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理论与方法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理论与方法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理论与方法

书名: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理论与方法I S B N:9787811055702

简化ISBN:781105570

作者:郭学益编著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98.00元

优惠价:190元

字数:502000

印张:

装祯:平装

页数:424

版次:1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开本:16开

顾客评分:

章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与利用

1.1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1.1 全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概况

1.1.2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

1.1.3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1.1.4 中国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1.5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未来需求预测及资源保证1.2 资源循环的科学界定

1.2.1 资源循环的基本概念

1.2.2 资源循环的核心内涵

1.2.3 资源循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3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理论基础

1.3.1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特点

1.3.2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目标原则

1.3.3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基本理论

1.3.4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学科基础及关联学科1.3.5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关键科学问题

1.3.6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研究内容

1.3.7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基本方法

1.4 国内外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现状及发展

1.4.1 发达国家资源循环发展现状和趋势

1.4.2 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现状

1.4.3 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现状分析

1.4.4 资源循环是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1.5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实践

1.5.1 从工业废渣中循环利用有色金属

1.5.2 含锌烟尘循环利用有色金属

1.5.3 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有色金属

1.5.4 有色金属铜二次资源循环利用

1.5.5 从含钒固体废弃物中回收金属钒

1.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章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冶金中的应用

2.1 LCA的发展及定义

2.1.1 LCA的发展

2.1.2 LCA的概念

2.1.3 LCA的评价对象

2.1.4 LCA的意义

2.2 LCA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2.2.1 LCA方法的基本原则

2.2.2 LcA方法的主要思路

2.2.3 LCA的理论框架

2.2.4 LCA的局限性

2.2.5 材料LCA的方法

2.3 LCA的数据库及应用软件

2.3.1 LcA的数据库

2.3.2 LCA的应用软件

2.4 LCA的应用

2.4.1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

2.4.2 清洁生产领域的应用

2.4.3 LCA在可持续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5 LCA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应用

2.5.1 在矿产和金属产业中的应用

2.5.2 黄金提取方法的环境负荷评价

2.5.3 韶冶ISP铅锌生产过程环境负荷评价及改进措施2.5.4 再生铜的生命周期评价

2.5.5 我国电解铝工业综合生命周期评价2.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有色金属物质流分析

3.1 物质流的概念及其发展

3.1.1 物质流的概念

3.1.2 物质流分析的发展

3.1.3 我国的物质流分析研究进展

3.2 物质流分析的理论方法

3.2.1 物质流分析的模型

3.2.2 物质流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3.2.3 以物质流分析为基础的指标体系

3.3 物质流分析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3.4 物质流分析对我国政策制定的影响3.4.1 资源利用效率及其政策意义

3.4.2 物质循环效率与静脉产业的发展政策3.5 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应用

3.5.1 在我国水泥制造业中的应用

3.5.2 在我国磷物质循环中的应用

3.6 物质流分析方法在有色金属工业中的应用3.6.1 有色金属物质流分析方法的提出3.6.2 有色金属物质流分析方法的研究

3.7 有色金属物质流分析方法的应用实例3.7.1 欧洲铜物质流分析

3.7.2 我国铜物质流分析

3.7.3 瑞典的镉物质流分析

3.7.4 我国台湾地区镉资源的物质流分析3.7.5 我国铅锌业物质流分析

3.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4章有色金属清洁生产

4.1 清洁生产概述

4.1.1 清洁生产的定义

4.1.2 清洁生产的原则

4.1.3 清洁生产的目的

4.1.4 清洁生产的内容

4.1.5 清洁生产的意义

4.2 清洁生产的方法学原理

4.2.1 清洁生产方法学的理论基础4.2.2 末端治理与全过程控制理论4.2.3 推进清洁生产的相关理论

4.3 国内外清洁生产现状及发展

4.3.1 国外清洁生产情况

4.3.2 国内清洁生产情况

4.4 有色金属清洁冶金生产实例

4.4.1 铜冶金的清洁生产

4.4.2 铝冶金的清洁生产

4.4.3 锌冶金的清洁生产

4.4.4 铅的清洁冶金

4.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5章环境材料

5.1 环境材料概论

5.1.1 引言

5.1.2 环境与材料

5.1.3 环境材料的研究历史

5.1.4 环境材料的概念

5.1.5 环境材料的特征

5.1.6 环境材料的分类

5.1.7 环境材料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5.2 环境材料的研究内容

5.2.1 材料的循环再生设计

5.2.2 材料的评价理论

5.2.3 材料的生产模式

5.3 环境材料研究中的几个基本关系5.3.1 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和新材料的关系

