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李守礼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地路处

2003年12

目录

前言 02 1.1地下洞室的分类 03 1.2 岩土工程勘察 03 1.2.1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要求 03 1. 2。2交通隧道选线(址)原则 05 1.2.3 交通隧道勘察工作流程图: 07 1.2.4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08 1.2.5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08 1.2.6 勘探与测试 09 1.2.7各勘察阶段需提供的资料 10 1.2.8围岩分类 12 1.2.9 围岩稳定性分析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为了便于广大技术人员进行地下工程和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特将铁路、

公路、水电、地下铁道、港口、工业民用建筑等有关地下洞室的勘察、文件资料整理以及围岩分类和围岩稳定性分析归纳在本文中,以供勘察设计时参考。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系指为了某种目的,修建在地面以下及山体内部的各类建筑物。具有隔热、恒温、密闭、防震、隐蔽、不占地面土地、不干扰城市基础设施等诸多优点。

1.1地下洞室的分类(见表1.1-1、表1.1-2)

表1.1-1 按毛洞跨度分类

表1.1-2 按用途分类

岩压力、地下水等,又要考虑如何利用周围介质的有利条件,如:把围岩改造成洞室本身的支护结构等。

1.2 岩土工程勘察

1.2.1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要求

1.2.1.1勘察阶段的划分(见表1.2.1.1)

表1.2.1.1 勘察阶段的划分

1.2.1.2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见表1.2.1.2)

表1.2.1.2 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

1.2.2.1 一般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a.应选择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单一、岩性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在倾斜岩层中,以隧道

轴线垂直岩层走向为宜。

b.应选择在山体稳定、山形较完整、山体无冲沟,山洼等次地形切割不大、无软弱夹层、岩层基本稳定的地段通过。

c.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无有用矿产和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地层通过。

1.2.2.2 不良地质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a.隧道顺褶曲构造布置时,一般避开褶曲轴部破碎带,选择两侧翼部地质较好的一侧通过。

b.隧道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特别是含水丰富的破碎带;如必须穿越时,隧道应与之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通过。

c.隧道洞身不应在滑坡、错落体内穿过;如必须通过此类地段时,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

d.当陡岸斜坡严重张裂不稳或山坡有严重崩塌时,隧道位置宜往里靠,置于稳固地层中;如确有困难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的地段通过,并提出保证施工和洞身安全的有效措施。当崩塌地段短,崩落石块小,情况不严重,可考虑明洞方案,或与路基防护工程作比较。

e.隧道应避免通过严重不良地质、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垭口处。

f.通过岩堆地段时,若经查明岩堆密实稳定,可修建隧道,但应避免洞身置于岩堆与基岩接触面处。如属不稳定的岩堆,隧道应内移置于基岩中,并留有足够的安全厚度。

g.隧道穿过泥石流沟床下部时,应使洞身置于基岩中或稳定的地层内,并保证拱顶以上有一定的安全覆盖厚度。如采用明洞方案时,明洞基础应置于基岩或牢固可靠的地基上,明洞洞顶回填应考虑河床下切和上涨以及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并加不小于0.5m的安全覆盖厚度。

h.隧道通过岩溶地区时,宜选择在难溶岩的地段和地下水不发育的地带。力求避免穿越岩溶严重发育的地下溶洞、地下水富集区、地层松软地带及地质构造破碎带等地段,尽量避开易溶岩与难溶岩的接触带;不能避开时,宜选择在较狭窄、影响范围最小处,以垂直或大角度穿过。

i.隧道一般应尽量避开流砂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地段以短距离通过,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和行车安全。第四纪堆积层一般松软易坍,对施工极为不利,一般应避开;当隧道部分洞身无法避开时,应选择影响范围最小的地段通过,并按其性质和地下水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j.隧道尽量避开结构松散的冰碛层;必须通过冰碛层时,宜选择结构相对密实、影响范围最短的地段通过。

k.隧道宜避免穿越煤系地层和瓦斯含量较高的地带;当必须通过煤系地层时,力求隧道有一定厚度的隔层,或以大角度横穿,尽量减少其影响长度。

l.黄土地区隧道,应尽量避开有地下水活动、陷穴密集、冲沟发育、地层不稳和滑坡、泥石流等地段,宜选择在无地下水活动、密实稳定、远离陷穴群体的地段通过。

m.多年冻土地区,由于受冻脹、融沉、热融滑坍等多种特殊物理地质现象影响,隧道洞身应避免穿过地下冰及地下水发育的地带,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n.水库地区隧道位置,应避开受水库充水及消水影响易于发生坍塌病害的松散、破碎地带,选择在稳定的基岩或坍岸范围以外的稳固地层内。

