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中文版译序

公共行政的范式选择

毛寿龙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激励着无数的人从事知识生产。到20世纪末,人类的发展已经到了“知识经济”的地步,任何发展都已经离不开知识。但是,是否任何知识都有利于发展呢?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是否任何有关公共行政的知识都是有利于行政发展的呢?或者说“从事公共行政实践的人们所运用的种种知识是改善还是损害了人类的福利”?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详尽地探讨了公共行政学研究和实践的根本问题。他认为,“如果根据运用于公共行政实践的知识所作出的行为之结果损害了人类的福利,我们就不得不断定这样的知识引起了社会病症。”如果是这样的话,“受过公共行政教育的人在实践上不比未受过公共行政教育这样做的人更加成功。他们还可能比未受过这类教育的人更不成功。”

要使公共行政学的知识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公共行政的实践,我们就有必要重新思考公共行政研究的思想基础,重新反思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所内含的范式的不足,并提出替代的方案。正是基于这一思路,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详细地探讨了美国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危机,反思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主流,探讨了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学家对公共治理问题的研究,概括了《联邦党人文集》和托克维尔对于民主制行政的分析,认为公共行政学必须在官僚制行政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民主制行政研究,公共行政的实践也必须在官僚制行政的基础上引入民主制行政的实践。据此,奥斯特罗姆教授还探讨了当代美国政府持续出现宪法危机的制度原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他还指出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意味着公共行政领域哥白尼式革命。奥斯特罗姆的研究始终限于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和实践,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原则却未必只适合于美国。根据中国公共行政思想和实践发展的需要,从中国学者的眼光,根据译者自己的学习心得,重述其中的思想智慧内核,就是本译序的基本目标。

一、官僚制行政理论

在公共行政思想史上,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和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是公认的重量级经典作家。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往往被看作是美国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虽然有许多学者持不同的看法。而韦伯的地位则在于其对官僚制理论的研究。威尔逊和韦伯的理论,实际上构成了美国甚至世界公共行政思想主流的基础。

根据奥斯特罗姆教授的概括,威尔逊的理论预设是任何政府体制内部都有一个权力中心;权力越分散就越不负责任。他认为政治与行政泾渭分明,各个政府奠定的政治原则可以各不相同,但良好行政的原则在任何政府体制中都是非常相同的。良好行政的体制是等级秩序化的,人员分等级,接受政府核心部门首脑的政治领导。各级行政人员均为技术上训练有素的公务员。行政组织的完善是由等级秩序化的、经过职业培训的公务员实现的。威尔逊理论范式所包含的基本定理有八条:1.在任何政府中总是存在一个占支配地位的权力中心;一个社会的政府为单一的权力中心所控制。2.权力越分散,它就越不负责任;或者换言之,权力越一元化,它就会受到来自更为负责的单一权力中心的指导。3.宪法结构界定和决定该中心构成,并确立与立法和行政控制有关的政治结构。每个民主政府的体制都把人民的代表提高到绝对主权的位置。4.政治领域设定行政的任务,但行政的领域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5.就行政的功能来说,所有现代政府具有极相似的结构。6.经职业化训练的公务员等级序列的完善为“良好”行政提供了结构条件。7.等级制组织的完善会使效率最大化,在此效率尺度为花费最少的钱和做最少的努力。8.上文界定的“良好”行政是人类文明的现代化和人类福利的提高之必要的条件。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与威尔逊的行政理论非常一致。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现代文明所内含的维持法律、经济和技术理性的必要条件或者组织手段。行政的理性依靠的是等级关系的结构。准确、速度、知识、连续性、灵活、统一、严格服从、摩擦少、成本低,是严格的官僚制行政的特性。官僚机构内的人员行事不涉及爱憎、不针对个人。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官僚制的完善,是携手并进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在威尔逊理论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著名的行政学原则,如命令统一、控制幅度、命令链条、职能部门化、单一权威首脑指导下属行政单位等,都被假定为具有普遍效力的行政安排。这些学者认为,强化政府就是提高行政首长的权威和权力。权威无限的机构优于权威有限的机构,管得多优于管得少。集权的解决方案优于权威分散于多种决策结构的方案。

这些公共行政的传统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遭遇挑战。实际上,马克斯·韦伯只是把官僚制当作一种理想状态。在他看来,官僚制组织的完善,必然使人们进入“铁的牢笼”。“哪里彻底实现了行政的官僚化,哪里所确立的权力关系的类型实际上是不可摧毁的。”要对付发达的官僚机器,一般的个人、官僚机构中的官员以及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实际上都是无能为力的。奥斯特罗姆教授认为,韦伯从来没有解决官僚制充分发展之后所引起的问题。他只是指出,官僚制的支配地位依靠的是垄断信息、掩饰真相、阻碍雄心勃勃官员之间的竞争,以及垄断社会中存在的职业专家的权能。显然,这一切并非是现代人所向往的。

