n和c是对应于这一典型数据集合而估计出来的两个常数,n的数值在2上下波动。指数n近似为2。则上式可改为:Y x = C / X2 2.普赖斯定律:即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那些人”无疑是核心或高产作者。 3.4 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1.指数增长率:

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

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 、文献回顾的目的 --藉由文献发展研究问题 一) 厘清问题 (Identifying problem) 二) 发展假设 (Developing hypotheses) 三) 发展方法 (Developing the method) 二、文献的寻找 (一)寻找策略 1. 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s ) 2. 研究的回顾 (reviews research ) (1)一些专家学者已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神,并已整理出与研究 题 目相关的文献资料。 (2)相关的研究不仅汇整出相关的研究资料;同时评论综合出整 合 性的结论。 (3)研究者已提出在研究领域中,未来可行的研究方向。 (二)摘要 (abstracts ) (三) 征片(microform p ublicati ons ) (四) 索引 (indexes ) (五) 参考书目 (bibliographies ) (六) 分类卡 (card catalog ) 三、实际方法 (一) 学校现有的光盘与数据库 (二) 国家图书馆 (三) 馆际合作的方法 四、 阅读与记录文献须注意之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实验设计与操弄的处理 (如果是实验性的研究 ) 问题的陈述 (和研究假设 ) 研究对象的特征 研究工具与测试的使用 测验的过程 自变项与依变项

(七)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八) 研究的发现 (九) 后续研究的问题 (十)其他相关研究引用的出处 五、如何整理所览阅的文献资料 Table 2.1 Criteria for Critiquing a Research Paper I. Overall imp ression (most imp orta nt): Is the paper a sig nifica nt con tributio n to kno wledge about the area? II.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Is the research plan devel oped with in a reas on abl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curre nt and releva nt research cited and prop erly interp reted? Is the stateme nt of the problem clear, con cise, testable, and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and research reviewed? III. Method Are releva nt p artic ipants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and are the subjects approp riate for the research? Is the in strume ntati on approp riate? Are testi ng or treatme nt p rocedures described in sufficie nt detail? Are the statistical an alyses and research desig n sufficie nt? IV. Results Do the results evaluate the stated p roblem? Is the p rese ntati on of results complete? Are the tables and figures approp riate? V. Discussion The purp ose of the review is to dem on strate that your p roblem n eeds inv estigati on and that you have con sidered the value of releva nt p ast research in devel oping your hypo theses and methods. 、研究报告的评论准则 表2-1 、研究报告评析的格式 表2-2 A. B. C. A. B. C. D. A. B. C. A. Are the results discussed? B. C. Are the results related back to the p roblem, theory, and p revious findings Is there excessive sp eculati on? VI. References Are all refere nces in the correct format, and are they compi ete? A. B. Are all references cited in the text? C. A. B. A. B. C. Are all dates in the refere nces correct, and do they match the text citati on? VII. Abstract Does it in clude a stateme nt of the purp ose; descri pti on of subjects, in strume ntatio n, and p rocedures; and a report of meanin gful findin gs? Is the abstract the proper len gth? VIII. General Are key words p rovided? Are running heads pro vided? Does the paper pro vide for use of non sexist Ian guage, p rotecti on of huma n subjects, and approp riated labeli ng of huma n subjects?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说课材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