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ystemView的巴克码识别器的课程设计报告解析

基于SystemView的巴克码识别器的课程设计报告解析
基于SystemView的巴克码识别器的课程设计报告解析

湖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通信原理

题目:巴克码识别器仿真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6年07月10日

任务书

目录

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第一章:设计原理与仿真软件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1.1 巴克码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1.2 群同步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3 连贯式插人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4 system view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第二章:模块电路设计与参数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1 原理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1 巴克码生成电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2.2 时钟信号实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2.3 PN序列产生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 2.4 检测电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第三章仿真设计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3.1 系统设计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 第四章仿真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4.1 各分析接收图符的波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 4.2 各波形频谱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第五章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5.1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5.2 个人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摘要

数字通信系统中群同步码的巴克码的特点和巴克码识别器的原理是整个设计的思想,给出了利用动态通信系统仿真软件SystemView对巴克码识别器的仿真设计及分析方法.PN序列产生器的原理和巴克码识别器的工作过程,利用动态通信系统仿真软件SystemView设计了由数据发生器、时钟发生器、PN序列发生器、8位移位寄存器、加法器及逻辑比较器构成的巴克码识别器的仿真电路,并对此次仿真过程中的图符参数设置及巴克码生成波形,巴克码识别输出波形,检测器检测单峰脉冲、数据与时钟的波形覆盖图等仿真结果加以分析。最后对系统性能指标漏同步概率、假同步概率、群同步平均建立时间以及群同步保护加以论述。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System View;巴克码识别器;仿真设计;群同步码。

Abstract

Group of synchronous code barker code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ciple of barker code recognizer is the soul of the whole design, was given by using the dynamic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View simul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barker code recognizer. The principle of PN sequence generator and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barker code recognizer, using dynamic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software SystemView designed by data generator, clock generator, PN sequence generator, 8 bits shift register, adder and logic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arator barker code discriminator circuit simul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glyphs in the process of parameter setting and barker code to generate the waveform, barker code recognition output waveform, pulse single-peak detector, data and clock waveforms overlay, etc.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alysis. Finally, 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dex missed synchronization probability and false synchronization probability, group of synchronous average set up time and group synchronization protec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The System View.Barker code recognizer; The simulation design; Group synchronization code.

第一章:设计原理与仿真软件介绍

1.1 巴克码简介

通过资料查询,对巴克码归纳如下:

巴克码是50年代初,R.H.巴克提出的一种具有特殊规律的二进制码组。它是一个非周期序列,一个n 位的巴克码{X1,X2,X3,···Xn。),每个码元只可能取值+1或-1,它的自相关函数为:

目前已找到的只有10组,并且已经证明在长度小于12100的范围内不存在其他长度的巴克码,已知的其中长度的巴克码如下:

n 巴克码组

2 ++ ,+-

3 ++-

4 +++-,++-+

5 +++-+

7 +++--+-

11 +++---+--+-

13 +++++--++-+-+

表中“+”表示+1,“-”表示-1。

以n = 7的巴克码为例,它的局部自相关函数可求出j=2、3、4、5、6、7时的R(j)值分别为-1、0、-1、0、-1、0,再求出j为负值时的自相关函数值,两者一起画在图3-2 中。由图可见,其自相关函数在j=0时出现尖锐的单峰,如图所示。

图1-1 七位巴克码的自相关函数

1.2 群同步原理

通信系统的帧同步中的消息数字流总是用若干码元组成一个“字”,又用若干“字”组成一“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的。因此,在接收这些数字流时,同样也必须知道这些“字”、“句”的起止时刻,在接收端产生与“字”、“句”起止时刻相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统称为群同步或帧同步。

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在结构、频率和相位上须完全一致,否则就不能正常接收所发送的信息,接收到的只是一片噪声。若实现了收发同步但不能保持同步,也无法准确可靠地获取所发送的信息数据。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采用高精确度和高稳定度的时钟频率源,以保证频率和相位的稳定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事先无法估计的不确定因素,如收发时钟不稳定、发送时刻不确定、信道传输时延及干扰等,尤其在移动通信中,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有随机性,不能预先补偿,因此只能通过同步系统消除。

群同步的任务就是在位同步信息的基础上,识别出数字信息群(“字”或“句”)的起止时刻,或者说给出每个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这些特殊的码字应该在信息码元序列中不会出现,或者是偶然可能出现,但不会重复出现,此时只要将这个特殊码字连发几次,收端就能识别出来,接收端根据这些特殊码字的位置使接收设备的帧定时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帧定时处于同步状态实现群同步。

1.3 连贯式插人法

连贯式插人法,又称集中插入法。它是指在每一信息群的开头集中插入作为群同步码组的特殊码组,该码组在信息码中很少出现,其基本要求是具有尖锐单峰特性的自相关函数,便于与信息码区别,码长适当、以保证传输效率。满足此要求的特殊码组有:全0码、全1码、1与0交替码、巴克码、电话基群帧同步码0011011。由于巴克码具有建立时间短、码组易于识别等优点[8],因此应用是最普遍的。

1.4 system view简介

System 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个人计算机Windows环境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工具,它可用于DSP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以及复杂的通信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它的用户界面友好,分析窗口功能强大,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图符库中的相应图符就能完成各种系统的搭建、设计和仿真分析。

第二章:模块电路设计与参数设置

2.1 原理框图

巴克码识别系统由伪随机序列(数据)发生器、时钟发生器、巴克码生成电路、检测电路共同组成,其中巴克码由时钟脉冲加到PN序列产生器上生成。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系统原理框图