5.3.2 环境材料与发展的关系

5.3.3 环境材料与环境协调产品的关系

5.3.4 环境材料与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

5.4 有色金属环境材料的生态设计

5.4.1 努力降低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

5.4.2 促进持续的循环利用

5.4.3 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和实施循环管理环境保护5.4.4 金属制造过程与其他产业废弃物处理过程的融合5.5 环境材料研究开发进展

5.5.1 不含有毒物质的材料

5.5.2 绿色环境化

5.5.3 可循环材料

5.5.4 更高的材料效率

5.5.5 可设计的材料

5.6 典型有色金属环境材料

5.6.1 无铅焊料

5.6.2 光触媒

5.6.3 储氢合金

5.6.4 无锌粉

5.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6章有色冶金生态设计

6.1 生态设计概述

6.1.1 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

6.1.2 生态设计的历史及发展

6.1.3 生态设计的普及

6.2 生态设计方法

6.2.1 生态设计的原则及战略

6.2.2 生态设计方法

6.2.3 生态设计过程

6.2.4 模块化设计

6.2.5 生态设计数据库和知识库

6.3 生态设计的应用

6.3.1 在金属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6.3.2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6.3.3 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6.3.4 机电产品生态设计

6.3.5 汽车轻量化设计

6.4 有色金属工业生态设计

6.4.1 生态设计对有色金属工业的意义

6.4.2 有色金属工业生态设计

6.4.3 生态设计在有色金属工业中的应用与实践6.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二OO八年六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第三章罚则 第四章附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对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设立科学技术奖,其名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该奖属社会力量设奖。 第三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包括: (一)技术发明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第四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基金由支持和关心中国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有色金属行业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个人所捐赠及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向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等筹集。也可由其它渠道筹集。 第五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六条维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严肃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授予,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七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

决定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其机构设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第八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联合设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组,依照本办法,负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 第二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予第九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机构的组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第十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一条申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需由行业内有关单位推荐。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第十二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组作出认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结论,并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和人选及等级的建议。 第十三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单位和个人。所称重大发明,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 (二)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 (三)经实施,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十四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单位和个人:

