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导学案

《狱中杂记》导学案
《狱中杂记》导学案

莱阳九中高二语文导学案编写人:于洞辉审核人:程琪编号:

《狱中杂记》导学案编写时间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

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二、学习重点:

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

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

三、相关链接:

1、作者

方苞:清代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在实践中,方苞以及其他桐城派作者成就虽然不很高,思想内容比较空虚,但大抵能够写得明白晓畅,在行文的结构、修辞方面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2、背景

康熙五十年(1711),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南山集》为桐城人戴名世所著。戴名世在《南山集》《与余生书》一文中提出写历史时应给明末几个皇帝立“本纪”。此事被御史赵申乔揭发,戴名世全家及其族人牵累定死罪者甚多。方苞也因《南山集》序文上列有名字,被捕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行步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本文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四、学法指导:

诵读法

五、课前预习:

解题:

“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

方苞因受戴名世的牵连而被捕入狱,他亲身体验、观察和了解到清王朝刑部监狱的种种黑暗现实,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牢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用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六、课中探究:

1、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对照注释,细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段,自开头至“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写刑部狱中瘟疫流行情景,揭露造成瘟疫的根源。

第二段,自“余日’’至“于是乎书”,写刑部狱中系囚之多的原因,揭露刑部狱官吏诈取钱财的罪恶。

第三段,自‘‘凡死刑狱上”至“信夫”,写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心狠手辣,揭穿刑部狱敲诈勒索的黑幕。

第四段,自“部中老胥”至“人皆以为冥谪云”,写胥吏放纵主犯,残害无辜,主谳者不敢追究,揭露清代司法机构的黑暗与腐败。

第五段,自“凡杀人”至结尾,写胥吏狱卒与罪犯奸徒勾结舞弊,揭露刑部狱成了杀人犯寻欢作乐牟取钱财的场所。

2、本文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

3、把本文你认为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整理出来,并举一反三,总结你的学习体会。

五、检测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窦(d?u)穴遐迩(ěr)老胥(xū) B.户牖(yǒǔ)违(wéi)背矜(jīn)疑 C.骈(pián)文俾(bǐ)使大辟(pì) D.罹(lí)难绞缢(yì)日晷(guǐ)2.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这)疾易传染与饮食之气相薄(迫)

B.俾(使)困苦不可忍而轻者、无罪者罹(遭受)其毒

C.行刑者先俟(等候)于门外富者就(于是,就)其戚属

D.贫亦罄(尽)衣装有郭四者,凡(总共)四杀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馀

②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B.①主缚者亦然②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C.①牖其前以通明②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

D.①余叩所以②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4.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天时顺正 B.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C.吾辈无生理矣 D.唯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馀

5.下列加线词语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B.贫者则面语之

C.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D.夜缒而出,见秦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利系者之多利:获利

B.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剂:(财产的)等差

C.遂缚以出,不羁晷刻羁:捆绑

D.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情:案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B.①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D.①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②其孰能讥之乎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言同,(余)于是乎书 B.(胥)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C.狱具矣,胥某谓(某姓兄弟)曰 D.(某姓兄弟)复请之,吾辈无生理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写胥吏贪赃枉法的一组是

①少有连,必多方钩致②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③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④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⑤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⑥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②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③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七、学后感悟

