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你的肝脏

营养你的肝脏
营养你的肝脏

目录

(1)序言

(2)肝脏再身体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功能?

(3)说70%的慢性肝病都有营养不良,您相信吗?

(4)慢性肝病为什么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5)营养不良会影响肝病患者的寿命吗?

(6)什么是肝病面容?怎么办?

(7)为什么白蛋白老低?怎么办?

(8)慢性肝病患者夜间加餐益处多

序言

人人都应该知道营养的重要性,肝病尤其如此。

公元前400多年前,西方最杰出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健康来自肠道,百病源于消化”的理念。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把具有消化吸收及代谢作用的脾胃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老百姓有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里慌”,足见营养对全身代谢的重要。

肝病患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吃饭还可以,但为什么老是不明原因乏力、消瘦、脸色发黑?肝硬化不算太严重,但老是出现低蛋白甚至腹水,又是输蛋白又是输血浆又是吃利尿药,可腹水反复出现,输进去的蛋白为什么几天又不见了?为什么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等严重一点的肝病那么容易出现感染、发热、抗生素应用没完没了?为什么同样的肝病,人家无论穿刺、介入、手术、移植,都能平安应对,很快恢复,而自己总是出现这不舒服、那并发症哪?您说营养重要我也知道,可到底怎么吃、吃什么呢?

为此,我们总结了国内外众多肝病营养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的吧!

肝脏在身体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功能?

人的肝脏绝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而且被右侧肋弓所覆盖。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正常成人肝下界一般不超出右侧肋弓,因此正常情况下成人摸不到肝脏,如果在肋弓下摸到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提示肝脏可能有病。弄清肝脏的位置很重要,因为门诊常常碰到一些患者,

把腹部其它部位的疼痛都归为肝病疼痛,总想着是“肝痛”,其实多数并非是肝的问题。

肝脏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

(1)、合成功能:肝是体内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因子等合成的主要场所,严重肝病时的出血、白蛋白下降多与此功能下降相关;

(2)转化功能:肝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等人体主要物质的转化,以血糖为例,严重肝病是可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均与肝脏对血糖的转化利用与调节能力下降有关;

(3)解毒功能:肝脏会把外来的毒素和体内产生的毒素源源不断的排出体外,例如,正常肝会把体内的氨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而不至于引起肝性脑病;

(4)其它:肝脏还有免疫保护功能,肝病时容易感染可能与此相关。此外,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可以说肝脏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一旦这座“化工厂”出了问题,全身代谢可就乱套了,治疗起来光靠几种药物可能还不够,有时更需营养治疗等综合治疗。

说70%的慢性肝病都有营养不良您相信吗?

因为我们周围的大胖子、“三高”的人太多了,所以一说起肝病,大家多会首先与体重超重、脂肪肝联系起来。其实,对大多数慢性肝病,尤其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而言,更常见的是营养不足和营养不良。

西方著名学者卡皮罗研究发现,65%到90%的住院肝硬化病人存在营养不良,而且这些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到患者预后,病情越是严重,营养不良越是突出。有趣的是,一些看起来身体状况还可以、肝功能A级(比较好)的病人中,竟有四分之一以上存在营养不良。这些情况平时反映不出来,一旦遇到手术、介入、消化道出血等,问题一下子就变得很严重。

我国学者的观察也显示,慢性肝病的营养不良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比西方更加严重。我国70%的门诊肝硬化,80%的住院肝硬化,92%的肝癌,95%的肝移植,几乎100%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好多慢性肝病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纳差、消瘦、脸色发黑、四肢无力、腰膝酸软,甚至低蛋白、腹水、反复感染、黄疸老是不退,大家很容易想到是肝病的

缘故,但很少知道与营养也有很大关系,经常会用很多药物治疗而效果不佳,其实在抗病毒、保肝基础上,配合营养治疗可能更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慢性肝病患者为什么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西方学者奥布林教授2008年在世界著名杂志《胃肠病学》上总结了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的原因,您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属于哪一条及哪几条。

1.吃的少了。很多慢性肝病患者都有食欲减退,对什么东西不是特别有胃口。如果再有腹胀、腹水,即使有点胃口,没吃什么就觉得饱了。久而久之,胃容积越来越少,更吃不下什么东西。

2.空腹检查或禁食多了。慢性肝病患者长须在医院做化验、B超甚至胃镜检查,这些检查都需要空腹10几个小时,加上抽血再损失一些营养,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足。如果是住院患者,检查更加频繁,问题也更加突出。

