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筑

广州建筑
广州建筑

涂防水材料,本次研究的喷涂聚氨酯/聚脲弹性体是一种性能较优的材料,但问题是目前价格较贵,难以推广使用。建议今后在矿山法的隧道及车站采用喷涂防水层方向上应进一步开展以下工作:

①进一步选择性能符合要求,价格合适的涂料。

②改进初支喷射混凝土工艺,确保基层表面质量。

③应该认识到,初支围岩注浆是保证工程防水质量的重要环节,注浆后初支表面应以无线漏、滴漏等有明水淌流,只允许有湿渍等要求作为质量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微波,等.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的理论与实践[J].上海涂料,2003,41(4):8-12.

[2]朱万章.聚脲—聚氨脂反应喷涂成型技术及应用[M],1999.

[3]黄微波,等.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吴怀国,赵德海,孙志恒.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应用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3,1(3):

232-235.

[5]黄微波,杨宇润,王宝柱,等.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在我国发展和展望[J].聚氨酯工业,2002,17(2):6-9.

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垃圾的管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政策缺乏连贯性和权威性,管理上存在着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致使量大面广的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治理。理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对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治理,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是很有意义的。1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的一些主要城市对建筑垃圾及渣土的管理工作基本实行市、区二级管理体系。《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规定本行政区内建筑垃圾的管理由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以广州市为例,涉及建筑垃圾管理的部门机构包括:建设委员会、市容环境卫生局(余泥渣土排放管理处)、环境保护局(市环境监察支

建筑垃圾管理问题的探讨

庞永师黄斌江素莹

(广州大学商学院,广州510006)

摘要: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建筑垃圾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设置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设置问题上提出“小循环”与“大循环”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建筑垃圾;职能;管理

DiscussionontheGovernmentManagementofConstructionWaste

PANGYong-shiHUANGBinJIANGSu-ying

(CollegeofBusiness,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

Abstract:Thepaper,takingGuangzhouforexample,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ofgovernmentonthemanagementofconstructionwaste.Somesuggestions,suchas“smallcirculation”and“bigcirculation”mode,totheameliorationforthefunctionandorganizationofgovernmentonconstructionwasteareputforwardintheend.

Keywords:constructionwaste;function;management

!!!!!!!!!!!!!!!!!!!!!!!!!!!!!!!!!!!!!!!!!!!!!第36卷2008年第5期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Vol.36No.5,2008

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交警等部门,各部门主要职责是:

(1)建设委员会:市建委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城市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协调城市管理监察和环境综合治理;协调市属各区、县级市及建设系统各有关专业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城市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市建委是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管理的职能部门。

(2)市容环境卫生局:市容环境卫生局的主要职责包括对城市道路的环境卫生、机动车清洗行业的检查;对在市区内运行的机动车辆和船舶容貌、防漏设施以及在运输过程中撒漏进行检查、监督和依章处理;对可回收垃圾的再生资源的处理等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相关配套建设规划、设计、建设和机械创新研究及制造工作。市容环境卫生局是对建筑垃圾进行具体管理的主管部门,下设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所,负责组织、编制对全市余泥渣土排放、运输、受纳的工作,并进行监督,协调执法部门处理违章案件。

(3)环境保护局:市环境保护局的主要职责包括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组织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市环境保护局是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过程进行环境监测的职能部门。

广州市环境监察支队是市环境保护局下属的执法队伍,对外行使具体的环境监督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市属及市属以上排污者的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和二氧化硫排污费的征收工作,依法对市属和市属以上排污者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4)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是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综合执法机关,主要是履行对各种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权,集中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和部分城市规划、公安交通占道、工商、民政、环境保护、建工、房产管理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是对建筑垃圾排放、运输过程违章行为行使处罚权的职能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总队和本辖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5)公安交通警察:公安交通警察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审验,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登记后上路行驶的机动车,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根据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采取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交警部门是监督建筑垃圾运输过程的职能部门。

2政府部门职能和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广州市建委、环卫局、环保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交警这五个建筑垃圾管理中涉及的主要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设置,至少存在几个问题:

(1)管理上存在盲点。各工地的建筑垃圾排放量和其他工地回收需求量的统计和调度工作,缺乏一个特定的职能部门进行统筹;对于工地内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缺乏指导和监督。

(2)职能上缺乏连贯。如夜间发生了泥头车撒漏情况,环卫部门立即进行取证后,必须对被污染的路面进行及时清理,城管部门次日白天再去取证已不可能。这样就导致了环卫与城管部门在监管和执法上难以统一,容易造成管理与处罚脱节。

(3)责权上不太清晰,多头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泥头车的管理,处于一种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的状况,而且各部门各管一个环节,彼此之间又缺乏协作、配合,甚至部门管理之间的管治力相互抵消,以致给泥头车违章违法以可乘之机。部门的多头管理,容易造成推诿现象。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将弱化政府职能,不利于建筑垃圾的管理。

2008年第5期庞永师等:建筑垃圾管理问题的探讨43

广州建筑GUANGZHOUARCHITECTURE2008年第5期

3完善政府部门的职能和机构设置

政府职能的协调和部门设置的完善,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与管理的效率。根据建筑市场的大小,我们提出“小循环”管理和“大循环”管理的理念。“小循环”是建筑垃圾在建筑工地自行消化,一般的有废木料、部分余泥等;“大循环”则是各建筑工地之间以及工地和建筑垃圾的回收点之间的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根据“小循环”与“大循环”的管理理念(见图1),提出以下建议:

(1)成立权威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办。对政府机构中职能重叠的部门进行优化重组,成立独立的管理建筑垃圾的监督机构——

—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办,隶属于当地建设委员会。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办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回收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负责牵头处理建筑垃圾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这样不仅能解决部门分工重叠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使部门分工更系统化,而且还能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不断地强化政府职能,保证机构之间职能的连贯性。

(2)建立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车辆从进出工地、车身冲洗、排放、受纳、运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因此以前不同职能部门单一的执法难以对泥头车运输的整个环节链进行有效的管理。为此建委、交警、环保、环卫、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健全告知、举报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对正在排放、受纳余泥渣土的建设工地和在用余泥渣土运输车辆进行联合整治;加大对无证排放、受纳、运输余泥渣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贯彻“谁雇请、处理谁”和“谁违规、处理谁”的原则,严厉打击雇请无证运输的违法行为。

(3)加强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管理。针对“小循环”管理,鼓励各施工现场驻守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进行指导,对相关回收利用的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对建筑垃圾的产量、处理方法、处理成本、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并将相关数据上报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办,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加强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宣传,提高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意识,让他们在建筑设计、施工现场以及各个施工环节中都充分考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和利用问题,提高综合利用的效率。

(5)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针对“大循环”管理,建筑垃圾市场中的调配也是管理的重点。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办负责调控各地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和流向,进行精确的规范管理;编制建筑垃圾的调配计划,对哪个地方施工有渣土产生,哪个地方需要土方,进行综合的调配;公布各地建筑垃圾的相关信息,促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市场化

图1循环管理示意图

4结束语

坚持不懈强化“小循环”与“大循环”的管理理念,加强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管理,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不断改进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解决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意识,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再造的成效,最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

参考文献

[1]庞永师,杨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研究[J].建筑科学,2006(02).

[2]冯国伟.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