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九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九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九年级

部编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鉴赏资料九年级

九年级上册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蕴含什么哲理?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故去老友的怀念,“烂柯人”表达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怅惘心情。

5.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时间___和_缘由____。词中的“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阅读这首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4.找出《水调歌头》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为安慰的语气,将人世的聚散离合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就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唯有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5.请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妙在何处?这句话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转”和“低”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写出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境。这句话表达了词人思念亲人以及被贬的失意之情。

九年级下册

(一)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风光。

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2.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3.全词用语精练传神。上片一个“_闭___”字,点明边塞战事吃紧;下片一个“_泪__”字,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思亲忧国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一到秋天,衡阳的大雁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生动表现了征人的内心感受。

C.“将军白发征夫泪”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爱国热情、浓重相思兼而有之,构成将军、征夫复杂矛盾的情绪。

D.这首词将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读来真实感人。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____少年狂气__,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本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

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3.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4.文中“千骑卷平冈”的“卷”字能否用“过”字替换,为什么?

不能。一个“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出猎场面之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而“过”没有这种效果。

5.请对下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活用典故,作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词人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报国的思想感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天狼”,喻指辽和西夏。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的情景,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已。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

4.仔细阅读下片,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

①下片前四句虚写:词人想象自己驰骋疆场的情景、赢得功名的荣耀,表达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②最后一句实写:现实是自己年老体衰,无所事事。虚与实,壮和悲,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作者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愤慨(一腔悲愤)之情。

6.下列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请自选角度对“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进行赏析。

这几句诗切“中秋佳节”的时令,用这样明丽、明净的景色反衬自己内心的苦闷彷徨,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更能够突显出作者内心的烦闷。

2.“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示例一:对比。将女儿身与男儿心作对比,表现自己的巾帼英雄的情怀。示例二:对偶。将身与心的巨大反差列在一起,抒发虽为女子却坚持自己抱负和追求的情感。示例三:“身”与“心”音近,“列”与“烈”音同,音调上收到韵律和谐、往复唱叹的效果。

4.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写世界之大,但难以寻觅到相知相悉的知音的担心与忧虑之情。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匡国济时的雄心壮志。

(五)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与“八十”相互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之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带来的灾难。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走进家门,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四周围绕着野生的葵菜。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3.“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使老兵心中更显悲哀,境况更显悲凉。

4.诗句“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中“我”为什么要哭?

一哭家中已无亲人;二哭自己老无所依,孤苦伶仃;三哭家园成了废墟,一片荒芜。

5.试分析这首诗,通过描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

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中“卷”和“折”妙在何处。

“卷”写出北风怒吼的巨大气势,“折”写出狂暴肆虐的情态。突出了风势之猛。

2.请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的妙处。

示例:炼字:“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表现了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修辞:“忽如”两句,诗人运用比喻,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北国冰雪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4.请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现的画面。

傍晚时分,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很猛烈,红旗却一动也不动。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是指_中原地区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的“悠悠”一词。“悠悠”写出时间之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3.从用典的角度对“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作简要赏析。

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抒发了作者慕古伤今、忧患怅惘之情。

4.词的下片塑造了孙权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图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词通过登京口北固亭,抒发了作者渴望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思。

(八)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D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3.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4.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5.本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九)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予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2.曲中“踌躇”一词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联想到国家,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踌躇”一词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达了心中激动的情绪,作者怀古伤今,自己心中暗叹。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和批判。4.作者是如何从“潼关路”联想到朝代兴亡的?

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关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兴亡。因此,当诗人在“潼关路”上望“西都”的时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兴亡了。

5.对这首元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完整)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必背81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必背81 篇 01 观沧海 三国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03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0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05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06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0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08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09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3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4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完整word版)部编本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编

部编本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全编(2019)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位置:14页,课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位置:15页,课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位置:15页,课文)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位置:16页,课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位置:67页,课外诵读)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位置:67页,课外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位置:68页,课外诵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位置:68页,课外诵读)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位置:148页,课外诵读)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位置:148页,课外诵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位置:149页,课外诵读)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位置:149页,课外诵读)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 南北朝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位置:41页,课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 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 代酒。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4.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虽饱含苦闷,愤懑迷茫之情,却又充满信心,执著地追求理想,满身豪气的诗人形象。 5.“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作用?