中国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区域

铅矿属(铂锶矿铕矿矿产 铁矿县铁霍丘川攀肃红 南湘等锰 尔吉 气;冶一 目前中国已矿、锌矿、铝铂矿、钯矿、矿、铷矿、铯矿)、锗矿、镓产分布简介如铁矿:全国矿区、冀东一铁矿区、内蒙丘铁矿、湖北攀枝花一西昌红山铁矿、甘锰矿:全国湘潭、民乐、锰矿;四川高铬铁矿:有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辽宁省红透一阳新铜矿集 中已探明储量的铝土矿、镁矿铱矿、铑矿铯矿、稀土元素镓矿、铟矿、如下。 国已探明的铁一北京铁矿区蒙古包头一白北鄂东铁矿区昌钒钛磁铁矿甘肃镜铁山铁国已探明的锰玛瑙山、响涛高燕和轿顶山有56处产地,探明矿区910透山;安徽省集中区;广东 国有色金属的金属矿产有、镍矿、钴矿矿、锇矿、钌矿素(钇矿、钆铊矿、铪矿铁矿区有1834、河北邯郸一云鄂博铁锈稀、江西新余一矿、云南滇中铁铁矿、新疆哈矿区共有21涛园等锰矿;锰矿;贵州主要是新疆处,主要为:铜陵铜矿集中省石菉;山西 属矿产主要54种,即:矿、钨矿、锡矿)、金矿、银矿、铽矿、镝矿、铼矿、镉4处。大型和一刑台铁矿区稀土矿、山东一吉安铁矿区铁矿区、云南密天湖铁矿,13处,主要有;广东有小带遵义锰矿。 疆萨尔托海、:黑龙江省多中区;江西省西省中条山地要分布区域 铁矿、锰矿、锡矿、铋矿、银矿、铌矿、镝矿、铈矿、镉矿、钪矿、和超大型铁矿区、山西灵丘东鲁中铁矿区区、福建闽南南大勐龙铁矿,等等。 有:辽宁瓦房带、新椿等锰西藏罗布莎多宝山;内蒙省德兴、城门地区;云南省、铬矿、钛矿钼矿、汞矿钽矿、铍矿镧矿、镨矿硒矿、蹄矿矿区主要有:丘平型关铁矿区、宁芜一庐南铁矿区、海矿、陕西略阳房子锰矿;福锰矿;广西八莎、内蒙古贺蒙古自治区乌门山、武山、省东川、易门矿、钒矿、铜矿、锑矿、铂矿、锂矿、锆矿、钕矿、钐矿。现就主要辽宁鞍山一矿、山西五台庐纵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阳鱼洞子铁矿福建连城锰矿八一、下雷、贺根山、甘肃乌奴格吐山、水平;湖北门、大红山;矿、族金 矿、 矿、金属本溪一岚安徽矿、四矿、甘矿;湖荔浦肃大道霍各北省大西藏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 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题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P38 1.试述资源与资源循环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资源是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循环则是指人类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加以利用实现其价值才是资源循环所起的本质作用。 联系:资源循环是以资源为基础上的循环操作,脱离资源则资源循环也没有意义,而资源又可以在循环利用中产生新资源,资源循环可以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高残留的废弃物又进一步转化为资源,可见资源的产生是来自循环的过程。因此,资源与资源循环又是紧密联系的。 11.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它与资源循环有什么不同? ①资源循环利用的学科定义是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利用和废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 ②与资源循环相比,资源循环利用对资源的利用更细致,它可以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赋存形式综合开发,充分利用。而资源循环则只是把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没有更进一步开发、 21.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定义是什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资源循环科学原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的科学,分为资源循环科学和资源循环工程两部分。 P72 2.何谓绿色化学、绿色化工?为什么要进行资源替代?你是如何理解资源循环的化学化工基础的? ①绿色化学被定义为旨在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与生成的化工生产过程设计策略与方法,它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部分。 绿色化工是在绿色化学概念的基础上开发的、从源头上阻止环境污染的化工技术。 ②进行资源替代可以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释放能量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用新资源,新能源代替旧资源(传统资源)也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 ③使用无毒无害原料及可再生资源,原子经济性反应和高选择反应,采用无毒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环保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环保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1:33.0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王世兴 [导读] 摘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摘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加强技术工艺改造,采取清洁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指标,从源头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对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有色金属;环保;可持续发展;对策 引言 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压延及锻造为主的基础产业,产品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我国是有色金属消费大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和第二大铝消费国。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硕果累累,但仍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因此分析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形势,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特点 1.1我国矿产资源储备不足 有色金属工业需要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原材料。因为有色金属具有不可再生性,我国在三十年来对矿产资源不断扩大需求,新增的探明储量也逐渐下降,这就导致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储备量不断下降。很多过去的老牌矿采企业因为缺乏矿物原理,导致企业难以运行。 1.2 矿石品位低和“三废”产生量大 我国矿石品味较低,且容易产生废弃。我国铜矿、铅锌矿、钼矿及金矿等的平均品味太低。我国有色金属矿存在较多的伴生元素,对其进行冶炼较为困难,其复杂的工艺以及长时间的生产期,导致在冶炼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三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3 能耗高、污染重、水耗大 有色金属工业是一个高能耗行业。现在国内原料60%-70%的矿量由坑内采出。采1t有色金属同时要挖出几百吨、上千吨的废石,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矿石的品位逐年下降,能耗逐年升高。加上生产工艺复杂,致使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有色金属生产的主要污染物是采、选、冶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物,在冶炼过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硫、氟化氢及含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地处西北地区的有色金属企业,因水资源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主要环保问题 在当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工业、航空航天、核能利用等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计算机等所需的部件,大部分是有色金属制成的。此外,合金钢的生产也离不开镍、钴、钨、钼、钒、铌等有色金属。很多国家都竞相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增加有色金属的战略储备。由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选矿工艺流程不统一,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较复杂。加上与其他采掘业相比,企业对有色金属矿的投资额度比环保投资、废水处理投资高很多,因而企业在环保方面往往做得不够。从固体废弃物来看,在有色金属加工过程中,采矿、选矿、冶炼都会排出大量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炉渣、冶炼渣、脱硫石膏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色金属工业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呈增长态势。但是,在传统工业模式下,我国冶金工业中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还不到 8%。大部分固体废弃物,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排入自然界,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有色金属行业对水的污染也非常严重。相对其他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来说,有色金属行业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更多有害元素和重金属。在有色金属企业排放的废水中,铬、镉、铅、汞、砷等污染物含量很多,对人体毒性很大。有色金属污染造成的疾病具有长期性、隐蔽性、不可逆性的特点。首先,有色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排泄,并逐渐蓄积起来,对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多方面危害。其次,绝大多数有色金属在水中以无机物离子的形式存在,无色无味,通常情况下很难检测到,具有隐蔽性强、难以察觉的特点。再次,有色金属污染引起的病变绝大多数具有不可逆性,难以医治,会造成患者终身损害。 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改进有色金属行业“三废”污染治理的技术工艺 近十年来,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开发和引进了一批新技术、新设备,但这仅限于少数重点企业,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仍比较低;加之产业政策在有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早已被现代生产淘汰的工艺和设备使用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提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淘汰落后的工艺和技术,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加强回收尾矿中的有用矿物和综合利用,研究发展井下充填技术,大力开展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提高废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和水重复利用率。 3.2 执行产业政策、发挥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和集体小企业发展极快,在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小企业无序盲目发展,这些小企业的特点是技术老化、设备陈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生产率低。这些小企业的分散、不规范,不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违背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方针,应逐步加以限制和淘汰,以使原料集中,发挥大厂的规模效益。第三,对产品结构进行改善,保证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我国虽然生产的有色金属产量较多,但是其中有较大比例的初级产品,缺乏高附加值产品,主要是品种技术含量低,难以满足国内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的高端有色金属产品主要靠进口。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复合材料、超薄铜板等类型材料有着较广阔的市场,因此,我国的科研和生产部门应该立足于市场,保证产品的适销对路,而已经开发的产品,要提高规模,注意质量。 3.3 重视矿山的发展,扩大资源的利用 我国有色冶炼能力超过矿山能力,原料供不应求,导致冶炼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下降。为了保证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应重视矿山的建设。有色矿山原料基础薄弱,不少矿山是上世纪中叶建设起来的,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缺乏发展后劲,尤其是我国的大型铜矿少、品位低、开采条件差,限制了铜工业的发展,供求矛盾大。为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加强地质工作的同时,对尚未开发且已具备开发条件的铜矿,应给予开发扶持。对原料资源较好具备扩产的有色老矿山应加速技改,创造条件扩产。同时应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提取工艺的工业化研究,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此外,我国尚有一部分矿藏资源属复杂难选多金属矿,有害杂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 我国铟储量居世界第一。铟主要伴生在铅锌矿中,非常的少,不能再生。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物质之一,可作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主要作飞机用的高级轴承的镀层,还在半导体、通信器材等方面不可或缺,更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性材料。据统计,全球的铟储量仅为1.5万吨左右,其中2/3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产铟大国,最近几年的铟产量超过了全球产量的50%。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讲的一句话。全世界目前已经探明的稀土工业储量为1亿吨,全中国有4 300万吨。而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床在我国内蒙古包头市以北的白云鄂博,已探明储量达3 600万吨,占全国的84%和全世界的36%。除稀土金属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一外,中国还是其他多种稀有金属的储量大国。 我国锗储量也居世界第一。锗主要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石油产品催化剂、太阳能电池等生产,并被广泛用于光纤通讯领域。 我国钨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钨主要用于硬质合金、特种钢等产品,被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钨能耐高温,所以钨合金被大量用在机械、武器工业中。比如枪、炮的发射管中都会用到钨的合金。军事方面用做穿甲弹的弹丸,都是用比坦克装甲硬得多的高密度合金钢、碳化钨等材料制成的。因为没有放射性,钨的化学性能也非常稳定,甚至在1 0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氧化,而且硬度也不会明显下降。这点对防破甲弹的高温金属射

