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除了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对学生的发展带了多方面的变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它给学生带来的这些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是权宜之计,而应着眼于长远目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学生发展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至今已在实践中蹒跚地走过了五个年头。在这五年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里有没有真正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当初预期的效果?这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十五”期间,我们结合课题研究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操作进行了研究和实验。从实验反馈的情况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实践中难免存在着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对于那些认识到这门课程的价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施的学校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确实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正在积极地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发挥着传统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仍有不少学校还在持观望态度并没有真正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只是一种“点缀”和“装饰”,并没有真正在学校全面实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足。有不少人认为这门课程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主要目的的,既然新课程的各门学科都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门课程存在的价值就不大了,即使开设也是一种过渡课程,其生命力也不会太长久。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实践中就抱一种不认可、不支持甚至抵制的态度。这种认识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全面推广。本文结合“十五”课题在这方面的实验和探索,从实践层面,尤其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价值与意义,以期能引起同行对开设这门课程的进一步认识。

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想研究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想怎么研究就可以怎样研究,但比起学科课程来讲,综合实践活动没有规定的必学内容,它的设计和实施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学生在这个课程里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他们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而又能研究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研究去探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一位老师所说:

“综合实践活动课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这么理想的效果,主要是由于这种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②从实验学校不难发现这样的案例,一些“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也不善于言谈,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也不关心”的学生、甚至在教师的眼里是“差生”的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使他们转变为“自信、开

朗、幽默”、让“小伙伴佩服”的学生,有些还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校“雏鹰进步奖”的获得者。这种转变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激活学生的潜力、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方面的独特价值,尤其是对那些在学科课程中找不到自信的学生其价值更为明显。

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改变了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被动学习的局面,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项目、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及结果的呈现形式,甚至还有权聘请自己的指导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地位。那些对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找到展现自己能力、发挥自己强项的途径。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学生能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亲历亲为,也克服了长期以来单纯学习书本知识的枯燥与乏味,使得学习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通过这样的活动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树立了学习的信心。这种信心的建立,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乃至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学校课程应该为

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而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学生可以获得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技能,但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方面则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可以为彰显和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创造空间。

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允许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就为学生彰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体现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发展的倾向性,这些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保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和活动主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在实验区经常能看到:在活动过程中,擅说的学生采访,会写的学生编辑、撰稿,会画的学生负责美工,善于交往的学生负责联络、协调……每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展示。

不仅如此,学生对于他非常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比如恐龙探密,机器人制作等,即使现在因其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研究得还远远不够深入,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旦激发了学生对这个内容的浓厚兴趣,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他还会继续研究和关注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甚至这一兴趣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将来他一生为之去追求的事业。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三、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由于学科课程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即便现在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但由于受学科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也很少有机会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及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也可以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能力及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造的起点,不会发现问题就没有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探究的问题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即可,对于初高中的学生还要对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策略,得出相应的探究成果。

从实验学校的反映来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后,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增强了。他们开始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开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解决的

方法了。

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科课程的教学虽然也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了,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往往都是综合的,很难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就能够解决,而这样的问题往往不被学科教师所重视,因而学生就很少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尝试解决。这种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是锻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好机会。这种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也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机会和可能,学生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尽情去施展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2.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并需要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从实验学校的活动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主题活动都有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料的环节,只是不同主题内容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式不同而已。经历过这些活动的学生普遍感到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确实增强了。

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的欲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4.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友谊和交往合作的能力。有些活动还需要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还要去调查访问,和一些陌生人打交道,这个过程对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和提高。这种合作和交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在社会上生存必备的,而学科课程的教学很少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四、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

相成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书本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③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科课程虽然也开始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教学,但由于受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和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目前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尚有一定的困难和局限,还需要逐步探索发现和接受这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更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亲历亲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式学习,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调查、实验、制作、设计、观察等方式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里

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掌握了一种新的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去质疑问难、如何去主动探究、如何去分工合作。这种学习体验和经验的获得不仅对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会有深远的影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一位老师所说:④

我们学校自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这不仅表现在活动上,而且己延伸到学科教学中,有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对老师说“不会吧?”甚至有的学生会说:“老师,你错了!”

