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 含答案 (打包53套)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  含答案    (打包53套)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  含答案    (打包53套)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作业1 运动的描述

时间:45分钟

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B )

A .2 m ,-2 m ,-1 m

B .-2 m,2 m,1 m

C .4 m,0,1 m

D .-4 m,0,-1 m

解析: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 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从距地面 4 m 高处开始下落,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所以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2 m ;小球落到地面上,此时距离坐标原点为2 m ,所以落地点的位置坐标是2 m ;小球在距离地面1 m 高处被接住,此时的小球在坐标原点的下方1 m 处,所以接住点的位置坐标是1 m .所以A 、C 、D 错误,B 正确.

2.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 B )

A .13 km/h

B .21 km/h

C .68 km/h

D .83 km/h

解析:由题可知,路程为1 000里=500 km ,时间为24 h ,所以船速为v =s t =

500 km

24 h

≈21 km/h.故B 正确,A 、C 、D 错误.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一定运动了3 m

B .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 3 m/s ,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1.5 m/s

解析:平均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程度,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是3 m/s ,则物体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3 m/s ,所以位移不一定是3 m ,

同样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在1 s 内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3 m/s ,所以位移也不一定是3 m ,在某一个位置的速度也不能确定,故A 、C 、D 错误;物体在某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则由x =vt 可以计算出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选项B 正确.

4.有一人在平直马路边散步(速度不变),他发现每隔t 1时间有一路公共汽车迎面开过,他还发现每隔t 2时间就有一辆这路公共汽车从身后开过,于是他计算出这路车从汽车站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D )

A.2t 1t 2

t

1+t 2

B.2t 1t 2

t 1+t 2

C.

t 1t 2

t

1+t 2

D.

2t 1t 2

t 1+t 2

解析:设车速为v 车,人的速度为v 人,发车时间间隔为t ,则有(v 车-v 人)t 2=v 车t ,(v

+v 人)t 1=v 车t ,两式联立得t =

2t 1t 2

t 1+t 2

,选项D 正确. 5.赵老师热爱自行车骑行这一锻炼方法,每次锻炼他都会用运动软件记录自己的运动路线.如图所示是他某次骑行过程中运动软件记录下来的数据.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以自行车为参考系,赵老师是运动的

B .若研究骑行总时间,则可将赵老师看成质点

C .赵老师本次运动的位移是10.13 km

D .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求出赵老师骑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赵老师相对自行车保持静止,A 错误;研究骑车总时间时,可以忽略赵老师的大小,即可以将其看成质点,B 正确;运动路线的总长度为路程,C 错误;根据图中数据能求出平均速率,因为位移未知,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D 错误.

6.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①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最大 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 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

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

解析:速度变化指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由表知④的速度变化最大,为20 m/s ;速度变化的快慢指速度变化与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由表知①的加速度最大,为a 1=11-23 m/s 2=3 m/s 2,④的加速度最小,为a 4=20-0100

m/s 2=0.2 m/s 2.

7.(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 )

A .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两质点在t 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

C .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 3~t 4之间

D .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 0时刻甲的速度为0

解析: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A 正确;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2时刻的速度等于t 1到t 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v 甲=

x 13

t 13

=42t ,乙做匀速运动,t 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v 乙=2

t ,故B 正确;由B 可知,C 错误;从纸带不能判断出质点出发点的位置,则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

论,故t 0时刻速度为零,故D 正确.

8.(多选)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 ,则( BD )

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 .机器人可能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 2 m

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解析: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描出机器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

轨迹,根据轨迹图易知选项B 、D 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 、B ,A 、B 间距离为L =30 cm.为了测量滑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 =1 cm 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 、B .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 、B 的时间分别为0.010 s 、0.005 s ,滑块从光电门A 到B 的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 .滑块经过A 的速度为1 m/s

B .滑块经过B 的速度为2 cm/s

C .滑块加速度为5 m/s 2

D .滑块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解析:v A =

d Δt A =1 m/s ,A 正确;v B =d Δt B =2 m/s ,B 错误;加速度为a =v B -v A t

=5 m/s 2

,C 正确;平均速度v =L

t

=1.5 m/s ,D 错误.

10.(多选)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 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 边的中点A ,由b 向c 运动,如图所示,A 、B 、C 、D 分别是bc 、cd 、da 、ab 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

2

m/s

C .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解析: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 m/s ,A 正确;质点第2 s 末到达

B 点,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 AB = 2 m ,故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v AB =

2

2

m/s ,B 正确,D 错误;因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1 m/s ,C 错误.

11.如图所示,一弹性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由A 点释放,与B 点发生弹性碰撞后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已知A 点的高度为3 m ,斜面夹角为37°,忽略空气阻力,求:(sin37°=0.6,tan37°=34

)

(1)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2)若小球从A 点到C 点共用时4 s ,则全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1)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的路程为s =2×

3

sin37°=10 m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x =2×3

tan37°

=8 m.

(2)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2 m/s.