流十分有利。钨的硬度极高,主要用于钢铁金属的合金,加入钨后钢的硬度会有极大的提高,在金属加工领域的刀具材料高速钢就是含钨的合金。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钨的话,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金属加工能力就会出现极大的缺失,直接导致机械行业的瘫痪,所以称之为“战略金属”。 我国钼的储量居世界第二。钼主要用于炼制各类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超级合金,在军事工业中应用广泛,被称作“战争金属”。 此外,钽、锶、锑、镉、铱、铋、铑、钛、镍、锆、铬、钴等金属的储量也较大,它们在国防建设中有广泛且重要的用途,有些用于宇宙飞船及军用装备的制造。如金属钽不仅在火炮上有大用处,而且是宇宙空间探索必要的材料,其奇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至今科学家还在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分析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分析1 摘要: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与众多产业相互影响,但不能确定有色金属产业对其它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如何。因此,本文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与其它各产业部门的前后向关联程度,并结合相关产业的产值贡献率,分析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投入产出;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产值贡献率 一、研究背景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以外所有金属的总称,属于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是经济、国防和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家电、航空、电子等重要领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将有色金属产业分为有色金属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两个部门。 有色金属产业链长,与众多产业部门相互作用,但目前对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则很少,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作用进行的研究则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本文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关联,并结合相关产业的产值贡献率,分析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以期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二、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广泛、复杂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简单来说就是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角度可将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某产业购入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称有色金属产业与其有前向关联,关联程度用分配系数表示;有色金属产业直接购入某产业产品进行生产,称有色金属产业与该产业有直接后向关联,关联程度用直接消耗系数表示。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 本科 中国地质大学开卷参考资料题库及答案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了解研究区矿产资源远景.圈出矿化潜力较大的地段是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A 2. 基本查明矿体形态和质量特征.评价矿体是否有开采价值属于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_______。(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C 3. 查明区内地质情况.大致掌握矿体特征属于矿产勘查哪个阶段的工作内容_______。(4分) (A) 矿产预查 (B) 矿产普查 (C) 矿产详查 (D) 矿产勘探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4. 以下名词与“矿产勘查”同义的有_______。(4分) (A) 地质调查 (B) 矿产资源勘查 (C) 地质勘查 (D) 矿产地质勘查 参考答案:B,D 5. 矿产勘查工作的阶段包括_______。(4分) (A) 预查阶段 (B) 普查阶段

