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句法现象对比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从英汉句法现象对比浅析中英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承载文化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古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若
的重要工具,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显性标志。通过研究是没有语法的约束,就无法进行沟通,承载文化更成为了天方
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出各自文化独具魅力的一面。夜谭。换句话说,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律条文,让语言有法可依。
句法又是构成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将通然而语言并不是独立的,它是与社会文化相随相依的。因此,
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得研究一种文化是离不开对这种文化的承载体
——

—语言的探索
出中西方在文化内涵方面的个性差异。的,而句法又从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反映了语言的结构方式,具
关键词:汉语英语句法现象中英文化差异
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句法差异
1.前言根据世界语言谱系划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a-Tibetan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相同之family)。汉藏语系拥有最多的讲话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
神话中神的名字的比较多,如:
①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men than Neptune.(巴库斯淹死的人比涅普顿还多。),巴库斯
和涅普顿分别是罗马神话中的酒神和海神。

Far from Jupiter,far from thunder.(离朱比特越远,离雷电就越远。),朱
比特是罗马神话中主神,兼司雷电云雨。英谚常用
Jack代表一
般男子,Jill代表女子。
③If Jack’s in love,he’s no judge of Jill’s beauty.(假如杰克沉浸于爱,他不会评价吉尔的美。);
④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成天工作不玩耍,使杰
克变成笨小孩。)。

汉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情人眼里出西施。
”“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中
“项庄、沛公
”出自
《三国演义》;“吕洞宾、孙悟空、如来佛
”来自神话传说;“西施

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现在泛指容貌十分美丽的女子;“塞翁、
王婆
”则是普通人名。


4.英汉谚语的修辞特点
许多谚语中包含着生动形象的比喻,运用明喻、隐喻、借
代、对照等修辞手法,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4.1明喻(Simile)
用比喻词连接两个事物表达
“甲像乙”。英谚常用
“like,
as,as...so”等比喻词,如:①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

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Use
a
book
as
a
bee
does
flowers.(读书如蜜蜂采花,吸取其中之
精华。);
③As
the
touchstone
tries
gold,so
gold
tries
men.(像试金
石试金那样,黄金也试人心。)。而汉谚中使用较多的是“如、
若、似”。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光阴似箭,岁月如
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2隐喻(Metaphor)
有的谚语用暗含比喻意思的比喻词连接两个事物来表达
“甲是乙”,或者有的根本没有明显的比喻词。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Kind
hearts
are
the
gardens.(善良的
心地是花园。);“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有钱一
条龙,无钱一条虫。”。


4.3借代(Metonymy)
部分英汉谚语借用一种事物代替与之相关联、含义相似
的另一事物,简单明了地表明深刻的哲理。如: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号。);“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借酒浇愁,唯有杜康。”这些谚语中
“early
bird,heads”分别代
替早起勤奋的人和智慧;“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和杜康”则各自
象征美女和杜康酿的酒。


4.4拟人(Personification)
30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将人类的某些特征加到抽象
的事物或动物上,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如英谚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中“行动
”能“说话
”了,行动的讲话声音比言
语还大,表明
“行动胜于言语”。
“Time
is
the
best
healer.”(时间
是最好的医生。)中“时间
”成为了
“医生”。汉谚
“失败乃成功之
母。”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中“成功之母
”和
“后浪推
”都被人格化了。


4.5夸张(Hyperbole)
以下谚语在事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夸大事实本身,不是向
人传递错误信息,而是制造一种效果,以更真切地表达含义。

One’s
hairs
stands
on
end.(发根竖立,毛骨悚然。);
②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tea-cup.(人倒霉喝凉水都
塞牙。);
③“一失足成千古恨。”
④“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


4.6对照(Contrast)
两个相反的事物或现象同时出现在一条谚语中,能使两
者间的差异或相反的观念更清楚,增强表达效果。如①Such
a
life,such
a
death.(有其生必有其死。);
②Industry
is
a
fortune’s
right
hand,and
frugality
her
left.(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

俭是它
的左手。);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
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

人落后。”

英汉谚语经过长期使用、总结和提炼,语言特点明显。谚
语音韵和谐,用词精炼,通俗易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生
动,寓意深刻,民族特色鲜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经验和哲
理。理解谚语时应注意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同时必须注意口
语化和艺术性。学习谚语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而
且有助于英语学习和中英文化交流。



