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材料

湿地公园材料
湿地公园材料

一、湿地与湿地公园简介: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二、湿地公园的建设: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三、湿地公园的特点: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在建设中实现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四、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因此,规划应加强整个湿地水域及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其重点内容在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规划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湿地环境中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协调水与植物的关系。

五、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

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随着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再自然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六、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

为了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必须将湿地的整治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不同层面、不同元素着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层次的土壤结构、不同层面的构成材料等地下状况,及其动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动物的活动习性、景观要素的变化规律等外貌特征,达到由表及里的规划深度。规划应紧紧围绕“水”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联系周边的绿地、林地、农田、城市、乡村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形成新的景观整体。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尤其是湿地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处理的,都应作为规划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七、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措施:

第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第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第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第四,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

八、湿地的景观配置: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其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意几点。

一、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三、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三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四、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设计,要从湿地本质考虑,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从植物特性上考虑,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楸树、黄连木、乌桕、苦楝、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此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九、城市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人类文明都是由水系发育的,无论是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还是中国的古代文明,都起源于河流湿地。历史上几乎所有城市的衰亡都是因为水源枯竭或水环境被污染,导致整个城市甚至民族的衰败。联合国提出: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因为到2010年的时候,世界上将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迎来了城市的世纪。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诞生于水滨,凡是城市,无论大小,都依水而建,城不在大,有水则灵。水系又是现代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城市运输、贸易、防灾、生态、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不可取代的载体。城市又是因水而秀,城市景观最美的部分就是水景。从改善人居环境来看,人类的天性是追求景观多样性,天生具有亲水性。凡是有水景观的城市,就是有魅力的城市。独特、优良的水景观是城市经济发展、吸引外部投资,改善人居环境,旅游振兴的基石。水安全是城市健康安全最基本的元素。如果没有健康的水环境,市民的饮水安全,还有城市灾害的防治、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无从谈起。城市的水循环又是城市循环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湿地是淡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解决淡水危机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湿地都是淡水的供应者,所以维持淡水湿地的健康意味着保护淡水供应。为此,《湿地公约》把200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确定为“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提醒人们关注淡水的同时,也要关注湿地并相信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淡水的来源应该是所有水资源整体管理战略的出发点。保护好湿地的健康,确保淡水资源和大量食物来源的安全,这是保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城市和周边湿地面临着巨大威胁。事实上,湿地主要的污染都是城市的不合理建设所造成的,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破坏大多是城市盲目发展造成的。这是因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最复杂的人工与生态复合体,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最主要的载体。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越是高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消耗也越厉害。城市湿地作为湿地家族最脆弱、但也是对人类美好家园贡献最直接的部分正在遭受快速城市化的严重威胁和破坏。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些年来,中国在湿地保护与管理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采取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发布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国家还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资金投入、工程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湿地保护。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湿地保护区473处,30处湿地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保护区的面积达5,542万公顷,使40%的天然湿地及33种国家重点珍稀水禽得到保护。

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工作的广泛展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有关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等问题,对湿地保护的理念、方针、政策等进行了探讨,发表了许多专著、论文及调研报告,举办许多学术会议,就湿地保护理论与实践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问题的核心归纳起来即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给湿地在城市安个家”,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最好措施之一。这也是对《湿地公约》大力提倡的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原则的充分体现。

因为城市湿地公园可以把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集为一体,具有湿地景观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功能的复合体。她的特点是湿地景观典型,自然风景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旅游、娱乐、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公园的一种类型。发展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在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建设湿地公园,如广州肇庆湿地公

园、浙江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江苏泰州湿地公园、福建乌龙江湿地公园、山东荣城湿地公园、银川翠湖湿地公园、兰州黄河湿地公园、香港天水围公园等等,建设中的湿地公园不下十几处。就整体而言,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处于初始阶段。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是一项新的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我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使之统筹有序,积极健康的发展。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具备的要素:一是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湿地自然景观。选择最具景观美学功能的湿地,其文化美学意义非常鲜明;二是要具有依法确定的管理范围,其湿地资源权属清晰(水源、土地、植被等),具有合法的管理权;三是要具有健全完善的管理机构,能对所辖区域进行有效管理;四是要具有相当完善的旅游设施,以保证游人来到湿地公园感到舒适、愉悦和安全,使游人感到物超所值,不虚此行。特别是湿地公园应建有湿地生态环境教育的设施,使游人在休闲的同时获得知识,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五是要依照法定程序申报,经国家或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建立。