O.隧道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10g以上的强震区时,必须避开发震断层带,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修建。

p.对于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堆积厚度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傍山偏压隧道,宜往里靠,增长隧道,避免短隧道群。

q.对于沿河傍山隧道应避开山体失稳、严重滑坡、崩塌、错落、岩堆等不良地质,并须考虑河流冲刷变化,隧道位置一般宜往内靠。

r.隧道宜避开高地应力区,不能避开时,洞轴宜平行最大主应力方向。

1.2.2.3水下隧道位置的选择

a.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尽量选在古老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等比较坚硬、连续沉积或岩相相对稳定的岩层中。在选定轴线时,应尽量避开大断裂破碎带、不整合接触带以及软弱夹层地带,严禁水下隧道轴线走向和断层走向一致,当避开有困难时可垂直通过大断层。隧道轴线尽量选在岩体完整、岩性坚硬、无溶洞、无断层破碎带以及河床冲刷后淤积的覆盖层较薄而又无大冲沟的地段。

b.应尽量选择在厚层状隔水层或含水较少的不透水地层中通过,隧道应避免通过地下水中含有对混凝土有危害的盐类和腐蚀性物质。

c.水下隧道宜选在河床顺直、河道较窄、河水较浅又无深槽的地段;若难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考虑河幅宽窄与河水深浅的相互关系,作多方案比较。

d.隧道宜选在两岸山体整齐、河床段引道线形顺直、接线方便、河床水域相对稳定的地段,避免穿越支沟、小河和古河道。

e.宜选择在水压小、易处理的水域下通过,避免通过地质条件复杂、涌水、涌泥、涌砂石的地层。

f.水下隧道应避开地震区;当通过时,在隧道地段应采取加强措施。

1.2.2.4洞口位置的选择

a.接近主洞口的道路工程量要小,尽量少破坏地形地貌。

b.平原地区隧道洞口不应选在河堤内,要设置在堤外,地形不允许时应构筑人工建筑物,采取防护措施。

c.隧道洞口位置应隐蔽,两个主隧道口应不同朝向,一般应相距较远,主隧道口外有屏障、山体稳定、岩层完整、施工方便、与洞外接线合理,不留病害。

d.洞口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选择在山坡稳定、覆盖层薄、无不良地质处通过;在地形、地质条件不利时宜早进洞、晚出洞、不留后患,具体要求如下:`

a)隧道洞口应选择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不应设在偏压很大及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宜避开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

b)位于悬岩陡壁下的洞口,一般不宜切削原山坡。当坡面及岩顶稳定,无落石或坍塌可能时,可贴壁进洞。避免在不稳定悬岩陡壁下进洞,否则应延伸洞口接以明洞,其长度宜延伸到坍落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外3m~5m,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证运营安全。

c)对于层面不稳定的岩层,开挖后容易引起顺层滑动或坍塌的地段,宜早进洞。否则,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防止病害。

d)在漫坡地段选择洞口位置时,应结合洞外路堑地质、弃渣处理、少占农田、填方利用、排水条件及有利施工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e)隧道洞口应避开居民点,当不能避开时应考虑施工爆破对人身及房屋等设施的

影响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f)黄土地区隧道的洞口,应避免设在冲沟、陷穴附近,以免引起洞口坡面产生冲蚀、泥流或坍陷等病害。在无地下水、密实、稳定的老黄土地区,除洞外有填方要求,经全面研究可适当的挖深进洞外,一般不宜挖深进洞。

g)地震区隧道洞口位置,不应设在受震后易于产生坍塌、滑坡、错落等不良地质处;宜选择在对抗震有利的地貌、地质处。

h)隧道洞口的边坡、仰坡必须保证稳定,其高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来确定。一般洞口中心开挖深度及边坡、仰坡开挖高度,宜控制在表1.2.2.4的数值之内。

表1.2.2.4 隧道洞口开挖深度、高度建议值

注:①边坡、仰坡开挖高度系从路基边缘算起。

②当洞口位于第四纪坡积、堆积等覆盖层时,宜顺等高线贴坡进洞。不应采取清方的办法缩短洞口,以免山体失稳。

i )隧道洞口的中线宜与地形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要尽量以大角度斜交进洞,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a)当围岩为Ⅲ级及以上者,可采用斜交进洞其洞门端墙与线路中线交角不应小于45。。

