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测试题

丝绸测试题
丝绸测试题

丝绸(随堂测验及模块检测)

第一讲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1.相传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是()

A黄帝B嫘祖C赵蕤D神农氏

2.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两件素纱襌衣,最重大约是()

A 100克

B 49克

C 59克D69克

3. 清政府建立的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合称“江南三织造”

A镇江织造局 B 杭州织造局C扬州织造局 D 上海织造局

4.1926年清华大学的一支考古队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灰土岭一处

()遗址中发现被人工切割过的半个蚕茧。

A仰韶文化 B 半坡文化C河姆渡文化 D 二里头文化

第二讲古代丝织工艺

1.手摇缫丝车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 北宋

B. 隋朝

C. 唐朝

D. 南宋

2.三国时(公元220~280年)()成功地把多综多蹑机改成12蹑﹐使多综多蹑机大为简化﹐生产效率倍增。()

A.马钧

B.诸葛亮

C.祖冲之

D. 陈宝光妻

3. 最初丝织品的染料来自天然矿物,最常用的就是()、赤铁矿和辰砂。

A.茜草

B.蓝草

C. 云母

D. 、栀子

4.()的发明代表着中国古代纺织技术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A. 手摇缫丝车

B.脚踏缎车

C. 多综多蹑机

D. 提花机

第三讲丝绸文化的影响

1. 不少作品以描写蚕桑丝绸来抒发情感或反映社会现实,下列不是

此类作品的是()

A. 李白的《陌上桑》

B.杜甫的《白丝行》

C.南宋陆游的《春晚即事》

D.白居易《忆江南》

2.东晋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创造了以春蚕吐丝般高古游丝的技法

A. 吴道子

B. 展子虔

C.顾恺之

D.谢灵运

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率领百余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取道陇西,通往西域

A. 卫青

B. 张骞

C. 班超

D. 苏武

4.公元643年,唐朝政府在泉州、扬州、()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丝绸出口事宜

A. 南京

B. 宁波

C. 厦门

D. 广州

丝绸模块单元测验

1. 宋代,不但丝绸的花色品种有明显的增加,还出现了(A )、缂

丝和饰金织物三种有特色的新品种。

A. 宋锦

B. 云锦

C.蜀锦

D.苏绣

2.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其祖上三代都先后担任过(B )织造的负责人,权倾一时

A.成都

B.江宁

C.扬州

D. 北京

3.马王堆汉墓共发现了总价值上千万西汉五铢钱的( B ),充分说明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奢靡。

A. 瓷器

B. 丝绸服饰

C. 玉器

D. 金银

4. ( B )中国蚕桑丝绸业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A. 秦汉时期

B. 宋元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5. 成语抽丝剥茧就来自丝织哪个工序(A )

A.缫丝

B.精炼C染色.D.整理

6.中国古代最华丽、结构最复杂的丝织品基本上都是用提花机编织的,这种织机必须由( B )共同操作

A. 1人

B. 2人

C.3人

D. 4人

7.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一现象是取自于哪种植物( B )

A.茜草

B.蓝草

C.栀子

D.紫草

8.( D )时﹐纺织机械出现重大改进,河北钜鹿陈宝光妻使用了120综﹑120蹑的多综多蹑机。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宣帝

9. 古丝绸之路有多条,通常认为主要有北方丝绸之路、(C )海上丝绸之路3条。

A.东方丝绸之路

B.西方丝绸之路

C.南方丝绸之路

D.中原丝绸之路

10. 直至1897年,杭州太守(A )创办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丝绸教育机构——蚕学馆。

A. 林启

B. 林则徐

C. 张之洞

D. 李鸿章

11.蚕学馆于新中国成立后,该校制丝科与纺织工业类院校合并,逐渐发展成今天的(A )

A.浙江理工大学

B.浙江大学

C.诸暨蚕桑学院

D.绍兴农业学校

12. 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和丝绸工艺有关的(C )

