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原文与翻译 蝶恋花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 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 谙 ⑤ 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jià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 ⑤碧树:绿树。 ⑥彩笺:彩色的信笺。 ⑦尺素:书信 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 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 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 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1/5

2/5

3/5

4/5

5/5

《蝶恋花》(欧阳修)最终版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义,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4、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3、初步探究宴欧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蝶恋花”,词牌名,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黄金缕”“一箩金”,这是一首抒写闺中情思的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名的词层出不穷。李煜、晏殊、苏轼等人均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毛泽东也曾为之填词。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佳句,满腔激情地畅诉伟人胸怀。伟人的慷慨激昂、伟人的志在天下,不言而喻,常人难及。然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就让我们走进他,去品品味。 二、知人论世。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思考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闺怨) 【思考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上片重在写景(深闺独处图),下片重在抒情(孤寂愁苦)。 【思考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思考4】理解词语意思。 杨柳堆烟——(杨柳在烟雾笼罩中也如一堆堆烟雾) 帘幕——(垂落下来的柳枝像门帘布幕) 章台路——(代指歌妓聚集的楼馆)乱红——(零乱的落花) 【思考5】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茂密堆积如烟,披挂下来的枝条如同重重帘幕,无从记数。那个人却乘着华美的车骑,淹没在被高楼挡着的烟花柳巷。 面对暮春三月的狂风暴雨,只能掩上门等待到黄昏,怎么才能留住春光呢。流泪问花花不语,只见那片片零乱的落花从千秋上飞过。 【思考6】有人说全词的眼在“怨”“恨”“伤”“苦”这四个字上,请找出词句一一对应。

闺怨诗: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翻译及赏析

闺怨诗: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翻译 及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 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 雕鞍:精雕的马鞍。 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赏析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 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所以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 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 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 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 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首先对女主人公 的居处作了精心的安排。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 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影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 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 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个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 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究 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与此同义。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 比幽深。不过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 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欧阳修蝶恋花的优秀教案

欧阳修蝶恋花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回忆和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让庭院的“深”“旷”更加深入和强化。暗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总结:前人尝叹这首词叠字之工,是这首词特色之所在,我们不妨说这首词景写的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板书:景深情深意境深】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欧阳修《蝶恋花》原文、注释、评析及作者介绍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乱红:凌乱的落花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台路。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往春意。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赏析一: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赏析二 此词写暮春闺怨,一起一结颇受推赏。“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欧阳修教案 《蝶恋花》中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下面我们为你带来《蝶恋花》欧阳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从闺妇写离愁的方法。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法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回忆欧阳修有关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总体把握: 1.朗读全词,说说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引导学生回答】 此词写暮春闺怨,是闺怨词。 2.这首词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是如何分工的? 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 3.上下片所写时间有何变化? 上片写早晨,下片写黄昏。 三、具体分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深深深”三字有什么妙处?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鉴赏 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①。玉勒 雕鞍游冶处②,楼高不见章台路③。雨横风狂三月暮④。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⑤。 [注]①“杨柳堆烟”两句:烟雾笼罩着杨柳,深院 里帘幕重重数不清。②玉勒雕鞍游冶处:游冶的地方摆 满了豪家贵人的车马。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和雕花 的马鞍,指华贵的车马。游冶处,歌楼妓馆。首句中的“庭院”也是指这种处所。③章台:汉朝长安有章台街,是妓女居住的地方。后来章台便成为妓女住所的代称。 ④雨横:雨势很猛。⑤乱红:零乱的落花。 鉴赏提示: 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 清丽的风格,这首词细腻地描写了封建社会上层的一个 深闺思妇的愁苦心情,它以曲折深远的意境与摇曳荡漾 的情思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 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 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 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 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 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 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 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 自明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 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 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 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玉勒雕鞍”以下诸句,

欧阳修 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作欣赏】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这种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这首词意境深远。词中写景写情,而景与情又是那样的’融合无间,浑然天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词人刻画意境也是有层次的。从环境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下片是写风狂雨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欧阳修|注释|翻 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由欧阳修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首闺怨词。上阕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春色将尽,百草千花纷呈,在寒食踏青路上游人成双成对,闺中人自然深怀哀怨。“行云”喻漂荡在外的男子,他离家不归。从词意看,“香车系在谁家树”隐含的是寻花问柳去了。下阕着重写被冷落而独守空房的思妇凄苦的表情。这首词以家常话和白描手法写女子失恋的悲哀,深隐而沉痛。 【原文】 《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 作者: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 ①不道:不觉。

