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表格图解

中药药性表格图解
中药药性表格图解

中药药性歌诀

中药药性歌诀 (一)解表药 1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2桂枝辛甘,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3紫苏辛温,表寒可用。解毒安胎,行气宽中。 4生姜解毒,温中止呕。解表散寒,温肺止嗽。 5香薷味辛,化湿和中。解表发汗,利水消肿。 6荆芥辛温,透疹止痒。祛风解毒,止血消疮。 7防风辛甘,胜湿止痛。祛风解表,止痉可用。 8羌活辛温,祛风胜湿。解表散寒,头痛更适。 9白芷解表,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0细辛解表,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鼻窍能通。 11藁本辛温,除湿止痛。祛风散寒,头痛常用。 12苍耳子温,宣痹止痛。发散风寒,鼻窍亦通。 13辛夷性温,发散风寒。性能通窍,善治鼻渊。 14薄荷辛凉,风热疏散。头目咽疹,行气舒肝。 15牛蒡苦寒,宣肺祛痰。利咽透疹,毒解肿散。 16蝉蜕透疹,利咽开音。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17桑叶苦寒,风热疏散。清肺润燥,明目清肝。 18菊花平甘,风热疏散。清热解毒,明目清肝。 19蔓荆子苦,风热疏散。清利头目,头痛能安。 20柴胡苦辛,疏肝解郁。解表退热,阳升陷举。 21升麻解表,透疹力强。清热解毒,举陷升阳。 22葛根透疹,解肌退热。升阳止泄,生津止渴。 (二)清热药 23石膏甘寒,止渴除烦。清热泄火,敛疮宜煅。 24知母甘苦,泻火清热。生津润燥,止咳止渴。 25芦根利尿,止呕止咳。泻火除烦,生津止渴。 26天花粉寒,泻火清热。消肿排脓,生津止渴。 27竹叶平淡,利尿除烦。清热泻火,上下焦安。 28栀子解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出血能安 29夏枯明目,眩晕头痛。清热泻火,散结消肿。 30决明子寒,眩晕可煎。明目清肝,润肠通便。 31黄芩止血,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亦适。 32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渴疮适。 33黄柏苦寒,解毒疗疮。清热燥湿,带下称王。 34龙胆苦寒,泻火肝胆。清热燥湿,目赤黄疸。 35苦参味苦,清热燥湿。杀虫利尿,带下尤适。 36银花苦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疮痈能克。 37连翘苦寒,热清毒解。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38穿心凉血,消肿燥湿。清热解毒,虚寒不适。

400味中药速记药性

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1) 人参:[歌诀]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褐生津,调营养卫。 黄芪:[歌诀]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歌诀]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歌诀]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甘草:[歌诀]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当归:[歌诀]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白芍:[歌诀]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赤勺:[歌诀]赤勺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生地:[歌诀]生地微寒,能消温热,骨蒸烦劳,养阴凉血。 熟地:[歌诀]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麦门冬:[歌诀]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天门冬:[歌诀]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黄连:[歌诀]黄连味苦,泻心除言,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黄芩:[歌诀]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黄柏:[歌诀]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栀子:[歌诀]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nu胃痛,火降小便。 连翘:[歌诀]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堪逐。 石膏:[歌诀]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疼,解肌立妥。 滑石:[歌诀]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贝母:[歌诀]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大黄:[歌诀]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逐水,疏通便闭。 柴胡:[歌诀]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前胡:[歌诀]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升麻]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歌诀]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紫苏:[歌诀]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麻黄:[歌诀]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葛根:[歌诀]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薄荷:[歌诀]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散热,骨蒸宜服。 防风:[歌诀]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疼,诸风口噤。 荆芥:[歌诀]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细辛:[歌诀]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痛关,风湿皆用。 羌活:[歌诀]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络。 独活:[歌诀]独活昕哭,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知母:[歌诀]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白芷:[歌诀]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派脓通用。 藁本:[歌诀]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香附:[歌诀]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乌药:[歌诀]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枳实:[歌诀]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白蔻:[歌诀]白蔻辛温,能祛瘴翳,温中行气,止呕和胃。 青皮:[歌诀]青皮苦温,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具体怎么分呢?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药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辛温解表,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2、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3、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萆薢、萹蓄等。 4、祛寒药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6、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7、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8、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10、理血药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活血,如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五灵脂、延胡、乳香、没药;破瘀,如桃仁、败酱草、益母草、姜黄、刘寄奴、地鳖虫、水蛭、虻虫;止血,如仙鹤草、参三七、蒲黄、白及、槐花、地榆、侧柏叶、茜草、血余炭、大小蓟、棕榈、藕节等。 11、滋补药