(b)岩石坚硬完整、不易风化者,可随天然地势进洞。

(c)在松散地层中,不宜采用斜交洞口。

(d)对岩层破碎、整体性差、斜交角度小的地段,应考虑延长隧道,修建明洞式洞口。

j)据隧道洞口地形、地质条件及排水等要求,需修建明洞(或棚洞)接长时,洞口应尽量设在山坡无病害的地方;不宜在滑坡、岩堆、泥石流等地段内修建。

k)严寒地区(包括多年冻土和积雪地区)的隧道洞口,应避开易产生热融滑坍、冰椎、冰丘、第四纪覆盖层及地下水发育的不良地质地段;一般宜早进洞出洞,尽量少破坏山坡。

1.2.3 交通隧道勘察工作流程图:

调查、测绘的内容:

a.查清洞址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体中主要结构的类型、特征和组合关系,断层的位置、产状、间距、充填、含水、胶结情况以及不同产状节理的组合情况;

b.土质洞室重点是查清地貌形态,土的成因类型,结构成分,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以及沟谷类型、发育程度、斜坡形态、稳定程度等;

c.查明洞口、洞身是否通过煤层、矿体、采空区、气田、膨胀岩土地层、有害气体及富集放射性物质的地层等;

d.查清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类型、规模及其分布,并评价其对洞室的影响,特别是对洞口及边仰坡的影响;

e.查清洞室通过地段的井、泉情况,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判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补给、排泄及动态情况,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预测洞身最大及正常分段涌水量,并取样做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f.对于深埋交通隧道应预测洞身地温情况,深埋与构造应力集中地段:对坚硬、致密、性脆岩层应预测岩爆的可能性;对软质岩层应预测围岩大变形或蠕变变形的可能性;

g.对于旁山隧道,外侧洞壁较薄时,应预测偏压的危害性;

h.接长明洞地段,要查明明洞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

i.长大交通隧道应查明横洞、平行导坑、斜井及竖井等辅助坑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j.除上述各项外,水下隧道尚应重点调查与测绘以下内容:

(a)查明隧道附近水域常水位、洪水位、水面宽、水深、流量、流速、水质、含砂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和随季节变化规律等情况;

(b)查明隧道通过地段的含水层、隔水层分布规律,所受地表水压力、方向、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必要时,可填绘水文地质图;

(c)查明地表水水域下面水底的地形、地貌、岩性、侵蚀与沉积特征和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d)水下隧道调绘范围:长、大水下隧道一般应在预选轴线的上、下游各长5km,两岸各宽3km~5km 的范围内进行,比例尺1:1000~1:2000;短隧道以2km~3km为宜;

(e)查明已有水库、水电站、水利设施等情况还应收集水利、水电方面近期或远期规划中拟建或在建项目资料,水下隧道尽可能避免修建在水库或水电站底下;

(f)查明高层建筑、交通设施的在建和拟建项目,做到水下隧道修建和交通、城建等大型建设项目相协调;

(g)水下隧道的调绘重点应放在水文地质调绘工作上,应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调绘,作出涌水量评价,提出工程方案和工程措施的意见。

1.2.5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1.2.5.1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选择适宜的遥感图像种类和比例尺。认识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特征、不良地质形态、规模,特殊岩土分布范围等自然特征,也可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对区域地质条件或不良地质进行稳定性动态分析。

1.2.5.2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结果应在野外进行现场实地核对。

1.2.5.3复杂的山区,宜采用多片种,多层次的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和必要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解译成果应编制遥感图像地质解译图。必要时宜编制卫星影像图及航空遥感图像略图。

1.2.6 勘探与测试(见表1.2.6)

表1.2.6 勘探与测试

1.2.7各勘察阶段需提供的资料

1.2.7.1可行性研究勘察需提供资料

a.勘察报告书正文:

(a) 自然地理概述:含工程概况、工作方法及所在地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

(b) 区域构造及区域稳定性分析评价;

(c) 控制地下工程、建筑物方案地段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和施工、使用(运营)条件等;

(d) 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等;

(e) 从岩土工程方面对各方案提出比选意见;

(f)平面布局方案及结论意见;

(g) 问题与建议:包括解决的问题及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b. 附件、附图:

(a)各方案工程地质图(1:5000~1:10000);显示地下建筑物各方案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等;