八、课后复习

九、拓展探究

《不完全酷刑档案》一部反映中国古代反映古代司法的黑暗和法律的不完善。

狱中杂记译文

狱中杂记译文

兵部,清代掌管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刑部,掌管刑法、狱讼之事。窦:孔穴,此处指在监狱墙上开的洞。】 日四三人。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色激动地说:“这是瘟疫发作了呵。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 现在气候和顺正常,死的人还稀少,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询问(造成这种 所以。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 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容易传染,传染上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 【洪洞:洪洞县,在山西。作:神色激动。天时:自然运行的时序。日:每天,名词做状语。叩:询问。所以:……的原因。是:这。遘:逢,遇,此处按上下文意译为被传染。属:类。】 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牗 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四座老监,每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的屋里,在此屋 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 前面的墙上开窗户用来通光亮,屋顶部开有天窗用来通透空气。旁边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 而系囚常二百余。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 闭其中,与 可是关押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都封闭在牢房里,和 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 卧,春气动,鲜 食物的气味相互混杂。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 【为老监者四:定语后置句,“四”做定语。中央:古今异义,此处指处于中间的屋子。牖:名词做动词,开窗洞。极:顶点,最高的位置。薄:迫近,接近。管键:.管,钥匙;键,锁簧。矢溺:大小便。矢,同“屎”。溺,同“尿”。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狱中杂记参考翻译及赏析

3 狱中杂记 课文翻译: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站起来说道:“这是瘟疫发作了呵。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每天十多人。”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得这种传染病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每座老监有五间房子,看守们住在当中一间里,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屋顶也开有天窗用来透气。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尿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避开,这就是传染上的人多的原因。更值得奇怪的是,那些大强盗和犯案多次的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精气特别旺盛,染上这种病症的十个当中没有一两个,有的即使染上了,随即也就好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为罪轻被押以及被牵连的,被当作人证而不该受法律制裁的人。” 我说:“京城里有顺天府的监狱,有五城兵马御史衙门的监狱,为什么刑部衙门监狱里关押的犯人竟多到这种程度呢?”杜君说:“近年来的诉讼案件,(只要)案情稍微重一点,顺天府、五城兵马御史衙门就不敢专擅判决;再加上掌管京城九门守卫工作的步兵统领访查、缉捕、检举、盘查出来的犯人,统统归刑部监狱关押;而十四司的郎史、员外郎当中的那些喜欢多事的,以及官署内管文书的小吏、典狱官、看守们,都以关押的人越多为利,稍有牵连,必千方百计地捉来。如果进了监狱,不管有罪无罪,一定给戴上脚镣手铐,关在老监里,使(他们)痛苦得无法忍受了,然后就劝导他们去找保人,放他们出狱住在老监的外边,估计他们家里拥有的财产作为勒索的标准,而得来的钱就由官和小吏瓜分了。中产以上的人家,都竭尽自己的资财来找保人,家产少一点的,要求去掉脚镣手铐住到老监外面的板屋里,费用也要好几十两银子。只有(那些)非常贫穷无依无靠的犯人,才戴上刑具关押,一点也不宽容,还把他们做为标本警告其余的犯人。有的同案被囚的人,犯罪情节严重的反而出来住在外面,而罪轻的、无罪的却遭受那披枷戴锁的痛苦。他们心里积聚着忧愁愤恨,睡眠饭食又违背常规,等到生了病,又没有药物治疗,所以常常造成死亡。” 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刑犯外,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押在一座监狱里,手脚不得上刑具,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有人说:“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如果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这才)是拔出根本塞住源头的办法。”和我同案被关押的朱老先生、姓余的书生及早在狱中的同官县的僧某人,先后传染上瘟疫死去,他们都是不应该受到重罚的。又有个姓什么的用不孝的罪名控告他的儿子,(他)左右的邻居(受牵连)被戴上刑具关进老监,整夜大哭大叫直到天亮。我对这些事有感触,就拿杜君的话普遍询问狱中的人,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便写了下来。 凡是判了死罪的案件上奏(以后),刽子手就先等在牢房外面,支使他的同伙进去勒索财物,这叫做“斯罗”。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亲属(谈),对贫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对)其中受凌迟碎剐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就先刺心脏;不然四肢砍完了,心还不会死。”(对)其中受绞刑的,就说:“要是顺从我,开始一绞就能断气;不然绞三次(还要)加用别的刑具,然后才能死去。”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因此,有钱的贿赂往往要花几十两

九年级数学旋转学案(学生)

23.1 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 1.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合作交流: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 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图形的旋转定义: 旋转中心: 旋转角:

三、应用迁移: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四、巩固练习 教材P56 练习1、2、3. 23.1 图形的旋转(2) 学习目标 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学习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 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 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 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 (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 二、合作交流: 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