答案:(1)10 m 8 m (2)2 m/s

12.图甲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图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发射和接收到超声波信号对应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对应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求:

(1)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 (2)汽车的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设p 1、n 1、p 2、n 2对应的时刻分别为t 1、t 2、t 3、t 4,t 1~t 2的中间时刻(汽车与超声波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5,t 3~t 4的中间时刻(汽车与超声波第二次相遇的时刻)为

t 6.从题目所给条件得,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130

s ,则有

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通过的位移为s 1=t 2-t 1

2v

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时通过的位移为s 2=

t 4-t 3

2

v

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s 1-s 2=17 m. (2)上述过程中,汽车的运动时间为Δt ′=t 6-t 5 汽车的速度为v ′=

s 1-s 2

t 6-t 5

, 从标尺上读出数据代入得v ′≈17.9 m/s. 答案:(1)17 m (2)17.9 m/s

课后限时作业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时间:45分钟

1.历史上,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分别在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球,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A )

A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B .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 .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中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 =12at 2=

1

2

g sin α·t 2(α为斜面的倾角)知,当斜面的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

方成正比,选项A 正确;由v =at =g sin α·t 知,当斜面的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B 错误;由v 2

=2aL =2gL sin α知,当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α有关,选项C 错误;由L =12at 2=12g sin α·t 2

知,当斜

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α有关,选项D 错误.

2.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 =24t -6t 2

,则它在前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B )

A .6 m/s

B .8 m/s

C .10 m/s

D .12 m/s

解析:将题目中的表达式与x =v 0t +12

at 2比较可知,v 0=24 m/s ,a =-12 m/s 2

,所以

由v =v 0+at 可得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的时间为t =0-24

-12

s =2 s ,由此可知3 s 时汽车已经

停止,故前3 s 内的位移x =24×2 m-6×22

m =24 m ,平均速度v =x t =243

m/s =8 m/s.

3.(多选)物体沿一直线单向运动,在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 ,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 2,则( ABC )

A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D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故v 1=v 2,选项C 正确.无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有v 1=v 20+v 2

t

2

,v 2=

v 0+v t

2

,利用差值法比较v 1和v 2

的大小,v 21

-v 22

v 20+v 2

t 2

-?

??

??v 0+v t 22

v t -v 0

2

4

>0,即v 1>v 2,选项A 、B 正确.

4.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5 m/s 2

,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经过3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B )

A .25 m/s ,沿斜面向上

B .5 m/s ,沿斜面向下

C .5 m/s ,沿斜面向上

D .25 m/s ,沿斜面向下

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0=10 m/s ,a =-5 m/s 2

,由v =v 0+at 可得,当t =3 s 时,v =-5 m/s ,“-”表示物体在t =3 s 时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故选项B 正确.

5.某人从阳台每隔时间T 释放一小球,某时刻用照相机拍得多个小球在同一照片中位置如图中1、2、3、4、5、…所示,每块砖的厚度为d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A .在位置“1”处小球刚刚释放

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

2 D .在位置“3”处小球的速度为7d

2T

解析:由题图可知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都为d ,故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正确;由Δx =aT 2

=d 可知,加速度a =d T

2,选项C 正确;在位置“3”处小球处于从位置“2”到位置“4”的中间时刻,故速度v 3=3d +4d 2T =7d

2T ,选项D 正确;位置“1”到位置“2”

的距离与位置“2”到位置“3”的距离之比为,故在位置“1”处小球不是刚刚释放,

选项A 错误.

6.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为L 时,速度为v ,当它的速度为v

2时,它

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C )

A.12L

B.22

L C.14

L D.34

L 解析:由v 2

=2aL 可得L =v

2

2a ;当它的速度为v

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l =? ???

?v 222a =14×

v 2

2a =L

4

,选项C 正确.

7.两物体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

2

,重力加速度为g ,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为( D )

A .gt 2

B.38gt 2

C.34

gt 2

D.14

gt 2 解析:第二个物体在第一个物体下落t

2时间后开始下落,此时第一个物体下落的高度h 1

=12g ? ????t 22=18gt 2;根据h =12gt 2知,第一个物体和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总高度分别为12gt 2和18gt 2,两物体未下落时相距为38gt 2,所以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为Δh =38gt 2-18gt

2=14

gt 2

选项D 正确.

8.(多选)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质点到达

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解析:设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题设条件得|Δv |=at =2 m/s ,AB 、BC 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Δx =at 2,解得t =Δx at =6-42 s =1 s ,a =2 m/s 2

,选项

B 正确;质点从A 点运动到

C 点的时间为2t =2 s ,选项C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 B =v AC =

AB +BC

2t

=5 m/s ,选项A 错误;由速度与位移公式可得x AD =AB +v 2B

2a

=12.25 m ,选项D 正确. 9.如图所示,a 、b 、c 、d 为光滑斜面上的四个点.一小滑块自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通过ab 、bc 、cd 各段所用时间均为T .现让该滑块自b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该滑块( A )

A .通过bc 、cd 段的时间均大于T

B .通过c 、d 点的速度之比为

C .通过bc 、cd 段的位移之比为

D .通过c 点的速度等于通过bd 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当滑块由a 点静止下滑时,滑块沿光滑的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假设ab 段的间距为x ,则bc 段、cd 段的间距应分别为3x 、5x ,x bc

x cd =,选项C 错误;如果滑块

由b 点静止释放,显然滑块通过bc 段、cd 段的时间均大于T ,选项A 正确;滑块在c 点的速度应为v 1=2a ′·3x ,滑块在d 点的速度应为v 2=2a ′·8x ,则v 1v 2=38,选

项B 错误;因为x bc x cd =

,显然通过c 点的时刻不是bd 的中间时刻,则滑块通过c 点

的速度不等于bd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10.如图所示,一长为200 m 的列车沿平直的轨道以8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当车头行驶到进站口O 点时,列车接到停车指令,立即匀减速停车,因OA 段铁轨不能停车,整个列车只能停在AB 段内,已知OA =1 200 m ,OB =2 000 m ,求:

(1)列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取值范围; (2)列车减速运动的最长时间.