A.火药

B.指南针

C. 造纸术

D.陶瓷技术

13.“锦心绣口”、“锦绣河山”、“锦上添花”等都是用丝织物的美丽来形容其他事物的美丽。(对)

14. 西晋著名的人物画家顾恺之,以春蚕吐丝般高古游丝的技法,从而使画中人物的神情和衣饰清晰可辨,形神兼备。(错)

15. 我国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对野蚕茧和家蚕茧进行人工缫丝制。(对)

16. 丝织物最初的染料来自天然矿物,云母用于染红,赤铁矿和辰砂用于染白。(错)

17. 我们破译了家蚕基因组之谜,成功地培育出天然彩蚕。

(错)

18.相传,古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对)

19. 明清两代,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江南苏湖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对)

20. 唐代李白的《陌上桑》,杜甫的《白丝行》,南宋陆游的《钗头凤》等都是与桑蚕丝绸有关的名篇。(错)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丝绸之路》课文原文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

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

陕西省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14.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 位。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B】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南宋定都临安后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立政权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召开过一系列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A】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 集体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 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D】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7.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C】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 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18.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D】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下分封殷商后裔为诸侯,同时封同姓亲族为诸侯,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这些措施有利于将中原文化带到各地,推动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形成。故答案为A项。确保贵族权力有效承袭的是宗法制,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三监之乱表明第一次分封未能防止叛乱的发生,排除D项。 2.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 C.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 D.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每户人家拥有一定的土地,农民在自家的土地上耕种属于自耕农,这种生产方式属于小农经济,因此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该地自耕小农经济盛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反映“精耕细作”,排除A项;从每户拥有的土地数量来看,没有形成地主庄园经济,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租佃现象,排除D项。 点睛: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经济就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原因,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二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信息技术中不会涉及到的技术是(a )。 A. 克隆技术 B. 数据安全技术 C. 多媒体技术 D. 光纤技术 2.下面对计算机描述错误的是( d )。 A. A. 具有“记忆”功能 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B. C. 具有高速度、高可靠性 D. 具有“学习”功能 3.CPU每执行一个(c),就完成了一步运算或判断。 A. A. 段落 B. 软件 C. 指令 D. 语句 4.以下使用计算机的不好习惯是()。 A. B.不怕麻烦,经常对重要数据做备份 C.把用户文件放在系统文件夹中 D.使用标准的文件扩展名 E. F.关机前退出所有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 5.数据和程序是以()形式存放在磁盘上的。 A. A. 集合 B. 记录 C. 文件 D. 目录 6. 7.Windows98资源管理器中,如果要同时选定不相邻的多个文件,应按下()键, 然后用鼠标点击相应文件。 i. A. Shift B. Ctrl C. Esc D. Alt 8.以下对Window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软盘上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不送到回收站 B.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可以创建两个同类型、同名的文件 C. D.删除了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将删除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文件 E.不能同时打开两个写字板应用程序 9. 10.在使用一个应用程序打开并且修改了一个文档后又关闭这个文档,这时将会()。 A. B.只从内存中撤消该文档,对外存上的文档内容不作更新 C.直接用文档的新内容更新外存上的原内容 D.自动另存为一个临时文件 E.弹出一个询问框,确定是否保存已作的修改 11. 12.在Word中,不能进行的字体格式设置是()。