3.营养素合成、吸收少了。肝功能受损导致多种蛋白质合成减少,如蛋白质、铁蛋白等。肝病患者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痛、恶心等,这些会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门静脉高压也引起营养素吸收和消化功能受损。另外,胆囊不好、胆汁淤积或异常,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吸收减少与缺乏。

4.需要的多了。专家研究发现,不少肝病患者心率偏快、情绪容易激动(交感神经兴奋)、处于比正常人高的分解代谢状态,容易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其病死率也显著增加。如果有感染、发热、劳累,很容易出现营养物质“入不敷出”的情况,引起严重营养不良与并发症。

5.营养物质代谢乱了。肝病时会引起许多物质代谢紊乱,如胆固醇下降,血糖异常,锌、硒、钠、镁和磷等微量元素下降。血糖代谢尤其突出,慢性肝病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及肝源性糖尿病,但稍微多饿一会,又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即所谓“一吃就高、一饿就低”的现象,说明肝脏对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很厉害。其次,缺乏硒则体内解毒能力下降,进而加重肝细胞能力损伤、坏死,还可以引起抵抗力下降而容易疲乏、感染。

6.人为因素引起的营养不良。应用利尿药物、放腹水会引起电解质及营养素丢失;过于强调清单饮食容易导致蛋白、脂类摄入不足;外科手术、介入手术、透析等很容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丢失增多、分解增加;同时口服多种药物常引

起肠胃与肝脏负担加重、胃部不适进而影响到消化吸收功能。

营养不良会影响肝病患者的寿命吗?

听到这个问题,不少人会觉得奇怪:一个营养不良,无非是瘦一点、乏一点、脸色不好或蛋白异常一些,总不至于影响寿命吧?其实,慢性肝病的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患者肝功恢复的快慢、肝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生存概率,而且越严重的肝病越是如此。

2001年,意大利肝病学家阿尔贝诺(Aiberino)观察了212个肝硬化患者2年的生存情况。212例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69例,肝硬化原因既有酒精性的也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情有轻的也有重的,平均年龄57岁。刚开始观察的时候,根据营养状况把他们分为四组:第一组是营养过剩组,第二组是营养正常组,第三组是轻度营养不良组,第四组是重度营养不良组。每一组都按照病因病情给予除营养之外的综合治疗。结果您猜猜怎么着?

结果显示:一开始营养过剩及营养正常的患者,95%以上都可以活过两年,很少因为肝病意外死亡。轻度营养不良组2年存活率不足80%,重度营养不良组的患者2年存活率更是不足65%,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活不过两年,即使给予各种药物治疗。

这一结果的发表,震动了医学界。随后更多学者的观察更证实了营养不良对预后的影响。专家发现,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率显著增加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营养不良会引起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明显增加了患者感染、发热的机会。本来肝病就很麻烦,一旦感染、发热、中毒以及增加的抗生素应用,肝病很容易加重和反复,甚至病情急转直下,危及生命。

2.严重营养不良,会引起腹水、低蛋白、肠道菌群异常,同样增加感染机会。

3.营养不良患者肝细胞再生很难,肝功恢复缓慢,住院及治疗时间延长,院内外感染、出血、脑病、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4.营养不良患者如果接受长时间静脉插管、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或硬化手术、分流及断流手术、脾切除手术、肿瘤介入手术、肿瘤切除手术、肝移植手术、人工肝与血液透析等,耐受性会显著降低,并发症会明显增多。

美国芝加哥约翰(John)教授遇到两个肝癌患者,一个身板硬朗,注重营养,两年内接受6次肝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手术,4次肿瘤射频消融手术,至今已经存

活5年,肝脏肿瘤基本消失。而另一个肿瘤分级还好一些也年轻一些的患者,消瘦乏力,饮食挑剔,刚做一次栓塞手术及一次肿瘤射频消融手术,就出现大量腹水、胸水、继发感染,因为不能耐受二期介入治疗,最后死于肿瘤转移与继发感染,十分可惜。

正是因为营养的重要性,西方学者常把营养不良与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作为肝硬化及其他严重肝病的并发症一样看待并积极予以治疗。

什么是肝病面容?怎么办?