建立城市湿地公园,仅仅是走出了城市湿地保护和促进其生态健康化的第一步,我们更需要在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上花精力,更需要在合理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下功夫。实践已证明:充分认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采取实际行动,将会使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非常优美的生态场所,成为众多水乡城镇最靓丽的风景区和旅游区,还将会使所在城市获得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力,并在构造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城市湿地公园自身也将成为全国同类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的典范。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试题及答案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 试题及答案(88分) 【试卷总题量: 25,总分: 100.00分】 用户得分:88.0分,用时2175秒,通过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对工程建设确需占用国家湿地公园土地的,必须进行( )并按程序报批。 A .环境影响评价 B .生态影响评价 C .用地影响评价 D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一般情况下,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建设用地不应超过园内陆地面积的( )。 A .2~3% B .5% C .3.5% D .6%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3.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范围的变更,须经 ( ) 审批。 A .省林业厅 B .国务院 C .省政府 D .国家林业局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4.湿地水文恢复包括( )和( )。 A .水质恢复、水量恢复 B .水源供给恢复、水质恢复 C .水源供给恢复、水生植被恢复 D .水量恢复、水生植被恢复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4、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 A.5% B.6% C.8% D.4.5%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率不低于() A.20% B.30% C.40% D.50%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下列哪种行为是国家湿地公园中禁止的()。 A.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B.湿地植被恢复 C.生态农业示范 D.商品性采伐林木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8.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湿地面积应控制在湿地总面积的 ()以内。 A.20% B.30% C.15% D.10%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9.功能区划时,在同等生境状况下,遵循流域的顺序,一般将流域上游范围区划为()。 A.恢复重建区 B.宣教展示区 C.保育区 D.合理利用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XX年我区列入徐州市重大项目共11个(含前期推进项目1个),计划总投资96.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6.6亿元,1-7月份实际完成投资16.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5%,11个项目中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个项目近期可开工建设,1个项目待海关总署审批后即可开工,1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 3个项目正在积极协调土地指标,整体进展情况良好。 一、项目具体进展情况 徐州东方热电有限公司燃气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6.4亿元,建设t130燃机6台,配28t/h余热锅炉6台、6000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2台、90吨燃气锅炉配套15mw发电机组,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4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目前三台美国大力神t130燃气轮机主机及3台余热锅炉已安装完成,燃气轮机辅助设备正在安装,预计8月份投产。 徐州市龙山水泥厂二期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扩建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及9兆瓦余热发电、100万吨粉磨站,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已完成投资4亿元。目前,土建基本完成,预热器安装已安装第五六层。设备开始大范围安装,预计10月底建成试产。。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二线及余热发电项目:计划总投资11.4亿元,建设日产万吨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及18mw余热发电,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4亿元,已完成投资4.5亿元。目前,水泥旋窑基建完成90%,设备安装完成80%。 潘安湖湿地公园:计划总投资9.8亿元,对现有湖面整理,整合分散湖面,形成湖岛、绿堤、花巷、水上森林等丰富的湿地生态公园, 第2 页共2 页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评价评分标准试行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评估评分标准(试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名称:验收评估专家:验收评估时间:年月日 编号验 收 指 标 大 项 权 重 评分等级与评分标准子 项 权 重 专 家 评 分优良(≥80分)中(<80分,≥60分)差(<60分) 1 湿 地 生 态 系 统 基 本 状 况 0.20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典 型性、代表性、独特性、 多样性或生态功能表 现非常突出。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典型性、代表性、独 特性、多样性或生态 系统功能比较突出。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典型性、代表性、独 特性、多样性或生态 系统功能表现一般。 0.08 湿地生物物种多样性 丰富,或有珍稀、濒危 或较大种群数量特有 物种分布。 湿地生物物种多样 性相对丰富,或有一 定种群数量特有物 种集中分布。 湿地生物物种多样 性较差,或不具有珍 稀、濒危或特有湿地 物种分布。 0.06 保育区保持自然状态, 湿地野生动物栖息环 境基本不受人类活动 干扰。 保育区基本保持自 然状态,湿地野生动 物栖息环境受人类 活动干扰较少。 保育区内湿地生态 系统或野生动物栖 息环境受人类活动 干扰频繁。 0.06 2 湿 地 保 护 与 恢 复 0.20 保护措施已很好落实, 生态系统或动植物栖 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或明显改善;或野生动 物种类或数量明显增 加。 保护措施基本落实, 生态系统或野生动 植物栖息环境得到 较好保护,或有改 善;或野生动物种类 或数量有所增加。 保护措施落实不利, 生态系统或野生动 植物栖息环境未开 展有效保护;或者湿 地野生动植物种类、 数量减少。 0.07 湿地用水能得到充分 保障;主体水质不低于 国家Ⅲ类标准,或能得 到较大改善;水岸及景 观保持自然状态。 湿地用水基本保障; 主体水质基本符合 国家Ⅲ-IV类标准, 并能得到较好维护; 水岸及景观基本保 持自然状态。 湿地用水保障不稳 定;或主体水质低于 国家IV类标准,或 有恶化趋势;水岸或 景观受人为工程干 预痕迹过重。 0.07 湿地恢复或人工湿地 工程科学合理,生态系 统得到有效恢复,无外 来有害物种进入或已 得到有效治理。 湿地恢复或人工湿 地工程基本合理,生 态系统得到较好恢 复,重点区域无外来 物种侵入或已基本 得到治理。 湿地恢复或工程未 开展或方案不合理, 湿地生态系统未得 到恢复、修复或继续 退化,或外来物种入 侵严重。 0.06 3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基 本 条 件 及 能 力 0.15 公园规划范围边界清 晰,土地所有权、使用 权及管理权属关系明 确,并有利于湿地保 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公园范围内无明显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或管理权属矛盾,土 地权属关系状况不 影响湿地保护、管理 工作的开展。 公园土地边界不清,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 或管理权属关系未 得到很好解决,影响 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的开展。 0.05 已建专门管理机构,人 员稳定、专业较齐全, 工作经费有保障;已制 订完善规章制度体系 并已得到很好执行。 已建专门管理机构, 配备相对稳定工作 人员;工作经费基本 保障;已制订部分必 要规章制度并得到 较好执行。 未建专门管理机构, 或机构人员不稳定, 工作经费无保障;未 制订必要规章制度, 或制度执行效果不 佳。 0.06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汇报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汇报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1年12月成功申报试点、2013年5月成立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机构进行试点建设工作、2016年8月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2017纳入长江湿地网络成员单位。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9.03平方公里,园内有水域面积14.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0.3平方公里、山坡岗地、洲滩涂0.18平方公里。涉及湖区周边4个乡镇21个村(场)98个自然村落,居民近2万人。是以保护饮用水源为主兼顾湿地科普宣教为主的郊野湿地公园,目前管理处有工作人员23人。成立以来,湿地公园在国家、省市林业局及红安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抢救性保护湿地的工作,主要汇报如下: 一、从高设标,规划先行。 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实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录入,已纳入国家重点项目库管理项目3个先后聘请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湖北林业勘察设计院、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起点编制《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管理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红安县金沙湖水源治理与保护项目可研报告》《湖北金沙“金沙碧波”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等多项规划,多次邀请国家、省湿地保护中心领导、专家,来实地考察指导,规

