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
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

1.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何在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首先是从批判黑格尔对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中建立起来的。重用感觉论和直观经验驳斥黑格尔的抽象理性的思辨。费尔巴哈在根本出发点上这种感觉论和直观的色彩, 使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 对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视而不见,不能自觉地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通过批判黑格尔的“人”的观点而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切狭隘的感觉论者和经验主义者所共有的缺陷。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所遇到的麻烦, 清楚地说明感觉论和感性直观的形而上学方法,这一陈旧武器对于批判地改造黑格尔、建立真正唯物主义的“人的科学”, 即建立唯物史观这一历史重任的无能为力。感性、从直接呈现在人感觉中的形象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费尔巴哈唯物论的这个主要特点———直观性,正是他的弱点。因为它否认了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相对性和表面性, 否认了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抽象对于认识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必要。

而马克思探讨人的本质的路径是对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理解的批判完成的,对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的改造, 集中于对人的感性活动的实践的、能动的理解之上。用实践的观点阐明人的本质,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以社会历史的视角对人的本质进行讨论。

其次,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的理解, 是建立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的过分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人的社会属性。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混为一谈, 把肉体存在当作人的本质, 与机械唯物论一样, 在人类社会领域陷入了唯心史观。费尔巴哈由纯粹感觉论和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出发, 却“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这样一种对人的本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这使他陷入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之中。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所特有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家庭、阶级、国家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他所理解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是人的类本质,即理性、宗教感情、爱等。他认为“理性、宗教感情、爱”是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是人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无声的,正是由于这些“共同性”的东西,把许多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撇开社会历史孤立的谈宗教感情和人,他所设想的永恒的人类宗教感情本身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一般个人不过是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个人,从而陷入唯心主义。他离开实践,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理解为抽象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所有人所具有的自然的共同性,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来把握人的本质。

而马克思认为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这是人的类本质,从人和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人的现实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马克思在这里蕴涵的深刻意义是把握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去把握和揭示在马克思看来,

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这个客观过程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这就与唯心主义区别开来,从而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此外,实践还是人自身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改造世界的活动。在实践中,是人能动地选择认识对象,并积极地反映对象,是人通过实践这一过程使自在之物转化成为我之物,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集中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丰富了人的本质的内涵,展示出实践活动对于人的本质的重要意义。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 在马克思的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新世界观当中得到了真正的克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 阶级斗争学说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 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 权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 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D)。 A、运动的绝对性 B、本 质的可知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客 观实在性 12、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 是(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种说法:(B)。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前 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C、都是诡辩论观点 D、前 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4、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 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化形式说明时 间具有(D)。 A、客观性 B、有限性 C、可知性 D、相对性 15、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的观点 是(A)。 A、庸俗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客观唯心主义 D、相对 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 D、普遍联系和永恒 发展 1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 志是(C)。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 的变化过程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1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蔡振磊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合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性变革。《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解读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无疑是我们当代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并接下去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人的本质 作者简介:蔡振磊(1987—),男,福建石狮人,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我们回答“斯芬克斯之谜”必须面对的。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对于自身尤其是自己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和思考就没有停止过。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1](P3)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合理的研究成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作为马恩唯物史观奠基之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书中论及人的本质的内容,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环。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现实的个人是研究人的本质的立足点 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2](P66-67)这个前提不但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探寻人的本质的根本立足点。现实的个人,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一般人”,那种仅仅只是感性直观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感性的对象。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立足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从抽象的类的存在物转变为在现实之中、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去真正地触及何为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之前的众多学者将理性、自由,抽象劳动等当成人的本质,以及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的本质,实质上是没有认识到这些只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对立性的外观了。”[2](P73) 那么,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呢?现实的个人,首先必须是感性的存在,是自然万物当中的一份子。“全部人类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67)但倘若仅限于此,远不能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2](P71-72)这意味着物质生产才是现实的个人最为重要的特质,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其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提纲》在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他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马克思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强调指出实践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否认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认识活动,第一,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第二,是主体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第三,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 其三,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理解人类历史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来,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时,发现了这篇手稿。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件文件,是非常宝贵的。”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本身包括有两方面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由于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的,因而具有作为一般动物共有的自然属性,即人的生物性,例如生育、饮食、新陈代谢等等,这种自然属性是人类存在的物质前提。人的社会性,是指正常的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于人总是劳动、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所以说,人是具体的、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 他的一切行为不可避免地要与周围所有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生产关系、性爱关系、亲属关系、同事关系等等。而其中的生产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基础。因此,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就成为人的基本的、决定性的因素。人的本质属性就成为了人的社会性。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加上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差异,所以每个人的具体人性也是不断发个人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活动、生活经历、意识及其具有连续性的历史过程的构成物,是以其生命为其物质承担者的,在其活动中实现的同他人,同社会的社会关系之网的网上纽结。 每个人的自我,都要依赖于社会集体,通过同他人、同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而取得自己的存在,自我实现于人类社会的共同活动之中,为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所不断充实和改变。“由于人们的共同生活条件,人的自我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人类的、国家的、民族的、集团的共性;又因为个人所处的生活条件和从事的活动不尽相同,每个个体的自我又具有某种不重复性和惟一性。如果使人的自我脱离他的全部社会关系,脱离他的活动,脱离构成他实践和认识活动前提的客观世界,脱离他的生存条件,脱离他自己的肉体,这个‘自我’只能是虚幻的想像物。” 正是对自我的认识与探索,才会促使人们进一步寻觅人的价值,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对人生意义的评价。!" 世纪后期在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为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统治阶级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价值的说教行为,曾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这在当时有其进步作用。但是,这些要求从根本上说,是在全人类的普遍的外观下,追求资产者的私利。在随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并不存在什么资产者和无产者共同的所谓人的价值。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个人值一万英镑,就是说,他拥有这样一笔钱。 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就属于‘上等人’,就‘有势力’,而且在他那个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领头们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来看人,必然把人的价值说成是一种脱离具体历史的、超阶级的、抽象的。而当今,我们认为,对于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必须立足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把人放在他赖以存在和活动的具体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获得对人的价值的客观评价。因此,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的价值”;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人的价值观。 所以,衡量一个女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她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她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些什么责任,作了些什么贡献。自我的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含答案)