好多慢性肝病患者就是走到大街上,一眼看去便知道是肝病患者,因为他们常常脸色发黑、发暗,医生称其为“肝病面容”,有时还有肝掌与蜘蛛痣。

那么什么是肝病面容呢?肝病面容就是指由于肝脏疾病(最常见的是肝硬化、慢性肝炎)导致的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黑,脸色发黑没有光泽弹性差,色素沉着,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围灰暗尤其明显,有点像“熊猫眼”;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好像纤细的网络。医学上将肝病患者颜面部出现的这些特征性的改变称为“肝病面容”。

肝病面容多见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是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原因是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因为肝脏有600多种酶,这个复杂的“化工厂”在慢性肝病时很难保持正常运转,日积月累,人体会缺乏很多种营养元素。有时觉得吃饭还可以,人也不算消瘦,但就是脸色不好,这也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储存、利用异常有关。所以,肝病面容看似简单,治疗起来比较困难,更需要时间与耐心。

肝病面容目前缺乏特效药物,主要治疗包括:

1.病因治疗:例如,如果是乙肝或丙肝引起的,应该首先控制好病毒。病因控制好了,其他治疗才更容易起效。

2.保肝治疗:可给予多烯磷脂胆碱、水飞蓟素、复合维生素等治疗,积极控制肝脏炎症,预防和减轻肝纤维化,延缓肝功减退。

3.营养治疗:可以试用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提高奶制品、水果的摄入。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专门针对肝病设计的营养剂,如纽娃复合蛋白颗粒(纽娃肝营养素),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各

种微量元素、肝病易缺的维生素,尤其富含叶酸、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能给肝脏细胞提供较全面的综合营养支持。纽娃配合酸奶或牛奶晚上睡前加一顿餐,不少患者的肝病面容也会逐步改善。

4.中医中药:可以请有经验的中医肝病专家给予中药调理治疗,也可试用乌鸡白凤丸等中成药物。

5.局部治疗:注意面部皮肤清洁护理,防止强烈暴晒,应用含有维生素E 保湿润肤露。

为什么白蛋白老低?怎么办?

化验过肝功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白蛋白。肝病时尤其较严重肝病时,血液白蛋白含量逐步减低,有时还有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所以白蛋白降低多提示肝脏合成能力低下,但水肿、白蛋白合成的原料氨基酸摄入不足、发热感染使白蛋白分解增多、肾病丢失白蛋白等亦可引起白蛋白下降。

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慢性肝炎多基本正常,早期肝硬化稍微下降,晚期肝硬化会明显降低。当低于30克/升时,可出现水肿、腹水,需要给利尿、输入白蛋白治疗。一般静脉输进去的白蛋白每天分解4%左右,一半能在体内存在三周以上。可是,临床上好多患者输进去的白蛋白不过一周甚至两三天就没有了,这是怎么回事哪?怎么能让白蛋白增高一些或基本保持稳定?怎么能不依赖外源性蛋白输入而促进自己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哪?

答案虽然实现起来困难,但是肯定和明确的。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应控制住病毒。如果酒精性的,一定要戒酒。如果是肝周围血管堵塞,应通过介入或手术努力把血管打通。如果是免疫性的,应尽量控制好原发病。

2.给肝脏补充合成白蛋白的原料。以富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食物为主,如肉汤、鸡汤、酸奶、奶粉、复合蛋白颗粒、纽娃营养素。一般在一日三餐基础上,采取上午、下午、晚上少量加餐的办法,量的多少以能消化吸收、不腹胀、没有肝性脑病为准。

3.促进肝细胞再生与蛋白合成。研究表明,足量的腺苷、叶酸、氨基酸可

以促进细胞分裂与再生,目前一些新型营养制剂如纽娃营养素,含有类似或

更多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物质。

4.给予足够的能量。研究表明,如果每日进食太少,热卡不足,不仅肝细胞

合成出来的白蛋白会明显减少,就是输进去的

白蛋白也会迅速转化成葡萄糖分解掉。所以有的患者今天刚输过蛋白化验也基本正常,没过几天就又降下来了,原因之一就是热卡不足,输进去的白蛋白被当成糖迅速分解了。

5.输白蛋白。白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预防或减轻血管内的液体外渗,帮助治疗水肿与腹水、胸水。所以遇到严重的低蛋白、顽固性胸腹水、营养和促进蛋白合成的措施一时半会儿来不及起效的情况,可以临时输白蛋白。有的人把白蛋白当作营养品、免疫增强药,都是错误的,而且白蛋白是血液制品,不仅价格昂贵,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肝硬化腹水怎么办?

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疾病,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肝硬化已进入失代偿期(中晚期)。引起肝硬化腹水的原因有哪些?