解析:(1)若列车车尾恰好停在A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距离为x 1,则0-

v 20=-2a 1x 1

x 1=1 200 m +200 m =1 400 m

解得a 1=167

m/s 2

若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距离为x OB =2 000 m ,则0-

v 20=-2a 2x OB ,

解得a 2=1.6 m/s 2

故加速度大小a 的取值范围为1.6 m/s 2≤a ≤167 m/s 2

(2)当列车车头恰好停在B 点时,减速运动的时间最长, 则0=v 0-a 2t ,解得t =50 s

答案:(1)1.6 m/s 2≤a ≤167

m/s 2

(2)50 s

11.近几年长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给自驾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长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21.6 km/h ,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 0=108 km/h ,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 m/s 2

.试问:

(1)长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 2=6 m/s 2

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解析:取小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v =21.6 km/h =6 m/s ,v 0=108 km/h =30 m/s

(1)小汽车进入站台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 1处开始制动,则:由v 2

-v 2

0=-2ax 1,解得x 1=108 m.

(2)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以v =6 m/s 过站时汽车运动的时间最少,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为t 1和t 2,

则减速阶段:v =v 0-a 1t 1得t 1=

v 0-v

a 1

=6 s 加速阶段:v 0′=v =6 m/s ,v ′=v 0=30 m/s 则:v 0=v +a 2t 2,t 2=

v 0-v

a 2

=4 s 则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为t =t 1+t 2=10 s. (3)在加速阶段:v 2

0-v 2

=2a 2x 2 解得x 2=72 m 则总位移x =x 1+x 2=180 m

若不减速通过所需时间t ′=x v 0

=6 s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

Δt =t -t ′=4 s.

答案:(1)108 m (2)10 s (3)4 s

12.某公路旁与公路平行有一行电线杆,相邻两根电线杆间的间隔均为50 m ,一辆汽车从第一根电线杆开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第5到第6根杆用时10 s ,通过第6到第7根杆用时8 s ,求:

(1)该汽车的加速度a ;

(2)在经过第多少根电线杆后汽车达到公路限制时速100 km/h.

解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t

2时刻的瞬时速度,汽车在

第5、6根电线杆之间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 1=50

10=5 m/s ,在第6、7根电线杆之间

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2=508 m/s ,则汽车加速度a =v 2-v 1t 1+t 22

=536

m/s 2

.

(2)汽车100 km/h =

1003.6 m/s ,由v =at 可得t =v a =200 s ,则位移s =12at 2=12×536

×(200)2

≈2 778 m ,则电线杆根数n =2 77850

+1≈56.6根,即第56根后达到限速.

答案:(1)536 m/s 2

(2)56根

课后限时作业3 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

时间:45分钟

1.某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在t =36 s 时,物体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B .在0~44 s 内,bc 段对应的加速度最大

C .在36~44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92 m

D .在36~44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6 m/s 2

解析:速度—时间图象,速度的正负代表物体的运动方向,故A 错误;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易知cd 段加速度比bc 段的大,B 错误;由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的位移知,cd 段的总位移为0,C 错误;cd 段的斜率为-6 m/s 2

,D 正确.

2.(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时,一只小鸟恰自A 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中

t 2=2t 1,由图可知( BC )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解析:由题意可知,相遇所用时间t 0=12t 1=14t 2,故相遇时汽车的位移为全程的1

4,所以

小鸟与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小鸟飞过的路程为全程的3

2

倍,即汽车的1.5倍,所以

BC 正确;由题图知,小鸟用时为汽车的12,根据v =s

t 可得,小鸟的速率为汽车的3倍,所以

A 错误;位移是矢量,在此过程中,小鸟的位移为0,所以D 错误.

3.(多选)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 、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能反映t 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 BD )

解析:x -t 图象中,x 轴表示物体位移,则由题图可知,两车不会相遇,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t 1时刻两图线相交,故两车相遇,故B 正确;v -t 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题图可知,两车通过的位移不同,故不会相遇,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两车在t 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两车相遇,故D 正确.

4.(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 m/s 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 处时,还有3 s 绿灯就要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有( BC )

解析:由v -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面积表示位移知:s A =?

??

?

?10+02×3 m≠20 m,A

错误;s B >15 m ,可能为20 m ,B 正确;s C =? ??

??10×1+

10+02×2 m =20 m ,C 正确;s D =? ??

??10×0.5+10+02×2.5 m =17.5 m<20 m ,D 错误;故选BC.

5.一个物体沿直线向右运动,t =0时刻物体的速度为2 m/s 、加速度为1 m/s 2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 .t =5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6.25 m/s

D .t =8 s 时刻物体的速度为13.2 m/s

解析:从题图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在不断变化,显然A 错;加速度与时间成一次函数关系,没有过坐标原点,因此不是正比关系,B 错;题图中的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的改变量,由于a =1+0.1t (m/s 2

),Δv =

a 0+a t 2

t =2+0.1t

2

t (m/s),当t =5 s 时,Δv

=6.25 m/s ,v =v 0+Δv =8.25 m/s ,C 错;同理知D 对.

