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姆斯顺序分离工艺流程

鲁姆斯顺序分离工艺流程
鲁姆斯顺序分离工艺流程

鲁姆斯(Lummus)顺序分离工艺流程

由裂解单元来的裂解气经压缩脱除大部分重烃和水、经碱洗脱除酸性气体,深度干燥后进入脱甲烷塔,由脱甲烷塔塔顶分离出甲烷和氢后,釜液送至脱乙烷塔,由脱乙烷塔塔顶分离出乙烷和乙烯,塔釜液送至脱丙烷塔……依此各组分按碳一、碳二、碳三……的顺序先后分离,最终由乙烯精馏塔、丙烯精馏塔、脱丁烷塔分别得到乙烯、乙烷、丙烯、丙烷、混合碳四、裂解汽油等主副产品。

裂解单元

裂解单元主要包括裂解炉系统和急冷系统两部分。

1、裂解炉系统的工艺过程

裂解炉系统主要包括原料供应系统、裂解炉、和燃料供应系统三个部分。

(1)原料供应系统从界区来的液态原料由进料泵加压后,经进料预热器加热至60℃左右进入各裂解炉。由分离工序返回的循环乙烷、丙烷经预热器预热至60℃左右后在流量控制下进入乙烷裂解炉裂解。

(2)裂解炉裂解炉分对流段和辐射段两部分,对流室在辐射室上侧。在流量控制下进入对流段的原料预热盘管与烟气对流换热,然后同加入的稀释蒸汽(DS)按相应的汽/油比混合进入混合预热盘管加热后进入辐射段裂解。

辐射段炉管出口的裂解气,每两组合为一股进入急冷锅炉与高压锅炉给水换热迅速冷却以终止二次反应,同时产生超高压蒸汽(SS)。

急冷锅炉急冷后的裂解气,用循环急冷油直接喷淋,由温度调节器调节其喷淋量将裂解气温度降至规定值,然后汇合送入汽油分馏塔。

(3)燃料供应系统裂解反应需要吸收大量热能,这些热能只能由燃料供应系统提供,燃料供应系统向裂解炉和蒸汽过热炉提供燃料气和燃料油。燃料气的来源主要是装置自产的甲烷氢和界外补充液化气(主要为C4抽余油)。补充燃料气经汽化和过热后,与装置自产的燃料气相混合送到裂解炉。

2、急冷系统的工艺过程

急冷系统主要包括急冷油系统、急冷水系统和稀释蒸汽发生系统。下面对这三大系统作简要阐述。

(1)汽油分馏塔及急冷油系统裂解气进入汽油分馏塔被进一步冷却,汽油和更轻组分作为塔顶气相送至水急冷塔。塔釜采出的急冷油大部分由急冷油循环泵加压后送往稀释蒸汽发生器,然后分别经油急冷器及工艺水预热器返回汽油分馏塔;小部分急冷油在液位控制下进入裂解燃料油汽提塔进行汽提,汽提后塔顶气相返回汽油分馏塔,塔底裂解燃料油经冷却后送至裂解燃料油贮罐。

(2)急冷水系统从汽油分馏塔塔顶出来的裂解气进入水急冷塔的底部,与上面下来的急冷水逆流接触换热,冷却到规定温度(一般小于42℃)后从塔顶排出,送入裂解气压缩机的一段吸入罐。裂解气中的裂解汽油和水蒸汽在水急冷塔中被冷凝下来,送到急冷水沉降槽进行油水分离。在沉降槽中分离的裂解汽油溢流进入到沉降槽的油侧,从油侧排出的裂解汽油分为两股:一股由洗涤汽油泵将裂解汽油送到压缩工序;另一股由裂解汽油回流泵加压后分为两股:一股在温度和流量的串节调节下,进入汽油分馏塔塔顶,作为该塔的回流;另一股在液位控制下,将裂解汽油送入压缩工序的汽油汽提塔。由压缩工序返回的废汽油和洗涤汽油进入急冷水沉降槽的油侧。

(3)工艺水系统由急冷水沉降槽油水分离侧的底部排出的工艺水,由工艺水进料泵加压后,进入工艺水进料预热器,与工艺水汽提塔塔顶排出的气体进行换热后进入工艺水汽提塔。

从急冷水沉降槽中分出的油,大部分作为回流返回到汽油分馏塔,剩余部分去压缩单元的汽油汽提塔汽提。

工艺水汽提塔用再沸蒸汽或新鲜蒸汽汽提,塔顶汽提出的酸性气体和轻烃经工艺水进料预热器与工艺水进行换热后,返回到急冷水塔塔釜。塔底工艺水由稀释蒸汽发生器进料泵依次经NO.1和NO.2工艺水预热器进入稀释蒸汽汽包,稀释蒸汽汽包中的工艺水靠热虹吸原理在NO.1稀释蒸汽发生器中以急冷油为热源产生稀释蒸汽。稀释蒸汽不足部分可用中压蒸汽为热源在NO.2稀释蒸汽发生器中发生,并用此股中压蒸汽在稀释蒸汽过热器中将稀释蒸汽过热至规定温度(一般为180℃)后返回裂解炉,中压蒸汽还可以直接补入稀释蒸汽系统,以控制去裂解炉的稀释蒸汽压力。

压缩单元

压缩单元主要包括裂解气压缩系统和压缩制冷系统两大部分。

1、裂解气压缩系统

来自水急冷塔的裂解气进入裂解气压缩机一段吸入罐,分离出所夹带的水及重烃,罐内液相经泵送到水急冷塔,气相进入裂解气压缩机第一段压缩后,经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第二段吸入罐,分离出部分水和重烃,进入裂解气压缩机第二段压缩后,经冷却后进入第三段吸入罐,分离掉部份水和重烃,进入压缩机第三段压缩并经冷却后进入三段排出罐,再次分离掉部份水和重烃,将裂解气过热后进入酸性气体吸收塔脱除酸性气体。脱除了酸性气体的裂解气进入四段吸入罐,分离掉夹带的水后进入压缩机第四段,压缩并经冷却后进入第五段吸入罐,分离掉水及烃类的裂解气进入压缩机第五段压缩并经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干燥器进料洗涤塔,分离掉苯及重烃类。

(2)段间凝液裂解气压缩过程产生的冷凝液作如下处理:三段排出罐的液体和凝液气提塔上部的烃水混合物在液面控制下一起返回到三段吸入罐,并在此闪蒸。三段吸入罐的液体,在液面控制器控制下进入二段吸入罐,凝液在二段吸入罐内进行油水分层,下层水相由液位控制送入水急冷塔;上层油相经泵加压后和来自急冷水沉降槽分离出的重汽油一起送至汽油汽提塔。汽油汽提塔气相返回至一段吸入罐,经汽提除去碳四(C4'S)以下轻组分的塔釜裂解汽油送往贮罐。五段吸入罐的水相、裂解气干燥器进料洗涤塔的水相和该塔回流罐底部的水相,一起送入四段吸入罐,四段吸入罐中的液体返回到裂解工序的水急冷塔。五段吸入罐的油相经加热后和裂解气干燥器进料洗涤塔塔釜油相被分别作为凝液汽提塔的两股进料,凝液汽提塔塔釜用工艺蒸汽(PS)加热,汽提出凝液中含有的全部碳二(C2'S)及部份碳三(C3'S),塔顶气相返回至四段吸入罐,塔釜液相被送至脱丙烷塔。