【优质文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 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 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 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盲。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 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 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 的冰雪之中。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来迟()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 羸弱:告罄: 3、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 12.1.18.南极点 12.2.17.埃文斯死去 12.3.2. 12.3.21.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 12.10.29. 12.11.12.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6、摘录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2——3句),并简单赏析。

狱 中 杂 记·文白对照翻译教学文案

狱中杂记〔清〕方苞 1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有洪洞令杜君者,康熙五十一年三月,我被关在刑部监狱里,亲眼看到死后从牢墙的洞口被拖出去的犯人,每天有三、四个,有位曾任过洪洞县令的杜君,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杜君曰: 站起来对我说:“这是发生了瘟疫。现在天时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多到每天要死十几个。”我向他询问原因,杜君说:“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 “这种疾病非常容易传染,得了瘟疫的人,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陪伴他同起同卧。而狱中设立了四个老监,每监分五个牢房。 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看管犯人的狱卒住在正中那间。他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照明,屋顶开一个天窗通气。两旁四间则没有窗户,但是关押的犯人常常多达二百多个。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每到傍晚就锁门,犯人的大小便都拉在牢里,臭气与食品的气味相混杂。到了寒冬,贫穷的犯人就睡在地上,春天一到, 鲜不疫矣。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 很少不生病的。狱中的老规矩,天快亮时才开锁。到了半夜,活人和死人脚挨脚、头并头而睡,没有办法回避, 此所以染者众中。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这样得传染病的人就多了。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大盗、惯贼、杀人要犯,却体质强壮,精力旺盛,被传染上疾病的十个中不到一、二个或随有瘳。其骈死者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余曰:“京师有京兆狱,即使有的得了病,随即又痊愈了。那些接连死去的,都是因轻罪被关押的人,以及被牵连作证而依法不该判罪的。”我说:“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有五城御史司坊,为什么刑部监狱关押的犯人如此之多?”杜君说:“近年打官司,案情较重的,京兆狱和五城御史衙门都不敢擅自判决;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 加上九门提督所搜捕查究的犯人,都归刑部拘禁。而十四司正副郎官中乘机营私者以及掌理文书的小吏、狱官、小卒,都把多关押人视作有利可图,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稍有牵连的人,一定千方百计拘捕到。一旦投入监狱,不问有罪无罪,必定戴上手铐脚镣,关进老监,使他们痛苦不堪,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 然后劝诱他们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才放他迁出狱外,狱官估计他家财产来定敲诈的数额,得钱后官吏就坐地分赃。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尽家财去找人取保,次一等的人家,只求脱掉镣铐,住在监狱外的板屋,也得化费数十两银子;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 只有极其贫困而又无依靠的囚犯,则被铐得很紧,以作为样子来警告其余的犯人。有时同是一个案子,案情罪行严重的,反而能居住在监狱外, 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而罪轻或无罪的人却遭受其害。这些人忧愤积结,饮食起居又不正常,一旦染病,又缺医少药,所以往往死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每质狱辞,必于死中求其生。 我见皇上有爱惜生灵的品德,和以往那些好皇帝一样,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而无辜者乃至此。倘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 而如今无辜者竟然到了这个样子。假使仁人君子向皇上直言:除死刑犯以及发配到边远地充军的重刑犯外, 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所全活可数计哉! 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结案定罪的犯人,可以另外关在一座监狱里,不给他们上手铐和脚镣,这样,所保全而活下来的人能数得清吗! 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倘举旧典,可小补也。” 或者说监狱原有的五个牢房,定名为临时拘留所,让那些正在打官司而没有结案定罪的人住。这样即使实行过去的规章制度,也可以稍有补益。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此中可细诘哉!”杜君说:“皇上开恩,凡犯罪官员住板屋;如今贫困犯人转到老监关押,而大盗中却有住板屋的人,这里面是可以仔细查究的啊!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 不如安置在另一所监狱里,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我一起被捕的朱老先生、姓余的青年,和狱中的同官县僧某, 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先后得了传染病死去,都是不应该判重罪的。又有某人因儿子不孝控告他儿子,左右邻居也被牵连关押在老监,呼天喊地一直到天亮。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我十分感慨,并以杜君所说的话广泛核实,大家所说的都相同,于是我就写了下来。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导学案(A13) 班级姓名 主备人:景伟华审核人:使用人 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自学导读 一)预习内容:认真阅读课本第 72页到第74 页。 二)知识要点: 1.旋转的概念: 在平面内,将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旋转角: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注意:(1)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2)图形上的每一个点在一次旋转中的三要素都相同。(3)旋转不是在空间内,而是在平面内。(4)旋转方向影响旋转角,旋转角取决于:旋转方向(逆时针还是顺时针);转动角度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 1.下列现象属于旋转的是() A摩托车急刹车时向前滑动 B、飞机起飞后冲向天空的过程 C、幸运大转盘转动的过程 D、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2.如图所示,三角形AOB绕O点旋转得到三角形COD,在这个过程中: (1)旋转的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到了什么位置? (3)AO与C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DO呢? (4)∠AOC与∠BOD大小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展示1:将一图形绕着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700后,再绕着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200,这时如果要使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需要将图形绕着点O什么 方向旋转多少度?() A、顺时针方向500 B、逆时针方向500 C、顺时针方向1900 D、 逆时针方向1900 2:如图所示,正六边形ABCDEF能通过一个等边三角形旋转而得到 吗?如果能,请你指出它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如果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