在公共行政思想史上,古立克的组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认为,高度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协作需要组织。他提出了同质性的原则,认为把两种或者更多种异质的职能联在一起,会混合生产要素,从而阻碍、损害净社会生产从而牺牲行政的技术效率。比如一个教育项目如果与法律执行项目相混合,就会受到损害。同样,公共福利行政也应该与警察行政相分离。“政治”与“行政”是异质的职能,不能混合在行政结构内,否则就会产生非效率。文森特认为,古立克的同质性原则对威尔逊行政理论构成了挑战,因为这意味着“通过完善等级组织并不必然得到以最低成本完成工作计算的行政效率。在某些情况下,等级制组织会违反同质性原则,并损害行政效率。”根据同质性原则建立的政府机构数量往往多于行政首长所能够协调的机构数量。给行政首长配备分管副职或助手,可以局部解决问题。在等级制之外,发展其他类型的组织结构,如丛林结构(JungleGym),使政府组织像控股公司那样,也是解决同质性原则与控制幅度原则之矛盾的选择。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隐然地否定了威尔逊行政理论的核心原则。系统地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提出挑战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西蒙认为,“效率标准指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取得最大结果的选择”。哪里产出得到了具体说明,效率标准确定何种组织形式最好。他根据这一效率标准评价了传统行政原则,认为这些原则并不必然是正确的。提高专业化水平并不必然提高效率。只有在给定有效资源条件下改善绩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才有助于效率提高。同样命令统一原则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看。总之,等级组织的完善并不一定就是效率。

传统公共行政原则相互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挑战表明,传统公共行政本身存在着范式危机。通过放松传统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局部缓和范式危机,但要在根本上解决范式危机,必须超越传统的范式。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认为,当代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的努力,实际上为解决传统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公共选择的视角

自50年代开始,美国许多政治经济学家开始关心公共部门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这些学者的特色,一是把个人当作基本的分析单位;二是运用外部效应、共同财产和公益物品理论来界定与公共行政有关的事物结构;三是分析不同组织或者不同决策安排在公益物品和服务

产出方面的结果;四是根据其产出是否符合效率标准或者其他绩效尺度来评估这些结果。他们的基本假设是,“如果要增加社群个人的福利潜力,追求最优化策略的自利的个人要求适当的决策规则或者决策安排来处理不同结构的事物。没有任何单一形式的组织是‘适合于’所有情形的。相反,任何组织安排都会产生有限范围的所喜望的结果。每个组织安排都有局限性。如果这些局限性占上风,那么制度缺陷和失败就会显现出来。”这些政治经济学家分析的结论是,个人自由选择在公共领域会导致公共事物的悲剧。官僚制组织是替代个人选择安排的决策安排。它可以通过命令机制约束个人的选择自由。由于缺乏竞争,官僚制组织有可能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尽管官僚制组织在与控制外部效应、管理共同财产或者提供公益物品有关的任何企业或者机构组织里起着重要的制度作用。这种组织形式依然有严重的制度缺陷和失败的条件。优化的公共企业结构要考虑用户偏好和生产经济的多样性、供求关系、一种使用模式可能阻碍其他使用模式的关系。非常巨大的官僚制会(1)对不同的需求的反应会日益变得毫无区别,(2)对预定为受益者的人所引起的成本会越来越高,(3)无法根据需求分配供给,(4)无法采取行动阻止一种用途阻碍其他用途,使公益物品受侵蚀,(5)日益变得易于犯错,不可控制,公共行动剧烈地偏离于有关公共目的和目标的言辞,(6)最后导致补救性的行动是恶化而不是缓解问题。在大型官僚制产生制度缺陷和失败的情况下提出的问题要求重新考查应用于公共企业的决策规则。”如果要克服公共事物悲剧所内含的问题,要避免充分发展的官僚制的病理,就要为集体或公共企业构思另外的制度安排。在特定情况下,官僚制企业也可以是有效的。如图洛克认为,如果(1)一个官僚制组织直接向有关的利益社群负责,并为其行动,(2)提供共用物品的成本由选民按其各自的收益比例或者根据某一平等分配的比较性的规则来资助,(3)公用设施使用的界限和条件,经有关社群考查理性设计用以提高其共同福利,那么“官僚自由企业”并不一定是一种恶。发展自主治理的公共企业,同样不能充分地解决共同财产资源或者公益物品的问题。因为官僚制公共企业依然存在着制度缺陷或失败的问题。首先,一个公共企业可能对其范围之外的其他人产生外部效应,必须要有限制和控制这些效应的手段。其次,共同财产或者公益物品在可用的和不同用途之间的共用性或者相互依赖性的关键要素方面可以具有各不相同的外形和规模。比如水资源体制反映了与许多不同用途之间相互依赖有关的大量问题。各种用水之间的相互依赖可能与土地使用、能源供给系统、交通系统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有关。但每一种用途都可以涉及相互依赖,这样就要根据其自己的绩效分别考查特定服务的供给。第三,当发生冲突时,就有必要有制度设施来处理冲突,并寻求解决方案来阻止公共事物的悲剧在某一新的相互依赖水平发生。奥斯特罗姆认为,构造多组织安排,可以作为第四种制度安排和机制,来解决机构内的冲突。而曼瑟尔·奥尔森则认为:“只有存在多层次的政府,以及更多数量的政府,才能避免管辖界限之间以及集体物品界限之间的大量的鸿沟。从国际组织到最小规模的政府,每一类制度都有其理由。能够有助于解释在同样的背景中都需要集权的政府单位和分散的政府单位,这也是当前取向的优点”政治经济学家所设计的这些解决方案与古典公共行政传统所建议的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在他们看来,官僚制组织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个人选择、官僚制自由企业以及多组织安排,都是可选择的方案。这四种方案可以同时使用,并且通过适当的选择充分利用各个方案的优势,形成某种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者均衡状态。

三、民主制行政理论

奥斯特罗姆教授认为,在美国建国时期,就产生了与官僚制行政相对的民主制行政的理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等人写作的《联邦党人文集》就阐发了交叠管辖的政府体制。这一政府体制中所有的政府单位都根据自治原则设计。根据奥斯特罗姆的概括,这些自治原则有如下九条:1.政府的界限和条件源于人民确立和变更这些界限和条件的权利。