(3)裂解气的碱/水洗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投产的国内几大乙烯装置,原设计均采用胺洗和碱洗系统,经改造后目前大多已改为碱/水洗,碱/水洗系统由三段碱洗和相应的水洗段组成。

压缩制冷系统

压缩制冷系统主要包括丙烯制冷压缩机、乙烯制冷压缩机和甲烷制冷压缩机,在近年来的装置改造中,又增加了二元制冷和三元制冷等新技术。压缩制冷系统为深冷分离提供了必要的冷量。

(1)丙烯制冷压缩机丙烯制冷系统是一个经多级压缩、多级节流的循环系统,使用汽轮机驱动离心式压缩机。在乙烯装置中,丙烯制冷系统为裂解气分离系统提供-40℃以上的各温度级的冷量。乙烯装置的丙烯制冷系统一般设置四个制冷级位分别提供-40℃、-23℃、2℃、18℃四个温度级的冷量。

(2)乙烯制冷系统国内乙烯装置的乙烯制冷系统以设置三个温度级居多,为多段压缩、多级节流的封闭循环系统,并与丙烯制冷压缩系统构成复叠制冷。该压缩机是用蒸汽透平驱动的三段离心式压缩机,为深冷分离提供-62℃、-75℃、-101℃三个温度级的冷剂。

(3)甲烷制冷压缩机在裂解气深冷分离装置的脱甲烷过程中,为减少甲烷中乙烯含量以保证较高的乙烯回收率,脱甲烷的操作温度需降低至-100℃以下。为保证回收的甲烷馏分和氢馏分达到95%左右的纯度,其操作温度需降低至-170℃左右。乙烷装置中的甲烷制冷系统采用丙烯—乙烯—甲烷复叠制冷系统,甲烷压缩机一般为两段活塞式压缩机,段间设置冷却器。

(4)二元制冷压缩机在近几年的乙烯改造和扩建中,有多套装置采用了二元制冷技术。在二元制冷系统中,主要以甲烷、乙烯为制冷剂,并配有少量氢气,甲烷、乙烯和氢气的比例控制在49%、49.5%、1.5%,确保制冷效果。

(5)三元制冷压缩机在多元压缩制冷中,除二元制冷被广泛应用外,近年来三元压缩制冷技术也被应用于生产实际。

三元制冷压缩机是一台带有段间冷却的三段离心式压缩机。一段吸入罐顶部气相进入一段压缩,增压到1.138MPa(表压)、82.5℃,经过三元冷剂一段冷却器水冷至1.123MPa(表压)、40℃后进入二段吸入罐,二段吸入罐的气相进入二段压缩增压到1.601MPa(表压)、57.6℃,再经三元冷剂二段冷却器水冷后进入三段吸入罐,三段吸入罐的顶部气相进入三段压缩。

分离单元

分离单元主要分为冷区和热区两大部分,这两部分的划分主要是以其操作温度来界定的。对于冷区和热区所包括的系统,各装置的划分不尽相同,在此以某乙烯装置为例对分离单元作一介绍。该装置冷区主要包括裂解气干燥、冷箱、脱甲烷塔、脱乙烷塔、碳二加氢反应器和绿油洗涤塔、乙烯精馏塔、甲烷化反应器和乙烯产品的贮存和外送几大系统;热区主要包括高低压脱丙烷、碳三加氢、甲烷汽提塔、丙烯精馏塔、丙烷精制和碳三液化气再蒸塔、脱丁烷塔、火炬和火炬回收几大系统,下面分别作简要说明。

(1)裂解气干燥

来自压缩工序的合格裂解气进入裂解气干燥器进行脱水干燥。裂解气干燥器设有二台,一台运转,一台再生备用,裂解气干燥器的吸附周期为24小时。干燥剂采用3A0分子筛,经干燥后裂解气水含量小于1mg/m3(露点达-70℃)。干燥剂利用高压甲烷进行脱水再生,再生气被冷却后送到燃料气系统。

(2)冷箱

干燥后的裂解气冷箱系统,裂解气依次经过乙烯精馏塔中间再沸器、脱甲烷塔NO.1进料冷却器、乙烷蒸发器、脱甲烷塔NO.2进料冷却器、脱甲烷塔再沸器后,再经脱甲烷塔 NO.3进料冷却器、脱甲烷塔中间再沸器等换热器、脱甲烷塔NO.4进料冷却器等换热器进一步深冷到-72℃后进入脱甲烷塔NO.1进料分离罐。脱甲烷塔NO.1进料分离罐顶部的气体被分成二股:一股进入NO.4尾气换热器和脱甲烷塔NO.5冷却器,被冷却至-99℃,然后进入脱甲烷塔NO.2进料分离罐。脱甲烷塔NO.1进料分离罐顶部的另一股气体进入NO.7尾气换热器,被冷却至-99℃,然后进入新的脱甲烷塔NO.2进料分离罐。脱甲烷塔NO.1进料分离罐的液相分成两股量,分别进入脱甲烷塔进料分流换热器。从两个换热器出来的物料的一部分汇合后用-101℃的乙烯冷剂进一步冷却后作为脱甲烷的第三股进料,另一部分经节流后返回换热器冷却换热器进料后作为脱甲烷塔的第四股进料。

甲烷氢分离罐罐顶产出高纯度的氢气产品,罐底液相主要为甲烷。高纯度的氢气在冷箱中回收冷量后到甲烷化系统,液相甲烷经节流膨胀为冷箱的诸多换热器提供冷量后,经燃料气压缩机压缩送往燃料气系统。

(3)脱甲烷塔系统

从冷箱系统来的四股进料在脱甲烷塔中进行甲烷和C2及C2以上组分的分离。该塔的热源由裂解气通过塔釜再沸器和中沸器提供,回流由甲烷制冷系统提供。

脱甲烷塔塔顶气体一部分经甲烷制冷压缩机进出料换热器后进入甲烷制冷压缩机,压缩机一段出口气体经水冷器后进入中间冷却器用 2℃丙烯冷剂冷却后进入压缩机二段,二段排出的甲烷气经甲烷制冷压缩机出口冷却器用冷却水冷却后,用2℃级丙烯冷却,再经甲烷制冷压缩机进出料换热器冷却后,用-101℃的乙烯冷剂进一步冷却,再经甲烷制冷压缩机进出料换热器过冷后,进入脱甲烷塔回流罐。脱甲烷塔回流罐中的液体一部分作为脱甲烷塔的回流,另一部分与脱甲烷塔回流罐顶部气体、脱甲烷塔塔顶气体的另一股合并后进入冷箱系统,回收冷量后汇入燃料气系统。

脱甲烷塔塔釜液经塔釜出料泵加压后分成两股,分别被回收冷量后作为脱乙烷塔的两股进料。

(4)甲烷化反应系统

甲烷氢分离罐顶的粗氢中含有少量的CO,CO对碳二加氢反应的催化剂活性有抑制作用,故必须将粗氢中的CO通过甲烷化反应除掉。

甲烷氢分离罐顶的粗氢经主冷箱系统回收冷量后先进入甲烷化反应器进出料换热器预热,然后经反应器进料加热器用蒸汽加热至反应温度,进入甲烷化反应器。甲烷化反应器出料进入反应器进出料换热器冷却,再经冷却器水冷后进入NO.1水分离罐,分离出的水返回裂解单元水急冷塔。NO.1水分离罐顶部分离出的氢气为湿氢产品,一部分湿氢去裂解汽油加氢单元;另一部分用丙烯冷剂进一步冷却后进入NO.2水分离罐,进一步分出水,分离出的水返回裂解单元水急冷塔。NO.2水分离罐顶部的氢气一部分经氢气干燥器干燥后,分别去碳二加氢反应器、碳三加氢反应器和作为干氢产品送出界区;另一部分高压氢气产品不经干燥器,作为湿氢产品送出界区。