1.门静脉压力增高: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使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门脉压力增高,使组织液更容易漏入腹腔内形成腹水。

2低白蛋白血症:肝硬化时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低下,使血浆中的白蛋白浓度减低,白蛋白在血管内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吸引并留住水分,如果血清白蛋白浓度低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发生血管内的水分漏到血管外,到腹腔中就形成腹水。3醛固酮增多:醛固酮增多容易引起腹水。醛固酮是通过肝脏灭活代谢的,而肝硬化可导致肝功能不全,继而可引起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不足,导致腹水的形成和加重。

4.淋巴液生成过多和肾脏利尿能力下降等。

知道了腹水的原因,治疗就有了针对性。①降低门静脉压力,例如可以口服心得安、硝酸酯类药物;②短期内可以输入白蛋白,长远考虑可以口服纽娃等促进白蛋白合成的制剂;③给适当剂量的利水药,尤其是对抗醛固酮的螺内酯,有时需要联合2-3种利水药;④配合病因治疗及保肝治疗,恢复肝细胞的功能,但为避免增加肝脏负担,药物应尽量简单;⑤特别需要时,可以在医院放腹水、进

行分流手术、肝移植等。

经验表明,大多数腹水,尤其第一次出现的腹水,给予积极病因治疗、持续高效的营养治疗,并配合临时利尿和保肝治疗,都能得到很好控制甚至不再复发。

肝脏与营养代谢的关系

肝脏与营养代谢的关系 肝脏是消化系统最重要脏器之一,是体内代谢主要器官、各种物质代谢的中心,有合成、贮存、分解、排泄、解毒和分泌等多种机能。各种营养素被肠管吸收后,由血液运送到肝脏发生生化反应,变成可利用物质,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要能量。故肝脏发生病变时,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营养代谢发生障碍。肝脏代谢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肝脏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肝脏是维持碳水化合物贮存及适当分布的中心部位。肝脏通过4个主要途径来维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平衡。即糖原贮存、糖原异生合成葡萄糖、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维持血糖的恒定,是肝脏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的主要作用。肝脏病变后,肝内糖原的合成、贮存、释放都发生障碍,使血糖不稳定。不仅使机体利用糖原发生故障,而且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一)合成糖原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及碳水化合物分解的产物,如乳酸等合成糖原。这种肝糖原生成作用主要是发生在碳水化合物食物消化吸收以后,或是体内乳酸增加时进行,可暂时积蓄多余的碳水化合物,避免血中葡萄糖和乳酸过多,维持人体血糖的正常浓度。 (二)糖异生作用肝脏能利用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产物,即某些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油及某些脂肪酸合成肝糖原,这是肝糖原异生的机能。 (三)调节血糖当血液中的糖含量减少时,肝脏可把肝糖原再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入血,供给组织。在肝脏病理情况下,常常发生碳水化合物代谢失常。 1.低血糖因为肝脏患病时,合成肝糖原的能力降低,肝糖原贮存减少,进食后虽然可以出现一过性的高血糖,但由于不能合成肝糖原,患者饥饿或进食减少时,血糖浓度便下降,此时患者感到饥饿,并有四肢无力、心慌、多汗等症状。 2.乳酸堆积当肝脏受到损害时,乳酸不能及时转变为肝糖原或葡萄糖,结果堆积在体内,这样容易产生酸中毒症状,患者发生肢体酸疼,特别在活动以后,或肝功能出现波动时,症状明显加重,严重时可产生酸中毒。 二、肝脏与脂肪代谢 肝脏为三酰甘油、磷脂及胆固醇代谢的场所,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盐,可促进脂肪的乳化及吸收,并活化脂肪酶。患肝脏病时,肝内分泌胆汁的机能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胆汁流入肠腔,使肠管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发生困难。随之而出现对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吸收减少,机体则因缺乏这些维生素而患某些疾病。 (一)对脂肪酸有减饱和作用,使脂肪酸的氢原子数减少,使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脂肪进一步分解和转化。 (二)肝脏类脂代谢很活跃,肝脏将摄入的各种脂肪转变成血浆中的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与脂蛋白,使脂肪离开肝脏,在血液中运输方便,并容易被组织吸收利用。