2.1巴克码生成电路

时钟脉冲加到PN序列产生器上生成巴克码,巴克码生成电路如图2-2 所示

图2-2 巴克码生成电路原理图

2.2 时钟信号实现

时钟信号:为系统提供一连串稳定的脉冲信号,从而满足系统各部分协同工作需要的稳定的脉冲信号。

时钟信号源参数设置:一个周期脉冲序列应等于,或长于指定的脉冲宽度,即保证一周期内有脉冲信号显示。脉冲宽度一般设置为5e-3 sec即0.005s,那么输入频率应小于200Hz,因为1/200=0.005s,这里频率定义为常用值100Hz,具体操作如下。

打开SystemView仿真软件,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信号源图符“Source”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出现的如图3-4 信号源库窗口中,选择周期信号“Periodic”中的脉冲信号“Pulse Train”,按“Parameter”按钮,如图2-3所示。

图2-3 信号源库窗口

弹出如图2-4参数设置窗口,将电压幅度“Amp”定义为1,频率“Frequency”定义为100,脉冲宽度“PulseW”定义为5e-3,偏置电压“Offset”定义为 -500e-3。按确定退出。

图2-4 时钟参数设置窗口

2.3 PN序列产生器

SystemView在通信图符库中给出了一个PN码发生器的图符。只需在该图符的输入端加入一定频率的时钟信号,给出相应的移位寄存器长度、反馈系数(或抽头)和起始种子(Seed)便可得到所需的PN序列。下面具体介绍伪随机(PN)序列生成原理。

伪随机(PN)序列:可预先确定的,且可以重复地生产和复制的又具有某种随机序列的随机特性(即统计特性)的确定的序列。

伪随机序列系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自相关性,并且有预先的可确定性和可重复性。最常见的二进制PN 序列是最大长度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简称m 序列[3],它是由一个线性反馈的n 级移位寄存器生成的。所谓线性反馈,是指反馈函数中仅包含模2 加运算而不含非线性运算。n 级移位寄存器共有2n 个状态,除去全0状态外有2 n -1 种状态,因此它能产生的最大长度的码序列为2 n -1位。这样生成的m 序列是一个以P=2 n -1为周期的循环序列。

下面介绍一般n 级移位寄存器产生m序列的方法。

图2-5是由n 级移位寄存器构成的码序列发生器。寄存器的状态决定于时钟控制下输入的信息(“0”或“1”),例如第i 级移位寄存器决定于前一时钟脉冲后的第i -1级移位寄存器状态。参加反馈的各级输出经多次模2和后把最后结果送入第一级。需要注意的是,结构需有全0检测电路和启动电路,否则由于某种原因(如启动)发生器可能死在全“0”状态。

图2-5 n级循环序列发生器的模型

图2-7中C0,C1,…,Cn均为反馈线,其中C0=Cn=1,表示反馈连接。因为m序列是由循环序列发生器产生的,因此C0和Cn肯定为1,即参与反馈。而反馈系数C1,C2,…,Cn-1若为1,参与反馈;若为0,则表示断开反馈线,即开路无反馈连线。反馈系数即反馈信号的抽头系数。

以7位巴克码为例,查表2-1知n=3,Ci =(13)8 ,P=2 n-1=7。

级数n 周期P

反馈系数C i(八进制)

3 7 13

4 1

5 23

5 31 45,67,75

6 63 103,147,155

表2-1 部分m序列反馈系数表

反馈系数Ci =(13)8,将它化成二进制数为1011,即相应的反馈系数依次为C0=1, C1=0 ,C2=1,C3=1。那么n=3,Ci=(13)8的m序列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6所示。

图2-6 n=3,Ci=(13)8的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

根据图2-6所示电路,假设移位寄存器的初始态为001,在时钟脉冲作用下,逐级移位,码序列产生过程如表2-2所示。

D CP D1D2D3D2⊕D3

0 0 0 1 1

1 1 0 0 0

2 0 1 0 1

3 1 0 1 1

4 1 1 0 1

5 1 1 1 0

6 0 1 1 0

7 0 0 1 1

表2-2 n=3,Ci=(13)8的m序列发生器状态表

由表2-2可知,经过7个时钟脉冲,又回到起始状态001,输出码序列为10010111001011…。可见,码序列周期长度P=23-1=7。上面假设一种初始状态,如果反馈逻辑关系不变,换另一种初始状态,则产生的序列仍为序列只是起始位置不同而已,所以起始状态为111时,输出序列为11100101110010…,即以7位巴克码1110010为周期。

据上述理论,PN序列产生器就可以通过设置仿真出来。

2.4 检测电路

如图2-7使用一个8位移位寄存器(图符5)的前7位,3个非门(图符6、7、8),加法器(图符9)和比较器(图符16)构成检测电路。信号输出经过比较判决器(图符16)检测识别出大于6的单峰脉冲。

图2-7检测电路原理图

第三章仿真设计步骤

4.1 系统设计步骤

1).进入System View。双击桌面上的System View快捷图标或单击程序组中的System View即可启动System View。

2).点击菜单栏的“File->New System”建立一个新文件。

3).定义一个幅度为1V,频率为100Hz的数据信号源。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信号源图符“Source”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出现的信号源库窗口中,选择噪声/伪随机序列“Noise/PN”中的伪随机序列信号“PN Seq”,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幅度“Amp”定义为1,频率“Frequency”定义为100。确定退出。