浅论中药药性之气味厚薄和刚柔润燥_袁军

化瘀消积药使用非常广泛,90%的三金排石汤采用了化瘀消积类药物,特别是牛膝的使用率达到72.23%以上,提示三金排石汤同时还具有抗炎消肿的作用[3]。而这对于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较久,输尿管黏膜水肿的患者特别有利。 此外,“芍药加甘草”药对和延胡索可有效地缓解和控制肾绞痛;白茅根、小蓟除利尿作用外,对结石合并血尿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黄芪等补虚药物对于年老体虚,或者长期服用排石汤的患者具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可见,目前三金排石汤是治疗尿石症使用最广泛的有效复方,所辅助使用的药物以利水通淋和化瘀消积药为主。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的基础上,联合石韦、滑石、车前子(车前草)、牛膝构成了排石汤的核心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明江,王新均.三金排石汤对狗输尿管动作电位和尿流量的影响[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1,20(6):401-403. [2]张彤,柳淑玉.车前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67. [3]赵兴梅,徐光忠.川牛膝和怀牛膝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J].华西药学杂志,2004,19(3):205-207. (本文校对:庞春渝收稿日期:2010-05-11) 浅论中药药性之气味厚薄和刚柔润燥 袁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010020) 王海颖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0) 关键词:药性;气味;厚薄;中药学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12.119文章编号:1003-8914(2010)-12-2326-02 古代药书中经常可见到中药气味分厚薄,所以气味厚薄也为中药药性内容之一。自《内经》创药性分厚薄,世代医家展开论述,然而理论始终未成体系,某些论述深奥难解,因此近代药著以及教学用书均未系统收载,但厚薄理论对进一步阐述四气五味的特性有一定意义。 气味厚薄其实质是由气味理论所派生,是古代医家试图从微观来探索气味药性,分别以“厚”与“薄”概念,对气味特征予以补充阐述,将厚薄作为衡量气味强弱的标志,进一步表示气味之间存在着强弱偏盛的特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李时珍也注重气味厚薄的论述,在《纲目》的“气味”及“发明”项下,收载了前人有关气味厚薄的阐述,如:“黄芪,气薄味厚,阴中阳也;连翘,性凉味苦,气味俱薄轻清而浮”。 《本草品汇精要》:“吴茱萸,气味俱厚,阳中之阴;山豆根,气薄味厚,阴中之阳;胡芦巴,气厚于味,阳中之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医学启源》:“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这物,必有诸气,互相气味,各有厚薄,性用不等”。 可见厚薄是表示气或味中存在着强弱的偏性,厚者为强,薄者为弱,因此,自然界药物之中,气味分阴阳,阴阳再分厚薄,阴阳之中寓有阴阳,而其中细微的变化掺杂无穷。 刚柔药性主要表示药物的体质。刚柔理论起源《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以刚柔之说阐发道理,首见于《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呼?”以刚柔来表示药性,因为自然界阴阳对药物是有影响,药物多为草木虫兽金石之类,都受之于天地阴阳自然之气,由于每药所受之气的不同,这就影响到药物形成不同的体质,这种体质上的差异,古代医家就用“刚”与“柔”来表示。 《医源·用药大论》:“草木虽微,其气味有阴阳之分,体质有刚柔之别……盖以地之刚柔,即天之阴阳所化,言阴阳而刚柔即在其中”,以上是清代医家对药物刚柔的说法,并指出“刚者燥,柔者润”。对某些药物刚柔属性表示如下: 体质柔软,有汁有油的药物—润药—属柔—得春秋冬之气者多———得地气者多↓治燥证; 体质干脆,无汁无油的药物—燥药—属刚—得夏秋冬之气者多,得春气者少—得天气者多↓治湿证; 中药根据润燥强度的不同又分微润、甚润、微燥、甚燥。 柔药结合药物的四气五味性能又有以下分类: (1)辛润:如当归、细辛、杏仁、桃仁、薤白,辛味行 · 6232 ·光明中医2010年12月第25卷第12期CJGMCM December2010.Vol25.12