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我说一下脂肪肝吧: 脂肪肝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因素或疾病所造成的一种病理现象,如营养过剩或肥胖、酗酒、、糖尿病、高脂血症、药物作用、营养障碍、脂肪摄入过多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只要应对得当,脂肪肝会得到良好的控制甚至会消失。 脂肪肝患者应注意控制热能摄入。对正常体重者、从事轻度活动者或肝炎恢复期患者,按照每天30 kcal/kg供能。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天供给20~25 kcal热量有利于体重控制和肝功能恢复。碳水化合物可刺激肝脏大量合成脂肪酸,是造成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对于降低脂肪来说,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特别要禁食含糖量高的食物,适当补充蔬菜、低糖水果等。 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地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含充足蛋白质的膳食可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流失,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蛋白血症和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蛋白质有较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刺激新陈代谢。适当提高饮食中蛋白含量,有利于减轻体重。一般推荐蛋白质每天供给量为1.5~1.8 g/kg。膳食中蛋、奶、肉类、豆类及其制品皆可提供充足蛋白质。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应以豆类及豆制品为主要蛋白来源,限制肉类食品的摄入。 脂肪肝患者应适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脂肪摄入过量,热能难以控制,对减轻体重不利。但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内运出,对预防脂肪肝有利。因此给予适量脂肪,一般推荐每天40~50 g左右。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对治疗脂肪肝有益。对一些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内脏、油脂和皮,以及鱼子、蛋黄等应严格限制。 最后,脂肪肝患者还应注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和体重控制。 肝病患者的营养支持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它广泛参与体内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的代谢、维生素的储存和激活、解毒和产生代谢废物等。肝脏患病时将出现复杂的营养素代谢改变,尤其在终末期肝病(end stage liver disease, ESLD)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体内,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极大地影响了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因而普遍导致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因此,对肝脏疾病或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疾病情况、代谢改变及营养状况,选择合适的能源物质和营养支持途径,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 肝脏疾病患者的代谢改变 肝脏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各种肝脏疾病可不同程度地损害肝脏功能,从而引起机体能量代谢的改变,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代谢的改变。 能量代谢改变 肝脏疾病时肝糖原含量下降,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机体从以葡萄糖为主要能源转化为以脂肪作为主要能源,从而引起机体能量消耗改变。有研究报道,存在营养不良的肝功能不全的

疾病营养治疗指导方案:肝胆胰疾病营养治疗肝性脑病

肝胆胰疾病营养治疗肝性脑病 Ofte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s complicated by the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alcoholism, such as delirium tremens and Korsakov’s psychosis. A deficiency in the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leucine, isoleucine and valine) and increased levels of aromatic amino acids (phenylalanine, tyrosine, free tryptophan and methionine) has been implicated to contribute to hepatic encephalopathy. The mechanism of production of hepatic coma is a complex and as yet incomplete story. However,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evidence to indicate that dietary protein restriction is of undoubted value in these patients. Because of the abnormal amino acid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encephalopathy,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would confer beneficial effects in these patients. Rossi-Fanelli et al. found that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administration intravenously is as effective as lactulose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owever, the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ing these infusions were not nutritionally equivalent. Wahren et al foun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a solution of amino acids and glucose did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rates of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furthermore, 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当今社会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 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 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营养状况应同其他并发症,如腹水和肝性脑病一样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一、慢性肝炎 国外对慢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丙型肝炎。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1%,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HCV 感染与脂质代谢也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与载脂蛋白的相互作用干扰脂质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和物质能量代谢指标也大致在正常范围。有研究对14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分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正常代谢状态,%的患者处于低代谢状态。平均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为±,处于正常范围,3 大营养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的氧化率分别为%,%和%。 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营养代谢状态与健康人群无明显差别,能正常进食,无需人工营养支持。慢性肝炎患者在保证足够热量的同时,饮食应以充足的蛋白质、高维生素、适量的脂肪为宜。微量元素的补充也十分必要,如硒的补充有助于抗氧化,对肿瘤的发生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二、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特点国内外报道较少。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前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急性病程不会对营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文献报道,急性肝炎患者平均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为(±)kcal/(kg·d),占正常预计值的%,其中85%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15%为正常代谢状态。从3 大营养素氧化率来看,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为%;其次是脂肪,氧化率为%;再次是蛋白质,氧化率为%。如患者病

怎么治疗肝脏疾病

怎么治疗肝脏疾病 肝脏是我们的身体以代谢为主要的一个器官,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去氧化,分泌蛋白质等效果,但是一旦我们的肝脏出现疾病,我们的身体就会导致一些肝脏疾病的出现,甚至严重一定还会使患者丧命,有的人使用药物缓解肝脏的疾病,但是药物的治疗也不是长久之计那么一些肝脏的疾病怎么解决呢? 1、要按时就餐因为胃一到吃饭的时间就会自动分泌胃酸,如果这时没有食物给消化的话就会造成胃的黏膜受损,长期的话就会出现反酸水、胃炎、溃疡等症状。所以三餐一定要按时,如果因工作不能正常就餐的话,三餐时间到了,也应该吃点东西填充一下胃,例如牛奶、面包、水果之类的。更不能说长时间不进食,然后突然暴吃暴喝,那样的话肯定死得很快。 2、要吃新鲜有营养的食物不要见到东西就让嘴里塞!特别

