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传感器在空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压力传感器在空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压力传感器在空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参考文本

压力传感器在空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参考文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压力传感器在空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

应用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在安全管理系统中,压力传感器实现侧气囊控制。空

压机安全管理系统也是广泛使用传感器的领域。空压机侧

边气囊的控制有加速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两种方案。权

威数据表明,与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压力传感器在检测侧

边撞击的速度方面,比加速度传感器快了将近3倍,而误

动作的概率则更小。

值得一提的是,微型化传感器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将

微米级的敏感元件、信号调理器、数据处理装置集成封装

在一块芯片上。由于其体积小、价格便宜、便于集成等特

点,可以提高系统测试精度,例如把微型压力传感器和微

型温度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同时测出压力和温度,便可通

过芯片内运算消去压力测量中的温度影响。目前已有不少微型传感器面世等。

智能传感器配有专用计算机,它的迅速发展将空压机的安全性能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正朝着微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业内专家由此看好空压机传感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们认为,空压机数量的增加以及每辆空压机上所采用传感器的增多,决定了中国传感器市场容量必将不断增大,中国传感器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期空压机是各种工厂、筑路、矿山及建筑行业的必备设备,主要用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例如给气动阀供气,给需要一定压力气体的工艺流程提供气源。空压机有很多种类,如螺杆式空压机、活塞式空压机、离心式空压机、涡旋式空压机等等,而螺杆式空压机的市场潜力极大,并在很多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空压机

在其控制中采用加载—卸载阀来控制空压机的供气,由于用气设备的工作周期或是生产工艺的差别,使得用气量发生波动,有时会造成空压机频繁加载、卸载。空压机卸载后仍然工频运转,不仅浪费电能而且增加设备的机械磨损,并且加载是一个突然的过程,会对设备和电网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对空压机进行变频改造具有改善电机的启动和运行、减少设备的机械磨损、在一定范围内节约电能等效果。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60099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规定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规定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压缩机组应由经过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书的人员固定操作。操作人员应通读并理解说明书内容,遵循说明书工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 2.引到空压机的供电线需安装空气开关,确保电器设备安全可靠,接地线接地良好。 3.第一次开机或电源线变动必须注意机组转向是否正确,以防机头反转烧毁。 4.压缩机不能再高于名牌规定的排气压力下工作。 5.压缩的空气和电都有危险性,检修或维护保养

压力传感器的论文

压力传感器的论文 合理进行压力传感器的误差补偿是其应用的关键。压力传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误差、灵敏度误差、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本文将介绍这四种误差产生的机理和对 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将介绍为提高测量精度的压力标定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目前市场上传感器种类丰富多样,这使得设计工程师可以选择系统所需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既包括最基本的变换器,也包括更为复杂的带有片上电路的高集成度传感器。由于存在这些差异,设计工程师必须尽可能够补偿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这是保证传感器满足设计和应用要求的重要步骤。在某些情况 下,补偿还能提高传感器在应用中的整体性能。 本文以摩托罗拉公司的压力传感器为例,所涉及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应用。 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主流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单片压阻器件,该器件具有3类: 1. 基本的或未加补偿标定; 2. 有标定并进行温度补偿; 3. 有标定、补偿和放大。 偏移量、范围标定以及温度补偿均可以通过薄膜电阻网络实现,这种薄膜电阻网络在封装过程中采用激光修正。 该传感器通常与微控制器结合使用,而微控制器的嵌入软件本身建立了传感器数学模型。微控制器读取了输出电压后,通过模数转换器的变换,该模型可以将电压量转换为压力测量值。 传感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即为传递函数。该模型可在整个标定过程中进行优化,并且模型的成熟度将随标定点的增加而增加。 从计量学的角度看,测量误差具有相当严格的定义:它表征了测量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的差异。而通常无法直接得到实际压力,但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压力标准加以估计,计量人员通常采用那些精度比被测设备高出至少10倍的仪器作为测量标准。 由于未经标定的系统只能使用典型的灵敏度和偏移值将输出电压转换为压力,测得的压力将产生如图1所示的误差。 这种未经标定的初始误差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 偏移量误差。由于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垂直偏移保持恒定,因此变换器扩散和激光调节修正的变化将产生偏移量误差。 b. 灵敏度误差,产生误差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如果设备的灵敏度高于典型值,灵敏度误差将是压力的递增函数(见图1)。如果灵敏度低于典型值,那么灵敏度误差将是压力的递减函数。该误差的产生原因在于扩散过程的变化。 c. 线性误差。这是一个对初始误差影响较小的因素,该误差的产生原因在于硅片的物理非线性,但对于带放大器的传感器,还应包括放大器的非线性。线性误差曲线可以是凹形曲线,也可以是凸形曲线。 d. 滞后误差:在大多数情形中,滞后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硅片具有很高的机械刚度。一般只需在压力变化很大的情形中考虑滞后误差。 标定可消除或极大地减小这些误差,而补偿技术通常要求确定系统实际传递函数的参数,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典型值。电位计、可调电阻以及其他硬件均可在补偿过程中采用,而软件则能更灵活地实现这种误差补偿工作。 一点标定法可通过消除传递函数零点处的漂移来补偿偏移量误差,这类标定方法称为自动归零。