其次,学生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

再次,学生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我们班一个叫鲁盛豪的同学,对本校本课程《动植物100种》已熟透了,问到校园里的植物,他讲得头头是道。

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从学生自身的需要来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发展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和教学脱离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过于强调认

知,而忽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对学生的情感世界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关注不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就好像打在科学知识上的补丁或点缀物,突出表现在政治标语式、政治口号式的内容上,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反而导致了学生讲假话、大话和空话的不良品质。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如环境问题、社区发展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发现,使学生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和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里、在书本里不能获得的。正是这种全新的认识和体验,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意志品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的兴趣,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而这种良好品德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别人的灌输所获得的,是任何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正如一位家长所反映的:⑤“我是一位医生,家住东山小区。我们住的11号楼前是一片宽敞的绿化带,有草坪、垂柳、无花果。这里曾一度是我那调皮儿子及二小其他小学生的游乐场。每天放学,这片草地可真是遭了殃,玩过之后,这里又马上变成一个小‘垃圾场’,更可恶的是,时常有小学生往居民楼的玻璃窗上扔石头的不文明现象。我家的铝合金玻璃窗就被打碎了两次,我那儿子因为爬树摔坏了尾椎骨,住了两个多星期的院。我和他爸爸因为工作忙,对孩子的管教也很失败,为此,我们做家长的

一直很苦恼。

自从学校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以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儿子的变化太大了。他不仅不再爬树、踩踏草坪了,而且还和本班其他五位小学生自动担负起‘业余绿化管理员’的光荣使命。每天放学和双休日,他们都有值日负责监督绿化带。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的小区也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再也看不到居民随便扔垃圾的不文明现象了!

我真的很感谢综合实践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希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开展的越来越好。”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课程变得对生活有了实际意义。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也发展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学会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能够更深入理解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刚刚开设几年,已经带给学生这么多的发展和变化,还有很多潜在的影响如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价值观念和意志品质等很难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来,这些东西对学生的一生可能都会有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课程的向前推进和活动的深入开展,它带给学生的影响会逐步显示出来。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给学生的这些发展变化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它和学科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不是权宜之计,

而应着眼于长远目标。

注释:

①“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之一。②摘自山东省乳山市第十二中学李玲英撰写的案例《我是班级小主人》。③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期。④摘自南京林业大学子弟小学邓素梅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的研究》。⑤摘自山东省济南市第二小学曲华老师撰写的案例《城区植物知多少》。该文发表于《课程研究》杂志2006年第4期。

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总结

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总结 课外活动是一个学校的基础教育方式,下面就是为 您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总结的相关文章,希 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 伙伴哦! 篇一: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总结 本学期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开展了丰富多 采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 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外活动成效 显著,现总结如下: 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 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 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 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书

法绘画、乒乓球、跳绳、呼啦圈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 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 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 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 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 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 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 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 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 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 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 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在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形式的 变化,忽略了活动目的的针对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 赖于工作前的准备活动,但活动后的小结,大多数同学 懒于表达,有些同学只满足于“我知道”,而没有由此 及彼,作出更深刻的思考。以上几点还须在今后工作中 改进。

社会实践活动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意义 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大学生投身改革开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3)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5)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大学生养成的“娇、骄”二气会得到克服;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这种实践活动多了,并且能深入下去,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我们预先踏足社会,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活动培养出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也让平时的理论学习有付诸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让同学们为以后的工作垫下基石。 暑期实践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参与者在创作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计划书的过程之中,通过组委会提供的系统培训,以及学习、交流,全面地接受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了解知识,掌握技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外,也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并且日趋明显。首先网络会使他们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青少年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是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滥语,性格愈加怪异。对此,要积极加以教育、引导。所以,我们应当积极采取一些措施。 一、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怀。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经常与孩子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共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2、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青少年的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 家长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加强其自控力。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主办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夏令营等。有意识的将青少年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 3、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 家长和老师可通过适当方式,对其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现象和性困惑,切不可因觉得不便谈而敷衍了事。在性教育方面,学校应及时开设正式的性知识教育课,以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使青少年对性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热衷。 4、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 首先青少年应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外部支持。 5、家庭和学校应进行经常性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有上网瘾的孩子的作息时间。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小环境。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个别谈话 D.抓好典型项目 E.做好总结 三、填空题 1.我国于__________年,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__________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3.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4.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_。 6.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3.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2.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2.B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3.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4.C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定义。 5.D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6.C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 2.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三、填空题 1.19862.个性特长3.兴趣爱好4.群众性活动5.总结6.辅助四、简答题 1.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最新关于小学课外活动总结汇总六篇

