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明确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比例式中的未知项。

2、在练习过程中掌握适当的解题技巧,便于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兴趣,使他们更乐于学习。

教学重点:1、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和8:13 0.2:0.4和3:6

2、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0.5:()=0.4:0.8 ():5=4:10

3、下面两个图中对应边的长度能组成比例吗?如果能,你能写出几个比例式?(图略)

二、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刚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还有其他作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

究研究。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例题,学生读题。(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读重点。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

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按照相同的比例放大的。长方形的对应边长成比例。

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后,面积(变了)形状(不变)。

(3)那既然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肯定就能写出比例式。我们组成比例式要有4个数字,而这里只有三个,怎么办?

(4)设未知数。

板书:解:设放大后的宽为X厘米。

(5)现在你会列出比例式了吗?你能列几个?学生独立列式后指名汇报。

a、两个长方形长的比等于宽的比。6:13.5=4:X

b、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相等。6:4=13.5:X

c、每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相等。4:X=6:13.5

d、两个长方形宽的比与长的比相等。4:6=X:13.5

(6)板书学生列的比例式,请学生说这个比例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强调:当然除了这样的列法,还有其他的,一共可以列出多少个不同的比例式?那么你在列比例式的时候,只要找准数量之间的对应关

系,列出来的比例式都应该是正确的。

(7)解比例。

a、怎么求出比例中的X是多少呢?

b、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做完之后,要指明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C、那么像这样求比例中未知项的过程就叫做解比例。(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刚刚我们说了,这里比例不只这一种列法,那么现在请你选一个与例题不一样的比例,求一下放大后的宽是多长,看看跟我们刚刚得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8)检验:

在做完一题之后我们都要进行检验。那么这里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检验呢?

(9)小结:(板书)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检验作答)

2、教学“试一试”

(1)问:这是比例吗?找出它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你有信心解决它吗?学生能独立完成。

(3)指名板演,集体评价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5练一练。

2、完成P47第7题。

四、拓展延伸: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16/3,另一个外项是多少?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教材P47第5、6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

解比例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 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 学生能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 , 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 教学难点 :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说说它的具体内容吗? 2.请你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且说明理由。 5:7 和 8:13 1/2 :1/3 和 1/4 :1/6 3、想一想,括号里该填几: 14:() =35:5 (): 5=4:10 二、导入新知我们知道比例中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大家对自己有信心吗? 三、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呈现情境图,解决实际问题。 ⑴呈现情景图。 呈现校园景色图片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我打算在电脑上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 1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⑵理解题目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放大”的意思:每条边放大的倍数是一样的。 ⑶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⑷学生交流,形成方法。 展示学生试做的作业,集体评价。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12: 8= 15: x 12x = 15X 8 12x =120 x = 10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10厘米。 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依据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确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出相关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师指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解比例。 2、比较、小结。 (1)提问:解比例的方法和解方程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 方法小结: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 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一一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一一最后解方程)。其实,比例就是一种特殊的方程,不论在书写格式还是验算方法上他与解方程都是相同的。 3.教学“试一试”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15/25=6/X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2)你会读这个比例吗?读一读,并且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P40“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例和比的区别。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3/4: 1/8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最佳关系”和知识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 四幅情境图分别呈现的是什么情景?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 2.4:1.6=3/2 60:40=3/2 2.4:1.6=60:40 (2)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说明: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6 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课时(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第61~64页。 1.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拓思维。 重点: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特点。 难点: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件。 师:同学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列一个等式。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1. 教学例5。 师:我们先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说一说。 生:要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就必须知道李奶奶上个月用水的吨数和水的单价。从张大妈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28元中,可以算出水的单价是28÷8=3.5(元),然后就能计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10=35(元)。 师: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首先我们要知道题里涉及到哪些数量,什么数量是一定的? 生:题中涉及到用水的吨数和水费(水的总价),虽然没有出现水的单价,但是我们知道水的

单价是一定的。 师: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判断一下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水的总价÷吨数=水的单价(一定),所以应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 师:自己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用比例知识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要明确: 因为每吨水的价钱是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师:想一想,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该怎样想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不变的量。 ?只要这两个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关系解答;如果这两个量的积一定,就应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 2. 教学例6。 师:你能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6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该怎么做呢? 生1:根据题意分析可以知道,题中的总用电量是一定的。 生2:知道了总用电量是不变量,确定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平均每天用电量×时间=总用电量(一定),所以这道题该用反比例知识解答。 生3: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用电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500÷25 x=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只要学生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选取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本身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解比例》教学设计教程文件

解比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的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几?