○文学语言学研究
之一,且分布较为集中,以东亚的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英
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中的日耳曼语族(Germanic
group)中的西部语支,主要分布于英、美、加、澳、新西兰
和南非等国。所属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和英语在句法表达上
或多或少会存在差异,下面将针对两种典型的句法进行简单
的探讨。


2.1英语中的
“被动语态
”和汉语中的
“被字句

学者们普遍认为英语中的被动结构比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语法化程度要高。倪魏、邵志法(2004)指出英语被动结构语法
化过程涉及变换语序、名词格变动、动词形态变化及使用半独
立虚词等,而汉语的动词缺乏形态变化,汉语被动结构语法化
主要是语序的变化。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相对于主动语态而言的,其基本句
型结构为:主语
+be+过去分词
+(by短语),句子中的主语是谓
语动词的承受者,by后面通常是名词或代词,表示发出动作的
人或是事物,称之为施动者,可以省略。例如:Peter
was
fired
by
his
boss.(皮特被老板解雇了。)不仅如此,在英语中的某些
感官动词和系动词可以用主动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含义,例如:
The
flower
smells
sweet.(花闻起来香。)花不能自己去闻,只能
是被人闻。又如: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这本书值得一读。)
同理,书无法自己去读,只能是人来阅读,所以这两句是典型
的用主动语态表达被动含义。

汉语中的被动结构最突出的表达就是运用
“被”字句。
“被”字本身作为名词的话,可以理解为
“被褥”(
blanket),一旦
运用到
“被”字句当中,就成为了一个多动能性词,本身不具有
实际的意义了。在商务印书馆一年一度的“汉语盘点
”字词征
集活动中,“被”字当选为
2009年度
“character
of
year”(年度
字),而“被时代
”也应运而生,一时间,“被涨价”、“被死亡
”等
词汇层出不穷。而从现代

汉语的句法角度来看,被字句是一种
典型的动词谓语句,其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一定是动词。一般
的“被”字句都要求
动词具有处置性,即对句子中的主语,也就
是受事者的处置。通常只有可以带宾语的及物动词才可以运
用到被字句中。绝大部分的
“被”字句都体现了施事与受事之
间的关系。而从结构意义上来讲,被字句的基本意义是突出表
达的被动关系,主语通常是受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由“被”字引出的施事者具体执行。通常我们可以细分为以下
四种类型。(
1)由“被”引进施事,格式是:受事
+被+施事
+VP。
例如:小张被老板开除了。(
XiaoZhang
was
fired
by
his
boss.)

(2)“被”后施事者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
+被+VP。(此处
“被”
是助词)例如:会议被取消了。(
The
meeting
was
canceled.)(
3)
“被……所”固定结构:受事
+被+施事
+所+VP。这种结构一般
只用于书面语,是从
“为……所”演变而来。例如:观众被演员
的表演所感动。(The
audience
were
moved
by
the
actor’s
performance.)
4.“被……给”固定结构:受事
+被+施事
+给+VP。例
如:那棵树被人给砍了。(
That
tree
was
cut
down
by
someone.)从
以上四种类型,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被”字句是依靠介词“被”
引进谓语动词的动作主体放在动词前作状语,而把动作涉及
到的对象置于句首的句式。
2.2英语与汉语的存现句
英汉语存现结构的句法形式不同。韩景泉(2001)认为英
汉语存现结构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但英语存现结构中
“there”成显性状态,而汉语存现结构中相应地则为隐形,缺乏
形式体现
(韩景泉:英汉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JJ,现代汉语,
2001(2):
143-158)。


1942年,吕叔湘提出了
“存现句
”的概念,认为其表示的是
“纯粹的存在意义”。《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斌,2000:182)一书中认为存现句是叙述或说明某处或某时
存在、出现、消失的某些人或事物的句子。根据句意和谓语动
词的情状类型不同,一般分为三类:(
1)存在句,即表现存在的
存现句。例如:房间里有一张床。(
2)出现句,即表示出现的存
现句。例如:她的眼睛里涌现出了泪水。(
3)消失句,即表示消
失的存现句。例如:我们班少了几把椅子。一般的论著都把存
现句分析为主谓句,句首处的词语作主语,即谓语陈述的对
象,体现一定的事物性,而相对的后段就是宾语。