(b)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垂直1:200~1:500;水平1:2000~1:5000);显示地下建筑物所处山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据以决定洞身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附简要地质说明)(c)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200~1:500);当建筑物处于不良地质地段,为了解围岩特征,供衬砌设计、洞口设计和研究施工方法用。对覆盖薄的地段,受河流冲刷,水库坍岸影响,所用方案均应附此图;

(d)各种测试成果表和各种调查成果表。

1.2.7.2初步勘察需提供的资料

a. 勘察报告书正文:

a)前言:包括委托和承担单位,勘察依据,工程概况,任务要求,起讫时间,工作情况,完成的项目与工作量;

b)自然地理概况:含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

c)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

d)方案比选及推荐最佳方案;

e)选定的方案情况:

(a) 洞口位置,轴线长度,防护层厚度,工程量和施工条件;

(b)水电、交通、建材、占地、拆迁移民情况;

(c)场址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问题;

(d)山体稳定性评价和围岩分类;

(e)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f)建场条件及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g)存在问题及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b.附件、附图:

(a)综合工程地质图(1:2000~1:5000);显示建筑物各方案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b)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垂直1:200;水平1:2000);显示地下建筑物轴线纵向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情况;

(c)洞口、洞身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200);复杂交通隧道,必要时做;

(d)隧道区域构造地质图:(根据需要酌定)显示隧道地段内区域地质构造。用于长大复杂交通隧道; (e)隧道地段水文地质图(1:1000~1:5000);用于长大交通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做;

(f)隧道辅助工程纵断面图(根据需要酌定);用于长大交通隧道。需要时做;

(g)隧道辅助工程横断面图(1:200~1:500);用于长大交通隧道,必要时做;

(h)岩土试验成果表及各种调查表等;

(i)调查、勘探、测试原始资料等。

1.2.7.3详细勘察需提供的资料

a 勘察报告书正文:

(a)前言:包括委托和承担单位,勘察依据,工程概况,任务要求,起讫时间,工作情况,完成的项目与工作量等;

(b)自然地理概况、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地震等;

(c)地层岩性,岩石风化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d)地质构造,褶皱、断裂特征与力学性质,节理裂隙统计数据,岩体完整性划分;

(e)水文地质条件;

(f)围岩类别的划分与有关参数的建议;

(g)不同阶段围岩稳定性分析评价;

(h)主要岩土工程问题,专项试验研究综述,采取对策及建议,对洞口、轴线位置、平面布局及支护设计方案的建议,对施工方案与注意事项的建议。

b. 附件、附图:

(a) 工程地质图(1:1000~1:2000);显示地下建筑物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层产状、(或节理、片理)、地层分界线、水文地质情况等;

(b) 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垂直1:100~1:200;水平1:1000~1:2000);显示整个建筑物埋置深度内,洞身分段地质、(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质构造、节理情况、风化界线等)水文地质及围岩类别等情况;

(c) 洞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100~1:500);显示洞口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情况;

(d) 洞身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100~1:500);当洞身外侧或洞身覆盖过薄或位于不良地质地段,应做此图;

(e) 明洞边墙墙址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垂直1:100~1:500,水平1:200~1:2000);用于交通隧道,必要时做;

(f) 明洞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50~1:200);用于交通隧道,必要时做;

(g) 洞口工程地质图(1:200~1:500);用于交通隧道,图上应显示地形、地物、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层产状、地层分界线、地下水露头等;

(h) 洞口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显示洞口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等。当洞口有沟谷、陡岩、堆积层等时,应包括在图上,本图用于交通隧道;(根据需要酌定)

(i) 辅助坑道工程地质图(根据需要酌定);用于长大交通隧道,如辅助坑道为平行导坑时,可与建筑物工程地质图合并;

(j)辅助坑道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根据需要酌定);用于长大交通隧道,如辅助坑道为平行导坑时,可与建筑物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合并;

(k)辅助坑道工程地质横断面图(1:200~1:500);用于长大交通隧道,如辅助坑道为平行导坑时,可与洞身工程地质横断面图合并;

(l)岩土试验成果表、测试成果表及其它成果表;

(m)调查、勘探、试验原始资料等。

1.2.8围岩分类

1.2.8.1 岩体基本质量分级(见 表1.2.8.1)

表1.2.8.1 岩 体 基 本 质 量 分 级

注:①.岩石坚硬程度按表1.2.8.1-1划分

②.岩体完整程度定量指标应采用实测的岩体完整性系数K V 值按表1.2.8。1-2划分;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 J V 按表1.2.8.1-3确定K V 值。

③.本表摘自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表4.1.1

表1.2.8.1-1 岩 石 坚

硬 程 度

表1.2.8.1-2 岩 体 完 整 程 度

表1.2.8.1-3 J V 与 K V 对照表

注:J V 系单位体积的节理(结构面)数目 BQ=90+3f r +250K V 当 f r >90 K V +30 时,应以f r =90K V +30 和 K V 带入上式,计算 BQ 值; 当 K V >0.04 f r +0.4 时,应以K V =0.04 f r +0.4和f 带入上式,计算BQ 值.