14:21=2:() 1.25:()= 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铺垫) 二.互动新授 (一)课件出示北京世界公园短片。 1.关于万里长城你有怎样的了解呢? 万里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全长2.1万千米,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15个省区市。 2.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80座金字塔遗迹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叫胡夫金字塔,它的高度约146.5米,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高度约320米呢。 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北京世界公园里的建筑是原建筑吗? 古代埃及金字塔,就是按1:25的比例缩小建成的,模型高度5.4米,原塔高度146.5米。 (二)教学例二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 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度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小组内交流讨论。 埃菲尔铁搭的高度约320米,埃菲尔铁搭的模型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让我们求埃菲尔铁搭模型的高度。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新人教版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王壮龙港区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力目标: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设计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复习,做好铺垫 引导学生根据游戏写出比,复习比的相关知识。 二、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一)、照片激趣 师:小小的游戏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你善于发现、多思考,就会有所收获。 1、教师出示本人原照与放大后的三幅照片,提问: “老师想把这张照片放大,出现了下面的几种情况,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看法。 2、揭题:——比例。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因为它是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 三、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1 (1)教师课件出示原照与一张放大照,提问: “现在老师给出这两张照片的数据,分别算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值,然后看一看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两张照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后,思考,交流,谈发现(2)师解释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板书: 7:5=14:10或 2、深入理解比例的意义。 (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 生活中还有很多“按比例”缩放的现象,请看——五星红旗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当它冉冉升起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的国旗的尺寸,它们的长与宽的比是不是也能组成这样一组等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记录,尝试写出等式。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性质有哪些?(两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后面是比的后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2.求下面两个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12∶16(3/4),18∶24(3/4)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出示教科书中的主题图: (1)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1是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是校园里升国旗,3是教室里的国旗,4是谈判桌上的国旗)

(2)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不一样) 这是老师测量的结果第一个国旗长5m,宽10/3m,第二个国旗长2.4m,宽1.6m,第三个国旗长60cm,宽40cm,第四个国旗长15cm,宽10cm 这几面国旗的形状是一样的,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各个国旗的长宽的比值都相同,都是3:2) 2.探究新知 (1)理解比例的意义 实践活动:根据刚才的发现,画一面与这几面国旗长和宽都不同的国旗外形,并保证不变形。 汇报展示:让学生汇报自己所画国旗的长和宽,并说明为什么没有变形。 理解比例的意义: 这些比化简后都是3:2,也就是比值是多少呢?(3/2) 教师边板书边总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一个等式: 2.4:1.6=60:40或2.4/1.6=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我们已经知道组成一个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页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请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组成的比例分类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结合板书归纳:根据同学们找到的结果,我们看到,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同样,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与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与宽与宽的比页可以组成比例。根据两个相等的比可以组成比例,从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哥比例。 三、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能正确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 2、通过整理,提高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知识点。 谈话:我们班有多少名同学?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关系,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关系。 追问:你能再说一个比和刚才的比组成比例吗? 组内交流一下方法。 二、梳理知识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1、请打开书,填写84页例1的表格。 (1)引导学生逐步梳理比和比例的知识。 (2)刚才我们复习了比的基本性质,那同学们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商不变的性质呢? (3)说说这三个性质的共同点。 看来,比、分数、除法是有互通性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分数、除法的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 2、请同学们填写84页例2的表格。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表格。 (2)指名学生汇报。

(3)提问: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a : b=a÷b=(强调b≠0) 三、做一做 1、求比值。 45∶72 ∶2 4∶ 我们根据什么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 2、化简比。 ∶0.7∶0.25 4∶ 我们化简比的依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一个比,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3、解比例。 ∶X = ∶2 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应用 1、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例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2、一个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是420米,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总结收获。 (温仁小学胡景敏)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