英语中表示存在的最典型的句型就是there

be句型。《破解
英语句型》(国防工业出版社,张迪,张鹏,2006:213)一书中将
此句型细分为十四种形式,本文甄选了其中三种进行分析。


(1)there
be+名

/名词词组
+地点状语(副词
/介词短语),例
如:There
is
a
bed
in
the
room.(房间里有一张床。)这一类的句
子与汉语存现句中的存在句基本一致。(
2)there
be+名词词
组+不定式
/现在分词
/过去分词。例如:There
is
a
car
coming
around
the
corner.(从街角那儿来了辆小汽车。)这一类句型可大
概视作汉语存现句中的出现句,但由于此句型后面所带的附
加成分的不同,往往在表达和理解上与汉语的出现句又有细
微差异。例如:There
were
two
people
injured
in
the
accident.(有
两个人在车祸中受伤。)因为这句中名词后面附加的是过去分
词,表示的是已经发生过的情况,如果运用汉语出现句的理解
方法,此句就无法成立。(
3)there
be+形容词
+to
be
+主语
+(状
语)。例如:There
is
sure
to
be
some
snow
tonight.(今晚肯定有
雪。)这种句型一般多用于表示可能发生或是必将要发生的事
情。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在英语的存现句中没有表示消
失的句子,这点和汉语有所不同。
3.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
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又受
文化的影响,反映着文化。刘润清(2005:23)把文化分为两部
分:一部分由百科知识构成,语言与百科知识的关系是形式与
内容,承载于被承载的关系;另一部分由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信
仰、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构成,此类文化因人、因时、因地而
不同,是保证语言使用得体的知识,与语言是棋规与棋子之间
的关系。Nelson
Brooks认为:关于文化的种种含义,有两点对于
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切,文化是人类生活
最好的那部分(Hadley,A.O.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345-385)。


3.1中西方
“文化
”的内涵
西方语言中
“文化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a”,原为动
词,有耕种、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居住、联系等多重意义。英
语的
“culture”一词有栽培、种植的含义,偏向于人类的物质生
产活动,后又引申到精神活动及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上,与汉语中
“文明
”一词更为接近。而在汉语中,“文化
”并不
是一个新词。“文”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载:


“文,错画也,象交文。”后来进一步引申为彩绘、修养之意,到
今天的美善,德行之意。“化”本义是指造化、生成,是指事物形
态或性质大改变,后引申为教化、从善之意。两字合并使用最

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
·象传》,成为一个整词
是在西汉以后。


3.2产生文化差异的条件
3.2.1地理环境
欧美许多老牌英语国家,历经数百年的社会发展,包括
战争与殖民地等因素,据统计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有171个,
笔者无法一一列举对比,故选择英国作为说英语国家的代表
进行分析。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
士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共同组成的岛国,还包括一
些英国海外领地。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
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正因为四面环海,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得比较早,这也为日
后英语传播到其他国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不仅如此,还为
早期的英国的文化发展预留了独自成长的环境。中国是以汉
语作为母语的国家,位于北半球的文明带的最东端,东面临
海,西北横穿戈壁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得中国的文化保留了其自身的发
展规律。


3.2.2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个人在他所生长的环境中会逐渐形成他们对这种文化
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价值观念和语言行为。在地域
文化传统及长期的历史积淀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西方文化崇
尚自由、私有,突出个人主义,一切以自我为主导。而在中国文
化中,由于受到
“天人合一
”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谐是社会普


31




2011年第
19期


周刊


○文学语言学研究
汉语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浅析


李婷玉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人与动物、植物作为生物世界的组成部分,经历
源远流长的历史,体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着非常
密切的联系,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共存。在人类选择用语言记录
下它们的同时,那些描绘动物、植物的词汇随着历史发展,凝
聚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本文透过汉语中动物、植物词汇的表层
意义,探微其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关键词:动物植物词汇文化内涵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
展,语言不仅传递交流的信息,而且负载着人类历史沉淀下来
的深厚文化,而语言则因为有了文化的充实变得更加丰富。汉
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华夏

民族历史文化经历了五
千年的沧桑变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凝结在汉语中,尤其是
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汇部分当中。

而一般来说,给动物、植物命名本来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
特征,无需带上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在汉文化由蒙昧到多
元化
发展的进程中,这些名称也就或多或少地被镀上了一层民族
的感情色彩。

一、动物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一)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生肖一直被中国人当作记岁的方式,随着社会
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传统生肖深厚的文化内涵,各种描述生
肖的成语、谚语使得那十二只动物有了更多的意蕴。


1.鼠。鼠属于杂食类动物,具有极强的破坏力,给人们的
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正因如此在汉语里“鼠”有胆小、卑微、不
受人们欢迎、不够正大光明的意思。“过街老鼠
——
—人人喊
打”,就是对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贼眉
鼠眼、投鼠忌器、抱头窜鼠、首鼠两端
”等,这一些成语都是用
来描绘卑微的老鼠。在《诗经
·国风
·魏风》中有一篇《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
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篇文章就是将统治阶级比作
老鼠来表现其好吃懒做、贪婪的本性。