划范围由最初的19.0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68.5平方公里,从而使金沙湖湿地公园周边空间布局形成了科学、完整的保护、建设和利用规划体系。 二、恪守生态之责守护蓝天碧水 湿地公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土有责,铁腕整治,不仅提前完成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守护辖区蓝天碧水,而且正本清源,清退影响环境各类污染源,编制系列规划、方案,划“红线”标“底线”,加速建立“制度矩阵”,构建起湖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湿地公园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在“划、拆、建、立”四个字上下功夫。 1、划。一是按照新的技术标准,重新编制了金沙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二是参与编制了饮用水水资源保护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三是编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 2、拆。一是拆除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办公楼、厂(库)房及住房13400余平方米;二是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拆除湖区养鱼拦汊筑坝147个,退鱼还湖面积2300多亩;三是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拆除畜禽养殖145处,栏舍面积4.68万平方米,处理存栏猪6429多头、家禽62369只;三是核实了71.6m以下居民住户实际情况,取缔了大水面养殖承包经营合同,实行人放天养。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办湿字[2010]191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我局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情况汇报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情况汇报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东岸、鄱阳县境内,规划面积362.85平方公里,于2008年规划,当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建设试点,2009年开始建设,20xx年9月正式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正式授牌的12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景区先后荣获“江西省先进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自然学校”、“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全球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等荣誉称号。目前正在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现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由来、发展现状、发展构想、下一步工作思路等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建设由来 鄱阳县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发展鄱阳湖生态旅游,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基于鄱阳湖世界级旅游资源。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跨鄱阳、余干、南昌、新建、进贤、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共青城和永修等县市。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容积达300亿立方米。每年鄱阳湖流入长江