6.甲、乙两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刚好经过同一位置,此时甲的速度为5 m/s ,乙的速度为10 m/s ,以此时作为计时起点,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C )

A.在t=4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B.在t=10 s时,乙车恰好回到出发点

C.乙车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D.乙车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解析:v-t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在0~4 s时间内,乙车始终在甲车前方,但t=10 s时,乙车停止运动,甲车已超过乙车,且两车的距离比t=4 s时大,A错误;0~10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方向始终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乙车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所以t=10 s时,乙车离出发点最远,B错误,C正确;v-t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乙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再减小,D错误.

7.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

解析: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下落的速度为负值,故C、D错误;设小球原来距地面的高度为h.小球下落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2=2g(h-x),由数学知识可得,v-x图象应是开口向左的抛物线.小球与地面碰撞后上升的过程,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故A正确,B错误.故选A.

8.相距15 m的甲、乙两质点在t=0时刻开始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它们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0~3 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小比乙的小

B .t =3 s 时,甲的加速度为零

C .0~5 s 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t =5 s 时,甲、乙相遇

解析:0~3 s 内,甲的平均速度v 甲=-6

2 m/s =-

3 m/s ,乙的平均速度v 乙=0+45×32

m/s =1.2 m/s ,甲的平均速度大小比乙的大,故A 错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甲的加速度始终为a =Δv Δt =

0--

3-0

m/s 2

=2 m/s 2

,故B 错误;0~5 s 内,甲的平均速

度v 甲=-6+42 m/s =-1 m/s ,乙的平均速度v 乙=0+4

2 m/s =2 m/s ,甲的平均速度大小比

乙的小,故C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5 s 时间内,甲的位移为x 甲=12×(-6)×3 m+12×4×2 m=-5 m ,乙的位移为x 乙=1

2×4×5 m

=10 m ,则x 乙-x 甲=15 m ,故在t =5 s 时刻,甲、乙相遇,故D 正确.

9.树德中学运动会上,4×100 m 接力赛是最为激烈的比赛项目,有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甲在接力区前s 0处作了标记,当甲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立即起跑(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及人的反应时间),先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后,保持这个速度跑完全程.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

(1)若s 0=13.5 m ,且乙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则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多大?

(2)若s 0=16 m ,乙的最大速度为8 m/s ,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且比赛成绩最好,则乙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应为多少?

解析:(1)设经过时间t ,甲追上乙, 根据题意有vt -vt

2

=s 0, 将v =9 m/s 、s 0=13.5 m 代入得t =3 s , 此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Δs =L -vt

2

=6.5 m.

(2)因为甲、乙的最大速度v 甲>v 乙,所以在完成交接棒时甲跑过的距离越长,成绩越好,

故应在接力区的末端完成交接,且乙到达最大速度v 乙,设乙的加速度为a ,加速的时间t 1=

v 乙a ,在接力区的运动时间t =L +s 0v 甲,L =12at 21+v 乙(t -t 1),解得a =83

m/s 2

. 答案:(1)6.5 m (2)83

m/s 2

10.边防武警追捕逃犯的过程可以模拟为如下情景.如图所示,B 为武警车,车上装有

测速仪,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已知声波v =340 m/s ,A 为逃犯汽车,两者静止且相距335 m ,B 距边境线5 000 m .某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向边境逃窜.当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 、B 相距355 m ,同时B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追赶A .已知A 的最大速度为30 m/s ,B 的最大速度为40 m/s.问:

(1)A 的加速度多大?

(2)B 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在境内追上A?

解析:(1)设超声波从发射到追上A 车的时间为t 1,此段时间A 车的位移为x 1,超声波从A 车反射被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时间为t 2,此段时间A 车的位移x 2,则

t 1=t 2=T ,x 1x 2=,x 1+x 2=20 m ,

解得x 1=5 m ,x 2=15 m ,则T =335 m +x 1

v

=1 s ,

解得a A =

x 2-x 1T

2

=10 m/s 2

. (2)A 车加速到最大速度的时间t A 1=v A a A

=3 s , 位移x A 1=v A

2t A 1=45 m ,

匀速运动到边境线的时间

t A 2=

5 000 m -335 m -x A 1

v A

=154 s ,

从A 运动开始,若B 车在边境线恰好追上A 车,则B 车运动到边境线的时间t B =t A 1+t A 2

-2T =155 s ,

设B 车加速到最大速度的时间t B 1,B 车匀速运动到边境线的时间t B 2,

t B 1+t B 2=t B ,v B

2

t B 1+v B t B 2=5 000 m ,解得t B 1=60 s ,

则B 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a B =

v B t B 1=23

m/s 2

.

答案:(1)10 m/s 2 (2)23

m/s 2

11.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惜生命.如图所示为某型号货车紧急制动时(假设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v 2-x 图象(v 为货车的速度,x 为制动距离),其中图线1为满载时符合安全要求的制动图象,

图线2为严重超载时的制动图象.某路段限速72 km/h ,是根据该型号货车满载时安全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确定的,现有一辆该型号的货车严重超载并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

通过计算求解:

(1)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反应时间为1 s ,则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 速度正常行驶的跟车距离至少应为多远.