凯撒改变了罗马

凯撒改变了罗马,创造了罗马虽然据史料记载,凯撒比罗马城的建立晚600多年,但辉煌的罗马明文,强大的罗马帝国却可以说是凯撒缔造的。闻明古今的唯一一个将地中海变成其内海的国家,也就是因为有了他而变成可能。所以是凯撒创造了罗马的辉煌,是他给了即将衰亡的罗马一次重生的机会,是他创造了罗马,使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格外醒目。 一、凯撒出生前的罗马, 1由于社会各个阶层矛盾的日益突出,造成罗马自三次布匿战争后的发展缓慢与不协调,自幼就受到了希腊文化的熏陶的格拉古兄弟在出任保民官时先后进行改革,提出了以下一些改革法案。但这个法案,触犯了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他们用种种手段阻止法案的实施。致使格拉古兄弟在改革过程中先后被杀,改革失败。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败后,罗马社会内部的斗争仍在继续,元老院立即进行了针对改革的反攻倒算。小农的破产使建立在其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随之瓦解,罗马兵源逐渐枯竭、军纪败坏,士气涣散,这些变化导致的危害在公元前110至公元前105年对北非努米底亚国王的朱古达战争中充分体现出来。罗马军队屡次败北,丧失了以往的战斗力。 2骑士和平民便推举军人出身的马略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马略整顿军纪,严格训练,使士兵战斗力大为提高。公元前107年,马略以执政官身份率领他训练的新兵奔赴战场,扭转了战局,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军人的跋扈,亦使以往的内争变成内战。最著名的就是

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统帅地位发生冲突,随即展开激烈的内战,但不久马略病死,马略联合另一民主派贵族秦也战死,但他和马略的余党尚在,战斗十分残酷,死者达到10万之数。爆发的一次最著名的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 3由此可想,在凯撒出生之际,罗马是相当的混乱,民不聊生,版图也仅有整个意大利。 二、凯撒的一生与罗马的辉煌 1、他在父系和母系两个方面都出于纯粹的贵族家庭环境中,由此自幼获得了很好庇护。特别是在凯撒事业的开始阶段,外祖父始终如一的支持和有求必应,使恺撒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如同所有贵族子弟,接受军事技术方面的教育,包括阅读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等方面的著作,参加各种各样军事体育训练。在学校里,恺撒的文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他活泼开朗,脑子灵敏,除文学外,恺撒还喜欢体育运动,他精通骑马、剑术等,肌肉发达,体魄非常强健。(幼年的他,可以说是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都具备了卓越的才能,就连人脉也因起家族而有着先天优势,使他更容易登上政治舞台并熟练的掌控。)2恺撒娶秦纳之女科涅莉亚为妻,使其获得了元老院民众派成员的支持。(可以看出他的政治头脑,以大局为重,利用自己娶妻子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在苏拉任执政官时审慎的选择离开罗马。(可以看出他谨慎的做人态度,给自己的敌人留下不留任何借口和余地)3苏拉去世,恺撒回到了阔别数载的罗马。在数年间并没有什么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其后,德国历史学家郝尔曼在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丝绸之路从运输方式上,主要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为起点,经凉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4] 北线:珲春--吉林--长春--满洲里--俄罗斯---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 唐宋时期中国第一大港-广州(54张) 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5] 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6]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5] 明代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6]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扬州、福州等其他支线港组成。广州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宋末至元代时,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后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在东汉初年,宁波地区已与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两宋时,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金所占,或受战事影响,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7] 福州作为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启泊地之一,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8] 北线:北美洲西海岸---北太平洋--日本,韩国---俄罗斯扎鲁比诺港---珲春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等。