解比例教案

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 古冶区实验小学董晓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会根据比例的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地解比例。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和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解比例的过程,体验知识之间的内容在联系和广泛应用,情感与价值观。 2、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 学法: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 (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80和5:200

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检验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3、巩固例2练习 (1)出示练习题p37第8题 (2)学生独立完成,二名学生板演讲解分析 (3)小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X)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1.5/2.5=6/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 5、指导学生梳理教材的知识点,完成p35“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教案及反思

第三单元比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教学过程 1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 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 5= 60: 1 (2)小明身高1.2 米,小红身高1.4 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1.2: 1.4= 12: 14= 6: 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 16 3/4: 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 (1 )看课文的情境图(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6)什么是比例?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说说正比例、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已知 A÷B=C。

当A一定时,B和C()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比例。 (2)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的关系。 (3)总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比例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比与比例数学教案 2018-12-31 该板块主要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及应用,除了对基本概念的复习外,还注重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例题:关于比、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对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时,以问题“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引入,让学生自主地回顾知识。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同时也会感到这些知识点比较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进而激发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重点对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及比和比例的性质、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求图上(实际)距离、判断正(反)比例等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讨论与交流”是从知识内在联系方面进行整理,重点弄清楚比、比例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第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讨论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借助于下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意义上区分:“比”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表示的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教学第二个问题时,结合第一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主交流,能体会到比、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教学第三个问题时,可在对比和比例意义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了解比是比例的基础,比例是比的扩展,没有两个相等的比是组不成比例的。还要弄清楚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的,-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所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可借助下面的表格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上面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1题,是运用逼和比例尺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信息中比及比例尺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然后再结合实际意义感受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2题是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测量大树的高度:

《比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认识了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生活中含有正、反比例意义的数量关系,也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含有归一和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应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由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为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然后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在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时,与学习正比例的方法相似,也是先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实际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以后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作较好的准备。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非常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要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已经会解决了。本节课要让学生用另一种数学眼光,从比例知识的角度寻找一种新的解决这种特殊数量关系的方法,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数学应用意义的培养。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上,能否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

的应用意识,其关键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引导启发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为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 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与正比例的意义互为对应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预习学案 激发兴趣:同学们知道校园里最高的树是那一棵吗?老师很想知道这棵树的高度大概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这棵树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一)回顾旧知。 1、出示例5 情景图,说一说图意,了解数学事例。 2、你能算出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吗? 3、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4、教师引导:这个问题除了用算术方法解答外,还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下面我们继续探究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解法,感知策略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必须知道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吗? (板书:相关联的两种量:水费、用水吨数) 师:为了区分这两种量,我们可以在原题用符号的方法来划分,比如用水吨数用符号“O”表示,水费用符号“△”来表示,也可以用列项摘记的方法来划分(板书学习记录卡中的表格)。 2、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发放学习记录卡(每个学习小组一张) 《用比例解决问题》学习记录卡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未知的量用“ X”表示)。 对应数据 相关联的两种量 张大妈李奶奶 ( 2)分析判断。 从上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 )和( )的( )相等。 (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 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负责作学习记录。 ?分析、判断和解答如果有不同想法可以补充 (三)展示成果,形成策略 1、指定小组到讲台利用投影仪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内容为:

《解比例》教学设计说明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活动流程 活动容及目的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1故旧导新,为本节课做铺垫。问题2以艾菲尔铁塔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在揭示章课题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其求知欲。 活动二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解决引例和问题3例题,以此引领学生探究发现、归纳理解解比例的方法的过程。 活动三 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通过有梯次的三个训练题组,巩固比例的解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活动四 全课小结,化新知 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活动五 推荐作业,延展新知 将探究兴趣由课延伸到课外;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进行有效诊断评价、反馈补救、长善救失。 教 学 程 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20∶5 和 4∶1 5∶1 和 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 = 15∶40 问题2: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高320米,它不仅是一座吸引游人观光的纪念塔,还是巴黎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的象征。 法国巴黎的埃菲 【教师活动】 (1)出示问题1 (2)引导学生交流。 (3)出示问题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揭示并板书章课题。 (4)关注并适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活动】 (1)思考并口答交流问题1。 (2)阅读理解问题2,体验情境,了解本节目标。 通过问题1故旧导新,为本节课做铺垫。问题2以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为背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信息,讨论交流并探索解决问题。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新课。 6.198.05.4=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公开课教学设计 听课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三、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师生共同回忆已学知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和比例)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1)你能举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的例子吗 举例:比:: 比例:80:84=20:21 ①比和比例的意义各是什么 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和比例各部分名称是怎么样的 比: 比例: ③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这些性质分别是什么的依据 比的基本性质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化简比的依据)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解比例的依据)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比比例

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2)结合上述表格,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和比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吗 我们在应用这些性质和规律时,都是将各部分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结果不变。 2.求比值和化简比:

(1)先求下列各个比的比值,再化简比。 18:12 5.1:5.0 05.021: 5331: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比例尺 一副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即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 比。 4.正、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水平,协助其构建相对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用比例知识准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今天是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节知识,我们知道最后一节知识的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能够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协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能够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文稿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解比例》教学实际 与实施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方法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通过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学习这节内容,可以为接下来学习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在解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突破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比例中未知项的各种计算方法,并从中进行优化。 2、难点: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了解各种和比例知识相关的问题,掌握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学法:学生独立探究,全班交流,优化出解比例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2、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2、导入新课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14:21=2:() 1.25:()= 2.5:4 教师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习解比例的知识做准备。 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二 1、投影出教材第42页例二。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独立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小组内交流获得的信息。 已知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约320m,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所求问题: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3、分析与解答 (1)分析题意,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2)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把比看作除法,那么x:320=1:10就可以转化成x/320=1/10,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x:320=1:10转化成10x=320*1来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 10x=320*1(问:根据什么?) x=320*1/10 x=32 答:这做模型高32m。 (二)教学例三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三。

《比和比例》教案

《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2. 能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复习。板书: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二、归纳整理 师:你整理了哪些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请与同桌交流。 1.学生交流。 2.学生汇报。(展示三个不同层次的同学的整理单,同时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整理的情况。注意让全体同学明白既要整理得有条理,又要尽量完整,不遗漏。) 师:谁来说说你整理了有关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要求学生说出内容的框架)师:还有谁要补充的?(把知识点补充完整)师:你能告诉我们你用的这种方法叫做什么方法吗?(学生可能答不出)师:我们来看他先把比的有关知识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接着,又把有关比例的知识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其实他是在把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分类,这样既有条理,又不容易遗漏知识,这样的整理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列举法,这种方法很好。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请举手示意。(生举手)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整理方法吗?(生:有)请你上来把你整理的知识说以下。(生:……)师:你是用了什么方法整理?(生:……)师:用一个表格的形式来整理,因此,我们称它为列表法。好,说一下你都整理了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生说) 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生:……)师:用这种列表法来进行整理,有什么好处呢?(生:……)师:对,用列表法整理知识,易于比较:你们看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基本性质等,可以作很好的对比,看起来一目了然,简洁明了。同样用表格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同学请举手。 师:还有别的整理方法吗?(生:有)请你带着你的整理单上来吧。 师:你是用了什么什么方法整理?(生:……)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那么,今后,我们进行整理复习的时候,可以选用你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但在整理时,我们要注意知识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师:好,刚才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就来看这些知识又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空表格)好,谁来说比意义是什么?(生:……)(生边说师边出示相应的内容)当学生说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时,师:你能用咱们班的男生数和女生数说一个比吗?(生写:后说出各部分名称)当学生说道比的基本性质可一化简比时,师指着:这个比需要化简吗?怎么化简? 师:那比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谁来说?(生:……)(生边说师边出示相应的内容)当学生说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时,师:你能再写出一个比来这个比组成一个比例吗?(生写:)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这两比的比值相等。之后说出各部分名称)当学生说道的基本性质时,师指着:这个比例,说:()×()=()×()。 师:老师用的是什么整理方法呀?(生:列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