解析:(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 2

-v 2

0=2ax ,有v 2

=2ax +v 2

0,图线斜率的一半表示加速度; 根据题中图象得到:满载时,加速度为5 m/s 2

,严重超载时加速度为2.5 m/s 2

; 设该型号货车满载时以72 km/h(20 m/s)的速度减速,

制动距离x 1=v 22a 1=400

2×5 m =40 m ,

制动时间为t 1=v a 1=20

5

s =4 s ;

设该型号货车严重超载时以54 km/h(15 m/s)的速度减速,制动距离x 2=v ′22a 2=15

2

2×2.5

m

=45 m>x 1,

制动时间为t 2=

v ′a 2=15

2.5

s =6 s>t 1; 所以驾驶员紧急制动时,该型号严重超载的货车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均不符合安全要求.

(2)货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x 3=vt 3=20×1 m=20 m ,

跟车距离最小值x =v 2

2a 1

+x 3=40 m +20 m =60 m.

答案:见解析

课后限时作业4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45分钟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 、50 Hz 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 对齐.[下述第(2)、(3)、(4)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2)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 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C 是0.16 m/s. (3)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 为0.43 m/s 2

.

(4)纸带上的A 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 A =0.074 m/s.

(5)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 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选填“大”或“小”).

解析:(1)电源频率为50 Hz ,则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 ;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 C =x BD 2T =4.20-1.002×0.1

×10-2 m/s =0.16 m/s ;

(3)设A 到B 之间的距离为x 1,以后各段分别为x 2、x 3、x 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 3-x 1=2a 1T 2

x 4-x 2=2a 2T 2

为了更加准确地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12(a 1+a 2)≈0.43 m/s 2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公式v =v 0+at 得A 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为:

v A =v C -at AC =0.074 m/s

(5)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为49 Hz ,那么实际周期大于0.02 s ,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

得: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大的.

2.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1)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则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2)量得x 1=30.1 mm ,x 2=36.2 mm ,x 3=42.2 mm ,x 4=48.1 mm ,则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0.392 m/s ,小车的加速度为0.6 m/s 2

.

(3)当打下计数点“0”时,小车的速度为0.272_m/s.

解析:(1)因每五个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得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

(2)x 1=30.1 mm =30.1×10-3

m ,

x 2=36.2 mm =36.2×10-3 m , x 3=42.2 mm =42.2×10-3 m , x 4=48.1 mm =48.1×10-3 m ,

纸带上2点对应的瞬时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 2=x 2+x 3

2T

=0.392 m/s 根据Δx =aT 2

,由逐差法得:a =

x 3+x 4-x 1-x 24T

2

=0.6 m/s 2

(3)由速度—时间关系式有:v 2=v 0+a ·2T , 代入数据得:v 0=0.272 m/s.

3.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 、B 、C 、D 、…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1)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 的是乙(填“甲”、“乙”或“丙”); (2)打纸带A 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3.11 m/s 2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为0.456 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x 34-x 23=

x 23-x 12=x 12-x 01,所以属于纸带A 的是乙;(2)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得:a =

0.061 1-0.030.01 m/s 2=3.11 m/s 2

;(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 1=0.061 1+0.032×0.1

m/s≈0.456 m/s.

4.(2019·广东省广州市二模)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 的交流电源上时,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拖动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上记录的点如图,A 、B 、

C 、

D 、

E 为5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标出.已知纸带与A 点相近的一端跟小

车相连,由此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740 m/s 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填“相同”或“相反”);打下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0.472 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 的交流电源上时,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因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标出,则T =0.1 s .已知纸带与A 点相近的一端跟小车相连,由此可知,

小车的加速度为a =x DE -x AB

3T 2

=-

-2

3×0.01

m/s 2=-0.740 m/s 2

,负号说明方向与

小车运动方向相反;AB 中间时刻的速度v 1=5.83×10

-2

0.1 m/s =0.583 m/s ,则打C 点时,小

车的瞬时速度v C =v 1+a (T +0.5T )=(0.583-0.740×0.15) m/s=0.472 m/s.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

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选项是正确的。) 1.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 ,轻细线AO 和BO 的A 、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是水平的,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AO 的拉力1F 和BO 的拉力2F 的大小是( ) A .θcos 1mg F = B.F 1=mgtg θ C.θ sin 2 mg F = D. θsin 2mg F = 2.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以O 端为轴的斜木板上,当其倾角θ逐渐增大,且物体尚未滑动之前的过程中() A .物体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B .物体所受重力与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C .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及静摩擦力的合力逐渐增大 D .物体所受重力对O 轴的力矩逐渐增大 3.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 拉质量为m 的木块沿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长木板向右运动中,木板保持静止。若木板质量为M ,木块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2μ,则木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A.F B.mg 1μ C.g M m )(2+μ D.mg mg 21μμ+ 4.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斜面顶端装有定滑轮,用劲度系数k=100N/m 的轻质弹簧和细绳连接后分别与物体a 、b 连接起来,细绳跨过定滑轮,b 放在斜面后,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不计一切摩擦,若kg m a 1=则 弹簧的伸长量是() A.0cm B.10cm C.20cm D.30cm 5.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观察并计时,若第一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历时2s ,全部列车用6s 过完,则车厢的节数是( ) A.3节 B.8节 C.9节 D.10节 6.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刹车线长度14m ,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 =10m/s 2 ,则汽车开始刹车的速度为( ) A .7m/s B .10 m/s C .14 m/s D .20 m/s 7.从空中同一点,以 s m v /100=的速度将a 球竖直上抛的同时将b 球以相同的速度大小水平 抛出,取2 /10s m g =,则两球先后落地的时间差为() A.1s B.2s C.4s D.无法确定