4).定义一个幅度为1V,频率为100Hz的信时钟号源。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信号源图符“Source”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出现的信号源库窗口中,选择周期信号“Periodic”中的脉冲信号“Pulse Train”,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电压幅度“Amp”定义为1,频率“Frequency”定义为100,脉冲宽度“PulseW”定义为5e-3 ,偏置电压“Offset”定义为-500e-3。确定退出。

5).定义四个接收图符。拖动一个接收图符“sink”到设计窗口,点击复制三个同样的图符,双击它们,将它们都选择分析类“Analysis”中的分析接收“Analysis”,确定退出。

6).按快捷键切换到通信图符库,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逻辑图符“ Logic”至设计窗口,点击复制三个同样的图符,双击其中一个,在出现的窗口中,选择“FF/Latch/Reg”中的8位移位寄存器“Shft-8in”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输出真值“True Output”定义为1,输出假值“False Output”定义为-1。确认退出,图符变成。另外三个图符选择门/缓冲器“Gates/Buffers”中的逻辑非“Invert”,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输出真值“True Output”定义为1,输出假值“False Output”定义为-1。确认退出。

7).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加法器图符“Adder”到设计窗口。

8).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图符“Comm”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跳出的窗口中选择“Filters/Data”中的PN序列产生器“PN Gen”,按“Parameter”按钮,依据前面理论,n=3,C i=(13)8的m序列故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寄存器长度“Reg Len”定义为3,种子“Seed”定义为7,抽头项“Taps”的2和3打勾。确认退出。

9).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算子图符“Operator”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跳出的窗口中选择逻辑算子”Logic”中的比较器“Compare”,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比较“Comparison”选取“a>b”,真值输出“True Output”定义为 2 ,假值输出“ False Output”定义为 0 。确认退出。

10). 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信号源图符“Source”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跳出的窗口中选“Aperiodic”的阶跃函数“Step Fct”,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电压幅度“Amp”定义为0,确认退出,图符变成。点击复制一个同样的图符,电压幅度“Amp”定义为 6。

11).连接图符。将数据信号源输出图符分别连接到移位寄存器图符和接收图符;时钟信号源输出图符分别连接到移位寄存器图符、接收图符和PN序列产生器图符,图符再连接到接收图符;移位寄存器图符的0,2,3口分别经过非门再接到加法器图符,而图符5的1,4,5,6口直接接到加法器图符,另外加法器外加一个阶跃信号源图符4;加法器图符5 输出到判决器图符,最后由判决器图符输出到接收图符。得到如图3-1所示的巴克码识别器仿真系统原理图。

图3-1 仿真系统原理图

12).设置系统运行时间。单击工具条中的系统定时“System Time”按钮,把采样频率“Samp1e Rate”设置为载波频率的10倍1e+3 Hz,采样点数“No. of Samples”设置为1024。

13).按创建便笺按钮,加入注释Note Pad,汉字的颜色和字体可以在文字框内单击右键定义。

14).运行系统。单击工具条中的运行按钮运行系统。

15).单击“Analysis”快捷按钮进入分析窗口,单击窗口工具条的水平分布,使整个窗口排列显示四个图形W0、W1、W2、W3,利于对照观察分析。这时可以看到四个图形W0、W1、W2、W3。

16).将三个波形图叠加显示,单击接收计算器按钮,弹出分析窗的接收计算器窗口选择“Operatrs”的“Overlay Plots”分析按钮,按键盘的Ctrl键并单击选中W0、W1、W2,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W4,三个波形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鼠标双击图形顶部的说明文字,可修改成汉字,命名为“巴克码检测器检测单峰脉冲、数据与时钟的波形覆盖图”。

17). 对输出波形进行频谱分析。单击接收计算器按钮,弹出分析窗的接收计算器窗口,选择“Spectrum”分析按钮,并分五次选中W0、W1、W2、W3、W4,就会出现五个新的图形,分别对应前面五个波形。

18).结束仿真,保存系统。通过选择“File -> Save”把刚才设计的内容保存下来。

第四章仿真分析

4.1 各分析接收图符的波形

信源信号波形如图4-1所示:

图4-1 信源信号波形图

定义了一个幅度为1V,频率为100Hz的数据信号源。通过从图符库中拖出一个信号源图符“Source”到设计窗口,双击该图符,在出现的信号源库窗口中,选择噪声/伪随机序列“Noise/PN”中的伪随机序列信号“PN Seq”,按“Parameter”按钮,将参数设置窗口中的幅度“Amp”定义为1,频率“Frequency”定义为100。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2.方案论证与选择 (1) 3.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5) 3.1 六进制电路的设计 (6) 3.2 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3 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6) 3.4双六十进制计数电路的设计 (7) 3.5时间计数电路的设计 (8) 3.6 校正电路的设计 (8) 3.7 时钟电路的设计 (8) 3.8 整点报时电路的设计 (9) 3.9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10) 4.系统电路总图及原理 (10) 5.经验体会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A:系统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B:元器件清单 (13)

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 因此,我们此次设计数字钟就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从而学会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的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实用方法。且由于数字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叙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1.1设计指标 1. 时间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 2. 显示时、分、秒; 3. 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4.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10秒进行蜂鸣报时; 5.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1.2 设计要求 1.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2.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3. 编写设计报告写出设计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2. 方案论证与选择 2.1 数字钟的系统方案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 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 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巴克码识别器的设计与仿真 (2)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3年秋季学期 通信系统综合训练 题目:巴克码识别器的设计与仿真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彭铎 成绩:

摘要 巴克码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律的二进制码组,它是一种非周期序列。是目前已找到的最常用的群同步码字之一。它具有尖锐的自相关特性,便于与随机的数字信息相区别,易于识别,出现伪同步的可能性小。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掌握群同步码巴克码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完成对巴克码识别器的设计。 关键字:巴克码识别器,MATLAB