关于小学课外活动总结汇总六篇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我校的体育达标工作在上级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许多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 一、加强领导,措施得当。 “工作开展如何,主要看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能起到推波且澜的作用。东北路小学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学校领导始终把体育当作宣传学校的一张名片。每年的新学期计划,校领导都要下达半年的达标工作计划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一把手校长亲自抓体育工作,并责成副校长主管。成立达标领导小组,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明确的分工。每个学年级都配备了相应的领导负责。督促学年组长工作,学年组长督促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实验。形成达标工作每一层对上一级负责的局面,全校的师生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达标工作的开展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开展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责任到位、奖惩分明。 有制度、有措施之后,主管学年组的领导要根据学校的达标工作制定本学年的达标计划,每位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成立了“达标”小组。学校明确的规定,达标工作开展不得当的班级不能参评“三好班级”班主任不能参评优秀班主任,学年组协调不得当开展工作不利的学年组不能参评学年组。学生达标不合格不能参评“三好学生”体育教师不及时给予班级指导和测验的也不能评优。这样学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务,大家都来认识和重视达标工作的真正受益的还是学生。 三、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我校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达标测试是一种负担,只是普通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达标测试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体质上得到锻炼,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四、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目的 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改革开放中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 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随着人才被推向市场, 大学生的自我优越感将逐渐消失, 发展方向更加扑朔迷离。因此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对德智体本身来说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使他们按着现代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就不能闭门读书, 而必须敞开大门, 走向社会, 与工农相结合,积极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去。目前, 相当部分的青年在注重实现自我的同时, 往往忽视和拒绝贡献社会, 从而削弱了社会责任意识, 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横着一条不浅的鸿沟。社会实践能萌生责任意识, 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 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大学生可以在这个课堂里自由驰骋, 发挥自己的才能, 开创自己的基业, 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以学习为主、学好和掌握科技知识的有力条件, 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 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适应能力。很多高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了一大批多面手和全方位人才, 充实了教学内容, 活跃了教学气氛, 拓宽了社会视野, 掌握了实践技能, 使大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 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为促进大学生尽快成长, 给大学生多创造施展技能和才华的条件和环境, 必须切切实实地把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中去。 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脚步已经来到,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给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除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外, 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所以只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 要求学生们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实践活动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必由之路。现在许多在大学校建立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体系, 越来越成为整个在校学生学习和受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涵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在校学生利用假期(主要指暑假)及课余时间,深入到工厂、农村、街道、部队、医院等进行考察、了解社会、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目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三、意义 1)可以引导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看到城乡差别,感受贫富差距;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2)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

小学生户外活动总结四篇

小学生户外活动总结四篇 户外活动可以让饱受压力的上班族、学生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放松,化压力为汗水。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小学生户外活动总结,欢迎阅读。 小学生户外活动总结【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活动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仅使对学科有兴趣和有才能的学生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更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同时还能通过课外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现将本学期的课外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课外活动组织严密,活动有效。,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及早动手,积极筹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另外,活动内容全面、具体,教师提前安排,活动时扎实有效。小组成员对活动内容掌握较快,每次都达到了较好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而且个人素质也有一定提高。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 1、教师要提前安排。课外活动和其他课程一样,也要