高中物理高考复习同步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复习 期终总复习(二)

期终总复习(二) 机械能 动量 机械振动 机械波 1.一个人站在高为H 的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抛出。测出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是V 。不计空气阻力,人对小球做的功W 及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 0分别为( ) A gh V mV W 2,2102== B gH V V mgH mV W 2,2 1 202-=-= C gH V V mgH W 2,20+== D gH V mgH mV W 2,2 1 02=+= 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分别是m 1和m 2,且m 1 =2m 2。它们以相同的动能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滑行的距离之比S 1∶S 2及滑行时间之比t 1∶t 2分别是( ) A S 1∶S 2=1∶4,t 1∶t 2=1∶2 B S 1∶S 2=1∶2,t 1∶t 2=1∶2 C S 1∶S 2=1∶4,t 1∶t 2=2∶1 D S 1∶S 2=1∶2 t 1∶t 2=2∶1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物体的动量越大 B 物体受到的冲量增大,物体的动量增大 C 物体受到的冲量为零,物体的动量不变 D 物体受到的冲量减小,物体的动量也减小 4.质量为m 的小球A 沿光滑水平面以v 0的速度与质量为2m 的小球B 发生正 碰,碰撞后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91 ,则小球B 的速率可能是( ) A 30v B 40v C 9 40v D 950v 5.有甲、乙两个单摆,已知甲摆的摆长是乙摆的9倍,乙摆摆球质量是甲的摆 的2倍,那么在甲摆摆动4次的时间内,乙摆摆动( ) A .36次 B .12次 C .6次 D .4/3次 6.如图是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振动的振动图 像,由图可推断,振动系统( ) A 在t 1和t 2时刻具有相等的动能和相同的动量 B 在t 3和t 4时刻具有相等的势能和相同的动量 C 在t 4和t 6时刻具有相同的位移和速度 D 在t 1和t 6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7.有两个波源,在甲波源振动50次的时间内,乙波源振动了60次,它们发出 的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甲、乙两波长之比为 A 6:5 B 5;6 C 12:60 D 6: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 B 对同一列波,障碍物或小孔越小,衍射越明显 C 只有频率很高的波才能有明显的衍射现象 D 只有频率很低的波才能有明显的衍射现象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含超级详细解答)

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全国二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第1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1.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2.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 B.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 C.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 D.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3.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2﹣B.C.D. 4.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C.D. 5.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

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率为v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2:v1为() A.:2 B.:1 C.:1 D.3: 二.多选题(共5小题) 6.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 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 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7.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边长为0.1m、总电阻为0.005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a)所示.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第7题 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 T B.导线框运动速度的大小为0.5m/s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D.在t=0.4s至t=0.6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N 8.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作为线圈的转轴.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

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5高考物理(北京卷)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 .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仪衰变的是 A .H O He N 1117842147+→+ B .He Th U 4 22349023892+→ C .n He H H 10423121+→+ D .e Pa Th 0 12349123490-+→ 15.周期为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20m/s B .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10m/s C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20m/s D .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 =10m/s 16.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 阳的距离,那么 A .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17.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 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 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 图。则 A .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 .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 .轨迹l 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 .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 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考物理专题一(受力分析)(含例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定位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学的基本问题,主要考查力的产生条件、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难点: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连接体问题的分析,涉及的思想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正交分解法、矢量三角形法、等效思想等.高考试题命题特点: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电磁学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 考题1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考查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面B上,现用大小均为F,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 图1 A.A与B之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一定大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一定等于(M+m)g 审题突破B、D选项考察地面对B的作用力故可以:先对物体A、B整体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整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A、C选项考察物体A、B之间的受力,应当隔离,物体A受力少,故:隔离物体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B对A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析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 受到重力(M+m)g、支持力F 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水平方向:由于两个推力的合力为零,故

整体与地面间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有F N=(M+m)g,故B错误,D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推力F、斜面体B对A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f,在沿斜面方向:①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大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②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小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③当推力F沿斜面分量等于重力的下滑分量时,摩擦力为零,设斜面倾斜角为θ,在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 sin θ,所以B对A的支持力不一定大于mg,故A正确,C错误.故选择A、D. 答案AD 1.(单选)(2014·广东·14)如图2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 A 解析M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正确;N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原木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向上,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D错误. 2.(单选)如图3所示,一根轻杆的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A、B,用两根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虚线为竖直线,α=θ=30°,β=60°,求轻杆对A球的作用力() 图3 A.mg B.3mg C. 3 3mg D. 3 2mg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质量为1.00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 .30kg m/s ? B .×102kg m/s ? C .×102kg m/s ? D .×102kg m/s ? 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 16.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量,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b c m m m >> B .b a c m m m >> C .a c b m m m >> D .c b a m m m >> 17.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氚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氚核聚变反应方程 是22311120H H He n ++→,已知21H 的质量为,32He 的质量为,10n 的质量为,1u =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 (1)光的传播,折射定律及折射率的概念与公式,临界角的概念,典型现象与实际应用,光的干涉与双缝实验现象原理图,光的衍射现象。 (2)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pV=nRT,注意气体对外做功和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区别(热力学公式中正负号的问题)。分子动理论,两个分子势能(及合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图像,布朗运动现象及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述,气体温度的意义,理想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三者间关系图像。 (3)波尔能级模型及其公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现象解释及其公式。 (4)天体中人造卫星轨道变轨。轨道变轨源于助推器提供的动力,当助推器加速度时,卫星的总能量提高,向更高的轨道跃迁(R变大),不过伴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最终卫星的速度却降了下来。 (5)电容的基本特性,与电路的联合命题。如果电路中的开关打开,则电容板上的电荷不变(相当于断路,电荷无法流动),如果开关闭合,电容相当于并联于电路中,电压不变,等于电源电压。 (6)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结合的电路问题。变压器电压电流比例关系式,交流电的远距离输电线路简化模型,各部分功率、电压、电流的关系,消耗功率的计算,等等。 (7)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方法,注意电路选择内、外接法的依据。当然,如果缺少电压表,能用一个定值电阻与另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代替。高中物理有所有电学实验原理、操作、误差的详细解析,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去下载。另外,E-r的考察也是一个热点。王尚个人认为电学实验的考察可能性比力学实验要大。