目录 前言 (1) 1.基本原理 (2) 1.1目的及意义 (2) 1.2群同步 (2) 1.3巴克码 (3) 1.4系统设计框图 (3) 1.5MATLAB仿真软件 (4) 2.系统分析 (6) 2.1巴克码的发生 (6) 2.2巴克码的判决 (7) 2.3巴克码的同步 (8) 2.4群同步码 (9) 2.5移位寄存器 (10) 2.6同步字符的识别性能 (11) 3.系统设计与调试 (13) 3.1设计思路 (13) 3.2调试结果: (14) 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附录 (19)

前言 同步是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通信系统中的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等几大类。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有效地、可靠地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因此,如何使系统同步,如何保持同步,成为现代数字通信系统设计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数字通信时,一般总是以一定数目的码元组成一个个的“字”或“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的。因此,在接收这些数字流时,同样也必须知道这些“字”、“句”的起止时刻,在接收端产生与“字”、“句”起止时刻相一致的定时脉冲序列,统称为群同步或帧同步。群同步信号的频率很容易由位同步信号经分频而得出。但是,每个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却无法由分频器的输出决定。群同步的任务就是在位同步信息的基础上,识别出数字信息群(“字”或“句”)的起止时刻,或者说给出每个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 为了实现群同步,可以在数字信息流中插入一些特殊码字作为每个群的头尾标记,这些特殊的码字应该在信息码元序列中不会出现,或者是偶然可能出现,但不会重复出现,此时只要将这个特殊码字连发几次,收端就能识别出来,接收端根据这些特殊码字就可以实现群同步。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实现帧同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插入特殊码字实现群同步的方法有两种,即连贯式插入法和间隔式插入法。 作群同步码字用的特殊码字首先应该具有尖锐单峰特性的局部自相关特性,其次这个特殊码字在信息码元序列中不易出现以便识别,最后群同步识别器需要尽量简单。巴克码是目前已经找到的最常用的群同步码字之一。

四选一、四位比较器、加法器、计数器、巴克码发生器、七人表决器

EDA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实验1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EDA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习使用原理图进行设计输入。 3.初步掌握器件设计输入、编译、仿真和编程的过程。 4.学习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EDA开发软件一套 2.微机一台 3.实验开发系统一台 4.打印机一台 三、实验说明 本实验通过使用基本门电路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初步掌握EDA设计方法中的设计输入、编译、综合、仿真和编程的过程。实验结果可通过实验开发系统验证,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选择高、低电平开关作为输入,选择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电平值。 本实验使用Quartus II 软件作为设计工具,要求熟悉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环境和基本操作,如设计输入、编译和适配的过程等。 实验中的设计文件要求用原理图方法输入,实验时,注意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元件、连线、网络名的放置方法和放大、缩小、存盘、退出等命令的使用。学会管脚锁定以及编程下载的方法等。 四、实验要求 1.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输入并进行编译; 2.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3.编程下载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设计结果。 五、实验结果 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 仿真波形图:

管脚分配:

实验2 四位比较器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四位二进制码比较器,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 2.学习层次化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EDA 开发软件 一套 2.微机 一台 3.实验开发系统 一台 4.打印机 一台 5.其它器件与材料 若干 三、实验说明 本实验实现两个4位二进制码的比较器,输入为两个4位二进制码0123A A A A 和 0123B B B B ,输出为M (A=B ),G (A>B )和L (A

《电子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册格式(本页不打印) 一、设计任务(四号、黑体,不加粗) 例如: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正文全部为宋体、小四,下同) 二、设计要求 教师下达的设计基本要求……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宋体、小四、加粗) 对题目的理解,计划采用的实现方法 2.设计说明 对设计方案的简单综述,建议增加方案对比内容; 3.系统方案或者电路结构框图 包含对各个单元电路的详细分析; 保留详细的参数计算、卡诺图、状态转换图等设计内容; 4.设计方案 一个模块电路结构对应一个仿真波形和一段文字说明; 仿真及分析时,请捕捉关键点的波形数据,以确保设计结果具有良好的说服力; 5.电路原理总图 A4纸整张打印,打印出图纸边框 绘制原理图时,应注意加入电源、信号输入与输出端口; 芯片内部具有多个相同功能单元时,注意充分利用; 元器件在电路原理图中的布局应规范、紧凑; 6.PCB分层打印图 按照相同比例分别打印出顶层、底层、丝印层,并尽可能打印在同一张A4纸中; 在保证布通率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大的线宽、安全间距; 四、设计总结 个人真实的总结体会,不低于100字。 五、参考资料 包括网站、网页的资料;从网站上下载资料过多将被视为抄袭,一定要强调自己的设计思路,创新理念。 注: ——课程设计论文用A4纸打印,文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实验报告采用A4纸双面打印,实验报告的内容全部手写,所有的打印图请牢固粘贴在实验报告上,不要使用QQ截图等低像素的截图工具。 ——封面与任务书双面打印在同一张A4纸;