有一定内容,但还要更能吸引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之前布置好场地,安排好器材和用具,以免活动时失控。 2、内容要多样化。我们学校在体育方面安排有:篮球、沙包、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等,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需要;还建立了与第一课堂紧密配合的学科小组,如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等活动小组,这能使第一课堂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实践,会受到学有余力的学生欢迎。 3、针对性教育。活动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发挥他们的长处,补足他们的短处,教师要分类指导,指定不同的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活动有时比较缺少目的性,学生不知如何活动。以后要制定具体、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形成正规的管理模式,制定良好的纪律来规范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园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让学生掌握各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小学生户外活动总结【二】转眼,来xx已经一个学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有苦也有甜,有过懊恼,但更多的是收获。尤其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学生的成长也记在心中。现对自己一学期的班级工作总结如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意义: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料调查。 暑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跨进了21世纪,又是个新的开始,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代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它的指导下阔步前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当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壮大我们的国家,使中国走进强国之列,这就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的伟大使命。合理支配暑假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通过调查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暑期生活分为四类: 一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埋头苦学,参加各类培训班。三出行旅游度假观光。四在家“无聊”一族。 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 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是一个被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针对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我们对源潭一中的200多名同学,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 1. 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在调查的同学中,65%的同学在家里上网,其次是网吧和他人家里。 2.中学生每周上网的次数:40.5%的同学是每周3次左右,39.5%的同学是每周1次左右,每周6次左右和每天都上网的占7.9%和12.1% 。 3. 中学生上网的时间: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较好地控制好上网时间的。 4.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聊天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听音乐。 5. 家长或监护人对于中学生上网的态度:支持者较少,反对者居多,支持者大部分的前提是“要求正确使用,避免不健康的东西”。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分析: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国家和社会坚决打击固然是重要的,但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网上学到有害的东西。这才是治根本的办法。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活动场所。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4.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⑴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⑵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测试卷试题.doc

(一)填空 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你们都是一些有主见、有计划的好孩子。你们的成长很快,给大家说 说你们每次的活动步骤是、、、、、答案①确立活动主题②制定活动方案③组织开展活动④活动总结交流⑤活动评价和反思⑥活动拓展延伸。(顺序不可颠倒) 2.到图书馆获得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一般有、和等几种。 答案:查目录在架挑选口头询问 3.上网查询资料主要通过使用和等搜索引擎来进行。 答案:调查法的实施一般可分为、、、 步骤。 。四个 答案:①确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计划;②调查、收集资料;③整理、分析资料;④总结、 撰写调查报告 5.按调查手段划分,调查法可分为、、、等类型。“大棚 蔬菜的种植与管理”主题活动主要采用调查法;“勾花手工艺活动探秘”主题活动主要采用 调查法;“关于××学校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主要采用调查法。 答案: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测验调查实地访问问卷6.一份调查问卷作答时间一般应在分钟左右为宜,问题的数量一般应在道左右为宜。 答案:30 50 7.在访谈中,当受访者拒绝回答某些敏感性问题时,调查者应。 答案:继续问下面的问题 8.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三部分内容。 答案:前言主体结尾 9.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活动主题展示交流的形式不相同。一般来说,项目与应用设计类活 动主题主要以为主;参观与考察类活动主题主要以为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 活动主题可以为主。 答案:展示介绍作品(模型、小制作、小发明、设计图)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辩论; 办摄影展、墙报展、放录像、开讨论会、演讲、调查报告的展示; 展示资料集,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开交流会、家长座谈会、办报、现场制作等10.观察记录表一般包括:、、、、、等内容。 答案: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记录员观察内容观察结果等11.一把刀有它的基本功能,当两把刀组合之后,它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具有了剪刀的功 能。剪刀的发明利用了创造法。 答案:自身组合 12.音乐利用创造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类是。例如音乐除虫法属于,音乐伞属于。 答案:音乐化产品音乐化方法音乐化方法音乐化产品 径。(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2.上网是获取资料的 () 唯一途 ()