(C) 详查阶段 (D) 勘探阶段 参考答案:A,B,C,D 6. 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是_______。(4分) (A)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B) 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C) 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D) 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参考答案:A,B,C,D 7.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包括_______。(4分) (A) 地质基础 (B) 经济基础 (C) 技术基础 (D) 预测基础 参考答案:A,B,C,D 判断题 8. 矿产勘查即矿产勘探。(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9.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基本能够自给。(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0. 矿产勘查的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解题思路: 11. 矿产详查是矿产勘查的最后阶段(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解题思路: 12. 矿产勘查设计的编制与审批是勘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首要环节。(3分) 正确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2015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11讲解

2015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通过项目 一等奖(53项)(排序不分先后) 1、2015001 陕西秦岭地区与小岩体有关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与找矿预测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院、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三总队、西安西北有色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二总队 王瑞廷、代军治、张西社、张云峰、鱼康平、任涛、王磊、李剑斌、袁海潮、王鹏、郭延辉 2、2015002 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与找矿预测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云南金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色地科矿产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方维萱、杜玉龙、李建旭、李天成、郭玉乾、杨新雨、王国泰、王磊、罗丽智、王同荣、曾保成、张巨伟、刘文剑、鲁佳、张守林、聂天 3、2015003 埃塞俄比亚北部施瑞地区VMS型铜锌金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研究中色金地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王京彬、朱思才、甘凤伟、秦秀峰、刘海鹏、熊靓辉、高珍权、张汉成、杨自安、余飞燕、尤泽峰、景亮兵 4、2015004 缓角度绳索取心钻探钻具及工艺研究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杨有林、杨俊德、张周平、彭环云、赵兴福、穆玉生、曹函、汪洋、高启波、史金鑫、王凯、雒焕祯、齐正广、尹茂红、孙育龙、田贵云 5、2015005 露井复合开采滑坡风险辨识及其雷达监测系统的研发北方工业大学、中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北京中科创新园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孙世国、连民杰、赵东寅、喻忠军、申其鸿、冯少杰、宋志飞、孙晓鲲、纪颖波、沈志莉、姜亭亭、王杰、罗运华、韦寒波、姜德民、徐开明 6、2015006 复杂难采顶底柱残矿体安全高效开关键技术研究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属股份限公司凡口铅锌矿、中南大学、宏大矿业有限公司 姚曙、史秀志、蔡文、罗周全、骆建辉、陈坤锐、古德生、黄沛生、田志刚、曹胜祥、颜克俊、阮喜清、佘建煌、邱贤阳、谭军、杨桂远