②百草千花:词意双关,即指寒食时节的实景,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赠长安妓女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 ③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④香车:指情郎的马车。 ⑤陌上:本指田间的小路,这里泛指应指马路。 ⑥撩乱春愁如柳絮:烦乱的春愁就如同满天纷飞的柳絮。 【翻译】 我那如天上行云般来去的爱人呀,近日你飘游到了哪里?你竟忘了归来,没想到春天即将过去。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到了,游人双双走在百草千花的踏青路,你把香车宝马系在谁家的树上了?剩我一人多么孤独。 噙着泪眼倚凭在高楼,对天上双飞的燕喃喃自语:燕子呀燕子,你来自何处?在飞来的路上,可曾遇见我的爱人否?春愁如到处乱飞的柳絮,撩得我心乱动;即使在幽幽梦中,也无法寻找到我的爱人在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主要写爱人如行云游荡在外而忘归,春将暮残,百草千花的寒食,踏春路上游人双双对对,更衬托出闺中女子的孤独,乃至梦中也寻他不见,表现她对爱人的思念和痴情。全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怨交织的闺中思妇形象。语言清丽婉约,悱恻感人。 【作者介绍】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附赏析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阅读答案。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参考答案: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堆字写出了杨柳之密,雾气之浓,阻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着一苦字。 赏析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翻译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赏析翻译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①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②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③玉勒:玉制的马衔。 ④雕鞍:精雕的马鞍。 ⑤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⑥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⑦乱红:凌乱的落花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的寻欢作乐的地方,他们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章台路。春天将过去,下了狂风大作的三月雨,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往春意。泪眼汪汪问花可知道

我的心意,花儿默默不语,只有纷乱的落花,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译文二】 深深庭院不知深几许?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烟云,一重重帘幕多得难计其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走马章台路。 风狂雨骤三月春暮,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盈盈问花花不回答,散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 【评点】 本篇为一首暮春闺怨词,描写了暮春时节深闺女子怀人伤春的苦闷愁怨,是闺怨词中千古传诵的名作。 开首即连用三个“深”字,写出女子与世隔绝形如囚居一般的生活,暗示其孤身独处、怨恨莫诉的压抑之感,将女子独守空房的孤苦落寞之景刻画得入木三分。李清照《词序》曾赞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接下来词人对深闺女子的住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由远及近,近处是“杨柳堆烟”,一排排杨柳密密丛丛,雾气弥漫,好似一幅水墨画。远处是一重重的帘幕,“无重数”三字描写出这座庭院的幽深隐秘。下一句词人笔锋一转,“玉勒雕鞍游冶处”将视线转到其丈夫那里,而下一句又折笔描写女子独处高楼,凝神远望丈夫游冶之处。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词的下片借写风狂雨暴的黄昏,抒写出女子无限的伤春之感。末

欧阳修《蝶恋花》英译 - 英语专业文学翻译材料

唐宋古诗词汉译英 《蝶恋花》【宋】欧阳修汉译英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人,自称庐陵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诗词简介: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原文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英译 Butterflies in Love with Flowers By Ouyang Xiu (Song Dynasty) Translated by 许渊冲and 许明 Deep, deep the courtyard where he is, so deep It’s veiled by smokelike willows heap on heap, By curtain on curtain and screen on screen.

Leaving his saddle and bridle, there he has been Merry-making. From my tower his trace can’t be seen. The third moon now, the wind and rain are raging late; At dusk I bar the gate, But I can’t bar in spring. My tearful eyes ask flowers, but they fail to bring An answer, I see red blooms over the swing.

欧阳修蝶恋花翻译

欧阳修蝶恋花翻译 导语: 此词写暮春闺怨, 一起一结颇受推赏。 “庭院”深深, “帘幕”重重, 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 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欧阳修蝶恋花 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⑴,杨柳堆烟⑵,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⑶,楼高不 见章台路⑷。 雨横风狂三月暮⑸,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⑹。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意思是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雕鞍:极言车马的豪华。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 冶处:指歌楼妓院。 ⑷章台: 汉长安街名。 《汉书·张敞传》 有“走马章台街”语。 唐许尧佐 《章 台柳传》,记 ji 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⑸雨横:指急雨、骤雨。 ⑹乱红:这里形容各种花片纷纷飘落的样子。 作品译文 深深的庭院不知有多深?一排排杨柳堆起绿色的云, 一重重帘幕多得难以计 数。华车骏马如今在哪里游冶,我登上高楼也不见章台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时近黄昏掩起门户,却没有办法把春光留住。我泪眼 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文学 赏析