氢气干燥器采用3?分子筛干燥剂,吸附周期为48小时,干燥后氢气中水含量小于1mg/m3,干燥剂采用甲烷再生。

(5)脱乙烷塔系统

进入脱乙烷塔的两股进料在该塔中进行碳二组份和碳三及碳三以上组分的

分离。该塔的热源由急冷水和饱和蒸汽(PS)通过塔釜再沸器提供,该塔的回流由塔顶冷凝系统和绿油洗涤塔塔釜液共同提供。

脱乙烷塔塔顶气体经脱乙烷塔塔顶冷凝器用-23℃级的丙烯冷剂部分冷凝后进入脱乙烷塔回流罐。脱乙烷塔回流罐的液相经脱乙烷塔回流泵加压后作为脱乙烷塔的回流。脱乙烷塔回流罐顶部气体进入碳二加氢反应系统。脱乙烷塔塔釜液依靠自身的压力进入高压脱丙烷塔。

(6)碳二加氢反应器与绿油洗涤塔

脱乙烷塔顶的合格碳二馏份必须在进入乙烯精馏塔之前通过加氢将其中的乙炔转化成乙烯和乙烷。碳二加氢为气相反应,分两段完成,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来自氢气干燥器的高纯度氢气(95%mol)在流量比例控制下加入一段反应器的进料中。在反应器投用初期,为了抑制催化剂的活性,可在流量控制下加入少量的粗氢(含CO)。高纯度的氢气和粗氢也可在流量控制下加入二段反应器的进料中。

来自脱乙烷塔回流罐顶部的碳二馏份进入反应器进出料换热器,经反应器出料预热后进入反应器进料加热器加热至反应温度(<70℃),进入一段反应器(大约60%的乙炔在一段反应器中被转化)。一段反应器的出料经中间冷却器冷却后进入绿油罐除去部分绿油。绿油罐顶部气体进入二段反应器(剩余的乙炔在此被加氢),二段反应器出料经反应器出料冷却器冷却后再经进出料换热器冷却后进入绿油洗涤塔,与来自乙烯精馏塔第95板的液相碳二逆向接触洗涤掉物料中的绿油。绿油洗涤塔塔釜液经泵加压后与脱乙烷塔回流泵出口物料混合后作为脱乙烷塔的回流。绿油洗涤塔塔顶物料经乙烯干燥器干燥后作为乙烯精馏塔的进料。

(7)乙烯精馏塔

来自乙烯干燥器的物料在乙烯精馏塔中进行乙烯和乙烷的分离。该塔的热源由2℃级的丙烯通过塔釜再沸器和裂解气通过中间再沸器提供。该塔的回流由塔顶冷凝系统提供。

乙烯精馏塔塔顶气体经塔顶冷凝器,用-40℃级丙烯冷剂部分冷凝后进入回流罐。回流罐中的液相经回流泵加压后作为乙烯精馏塔的回流。回流罐中的尾气(主要为甲烷氢,含有较高浓度的乙烯)进入尾气冷凝器,用-62℃级的乙烯冷剂将尾气中的大部分乙烯冷凝下来回到回流罐中,剩下的尾气返回裂解气压缩机

或脱甲烷塔以回收乙烯。

乙烯精馏塔第九板抽出合格的乙烯产品,依靠液位差进入乙烯产品贮罐。从乙烯精馏塔第九十五板抽出一股料作为绿油洗涤塔的洗涤液。

乙烯精馏塔的塔釜液相主要成分为乙烷,经乙烷蒸发器被裂解气加热,再经冷箱加热至30℃后去乙烷裂解炉作裂解原料,也可去燃料气系统或火炬气系统。

(8)乙烯产品贮存和乙烯产品的送出系统

乙烯产品罐与乙烯精馏塔之间设有平衡线,各罐的逸放气体通过平衡线返入乙烯精馏塔,也可以由压力控制去低压乙烯系统或火炬。高压乙烯产品通过压力控制返回各罐以维持各贮罐的出料压力。

乙烯产品罐中的乙烯产品,一部分在低压乙烯蒸发器中用-23℃气相丙烯蒸发,用38℃液相丙烯过热至30℃后送出界区;另一部分经乙烯输送泵加压后,在高压乙烯蒸发器中用2℃级气相丙烯蒸发,再用38℃液相丙烯过热至30℃后外送界区。事故状态下,高、低压乙烯系统可改用低压蒸汽加热,以保证乙烯产品的正常外送。

(10)脱丙烷系统

脱丙烷系统采用高低压双塔脱丙烷工艺。凝液汽提塔釜液在液位调节控制下与丙烷精制塔返回的物料经冷却水冷却后,送往低压脱丙烷塔,脱乙烷塔釜液在液位调节器控制下进入高压脱丙烷塔。

低压脱丙烷塔塔顶气相经塔顶冷凝器用2℃级的丙烯冷剂冷凝,塔釜经再沸器用低压蒸汽加热,其釜液在液位控制下经加热后送入脱丁烷塔。塔顶气相进入塔顶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回流罐,一部分由回流泵加压作为回流;另一部分则由出料泵在回流罐液位控制下,经高压脱丙烷塔塔釜进出料换热器由高压脱丙烷塔塔釜液加热后送入高压脱丙烷塔。

高压脱丙烷塔由塔釜再沸器用低压蒸汽加热,塔釜液经塔釜进出料换热器与低压脱丙烷塔回流罐来的液体换热后,在塔釜液位控制下,与低压脱丙烷塔回流液一起进入低压脱丙烷塔塔顶。塔顶气相经塔顶冷凝器冷凝后,进入回流罐,一部分由回流泵加压后在流量控制下送回该塔作为回流;另一部分送入丙烯干燥器,经干燥后送往碳三加氢系统。

(11)碳三加氢系统

由高压脱丙烷塔回流罐来的碳三馏份经干燥后,与氢气、稀释液混合后进入碳三加氢反应器进行加氢反应,除去碳三馏分中的丙炔(MA)和丙二烯(PD)。

(12)甲烷汽提塔

从碳三加氢反应器出来的物料送入甲烷汽提塔的顶部,该塔由再沸器用急冷水加热提供热源,塔顶气相出料经塔顶冷凝器以冷却水冷凝后进入回流罐,回流罐中不凝气用2℃丙烯作冷剂冷凝,回收尾气中夹带的丙烯后,返回裂解气压缩机。回流罐中的液相由回流泵加压与甲烷汽提塔的进料一起送入甲烷汽提塔塔顶,塔釜液在液位和流量的串级控制下,送入丙烯精馏塔。

(13)丙烯精馏塔

丙烯精馏塔的作用是将进料分离成两部分,一是塔顶分离出聚合级丙烯产品,二是塔釜采出碳三液化气产品。

(14)丙烷精制塔及碳三液化汽再蒸塔系统

丙烷精制塔的作用是精制丙烷、回收丙烯。碳三液化汽再蒸塔的作用是除去碳三液化汽中含有的绿油,以提高液化汽的质量。

(15)脱丁烷系统

脱丁烷塔的作用是将进料组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塔顶将混合碳四分离出来,另一部分是从塔釜采出裂解汽油并送往DPG单元。