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20味中药药性记忆口诀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梔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岀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常用中药功效归纳表

解表药 能促进人体发汗,使侵犯肌表的邪气由汗出而解,治疗表证。 1.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部分药分别兼有止咳、祛风湿止痛、通鼻窍等功效,又可治疗咳喘、头痛、风湿痹痛、鼻渊等。 2.发散风热药以发散风热为主,用以治疗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部分药兼具清肺止咳、利头目咽喉、透疹等作用,故风热咳嗽、头痛、咽痛、目赤肿痛、疹出不透等可选用。 清热药 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用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热泻热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1.清热泻火药清热作用较强,用治热病邪入气分而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舌红苔黄、脉洪数实者。还分别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清热之中燥湿力强,主要用治身热不扬、胸脘痞闷、泄泻痢疾、黄疸尿赤、湿疹湿疮、带下黄稠等湿热证,以及脏腑火热证和疮疡肿毒等病证。 3.清热凉血药有清解营、血分热邪,凉血消斑及滋阴生津的作用。主治温热病热入营分而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脉细数;热入血分而见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病证。 4.清热解毒药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主治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肺痈肠痈、虫蛇咬伤、水火烫伤、部分癌肿及其它急性热病等。 5.清虚热药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以及热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耗伤之夜热早凉等症。

清热药功效归纳表 泻下药 具有泻下通便,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或有攻逐水饮,消退水肿的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等里实证。 1.攻下药泻下作用较强,兼清热泻火,主治热结便秘、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病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适用于老年体虚,久病产后等所致的肠燥津亏便秘。 3.峻下逐水药药性峻猛有毒,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利尿作用,适用于全身水肿、腹水等正气未衰之证。 泻下药功效归纳表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1-100

中药药性400味口诀大全,赶紧收藏吧!1-100 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00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00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00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00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00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0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0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0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0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0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0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0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0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0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0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0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0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0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0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0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0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0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0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0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0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0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0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0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0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035.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036.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037.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038.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039.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040.白蔻辛温,能去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041.青皮苦寒,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042.陈皮甘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043.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去瘴翳。

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经;脾经。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 用药禁忌:孕妇忌服。 79.炒麦芽: 别名:大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 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汗郁积。 80.冬葵子: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葵的成熟种子。 别名:葵子、葵菜子、葵、葵菜、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中药药性口诀大全 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荣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5.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6.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温热甚逐。 18.石膏大寒,能泻胃火,发渴头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烦,湿热皆可。 20.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21.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22.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6.紫苏叶苦,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7.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洒。 29.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疼,舒筋活血。 31.独活辛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2.知母味苦,热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温,阳阴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4.藁本气温,除头颛顶,寒湿可祛,风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6.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7.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8.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39.白蔻辛温,能祛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2017民营连锁中医机构经营模式设计研究

2017年民营连锁中医机构经营模式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政策可谓是密集出台,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支持态度愈发明晰,支持力度也愈发加大。 《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2015-2020)》描绘了中医药服务大健康的产业之路,明确提出了扶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中医药总产值达到786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近1/3,截止至2015年底,全国中医医疗机构4649个,中医类医院3966个,中医类门诊1640个,中医类诊所40888个。中医诊所占全国诊所比例约为1/5.年均增长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力争超过5.5亿人次。 中医类医疗机构属于整体行业中的下游产业。 中医类医院和门诊部、诊所的收益率分别为3.2%、11.62%、17.59%,规模越小,成本控制好,收益率越高。 【云南圣爱】 创始人刘琼,成立于2005年1月,汇聚十余大中医学术流派掌门人、传承及继承人,25个学术传承工作室,69个名医工作室,438名老中医,在昆明、武汉、成都、南京等地开设了22家分馆。目前每年服务人数超过130万。 圣爱模式: 融合中医药文化建设与中医治病、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发及中医文化。 -中医治病:圣爱目前在云南省民营中医机构中名医数量居首、中药饮片调剂配方量第一。秉持医药结合、以医促药,业务收入中75%为中药饮片收入。 -中医养生:发展周边养生保健产品组合。 -中医教育:70%为大医院的退休专家,其余医生采取代教模式培养新人。每年投入16万元用于奖励代教医生及学习能力突出的新人。 -中医研发:集团下属的医药零售连锁公司曾为中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十强。由药向医而优化组合。