空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空压机房管理制度 空压机房的安全管理,保障空压机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如与国家颁布有关规定发生矛盾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1、开车前检查一切防护装置和安全附件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否则不得开车运行。 2、检查各处的润滑油面是否合乎标准。 3、压力表、储气罐、安全阀要按规定进行检验。 4、当检查修理时,应注意避免木屑、铁屑、抹布、灰尘等落入气缸、储气罐及导管里。 5、严禁用酒精、煤油等易燃物品清洁设备。 6、机器在运转中,要经常注意观察气压,油压以及摩擦部位的温度计和设备的运转状态是否正常,要做到:勤听、勤看、勤检查。 7、空压机在运转中若发生不正常的声响、气味、振动或发生故障,应立即停车检查。经检修后才重新开车使用。 8、非机房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需经有关部门同意方可;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9、工作完毕将储气罐内余气放出。 空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部门: 本设备机电科进行管理,直接管理人员为部门空压机操作工; 2、管理职责及要求: 2.1﹑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和违章作业。 2.2、空压机操作工应熟悉所操作空压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等技术特征。 2.3﹑非机房操作人员, 不得入机房, 因为工作需要, 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4、按岗位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认真交接班,空压机一旦发生事故,当班人

员要准确,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部门领导上报。 2.5、空压机操作工负责空压机房5S﹐做到设备无锈蚀﹑污渍﹐地面无水渍﹑油渍﹑灰尘﹑杂物等。 2.6、使用空压机的部门,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组织整修,严禁空压机带病运行。 2.7、禁止空压机房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所需装用少量润滑油、清洗油的油桶、油壶、要存放在指定地点。 2.8、空压机房要配备有消防器材,认真管理。不要随便移动或挪动它用。 3、设备管理操作规程: 3.1 运转前请检查下列各事项: 3.1.1 检查各部分螺丝或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3.1.2 皮带之松紧是否适度。 3.1.3 管路是否正常。 3.1.4 润滑油面是否适当。 3.1.5 电线及电器开关是否合乎规定,接线是否正确。 3.1.6 电源之电压是否正确。 3.1.7 压缩机皮带轮是否可轻易用手转动(检查时须停机注安全)。 3.1.8 检查所有的阀是否均处于合适的位置及正确的启闭状态。 3.1.9 检查系统并除去其内的外来异物。 3.1.10 打开并再次关闭储气罐下部的排污阀。 3.1.11 若系统设备检修后重新启动时,应除去所有为安全维护面安装的维修附件及维修用标志牌。3.2 开绐运转的注意事项: 3.2.1 以上各点检查完毕后将气阀门全开,然后按下起动按钮或启动柴油机,使机器在无负荷状态下起动运转,这样可以延长空压机及原动机的寿命。 3.2.2 检查运转方向是否和皮带防护罩上箭头批示相同。若不相同,请关掉电源后通知电工维修。 3.2.3 起动后约三分钟左右没有异音,则将阀门关闭,使储气罐中的压力逐渐升高到达预定的压力。达到设定之压力后,压力开关自动切断电源,电机停止运转。(此时压力开关处释气阀会有几秒钟这释气,将排气铜管内之压缩空气排出,这是正常现象。目的是使电机再度运转时,负载减轻且较易起动,并非漏气)。 3.3 压力控制系统的调整:

传感器论文

压力传感器的温控系统的研究 班级:学号: 姓名: 摘要:针对压力传感器易受温度影响,产生零点漂移、测量误差增大,从而产生测量误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根据科恩-库恩公式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克服了纯 PID 控制有较大超调量的缺点,从而减少了温度漂移对于测量值的影响,实现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同时利用仿真软件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温度所应起的温漂对于测量值影响产生的误差,是压力传感器在高温工作情况下的稳定性的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字:温度传感器,温漂腔体仿真操作 0 引言 针对我国当对于压力传感器材料的研究的现进成果以及压力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对于传感器各方面的研究就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传感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sic的耐高温,抗腐蚀,抗辐射性能,因而使用SiC 来制作压力传感器,能够克服Si器件高温下电学、机械、化学性能下降的缺陷,稳定工作于高温环境,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但是界温度较大时,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精度不高,会产生零点漂移等问题,从而增大测量误差。于是尝试加工一个腔体,把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里面形成一个小的封闭腔体,在外界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情况下,用加热装置先升温到几十度并维持这一温度,给压力传感器做零点补偿,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这样就克服了在大温度范围难以补偿的问题。本文对这个温度控制系统提出了解决方案,采用了PID参数自整定控制,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方法,它与 PID 控制结合,具有适应温控系统非线性、干扰多、时变等特点[1-3]。 1 硬件系统 用放置在腔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恒温箱内的温度,产生的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反馈信号,再用单片机进行采样,由液晶显示恒温箱内的温度,并通过温度控制算法控制加热装置。所使用的单片机为STC125408AD,自带A/D转换、EPROM功能,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振20 MHz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可通过串口(P3.0/ P3.1) 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 2 系统的控制模型 电加热装置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用 一阶 惯性环节描述温控对象的数学模型[5-8] 。 G(S)=K/(t′S+1) (1) 式中: K为对象的静增益;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是对过程对象施加阶跃输入信号,测取过程对象的阶跃响应,然后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近似传递函数。具体用科恩-库恩(cohen-coon)公式确定近似传递函数。 cohn-coon 公式如下: K= Δ C/ Δ M

MEMS压力传感器论文

基于MEMS实现SOI压力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专研)-14 学号:2014309020127 学生姓名:王宇 指导教师:赵全亮 撰写日期:2015年1月6日

目录 1.MEMS传感器概述 (1) 1.1 MEMS传感器研究现状 (1) 1.2 MEMS压力传感器分类 (1) 1.3MEMS压力传感器应用 (2) 2.基于MEMS实现SOI压力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2) 2.1 SOI压力传感器简介 (2) 2.2 SOI压力传感器的理论及结构设计 (3) 2.3 SOI压力传感器总结 (6) 3.MEMS压力传感器发展趋势 (7)