21.《猴王出世》练习册

2015.4.29上午第一节五一语文 上节反思: 根据课堂授课情况来看,学生预习的很不错。根据练习册批改情况,掌握情况不错。 本节任务: 第21课练习册。 教学重难点: 1.第二题 2.第三题 3.第五题 课型:习题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是抄写词语,没有同学写错。不讲,但是学生要齐读一遍; 二、第二题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这几个字都是古义,和现在的意思有所不同,需重点讲 1.名曰傲来国。 “曰”在前面《杨氏之子》讲过,是“说”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并不是“说”,而是“叫做”,要和以前的区分开。 2.直至源流之处 “至”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到。也就是直到源流之处。 3.复瞑目蹲身

“复”是再一次、又一次,这个在讲课的时候讲过,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写对了。 4.人而无信 信:信用。这个课本上面有。但是有些同学还是写错了。 这四个写完以后需要背诵记忆。 三、查字典题 这种题一般包括音序、音节、部首、剩余笔画、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几方面。其中音序是最简单的,但是错误率却很高,很多同学记不住音序要用大写。经过一个学期的纠正,多数同学都能记住了。本次答题只有两位同学音序还是用的小写。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需要把意思带入词语中理解。 1.喜不自胜、引人入胜的“胜”,音序S,部首“月”,除部首还有5画。在“喜不自胜”中,“胜”的意思应该是“能够承担”,意思是这种喜悦非常的强烈,让人难以承担自己的表情;在“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优美的”。引人入胜一般用于描写景物的句子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吸引人进入到这个优美的地方。 2.变化多端、端坐的“端”,音序D,部首“立”,除部首还有9画。在“变化多端”中,“端”的意思是“项目”,即变化的项目(内容)有很多。在“端坐”中,“端”的意思是端正。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根据批改情况来看学生都能答出来。