中药药性分类审批稿

中药药性分类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中药按药性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1.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 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3.泻下药 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 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峻下逐水药甘遂巴豆大戟牵牛子 4.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家皮白花蛇稀签草络石藤徐长卿桑枝 5.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霍香砂仁白豆蔻佩兰 6.利水渗湿药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金钱草茵陈猪苓通草萆薢石韦地肤子 7.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8.理气药橘皮枳实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青皮佛手乌药荔核青木香 9.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谷芽

10.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贯众雷丸 12.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白及三七茜草蒲黄艾叶槐花侧柏叶仙鹤草 13.活血祛瘀药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虎杖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水蛭乳香没药三棱鸡血藤五灵脂穿山甲姜黄 14.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桔梗旋覆花瓜蒌贝母竹茹白前前胡竹沥昆布天竹黄海蛤壳 15.止咳平喘药杏仁白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紫苑款冬枇杷叶马兜铃白果 1.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防风羌活白芷香薷蒿本苍耳子辛夷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蔓荆子升麻豆豉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芦根淡竹叶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龙胆草苦参 清热凉雪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败酱草青黛穿心莲蚤休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红藤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垂盆草马勃 清虚药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银柴胡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集医药大全 目录 药物药性效 (2)

药性口诀 (3) 解表方剂类 (5) 清热方剂类 (6) 泻下方剂类………………………………………………………………………… 11 和解方剂类………………………………………………………………………… 13 温经方剂类………………………………………………………………………… 16 消导方剂类………………………………………………………………………… 20 止血方剂类………………………………………………………………………… 20 理气方剂类………………………………………………………………………… 21 止呕降逆方剂类…………………………………………………………………… 22

安神方剂类………………………………………………………………………… 24 祛风化湿方剂类…………………………………………………………………… 24 活血方剂类………………………………………………………………………… 26 镇痉方剂类………………………………………………………………………… 28 止咳化痰方剂类…………………………………………………………………… 30 止痛方剂类………………………………………………………………………… 32 化湿利水方剂类…………………………………………………………………… 34 补益强壮方剂类…………………………………………………………………… 37 治痈疡方剂类……………………………………………………………………… 42 驱虫方剂类………………………………………………………………………… 44

其他方剂类………………………………………………………………………… 44 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 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桑枝、臭梧桐、 4. 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 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 6. 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 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 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中药炮制同临床疗效间的关系论述