中国珍贵有色金属资源闲聊

中国珍贵有色金属资源闲聊 秦为胜 中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目前,已发现的有色金属有80多种,其中钨、锑、锡、钛、稀土、锂、镁矿、铋矿、铅、锌等金属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铜、铝、铅、钼、汞、金、银等储量亦居世界前列.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分布特点是:在工业上用途最广泛的铜、铝、铅、锌分布广泛,大多数省区都有分布,但又相对集中南方省区,铜多集中在滇、藏、甘、青、鄂、赣、皖;铝集中在晋、豫、黔、桂、鲁;铅锌集中在滇、青、粤、湘、辽.此外,有若干规模庞大的珍贵有色金属矿散见于不同地区、,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湖南锡矿山的锑、四川攀枝花的钒钛、甘肃金昌的镍等 一、我国稀土资源分布与特点: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稀土总储量约为1.26亿吨,其中44%来自中国。邓小平曾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作为尖端科技的“未来星”的稀土,其价值堪比石油,丰富的稀土资源也将是我国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享有"富饶的宝山"美誉的白云鄂博大型铁矿是世界罕见的以铁、稀土、铌为主的多金属共生矿,其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铌储量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二位。 我国稀土资源整体呈现南重北轻的特点。北方以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为代表,主要生产轻稀土,其储量超过全国的80%,包头白云鄂博矿、山东微山矿以及四川冕宁矿中轻稀土元素占比最大且最为集中;南方矿点则比较分散,主要为分布于江西、广东、福建、湖南、广西等南方省区的离子型稀土矿,以重稀土为主,其储量占我国重稀土资源的90%,南方的江西龙南矿和湖南江华矿重稀土元素最为集中。 作为中国的战略性优势资源,2011年以前,中国稀土产量的全球占比逐渐增大,最高达到97.7%;2011年之后这一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2015年的全球占比仍然高达85%,这意味着中国在以全球41%的储量供给全球85%的需求。 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03T)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理论基础、资源循环利用原理、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与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和资源循环科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学习资源循环利用与材料成分、结构、性能、工艺之间内在的基础化学规律。重视以化学的视角制备材料、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培养出能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工业废物资源化开发、研究、设计与管理等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学生应获取的知识与能力: 1.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质及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化学、资源循环科学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接受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法与技能的系统训练; 3.掌握现代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及资源与环境相关的检测技术; 4.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 5. 了解以化学为基础的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资源循环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学制与学位 学制: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 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绿色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科学基础、循环经济概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 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 学分总体安排 1.课程学分 课程共136.1学分;必修课103.1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75.7%;选修课33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4.3%。 2.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总学分为34.5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20.2%。 教学进程(附表1~5) 毕业标准与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0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对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分析