油砂

选修课期末论文 课程: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理论与技术 论文题目:油砂分布与开采的相关问题研究分析 10级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一班 1400100102 李阳

油砂分布与开采的相关问题研究分析 一、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前景 世界范围内的非常规资源蕴藏十分丰富,非常规油产量超过7500×104t∕a,非常规天然气超过1800×108m3∕a。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使人们认识到了它对未来世界资源格局的影响。作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在世界能源供给中起着巨大作用。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也比较丰富,油页岩、油砂、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开发潜力巨大。与世界非常规油气资源研究与利用相比,我国在非常规油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方面相对比较滞后,对油砂矿的资源潜力研究与评价技术、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得比较少,有待进一步的加大科研投入。 油砂及其利用前景 油砂是一种非常规性含原油的砂状矿藏,由砂、沥青、矿物质、黏土和水以相互结合的方式构成,是地壳表层的碎屑物或岩石与其中所含的水和沥青形成的混合物的统称。不同地区油砂矿的组成不同,沥青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可占到1%~20%,砂和粘土占80% ~85%,水占3% ~6%。又称“沥青砂”、“稠油砂”、“重油砂”或“焦油砂”。 其中的沥青经过焦化、蒸馏、催化转换、加氢处理等复杂的工艺环节被从油砂中提取出来后,可产生类似天然石油的“合成原油”。用油砂生产合成石油的第一步,是将其中的沥青与砂、矿物质、黏土以及水分进行分离。然后在分选厂,

通过加热过程,将漂浮在大型分离池表面的沥青加工成各种石油产品。 油砂的特点:1、通常含有80%~90%的无机质(砂、矿物等)、3%~6%的水和6%~20%的沥青。油砂沥青是烃类和非烃类有机物质,是稠粘的半固体2、沥青流动性极差,一般不能以打井开采原油、稠油的方法来获取油砂沥青。3、油砂中的沥青大部分溶于有机溶剂,而有别于油页岩中有机质不能溶于有机溶剂。 4、油砂中的沥青多来自降解作用,正构石蜡族烃达到了几乎耗尽的程度,因此饱和馏分中没有或几乎没有正构石蜡族烃。 油砂资源分布广泛,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数据表明,世界油砂油可开采资源量为651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资源可开采总量的32%,开发潜力巨大。如果全部开发利用,大概可使世界消费上百年。 由于其开采成本较高,起初并不被人们所重视,但随着油价的飙升与油砂开采技术的革新,油砂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随着世界经济对烃类需求的不断上升,未来能源的巨大缺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包括油砂在内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来弥补。目前,对于油砂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世界各国均在加速进行,其占世界烃类能源的比重在不断增加,在今后的能源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勘探前景巨大,综合利用前景广泛。

油砂的传统开采方法及新技术展望

(一)、油砂的开采方法 最近几年, 油砂开发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着油砂工业的发展, 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用巨型卡车和铲车开采油砂, 增加了开采的灵活性, 同时降低了成本; 用水力运输管道系统代替了传送带系统, 使油砂达到管输要求, 并简化了把沥青和砂分离开来的萃取过程; 在萃取阶段, 降低了加工的温度; 采用固化或合成残渣的技术, 加快了大面积残渣池的治理, 并在努力研究一种覆盖技术来处理残渣。 目前,油砂开采方式有两种,一类是露天开采,适用于埋深小于75m,厚度大于3m,另一类是井下开采,适用于埋深大于75m的矿层。针对莫尔图克矿一层埋深较浅(0-46m),因此采用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程序上分为采矿和萃取两个部分,主要用于开采埋藏较浅的近地表油砂,具有回收率高、效率高、安全的特点。露天开采所需的设备及费用、油砂油采收率较其他方法好,技术上较为成熟,在加拿大及委内瑞拉等都已形成大规模工业开采。多年来,油砂的露天开采技术已经取得的重要进步如下: 采矿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用卡车和铲车除去盖层; ?用电动或水力铲车挖出油砂; ?把油砂从矿场运送到压碎机; ?把油砂加工碾碎; ?将油砂混合成砂浆; ?用离心泵和管线(常称为水力输送)把油砂从矿区运送到萃取区域。

图1-1 采矿过程示意图 (二)、油砂的萃取分离 1、油砂的分离工艺步骤 采矿设备和某些采矿操作是油砂工业所独有的, 现在这一操作主要受到下一分离过程的限制;而萃取过程也是沥青损失最大的过程, 因此, 必须综合考虑采矿和萃取两个步骤。 在过去的15 年里, 水力传输已经代替了其他的设备。从矿石浆中萃取沥青由两个步骤组成: 步骤一: 分离初级分离器( primary separat io nvessel) 中的沥青泡沫, 其中含60% 沥青, 30%水, 10% 微固体。 步骤二: 稀释发泡处理(见图2-1) : 提取沥青, 尽可能排除水和固体。如今, 实现此过程主要有两种方法: 最初的石脑油溶剂处理过程需要斜板分离器 ( inclined plate separators) 和离心分离机除去残余固体和水; 新的石蜡溶剂处理过程需要沉降容器, 但是由于不用离心分离机, 可以得到较纯净的产品。 图2-1 萃取过程示意图 ( 1) 初级分离 初级分离器是一个巨大、昂贵、固定不易移动的装置。运行条件必须稳定, 对矿石等级、温度、进料速度和其他因素的微小变化非常敏感。35℃以上的温度条件需要大量的能量, 占一桶合成原油能量消耗的40%。此过程还需要加入添加剂, 将pH值控制在8.5 左右。

生活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论文

生活饮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本文指出了饮用水的处理要求,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最后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字: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foreign film has become th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introduces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 micro filter, ultrafiltration, nanofiltration, reverse osmosi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保证饮用水质量,世界各国不仅及时修订了本国的水质标准,而且制定了控制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对策。随着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人,人们逐步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常规的净化工艺已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等。因此,以去除饮用水中有机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为目标的饮用水深度净化技术得到 日益广泛的应用。

铸造实用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示意图 二、工艺流程 模样生产工艺流程图 铸件 清砂(抛丸机)、 打磨浇冒口 上涂料 烘干 粘接 发泡膜 浇注及 冷却 埋箱 造型 落砂 铸件 热处理 铸件成品 EPS EPMMA STMMA 预热 → 加料、搅拌 → 抽真空 → 喷水雾 → 停止抽真空 → 出料 → 干燥 → 料仓 珠粒 可发性 预发泡 发泡成型 干燥 筛分 熟化 闭模 → 预热模具 → 加料 → 合模 → 发泡成型 → 冷却 → 脱模 浇冒 口 组合 落砂斗 → 水平振动筛 → 型砂冷却 → 提升机 → 磁选、除尘 → 储砂斗 零件图 铸件图 模样图 模具 图 模具 EPS 珠粒 预发泡 熟化 成型 冷却 出模 干燥 模样组合 检验 新砂、旧砂、覆塑料膜密封砂箱、置浇口杯