1.MEMS传感器概述 1.1 MEMS传感器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引导、科技推动、风险投资和政府介入等多重作用下,MEMS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新原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MEMS传感器的新产晶不断涌现。目前,MEMS传感器正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和微功耗方向发展。 其中,MEMS技术也是伴随着硅材料及其加工技术、IC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的运用带来了传感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其特点主要包括:1)质量和尺寸的减少;2)标准的电路避免了复杂的线路和外围结构;3)可以形成传感器阵列,获取阵列信号;4)易于处理和长的寿命;5)低的生产成本,这包括低的能源消耗,较少的用材;6)可以避免或者少用贵重的和对环境有损害的材料,其中压力传感器是影响最为深远且应用最为广泛的MEMS传感器。 1.2 MEMS压力传感器分类 MEMS传感器的发展以20世纪60年代霍尼韦尔研究中心和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首个硅隔膜压力传感器和应变计为开端。压力传感器是影响最为深远且应用最广泛的MEMS传感器,其性能由测量范围、测量精度、非线性和工作温度决定。从信号检测方式划分,MEMS压力传感器可分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谐振式等,其特点如下: 1)压阻式:通过测量材料应力来测量压力大小,它具有体积小、全动态测量范围的高线性度、较高的灵敏度、相对较小的滞后和蠕变的特点,此类型传感器多采用惠斯通电桥来消除温度影响; 2)电容式:通过测量电容变化来测量压力大小,相比较压阻式的传感器,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低温度敏感系数、没有滞后、更高的长期稳定性,但同时它也有更高的非线性度、更大的体积,需要更复杂的检测电路和更高的生产成本; 3)谐振式:通过测量频率或频率的微分变化来测量压力大小,它可以通过诸如热、电磁和静电效应来改变膜片频率,并且可以通过真空封装来提高传感器精度; 4)压电式: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

压缩机间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压缩机间安全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压缩机间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严禁烟火,不得带入火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 品。 2、进入车间的人员着装应符合安全规定。 3、车间内应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证完好。 4、设备要定期检修,发现泄漏应及时排除,严禁违章 作业。 5、车间通风设备必须保证完好,车间易燃气体浓度应 在爆炸下限的40%以下,超时时应停止作业。 6、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运行中经常检 查。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运行前、后都应维护、擦拭设 备、管线、阀门,清扫室内外,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和良好 的工作秩序。

7、车间需动火或进行危险作业,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经安全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 8、操作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9、停止生产后要切断电源、气源、水源,关闭门窗。 10、车间发生火灾事故,应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扑救及时上报。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共15页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论文) 合金薄膜压 力传感器的应用 学生姓名:张志强 指导教师:任爽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20094073120 中国·大庆 2019 年12 月

目录 前言........................................................ I I 1 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1) 2 合金薄膜高温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 (2) 2.1 镍铬系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 (2) 2.2 铂钨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 (3) 2.3 钯铬合金薄膜应变计 (3) 3 多功能传感器(MULTIFUNCTION) (4) 3.1 多功能传感器的执行规则和结构模式 (4) 3.2 多功能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 (4) 4 无线网络化(WIRELESS NETWORKED) (7) 4.1 传感器网络 (7) 4.2 传感器网络研究热点问题和关键技术 (7) 4.3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咨询公司INTECHNO 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其中,无线传感器在2019-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会超过25%。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新技术的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传感器市场,比如无线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金属氧化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仪器仪表控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江苏省苏科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同志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这类传感器。 1、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在了解压阻式力传感器时,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电阻应变片这种元件。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1.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Ω·cm2/m)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m)

空压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doc

空压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 空压机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机械设备(器具)的安全正常运行,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公司财产不受损害,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公司内部空压机设备。 三、管理规定: 1、设备管理部门: 本设备由生产部进行管理,直接管理人员为部门空压机操作工; 2、管理职责及要求: 2.1﹑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得擅离职守和违章作业。 2.2、空压机操作工应熟悉所操作空压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等技术特征。 2.3﹑非机房操作人员, 不得入机房, 因为工作需要, 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4、按岗位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认真交接班,空压机一旦发生

事故,当班人员要准确,迅速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部门领导上报。 2.5、空压机操作工负责空压机房5S﹐做到设备无锈蚀﹑污渍﹐地面无水渍﹑油渍﹑灰尘﹑杂物等。 2.6、使用空压机的部门,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组织整修,严禁空压机带病运行。 2.7、禁止空压机房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所需装用少量润滑油、清洗油的油桶、油壶、要存放在指定地点。 2.8、空压机房要配备有消防器材,认真管理。不要随便移动或挪动它用。 3、设备管理操作规程: 3.1运转前请检查下列各事项: 3.1.1 检查各部分螺丝或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3.1.2 皮带之松紧是否适度。 3.1.3 管路是否正常。 3.1.4 润滑油面是否适当。 3.1.5 电线及电器开关是否合乎规定,接线是否正确。 3.1.6 电源之电压是否正确。 3.1.7 压缩机皮带轮是否可轻易用手转动(检查时须停机注安全)。 3.1.8 检查所有的阀是否均处于合适的位置及正确的启闭状态。