人教版高一数学《旋转体》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旋转体》导学案班级:姓名: 使用日期: 【课堂探究】 一.【素养培育】 知识点一圆柱、圆锥、圆台 (1)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矩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2)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直角三角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3)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将直角梯形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称为 . 思考1:类比棱台,圆台可以看成用平面截圆锥得到的几何体吗? 知识点二旋转体 用类似上述圆柱、圆锥、圆台的形成方式构成的几何体都是旋转体.其中,旋转轴称为旋转体的轴.在轴上的或它的 )称为旋转体的高.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称为旋转体的 ,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称为旋转体的侧面.而且,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称为母线.在旋转体中,通过轴的平面所得到的截面通常称为 . 思考2: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都有什么几何特征? 目录11.1.5学案序号 课题旋转体课型新授课课时第 2 课时编写人审核人学科联系人签字 学法指导 1.仔细阅读课本,课前自主完成导学案; 2.限时独立完成,书写规范;课上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课标要求 1.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旋转体的结构特征,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 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知道球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达成 通过学习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旋转体的结构特征和表面积的公式,并 且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体现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知识点三球 (1)一个半圆绕着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称为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称为球.形成球面的半圆的圆心称为球的球心.连接球面上一点和球心的线段称为球 的 .连接球面上两点且通过球心的线段称为球的 . 球面可以看成空间中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 . (2)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一个圆面(圆及其内部).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称为球的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称为球的小圆. (3)若半径为R的球的一个截面圆半径为r,球心与截面圆的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d=22 ,如图. R r (4)如图,把地球看成一个球时,经线就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半个大圆,赤道是一个大圆.其余的纬线都是小圆.经度(取值区间为[0°,180°]),纬度(取值区间:[0°,90°]). 知识点四球的结构特征 (1)过球心的截面都是全等的大圆面. (2)球心与截面所截得的圆的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外接于长方体,长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 二.【素养提升】 题型一圆柱、圆锥、圆台等简单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过圆柱的两条母线的截面是一个矩形 (B)圆锥过轴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 (D)圆台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面 [例2] 直角梯形分别以AB,BC所在直线为轴旋转,试说明所得几何体的形状. 方法技巧: 即时训练1-1:(1)下列几何体是旋转体的是(只填序号).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1

猴王出世导学案

21《猴王出世》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叙事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石猴”勇敢顽皮、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2、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像力。 学习方法: 自学讨论、合作交流与读、议、想相结合。 学习重点: 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知道古代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课前预习: 1、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搜集《西游记》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你知道猴王是谁吗?

()你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那你知道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 () 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二、自主学习 1、导语: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何不同?() 2、按照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的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3、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遂()有獐()鹿猕()猿顽()耍 挈()女去耶()瞑()目石窍() 石碣()镌()着挠()腮 4、解释下列词语 围圆:序齿: 遂有(:)灵通(:)之意。 石窍:石碣: 镌着()楷书大字。喜不自胜: 瞑目:造化: 耍子:所在: 天造地设:家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拱伏无违:抓耳挠腮: 力倦神疲: 5、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自学效果,纠正错误读音。比一比哪一组学习的效果最好。之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注意说得有条理,要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 6、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三、精读分析: 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2)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 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3)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注意语调。 3、“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旋转第一节导学案2

《旋转》第一节图形的旋转导学案2 主编人:占利华主审人:文档设计者:设计时间:文档类型: 文库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Word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放心下载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初步地加以应用;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作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图形的旋转,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旋转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认识旋转变换,运用旋转变换的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重点】 图形旋转的性质的初步应用。 【难点】 旋转变换性质的应用(尤其是作图)。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______沿着某个方向转动______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点O叫做______,转动的角叫做______.因此,图形的旋转是由______和______决定的. 2.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点叫做这个旋转的______. 3.如图,△AOB旋转到△A′OB′的位置.若∠AOA′=90°,则旋转中心是点______.旋转角是______.点A的对应点是______.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B的对应角是______.∠BOB′=______. 3题图 4.如图,△ABC绕着点O旋转到△DEF的位置,则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是______.AO=______,AB=______,∠ACB=∠______.