(一)预发泡: 预发泡目的:为了获得低密度、表面光洁、质量优良的泡沫模样。 流程:预热→ 加料、搅拌→ 抽真空→ 喷水雾→ 停止抽真空→ 出料→ 干燥→ 料仓、熟化 EPS预发温度100~105℃;STMMA预发温度105~115℃;EPMMA预发温度120~130℃。进入预发机的加热蒸汽压力在0.15~0.20MPa范围调节。 说明: ①间歇式蒸汽预发泡机必须满足加热均匀(蒸汽与珠粒接触)筒体内 温度在90~130℃范围容易调节和控制。搅拌要充分、均匀,筒体底部和侧壁要有刮板,防止珠粒因过热而粘壁,搅拌速度可调。筒体底部冷凝水的排除要畅通,否则影响预发泡效果。 ②加热蒸汽压力可调并稳定,且蒸汽中不能夹带水分。 ③出料要干净,每批发泡后,筒体内残留的料要吹扫干净。 熟化:把预发泡珠放置几小时以上,让空气进入珠粒内,使珠粒变得干燥有弹性,变形后又能复原的过程。熟化时间一般为10~24h,熟化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发泡剂损失太多影响发泡成型质量。 (二)成形发泡的工艺过程为: 闭模→ 预热模具→ 加料→ 合模→ 发泡成型→ 冷却→ 脱模→ 模样熟化 要点:珠粒均匀填满模具,模具必须预热到100℃,水蒸气温度一般在120℃左右,压力为0.15MPa。 模样熟化:将模样置入50~70℃的烘干室强制干燥5~6h,可达到在室温下自然熟化2天的效果。 (三)模样的粘合 对复杂的模样往往不能整体发泡成形,而分块制造,最后需要将各块粘合成整体。另外,模样与浇冒口系统组成模样组,也需要粘合工序。粘合工序一般是采用粘结剂来完成的。目前国内使用的消失模铸造用的粘结剂可分为热熔胶型、水溶型和有机溶剂型粘胶。 粘接剂要求:

水处理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图简单示意了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箭头反射表示该物质无法透过膜而被截留):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 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 纳滤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

MTO烯烃分离装置操作规程

目录 第一部分工艺技术规程 3 1 装置说明 3 2 工艺指标31 第二部分开工程序39 1 开工准备39 2 开工统筹图40 3 开工操作程序40 第三部分正常操作程序69 1 操作注意事项69 2 正常操作程序69 3 正常切换操作程序70 4 关键部位取样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71 第四部分停工程序73 1 停工准备73 2 停工统筹图73 3 停工操作程序73 第五部分设备操作规程97 第六部分故障处理程序135 第七部分仪表控制系统操作规程143 1 DCS系统概述143 2 主要仪表控制回路说明145 3 装置联锁逻辑控制说明156 第八部分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167 第九部分附录和相关文件177 1 附录177 2 相关文件204

第—部分工艺技术规程 1烯烃分离装置说明 1.1装置简介 神达化工烯烃项目烯烃分离装置采用中石化LPEC专利技术,包括烯烃分离单元和烯烃罐区单元,由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进行详细工程设计。烯烃分离单元占地面积255×110m2,烯烃罐区占地面积150×111m2。烯烃分离单元采用LPEC前脱乙烷后加氢、丙烷洗工艺技术,由LPEC进行工艺包、基础工程设计和进行详细工程设设计。此工艺与常规乙烯分离工艺主要区别有:此工艺无深冷分离系统、无乙烯制冷系统。 装置2012年11月动工建设,2014年4月30日装置中交,年运行时间为8000h。装置每年生产300kt/a乙烯和300kt/a丙烯。混合C4产品量为99kt/a,小时产量为12.36t。液相的C5以上产品量为26kt/a,小时产量为3.267t。燃料气的产量为4.9kt/a,小时产量6.172t。 装置设计寿命为二十年,设计操作弹性为70%~120%(以每小时生产的产品计算)。 装置连续运行周期为36个月。 装置设计加工处理来自MTO装置的产品气进料54475kg/h,进料中的乙烯/丙烯(E/P比)的范围是从0.8~1.2。 工况1:额定工况,E/P=0.8 工况2:设计工况,E/P=1.0 工况3:额定工况,E/P=1.2 1.2工艺原理 传统的乙烯、丙烯的制取路线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生产,其缺点是过分依赖石油。由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Methanol-to-Olefin,简称MTO)是最有希望替代石脑油为原料制烯烃的工艺路线,目前工艺技术开发已趋于成熟。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工业化,开辟了由煤炭或天然气经气化生产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工艺路线,有利于改变传统煤化工的产品格局,是实现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发展的有效途径。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烯烃分离装置采用美国Cbi-Lummus专利技术,包括烯烃分离单元 和烯烃罐区单元。烯烃分离单元采用Lummus前脱丙烷后加氢、丙烷洗工艺技术,此工艺 与常规乙烯分离工艺相比较简单,主要区别有:此工艺无前冷系统;无乙烯制冷系统。 MTO工艺由甲醇转化烯烃单元和轻烯烃回收单元组成,本装置为烯烃回收单元,采用的是美国Lummus的乙烯分离技术。来自甲醇制烯烃装置的产品气进入烯烃分离装置,首先经 过四级压缩、酸性气体脱除、洗涤和干燥后,进入高低压脱丙烷塔进行分离。高压脱丙烷塔顶物流经产品气四段压缩后送至脱甲烷塔,塔顶产品主要是甲烷,经冷箱后得到燃料气。 塔底物流送至脱丁烷塔,得到C5以上产品和混合C4产品。脱甲烷塔底物流送至脱乙烷塔进行C2和C3分离,塔顶C2经过乙炔转化后进入乙烯精馏塔塔,塔顶产品即为聚合级乙烯产 品。塔底C3进入丙烯精馏塔,塔顶流股便是聚合级丙烯。聚合级的乙烯和丙烯产品分别送入PE装置和PP装置。 1.3工艺流程说明

膜分离技术

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综述 人类对膜的认识是从自然界中存在的膜开始的,到现在,各种人工合成膜已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种类繁多,作用也千差万别,但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选择透过性。 水的膜技术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使用反渗透膜进行海水淡化。其后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被众多领域应用。自用于反渗透脱盐后,又开发出纳滤、超滤和微滤技术,这些不同的膜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可满足不同的处理要求。 1定义 膜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两相之间的一个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层屏障。 膜分离是指在某种推动力作用下,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能,达到分类混合物(如溶液)中离子、分子以及某些微粒的过程。与传统过滤器的最大不同是,膜可以在离子或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该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变化和添加助剂。在某种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某种隔膜特定的透过性能,使溶质或溶剂分离的方法,称为膜分离。 膜分离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作推动力,对双组份或多组分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的方法。膜分离可以用于液相和气相分离,可以用于水溶液体系、非水溶液体系、水溶胶体系以及含有其他微粒的水溶液体系等。 分离溶质时一般叫渗析,分离溶剂时一般叫渗透。 2分类与特点 膜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体甚至是气态的。膜可以是均相的或非均相的,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可以是带电的或中性的,而带电膜又可以是带正电或带负电的,或二者兼而有之。膜可以是具有渗透性的,也可以是具有半渗透性的,但不能是完全不透过性的。目前使用的分离膜绝大多数是固相膜。由于膜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制备条件也多种多样,一般来说膜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分离机理:反应膜、离子交换膜、渗透膜等; (2)按膜的形态:均质膜和非对称膜;