压力传感器的毕业设计英语论文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ensor and Development of Senso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ensor A transducer is a device which converts the quantity being measured into an optical, mechanical, or-more commonly-electrical signal. The energy-conversion process that takes place is referred to as transduction. Transducer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ansduction principle involved and the form of the measured. Thus a resistance transducer for measuring displacement is classified as a resistanc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Other classification examples are pressure bellows, force diaphragm, pressure flapper-nozzle, and so on. 1、Transducer Elements Although there are exception ,most transducers consist of a sensing element and a conversion or control element. For example, diaphragms,bellows,strain tubes and rings, bourdon tubes, and cantilevers are sensing elements which respond to changes in pressure or force and convert these physical quantities into a displacement. This displacement may then be used to change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such as voltage, resistance,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Such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lements form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ing devices or transducers. Similar combination can be made for other energy input such as thermal. Photo, magnetic and chemical,giving thermoelectric, photoelectric,electromaanetic, and electrochemical transducers respectively. 2、Transducer Sensi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transducer output signal is usually obtained by calibration tests and is referred to as the transducer sensitivity K1= output-signal increment / measured increment . In practice, the transducer sensitivity is usually known, and, by measuring the output signal, the input quantity is determined from input= output-signal increment / K1. 3、Characteristics of an Ideal Transducer The high transducer should exhibi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 high fidelity-the transducer output waveform shape be a faithful reproduction of the measured; there should be minimum distortion. b) There should be minimum interference with the quantity being measured;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ducer should not alter the measured in any way. c) Size. The transducer must be capable of being placed exactly where it is needed.

压力传感器应用论文.

传感器的应用 压 力 传 感 器 姓名:白智伟 学号:2011081403 班级:2011级电本2班 压力传感器 摘要:压力传感器以stc11f04e单片机为中心控制系统. 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内部线路采用惠更斯电桥,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电阻应变片受到拉伸或压缩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相应的差动信号,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放大器将此信号放大。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转换,将转变的数字量经单片机处理。最后由LCD将其显示。 关键词:stc11f04e;传感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 一.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主要由压力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单片机,LCD显示屏构成。总体框架如下图1。 图1总体电路框图 二.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1.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是由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测量电路和弹性敏感元件组合起来的传感器。当弹性敏感元件受到压力作用时,将产生应变,粘贴在表面的电阻应变片也会产生应变,表现为电阻值的变化。这样弹性体的变形转化为电阻应变片阻值的变化。把 4 个电阻应变片按照桥路方式连接,两输入端施加一定的电压值,两输出端输出的共模电压随着桥路上电阻阻值的变化增加或者减小。一般这种变化的对应关系具有近似线性的关系。找到压力变化和输出共模电压变化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共模电压得到压力值。 2.输入放大电路的设计 由于所测出的微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信号较弱,所以电压在进行A/D 转换之前必须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输入放大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输入阻抗和,本设计采用OP07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以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以达到设计要求。 3.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设计

空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空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空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保证我矿的安全正常运行, 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公司财产不受损害, 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部门: 本设备机电科进行管理, 直接管理人员为部门空压机操作工; 2、管理职责及要求: 2.1﹑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不得擅离职守和违章作业。 2.2、空压机操作工应熟悉所操作空压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等技术特征。 2.3﹑非机房操作人员, 不得入机房, 因为工作需要, 必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机房内不准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4、按岗位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认真交接班, 空压机一旦发生事故, 当班人员要准确, 迅速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 并立即向部门领导上报。 2.5、空压机操作工负责空压机房5S﹐做到设备无锈蚀﹑污渍﹐地面无水渍﹑油渍﹑灰尘﹑杂物等。