2.人民确立和变更政府界限和条件的权利通过根据非常规的决策规则才能采取行动的立宪决策程序得以表达。这些决策规则的要求比制定普通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

3.宪法或者宪章中所说明的政府的界限和条件在法律上约束行使政府权力的人,并且不能被这些政府权威所改变。

4.宪法或者宪政中说明的政府的界限和条件根据共同利益和限制权力的原则分配采取行动的权力。对公共官员采取集体行动的权力进行限制,把这些限制与个人权利联系起来,个人权利为个人采取行动反对公共当局篡权确立了宪法理由。

5.每个政府单位对特定的选民采取行动,并对单个的人行使管辖。负责立法或者执行行动的主要政府官员的选择以选民的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为基础。

6.每个政府的内部结构设计得集体结构在各种各样的职位或决策结构之间分配。所有重要的决定都经共同委员会考虑,共同委员会成员由社群成员选举。如果宪法性法律规则要有效对付行使政府权力的人,在任何政府单位中不同的决策结构之间分散配置权力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7.配置在较大政府单位中不同决策结构的权力要分散,这样每一项权力都能对分配给其他结构的权力行使潜在的否决权。因此,集体行动取决于共存多数的运作,决策结构的成员通过不同的任职年限、代议模式以及不同规模的选民与其选民发生联系。

8.每个政府单位的法律和政治能力相对于其他政府单位的法律和政治能力是有限的。每个人都是若干政府单位的选民成员。地方和州级官员将对全国问题采取行动;全国级官员则对州和地方问题采取行动。如果较小单位的政府领域不足以考虑相互依赖事件之间的共同利益,那么就要诉诸次较大单位的政府,以保证适当级别的决策。

9.政府单位之间管辖权的冲突,对公共权威行使的宪政约束的冲突,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冲突,都在普通法律法院面前接受司法救济。

奥斯特罗姆指出,《联邦党人文集》所讨论的自治原则提供了一种行政体制,它彻底地植根于复杂的民主决策结构。它就是民主制的行政,与官僚制行政相对。在民主制行政中,官僚制行政内部的普遍的等级序列条件可以放松,如果公共行政组织得服务于特定的选民,如果大众控制、立法监督和司法救济的机制成为官僚控制机制的替代品。民主制行政程序必然依靠可作用于任何公共企业经营的民主控制机制。

那么,民主制行政在美国的实践情况到底如何呢?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它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美国,各州行使的权力不如欧洲条理分明和富于教育指导作用,但却大于欧洲的百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使它的人民最终对社会福利做出如此大的贡献。我还不知道哪个民族设立的学校有如此之多和如此有效,其建筑的教堂有如此适合于居民的需要,其修筑的乡间公路有保养得如此完好。因此,不必到美国去找外观上的一致性和持久性,去找对细节的详尽安排以及行政手续的完善规定;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一个确实有点粗犷,但却充满强大力量的权力机构,一幅时常发生意外,但却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的生活图景。”与此相对照,他却批评了法国官僚制行政的实践。认为法国的集权行政只是构成了障碍,而不是采取行动。中央集权国家的公民与其说是他所不熟悉计划中的依附性的行为者,不如说是消极的旁观者。中央集权行政的完善,会导致无幸福的安宁、无进步的产业、无力的稳定以及无德的公共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公民对它们生活的社群的利益漠不关心。因此,托克维尔认为,“超君主型的行政”与共和制混合只能是一种短命的怪物。

奥斯特罗姆的结论是,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的《联邦党人文集》以及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阐述了民主制行政理论。美国建国的实验是以民主制行政理论为基础的。通过交叠管辖和权力分散的体制,民主制行政获得了一种稳定的形式,从而提供了一种公共行政组织的替代

结构。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理论,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的公共行政主流传统所拒绝了。这一拒绝实际上导致了本世纪众多行政改革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也是美国政府在最近几十年里宪法危机不断的思想根源。

四、两种选择的权衡

威尔逊拒绝了民主制行政的基本理论,这一拒绝蕴含着认可托马斯·霍布斯主权政治理论。霍布斯主权政治理论的逻辑是,缺乏某种高级的权力,人的自然状况是战争状态,每个人潜在地易受其他每个人的暴力袭击。为了享受真正的和平,人们必须准备选择,并根据不损害他人的原则来协议处理相互关系。这些协议需要命令权力来实施,因为“契约,没有刀剑,就只是一纸空文”。根据霍布斯的理论,如果存在一个社会,就必然存在一个法律体系。存在一个法律体系,就必然存在唯一的法律渊源。既然法律的存在取决于是否得到实施,那么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就只有一个终极的权威源泉。因此,霍布斯认为要把立法、行政和协调机关统一在单一的主权者之手,主权者在所有政府权力方面具有终极的权威。他假定,统一的主权者行使统一的权力,是维持合法且稳定的国度的必要条件。这样的主权者是法律的源泉,其他人不可能使它向法治负责。因此,主权者高于法律。和平的代价是服从绝对主权者的权威。在霍布斯的国度里,服从是良好行政的重要品德。

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和《联邦党人文集》所提出的限权宪法的理论在许多理论预设方面是类似的,但是它们对政治不平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它们由此分道扬镳。霍布斯承认绝对的不平等,认为这是任何国家组织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国家必须有一个命令的权力!如果国家要维持和平与稳定,就必须有一个单中心的权威,它能够行使绝对的主权。和平的代价是服从;主权是高于法律的。但是《联邦党人文集》却关心人类社会是否能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建立政府体制,它能够运用宪法性法律对行使政府专有权的人实施制约。政治不平等的条件并不一定是绝对的,而是维持共同认可的法律规则之可实施性的唯一充分的条件。权力可以在若干政府机关之间分配和安排,其方式是每一个机关对其他机关构成制约。通过把个人的利益与政府机关的宪政权威联系在一起,野心就可以用来对抗野心。当互利产生收益时,协议就会占据上锋。当某些人以牺牲他人来谋求利益时,冲突就会产生。政治结构只是一个压缩冲突的方法,而审慎的思考则持续到人类的理性能够找到新的和已得以改进了的解决方案为止。美国宪政体制是这样一个努力,通过统治者本身服从法律的规则体系来钳制利维坦。