用了四个三字短语,节奏短促,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感叹或感慨、迷茫。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悲愤、失望的心情。 7.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诗人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答: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联的意思是:沉船旁边,千帆竟发,无比热闹,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充满生机。比喻新事物大批出现。 5.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目录(最新)

部编版古诗词目录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曹操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3.次北固山下/王湾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峨眉山月歌/李白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9.秋词(其一)/刘禹锡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12.潼关/谭嗣同 七年级下册 13.木兰诗 14.竹里馆/王维 1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6.逢入京使/岑参 17.晚春/韩愈 1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9.望岳/杜甫 20.登飞来峰/王安石 21.游山西村/陆游 22.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23.泊秦淮/杜牧24.贾生/李商隐 25.过松源晨饮漆公店(其五)/杨 万里 26.约客/赵师秀 八年级上册 27.野望/王绩 28.黄鹤楼/崔颢 29.使至塞上/王维 30.渡荆门送别/李白 3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2.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33.龟虽寿/曹操 34.赠从弟(其二)/刘桢 35.梁甫行/曹植 36.饮酒(其五)/陶渊明 37.春望/杜甫 38.雁门太守行/李贺 39.赤壁/杜牧 4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 清照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 殊 4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 修 4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 儒 4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 照 八年级下册 45.关雎/《诗经》 46.蒹葭/《诗经》 47.式微/《诗经》 48.子衿/《诗经》 4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5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2.卖炭翁/白居易 5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54.送友人/李白 55.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56.卜算子·咏梅/陆游 九年级上册 57.行路难(其一)/李白 5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 锡 5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60.月夜忆舍弟/杜甫 61.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6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63.商山早行/温庭筠 64.咸阳城东楼 /许浑 65.无题 /李商隐 66.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6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九年级下册 68.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6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7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辛弃疾 71.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7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 轼 7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 游/陈与义 7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赋/辛弃疾 7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 兰性德 76.十五从军征 7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7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 弃疾 79.过零丁洋/文天祥 8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南安军/文天祥 82.别云间/夏完淳 83.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84.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汇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古诗词汇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五单元】 2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练习 课内古诗词诵读 一、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言绝句。虽然诗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寻常景,但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这勇气非常可爱。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如果说此诗真有寓意,就应当是其中所含的一种生活哲理。从韩愈生平为人来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大历平弱纤巧诗风的、主张“不平则鸣”的“韩孟诗派”开山人物,颇具胆力。他能欣赏“杨花榆荚”的勇气不为无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斗艳的元和诗坛独树一帜外,还极力称扬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孟郊、贾岛,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诗风也是当时诗坛的别调,不也属于“杨花榆荚”之列吗?由此可见,韩愈对他所创造的“杨花榆荚”形

部编版九上语文古诗词11首

; 部编版九上语文古诗词11首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唐)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夜月忆舍弟 作者:杜甫(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长沙过贾谊宅 $ 作者:刘长卿(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大全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大全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7.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1.诫子书 【汉末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天上的街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汇编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渔家傲·秋思》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5.《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 。 6.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 7.《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 8.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 。 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 10.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 ,。 11.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2.持节云中,? 3. ,西北望,射天狼。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 是:,。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两 句:,。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是:,,。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 是,,。 8.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 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醉里挑灯看剑,。 2.五十弦翻塞外声,。 3. , 。可怜白发生!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 子:, 。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43首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43首 《咸阳城东楼》 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分析“一上高楼万里 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愁,思乡,怀古。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 的缘由,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越浓,大雨即将到,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临的情景,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也是出现了“山雨欲风满楼”的局面。 3、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5分) 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是诗人眼前的实景。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3 分)以实景叠合虚景,写出了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意境拓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2分)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分) (1)解析: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1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1分) 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2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2分)(每点情感与分析各1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定风波》一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作者通过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继而雨过天晴,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景象,营造了一种紧张急促又转向清冷的意境氛围。 2.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上阕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疾风冒骤雨,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超然洒脱、乐观潇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艰难的环境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的风雨推及人生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任你风狂雨骤,"我"自不为所动的听任自然、笑傲江湖、乐观自信、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3.如何理解《定风波》下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的深刻含意?道出了作者怎样的顿悟和启示? "风雨"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作者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指的是春风得意的顺境。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汇总(七至九年级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单元】 8.《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三单元】 12.《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五单元】 20.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 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 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 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 恍如隔世的心情。 3. 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4. 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 化很大。 5. 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 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6. 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但作者在困苦失意中不是意志消 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泰然处之,全诗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至忧、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内容理解】 1. 这首诗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 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2. 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3. 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的认识。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一一正与月亮有圆时, 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4. 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部编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古诗背诵 【论语】(春秋鲁国·孔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观沧海】(东汉·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白)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峨眉山月歌】(唐·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

部编版初中语文7-9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课内外一体)七上:12首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下:13首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跟,自缘身在最高层。 8.《游山西村》陆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