这首词亦见于冯延巳的《阳春集》。清人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 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艺概·词曲概》)在词的发展史上,宋初词风承 南唐,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欧与冯俱仕至宰执,政治地位与文化素养基本相似。 因此他们两人的词风大同小异,有些作品,时常混淆在一起。此词据李清照 《临江仙》词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 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李清照去欧阳修未远,所云当不误。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 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 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先说景深。 词人像一位舞台美术设计大师一样, 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 精心的安排。读着“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在眼前出现了一组电 影 摇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读者先是看到一 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 一“堆”字, 则杨柳之密, 雾气之浓, 宛如一幅水墨画。 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 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是一重。 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无重数”。“无重数”,即无 数重。秦观 《踏莎行》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与此同义。 一句“无 重数”, 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可是词人还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 所在的地点。他先说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她 夫君那里;之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 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 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 深刻的印象。 再说情深。词中写情,通常是和景结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 侧重。 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 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 微的刻画。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但“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 , 在深深庭院中, 人们仿佛看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 雨横风狂, 催送着残春, 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 她想挽留住春天, 但风雨无情, 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泪眼问 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清人毛先舒评曰: “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 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

《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苏轼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原文及翻译苏轼蝶恋花. 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 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 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 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 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 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 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欧阳修蝶恋花

蝶恋花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字进行鉴赏。 2.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的方法及运用叠字之美。 3. 了解欧阳修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知识链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 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请你对以上文言片段做一次口译训练吧。 【导入】在浩如烟海、众星捧月的文学作品里,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诗词层出不穷。李煜、柳永、晏殊、苏轼等伟大诗人均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高一时我们学过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欧阳修作为文人为我们展示了《蝶恋花》的又一境界。它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至今流传不衰,源于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我们该如何赏析呢?就让我们走进它,品味它。 【课前预习】 熟读全词,对照注释,写出大意。 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杨柳被罩住雾烟,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 雨势很猛,风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想用门关住黄昏,却无法把春天留住。满含泪眼问问春花,春花却不答语,零乱的落花已经飘飞过秋千去。 【课堂对话】 (1)鉴赏“深”、“堆”二字。 【参考答案】“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欧阳修蝶恋花特点

欧阳修蝶恋花特点 引导语:相信有很多人都读过欧阳修的《蝶恋花 》 , 那么要如何去赏析这首词呢?这首词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 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 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 翻译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 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 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 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 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赏析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 “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 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

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 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了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 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 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 裕的。但她精神上的却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 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 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 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而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 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 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 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华如水。结尾二句 写了女子的痴情与绝望, 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 实即含泪自问。 “花不语”, 也非回避答案, 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 无语凝噎之状。 “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 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 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 景实摹, 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而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 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这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 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 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由此脱化而来, 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 温、严原句。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

欧阳修《蝶恋花》的译文与赏析 蝶恋花 欧阳修 北宋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 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 后。 【 注释】: ①闲情:闲散之情。 ②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③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④青芜:丛生青草。 【译文】: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 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 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 自己容颜已改。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 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 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赏析】: 这首词写恋情的苦脑,不能解脱,以独特的的笔法写尽了一个“愁”字。前 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 都是愁。 表现了在情感方面欲抛不能的一种盘旋郁结的痛苦。 抒写主人公想要挣 扎出来却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写均由此生发而出,故此句有笼罩全篇之效。接下 写春来闲愁依旧,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词的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 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 立小桥还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使前后之景均为情 增添色彩。见到青草绿柳,又增新愁,故独立小桥望月,任凭春风吹拂。全词通 过写情感交织的愁闷,徘徊在心,从而产生一种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变 迁的感叹。



古诗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翻译赏析

古诗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翻译赏析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出自《宋词三百首》,其诗人为宋朝诗人冯延巳。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前言】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为五代词人冯延巳所做的一首词。作者以细腻、敏锐的笔触,描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语言清丽流转,感情深致含蓄,写尽了一个“愁”字,是冯延巳最为著名的词作。 【注释】 ①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②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③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 ④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⑤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⑥青芜:青草。

⑦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 ⑧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翻译】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

晏殊蝶恋花翻译

晏殊蝶恋花翻译 蝶恋花 ,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著名文学 家、政治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深秋怀人,是晏殊的代表作之 一,也是宋词的名篇之一。下面是关于晏殊蝶恋花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 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字词解释: 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 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 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 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 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 。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 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⑹凋:衰落。碧树:绿树。 ⑺彩笺: 彩色的信笺。 尺素: 书信的代称。 古人写信用素绢, 通常长约一尺, 故称尺素,语出《古诗 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

作“无”。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翻译: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 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 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 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 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 在何处。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 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 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 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 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 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 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 愁; 兰花上沾有露珠, 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 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 (象 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 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 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 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 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 但在充满哀愁、 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 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 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 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 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 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 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 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 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 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 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 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 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 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 足见西风之劲厉肃 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