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鄱阳湖旅游资源丰富,是九省通衢的天然大湖、源远流长的人文大湖、绚丽多姿的风景大湖、天人合一的生命大湖,生态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品牌价值十分优越。 1、品牌资源。鄱阳湖是个世界顶级品牌,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重要生态区、世界生命湖泊网唯一中国会员,亚洲最大的湿地,在全球生态湖泊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加上鄱阳湖与鄱阳县同名,使鄱阳发展鄱阳湖旅游更具品牌优势。 2、生态资源。鄱阳湖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洪水时节,水位高涨,湖面宽阔;枯水时节,水落滩出,湖水似槽。丰水季、枯水季水位落差约7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自然地理特征,使鄱阳湖成为国际重要湿地,各种各样的生物自由竞长,和谐栖息,是万类向往的绿色家园,被誉为“地球上最美的母亲”。 鄱阳湖生物种类丰富。拥有大面积的草丛沼泽、浅水植物湿地和106种底栖动物,形成了鱼类和鸟类的天然食物。拥有鱼类140种,占长江水系鱼类种数的46.7%;鄱阳湖是全球白鹤、东方白鹳主要越冬地和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每到冬季,大雁、天鹅、白鹤翩然而至,已知鸟类310种,被称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术语 2.1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4-2008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 1 范围 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检查和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 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 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 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 4 评估原则 科学性原则。评估应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属性、建设、管理、维护和运营等方面的状况。

xx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xx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篇一:xx大型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xx大型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一、项目名称................................................. (3) xxxxxx湿地公园建设项目................................................. .. (3)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4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4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7第一节 建设条件................................................. ............................................7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1第三节场址选择................................................. .........................................11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4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4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5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修订版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录 1 总论 (6) 1.1 项目概况 (6)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6)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 1.3.1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7) 1.3.2 某某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7) (1)生态破坏严重 (7) (2)湖滨污染严重 (8) (3)面源污染严重 (8) 1.3.3某某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8) (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 1.3.4项目分析(SWOT) (10)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3)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4)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5)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7)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8)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0) 1.5责任单位介绍: (21) 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 1.7计划目标 (22) 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 22 1.7.2 工程目标 (23) 1.7.3 工程建设目标 (23) 1.7.4 出水水质目标 (23)

2项目概况 (23) 2.1地理(或地块)位臵介绍 (23) 2.2 某某概况 (24) 2.2.1 某某自然概况 (24) 2.2.2 某某社会经济概况 (25) 2.2.3 某某水污染概况 (25) 2.2.4 某某湖滨区概况 (26) 2.3 项目区现状 (27) 2.3.1 自然及经济概况 (27) 2.3.2 项目区水环境概况 (27) 2.3.3 项目区防浪堤状况 (28) 2.4建设规模与目标 (29) 2.5周围环境与设施 (29) 2.6 本项目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29) 2.6.1 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间的关系 (29) 2.6.2 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2.6.3 与内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0) 3项目开发内容及指标 (31) 3.1工程建设目标 (31) 3.2工程设计规模 (31) 3.3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项目的工艺路线 (31) 3.4湿地方案设计 (32) 3.5拟采用湿地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34) 3.6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比较方案 (34) 3.7湿地公园游赏区 (37) 3.8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 (37) 4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38)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2012.8)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鄱阳湖东岸,鄱阳县境内,规划面积362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5116.1公顷。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自2008年被批准试点规划建设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江西生态资源保护示范和江西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生力军。2011年,公园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增长108%;2011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全国首批、江西省唯一获得授牌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公园还荣获“江西先进旅游景区”、“江西省十大新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7月,接待游客76.59万人次,增长96.8%。现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资源特点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特色以鄱阳湖生态资源为主要特色,她浓缩了鄱阳湖所有精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特点体现为: (一)湿地面积最大。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湿地,世界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鄱阳湖湿地的典型代表,不仅拥有大鄱阳湖独特的湿地资源,公园内还包括被誉为“鄱阳湖明珠”的珠湖,又称小鄱阳湖,与大鄱阳湖一堤相隔,面积6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湖泊湿地,并长期保持一类水质标准,在鄱阳湖地区独一无二。