中药炮制同临床疗效间的关系论述 摘要:中药炮制属于我国传统制药技术,涉及到中药炮制工艺理论,规格标准等方面,同中药饮品临床治疗作用发挥关系密切。本文在阐述中药炮制与药性的关系基础上,从中药饮片的纯净处理、水处理、加热处理、毒剧中药炮制等几个方面对中药饮片在不同炮制方法下临床疗效变化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疗效;中药药性;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药制剂调配不同需求,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制药技术,俗称炮炙,修治或者俢事。炮制目的是使中药饮片的质量得到提高,以提高饮片临床治疗效果。 1 中药炮制与药性的关系 中药药性指的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这些具体内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就是要利用药性的偏性来治疗机体的阴阳偏盛或者是偏衰。中药饮片寒温不适对药物疗效会带来很大影响,为使饮片药性增强或改变,可以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来实现:例如:黄连本身苦寒,姜汁制后,苦寒之性被中和,能有效避免治疗中对胃的副作用。而黄连用胆汁制后,苦寒之性则会更强。很多中药饮片在炮制后性味会改变,会扩大饮片用途。例如:生黄柏能清下焦的湿热,经过酒炙,饮片作用向上,可以用于清上焦湿热。采用辅料对中药进行炮制,还能够使饮片作用的趋向发生改变,如饮片醋制后入肝,盐制后入肾,蜜制后入脾。同时辅料炮制后,饮片的作用范围也会出现变化,如益智仁本身可以入脾、肾两经,经过盐制后则主入肾经。下面我们对具体炮制同饮片临床疗效关系进行分别阐述。 2 不同炮制方法同临床疗效关系 2.1 纯净处理同临床疗效关系 中药饮品源自天然动植物及矿物质全体或者部分组织,在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掺杂有一些非药用部分或是杂质。而纯净处理就是使中药饮片达到纯度标准一确保药物临床疗效。如黄连及丹参在处理中应先洗净再入药;全蝎及海藻需先经过漂洗去除多余盐分;麻黄须将根茎分开分别入药,麻黄根伪麻黄碱是主要成分,止汗作用强,麻黄茎枝麻黄碱是主要成分发汗功能强,两者药理作用截然相反,不能混淆。 2.2水处理同临床疗效关系 中药饮片水处理是要让饮片更清洁软化,以利于切制及粉碎,使药物毒性减低。在中药饮片中,多数有效成分都同水有一定亲和作用,如有机盐、无机酸、生物碱盐、小分子的蛋白质及挥发油等都是易溶或可溶于水的。如槟榔坚硬,只有在水润后才能够进行切片操作。但浸泡超过10天,槟榔碱会流失到水中,使槟榔驱虫作用降低约1/3,因此要确保槟榔驱虫效果,应采用包润软化方法。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宁要三分欠,不要一分过”的炮制理论,这样才能确保饮片临床治疗效果。 2.3加热处理同临床疗效关系 对中药饮片进行加热处理能够使药物毒性得到消减或消除,或是将饮片有毒成分转化成治疗成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加热的过程中,如饮片有毒成分及治疗成分两者不相同,加热后能去除毒性成分。例如巴豆加热后能够去除巴豆素,干漆焖煅成炭后,漆粉毒性会祛除。斑蝥中斑蝥素在治疗瘰疬、瘿瘤同时对皮肤及胃黏膜会产生刺激作用,据相关研究斑蝥素服用30毫克,人就会死亡,米炒后能够让部分斑蝥素升华,使治疗指标控制在治疗含量内。 中药饮片在加热处理后,还能够让饮片有效成分发生变化,演变出新的治疗效果,如延胡醋制后,游离的生物碱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生物碱盐,饮片镇痛作用增强。槐米蒸制后能控制高血压,炒炭后鞣质含量提高,止血效果增强。 2.4毒剧中药炮制同临床疗效关系 毒剧饮片炮制后毒性成分含量会大大降低,半夏生用对咽喉有刺激作用,会导致腹泻、呕吐等毒副作用,而白矾制后,半夏上述毒副作用都呈现阴性,使半夏在有效成分保留的同时,临床效果大大提高;附子、乌头炮制过程中,如长时间泡漂能够使毒性成分大大降低,在其基础上加辅料将其煮至中间没有白心,附子毒性生物碱要降低约80%,且生品内乌头碱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各种中药功效大全 、补气药 【黄芪】 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地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 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神农普惠方》 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利水消肿:用于气虚脾弱,水肿,小便不利等.《神农普惠方汤》【白术】 补脾益气: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地纳少、气短、脘腹虚胀、倦怠便溏等. 燥湿利水:用于水肿和痰饮.《五苓》《苓桂术甘汤》《汤》《实脾》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神农普惠方》 【山药】 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倦怠,便溏久泻,小儿疳积及脾虚白带等.《参苓白术》 养肺固肾:用于肺虚喘咳、虚痨痰嗽等.《神农普惠方说,》

益气补中: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炙甘草汤》 清热解毒:用于痈组疮疡、咽喉肿痛等.《神农普惠方》《桔梗汤》祛痰止咳:用于气喘咳嗽.《神农普惠方说》《苓甘五味姜辛汤》 缓急止痛: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芍药甘草汤》 缓和药性:用于缓和某些药物地烈性或作为药引使用. 【党参】 补气益脾: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或肺虚咳嗽、气短倦怠及各种原因引起地气虚体弱证. 养血生津:用于血虚头晕或面黄浮肿,久病失血,气血两亏.《八珍汤》《竹叶石膏汤》 、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用于血虚所致各种症候.《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 润肠通便:用于阴血虚少地肠燥便秘.