4题图 5.如图,正三角形ABC绕其中心O至少旋转______度,可与其自身重合. 5题图 6.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如果绕其对角线的交点O旋转,至少要旋转______度,才可与其自身重合. 7.钟表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旋转现象,那么分针匀速旋转时,它的旋转中心是钟表的旋转轴的轴心,经过45分钟旋转了______度.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阅读教材58—59页内容,思考: 1、教材中图23. 1—7和图23. 1—8分别是改变旋转中的那些要素而设计的图案? 2、利用旋转设计图案时,基本图形唯一吗?旋转角的度数唯一吗? (三)归纳总结: 1 一般地,可以根据定义得出旋转的以下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 旋转基本概念 (四)、自我尝试: 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及一点P. 求作:四边形A′B′C′D′,使得它是由四边形ABCD绕P点顺时针旋转150°得到的.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21《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侣俸中学陶鸿中 导学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导学重点: 1. 快速阅读课文,注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团结合作、为他人业绩做证,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学难点: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重要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导学课时:3课时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73课时) 导学要点: 1.南极图片欣赏导入及作者介绍 2. 积累字词、自读课文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等。唯一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拽(zhuài)着战栗(lì)堡垒(lěi)辜(gū)负凛冽(lǐn liè)贮藏(zhù cáng)wú)宁吞噬(shì)羸(léi)弱蹒跚(pán shān)步履(lǚ)qìng)坚持不懈(毛骨悚(sǒng)然怏(yàng)怏不乐)姗来迟小心翼(忧心忡(chōng疲惫(bèi)不堪语无伦(lún)次)踉跄(qiàng)跄海市蜃(shèn)楼 3、据意写成语。 (1)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懈:松懈。 (2)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3)千辛万苦:形容极多的艰辛劳苦。 (4)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5)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6)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7)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8)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 (9)忧心忡忡:忧愁的样子。 (10)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11)踉踉跄跄: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踉跄:走路不稳。

《狱中杂记》注释及译文

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余 在刑部 狱, 见 死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间,我(被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 而由窦 出 者, 日 四三人。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 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刑部狱:清 ? ??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窦(dòu ):孔穴。这里指监狱墙上打开的小洞。 有 洪洞 令杜君者,作而 言曰:“此 疫(狱中)有个原洪洞县的知县杜君,神情激动地说道:“这是瘟疫 作 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 尚稀 ,往岁 多 至发作了啊。现在气候正常,死的人还不多,往年(这时候)多到 日十数人。”每天十多人。”??? 洪洞(tón ɡ)令:洪洞县令。洪洞,今山西洪洞。清代属山西平阳府。作:神情激动。 ???疫作:瘟疫流行。天时顺正:气候正常。余叩 所以。我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叩所以:询问原因。 杜君曰:“是 疾 易 传染,遘 者 杜君说:“这种疾病很容易传染,得这种传染病的人, 虽 戚属 不敢同 卧 起。而狱中为老监者四,即使是他的亲属,也不敢同他一起居住。而狱中有老监四座, 错误! 错误! 旁 四 室 则无之 , 而 系 囚 常旁边的四间牢房却没有开窗,可是关在里面的犯人经常有 二百余 。每薄暮下 管 键,矢 溺皆 闭 其 中,二百多人。每到傍晚便落了锁,犯人的屎尿也都封闭在牢房里, 与饮食之气 相 薄,同食物的气味混在一起,??? 遘者:得这种传染病的人。遘(ɡòu ):遇、遭受。牗(yǒu )其前:在前面(墙上) ???开一个窗洞。牖,窗。屋极:屋顶。薄暮:黄昏。管键:锁钥。矢溺:大小便。矢,同“屎”。溺,同“尿”。相薄(bó):相混杂,相侵袭。薄,迫。 又 隆 冬, 贫者 席地而卧, 春 气 动,再加上严冬时节,贫穷的犯人在地上睡觉,等到春天地气上升, 鲜 不疫矣 。 狱中成 法 , 质明 启钥,方很少有不生病的。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正明的时候才开锁, 夜 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 卧 ,无 可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

生活中的旋转教学设计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生活中的旋转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曲道鹏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而且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又经历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八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他们有强烈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愿望,这些对本节的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旋转是三种变换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图形也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对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仍会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旋转,进而探索其性质。因此,旋转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也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重点: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难点: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构成游戏的模块均是由一个小正方形平移变换而来,通过学生玩游戏,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 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