1.2.8.2铁路隧道围岩的基本分级(见表1.2.8.2-1)

表1.2.8.2 -1 铁 路 隧 道 围 岩 的 基 本 分 级

注: 本表摘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J124-2001 表E 。0。2.—1

表1.2.8.2–2 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表1.2.8.2–3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表1.2.8.2–4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

表1.2.8.2–5 地下水影响的修正

表1.2.8.2–6 初始地应力状态评估

注:①R——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σmax——最大地应力值(Mpa) ;

②本表摘自行业标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表A.2.2-1~表A.2.2-3

表1.2.8.2–7 高地应力影响对隧道围岩分级的修正

注:①围岩岩体为较破碎的极硬岩、较完整的硬岩时定为Ⅲ级,围岩岩体为完整的较软岩、较完整的软硬互层时定为Ⅳ级;

②围岩岩体为破碎的极硬岩较破碎及破碎的硬岩时定为Ⅳ级,围岩岩体为完整及较完整的软岩,较完整及较破碎的较软岩时定为Ⅴ级;

③本表摘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1 J124-2001 表E。0。2.—2、表E。0。2.—3~表E。0。4

表1.2.8.2–8塌方大小分级表

注:本表摘自行业标准《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附录H。1。1条文说明

1.2.8.3公路隧道围岩分类(见表 1.2.8.3)

表1.2.8.3 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注:本表摘自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表G.0.1表G0.4

1.2.8.4 地下铁道围岩分类(见表1.2.8.4)

表1.2.8.4 隧道围岩分类

注:①.软质岩石Ⅰ、Ⅱ类围岩遇有地下水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适当降低围岩分类。

②.本表摘自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表4.3.1

1.2.8.5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见表1.2.8.5—1)

表1.2.8.5-1 围 岩 工 程 地 质 分 类

注:Ⅱ、Ⅲ、Ⅳ类围岩,当其强度应力比小于本表规定时,围岩类别宜相应降低一级。 a.围岩强度应力比

S 可根据下式求得:

式中: R b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

K v —岩体完整性系数;

σm —围岩的最大主力(Mpa )。

b.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中五项因素的评分应符合下列标准: (a )石强度的评分应符合表1.2.6.5-2的规定。

表1.2.8.5-2 岩 石 强 度 评 分

注: ①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100Mpa 时,岩石强度的评分为30:

②.当岩体完整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小于5时,岩石强度评分大于20的,按20评分。

(b )

岩体完整程度的评分应符合表1.2.8.5-3的规定

表1.2.8.5-3 岩 石 完 整 强 度 评 分

注: ①.当60 Mpa ≥R b >30Mpa,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65时,按65评分:

②.当30Mpa ≥R b >15Mpa ,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55时,按55评分: ③.当15Mpa ≥R b >5Mpa ,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评分之和>40时,按40评分:

m

V

b K R s σ?=

④.当R b≤5Mpa,属特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与结构面状态不参加评分。

(c)结构面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1.2.8.5-4的规定。

(d)地下水状态的评分应符合表1.2.8.5-5的规定。

(e)主要结构面产状的评分应符合表1.2.8.5-6的规定。

c.本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不适用于埋深小于2倍洞径或跨度的地下洞室和特殊土、喀斯特洞穴发育地段的地下洞室。

d.大跨度地下洞室围岩的分类除采用本分类外,尚应采用其他有关国家标准综合评定。对国际合作的工程还可采用国际通用的围岩分类对比使用。

表1.2.8.5-4 结构面状态评分

注:①.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小于3m时,硬质岩、较软岩的结构面状态评分另加3分,软岩加2分;结构面

延伸长度大于10m时,硬质岩、较软岩减3分,软岩减2分:

②.当结构面张开度大于10mm,无充填时,结构面状态的评分为零。

表1.2.8.5-5 地下水评分

注:基本因素评分T’系前述岩石强度评分A、岩体完整性评分B和结构面状态评分C的和。

表1.2.8.5-6 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

注:①.按岩体完整程度分级为完整性差、较破碎和破碎的围岩不进行主要结构面产状评分的修正。

②.以上各表摘自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P,表P.0.1;表P0.3-1表P.0.3-2,表P.0.3-3,表P.0.3-4,表P.0.3-5

1.2.9 围岩稳定性分析

对于地下工程,一般都面临着区域稳定性、山体稳定性和洞体稳定性问题。

1.2.9.1山体稳定性问题

山体稳定性是指为选择方案的山体在其整体上能否满足地下工程建设所要求的条件,是否能产生重大的山体失稳、主体工程和其它附属工程在布局上有无难以解决的困难等。表1.2.9.1给出了在地下工程选场、布置和施工时可能遇到的一些影响山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表1.2.9.1 影响山体稳定的主要因素

注:除水平风化层深度外,还应注意垂直风化带(包括垂直的大风化囊)。它们容易造成塌方或支护开裂。

1.2.9.2各种洞体稳定性问题(见表1.2.9.2)

表1.2.9.2 各种洞体的稳定性问题

1.2.9.3 区域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见表1.2.9.3)

表1.2.9.3 区域稳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1.2.9.4山体稳定性分析方法(见表1.2.9.4)

表1.2.9.4 山体稳定性的一般分析方法

地下水某年试卷

地下水某年试卷(重复率较高) ——纯手打,白字勿喷 一、名词解释 1.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由于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水质变差,以 至于不再适合使用。 2.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时,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 u与降水量P的比值。 3.潜水蒸发系数:潜水蒸发排泄时,单位面积排出的水的体积。 4.潜水:位于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5.承压水:充满于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承压性质的重 力水。 6.地下水:位于地表以下岩土层的孔隙、裂隙、溶隙中各种形态的水。 7.给水度:岩土给出的水量与岩土体积之比。潜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单位 面积的含水层在重力作用下所给出的水量。 8.渗透系数: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的比值。当水力坡度为1时,与渗透速度 相等。 9.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当水力坡度为1时,与渗透流 量相等。(T=K×b) 10.初始条件:指描述渗流区域内任一点初始时刻所处的状态。通常用水头或 浓度来描述渗流区域初始时刻的分布值。 11.边界条件:指研究区域边界上的水流条件。从数学意义上来讲,是在自变 量取值域边界上的函数条件。 12.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是指将初始条件和边界条 件代入已经选定的数学模型中进行求解。 二、问答题

1.我国地下水现状、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途径。 答:(1)现状:a.由于人类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急剧下降; b.人类生产生活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剧; c.地下水的地质结构遭到了破坏。 (2)特点:污染物通过入渗的方式进入地下水使之污染,包括细菌 污染,化学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等。易受季节性 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危害大,影响范 围广;并具有隐蔽性(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察觉)和难以 逆转性(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就很难治理和恢复)。 (3)污染途径:间歇入渗型;连续入渗型;越流型;侧向补给型。2.简述多孔介质的弥散作用。 答:多孔介质弥散:由于摩擦阻力,同一孔隙的不同位置水的流动速度不同, 中间最大,孔壁出最小;多空介质的孔隙大小不同,大 孔隙下污染物随水流流动较快,小孔隙下污染物随水流 流动较慢;孔隙弯曲,水流流动方向不断改变,使溶质 范围随水流动越来越大。 其作用:水动力学多孔弥散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致于 污染物富集。即使在水静止条件下,污染物仍会运动,使污 染大大稀释,不致于造成大浓度危害。 3.写出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和差分方程,并说明各项的物理意义。 4.请说明地下水污染系统模拟的意义及方法。 方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有限分析法。