2.6、使用空压机的部门, 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发现不正常情况, 应立即停止作业, 进行检查, 组织整修, 严禁空压机带病运行。 2.7、禁止空压机房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所需装用少量润滑油、清洗油的油桶、油壶、要存放在指定地点。 2.8、空压机房要配备有消防器材, 认真管理。不要随便移动或挪动它用。 3、设备管理操作规程: 3.1运转前请检查下列各事项: 3.1.1 检查各部分螺丝或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3.1.2 皮带之松紧是否适度。 3.1.3 管路是否正常。 3.1.4 润滑油面是否适当。 3.1.5 电线及电器开关是否合乎规定, 接线是否正确。 3.1.6 电源之电压是否正确。 3.1.7 压缩机皮带轮是否可轻易用手转动(检查时须停机注安全)。 3.1.8 检查所有的阀是否均处于合适的位置及正确的启闭状态。 3.1.9 检查系统并除去其内的外来异物。 3.1.10 打开并再次关闭储气罐下部的排污阀。 3.1.11 若系统设备检修后重新启动时, 应除去所有为安全维护面安装的

空压机设备安全及人员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空压机设备安全及人员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空压机设备安全及人员管理制度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确保空压机的安全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安全,顺利 完成公司的生产计划,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1、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空压机技术操作规 程》,不得擅离职守和违章操作。 2、空压机操作工应熟悉所操作空压机的结构、性 能、工作原理与技术特征。 3、非机房工作人员不得入机房,机房内不得放置易 燃易爆物品。 4、按岗位规定必须在上岗时穿工作服,认真交接 班,空压机一旦发生故障,当班人员要准确迅速采取措

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汇报。 5、空压机房实行6S管理,做到无锈蚀、油渍,地面无水渍、油渍、灰尘、杂物等。 6、空压机必须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维修,严禁空压机带病运行。 7、每台空压机必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保养,将保养计划上报设备部,设备部进行监督。 二、员工管理规定: 1、尽职尽责,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上下班时不需无故迟到早退。 3、应主动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工作期间严禁饮酒,发现饮酒后上班者罚款100元并扣除当日出勤。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对压力传感器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压力;传感器; 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发明阶段(1945 - 1960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 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史密斯与1945 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 技术发展阶段(1960 - 1970 年) :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 或(110) 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 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3) 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 - 1980 年) :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主要有V 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4) 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 年- 今) :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工、蚀刻微米级的沟、条、膜,使得压力传感器进入了微米阶段。 2 压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美、日、英、法、德和独联体等国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关键技术之一。美国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就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其中8项为无源传感器。。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为此,我们亟须转变观念,将传感器的研发由单一型传感器的研发,转化为高度集成的新型传感器研发。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现代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它将成为21世纪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MEMS、MOEMS等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在“九五”国家重科技攻关项目中,传感器技术研究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新产品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2007年传感器业总产量达到20.93亿只,品种规格已有近6000种,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1光纤压力传感器 这是一类研究成果较多的传感器,但投入实际领域的并不是太多。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送入调制区,在调制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使光的强度、频率、相位、偏振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光纤送入光探测器、

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制度

空气压缩机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空气压缩机属于特种设备范畴,为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事故,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前期管理: 1.空气压缩机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2.空气压缩机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设备定期检验记录;设备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空气压缩机使用前,应向当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证。 4.空气压缩机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期检验要求,向设备检测中心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不得继续使用。 二.设备安全使用: 1.空气压缩机作业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管理工作。

2.空气压缩机连续两次起动间隔时间应大于20分钟,每次启动前应放空一级和二级压力空气,关闭减荷阀; 3.空气压缩机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下列异常现象时,应当立即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1)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超过规定值; (2)空气压缩机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现象; (3)安全附件失效; (4)连接、紧固件损坏; (5)空气压缩机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6)其它异常情况; 4.设备应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严禁超温超压运行。 5.安全阀应灵敏、可靠,其开启压力不得超过空气压缩机设计压力。 6.压力表应齐全,准确、灵敏。 三.设备的维护及检修 为确保空气压缩机的安全运行,须每天对空气压缩机及其附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防除隐患,确保安全。 1.值班人员应定期进行巡回检查,确保空气压缩机及其附件设施安全运行。 2.空气压缩机运行时,保持机体清洁,无渗漏、腐蚀现象,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3.对空气压缩机的压力表、安全阀门等附件设备进行检查。