是女孩子,什么东西都吃,不管对身体好不好。那些垃圾食物,象饼干、糖果、话梅、烧烤、腌制等等的食物,最好是不要吃,怎么区分垃圾食品和新鲜有营养的食品,那些放得很久都不会坏的就越垃圾,相反,那些越容易坏的食物就越有营养,象新鲜的水果蔬菜、肉类等食物。 3、肠胃不好的人怎么办?按照上面所说的外,还可以多喝酸奶,象光明牛奶的“e+乳酸菌牛奶”是非常好的,因为其中的乳酸菌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可以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糙米、小米、蔬菜水果等食物,它们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帮助。 4、补充优质蛋白质因为人体的细胞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胃的细胞也一样,胃的细胞是7天更换一次,只要蛋白质足够,任何胃病,一般不用三个月都可以恢复正常。 1、所有肝脏疾病病人均应禁食酒类饮料。 肝脏疾病对于我们自身的影响非常大,护理好自己的肝脏问题,才能有利于全身机能的协调运转,同时多吃一些有利于肝脏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

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特点及营养干预措施 2012-06-04 营养不良已越来越被认可为一个可以影响慢性肝病特别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的Child-Turcotte 分级标准中,营养状况一直作为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后标准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一致公认的对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Child-Pugh分级和MELD 评分标准中,营养状况并不包括在内。营养状况应同其他并发症,如腹水和肝性脑病一样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本文就肝病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及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一、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特点国内外报道较少。急性肝炎患者发病前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急性病程不会对营养状态造成过多影响。文献报道,急性肝炎患者平均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为(27.34±5.46)kcal/(kg·d),占正常预计值的117.8%,其中85%的患者为高代谢状态,15%为正常代谢状态。从3 大营养素氧化率来看,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为63.15%;其次是脂肪,氧化率为24.01%;再次是蛋白质,氧化率为13.48%。如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好转,其高代谢状态会很快恢复,3 大营养素氧化率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如患者病情持续未愈或进行性加重、恶化,则高代谢状态持续存在。 急性肝炎患者大多为高代谢状态,营养素供给一方面要满足患者增加的能量代谢需求,防止因营养底物不足而影响机体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量的营养供给加重机体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营养干预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患者代谢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需求增加的需要,预防或纠正已存在的营养不良,同时也是为了维持或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及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促进肝组织的修复。 二、慢性肝炎 国外对慢性肝炎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丙型肝炎。文献报道,丙肝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21%,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2%。HCV 感染与脂质代谢也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与载脂蛋白的相互作用干扰脂质代谢。慢性肝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肝功能基本正常,营养状况和物质能量代谢指标也大致在正常范围。有研究对14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主观营养评价法分析,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肝脏需要七大营养(详细报道)

肝脏需要七大营养(详细报道) 糖赶走毒素,维B预防脂肪肝,蛋白质修复坏细胞 本报记者王月《生命时报》(2010年11月30日第 16 版) 中国是个“肝病大国”,调查显示,每12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有肝病。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来,患上脂肪肝、酒精肝、甲肝、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肝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肝,成了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要想护好肝,必须知道肝脏最想要的是什么。”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士敬最近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每天要发生1500种以上的化学反应。“护肝的关键是,必须为它提供充足的营养,才能维持这个‘化工厂’的运作。”刘士敬说,以下七种营养和肝脏关系最大。 脂肪不是肝脏的敌人。看着身边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以为脂肪是肝脏的大敌。实际上,不管有没有脂肪肝,脂肪都是肝脏必不可缺的营养,少了它,肝脏就没法正常工作。刘士敬说:“有些患者查出脂肪肝后就开始只吃蔬菜和水果,这是很大的误区。”即使得了脂肪肝,也不用彻底与肉类告别。大连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兴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要养肝护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最好分别占20%,剩下的60%为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等。肝脏需要脂肪,但不代表需要过多的脂肪,所以瘦肉、低脂牛奶、虾等低脂食物是首选。 蛋白质能修复肝脏。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芝麻、松子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是肝脏的最爱。这些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就像肝脏的“维修工”,能起到修复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刘士敬说,正常人每天摄取的优质蛋白应该多于90克,对于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及减弱的人来说,适当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于肝脏恢复健康,防止它