[试卷+试卷]江西省高考高中复习历史 巧记系列57 略谈历史概念素材

略谈历史概念记忆法 高考命题专家一再呼吁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把握知识结构的需要,是培养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按民告示:学生要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概念则恰好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所以,需要加强历史概念记忆。运用历史概念来识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叫历史概念记忆法。 一、历史概念的基本情况 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时间;历史空间或人物;历史本质或主要内容;历史特征,如结果、作用、意义、影响等。历史概念类别:单一型(也称简单概念,它如同历史整体中的“细胞”或一个一个的“单位”,如“孟德斯鸠”)、复合型(又叫概念系列,由若干个单一型历史概念组合贯通而成者,如“三大战役”)、理性型(本源于历史事实。它具有跨度大、容量多、含意深、理性强和高度概括等特点。例如:“半殖民地”、“工农武装割据”等)。 二、历史概念的基本特点 历史概念有这样几个特点:⑴各类各个历史概念都有其客观性和独立性。⑵任何历史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准确的外延(量的属性)和内涵(质的属性),用特定的名词或短语来表达,这是掌握和运用概念的关键所在。⑶历史概念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⑷有的历史概念有动态性。例如:明太祖时期的君主专制制度同秦朝相比,相同又不相同。⑸历史概念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处理历史资料的过程(即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资料进行提炼的过程,从中提炼出结论性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教学主题),是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三、历史概念的基本方法 1.层次分解法 是把历史概念分化成一个一个象内容、作用、结果等“细胞”的方法。例如“一国两制”的构想: 从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 从条件:解决台湾问题;和平统一条件成熟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从过程 (2)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袓国,实现和平统-的方针政策》 (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1)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从作用 (2)大贡献:为世界和平及为解决国际争端与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 (3)大促进: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4)大组成: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组成部分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在历史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最能使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增进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运用比较法应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切忌简单类比或者为比较而比较。例如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表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A:上课的铃声 B :收到的开会通知书 C:电视里播放的汽车跌价消息D: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 2、目前,同学们使用的计算机属于() A :微型机B:小型机C:中型机 D :巨型机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所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 :电子管B:晶体管C:小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集成电路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诞生的年份是() A :1936 年B:1946 年C:1956 年D:1966 年 5、划分计算机发展四个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 :价格B:体积C:存储容量D:电子元器件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计算机中所存储处理的信息是模拟信号 B :数字信息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造成失真 C :光盘中所存储的信息是数字信息 D :模拟信息将逐步取代数字信息 7、、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是()A:主机、键盘、显示器B :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 C:CPU 和外部设备D:CPU、存储器、输入与输出设备8、CPU 的组成是() A:运算器和处理器B:控制器和存储器 C:存储器和运算器D:运算器和控制器 9、中央处理器的主要功能是() A:显示信息B:传输信息C:存储信息D:加工处理信息 10、以下关于CPU 的说法正确的是() A:CPU 是由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组成 B:CPU 的时钟频率决定了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 C:CPU 的字长越长, 则处理的数值越准确, 但处理的速度越慢D:在CPU中可以处理运算和逻辑判断, 但无法处理多媒体信息11、下列属于存储设备的是() A:CPU B:硬盘C:显示器D:打印机 12、下列关于存储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B:存储器分为软盘和硬盘C:磁带与光盘不属于存储器D:数据只能存放在内存储器中13、使用计算机时,突然断电,存储在下列哪个设备中的信息将会丢失()