空压机管理制度

空压机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空压机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保证空压机的持续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空压机的日常管理。 3管理职责 设备部是空压机的管理归口部门 3.1负责空压站管理工作。 3.2负责制定空压机管理制度、维修保养计划。 3.3负责空压机日常维修、修理工作。 3.4监督、检查空压机的使用和保养情况。 3.5负责对员工进行设备方面的培训。 3.6负责空压机故障、事故处理工作。 3.7空压机操作工负责空压机的运行、保养等工作。 4管理内容 4.1设备部管理内容: 4.1.1负责设空压机运行记录、设备检修及保养保养记录、设备运行故障记录、操作规程等的制定工作。 4.1.2督促检查操作者的运行状况、保养状况,做到每周检查一次,每月最后一周进行评比总结。 4.1.3空压机设备的检修及保养计划由动力工程师制定,并明确设备检验、检修、保养的项目、方法、时间及责任人。 4.2空压机操作工管理内容: 4.2.1严格执行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精心操作,安全运行,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4.2.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脱岗,不串岗),禁止酒后上班,上班期间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2.3发现空压机报警设施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动力工程师。 4.2.4 操作工在操作中必须严密监视各种仪表。认真做好空压机本体、附属设备、安全附件及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做到安全操作,保证设备最佳运行状态。 4.2.5 对任何危害空压机安全运行的违章指挥,应拒绝执行。 4.2.6 遇有事故发生时不得离开岗位,要采取措施,正确迅速处理,并及时报告动力工程师,不得隐瞒事故。

基于单片机的压力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4) 第1章绪论................................................................................................................................................ - 1 - 1.1 课题设计背景................................................................................................................................. - 1 - 1.2 传感器系统简介............................................................................................................................. - 1 - 1.3 本文内容提要................................................................................................................................. - 2 - 第2章调理电路硬件设计........................................................................................................................ - 2 - 2.1 传感器电路分析............................................................................................................................. - 2 - 2.2选用放大电路及其电路分析.......................................................................................................... - 3 - 2.3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 4 - 2.3.1AD0804的外围接口的功能: ............................................................................................. - 4 - 2.3.3控制程序的设计:............................................................................................................. - 6 - 2.4 LCD显示电路的设计..................................................................................................................... - 8 - 2.4.1LCD的介绍........................................................................................................................... - 8 - 第3章控制程序的设计............................................................................................................................ - 15 - 3.1 程序要完成的任务....................................................................................................................... - 15 - 3.2 程序流程设计............................................................................................................................... - 16 - 第4章课题总结...................................................................................................................................... - 18 - 4.1 仪用放大电路............................................................................................................................... - 18 - 4.2单片机的使用................................................................................................................................ - 18 - 4.3 AD转换和LCD的控制 ............................................................................................................... - 18 - 在使用类似于AD转换芯片和LCD显示等数字集成芯片时,我们重点关注于其外围引脚的功能和控制时序图就可以了,通过外围引脚的功能来设计电路连接图,等外围电路连接好以后其实它的控制程序的大概框架就有了,再结合着时序图对各个引脚状态变化的先后顺序和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做一下处理,我们的控制程序基本上就可以出炉了。当然这时我们编写出的控制程序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结果,最多有一个仿真结果。在实际调试时若出现了焊接失误或者是程序控制的问题时,我们最好任然秉持先前的网口概念。对整个电路和程序进行模块化处理,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检查处理。这样我们调试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 - 18 - 第5章结论.............................................................................................................................................. - 19 - 在课题选择之初,其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针对于压力测量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的部分。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这一目的被逐渐淡化,转而注重于各个模块的选择和设计。因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们对调理电路的设计所考虑的参数似乎和实际的物理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若不考虑传感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的话,如文章开头所述:我们只要对电量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 19 - 致谢...................................................................................................................................................... - 19 - 参考文献...................................................................................................................................................... -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