膜分离实验报告

膜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膜分离工艺的原理、设备及流程。 2.掌握RO、NF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二、实验原理 1.反渗透(RO)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1-1nm之间。反渗透技术是利用高压液体的高压作用,克服渗透膜的渗透压,使溶液中水分子逆方向渗透过渗透膜到达离子浓度较低的一端,从而达到去除溶液中大部分离子的目的。 为了防止被截留下来的其他离子越积越多而堵塞RO膜,往往采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反渗透,即在进行反渗透的同时,利用一股液体流连续冲刷膜表面的截留物,以保持反渗透膜表面始终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反渗透设备的出水有两股,一股为透过液(淡水),一股为截留液(浓水)。 溶液进行实验,用在线电导仪测定进水、“淡水”和实验采用NaCl、MgSO 4 “浓水”的电导率变化,表示反渗透膜的处理效果。 图1 反渗透(RO)示意图 2.纳滤(NF)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纳滤技术是从反渗透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一般认为,纳滤膜存在纳米级的细孔,可以截留95%的最小分子约为1nm的物质。 纳滤膜的特点在于:较低的渗透压和较高的膜通透性,因此,可以节能;通过纳滤膜的渗透作用,可以去除多价的离子,保留部分低价的对人体有益的矿物离子。 为了防止被截留下来的其他离子越积越多而堵塞NF膜,同样采用动态的方法来进行纳滤,即在进行纳滤的同时,利用一股液体流连续冲刷膜表面的截留物,以保持纳滤膜表面始终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纳滤设备的出水也有两股,一股为透过液(淡水),一股为截留液(浓水)。 实验采用NaCl、MgSO 溶液进行实验,用在线电导仪测定进水、“淡水”和 4 “浓水”的电导率变化,表示纳滤膜的处理效果。同时将纳滤和反渗透对一价和

加拿大油砂开采脱砂工艺简述

加拿大油砂开采脱砂工艺简述 油砂从矿场开采完成后,重要的是对油砂进行分离处理。加拿大油砂分离处理工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以热水/表面活性剂洗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干溜法为主的油砂分离方法。 在分离方法的选择上主要考虑油砂特点、性质以及成本和环保等方面因素,本着优先选择热水/表面活性剂洗油法,然后再考虑干溜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热水/表面活性剂洗油法 1、工作原理 通过热碱的作用,改变砂子表面润湿性,使砂子表面更加亲水,实现砂与吸附在上面的沥青分离,分离后的原油上浮进入碱液中,而油砂沉降在下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表面活性剂的目的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强油的乳化能力,促使油砂与油的分离。;表面活性剂还可产生协同效应,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 该方法适合油砂性质比较好,沙粒表面有水膜,表面润湿性为亲水的油砂。 2、工艺流程 油砂经过传送系统运输到分离中心,在反应器中加入热碱活性剂,在一定温度(一般为80摄氏度)下化学剂与油砂相互作用形成砂浆,原油乳化脱落;然后进入分离器将油砂与液体、油分离。砂子通过输送系统再返回矿场掩埋或在专门地方存放;分离油再经过破乳、提取分离,得到原油与分离出的液体,回收的液体通过补充可以重复利用。

(二)有机溶剂萃取法 1、工作原理 主要是根据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来实现油砂分离。即:采用石脑油或甲苯/酒精混合物,在室温状态下,溶剂与油砂混合搅拌,油砂溶解到溶剂中,然后进行蒸馏,实现油砂分离。 这种方法是洗油效率高,溶剂可重复利用。 2、工艺流程 粉碎油砂进入离心分离前加入溶剂萃取,通过分离后,干净砂子回填或堆放在指定地点,混合物进行蒸馏,产生的溶剂回收再利用,分离出的油进行精炼。 (三)干馏法 (1)工作原理 采用250摄氏度以上高温进行裂解,经过高温处理后,沥青的质量得到很大改变,分子质量变小,胶质减少,高温处理过程中产生轻质油。 该方法适合地表干燥油砂资源的开发利用。 (2)工艺流程 油砂进行粉碎,通过送料系统进入干馏炉高温燃烧,然后进入洗涤塔洗涤、分离塔进行分离,产生的副产品天然气可补充燃烧。

烯烃_链烷烃分离工艺进展

现代化工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00 Vol.20 No.11 P.21-24 烯烃/链烷烃分离工艺进展 邝生鲁 奚强 朱成诚 摘要 当前开发的烯烃/链烷烃分离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收分离法、萃取蒸馏法及膜分离法。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利用π-配合作用的化学吸收法,现已有工业化装置。将蒸馏与吸附相结合的复合分离技术,是烯烃/链烷烃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 烯烃/链烷烃分离,化学吸收,π-配合物, 吸附分离,膜分离,萃取蒸馏Recent developments of olefin/paraffin separation technology KUANG Shenglu, XI Qiang, ZHU Chengcheng (Wuh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430074) Abstract A number of olefin/paraffin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day. They include physical absorption, chemical absorption, absorption separation,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he most promising appears to chemical absorption by π-complexation. There are already some commercialized plants. One of the developing trends for olefin/paraffin separation is the composite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distillation with absorption. Key words olefin/paraffin separation, chemical absorption, π-complexation, absorption sepa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第一作者:邝生鲁,男,1938年生,大学,教授,从事精细化工、应用电化学等方面研究。 邝生鲁(武汉化工学院,430074) 奚强(武汉化工学院,430074) 朱成诚(武汉化工学院,430074) 参考文献 1,Humphrey J L,Seibert A F.Separations Technologies Advances and Priorities. New York:Department of Energy Report 12920-1.1991.25~40 2,Fatemizadeh A,Nolley E.Ethylene Recovery from Polyethylene Plant Vent Streams.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AIChE Meeting.Orlando,FL,1990.1~20 3,Eldridge R B.Ind Eng Chem Res.1993,32:2208~2212

膜分离制备多肽

膜分离法制备多肽的研究 一、膜分离技术简介 1、膜分离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错流膜工艺中各种膜的分离与截留性能以膜的孔径和截留分子量来加以区别,下面简单介绍四种不同的膜分离过程: (1)微滤(MF) 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 (2)超滤(UF) 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nm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 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

铸造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示意图 r A EPS EPMMA 预热T加料、搅拌T抽真空T喷水雾T停止抽真空T出料T干燥T料仓闭模T预热模具T加料T合模T发泡成型T冷却T脱模 新砂、旧砂、覆塑料膜密封砂箱、置浇口杯 落砂斗T水平振动筛T型砂冷却T提升机T磁选、除尘T储砂斗 二、工艺流程模样生产工艺流程图 STMMA 干上 { 抛 丸 机 ? 打 磨 浇 冒 口 却浇 珠 粒 可 发 性 铸 件 成 品砂件