1、设计题目 数字钟 2、设计内容和要求: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路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与机械式时钟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且无机械装置,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设计要求采用中小规模集成器件完成具有以下技术指标的数字钟: (1)显示时、分、秒; (2)24小时制计数; (3)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进位。校时时钟源可以手动输入或借用电路中的时钟; (4)具有正点报时功能; (5)要求计时准确、稳定。 3、设计目的 (1)进一步熟悉各种进制计数器的功能及使用; (2)掌握译码器显示电路的应用; (3)熟悉集成芯片的内部结构及应用; (4)掌握数字电子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提升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4、设计原理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一般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校时电路、整点报时电路等单元组成。秒信号产生器是整个系统的时基信号,它直接决定计时系统的精度,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可选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加分频器来实现,但精度要求高的电路中多采用晶体振荡器电路加分频器实现,在本设计中要求精度高,所以选用的是后者。将标准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该计数器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秒发出一个“分脉冲”信号,该信号将作为“分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分计数器”也采用60进制计数器,每累计60分,发出一个“时脉冲”信号,该信号将被送到“时计数器”。“时计数器”可采用12进制也可采用24进制计数器,本实验采用24进制。最终完成一天的计数过程。译码显示电路将“时、分、秒”计数器的输出状态经七段显示译码器译码,通过六位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整点报时电路是根据计时系统的输出状态产生一个脉冲信号,去触发音频发生器实现报时。校时电路是对“时、分”显示数字进行校正和调整。其数字电子钟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雷达波形模糊图专业训练课设报告

专业综合 课程设计报告 课设题目:雷达波形模糊图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2013年11月28日 一、设计任务 模糊函数是对雷达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和波形设计的有效工具, 是雷达信号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模糊函数最初是在研究雷达分辨力问题时提出的, 并从衡量两个不同距离和不同径向速度目标的分辨度出发提出了模糊函数的定义。但模糊函数不仅可以说明分辨力, 还可以说明测量精度、测量模糊度以及抗

干扰状况等问题。雷达信号的模糊函数与雷达信息的提取紧密相关, 它不仅涉及了雷达的精度, 还涉及了雷达的抗干扰、自适应以及雷达信号的处理方式。本次课程设计目标是:画出某线性调频和相位编码信号的模糊图;根据模糊图分析多普勒频移对匹配滤波的影响;产生雷达回波数据并匹配滤波,根据仿真结果分析各参数对匹配滤波结果的影响。 二、 方案设计 设计某线性调频和相位编码信号 线性调频波形的定义为 ()?? ? ??=2cos t t x τβπ τ≤≤t 0 (1) 使用复数表达式,有 ()()t j t j e e t x θτ πβ==/2 τ≤≤t 0 (2) 该波形的瞬时频率是相位函数的微分 ()()t dt t d t F i τ βθπ==21 (3) 假设0>β,在s τ的脉宽内()t F i 线性地扫过了整个Hz β带宽。当βτ=50时,()t F 就是一个线性调频波。 画出其模糊图并分析模糊图的特征 模糊函数是波形设计与分析的工具,它可以方便地刻画波形与对应匹配滤波器的特征。模糊函数在分析分辨率、副瓣性能,以及多普勒和距离模糊方面非常有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对距离-多普勒耦合的分析。 考虑当输入为多普勒频移响应想()()t F j t x D π2ex p 时波形()t x 的匹配滤波器输出。同时,假设滤波器具有单位增益(1=α),并且设计为在0=M T 时达到峰值。这仅仅意味着滤波器输出端的时间轴与目标距离期望的峰值输出时间相关。滤波器的输出为 ()()),(?)()2ex p(;*D D D F t A ds t s x s F j s x F t y ≡-=?∞ ∞ -π (4) 将其定义为复模糊函数,即),(?D F t A 的幅度函数,即 ),(?),(D D F t A F t A ≡ (5) 它是二变量函数:一个是相对于期望匹配滤波峰值输出的时延,另一个是为滤波 器设计的多普勒频移与实际接收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之间的失配。 雷达信号的时间频率二维模糊函数定义为: dt e T t x t x F T y t F i d d d d d π2*)()(),(?∞ ∞ -+= (6) 上式不是模糊函数的唯一形式,为了分析方便,模糊函数还可以写成卷积形式,

巴克码

1 巴克码简介 1.1巴克码简介 巴克码主要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帧同步,其特点是具有尖锐的自相关函数,便于与随机的数字信息 相区别,易于识别,出现伪同步的可能性小。巴克码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律的二进制码组,它是一种非周期序列。一个n 位的巴克码组为{ , :, ,. ,},其中 的取值是+1或一1,其局部自相关函数为: ()i i+j 10x x 0,1,100n j i n j R j j n j n ===??==+-<

图1.1 巴克码发生器设计原理图 MATLAB软件概述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成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LAB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简易波形发生器设计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硬件课程设计实验室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波形发生器设计 年级:13级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号:201321111126 学生姓名:覃凤素 指导教师:罗伟华 2015年11月1日

波形发生器设计 波形发生器亦称函数发生器,作为实验信号源,是现今各种电子电路实验设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之一。 波形发生器一般是指能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电压波形的电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方案有多种,如先产生正弦波,再通过运算电路将正弦波转化为方波,经过积分电路将其转化为三角波,或者是先产生方波-三角波,再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本课程所设计电路采用第二种方法,利用集成运放构成的比较器和电容的充放电,实现集成运放的周期性翻转,从而在输出端产生一个方波。再经过积分电路产生三角波,最后通过正弦波转换电路形成正弦波。 一、设计要求: (1) 设计一套函数信号发生器,能自动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电压波形; (2) 输出信号的频率要求可调; (3) 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4) 在面包板上搭出电路,最后在电路板上焊出来; (5) 测出静态工作点并记录; (6) 给出分析过程、电路图和记录的波形。 扩展部分: (1)产生一组锯齿波,频率范围为10Hz~100Hz , V V 8p -p =; (2)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电路改成矩形波—锯齿波发生器,给出设计电路,并记录波形。 二、技术指标 (1) 频率范围:100Hz~1kHz,1kHz~10kHz ; (2) 输出电压:方波V V 24p -p ≤,三角波V V 6p -p =,正弦波V V 1p -p ≥; (3) 波形特性:方波s t μ30r < (1kHz ,最大输出时),三角波%2V <γ ,正弦波y~<2%。 三、选材: 元器件:ua741 2个,3DG130 4个,电阻,电容,二极管 仪器仪表: 直流稳压电源,电烙铁,万用表和双踪示波器 四、方案论证 方案一:用RC 桥式正弦波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经过滞回比较器输出方波,方波在经过积分器得到三角波。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帧同步提取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帧同步提取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2014 年 06月13 日