凯撒已经到家了

凯撒已经到家了 ——浅谈《猩球崛起》在这个太多人追求刺激,追求猎奇的快餐时代,像《猩球崛起》这样的电影想当然的符合了大多人观众的胃口。夺人耳目的特效,华丽的场景,震撼人心的音效以及老套却并不俗套的故事。 故事的大概就是讲述了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拿猩猩当实验,再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讲,结尾是猩猩的逆袭。受了二十多年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人类是如此的善良,整日打着世间众生平等的旗号,却在利益面前揭开了丑恶的嘴脸。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威尔家,凯撒房间的窗户,圆形的外框中间被一个菱形分割开来,这个图形也出现在关押凯撒的猩猩看护所的墙壁上,以及当凯撒带领众猩猩逃出看护所时沿途的路标上。那是小凯撒心中对人类打开的唯一一扇窗,却在威尔的几次食言中,缓缓地关闭。它对人类世界的了解,都是通过那扇窗所看到的,人类孩子的欢声笑语,威尔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被邻居训斥,这就是它的世界,没有多美好,却也并不残酷。《猩球崛起》在视觉上也许不像科幻大片那样的光怪陆离,但也属于制作精良之作。片中的大猩猩是采用真人动作捕捉和CG合成的方式制作的,其实这不是一个新技术,《阿凡达》就曾大量运用,而《猩球崛起》可以说是为这个技术树立了一个行业标杆,大量的外景拍摄让大猩猩的动作和表情都更加具有说服力和现实感。更让我感到赏心悦目的是那些大幅度跳跃的大猩猩的跟随镜头或主观镜头,机位的调度与场景的融合都天衣无缝。 从影片的剧作上来讲,《猩球崛起》绝对是一部大赚眼泪的影片。我依然记得威尔和卡洛琳带着凯撒站在猩猩收容所外,威尔牵起它的手说的那句,相信我。不得不说,这部影片赚取了我不少的眼泪,当凯撒把威尔父亲手中的叉子摆正的时候,当凯撒教训欺负威尔父亲的隔壁邻居时,当凯撒看着周围的人用惊恐的目光看它时,当凯撒用撕碎的衣服擦掉了收容所墙上的窗户时,当凯撒关了和威尔中间的那道铁门。如果这些行为都是出自人所为,我想便不会那么容易触碰泪腺。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出于一只猩猩,在人类面前,它们像是天生的弱者,被当成试验品,被当成观赏物,被当成宠物,甚至被多数人诅咒着恐惧着。但它们是善良的,至少和人们相比,它们是善良的。 影片快要到结尾时,凯撒对威尔受伤的上司伸出了手,但最终却转身离去。没有人会责怪它的见死不救,至少我不会,影片成功的地方就是在于,他所塑造的并不是一只平面的猩猩,它不是那种善良到可以忘记伤害的猩猩,它会悲伤,会愤怒,会喜悦也同样会憎恶。而人类在这样的一只生物面前,又显得越发可笑,当初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拿猩猩来做实验,当公司被猩猩袭击时,他不分青红皂白的要求警方对猩猩进行歼灭,而当他生命垂危的时候,却又向猩猩伸出了求救的手。 影片结束,朋友唏嘘不已,似乎在所有人都在震惊于凯撒开口说的那个“NO”,多数人在诧异它能够说人话。我却悲哀所说的内容,当动物开口说人话时,第一句是拒绝。 凯撒已经到家了。当历经千险,终于回到了儿时游乐的森林时,坐落在城市某个角落的那幢镶着圆形木框菱形玻璃窗子的房间,早已不再是凯撒的家,它和威尔不是同类,他可以懂它,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懂。所以,它更需要是自己的同类,就像它自己说的那样,一只猩猩很脆弱,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猩猩尚且懂得,可是人却在利益面前分崩离析。 一个故事的结束便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影片结尾处,早期被凯撒拳脚相加的飞行员,最终却也难逃人类制造出的113毒药悲剧。那些以为凯撒回归大自然便是喜剧收尾的观众大概会跌了眼镜,对于最后的这幕戏,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每个人都或许会各持己见,在我看来,这是在向观众传达一个信息,野蛮愚蠢的动物只是让人流血,而温顺聪明的人类却可以要人命,仅此而已。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

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的古丝绸之路考古遗址。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

陕西省2020年中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题(含答案)

2020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秦始皇统一文字 C.元世祖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14.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 位。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B】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南宋定都临安后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立政权时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召开过一系列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A】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 集体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 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D】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7.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C】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 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18.下表反映了1928~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D】 数项目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均肉类产量(公斤) 量 时间 1928~1929 470 35 1930~1932 460 20~25 1933~1937 440~450 15~20 1938~1940 420~430 25 A.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增长长期停滞 B.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 C.农业集体化对促进生产力发展作用不大 D.经济危机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题知识讲解

历史概念精耕细作试 题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精耕细作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在限定的田地里对庄稼作物的精心耕植,也就使得作物的产量增加,也是在这种模式之下,中国的农业技术在古代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 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业工具,二是耕作技术,三是水利技术。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需要大量劳力 B.适时增加肥力C.提倡精耕细作 D.善于积累经验 2.“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3.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小农经济的形成时期。下面关于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A.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C.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D.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6.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甽(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7.《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打印版)