养血滋阴: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四物汤》 补精益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眩晕、盗汗、遗精及消渴等.《六味地黄丸》 【何首乌】 补血生精:用于肝肾两虚、精亏血虚所致地头昏耳鸣、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及须发早白等. 通便解毒:用于老人或血虚阴亏,大便秘结、疮痈、皮肤搔痒等. 【白芍】 养血敛阴: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地头痛、眩晕、耳鸣或烦躁易怒等.《镇肝熄风汤》 平抑肝阳:用于肝郁脾虚,大便泻泄,痛必腹泻或血虚、阴虚血热、失血、盗汗等. 柔肝止痛:用于血虚或肝气不和所致腹部疼痛或四肢拘挛疼痛、痛经、妊娠腹痛等. 【阿胶】 补血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或虚痨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利水渗湿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利水渗湿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利水渗湿药1、利水渗湿猪苓:利水渗湿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茯苓健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健泻除痹清脓(异人间歇出屁清脓)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泽泻泄热) 2、清热利水 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通草通气下乳)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茵陈利湿退黄) 3、利尿通淋 车前子:利尿通淋清肺化痰渗湿止泻明目 车前子:清痰渗泻明(车前轻弹深写明) 滑石: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敛 滑石:清暑热收敛(化石清暑热手链) 广钱草:利尿通淋清热除湿(光线清湿热) 连钱草:利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连钱草:清热解毒瘀肿(连线死鱼肿) 金钱草:利尿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金钱草:退毒肿(金线退毒肿)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石韦:凉止咳(石猬两只壳) 灯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灯心清心烦) 4、利尿通淋 海金砂:利尿通淋止痛(海金砂止痛)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去买破铜镜) 木通:利尿通淋泄热通经下乳(木桶谢经乳) 冬葵子:利尿通淋润畅通便下乳(冬葵润下乳) 6、利尿通淋 扁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扁蓄杀虫痒) 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弟妇去疯痒) 荜薢:祛风湿利湿浊(逼姐疯湿浊)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芳香化湿药1、燥湿厚朴:燥湿行气消积平喘(厚朴行气消喘) 草豆蔻: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蔻行气温呕)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苍术:健祛发明(苍竹捡去发明)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曹国稳重弹虐) 2、化湿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砂仁:行气温泻胎(杀人性起问邪态)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白蔻性起问纸偶) 广藿香:化湿解暑发表止呕(广货结束发飙偶) 佩兰:化湿解暑(佩兰化湿解暑) 中药学药性口诀记忆—温里药1、散寒止痛

中药药性表

1.1辛温解表药性味归经应用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1发汗解表2宣肺平喘3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心肺,膀胱经1发汗解肌2温通经脉3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肺,脾经1解表散寒2行气和中3解鱼蟹毒 荆芥辛,微温肺,肝经1解表祛风2 透疹3散瘀止血 羌活辛,微温肺,肝经1解表散寒2通痹止痛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肝脾经 1 祛风解表2胜湿止痛3止痉止痛 细辛辛,温。有小毒心,肺,膀胱经1发表散寒2祛风止痛3温肺化饮 白芷辛,温。胃,肺经1散寒解表2祛风止痛3消肿排脓 4除湿止带 藁本辛,温膀胱经1祛风散寒2胜湿止痛 香薷辛,微温肺,脾,胃经1发汗祛署,和中化湿2利水消肿 生姜辛,微温肺,脾,胃经1解表散寒2温中止呕3暖肺祛痰 辛夷辛,微温肺,胃经1散风解表2宣肺通鼻 葱白辛,温肺,胃经1发表2通阳 辛凉解表药性味归经应用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1疏风利咽2透疹止痒3疏肝4 菊花辛,甘,苦,微寒肺,肝经1黄疏散风热2白平肝明目3野清热解毒桑叶甘,苦,寒。肺,肝经1疏散风热2平肝明目3清肺明目 牛蒡子辛,苦,寒。肺,胃经1疏风热2散结毒3透疹利咽 蝉蜕甘,咸,微寒肺,肝经1疏散风热2透疹止痉3退翳开声 葛根甘,辛,凉。脾,胃经1发表解肌2升阳生津3透发斑疹 柴胡苦,辛,微寒。肝,胆,心包经1疏散解热2疏肝解郁3升阳举陷 升麻甘,辛微寒。脾,胃,肺,大肠1发表透疹2升阳举陷3清热解毒 淡豆豉辛,甘,微苦,寒肺,胃经1解表2除烦 浮萍辛,寒1发汗解表2透疹止痒3利水消肿 蔓荆子辛,苦,平肝,膀胱经1疏散风热2清利头目 清热药 1清热泻火性味归经应用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1清热泻火2除烦止渴3生肌敛疮 知母苦,寒肺,胃,肾经1清热泻火2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三焦1清热利湿2凉血消肿3泻火除烦 天花粉苦,微甘,寒肺,胃1清热生津2 清热润燥3解毒消 夏枯草苦,辛,寒肝,胆经1清肝火2散郁结3降血压 芦根甘,寒。肺,胃1清热生津2除烦止呕 竹叶甘,淡,寒心,小肠,胃1清热除烦2生津利尿 淡竹叶甘,淡,寒心,胃,小肠1清热除烦2利尿 2清热凉血 犀角苦,咸,寒心,肝,胃经1清热解毒2凉血止血3安神定惊 水牛角苦,咸,寒心,肝1清热解毒2凉血定惊