(8)自由落体运动。比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一个物体竖直上抛能否相遇的问题,确定好正方向,列出对应方程,根据数学推到来判断是否有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物理wuli.in应用案例。比如火车过弯道轨道应该有倾角,汽车过拱形桥、凹形桥,齿轮传动设备,游乐场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偏转。很有可能是复合场问题的考察,粒子的偏转角等于对应的圆心角,把几何关系找对,画出粒子的轨迹图,在三角形中求解圆周偏转的半径。 (10)电磁感应、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综合题。这部分题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除受力要分析清楚外,功能如何转化,动量守恒与否,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如何应用等等,都可能考到。 高考物理的实验题解题方法 分时间 课标卷高考物理一共有2个实验题,物理实验题时间安排8-10分钟为宜。 析本质 高考实验题常以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形式呈现,从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来看,电学实验乃重中之重.从实验内容上讲,电学实验内容并不多,但是每年实验得分都不是很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千变万化,可以应用多种形式,各个角度断出题。 巧应对 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实验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我们从实验原理出发,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我们应对的策略是:从基础出发,从实验原理出发,以不变对万变。把题归类,触类旁通。 高考物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2019年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9全国Ⅰ卷物理 2019全国Ⅱ卷物理 2019全国Ⅲ卷物理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物理试题

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eV~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eV B.eV C.eV D.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P带正电荷,Q带负电荷 D.P带负电荷,Q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产生的推力约为×108 N,则它在1 s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 102 kg B .×103 kg C .×105 kg D .×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 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 C .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 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

2021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 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的受力分析

(完整word版)高考物理经典大题练习及答案

14.(7分)如图14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 L=0.40 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θ=37°,在 导轨所在平面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B=0.50 T、方向垂直于 导轨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 E=4.5 V、内阻r=0.50 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0 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恰好静止.导体棒 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图14 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 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 10 m/s2.已知sin 37°=0.60,cos 37°=0.80,求: (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 15.(7分)如图15所示,边长L=0.20m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 由粗细均匀的同种材料制成,正方形导线框每边的电阻R0=1.0 Ω, 金属棒MN与正方形导线框的对角线长度恰好相等,金属棒MN的电 阻r=0.20 Ω.导线框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0 T,方向垂直导线框所在平面向里.金属棒MN与导线框接触良好,且 与导线框的对角线BD垂直放置在导线框上,金属棒的中点始终在BD 连线上.若金属棒以v=4.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当金属棒运动 至AC的位置时,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5 (1)金属棒产生的电动势大小; (2)金属棒MN上通过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3)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 16.(8分)如图16所示,正方形导线框abcd的质量为m、边长为l, 导线框的总电阻为R.导线框从垂直纸面向里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的上 方某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导线框始终在与磁场垂直的竖直 平面内,cd边保持水平.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 里,磁场上、下两个界面水平距离为l已.知cd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 恰好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1)求cd边刚进入磁场时导线框的速度大小. (2)请证明:导线框的cd边在磁场中运动的任意瞬间,导线框克 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导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图16 (3)求从导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到ab边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导 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17.(8分)图17(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n=100、电阻r=10 Ω,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与电阻R连接,电阻R=90 Ω,与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按图17(乙)所示正弦规律变化.求: (1)交流发电机产生的 电动势最大值;

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2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学科&网 14.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 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 .10 N B .102 N C .103 N D .104 N 16.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11226.6710 N m /kg -??。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93510kg /m ? B .123510kg /m ? C .153510kg /m ? D .183510kg /m ? 17.用波长为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 J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J·s ,真空中的光速为? m·s -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 .1?1014 Hz B .8?1014 Hz C .2?1015 Hz D .8?1015 Hz

18.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两根平行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 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交替向上向下。一边长为32l 的正方形金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 19.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 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在t 1时刻也并排行驶 B .t 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 .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20.如图,纸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长直绝缘导线L 1、L 2,L 1中的电流方向向左,L 2中的电流方向向上;L 1的正上方有a 、b 两点,它们 相对于L 2对称。整个系统处于匀强外磁场中,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已知a 、b 两点的磁感应强度 大小分别为 013B 和012 B ,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外。则 A .流经L 1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12 B B .流经L 1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12 B C .流经L 2的电流在b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12 B D .流经L 2的电流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712B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020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二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熔化将其焊接。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 A.库仑 B.霍尔 C.洛伦兹 D.法拉第 1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 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