水利工程施工经典教材 第6章 地下建筑工程

第6章地下建筑工程 本章主要结合平洞的施工,介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洞室开挖、衬砌施工和喷锚支护等主要问题。 第一节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问题涉及到整个地下建筑物施工的全过程,要求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安排各部位、各工种的先后施工顺序,以保证均衡、连续、有节奏地完成各项作业。 一、平洞的施工程序 开挖和衬砌(支护)是平洞施工的两个主要施工过程。处理好平洞开挖与临时支撑、平洞开挖与衬砌或支护的关系,以便各项工作在狭小的工作面上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平洞施工工作面 工作面的数目可按下式进行估算。 (6-1) 式中[T]—平洞施工的限定工期,月; L —平洞的全长,m; N —工作面的数目; V—平洞施工的综合进度指标,m/月; lmax—施工支洞(或竖井)的最大长度(或高度),m; v—施工支洞(或竖井)的综合进度指标,m/月。 (二)平洞的开挖程序 平洞开挖有全断面开挖、断面分部开挖和导洞开挖等方法。 (1)全断面开挖 全断面开挖是将平洞整个断面一次开挖成洞。衬砌或支护施工,须待全洞贯通以后或掘进相当距离以后进行,并视围岩开挖后允许暴露时间和总的施工安排而定。 全断面开挖一般适用于围岩坚固稳定,对应f≥8~10,有大型开挖衬砌设备的情况。目前国内外的全断面开挖高度一般为8~10m,主要由使用的多臂钻凿岩机或全断面掘进机的工作高度(直径)控制。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洞内工作场面比较大,施工组织因工作面宽而比较容易安排,施工干扰也较易解决,有利于提高平洞施工速度。 (2)断面分部开挖 断面分部开挖是将整个断面分成若干层(通常为二层或三层),分层开挖推进,分部开挖适用于围岩较差、洞径过大的平洞开挖。 如果围岩比较稳定,洞线又不太长,可先分部开挖掘进,贯通以后再进行衬砌;在地质条件较差,围岩允许暴露时间不宜过久条件下,可以采用上部开挖一段以后,将顶拱衬砌支护好,再进行下部开挖,以策安全。

地下洞室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地下洞室开挖工程 1.1 施工程序 1.1.1 开挖程序安排原则 根据本标段地下洞室的布置特点,开挖施工程序按下述原则安排: ㈠根据各部位具备施工条件的时段,提前组织好人员、机械设备,遵循自上而下、由外向里的开挖施工原则。 ㈡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以不影响主体施工或将影响降低到最低为原则,合理安排开挖施工工期,确保洞室开挖与主体施工顺利进行。 ㈢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以围岩类别控制单循环进尺为原则,根据围岩类别合理控制单循环进尺,确保洞室稳定,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㈣洞室开挖程序安排遵循新奥法施工原则,根据揭露围岩类别,采取相应的支护形式及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㈤地下洞室开始进洞遵循洞脸锁口原则,防止破坏洞脸边坡。 1.1.2 施工程序 洞挖施工程序为:测量放线→布→钻→爆破→通风排烟→出碴→支护→下一循环 测量放线:每一循环作业前,都要进行测量放样。洞室放样需标出顶拱圆弧中心和边有代表性的控制点,以保证开挖施工的准确性。 布:施工技术人员根据测量放线成果及爆破设计,进行现场布,用红漆标出主要钻的位,以便钻施工。 钻:采用手风钻钻,径φ42mm,爆破间距50~70cm,光爆间距40~50cm。钻角度和深,应符合爆破设计的规定,已造好的钻,需进行保护。对于因堵塞无

法装药的钻,应予吹或补钻,钻经检查合格后可装药。 装药:爆破采用φ32mm药卷装药,光爆采用导爆索串联φ25mm药卷间隔装药,线装药密度150~200g/m左右; 爆破:爆破网络采用非电毫秒微差延时网络,火雷管起爆式。 通风排烟:由于本工程开挖洞室长度较长,采用供风机进行供风排烟。 出渣:洞运输采用扒渣机配合索矿车排渣至洞外,洞外采用反铲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安全处理:出碴之前,应有专职负责安全处理人员将掌子面及顶拱的松动岩体和危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支护:岩破碎的洞段,爆破完后及时采用锚杆、喷锚等法进行支护,必要时视地质情况采用钢支撑支护。 隧道洞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

水利工程施工——地下建筑工程

第六章地下建筑工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地下工程有许多自身特点。要求学生了解地下工程施工的基本特点,掌握必要的洞室开挖、衬砌施工、锚喷支护等主要工程施工。 重点与难点:1.洞室开挖,地下工程施工程序 2.衬砌施工、锚喷支护等 教具与参考:1.水利施工图片 2.[1]梁炯均. 锚固与注浆手册.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杨康宁主编.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1995 [3]张正宇主编.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爆破.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 出版社,2003 主要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地下建筑工程施工,受地质、水文地质、建筑物型式及施工条件的影响较大,其施工方法与露天作业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往往是整个枢 纽工程中控制施工进度的工程项目。 本章主要结合平洞的施工,介绍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洞室开挖、衬砌施工和喷锚支护。