对有色金属资源勘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5:13:56.2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王海龙 [导读] 当前一大批矿山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如果不能迅速在一些重点矿山和重要矿种的后备储量上取得突破,很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有色金属的大量开采,有色金属资源越来越难开采,同时对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而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投入,我国已经成为集物探和化探为一体的综合性勘查技术国家,并且在实际勘查中,充分利用非线性的高新技术处理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创立起一套新的勘查技术评价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勘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正确掌握勘查的每个环节,我们国家的资源勘查工作必将有重大突破。 关键词:有色金属勘查;分析 引言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也影响着国家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特别是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等大宗战略矿产的短缺,对外交、运输、经济布局等等已经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当前一大批矿山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如果不能迅速在一些重点矿山和重要矿种的后备储量上取得突破,很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含义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其中主要包括铅、铜、镍、锌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银、金、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我国习惯将铜、铅、锌、等矿种作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这些矿产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广泛用于各种合金、机械、船舶、电气、化工、汽车、飞机、军工及民用器具上,是我国发展高科技所不可替代的基本原料。 由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的日益增多,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业对现阶段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质量及各方面的意义,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提高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的质量,促进我国的现代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业进程。 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影响着国家的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发展改善。特别是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外交、运输、经济布局等已经构成了沉重的压力。当前我国的大批矿山的后备资源处于储量严重的短缺和不足之中,很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资源短缺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于施工进程的有效监督管理,联系理论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好施工工程质量,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决策建议,从而不断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确保施工高效顺利进行。 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勘查思路 1、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第一,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产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第二,大宗矿产的储量明显不足,但是用途较少矿产的储量则相对比较丰富;第三,富矿稀少,贫矿较多,并且开发与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第四,中小型矿床较多,但是超大型矿床比较稀缺,矿山规模普遍偏小;第五,矿石组分比较复杂,共生半生矿较多。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思路 考虑到在老矿区找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寻找可接替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地质科学理论以及勘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方法进行整合,寻找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思路。第一在矿山深边部找矿,主要步骤为:分析成矿地质条件、配合地面进行地下物探、组合化探方法、利用工程进行验证。第二在矿山近外围找矿,主要步骤为: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提取蚀变矿化的遥感信息、地质踏查和矿产剖面性化探、地面物探、利用有机气体集成、点吸附等新方法进行化探、利用工程进行验证。 四、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找矿方法分析 从找矿思路可以看出,现有矿区的深部和周边是探索的重点,高新技术是顺找到新资源的保障,因此未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方法有如下几个: 1、做好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成矿规律的分析是区域找矿的基础工作,在每一个新区域进行有色金属找矿工作之前,必须充分掌握区域地质年代变迁、地质构造发育情况、成矿机理等信息,这些信息综合起来能够准确把握矿区有色金属成矿环境和成矿情况,这对进一步划定勘探区域有极大的帮助。成矿地区地质条件的分析是找矿第一步,找矿人员只有先分析并掌握好成矿地质条件之后,才能判断出矿产资源的大致储存位置,便于后期矿石开采。地质条件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结合矿产地区的地质背景、常产矿产资源类型、成矿产动力学等因素作综合性研究,以此来预测出该成矿地区可能储存的矿产,并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有利的地段。 2、井下物探 地面三维地震主要是依靠反射波的识别与分析来确定有色金属矿产的赋存情况,物探手段的优点在于造价低、范围广,但是地震波穿过厚盖层时已经衰减了大部分,因此这种手段无法探测过深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而井下物探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个劣势,直接在巷道内部进行物探实验,可以探测更深部位的资源赋存情况。井下物探方法在找矿的过程中具有其他方法没有的优点,例如:将场源放在井周围的不同位置,在坑(井)中进行测量,不仅可以确定坑(井),周围的盲矿体,还可以增大钻孔所反映的地质信息的空间范围;如果将场源放井中的矿体上进行分析测试,不仅可以追踪到矿体的垂向展布特征以及产状,还可以获得深部异的矿体信息等。 3、吸附法化探找矿 该方法是基于传统化探衍生的新兴有色金属找矿方法,主要是依赖于烃类等元素的吸附特性,通过探测具有吸附性元素的分布和移动路径,判定有色金属矿区范围及富集程度。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捕捉到埋藏较深的有色金属矿,深部矿床中的部分元素游离之后穿过盖层进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doc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研究报告 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第一部分行业分析 1 有色金属行业概述 1.1 前言 有色金属包括64个品种(不包括合金),有色金属材料按密度、价格、储量、分布等情况分为:轻有色金属:密度小于4.5/m3,如铝、钙、镁等及其合金。重有色金属:密度大于4.5/m3,如铜、镍、铅、锌、锡、锑等。贵有色金属:金、银和铂族元素及其合金。半金属材料:硅、硒、砷和硼等。稀有金属材料:稀有轻金属材料:钛、铍、锂、铷和铯等及其合金。稀有高熔点金属材料:钨、钼、钽、铌、锆和钒等及其合金。稀有分散金属材料:鎵、铟、铊和锗等。稀有放射性金属材料:镭、锕系元素等。 在所有有色金属材料中,其中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铜、铝、铅、锌、锡、镍、镁、锑、汞、钛等十大品种,他们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汽车、冶金、包装、国防和高科技等重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实力不断壮大。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的产量从1983年的133万吨猛增到1999年的680万吨,增长了几倍多,跃居世界第二位,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供不应求的局面,使我国进入了有色金属生产大国的行列,成为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表(1-1)历年有色金属产量 随着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的现货和期货市场的开设和发展,以及期权等各种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有色金属对许多人来讲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实物商品概念,而是投资和投机的对象,其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已成为投资者和投机者注目的焦点。