简述肝脏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地位和作用 甘肃省临泽一中王露平(734200) 1.肝脏与糖代谢 (1)实现葡萄糖到糖元及糖元到葡萄糖的双向转化 ①肝脏作为靶细胞受控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 ②刚吃过饭后,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到体内,血糖含量会显著增加。这时肝脏可 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元,暂时储存起来,使血糖含量维持在80—120mg/dL的范围内。 ③由于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血糖,血糖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这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 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的含量仍然维持在80—120mg/dL的范围内。(2)实现非糖物质到糖元的转化 糖元除了由葡萄糖合成外,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等 转变而成,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称为糖元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 肝脏中,糖元合成的途径可以用下图表示: 2.肝脏与脂质代谢 (1)肝脏与脂肪的消化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可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肝功能出现障碍时胆汁分泌减少,脂 肪消化不良,就出现厌油等症状,所以肝病患者要少吃含脂肪的食物。 (2)肝脏与脂肪的处理、运输 当体内脂肪来源太多时,肝脏就会利用磷脂等原料把多余的脂肪合成脂蛋白从肝脏中 运出去。如果肝脏功能不好,或时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 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3)肝脏与脂肪的再分解 在肝脏、肌肉等处脂肪可再度分解成为甘油和脂肪酸等,也可直接氧化分解,生成CO2 和H2O,释放大量的能量,或转化成糖元等。 2.肝脏与蛋白质代谢 (1)肝脏与蛋白质合成 肝脏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的一般组织细胞都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但肝脏除能合成自己的蛋白质以外,还能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纤维蛋白等)。据估计,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所以患慢性肝炎

营养你的肝脏

目录 (1)序言 (2)肝脏再身体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功能? (3)说70%的慢性肝病都有营养不良,您相信吗? (4)慢性肝病为什么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5)营养不良会影响肝病患者的寿命吗? (6)什么是肝病面容?怎么办? (7)为什么白蛋白老低?怎么办? (8)慢性肝病患者夜间加餐益处多 序言 人人都应该知道营养的重要性,肝病尤其如此。 公元前400多年前,西方最杰出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提出“健康来自肠道,百病源于消化”的理念。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把具有消化吸收及代谢作用的脾胃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老百姓有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里慌”,足见营养对全身代谢的重要。 肝病患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吃饭还可以,但为什么老是不明原因乏力、消瘦、脸色发黑?肝硬化不算太严重,但老是出现低蛋白甚至腹水,又是输蛋白又是输血浆又是吃利尿药,可腹水反复出现,输进去的蛋白为什么几天又不见了?为什么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等严重一点的肝病那么容易出现感染、发热、抗生素应用没完没了?为什么同样的肝病,人家无论穿刺、介入、手术、移植,都能平安应对,很快恢复,而自己总是出现这不舒服、那并发症哪?您说营养重要我也知道,可到底怎么吃、吃什么呢? 为此,我们总结了国内外众多肝病营养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听听专家怎么说的吧! 肝脏在身体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功能? 人的肝脏绝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而且被右侧肋弓所覆盖。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正常成人肝下界一般不超出右侧肋弓,因此正常情况下成人摸不到肝脏,如果在肋弓下摸到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提示肝脏可能有病。弄清肝脏的位置很重要,因为门诊常常碰到一些患者,

肝脏疾病知识点归纳

肝脏疾病知识点归纳 肝硬化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一)病因 肝硬化病因很多,在国内主要见于乙型病毒型肝病患者,在国外主要是慢性酒精中毒引起。 1.慢性病毒感染主要为乙型、丙型或丁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 2.慢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等)的毒性作用及炎症反应引发酒精性肝病,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随着肥胖等危险因素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成为仅次于上述两种病因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4.中毒性肝硬化长期或反复地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最终可演变为肝硬化。 5.长期胆汁淤积长期持续肝内、外胆管阻塞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6.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可导致肝细胞长期淤血、缺氧、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演变为肝硬化。 7.遗传和代谢性疾病遗传和代谢性因素,致某些物质代谢障碍而沉积于肝脏,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8.免疫紊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性肝病,如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最终演变成为肝硬化。 9.血吸虫病。 10.营养障碍。 11.原因不明亦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二)临床表现 1.代偿期 可隐匿起病,早期以乏力、食欲缺乏为突出表现,可伴有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轻度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类似慢性肝炎,鉴别诊断需依赖肝脏病理。 2.失代偿期 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 (1)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及体征:乏力,精神不振,黄疸、面色晦暗,体重减轻,肌肉萎缩,肢体水肿等; ②消化系统症状:易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腹痛等; ③出血倾向和贫血:常出现鼻黏膜及牙龈出血; ④内分泌功能紊乱:可出现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肝掌形成,男性患者常出现睾丸萎缩、性欲减退、毛发脱落、乳腺发育,女性患者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糖尿病风险增大,容易出现低血糖表现。 (2)门脉高压症: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①脾大:脾脏因长期淤血而大,多为轻、中度肿大,消化道出血后可暂时性缩小。脾大伴有血细胞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②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即食管和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痔静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的特征性表现。