霍布斯的主权理论和《联邦党人文集》的限权宪法理论在逻辑上都是严密的,在实践上也各有各的适用之处。对于这两种理论的选择,必定根据选择所包含的机会成本来判断选择的优劣。因为选择既包括收益,也包括成本。每个选择都有其代价。

据此,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认为,“威尔逊的行政理论对高度集权的单中心决策结构的政治体制有意义。他的理论对理解和改革法国、普鲁士或者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特色的政治体制可能是适当的。相反,我们不能认为威尔逊的理论可应用于高度多中心的政治体制,它在实质上具有管辖交叠、权威分散的特色。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拒绝威尔逊的这一观点了,即对所有类似的政府而言,只有一种良好行政的规则。我们也考虑这一可能性,即美国的实验代表了在民主制行政体制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的出发点。民主制行政作为一种一般的公共行政,可以作为官僚制行政的替代类型,与官僚制行政相并列。”

奥斯特罗姆认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家以及早期民主理论家的著作中生长出来的范式内含有民主制行政科学,其基本定理可以概括如下:

1行使政府专有权的人与其同胞公民一样,前者不见得比后者更可能腐败或者更不可能腐败。

2.宪法的结构在一群人中分配决策权能;民主宪法界定个人的专有权和不同政府机关专有权所

内含的权威,这样每一方的权能都为其他各方的权能所制约。在民主社会确立和变更组织安排的任务要看作是立宪选择的问题。

3.对于行善是必要的权力,即政治权威的行使,会被某些人所篡用,他们抓住机会,利用这样的权力来谋求私利,损害他人,除非政治权威是分立的,不同的权威组织得可以相互制约和控制。

4.公益物品和服务依靠为各种组别的决策制定者所作出的决策,每个集体企业在政治上的可行性依靠的是所有各个决策结构持续地作出有益的决策。公共行政在政治的范围之内。

5.形形色色的组织安排可以用作提供不同的公益物品和服务。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多组织安排得以协调,它们包括互利性的贸易和协议、竞争性的对抗、裁定冲突以及有限等级的命令权力。

6.经过专业训练的公务人员对单一权力中心负责,这种等级秩序的完备,会削弱大型行政体制对公民对许多形形色色的公益物品的种种偏好作出反应的能力,也会削弱其应付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

7.对单中心权力负责的等级组织的完备,不会使效率最大化,在此效率是指时间、精力和资源花费最少。

8.在任何政府中权力分散在具有多种否决权能的各种决策中心,发展其程度各不相同的多元的、交叠的政府机构,对于维持稳定的、在变化迅速的条件下能增进人类福利的政治秩序是必要的条件。

奥斯特罗姆认为,“民主制行政理论并不排斥官僚制行政理论。但是接受民主制行政理论,的确意味着拒绝这一观点,即官僚制行政理论对于所有类似的政府都是唯一良好行政的理论。”他进一步问道:“存在两种公共行政理论,对于美国公共行政的学者和实践者提出了严重的问题。对于美国公共行政的实践来说,什么理论和分析模式是适当的呢?”

对此,奥斯特罗姆的回答是:“在为不断发生的战争所困扰的世界中,霍布斯设想的宪法适合于军事国家的有效运转,霍布斯是对的。但……汉密尔顿和麦迪逊的设想也是正确的,人类社会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良好政府,在此宪政规则能够在具有实质性分权和交叠管辖特色的政治体制中得以实施。这样的宪政体制能够使民主制行政持续地成为普遍的公共行政形式,与官僚制行政相对。不断战争的威胁通过适当地利用联邦组织原则能够得到潜在的解决。”

五、宪法危机的根源

自尼克松水门事件开始,到里根的伊朗门事件,到1998年还有沸沸扬扬的克林顿拉链门事件,美国行政权力中心总统的丑闻接连不断。奥斯特罗姆认为,这些事件虽然被作为丑闻报道,但是这些丑闻的背后却意味着美国立宪政府的宪法危机。因为这些丑闻都涉及美国行政权力的滥用问题。而行政权力之所以能够有机会被总统滥用,原因在于1939年和1949年行政重组法强化了美国总统的权力,从而使三权分立制衡的政府或者威尔逊所说的“国会制政府”变成了通常所称的“总统制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总统的指示变成了有效的法律,执行总统指示有时甚至高于执行法律,法治为人治所挤兑。总统的权力大得超出总统的能力。这时,更多的权力实际上意味着更少的也就是更不可能实现的责任。在这一进程中,立法机关因为行政立法而被架空,司法权力因为行政司法也出现了司法缺位的情况。立法和司法部门不再对行政部门构成宪法所要求的制衡。

奥斯特罗姆认为,由于总统权力的扩张以及美国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现在美国的公共行政学者和实践者、出版界、公共利益集团、大多数老百姓都这样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求