目录 摘要 (1) 一、前言 (2) 1.1 CDMA帧同步背景 (2) 二、帧同步提取基本原理 (3) 2.1 CDMA含义 (3) 2.2基本原理 (3) 2.2.1发端用户数据成帧 (3) 2.2.2 收端帧同步提取 (3) 三、帧同步提取设计 (6) 3.1课程设计分析 (6) 3.2帧同步提取测试设计步骤 (7) 3.2.1实验箱设置 (7) 3.2.2“发端数据成帧”测量步骤 (7) 3.3单片机程序流程图如下 (9) 四、帧同步提取测试结果 (10) 4.1课程设计实物链接图 (10) 4.2“发端数据成帧”实验过程 (10) 4.3实测收端帧同步误码: (11) 五、课设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源程序) (14)

摘要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移动环境下点对点的传输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那么对于给定资源应该采用什么多址技术使得有限的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AMPS、TACS和NMT等体制。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136(DAMPS)、PDC、IS-95等体制。一个典型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MS)、基站分系统(BSS)、移动交换中心(MSC)、原籍(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设备标识寄存器(EIR)、认证中心(AU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而这其中,多址技术便主要解决众多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给定频谱资源的问题。常规的多址方式有三种: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数字通信时,一般总是以一定数目的码元组成一个个的“字”或“句”,即组成一个个的“群”进行传输,因此群同步信号的频率很容易由位同步信号经分频而得出,但是每群的开头和末尾时刻却无法由分频器的输出决定。群同步的任务就是要给出这个“开头”和“末尾”的时刻。群同步有时也称为帧同步。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研究帧同步的提取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CDMA 帧同步移动通信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路设计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 路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电路设计、装配与调试 1. 运放组成的波形发生器的单元电路 运放的二个应用:⑴ 线性应用-RC 正弦波振荡器 ⑵ 非线性应用-滞回比较器 ⑴ RC 正弦波振荡器 RC 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9所示。 图3-9 RC 桥式振荡电路 RC 桥式振荡电路由二部分组成: ① 同相放大器,如图3-9(a )所示。 ② RC 串并联网络,如图3-9(b )所示。 或图3-9(c )所示,RC 串并联网络与同相放大器反馈支路组成桥式电路。 同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uo 作为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入电压,而将RC 串并联网络的输出电压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当f=f 0时, RC 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为零,放大器是同相放大器,电路的总相位移是零,满足相位平衡条件,而对于其他频率的信号,RC 串并联网络的相位移不为零,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由于RC 串并联网络在 f=f 0 时的传输系数F =1/3,因此要求放大器的总电压增益Au 应大于3,这对于集成运放组成的同相放大器来说是很容易满足的。由R 1、R f 、V 1、V 2及R 2构成负反馈支路,它与集成运放形成了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 只要适当选择R f 与R 1的比值, 就能实现Au>3的要求。其中,V1、V2和R 2是实现自动稳幅的限幅电路。 1 1R R A f u + =RC f π210=

① 振荡原理 RC 桥式振荡电路如图3-9所示。根据自激振荡的条件,φ=φa+Φf=2πn ,其中RC 串并联网络作为反馈电路,当f=fo 时,φf=0°,所以放大器的相移应为φa=0°,即可用一个同相输入的运算放大器组成。又因为当f=fo 时,F=1/3,所以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 ≥3。起振时A>3,起振后若只依靠晶体管的非线性来稳幅,波形顶部容易失真。为了改善输出波形,通常引入负反馈电路。其振荡频率由RC 串并联网络决定,图3-9(c )为RC 桥式振荡电路的桥式画法。RC 串并联网络及负反馈电路中的Rf+'2 R 、R1正好构成电桥四臂,这就是桥式振荡器名称的由来。在RC 串并联网络中, 取C C C R R R ====2121, 当虚部为零,即)/(11221C R C R ωω=时,3/1=F ② 稳幅原理 V 1、V 2和R 2是实现自动稳幅的限幅电路。V 1、V 2仅一只导通,导通的二极管和R 2并联等 效电阻为'2R 。根据同相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1 ' 2 1R R R A f ++=可知输出电压幅度与 '2 R 有关。 )1()1(1 11111// 1 2 121211222211 222 2122 22 2221 11C R C R j R R C C C R j R C j R C R j R Z Z Z U U F C R j R C j R Z C j R Z o f ωωωωωωωω-+++ =++ ++= +==+= =+=?? ?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衡阳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 《综合电子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一号黑体,居中 简易电子称的设计 小二号粗黑体,居中 班级2011级电信1班 组长 成员三号宋体,加粗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14年6月10 日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题目:简易电子秤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2 备选方案设计与比较 (2) 1.2.1 方案一 (3) 第二部分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2.1 总体设计方案说明 (7)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9) 2.2.1S T C89C52单片机 (10) 2.2.2时钟电路 (11) 2.2.3复位电路 (12) 2.3功能模块二(参照2.2) (13) 2.3.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4)