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总结范文

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总结范文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 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 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 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 织实施这项工作。 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结束后一份好的课外活动总结是对参 与课外活动的圆满答复。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总结(一) 纵观一学期来的班级课外活动,有得也有失,为了搞好下学期的班级课外活动工作, 真正起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现将本学期的班级课外活动 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外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俗话说:三岁看大。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种习惯对起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 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 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我本着这样的目的和原则,认真组织和开展了本学期的 课外活动,从效果看,还不能够很好的跟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活动效果仅仅停留在娱 乐上,教育的目的性需要加强。 二、开展工作情况及效果总结 1、发挥班委的作用。在不违背学校活动安排的情况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学生 自己决定活动内容,自行组织活动,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的作用。从本学期的工作来看, 班委成员还有部分不会工作,心情急切,但方法、措施过于简单,不易于学生的接受,在 下学期的工作中,还要着重抓好这一部分工作,尤其是有重点的对问题突出的几个班委成 员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工作。 家访是学校和社会取得联系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家访时我不轻易向家长介绍学生在 校表现较差的一面,多向家长反映学生进步的一面。把学生的点滴进步看作是一个新起点,本着鼓励学员,鞭策学生,以表扬为主。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也有助于学生的进步。当然学生确实有严重的缺点和错误时也不能放任自流,把握好这个尺度,真正做到严而有格。

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篇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实践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途径,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催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实践最为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 2、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社会实践通过使学生了解国情,有助于他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使学生接触人民群众,有助于他们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通过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通过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3、催进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 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检验,看到了课堂教学和自身知识、能力结构的缺陷,主动调整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使学生把知识

运用于生产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锻炼实际动手的能力。 4、催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是每个人必须面对和经历的。大学生社会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才与发展,甚至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强化其角色类型的分辨能力,角色扮演心态的健全能力,角色的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他们消除心理误区,寻找到社会与自身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5、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改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找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郑州工作的新路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学校深入了解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与管理等方面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动推行改革,有利于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在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中,寻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突破。 通过社会实践,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教育走出封闭式的学院,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学院:商务学院班级:09旅游管理(0)班班级:2009960024 姓名:潘家云 实践时间:2010年7月20日——20120年8月10日 调查方式:网上调查、收集资料、实地采访 实践调查正文 摘要: 网络技术已日益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网络的开放性既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效率,也向未成年人打开了危险而又充满诱惑的窗口,如何更好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已经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触网”的青少年已占到被调查青少年总数的100%,在城乡网吧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到80%以上,50%以上的青少年都去过网吧。网络的发展将青少年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 实践内容: 一、引言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我没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计算机信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有如它的积极作用一样,涉及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 二、数据资料调研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0次互联网调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数已经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比例的1/3(35.8%),占青少年网民的70%。5800万网民的结构特点非常突出。规模最大的是高中生网民,有2000万人;其次是大专及以上青少年学生网民,有1800万;初中和小学生共同构成了其他的2000万网民。 这些青少年学生网民中大多居住在城镇,接近3/4的青少年学生网民都集中在城市,农村仅有1/4(28.3%),约1600万人. 图1 各类青少年学生网民规模及比例 中国25岁以下网民总规模已经达到8294万人,占据了1.62亿总网民的半壁江山。此后年龄越大,网民数量越少,中国1.7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网民规模仅有170万人。

练习 10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课外活动的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自习课 2、()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3、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自愿、自主、灵活 B、自愿、自主性、自立 C、自主、灵活、自理 D、自主、自理、自立 4、()是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 B、个人活动 C、小组活动 D、校外活动 5、()是组织学生进行群众性实地学习的良好形式。 A、报告 B、各种集会 C、各种比赛 D、参观、访问、调查和旅行 二、填空题 1、年,我国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总计划。 2、根据活动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和训练性活动。 3、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2、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3、简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4、简述课外活动的形式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D 二、填空题 1、1986 2、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3、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 三、简答题 1、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2、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3、课外活动的组织对教师的要求 答:(1)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 (2)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于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 (3)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 (4)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 (5)教师还需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4、课外活动的形式 答:(1)根据人数和规模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其中群众性活动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和旅行;社会公益活动。 (2)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性的活动和短期性的活动 (3)根据活动场地可以分为:室内活动、室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4)根据活动机能可以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小学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参考