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B.不要把U盘和有病毒的U盘放在一起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常更新 2、一个512MB的U盘能存储【B】字节(Byte)的数据量。 A.512×8B.512×1024×1024 C.512×1024 D.512×1024×8 3、计算机病毒是【B 】。 A.计算机系统自生的 B.一种人为特制的计算机程序 C.主机发生故障时产生的 D.可传染疾病给人体的 4、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A 】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 A.二进制码 B.八进制码 C.十进制码D.十六进制码 5、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断电后正在处理的信息会丢失的存储器是【A】。A.RAM B.ROM C.PROMD.EPROM 6、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C】。 A.生物技术B.媒体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播技术 7、内存和外存相比,其主要特点是【C 】。? A.能存储大量信息B.能长期保存信息 C.存取速度快 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8、二十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C】。 A. 电子时代 B. 农业时代 C. 信息时代D.工业时代 9、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D】。 A.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B. 一本书就是信息 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D.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 10、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C】。 A.报上登载的举办商品展销会的消息 B.电视中的计算机产品广告 C.计算机D.各班各科成绩 1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D】。 A.影像、动画B.文字、图形C.音频、视频D.硬盘、网卡 12、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C】。 A.编码技术 B.电子技术C.通信技术D.显示技术 13、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D 】。 A.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

亨德尔歌剧《朱里奥凯撒》分析

亨德尔歌剧《朱里奥凯撒》分析 亨德尔是巴洛克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体裁广泛几乎涉及巴洛克时期的各种形式的创作,创作领域包括歌剧、清唱剧、管弦乐等。亨德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产音乐家,同样对于西方音乐的进步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歌剧创作是亨德尔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中,他将歌剧这一表演形式推向了那个时期的高峰。 巴洛克时期从现存的第一部歌剧诞生到巴赫去世历经一百年的历史,从其时间段的划分方式可以看出,歌剧的诞生对于这个时代乃至后世的重要性。由于年轻时的抱负和进取精神,在德国学习歌剧音乐创作获得成功后,将眼光放眼到了歌剧的诞生地——意大利。为了学习到意大利歌剧的精髓亨德尔辗转意大利各个歌剧音乐发达的城市,用了三年时间将纯正的意大利歌剧学到手。 从而成为了巴洛克时期歌剧创作的集大成者,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德国合唱的传统和意大利歌剧的因素独具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尤其以《朱里奥·凯撒》为人们所熟知。其中的女高音唱段是整部歌剧的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剧本的戏剧冲突。 由于从歌剧诞生的那天起,声乐演唱和戏剧剧本之间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歌剧戏剧冲突的展现。这部歌剧一直以来都出镜率极高的作品,被奉为巴洛克的经典作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亨德尔的生平与创作;歌剧的创作是亨德尔的重要领域。 1703年迁居汉堡以后开始了他的歌剧创作,先后创作了42部歌剧。亨德尔歌剧的创作开始于其创作早期,尤其是在意大利学成以后先后创作了《罗德吕哥》和《阿格吕皮纳》获得成功。亨德尔早期的歌剧大都采用严肃的历史故事和神话