药性赋中药药性口诀

药性赋 寒性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是以黄柏疮用,兜铃嗽医。地骨皮有退热除蒸之效,薄荷叶宜消风清肿之施。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疗肌解表,干葛先而柴胡次之。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栀子凉心肾,鼻衄最宜。玄参治结热毒痈,清利咽膈,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尝闻腻粉抑肺而敛肛门,金箔镇心而安魂魄。茵陈主黄疸而利水,瞿麦治热淋之血。朴硝通大肠,破血而止痰癖,石膏治头痛,解肌而消烦渴。前胡除内外之痰实,滑石利六腑之涩结。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肝心,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又闻治虚烦、除哕呕,须用竹茹,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宣黄连治冷热之痢,又厚肠胃而止泻,淫羊藿疗风寒之衄,石韦通淋于小肠。熟地黄补血且疗虚损,生地黄宣血更医眼疮。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退热尤良。若乃消肿满逐水于牵牛,除毒热杀虫于贯仲。金铃子治疝气而利膀胱,可洗皮肤之风,山豆根解热毒,能止咽喉之痛。白鲜皮去风治筋弱,而疗足顽痹,旋覆花明目治头风,而消痰嗽壅。又况荆芥穗清头目便血,疏风散疮之忧。地榆疗崩漏,止血止痢,昆布破疝气,散瘿散瘤。疗伤寒、解虚烦,淡竹叶之功倍,除结气、破瘀血,牡丹皮之用同。知母止嗽而骨蒸退,牡蛎涩精而虚汗收。贝母清痰止咳嗽而利心肺,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若夫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槐花治肠风,亦医痔痢。常山理痰结而治温疟,葶苈泻肺喘通水气。此六十六种镪性之寒者也。 热性

中药所有总结

总论 1.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神农本草经集注》 2.归经的概念是指定向 3.运用药物的归经理论还须考虑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古代认为“毒性”的含义是药物的偏性 5.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 6.二、八月最适宜采集的药材是根及根茎 7.使大批古代方药文献得以保存传世的是《证类本草》 8.“十八反”中甘草不能与下列何药配伍同用甘遂 9.入汤剂需后下的药物是薄荷、白豆蔻 10.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本草纲目》 11.关于中药的剂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花叶类质轻的药用量宜轻 12.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13.两药合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为相反 14.四气的确定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中概括出来的 15..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16.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新修本草》 17.辛味药临床一般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证 18..广东的道地药材是砂仁 19.人参配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的补气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恶 20.下例哪项不是沉降药物的作用透疹 解表药 1.薄荷、蝉蜕共同具有的功效是透疹 2.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宜选用: 蝉蜕 3.具有生津止渴作用的药物是:葛根 4.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作用的药是:荆芥 5.细辛具有的功效是:温肺化饮 6.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是:香薷 7.既能解表散寒又能燥湿止带的药是白芷 8.细辛作散剂每次宜服:1-3g 9.治疗肝气郁滞,胁肋疼痛,宜选用:柴胡 10.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息风止痉的药是:蝉蜕 11.具有透疹作用的药组是:薄荷、葛根、升麻 12.发散风寒药中能治疗咳嗽气喘的药是:麻黄 13.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组:香薷、麻黄 14.功效与羌活最为相似的药物是:藁本 15.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组是:防风、白芷 16.下列哪项不是紫苏的主治证:阳虚水肿 17.治疗风热郁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应首选:牛蒡子 18.麻黄配伍桂枝用于治疗:风寒表实证 19.治疗风寒表证,鼻塞头痛可选用的药是:白芷 20.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升麻、牛蒡子 清热药 1.功能清热解毒、排脓,善治肺痈、肺热咳嗽的药物是:鱼腥草 2.长于泻肝火的药是:夏枯草 3.牡丹皮与地骨皮均可治疗:虚热证 4.治疗梅毒,肢体拘挛,首选的药是:土茯苓 5.清热泻火药中苦寒性较强的药物是:栀子 6.既可治气分实热证,又可治虚热证的药是:知母 7.清热泻火药的药性特点是:甘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