助于华盛顿得以解决,而这种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又进一步强化了全国政府扩大权力的趋向。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种各样的努力,如通过宪法修正程序在根本上变革美国的宪法。当然,修补宪法是不够的,除了司法审查之外,还需要设计其他平衡机制。而对于公共行政学者和实践者来说,则有必要重新考虑思考公共问题之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管理不是民主社会公共行政研究的适当的基础。在人类社会中,没有立宪秩序和法治,就不存在负责的公共行政体制。”因此,官僚制组织原则为基础的制度分析是不够的。官僚制组织的实践有其代价,民主制行政的选择也并不是需要代价,它同样需要努力。但一系列的努力中,对于行政学者来说,则是在思想上深入思考公共行政的思想基础。

六、治道变革的实践

《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于1973年首次由亚拉巴马大学出版社出版,1974年出版修正版,1989年出版第二版。就在该书首次出版之后若干年,西方各国政府陆续开始了以治道变革为特征的行政改革浪潮。对西方国家来说,治道变革意味着如下若干方面的变革:一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偏向于更多的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9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二是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有的国家甚至有些回潮,但是在放松管制、公共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建立公共领域的内部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三是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实践变成了一场重理政府运动,80年代强调采用信息技术,90年代开始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革原有的工作程序、组织等结构方面的问题。四是90年代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政策制定能力的提高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改善,在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国家均开始了强化政府政策执行部门自主权的改革,形成了一股“执行局自主化”的改革潮流,从而重新塑造了政治(政策)与行政(执行)之间的关系。

这一治道变革的实践,实际上意味着公共行政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用现代化的话语,如果政府的第一次现代化是韦伯式的官僚化,那么政府第二次现代化就是今天世界各国所普遍面临的治道变革,而且治道变革的深度和广度与官僚化的现代化毫不逊色。治道变革所包含的许多原则和政策建议,如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在公共领域引入半市场竞争、以自由竞争的公共企业组织来替代高度垄断的官僚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从集权走向分权、强调多样化的自主发展等,都可以在《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中找到系统的论述。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当代西方政府所进行的治道变革,其主要内含实际上就是奥斯特罗姆在本书所阐述的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的变革。

奥斯特罗姆在本书最后一章认为,从民主制行政走向官僚制行政,意味着倒退;而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哥白尼革命式的转折点。他在理论上阐明了这一转折点的逻辑,该书出版后西方国家政府的治道变革大幅度地提高了各国政府的活力,使新西兰、英国、美国等国家走出了经济发展的低谷,这在实践上证明了这一变革具有巨大的比较收益。这说明,奥斯特罗姆教授虽然把自己的研究一直局限于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和实践,但其所包含的智慧却并不一定只适合于美国。1997年11月到1998年2月,笔者相继到英国和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发现英国和美国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们都把它们当作发达国家,属于西方世界。笔者也发现,即使在英国和美国的内部各个城市和各个地区也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有时还很可能大于英美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说明了各国的治道,甚至同一国家内部各个地方的治道都应该有所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并不意味着彻底的相对主义。人类在构造治理体制方面的确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并不是没有代价的,有的社群选择对

了,走上了发展之路,有的社群选择错了,走上了停滞甚至衰退之道。最近20多年里,西方国家相继选择治道变革,这一变革虽然因国而异,但大致取向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并且改革越彻底,取得的成就越大。这一变革甚至还影响到了日本政府的进程。1998年11月上旬,笔者去日本访问,与日本众议院、参议院、通产省、经团联等实际部门的官员以及东京大学、庆应大学、筑波大学、法政大学、外务省国际问题研究所等教学研究单位的学者进行了访谈,发现日本于1990年以后经济上出现了停滞甚至负增长的问题。由于这一原因,日本的政界和官僚界正在开始思考政治行政结构可能存在的弊端,并试图改革这一结构。通过访谈了解到,日本政府的改革思路与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治道变革的潮流是一致的。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市场经济建设时日方短,但已经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等收益,如何建设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时代政府如何运用市场的方法来管理公共事务,改善公共行政的质量,实现行政现代化,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与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有类似之处,如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政府程序计算机化等。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也有其特色。在笔者看来,中国政府的治道变革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主题上,从计划政府走向市场政府,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从专政政府走向民主政府,从单中心政治统治走向多中心自主治理。由于国情差异,中国的治道变革与西方各国的治道变革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东西方行政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共同的,理论和实践的轨迹也有许多重合之处,东方和西方国家都在为改善政府绩效、提高政府能力而进行着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奥斯特罗姆的《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一书,没有专门论述中国的行政发展问题,但是其中对于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制行政这一哥白尼式变革的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奠定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思想基础,无疑是有所裨益的。比如,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7次,但是根据许多学者和实践者的看法,前6次改革的成效似乎甚微,本次机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可能性也未必很大。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指导机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反思我们政府机构改革的思想基础?我们目前所进行的行政学教学是否一定会有利于公共行政的实践?是否会有教学越多越误事的可能性?细心的读者不难从本书找到解答这些问题的理论线索,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与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篇幅不大,但是其中包含的理论逻辑却极其丰富。任何一个好思的人,阅读之余都不会觉得本书是一本仅有十几万字的短篇著作。如果读者能够觉得本书有利于自己的脑力训练,有助于思考自己所关心的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那么本书中文版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书中文版的翻译得到了许多朋友同道的帮助。刘军宁博士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北京大学李景鹏教授阅读了本书的初译稿,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中文版作序,并在翻译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谨致谢意!