2.牛。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在农耕时代,牛是劳
作的主要工具,对人们维持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那些与牛有关的词
汇也多数是褒义词。因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汗牛充栋、老
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词往往用来形容人的勤劳与谦
卑,任劳任怨;王安石就曾用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来称
赞牛的勤恳、乐于奉献的精神。因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
也就有
“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杀鸡焉用牛刀
”等;因牛力大无
穷、脾气倔强,“牛力气、牛脾气
”这些词形容人的力气大,脾气
倔;现在网络语言中,形容一个人能力很强就会说他很
“牛”;
在股市中,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称作“牛市”。


3.虎。在远古时代,“虎”是中国西部民族的图腾崇拜物,
有“强大、威武、勇猛
”的形象特征。相传老虎是玉皇大帝的殿
前侍卫,因它骁勇善战而被玉帝派到凡间,镇邪保天下安宁。
如今,在民间尚还保留虎符、虎雕、虎环等避邪免灾的饰物;在
农村,还有不少人家为保平安、趋吉辟邪而喜欢给孩子戴虎头
帽、穿虎头鞋。此外,老虎也具有
“凶恶
”的特征,出于对老虎的

怕与敬畏,“谈虎变色、虎口脱险、养虎为患、苛政猛于虎、伴
君如伴虎、骑虎难下
”等,也体现了在落后的农耕时代力量弱
小的人类在面对强大的老虎时的恐惧。
4.兔。兔子周身毛皮洁白,耳朵长,眼睛红,三瓣嘴小巧,
动作迅速而敏捷,因此在中国人的心里兔子就是“可爱
、机敏、
乖巧
”的代名词。“穿兔子鞋
——
—跑得快、兔起鹘落、赶兔子过
山——

—快上快下
”都说明了兔子娇小而灵活的特性。在古代,
兔子代表月亮,“乌飞兔走
”这个成语形容时间飞逝,“乌”指太
阳,“兔”指月亮。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还有一个美好
的形象,那就是月宫中的玉兔,被中国文人寄托过无数思念的
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和陪伴她熬过寂寞的月兔,“可笑嫦娥
不了事,却走月兔来人间”。


5.龙。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
它寄予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个情感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旧
没有减弱,它是人们将想象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兽的野性、人
的悟性、神的灵性让龙拥有万物无法企及的崇高地位,它是整
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远古时代开始,龙就是中国东北民
族的图腾,后来龙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象征,如
“真龙天
子”,华夏儿女都是
“龙的传人”,“龙飞凤舞、攀龙附凤、望子成
龙、龙凤呈祥”,端午节人们要
“赛龙舟”,天旱少雨时要祭拜
“龙王庙”,逢年过节要
“舞龙灯”,很多人会在自己孩子的名字
里取
“龙”字,以博一个富贵吉祥的好兆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
在将来成功成才。
6.蛇。蛇因其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形,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
极不光彩的角色,所以那些与
“蛇”相关的词语也都不能幸免
遍接受的价值观念,突出集体主义,强调道德规范,自我约束。
不仅如此,英语国家的人的思维方式偏重于形式逻辑,或者可
以说是偏向于直线型的思维方式,说话时多运用多种有型的
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与逻辑形式两方面的完整,概念指代
分明,使用的句子组织严密,句法功能成外显特性,反映到说
话或是写作中去就是开门见山,引起注意。而汉语语言形式受
意念引导,概念、推理、判断都严不可分,因而说汉语的人的思
维多以知觉、具体和圆形作为特征,偏重于辩证思维,使用的
句子大多比较松散,句法功能多呈隐含形式。


4.结语
以上是对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的不同进行的一点探究,
通过对比中英两种典型的句法的研究,折射出两种语言所呈
现的文化差异。学习一种

语言一定不能离开这种语言所代表
的文化的学习,因此,这些差异对于英语的国内教学和汉语的
对外教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增订四版).
[2]张斌,陈昌来
.现代汉语句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2006.
[3]张
迪,张鹏
.破解英语句子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4]何晓琪
.语言与文化
.朱通伯
.外语教学科研论文集.四
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倪魏,邵志洪
.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J].四川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4,(
5):
128-133.
[6]韩景泉
.英汉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
2001,(
2):
143-158.2005.
[7]徐广联
.大学英语语法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