学习中心/函授站_ 姓名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9学年上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大作业) 考试说明: 1、大作业试题于2019年4月25日公布,2019年4月26日至2019年5月12日在线上传大作业答卷(最多上传10张图片); 2、考试必须独立完成,如发现抄袭、雷同均按零分计; 3、答案须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综合大作业答题纸》手写完成,要求字迹工整、卷面干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D A. 吾心便是宇宙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心外无物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3. 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4.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D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5.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错误在于割裂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6. 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是C

A. 激变论 B. 庸俗进化论 C. 直线论 D. 庸俗唯物论 7. 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C A. 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B. 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 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 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 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诡辩论观点 D. 折衷主义观点 9.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D A. 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 运动变化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C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12.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B A. 属于上层建筑 B. 不属于上层建筑 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 其中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 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 社会意识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 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4.相对真理是指D A. 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 B. 相对谬论 C. 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论的成分 D. 正确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D 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D. 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6.“肯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否定”,这是B A. 折衷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17.人的本质A A.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是人的自我保存 C. 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 D. 是自私自利 1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C. 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 D. 新旧事物融合为一体 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 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2018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P2 (一)含义: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及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2、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其他记忆点: 1、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P1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鲜明的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革命性是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1)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我们要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各个阶段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脚踏实地的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1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2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3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4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6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7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8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9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10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1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1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观点。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注意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一、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 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 一、物质定义: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人性理论及其对我的启示

做个马克思式的人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人性理论及其对我的启示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那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的人的本质对社会的人才是有益的? 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品质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要尊重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即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才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我们不仅要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和知其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要注重实践,因为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还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因为没有实在的原材料,就算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所以,做个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人吧,同时也别忘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重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因为这样,我们更需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要把祖国建设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要追求真善美,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要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不仅会索取,还要懂得奉献。 所以做个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人吧,同时也别忘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对的方法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劳动实践的人,是社会关系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也是矛盾统一体。这其中劳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劳动把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是劳动创造了人、发展了人。而人的发展也推动了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每个人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正如这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说的,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能决定和任意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只有人民群众,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还要努力向农民和工人学习;要批判和努力消除形形色色的英雄史观思想,树立群众意识。 所以做个平凡的人民群众吧,同时不要忘了增强做社会主人的权力意识。 ……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不再是原罪说、善恶说、自私是、自由是、自然学说等,而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说来界定。单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界定人的本质是片面的,必须科学地认识,这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必要的,因为从中我们能够正确理解“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 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了解了虽然费尔巴哈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认得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应,但这一唯物主义是旧唯物主义,从两者对比中加深了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思维而付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时间的人的感性活动,他在宗教上自我异化,世俗基础使他从自身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王国。这种直观和自我异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旧的唯物主义。结合课本内容,我认为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从认识的本质看,“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体能动的反映”,首先认识的主体肯定是客观事物,其次认识 离不开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问题。19世纪初西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一个没有资 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但放在当时的社会这根本是个空想的社会主义。再看“能动”两个字课件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好比资源,我们一开始不会利用,到发现其对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开始不断地开发资源,到现在随着资源的不断稀缺,人类意识到对于资源要合理开发,生产上开源节流,这个认识

的过程是不断延续的。因此,费尔巴哈直观、孤立的认识是消极的反映论,不是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具有两个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这确定了反映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木头取自树林,通过人类的能动认识,木头可以加工编程精美的雕饰,做成桌子椅子供食用…..正因如此,人的认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表象,也能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学习马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让我学着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制定计划,用实践的精神检验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关于人类思维活动的一般规律;B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B、辩证思维的方法 C、实用主义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A、只坚持不发展 B、只发展不坚持 C、既坚持又发展 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世界本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下的世界本质 马克思说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石。通俗来讲,正确的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的实质,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根本不动摇,我们每天都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忙碌着各种考试,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多姿多彩的事物,这就需要我们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中,不断的分析、总结、学习、判断,才能从意识层面和物质层面上做到把握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一、物质与意识 世界的本质到底是物质还是意识,这一争论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针对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哲学派分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前者把主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后者则认为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而在此辩论中,各学派又分为一元论和二元论,即一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唯物和唯心主义都可以使一元论者,二元论则认为世界的本质有两个,世界有两个彼此独立、互不相属的本原。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周围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事物符合时,才能取得成功,反之,则只会失败。无数的事例和经验反复的告诫着人们,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更让人们清晰的认清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通过经验总结和归纳发现,只有唯物主义能准确反映进步阶级、集团的利益和世界观,更好的符合社会生产和科学发展。 既然物质是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本质,那么,物质又是什么呢?哲学物质概念发展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从寻找一种或几种能产生万物的“初原物质”作为世界本原到17世纪形而上学,以原子为组成万物的最小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②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而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了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把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想发展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在创建其科学理论中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 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史,也就是人的本质的发展史。人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研究人的本质问题,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人的特殊本质。只有把人的本质问题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探讨才会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才能从特殊的现实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