衍生交易品种的出现,活跃了有色金属的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工具,出现了新的价格机制。在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是LME,它对全球的有色金属交易提供价格指导。在国内,最重要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是上海金属交易所,它是全球三大有色金属交易所之一。 目前,国内的有色金属市场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国际市场上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对国内有色金属价格的波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内有色金属期现货的价格已基本与国际期现货的有色金属价格同步波动。另外,国内外有色金属现货市场上产生的价格基本上与其在LME 和SHME交割月份的价格相同。 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在94、95年二年中经历了大牛市,95年国际铜价格最高达到3030美元/吨,国内铜价也达到32140元/吨。但1996年在LME发生“住友事件”后,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元气大伤,有色金属价格开始一路下滑,市场进入了熊市。在97年上半年,有色金属的价格虽有回升,但在下半年各种有色金属的价格纷纷转入下降之势。而且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大的影响,人们对98年有色金属市场不看好,为了避免损失而在年末开始大量恐慌性抛售,导致多数有色金属价格急剧下跌。仅锌的价格由于市场短缺和投机商的“轧空”行为而出现大幅上扬。进入98年后,有色金属的价格也基本保持跌势,铜、铝、锌在LME的价格最低曾分别达到每吨1600美元、1300美元和950美元以下,国内铜、铝、的最低价曾分别达到每吨15000元、13000元和9000元以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有色金属价格基本上都保持在低位运行。进入99年,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有色金属价格开始止跌回稳,且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有色金属的价格以最高价报收。进入2000年,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上涨,到8月份,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度回调。 1.2 主要有色金属简介 有色金属由于其良好的物理特性,而成为国防工业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汽车、冶金、包装等方面。 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于铜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因此它们在各种工业设备制造中被广泛地应用,其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汽车工业、电子工业、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1.当局概论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2%,所以说,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优化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结构、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是有色金属行业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万吨,同期增长%,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低个百分点;矿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增幅。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正在从依靠冶炼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变,行业固定资产也出现向西部转移的明显态势。 价格方面,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趋紧、美国经济复苏程度缓慢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重现,宏观环境的恶化打压了基本金属的上行空间,全球有色金属在上半年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而我国基本有色金属价格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上涨动力更小,呈现出伦强沪弱的态势。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大幅上涨。 进出口方面,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产生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而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大逆差。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现了贸易逆差亿美元。 2.供求分析 一、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运行情况 有效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在政策引导下,2011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现象有所缓解,冶炼产品产量显着放缓。 (一)、供给:冶炼产品增幅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在控制冶炼产品增长政策下,冶炼产品增幅放缓 有色金属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因此一直以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根据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产能年均增速被限制在8%左右,而“十一五”期间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的复合增长为%。在国家政策控制下,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增幅放缓,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矿产品产量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结构调整初现成效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概论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而是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解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弃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它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能源清洁。(a常规能源的清洁;b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新能源的开发;d新能源的开发和各种节能技术)2.生产过程清洁。包括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原料,产出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3.产品清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原料和能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或二次能源,减少昂贵和稀缺资源的使用,产品的包装、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合理,产品已于回收且可再生为原料,易处理、降解且无污染。 清洁生产的理论支撑体系:1.守恒和平衡理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总是保持守恒,既不能无缘无故增减,又不能无缘无故缺位,只是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2.创新理论。就企业生产而言,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2、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与秸秆的堆肥技术技术原理相同,都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和转化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垃圾减量。 根据堆肥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由于好氧堆肥比厌氧堆肥时间短、肥效好、异味少,一般生活垃圾堆肥均指的是好氧堆肥。 生活垃圾由于成分复杂,而堆肥过程中只有可降解有机物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堆肥前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碎玻璃、陶瓷等必须经过分选去除,分选后的垃圾可单独堆肥,也可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或者农业废弃物混合后堆肥。 堆肥后的成品肥料应达到如下标准:1.有机质含量大于。2.成品肥料不得对环境有害,病菌、害虫卵、杂草种子等已经杀灭。3.肥料外观呈褐色或茶褐色,无臭味,质地松散。 农业废弃物堆肥由于比较分散,通常就地处理的较多,机械化程度低,露天堆肥所占比例较大,通风采用翻堆的方法,通常不进行控温。 生活垃圾堆肥的规模更大,尽管也有露天堆肥,但更普遍的情况下是利用大体积的发酵仓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温度和通风都可以采用仪器控制。 生活垃圾好氧堆肥流程:1.预处理。主要是分选、破碎和加入调理剂,将不可堆肥物质去除后将垃圾破碎至12-60mm的粒径,之后调整含水量和C/N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