题材,故事的核心大都围绕着爱情。 体裁沿袭了典型的意大利正歌剧,也用意大利语。作品有《朱里奥·凯撒》《奥兰多》等。此外还有一些法国式喜剧风格的歌剧如《阿尔切纳》《阿吕奥坦特》。 在亨德尔歌剧创作的后期,开始融入了英雄性人物的因素。大量的返始咏叹调,且采用大调和小调交替对比的方式进行。在作品中会专门给歌唱者安排炫技的演唱段落。 本文所涉及的歌剧《朱里奥·凯撒》在1724年创作完成,这是一部三幕歌剧。这部歌剧是受到皇家音乐学院的邀约而作。海姆编撰脚本。 这部作品具有庄重华丽的氛围。当时连续演了十余场,后相继在德国、法国上演。这一部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我仰慕你的眼睛》《从暴风雨中归来》是整部歌剧的核心,无论从它们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和声、调式、以及表演形式都集中了亨德尔的风格特征。 第二章:歌剧《朱里奥·凯撒》女高音克里奥帕特拉的三个唱段特征;《我仰慕你的眼睛》《我哭泣,为我的命运》《从暴风雨中归来》三个唱段的基本结构性特征,在这部歌剧中的位置以及重要作用。第三章:克里奥帕特拉三个唱段的音乐与演唱技术分析。在表演中,亨德尔的作品对于演唱者不仅要求稳定的气息,还要处理好旋律中的大跳,但是同时还要保持声音的连贯性。 在一些位置上还要加入一些装饰音,而然这些装饰音是事先没有写在上面的,需要演唱者领悟其中的音乐规律,思考其中即兴性“二度创作”的方法。更应该注意的是,要根据作品的情绪对咏叹调的各项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文中对其进行了总结。

丝绸之路 路线

丝绸之路路线 路线: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 沿途景点: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酒泉公园】建于西汉时期,园内有千年古臬、西汉胜迹、李白石碑和左宗棠手书的“大地醍醐”的匾额。 【嘉峪关】素有“河西重镇,边棰锁钥”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西起点,在这里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鸣沙山-月牙泉】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5公里处,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确属奇观。 【五堡魔鬼城】典型的雅丹地貌,每当大风来临,呼啸的狂风在城中穿梭,发出种种怪声,如同鬼怪凄厉嘶吼。魔鬼城由此得名。白天,远远望去,沙漠幻景犹如烟波浩渺的大海,整个"雅丹魔鬼城"恍若飘浮其中。傍晚蜃景隐去,整个"雅丹魔鬼城"笼罩在夕阳余辉下,金碧辉煌中更显几分神秘,几分肃穆。夜幕降临后,狂风呼啸,整个"魔鬼城"又陷入恐怖的气氛中,令人毛骨悚然。 【吐鲁番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陕西大寺】乌鲁木齐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院,可容千人同时礼拜。 【天山天池景区】在乌鲁木齐市以东110公里处,以高山湖泊为中心,雪峰倒映,云杉环拥,风光如画。据说西王母娘娘宴群仙的蟠桃宴便设在此处。 行程安排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2-8-22 浏览人数:7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一、西汉开通两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①开通: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②意义:A.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B.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 C.两汉之际,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①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印支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 ②意义: A、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扩大了秦汉文化对外的影响。 B、从海路沟通了东、西方外交联系,拓展了中国、亚洲濒海地区、欧洲一些国家的外交活动范围。 二、唐朝丝绸之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 三、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 ①宣扬国威,宣传明王朝的强盛。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③为宫廷购回奢侈品,即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概况: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3、特点: ①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 ②不是发展海外贸易,采取的事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 4、历史意义 ①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早半个多世纪。不愧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 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也不可能持久。

最新-年广州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 年广州一模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 A.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 C.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 25.汉初刘邦以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将其改封为楚王,又封儿子刘肥为齐王;还规定只要老百姓能说齐地方语言的,都属于齐国。当时人称楚人“沐猴而冠”,称齐人为“齐虏”。这些现象促使 A.齐地方文化传播B.“独尊儒术”实行C.城市经济繁荣发展D.地方与中央矛盾缓和2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 设办事机构。这种做法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导致了冗官局面 27.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 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不受重视B.白银大量外流C.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D.市民阶层兴起 28. 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 A.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收回关税自主权 C.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D.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 29.表1

表 1 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 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新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30.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称为“反法西斯蒂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等。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B.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31.中共中央在《关于1980、1981 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6%,轻工业总产值比1980 年增长8%。在《关于1982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1981 年增长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4%。这些决议旨在 A.调整经济产业结构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放缓国家城市化进程D.改变原有工业布局32.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