公共行政学单项选择题(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l.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D )。 A.瓦特B.史坦因C.马克思D.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C )。 A.政治性B.民主性C.公共性D.法制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 )。 A.公平性B.高效性C.民主性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A )。 A.威尔逊B.韦伯C.泰勒D.古德诺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D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B.《政治与行政》C.《行政学原理》D.《行政之研究》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B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管理五项职能B.官僚制理论 C .14条管理原则D.P0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8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B )。A.《行政学>B.《行政学导论)C.《行政学原理》D.《政治与行政)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C ),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孙中山B.康有为C.梁启超D.张金鉴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A )。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D.《行政学》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D ),他建

初二议论文 :学而不思则罔_900字

初二议论文:学而不思则罔_900字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指,如果学 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如果仅仅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 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 孔子的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与思考是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的思维活动。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只有将二者 准确地结合起来,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这里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古今中外,凡 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 持续学习前人的经验、成果,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这个巨着,曾在大英博物 馆潜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可见认真读书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于学习,必须博览熟记,持之以恒。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 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 有限,枯燥了”。另外,学习还要持之以恒,要“戒怠荒,戒无恒, 戒躁急,戒泛杂”,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不过,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使用知识才是真 正的目的。为此,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行积极、认真的思考, 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的有机联系。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 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经口腔咀嚼、肠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肴,也不会被身体吸取一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法国作家伏尔泰对此 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 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 知道得还很少。”可见善于思考是多么重要!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为基础的权力属于(C )

公共行政学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L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 A.瓦特 B.史坦因 C.马克思D?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C)。 A.政治性 B.民主性 C.公共性 D.法制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D)。 A.公平性 B.高效性 C.民主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C)。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A)。 A.威尔逊 B.韦伯 C.泰勒 D.古德诺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D),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讳伯提出(B), W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頁■内《14

A.管理五项职能 B ?官僚制理论 C . 14条管理原则D. 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 8 ?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 )。 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B )。 《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C.《行政学原理》D.《政 治与行政) 10.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C ),他于1876年在 《论译书》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0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张金鉴 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D ) ,A. 讣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 报告、预算 B. 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 人事、预算 C. 讣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 报告、预算 D. 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 组织、预算 9. A. 11.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A )。 A. 《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 《行政学原理》 D.《行政学》 12.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 B.斯密 C.欧文 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 )。 A.里格斯 B.古立克 C.德鲁克 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公共行政环境的( D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不稳定性 D.特殊性 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 C )。 A.前资本主义 B.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当代资本主义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 B.行政监督 C.行政决策 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 A.内阁制 B.总统制 C.半总统制 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 B.《论译书》 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D.《行政学》 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A )的行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翻译赏析 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⑥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鄙视"学稼""学圃",看不起劳动人民。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

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孔子学生。善于辞令。《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注释、说明] ①出自《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实习(或温习)。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说:通"悦",高兴,愉快。愠:恼恨,怨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②出自《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罔:迷惑,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③出自《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公共行政学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D )。 A. 瓦特 B .史坦因 C .马克思 D .亚里士多德 2. 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 C ) 。 A. 政治性 B .民主性 C .公共性 D .法制性 3.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 D ) 。 A.公平性 B .高效性 C .民主性 D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 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 C )。 A.普耳 B .斯密 C .欧文 D.斯图亚特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 A )。 A.威尔逊 B .韦伯 C .泰勒 D.古德诺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 作( D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 .《行政学原理》 D .《行 政之研究》 7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B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A. 管理五项职能 B.官僚制理论 C . 14 条管理原则 D. P0SDCORB .即七项管理职能 8 .20 世纪 30 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 A )。 A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 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 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 .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9. 1926 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 B )。 A.《行政学> B.《行政学导论) C.《行政学原理》 D .《政治与行政 ) 10.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 C ),他于 1876 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孙中山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张金鉴 11.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 A )。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B.《论译书) C.《行政学原理》 D .《行政学》 12. 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 D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张金鉴 B .粱启超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13 . 1926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它的作者是 ( A )。 A.怀特 B .威尔逊 C .魏劳毕 D .古德诺 14. 我国第一都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 B )。 A.粱启超 B .张金鉴 C .江康黎 D .孙中山 15. 公共行政环境的 ( A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特殊性 B.复杂性 C .不稳定性 D.约束性 16.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 C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A.德鲁克 B.里格斯 C ?高斯 D.古立克 17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 1961 年发表,该书

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

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 行政法是关于公共行政的法,它与公共行政之间应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行政法应该从总体上动态地考察公共行政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法现象,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办法。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势必引起行政法学范式的转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一、国家行政与公共行政的界分 (一)公共行政、私行政与行政 公共行政(publicadministration)与私行政(privateadministration)都是属于行政(administration)的范畴。而对于“行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赋予它不同的含义。有的从“三权分立”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认为“行政”是指与立法、司法并立的“三权”之一的部分。有的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有的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认为一切管理都是行政。《现代汉语词典》对“行政”的释义是:行使国家权力的(活动);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英汉大辞典》对该词的释义除“行政”外,还有“管理”、“执行”、“实施”等意义。《俄华大辞典》对该词的释义除“行政”外,还有“管理”、“执行”、“处理”等意义。由此可见,行政可以用“执行”、“管理”予以注释。行政是组织的一种职能,任何组织(包括国家)其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行使执行和管理职能(行政职能)。1行政是指社会组织对一定范围内的事务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活动,它存在于所有的社会组织之中。