(一)预发泡:预发泡目的:为了获得低密度、表面光洁、质量优良的泡沫模样。 流程:预热f加料、搅拌f抽真空f喷水雾f停止抽真空f 出料f干燥f料仓、熟化 EPS预发温度100~105C;STMMA 预发温度105~115°C;EPMMA 预发温度120~130C。进入预发机的加热蒸汽压力在0.15~0.20MPa范围调节。 说明: ①间歇式蒸汽预发泡机必须满足加热均匀(蒸汽与珠粒接触)筒体内温度在90~130C 范围容易调节和控制。搅拌要充分、均匀,筒体底部和侧壁要有刮板,防止珠粒因过热而粘壁,搅拌速度可调。筒体底部冷凝水的排除要畅通,否则影响预发泡效果。 ②加热蒸汽压力可调并稳定,且蒸汽中不能夹带水分。 ③出料要干净,每批发泡后,筒体内残留的料要吹扫干净。熟化:把预发泡珠放置几 小时以上,让空气进入珠粒内,使珠粒变得干 燥有弹性,变形后又能复原的过程。熟化时间一般为10~24h,熟化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发泡剂损失太多影响发泡成型质量。 (二)成形发泡的工艺过程为: 闭模f预热模具f加料f合模f发泡成型f冷却f脱模 f 模样熟化 要点:珠粒均匀填满模具,模具必须预热到100C,水蒸气温度一般在 120C左右,压力为0.15MPa。 模样熟化:将模样置入50~70C的烘干室强制干燥5~6h可达到在室温下自然熟化2 天的效果。 (三)模样的粘合对复杂的模样往往不能整体发泡成形,而分块制造,最后需要将各块粘 合成整体。另外,模样与浇冒口系统组成模样组,也需要粘合工序。粘合工序一般是采用粘结剂来完成的。目前国内使用的消失模铸造用的粘结剂可分为热熔胶型、水溶型和有机溶剂型粘胶。 粘接剂要求: ①足够的粘接强度,大于100MPa。 ②快干性好,最好能在1h 内干燥,并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不致在加工或搬运过程中损坏模样。

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全厂工艺方块流程图说明

SHENHUA GROUP 神华包头煤化工分公司全厂工艺方块流程图说明 一、各装置的进料说明: 1、原料煤的进料量为六台磨煤机进料量的总和; 121FIC150+121FIC250+121FIC350+121FIC450+121FIC550+121FIC650 2、净化装置的进料量为变换两系列的进料量之和;146FI101+146FI201 3、硫回收的进料量为低温甲醇洗至硫回收的酸性气流量;FI1038 4、硫磺产品为包装后的固体硫磺量;暂时无数据 5、甲醇装置的进料量为低温甲醇洗至甲醇装置的合成气量;151FI116 6、甲醇罐区的进料量为甲醇装置稳定塔至甲醇罐区的MTO级甲醇量;151FIC111 7、甲醇制烯烃装置的进料量为进MTO装置的MTO级甲醇量;FI1401B 8、烯烃分离装置的进料量为MTO装置的产品气量;FI 2114 9、烯烃分离装置至烯烃罐区的乙烯量为乙烯精馏塔送至乙烯罐的流量;FC660 10、烯烃分离装置至烯烃罐区的丙烯量为丙烯精馏塔送至丙烯罐的流量;FC650 11、烯烃分离装置至烯烃罐区的C4量为脱丁烷塔顶送至混合C4罐的流量;FC656 12、烯烃分离装置至烯烃罐区的C5量为脱丁烷塔底送至C5罐的流量;FC659 13、副产品C5为C5罐送至装车栈台的量;FI-105 14、副产品C4为混合C4罐送至装车栈台的量;FI-104 15、聚丙烯装置的进料量为丙烯脱气塔C-2008的进料量;FI-2008-1 16、聚乙烯装置的进料量为乙烯中间换热器E-2105的进料量;FI-2001-1 17、聚丙烯装置至聚丙烯包装仓库的进料量为挤压造粒机的负荷;暂时无数据(石化盈科联系霍尼韦尔下装数据) 18、聚乙烯装置至聚乙烯包装仓库的进料量为挤压造粒机的负荷;暂时无数据(石化盈科联系霍尼韦尔下装数据) 19、聚丙烯产品为仓储中心聚丙烯颗粒的包装量;暂时无数据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学 院 :生物工程学院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班别 :09级一班 学 号 :10122 学生姓名 :齐莹 学生 指导教师 :陈清禅 2011年 5 月 24 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膜分离技术应用综述 齐莹 10122 摘要综述膜分离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分离机理,介绍国内外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同时指出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选用更佳的膜材料以及多种膜分离技术联用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微滤超滤食品工业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上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膜销售每年以14%~30%的速度增长,而最大的市场为生物医药市场[1] 。 1膜分离的简介 1. 1 膜的定义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当溶液或混和气体与膜接触时,在压力下,或电场作用下,或温差作用下,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膜,而另些物质则被选择性的拦截,从而使溶液中不同组分,或混和气体的不同组分被分离,这种分离是分子级的分离。 1. 2 膜的种类 分离膜包括:反渗透膜(0. 0001~0. 005μm) ,纳滤膜(0. 001 ~0. 005μm) 超滤膜(0. 001 ~0. 1μm) 微滤膜(0. 1~1μm) 、电渗析膜、渗透气化膜、

铸造工艺流程

消失模铸造工艺流程 一、工艺流程示意图 r A EPS EPMMA 预热T 加料、搅拌 T 抽真空 T 喷水雾 T 停止抽真空 T 出料T 干燥T 料仓 二、工艺流程 模样生产工艺流程图 STMMA 干上 闭模T 预热模具 T 加料T 合模T 发泡成型 T 冷却T 脱模 珠粒 可发性 组浇 合冒 落砂斗 T 水平振动筛 T 型砂冷却 T 提升机 T 磁选、除尘 T 储砂斗 冒打机 口磨) 浇、 铸件成品 却浇

(一)预发泡: 预发泡目的:为了获得低密度、表面光洁、质量优良的泡沫模样。 流程:预热f加料、搅拌f抽真空f喷水雾f停止抽真空f 出料f干燥f料仓、熟化 EPS预发温度100~105C;STMMA 预发温度105~115°C;EPMMA 预发温度 120~130C。进入预发机的加热蒸汽压力在0.15~0.20MPa范围调节。 说明: ①间歇式蒸汽预发泡机必须满足加热均匀(蒸汽与珠粒接触)筒体内温度在 90~130C范围容易调节和控制。搅拌要充分、均匀,筒体底部和侧壁要有刮板,防止珠粒因过热而粘壁,搅拌速度可调。筒体底部冷凝水的排除要畅通,否则影响预发泡效果。 ②加热蒸汽压力可调并稳定,且蒸汽中不能夹带水分。 ③出料要干净,每批发泡后,筒体内残留的料要吹扫干净。 熟化:把预发泡珠放置几小时以上,让空气进入珠粒内,使珠粒变得干燥有弹性,变形后又能复原的过程。熟化时间一般为10~24h,熟化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发泡剂损失太多影响发泡成型质量。 (二)成形发泡的工艺过程为: 闭模f预热模具f加料f合模f发泡成型f冷却f脱模f模样熟化 要点:珠粒均匀填满模具,模具必须预热到100C,水蒸气温度一般在 120C左右,压力为0.15MPa。 模样熟化:将模样置入50~70C的烘干室强制干燥5~6h可达到在室温下自然熟化2天的效果。 (三)模样的粘合 对复杂的模样往往不能整体发泡成形,而分块制造,最后需要将各块粘合成整体。另外,模样与浇冒口系统组成模样组,也需要粘合工序。粘合工序一般是采用粘结剂来完成的。目前国内使用的消失模铸造用的粘结剂可分为热熔胶型、水溶型和有机溶剂型粘胶。 粘接剂要求: ①足够的粘接强度,大于lOOMPa。 ②快干性好,最好能在1h内干燥,并具有一定的粘接强度,不致在加工或搬运过程中损坏模样。