2.3.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5) 2.3.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16) 2.4功能模块三(实际名 (17) 2.4.1模块电路及参数计算 (18) 2.4.2工作原理和功能说明 (19) 2.4.3器件说明(含结构图、管脚图、功能表等) (20) 第三部分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3.1主程序流程图 (21) 3.2子程序一(实际名) (22) 3.3子程序二(实际名) (23) 3.4子程序三(实际名) (24) 3.4电路仿真(实际名) (24) 3.4.1仿真软件简介 (25) 3.4.2仿真电路图 (26) 3.4.3仿真结果(附图) (27) 第四部分安装调试与性能测量 4.1电路安装 (28) (推荐附整机数码照片) 4.2系统软、硬件调试 (29) 6.2.1调试步骤及测量数据 (30) 6.2.2故障分析及处理 (31) 4.3整机性能指标测量(附数据、波形等) (32) 课程设计总结 (33) 参考文献 报告正文的排版: 1. 纸张大小及版心:统一用A4纸(21×29.7)打印,边距设为:上 2.54cm,下2.54cm,左2.2cm,右2.2cm。行距为固定值20磅。 2. 第一级标题用三号粗黑体,(段落设置)段前1行,段后1行, 3. 第二级标题用小三黑体,靠左上下空一行 4. 第三级标题用四号黑体,靠左本身不空行 5. 正文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6. 图题及图中文字用5号宋体 7. 参考文献标题用三号粗黑体,居中上下空一行,参考文献正文为五号宋体

巴克码初稿

******************* 实践教学 ******************* 兰州理工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2年春季学期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差错控制编码的编译码设计与仿真 专业班级:09级通信一班 姓名:李杰 学号:09250106 指导教师:彭铎 成绩:

摘要 通信系统必须具备发现及检测差错的能力,并采取措施纠正,使差错控制在所能允许的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这就是差错控制过程,也是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之一。 本课程设计编辑了巴克码的编码和译码的程序,并实现了它的编译码过程;该程序可以对输入的5位的信息码进行巴克码编码,对于接收到的5位码字可以进行译码,从而判定是否是巴克码,整个过程是用MATLAB语言实现的。 关键词:编码;译码;MATLAB;巴克码

目录 前言 (1) 第1章基本原理 (2) 1.1 设计目的及意义 (2) 1.2 巴克码与帧同步 (2) 1.3 巴克码的产生和识别 (5) 第2章 MATLAB软件与介绍 (8) 2.1 MATLAB软件的特点 (8) 2.2 现有工业控制系统 (10) 2.3 MATLAB应用的工业控制系统中去的应用前景 (10) 第3章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11) 3.1 程序流程图 (11) 3.2 仿真程序 (13) 3.3 程序仿真图 (15) 参考文献 (20) 总结 (2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课题三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等非正弦电振荡信号是仪器仪表、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波形,产生这些波形的方法较多。本课题要求设计的多种波形发生器是一种环形的波形发生器,方波、三角波、脉冲波、锯齿波互相依存。电路中应用到模拟电路中的积分电路、过零比较器、直流电平移位电路和锯齿波发生器等典型电路。通过对本课题的设计与制作,可进一步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及电路的调试方法,提高对电子技术的开发应用能力。 1、 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环形的多种波形发生器,能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脉冲波和锯齿波,它们的时序关系及幅值要求如图3-3-1所示。 图3-3-1 波形图 设计要求: ⑴ 四种波形的周期及时序关系满足图3-3-1的要求,周期误差不超过%1±。 ⑵ 四种波形的幅值要求如图3-3-1所示,幅值误差不超过%10±。 ⑶ 只允许采用通用器件,如集成运放,选用F741。

要求完成单元电路的选择及参数设计,系统调试方案的选取及综合调试。 2、设计方案的选择 由给定的四种波形的时序关系看:方波决定三角波,三角波决定脉冲波,脉冲波决定锯齿波,而锯齿波又决定方波。属于环形多种波形发生器,原理框图可用3-3-2表示。 图3-3-2 多种波形发生器的方框图 仔细研究时序图可以看出,方波的电平突变发生在锯齿波过零时刻,当锯齿波的正程过零时,方波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故方波发生电路可由锯齿波经一个反相型过零比较器来实现。三角波可由方波通过积分电路来实现,选用一个积分电路来完成。图中的u B电平显然上移了+1V,故在积分电路之后应接一个直流电平移位电路,才能获得符合要求的u B波形。脉冲波的电平突变发生在三角波u B的过零时刻,三角波由高电平下降至零电位时,脉冲波由高电平实跳为低电平,故可用一个同相型过零比较器来实现。锯齿波波形仍是脉冲波波形对时间的积分,只不过正程和逆程积分时常数不同,可利用二极管作为开关,组成一个锯齿波发生电路。由上,可进一步将图3-3-2的方框图进一步具体化,如图3-3-3所示。 图3-3-3 多种波形发生器实际框图 器件选择,设计要求中规定只能选用通用器件,由于波形均有正、负电平,应选择由正、负电源供电的集成运放来完成,考虑到重复频率为100Hz(10ms),故选用通用型运放F741(F007)或四运放F324均可满足要求。本设计选用F741。其管脚排列及功能见附录三之三。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 组长: 其他成员: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1-16