能越过坑到达b 点。 2 1 E E 等于( ) A.20 B.18 C.9.0 D.3.0 17. CT 扫描是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 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图(a) 是某种CT 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X 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b) 所示。图(b)中M 、N 之间有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打到靶上,产生X 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后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为P 点。则( ) A. M 处的电势高于N 处的电势 B.增大M 、N 之间的加速电压可使P 点左移 C.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D.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使P 点左移 18.氘核2 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241112106H 2He+2H+2n+43.15MeV 表示。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 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 J ,1 MeV=1.6×10-13 J , 则M 约为( ) A.40 kg B.100 kg C.400 kg D.1000 kg 19.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假设从A 处采用550 kV 的超高压向B 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2020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简谐振动 F=-kx{F: 回复力, k: 比例系数, x: 位移,负号表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 2.单摆周期 T=2π(l/g)1/2{l: 摆长 (m),g: 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 立条件 : 摆角θ<100;l>>r }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f=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 :f 驱动力 =f 固, 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 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 P2〕 7.声波的波速 ( 在空气中 )0 ℃: 332m/s;20 ℃:344m/s;30 ℃:349m/s;( 声波是纵波 ) 8.波发生明显衍射 ( 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 ) 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 方向相同 ) 10.多普勒效应 : 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 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 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 本身 ;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 与波谷相遇处 ;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 , 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 1) 常见的力 1.重力 G=mg(方向竖直向下, g=9.8m/s2 ≈10m/s2,作用点在 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 2.胡克定律 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 (N/m) , x:形变量 (m)} 3.滑动摩擦力 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 (N) } 4.静摩擦力 0≤f静≤ 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 为 最大静摩擦力 ) 5.万有引力 F=Gm1m2/r2(G= 6.67×10-11N?m2/kg2, 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 ) 6.静电力 F=kQ1Q2/r2(k=9.0 ×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7.电场力 F=Eq(E:场强 N/C,q:电量 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 场强方向相同 ) 8.安培力 F=BILsin θ( θ为 B 与 L 的夹角,当 L⊥B时:F=BIL , B//L 时:F=0) 9.洛仑兹力 f=qVBsin θ( θ为 B 与 V 的夹角,当 V⊥B时: f=qVB,V//B 时:f=0) 注: (1)劲度系数 k 由弹簧自身决定 ; (2)摩擦因数μ 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 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 (3)fm 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 fm≈μ FN;

201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青蓝教育招聘高中教师试题 姓名 物 理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 的得0分。 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 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 .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D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2.科学家发现在月球上含有丰富的He 3 2(氦3),它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燃料,其参与的一种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为He 32+He 32→H 112+He 42,关于He 32聚变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A .聚变反应不会释放能量 B .聚变反应产生了新的原子核 C .聚变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D .目前核电站都采用He 32聚变反应发电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 A .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 B .0-5s 内的位移为10m C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 .第1s 末与第5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4.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5.发射人造卫星是将卫星以一定的速度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场一般选择在尽可能靠近赤道的地方,如图2.这样选址的优点是,在赤道附近 A .地球的引力较大 B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 C .重力加速度较大 D .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 6.如图3所示,在一个粗糙水平面上,彼此靠近地放置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后,两个物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并最终停止,在物块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两个物块的电势能逐渐减少 +q 图3 图1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某小型设备工厂采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传送工件。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以2m/s v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倾角37θ=?。工人将工件轻放至传送带最低点A ,由传送带传送至最高点B 后再由另一工人运走,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7 8 μ= ,所运送的每个工件完全相同且质量2kg m =。传送带长度为6m =L ,不计空气阻力。(工件可视为质点, sin370.6?=,cos370.8?=,210m /s g =)求: (1)若工人某次只把一个工件轻放至A 点,则传送带将其由最低点A 传至B 点电动机需额外多输出多少电能? (2)若工人每隔1秒将一个工件轻放至A 点,在传送带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过程中,电动机额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答案】(1)104J ;(2)104W 【解析】 【详解】 (1)对工件 cos sin mg mg ma μθθ-= 22v ax = 1v at = 12s t = 得 2m x = 12x vt x ==带 2m x x x =-=相带 由能量守恒定律 p k E Q E E =+?+?电 即 21 cos sin 2 E mg x mgL mv μθθ=?++电相 代入数据得

104J E =电 (2)由题意判断,每1s 放一个工件,传送带上共两个工件匀加速,每个工件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与带共速后工件可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匀速运动。匀速运动的相邻的两个工件间距为 2m x v t ?=?= L x n x -=? 得 2n = 所以,传送带上总有两个工件匀加速,两个工件匀速 则传送带所受摩擦力为 2cos 2sin f mg mg μθθ=+ 电动机因传送工件额外做功功率为 104W P fv == 2.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 和DE 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 段的圆心为O 点、圆心角 θ=60°,半径OC 与水平轨道CD 垂直,滑板与水平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某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 点以v 0=3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 =60kg ,B 、E 两点与水平轨道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2m 和H =2.5m.求: (1)运动员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水平轨道CD 段的长度L ;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如不能,请求出最后停止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 【答案】(1)v B =6m/s (2) L =6.5m (3)停在C 点右侧6m 处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B 点时有v B = cos60? v ,得v B =6m/s (2)从B 点到E 点有2 102 B mgh mgL mgH mv μ--=- ,得L =6.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