国内外油砂分离技术研究

第42卷第2期 当 代 化 工 Vol.42,No.2 2013年2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February, 2013 收稿日期:2012-09-11 作者简介:崔清军(1986-),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从事油砂分离技术工作。E-mail: menghun225@https://www.360docs.net/doc/be2405428.html,。 通讯作者:李东胜(1965-),男,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清洁燃料生产工艺,化工新技术。E-mail:Lds8783@https://www.360docs.net/doc/be2405428.html,。 国内外油砂分离技术研究 崔清军,李东胜,李晓鸥,谭 克,李春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 抚顺 113001) 摘 要:对油砂成矿特性进行分析,并对油砂分离技术进展进行概述。概括了水洗分离技术、溶剂抽提技术、超声波辅助分离技术、热解干馏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等室内研究及其分离原理。对各种油砂分离方法的优劣及发展发向进行讨论。 关 键 词:油砂;成矿特性;分离技术 中图分类号:TE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460(2013)02-0193-04 Research on Oil-s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CUI Qing-jun ,LI Dong-sheng ,LI Xiao-ou ,TAN ke ,LI Chun-sun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Liaoning Fushun 113001,China ) Abstract :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sand were analyzed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and separation principles of the oil sand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washing separation technology, solvent extraction technology, ultrasonic assisted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At las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ir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 Oil s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Separation technology 近些年,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己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据有关资料[1] 显示,2012年国内石油需求将继续增加,可能达到4.93亿t,同比增长5%,略高于2011年。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超过了总需求量的55%,估计在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的依存度将上升到57%。目前,油页岩、重质原油、油砂及超重原油等被IEA(国际能源机构)称为非常规石油资源[2] ,并且他们认为非常规石油的供应和利用对未来世界能源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枯竭, 寻找新的替代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展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就成为一个后石油时代的大趋势。开发油砂资源符合国家能源政策, 对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油砂分离的主要方法有:热水碱洗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热裂解干馏法,超声波辅助分离提取法等。近几年,对于油砂等非常规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已取得重大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油的紧张,这方面的研究力度逐渐扩大。 1 油砂组成 油砂主要是由油砂油(油砂沥青)和矿砂组成, 其中还有一部分水和其他杂质。其成分比例大致为:其中油砂油(油砂沥青)的质量比约为4%~20%,非结合水约占1%~6%,无机质(以硅酸盐和碳酸盐为主)约占80%~90%。具体的油砂矿品质划分标准是:富矿的油砂油含量要求高于10%,而贫矿则一 般小于6%[3] 。当然如果油砂资源开采地区不一样,其中各成分的比例可能不尽相同。其中我国内蒙古的油砂含沥青约12%~15%,含水约1%~3%,其余为二氧化硅等矿物质。印尼油砂矿中含油砂油20%~30%,含水量10%~20%,其余都为碳酸盐 和杂质[4] 。 油砂油在常规条件下粘度是超过超过1×104 mP a·s ,油品密度也是大于1 g/cm 3,所以流动性极差,对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采用一般开采稠油的方法获取油砂沥青也是不可行的。 1.1 油砂油 油砂中的油即油砂油,有些文献也成油砂沥青,其在元素上的组成与常规的原油及稠油十分相似,但由于油砂油的分子量更大,成分和结构更复 杂,约含有几千种化合物共同组成[5] 。 依照目前的分析测试条件,依然不能把油砂油彻底分成单个化合物的形式来评价。目前只能认为油砂油是是粘稠的半固体状有机质,主要是由烃类

油泥分离办法

油泥分离办法 1.离心分离:炼油厂的油泥属于重污油,需要单独处理,一般都是先初步沉降脱水,然后经过蒸汽加热加药进入三相分离离心机处理,这样既可以回收大部分的油,又可以减少整个生产系统运行成本和压力。 2.压滤:一种油泥分离机,在机架上装有挤压装置的容器罐和挤压头,该挤压头的压板形状与容器罐的罐口相应而能伸入罐内,该容器罐的罐壁布满滤油通孔,容器罐外设有挡油罩,该容器罐及挡油罩固接于托盘,该托盘的底面有出油孔连通集油箱,所述挤压装置连接驱动机构,在容器罐内装有用过滤包装袋分装的经加热的原料油泥。本实用新型可在油泥、油沙中分离提取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油品,提高成品油的利用率,分离出油品后的副产品泥沙还可利用作为蜂窝煤和煤球等的基料,本设备提供的油泥分离加工使油泥、油沙这些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废物”变成可利用资源,既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又解决了油泥、油沙污染环境的问题。 3.水煮分离,必要时加硫酸铝絮凝剂:在搅拌下,加水煮,泥沉在水里,油浮在水面上,如果不好分离,可以在水里加点硫酸铝,效果会好点 一种油泥分离方法,其特征是: a、加清水和油泥:在反应器中加入清水预热到70~95℃,然后加入油泥,搅拌,使油泥分散在水体中,呈悬浊浆状,在50~70℃温度条件下搅拌保温15~50分钟,使油泥水充分乳化; b、加分离剂:在悬浊泥浆中加入分离剂水溶液,并搅拌,使分离剂与泥浆充分接触,破坏胶体状态,使油与泥沙及水分离,形成混合含油液; c、沉降分离油、水及泥沙:将混合含油液置入到容器或分离池内,静止沉降,油积聚层漂浮在液体的表面,泥沙沉淀在液体的底部,水置于两者之间,收集油,排出污水,清除泥沙,分离出油; d、洗油:将所收集到的油加入到容器或池内,向其内加入清水,并充分搅拌,使油中所含有的水溶性物质释放到水中,收集清洗油; e、油净化处理:将所获得的油置于容器或池中,并使容器或池斜放,加热容器或池在30~50℃,保温60分钟以上,沥出油中所含的水,获得纯净的油。 4.用污油泥分离剂分离 4.1一种污油泥分离剂: 由65-70%重量的磺酸、12-17%重量的硫酸钾铝、15-20%重量的水、0.1-0.3%重量的甲基红、0.1-0.15%重量的马来酸酐混合配制而成。配制方法:按重量百分比称取磺酸、硫酸钾铝、水、甲基红及马来酸酐倒入用水稀释后的磺酸中进行搅拌至完全溶解,配制成污油泥分离剂。用该污油泥分离剂,可将含在污油泥中的源油分离出来,充分回收利用有限的石油资源,污油泥经分离,不仅回收了石油资源,还减少了污油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一种污油泥分解剂,其特点是由53°硅酸钠85%、高锰酸钾0.2%、氯化钠10%、水3%、碳酸钙1.8%混合配制成,上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有如下积极效果:用40°油泥分解剂可将含在废弃的污油泥中的可用原油分解出来,节约了能源;分解剂还能把污油泥中的水和泥沙分离开,水可以无污染排放;泥沙可回归大地。这样不仅有效的利用了资源,还减少了污油泥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4.2 热萃取/脱水”污泥处理技术,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溶剂油有效破坏油泥原来的油水固界面水化膜,使油泥中的油水固三相得到有效分离。脱出的水去污水场再处理,回收的油去炼油厂进行回炼,干燥后产生的非粘性固体物因有一定的热值送自备电厂重复利用,将一种国家明文规定的危废---含油污泥,经处理后彻底做到无害化,不再产生新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