肝脏疾病习题

第 1 题肝昏迷患者经治疗后神志恢复可给予蛋白质饮食,最适宜的选择是 A 肉类蛋白质 B 牛乳蛋白 C 植物蛋白 D 碳水化合物 E 蛋白质在40 克/天以上 第 2 题关于肝性脑病的治疗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禁止蛋白质饮食的摄入 B 躁动不安时禁用吗啡类药物 C 口服甲硝唑 D 肥皂水灌肠 E 给予支链氨基酸 第 3 题对亚临床肝脑病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A 视觉诱发电位 B 躯体诱发电位 C 脑电图 D 简易智力测验 E 血氨 第 4 题肝昏迷前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 表情欣快,昼睡夜醒 B 精神错乱 C 肌张力增高 D 行为异常、吐词不清 E 意识模糊、扑翼震颤 第 5 题肝性昏迷患者出现抽搐时最好选用 A 氯丙嗪 B 吗啡 C 副醛 D 地西泮(安定) E 硫喷妥钠 第 6 题预后最差的肝性脑病患者是 A 肝硬化伴腹水者 B 暴发性肝炎所致者 C 诱因明确,且易消除者 D 肝硬化伴黄疸者 E 肝硬化伴自发性腹膜炎者 第7 题肝性脑病前驱期的临床表现有 A 可有扑翼样震颤

B 脑电图异常 C 定向力减退 D 昏睡 E 计算力下降 第8 题缓慢发生的肝昏迷其最早出现的症状为 A 意识模糊 B 肝臭 C 行为异常,欣快 D 定向力障碍 E 意识模糊 第9 题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是 A 氨中毒 B 假神经递质 C 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D 氨基酸代谢不平衡 E 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第10 题最主要产氨场所是 A 肾脏 B 肠道 C 肝脏 D 大脑 E 骨骼肌 第11 题关于肝性脑病的氨代谢,下述哪项不正确 A 大多数门腔分流术患者血氨及脑脊液中氨含量都增高 B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往往明显增高 C 动脉血和脑脊液中氨含量明显相关 D 便秘时会引起血氨增高 E 结肠呈碱性环境时产氨增多 第12 题亚临床肝癌是指 A 肝细胞DNA 代谢异常 B AFP 检出而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的肝癌 C B 超检出<2cm 的肝癌 D CT 检出<2cm 的肝癌 E 患者仅有肝区疼痛的肝癌 第13 题甲胎蛋白的阳性可早于肝癌出现临床症状 A2?3个月 B4?5个月 C 6?7 个月

肝病肠内营养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关于肝病肠内营养的 指南(2006) 在食物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以经口营养补充和管饲方式进行营养补充的肠内营养提供了增加或保证营养摄入的可能性。本指南旨在对肝脏疾病患者给予经口营养剂补充和管饲方面的循证建议。本指南是由跨学科的专家小组,按照正式接纳的标准,并参考1985 年以来所有相关文献而制定,经共识会议讨论并通过。 慢性肝病患者营养不足非常常见,建议采用经口摄入营养补充剂的肠内营养方式。经口摄入营养补充剂可以改善有严重营养不良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lcoholic steatohepatis, ASH)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存率。在肝硬化患者,管饲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延长存活时间。肝移植后早期开始管饲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花费方面优于肠外营养。管饲对大多数急性肝衰竭患者是可行的。 一、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ASH 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方案见表1。 表1 ASH 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方案 项目建议推荐意见的等级 总述:应用简单床边检查方法,如主观全面评价(SGA)或人体测量学参数评价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 C 建议能量摄入:35~40 kcal/(kg〃d)C

建议蛋白质摄入量:1.2~1.5 g/(kg〃d)C 应用:当正常饮食不能满足热量需求时给予肠内营养补充剂A 通常建议经口给予营养补充剂B 途径:当经口摄入不能满足需要时应用管饲(甚至在有食管静脉曲张存在时)A 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PEG)有并发症的风险,不建议应用C 剂型:通常建议应用整蛋白型制剂C 有腹水的患者推荐应用高能量的制剂C 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出现肝性脑病的患者推荐应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制剂A 目前尚无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营养疗法的随机对照研究。与ASH 不同,NASH 往往与营养过剩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联。因此,尽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对ASH 的治疗建议不能简单地应用于NASH。对NASH 患者的营养建议应注重其潜在的疾病(代谢综合征及其他间接因素)。 1. 营养状况是否影响ASH 的结局?最好的、广泛应用的评估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