行政有公行政(公共行政)和私行政之分。所谓公共行政,是指那些不以营利(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旨在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组织、管理与调控活动。所谓私行政,是指社会组织非基于公共利益对其内部事务进行的组织与管理活动。公共行政与私行政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基于“公共利益”和是否具有“营利性”.其中“公共利益”是中外学者争议最大的对象。在一些权威的工具书中,对“公共”一词的解释,有的是“共同”之意;有的是“公有、公用”之意;还有的解释为“公众共同”.这些解释虽有差别,但其基本的词干是“共同”.若把它们与“利益”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了“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因此,人们通常把“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不加区别地运用,其实,它们之间是存有差别的,公共利益是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并不一定都是公共利益,它们的差别体现在“公”字上,只有那些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共同利益才是公共利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也是区别公共行政与私行政的标志之一。公共行政不以营利即不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在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类组织,包括相当多的非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目的不像企业那样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是维系他们合作的基础。但这样的组织并不都是公共行政所要研究的公共组织。如果说,组织是“利益共同体”,则公共组织是为谋求具有社会共享性利益的共同体。公共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它有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些利益不一定全都是公共利益。但公共组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否则我们所要讨论的行政,就不是公行政而是各种形式的私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多项选择题答案

行政管理学(0277)多项选择题(2009-04-23 14:23:40) 标签:教育分类:教育学习类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B。意识形态、C。道德论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执 行国际经济政策、B。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D。提高经济效率、E。改善收入分配。 3、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A。墨西哥、D。埃及。 4、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A。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倡导作用、B。监督 市场、C。监督政府、D。中介作用、E。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 5、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立法、C。行政、E。司法三种权力。 6、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森E.斯密 斯堡。 7、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论时期。 8、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 离的观点。 9、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10、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A.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B.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 的学科C.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D.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E.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1、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A.自然地理环境B.政治环境C.经济环境E.文化环境。 12、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B.管理对象E.组织文化。 13、行政环境的特点是A.特殊性B.复杂性C.不稳定性E.约束性。 1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D.衍射型 公共行政模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简介孔子(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字的含义。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第一则语句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先生迷惑不解危险“呢”表反问 4、(1)孔文先生凭什么被称作“文”呢? (2)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意对即可) 5、“略”。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编辑 书名: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经典教材系列) ISBN:730003942 作者:(美)尼古拉斯﹒亨利著//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58 页数:790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开本:16开 包装:精装 简介: 本书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各个方面。首先阐述了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范式变迁,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结构和人的因素、从而揭示了广义和狭义的公共组织行为。其次,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公共管理的理念发展,即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项目绩效管理、公共预算编制程序以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再次,较为详细地阐明了如何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最后,探讨了政府合同外包及民营化问题、政府间合作与协调问题以及公共部门企业家精神。针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项目来说,本书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它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而系统地把握西方(特别是美国)公共行政领域的理论研究前沿与实践发展动态。 作者简介:尼古拉斯?亨利(Nicholas Henry)是一位著名的公共行政学家,专长于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研究。他先后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哲学博士学位。亨利教授著书十余本,发表论文几十篇,其论文获得过《美国公共行政评论》颁发的埃德文?O?斯坦恩(Edwin O.Stene)奖。他曾就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他所领导的佐治亚南部大学曾被CNN专题报道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颗新星,而他本人也步入了佐治亚洲100位当代最有影响人物的行列。 目录: 第1篇公共行政的范式变迁 第1章大民主, 大官僚 1. 1制约:美国公共行政的传统与文化背景 1. 2衰减:有限公共行政的遗产 1. 3政府. 公共领导人以及公众信任 1. 4官僚:形象与现实 1. 5反叛与抵制:美国人与政府增长

公共行政论文

公共行政论文 试谈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 摘要:关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历来是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所在,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入手,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和界定。 关键词: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政府;范式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是管理学领域的两个核心概念。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模式新旧交替,前后承接的渐变过程。然而,学界对于“公共行政”和“公共 管理”二者的关系始终存有争议,并在长期争论中形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本文首先介绍从 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过程;其次针对学界存有争议的二者关系问题,提出自 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历史沿革 19世纪20年代,西欧国家早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封建体制之外的公共领域,公 众对于公共领域的自治需求产生了公民社会,并由此导致了公共行政的萌芽。早期公共行 政以私人权力为主,是封建皇权下服从与被服从的人身依附关系,而非我们所认识的以法 律为基础的现代公共行政体系。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都存在行政上的“政党 分赃制”,从而产生政府更迭频繁、立法与行政的冲突等等,并最终导致早期行政模式的 改革。早期行政模式改革出现在英国,19世纪中期的文官制度改革与议会改革观念对美国公共行政产生了重要影响。1887年以威尔逊提出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代表,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正式诞生。1900年古德诺发表文章《政治与行政》,进一步完善二分法概念,指出政治与行政均存在所有政治体制中,并发挥着国家意志表达和执行的作用。 此后,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与韦伯的官僚制、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结合,形成 了著名的威尔逊――韦伯范式,并以此奠定传统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20世纪20年代前 后至70年代早期,是传统公共行政发展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西方 国家普遍的经济危机和“滞胀”现象使传统公共行政面临巨大危机,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以谋求解决问题之道,新公共管理运动悄然兴起,并使“公共管理”一词进入大众视野。从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成为历史必然,然而对于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概念及二者 关系问题学界始终存有争议。 二、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之争 一公共管理从属于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的兴起与传统公共行政面临危机,公共政策学派的崛起有关。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强调抽象概念和原则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在面对诸多社会矛盾时表现出了政策制 定困境和执行力明显不足的问题,用政策视角探讨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学逐渐

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单项选择题答案新版

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全部单项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在西方, 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B.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B.公共性)。 3、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欧文 )。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C.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A.《行政之研究》),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韦伯)。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 A.官僚制理论 ) ,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D.泰勒 )。 10.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D.法约尔)。 1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 D.法约尔 )。 12.提出著名的POSDCRB, 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 B.古立克 )。 13.20世纪30年代, 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4.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 C.怀特)。 15.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D.《行政学导论》)。 16.中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D.梁启超), 她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