目录 一、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现行系统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新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可行性综合评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方案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项目进度计划(Software Project Schedule)..............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需求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用例模型(用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例文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用例实现(时序图+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规格说明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测试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覆盖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试用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工作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本人在项目实现中的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文档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电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第一类:基本数字逻辑 本组内题目用基本门电路和中规模集成芯片实现 1. 彩灯控制器 设计一个彩灯控制电路,要求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在时钟信号作用下,按下表规定的顺序转换状态。表中1表示亮、0表示灭。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案、利用Multisim设计的具体过程,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Mulitisim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2. 投币式自动售饮料机 设计一个自动售饮料机电路。它的投币口每次只能投入一枚五角或一元的硬币。投入一元五角钱硬币后机器自动给出一杯饮料;投入两元硬币后,再给出饮料的同时找回一枚五角的硬币。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案、利用Multisim设计的具体过程,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Mulitisim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3. 医护人员传呼系统 用9个开关模拟1~9号病房的呼叫输入信号,9号优先级最高;9~1优先级依次降低;用一个数码管显示呼叫信号的病房号码,没有呼叫时显示0,有多个信号呼叫时,显示优先级最高的呼叫(其他呼叫号用指示灯显示);同时用蜂鸣器提醒医护人员注意,蜂鸣器在医护人员按下应答按钮后停止。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案、利用Multisim设计的具体过程,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Mulitisim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4. 巴克码信号发生器 巴克码信号是二相编码信号的一种,在多普勒雷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设计一个7位的巴克码(1110010)产生电路,用一个开关来控制信号发生器的启停。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案、利用Multisim设计的具体过程,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Mulitisim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5. 亲子鉴定器 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的遗传规律如下表所示,要求设计一电路,输入父母血型,子女可能出现血型的对应指示灯亮。写出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案、利用Multisim设计的具体过程,绘制电路原理图,利用Mulitisim仿真、验证电路功能。

EDA实验报告(四选一、四位比较器、加法器、计数器、巴克码发生器)

EDA实验报告

实验1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EDA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习使用原理图进行设计输入。 3.初步掌握器件设计输入、编译、仿真和编程的过程。 4.学习实验开发系统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EDA开发软件一套 2.微机一台 3.实验开发系统一台 4.打印机一台 三、实验说明 本实验通过使用基本门电路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设计,初步掌握EDA设计方法中的设计输入、编译、综合、仿真和编程的过程。实验结果可通过实验开发系统验证,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选择高、低电平开关作为输入,选择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电平值。 本实验使用Quartus II 软件作为设计工具,要求熟悉Quartus II 软件的使用环境和基本操作,如设计输入、编译和适配的过程等。 实验中的设计文件要求用原理图方法输入,实验时,注意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元件、连线、网络名的放置方法和放大、缩小、存盘、退出等命令的使用。学会管脚锁定以及编程下载的方法等。 四、实验要求 1.完成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输入并进行编译; 2.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 3.编程下载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设计结果。 五、实验结果 4选1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图: 仿真波形图:

管脚分配:

实验2 四位比较器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四位二进制码比较器,并在实验开发系统上验证。 2.学习层次化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EDA 开发软件 一套 2.微机 一台 3.实验开发系统 一台 4.打印机 一台 5.其它器件与材料 若干 三、实验说明 本实验实现两个4位二进制码的比较器,输入为两个4位二进制码0123A A A A 和 0123B B B B ,输出为M (A=B ),G (A>B )和L (A

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电子版模板

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谭玲丽 2016 年 5 月 12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专业:计算机科学班级: 完成时间:2016.5.12-2016.6.14 指导教师:谭玲丽专业负责人:

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表 指导教师:年月日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需求分析............................................................................................................... n 1.1 需求概述 ................................................................................................... n 1.2 功能简介 ................................................................................................... n 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n 2.1 确定联系集.......................................................................................................... n 2.2 局部E-R图 .......................................................................................................... n 2.3总E-R图 ............................................................................................................... n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 n 3.1关系模式的转换................................................................................................... n 3.2模式求精(规范化过程)................................................................................... n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n 4.1数据库物理结构................................................................................................... n 4.2数据表存放位置、系统配置............................................................................... n 5 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 .................................................................................................. n 5.1 定义...................................................................................................................... n 5.1.1 数据库的定义 ........................................................................................... n 5.1.2 表的定义 ................................................................................................... n 5.2 数据操作.............................................................................................................. n 5.2.1 单表查询 ................................................................................................... n 5.2.2 连接查询 ................................................................................................... n 5.2.3 操作结果集查询 ....................................................................................... n 5.2.4 嵌套查询 ................................................................................................... n 5.3 数据库更新操作.................................................................................................. n 5.3.1 插入数据 ................................................................................................... n 5.3.2 修改数据 ................................................................................................... n 5.3.3 删除数据 ................................................................................................... n 5.4 为数据库建立索引.............................................................................................. n 5.4.1 索引的建立 ............................................................................................... n 5.4.2 索引的删除 ............................................................................................... n 5.5 数据库的安全性(自主存取控制)........................................................................ n 5.5.1 登录帐户管理 ........................................................................................... n 5.5.2 用户权限管理 ........................................................................................... n 5.6 数据库的完整性.................................................................................................. n 5.6.1 实体完整性定义 ....................................................................................... n 5.6.2 参照完整性定义 ....................................................................................... n 5.6.2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定义 ........................................................................... n 5.6.3 触发器定义 .............................................................................................. n 5.7自定义函数.......................................................................................................... n 5.8存储过程的定义.................................................................................................. n 5.9事务的定义.......................................................................................................... n 6 总结................................................................................................................................. n 参考文献 ............................................................................................................................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