小学课外活动工作总结参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养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躯体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生动爽朗地进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实施全面素养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为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教师,关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养教育,本人要紧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过去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课外活动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课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别佳。学校的一切活动基本上为了提高民族素养,完成对青青年的培养任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基本上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基本上实施全面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只重视课堂教学,放弃对课外活动的打算、组织、治理是别全面的,而且是有害的。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要紧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显然是别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养、健康素养、心理素养等全面进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进展。所以,开展课外活动就成了学校工作必别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具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仔细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别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治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治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事情做到有组织、有打算、有降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降实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仔细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算是增强学生的素养,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动身,思考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挑选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别感受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浮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关于素养较差的学生,教师从别卑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舞他们,使他们别但在素养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2、结合比赛,常抓别懈。 学生素养的增强,光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远远达别到需求。为此,我们结合“冬锻”校内比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锻炼的别脚。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养练习。每年的校内竞赛几乎基本上全校性的参与。设立单项赛,鼓舞学生利用早晨时刻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

大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意义教学文案

题目: 大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意义 摘要: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践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及人所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促使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形式理论实践成长 正文: 一、生活中也存在实践 生活是课堂的延伸,生活是知识得以实践的基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实践。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懂得如何与人交往,而交往则需要技巧,需要在每天的与人接触中提高自身的素养,锻炼交往的技巧。这时,我们以往在书中所学到的交往礼仪,待人处事之道便得以实践。《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告诉我们一种遇事时要看对方对此事的态度,推己及人,如若自己不想做的事业不要强行要求他人违背意愿去完成。 而学习也同样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学习的定义很宽泛,它并非仅是指向老师请教,向书本求索,它还指某方面的技能掌握与学习,知识面的扩展。当我们与别人在一起时,看到某人的长处,我们即可向之学习,若是看到别人的缺点,我们便善意地提醒,并自己警醒,这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见不齐则内自省也”的体现。二、为什么生活中也需要实践 (1)、实践是生活经验得以累积的重要途径 1米有多长,我们通过拿到尺子度量才知道,路途有多远,我们通过背起行囊出发才知道,学习有多快乐,我们唯有全心投入才知道。生产流程有多复杂,我们参与其中才知道。生活中的经验,都需要我们日常生活的累积,而经验的获得绝不能离开实践。 实践可以是直接获得,也可以是间接获取。我们实践过了,才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我们实践过了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实践使我们掌握了如何进行软件操作才是最快捷的。实践使我们领悟了如何实现目标才是最省事省力的。 (2)、实践是知识再次获取与整合的动力 古人云“知耻而后勇”。我们考试成绩没达到预期值,我们要进行总结与反思,查漏补缺。我们技术操作出现障碍,我们要立刻查看资料,及时解决。我们遇到老外,口语说得太生硬,我们暗下决心,要回来好好学习。我们节目排练不够熟练,要进行沟通,针对性地让每个人掌握好节奏和动作。通过实践,我们方知自身还存在诸多的不足,诸如和太多人说话会结巴,上台演讲会紧张,自己外出会分不清楚方向,权益受到侵害不懂怎么维权,等等。正是在生活实践中,种种细小问题的凸现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摘要:网络世界资源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网游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学生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例如:一,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二,互联网使许多中小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得很多中小学生荒废学业。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关键词:中小学生;网络;双刃剑;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脑已逐步走入家庭。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学生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友伴,成为学生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网络上玩游戏、传Email,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体验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美好与罪恶。网络世界对学生们的影响,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电脑作为高科技产物,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比的优势,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广交良友。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了电脑及其网络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他们在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都想让孩子能尽快地掌握电脑和网络知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就业中能领先一步,但电脑游戏、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等副作用又让人们望之生畏、言之变色。网络游戏的兴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末,而中国网络游戏的出现是在90年代末,但仅仅几年,网络、网络游戏就迅速的发展、普及起来,且学生已成为网游文化创造与消费的主力军。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上网还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互联网为中小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不可能再是一劳永逸的事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一点在网络世界体现得更为明显。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都很快,中小学生为了与其保持同步发展,只有不停地学习、接受新的技术。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小学生的需求,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小学生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