"中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7.中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她于1876年在( B.《论译书》)中提出"中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8.中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 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9.中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C.张金鉴 ) 。 2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D.孙中山), 她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第二章行政环境 1、公共行政环境的( D.特殊性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A.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 C.公共行政生态学), 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 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4.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 该书的毛者是( A.里格斯 ). 5.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里格斯的( B.《公共行政生态学》 )。 6.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C.农业社会 ) 。 7.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 . 8.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C.工业社会 ) 。 9.按照里格斯的划分, 棱柱型是(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技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阅读 第一讲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3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4-26页,第27-29页。 第二讲古典官僚制理论与正统公共行政学体系的确立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怀特:《行政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中文版。 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2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古利克、厄威克:《行政科学论文集》,纽约: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1937年版。 厄威克:《行政的要素》,纽约:皮特曼出版社1949年版。 第三讲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终结 达尔:《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R. Dahl,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ree Proble m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1-11 H. Simon, “A Comment on '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 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7 1947): 200-203 西蒙:《行政格言》,见沙夫里茨、海德编:《公共行政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版,第127-141页。 西蒙:《管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公共行政学多项选择题

公共行政学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BCDE ). A.法律制度 B.意识形态 C.道德伦理 D.价值观念 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 BCDE )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 B.更新知识培训 C.任职培训 D.业务培训 E.初任培训 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 AD ). A.墨西哥 B.德国 C.新加坡 D.埃及 E.丹麦 4.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 ABCDE ). A.四分图理论 B.领导作风理论 C.领导系统模式 D.领导方格理论 E.PM型领导模式 5.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 ABCDE ). A.计划安排工作 B.组织实施工作 C.协调控制工作 D.检查总结工作 E.奖惩教育工作 1.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BD ). A.地方计划 B.中央计划 C.国防计划 D.基层计划 E.资源计划 2.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 BD ). A.印花税 B.定率税 C.房产税 D.配赋税 E.耕地占用税 3.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 ABCD ). A.法定依据的审查 B.滥用职权的审查 C.法定程序的审查 D.法定权限的审查 E.权力腐败的审查 4.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 AB ). A.程序性决策 B.非程序性决策 C.理性决策 D.科学决策 E.直觉决策 5.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 ABCDE ). A.计划控制 B.标准控制 C.程序控制 D.成本控制 E.质量控制 1、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B.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C.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D.资本主义的行政体制E.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2、按工作性质或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行政领导者可以分为(A.高层领导者 B.中层 领导者C.基层领导者)。 3、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 (A、地方公共预算E、中央公共预算) 4、按照公共预算内容的分合程度,公共预 算可分为(B、经费预算C、公共投资预算D、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子预算。 5、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公共预算可分为 (A、临时预算B、正式预算C、追加预算) 6、按照公共预算编制范围和预算技术组织 形式的不同,可将公共预算分为(A、单式 预算B、复式预算) 7、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 分,可分为(A、单一税制C、复合税制) 8、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 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 9、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A、 中央税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C、地方税) 10、按沟通的确定性划分,行政沟通可分 为(A、正式沟通E、非正式沟通) 11、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 (C、双向沟通E、单向沟通) 12、按沟通的信息流向划分,行政沟通可 分为(C、下行沟通D、上行沟通E、平行沟 通) 13、按沟通工具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A、 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D、网上沟通) 14、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 分为(A、短期计划B、中期计划E、长期计 划) 15、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 的类型可以分为(A、地方计划B、中央计划 D、基层计划) 16、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行政计划 的类型可以分为(A.地方计划、B.中央计 划、D.基层计划。) 17、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 法,可分为(B.定率税、D.配赋税产)。 B.1、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 论主要有(B.非正式组织理论 C.权威接受 理论E.组织平衡理论)。 2、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的阶段 有(A、单机操作阶段B、数据处理阶段C、 网络运行阶段D、知识管理阶段) 3、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内部标杆瞄 准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C、行业内标 杆瞄准D、跨行业标杆瞄准E、内外部综合 标杆瞄准) 4、标杆瞄准的流程是(A、整体规划与标杆 项目的选定B、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C、 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D、标杆项目的绩效 改进E、持续改进) C1、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 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西蒙B.怀特C.汤姆 森E.斯密斯堡)。 2、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 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E.X理 论时期)。 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 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A.政府职能 B. 文化职能C.社会职能E.经济职能)。 4、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A.直接生产 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B. 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 能C.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 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E.管理国有资产的 职能)。 5、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 派有(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 的官僚制组织理论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 派的组织理论)。 6、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 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划分为(A.政务类行 政领导者C.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7、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 分为(B.权力性影响力 E.非权力性影响 力)。 8、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 上有(A、功绩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C、年 资晋升制D、越级晋升制E、综合晋升制) 9、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 分为(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D、不 确定型决策) 10、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 策可以分为(A、集体决策D、个人决策) 11、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 决策可以分为(A、程度性决策B、非程序性 决策) 12、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 行政决策可以分为(B、经验决策E、科学决 策) 学习参考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之选择题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之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 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 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 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为基础的权力属于( C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是( A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B)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C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 D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 D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任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规定原则(D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D、执行能力原则 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的“善”就是( C )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为( C )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标准是(C)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称为( D ) A.科斯定律 B.墨菲法则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彼德现象 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 A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新西兰 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 D )A.政府职能私有化 B.政府职能效率化 C.政府职能扩充化 D.政府职能代理化 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版的( C )A.《追求卓越》 B.《公民宪章》 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 D.《为质量而竞争》 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