(二)湿地品牌最靓。中国五湖之首——鄱阳湖,是鄱阳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发展生态旅游的享之不尽的靓丽品牌。鄱阳湖因鄱阳县而得名,“湖与县同名”的品牌优势和鄱阳湖良好的生态资源全汇聚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浓缩了鄱阳湖所有的精华,是鄱阳湖旅游的典型代表,她的建设是探寻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三)湿地景观最美。她拥有多姿的“水”,丰水季,烟波浩渺;枯水季,小河淼淼。有鲜美的“鱼”,天然鱼类有118种,可渔水面141万亩,鱼肥味鲜,让人流连忘返。有诗意的“草”,这里是江南属地最诗意、最壮阔、最柔媚的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有温柔的“荻”,“荻花纷飞胜似雪”。有珍贵的“鸟”,是“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四)湿地文化最浓。公园内“湖文化”特色十分突出,开湖、禁湖、祭湖是鄱阳人的捕鱼习俗,渔歌、渔鼓、渔舞、渔号形成了鄱阳原生态的渔俗文化。鄱阳曾是“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独具鄱阳湖特色的商贾文化。公园内还有“中华八大遗民圣地”之首的鄱阳湖瓦屑坝移民文化。有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美、秀、娇、甜”的赣剧饶河调戏曲文化。鄱阳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有长沙王吴芮、晋太尉陶侃、羁金15年洪皓、《容斋随笔》作者洪迈、开乐词长调先河的姜夔、忧乐民生的范仲淹等留下的历史人文。

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自批准试点之日起6年。 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由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的要求及标准进行自查后,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验收;对验收达标的,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第四条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验收,并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监督整改: (一)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擅自调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边界、功能分区、公园名称的。 (二)尚未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管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行管理职责的。 (三)新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试点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重叠或者交叉的。 (四)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管理权属争议,或与社区利益相关者存在其它严重利益冲突的。 (五)未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土地被征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的。 (六)在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内从事开(围)垦湿地、开矿、开发房地产、建高尔夫球场或度假村、非法采石或挖沙等,以及其它造成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的开发建设活动的。 第五条申请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的,应当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验收申请和自查评估报告; (二)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三)成立试点国家湿地公园专门管理机构的批准文件; (四)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与当地社区利益相关者无严重利益冲突的证明文件;

关于XX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考察报告

关于XX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考察报告为借鉴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我县湿地公园建设,我们重点考察参观了广州海珠、杭州西溪、常熟沙家浜三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组分别与接待单位就国家湿地公园的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座谈,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况 (一)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的南段,占地1100公顷,分为海珠湖、湿地一期、湿地二期三个部分,建设前为海珠公园,xx年3月广州市政府耗资约50亿元采用“只征不转”方式从农民手中将万亩果园及周边土地征收,开始保护湿地,xx年9月湿地一期1000亩建设完成,建设投资约2亿元,xx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共投入建设资金约6亿元,xx年9月完成国家湿地公园专家组的验收。海珠湿地公园建设投资全部为政府投资,建成后海珠湖实行开放,湿地部分实行收费门票参观,每天限流3000人。现由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湿地办)运营管理。区湿地办为海珠区政府工作部门,编制32人,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并组织实施湿地范围内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等职责。区湿地办内设综合科、规划建设科、经营管理科;下属三个事业单位:海珠湿地维护中心、海珠湿地科研宣传中心、海珠湿地运营中心。现湿地公园年均运行维护费用约1.2亿元,由海珠区财政预算解决,公园年运营收入约5000万元,按收支两条线交区财政。

(二)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公园总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总投资88.4亿元,分三期建设, xx年8月一期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xx年5月1日建成开放,二期建设xx年5月启动,xx年10月建成开放,三期工程xx年1月详规批复,xx年5月建成开园。共拆迁2600户,安置18000余人。由全资国有公司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运营,自三期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00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年均维护费用约1.7亿元,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周边土地增值,据评估报告显示,西溪湿地对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的贡献最大,达到46.61%。西溪是公认的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市场化建设运营,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最成功的案例,获得多项荣誉。 (三)江苏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常熟市南隅,规划占地面积414公顷,属于太湖沼泽型湖网地区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地。在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前已是5A级旅游景区,xx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xx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隶属于江苏省常熟沙家浜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该管委会为常熟市人府的派出机构,正科级建制,编制9人,与沙家浜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管委会内设机构2办3科:党政办公室、规划建设科、旅游科、经济和社会事业科、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下设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规划成果: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一、摘要 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 规划主要内容(摘要) 第二章基本情况 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 第2节社会经济条件 第3节历史沿革 第4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三章湿地资源 第1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第2节湿地生物多样性 第3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第4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第2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第3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第4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1节湿地公园范围 第2节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 第4节规划原则 第5节规划依据 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第7节功能分区 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第六章保护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第3节水岸保护规划 第4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第5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第6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第七章恢复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水体修复规划 第3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第1节科普宣教设施 第2节解说标志系统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第1节科研规划 第2节监测规划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第1节规划原则 第2节资源利用方式 第3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4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5节旅游项目规划 第6节游览线路规划 第7节旅游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第1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第2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3节洪涝防治规划 第4节防火规划 第5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