第一节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地下工程的施工程序,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工程的开挖方法。 熟悉相应的开挖机械 重点与难点:平洞和地下厂房的开挖施工 教具与参考:工程图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启迪法 地下建筑工程,按其工作性质可分为过水的和不过水的两大类;常见的型式有平洞、斜洞和竖井,大型洞室。 一、平洞的施工程序 平洞施工方法有二种,即常用的钻眼爆破法及全断面掘进法(TBM法)。本章重点介绍钻眼爆破法施工,其主要施工工序是钻孔、装药、爆破、通风散烟、清撬、出碴、检查及测量放线,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应增加锚杆支护、混凝土衬砌、灌浆等工序,同时还需进行排水、照明、供水、供电、供风等辅助工作,保证平洞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钻爆法施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序多,交叉作业多,施工干扰大。在长隧洞施工 中,由于施工进度的要求,还需开挖施工支洞以增加工作面,增加了工程造价。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李守礼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地路处 2003年12

目录 前言 02地下洞室的分类 03岩土工程勘察 03 1.2.1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要求 03 1. 2。2交通隧道选线(址)原则 05 1.2.3 交通隧道勘察工作流程图: 07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08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08勘探与测试 09 各勘察阶段需提供的资料 10 1.2.8围岩分类 12围岩稳定性分析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为了便于广大技术人员进行地下工程和地下洞室的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特将铁路、 公路、水电、地下铁道、港口、工业民用建筑等有关地下洞室的勘察、文件资料整理以及围岩分类和围岩稳定性分析归纳在本文中,以供勘察设计时参考。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 地下洞室系指为了某种目的,修建在地面以下及山体内部的各类建筑物。具有隔热、恒温、密闭、防震、隐蔽、不占地面土地、不干扰城市基础设施等诸多优点。 地下洞室的分类(见表、表) 表按毛洞跨度分类 表按用途分类 由于地下洞室完全被包围在岩土体介质中,所以既要考虑如何防止周围介质对它的不良影响,如:围岩压力、地下水等,又要考虑如何利用周围介质的有利条件,如:把围岩改造成洞室本身的支护结构等。 岩土工程勘察 勘察阶段的划分、目的和要求 1.2.1.1勘察阶段的划分(见表) 表勘察阶段的划分

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见表) 表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 1. 2. 2交通隧道选线(址)原则 1.2.2.1 一般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a.应选择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单一、岩性完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在倾斜岩层中,以隧道轴线垂直岩层走向为宜。 b.应选择在山体稳定、山形较完整、山体无冲沟,山洼等次地形切割不大、无软弱夹层、岩层基本稳定的地段通过。 c.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无有用矿产和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地层通过。 1.2.2.2 不良地质地区隧道位置的选择 a.隧道顺褶曲构造布置时,一般避开褶曲轴部破碎带,选择两侧翼部地质较好的一侧通过。 b.隧道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特别是含水丰富的破碎带;如必须穿越时,隧道应与之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通过。 c.隧道洞身不应在滑坡、错落体内穿过;如必须通过此类地段时,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 d.当陡岸斜坡严重张裂不稳或山坡有严重崩塌时,隧道位置宜往里靠,置于稳固地层中;如确有困难时,应选择其范围最小且相对稳定的地段通过,并提出保证施工和洞身安全的有效措施。当崩塌地段短,崩落石块小,情况不严重,可考虑明洞方案,或与路基防护工程作比较。 e.隧道应避免通过严重不良地质、地下水极为发育的低洼垭口处。

7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七、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Ⅰ.名词解释 1.围岩P160 2.卸荷回弹P160 3.岩爆P162 4.软岩大变形P163 5.突泥P166 Ⅱ.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应力是初始地应力()。P159 A.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B.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 C.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D.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 2.以下关于地应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9 A.在浅部岩层,地应力垂直分量 σv 值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 B.水平分量 σ h总是小于垂直分量 σv C.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层受构造方向控制 D.最大主应力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3.以下有关地应力来源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9 A.上覆岩层的自重B.地下水的压力 C.地质构造作用D.岩土体开挖引起 4.软岩围岩的主要变形破坏类型是()。P163 A.张裂塌落B.劈裂剥落C.弯折内鼓D.塑性挤出 5.下列有关岩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62 A.岩爆是岩石内部弹性应变能积聚后而突然释放的结果 B.岩爆发生时,常伴有声音 C.岩爆发生只与埋深有关 D.岩石的脆性越大,发生岩爆可能性越大 6.“通过开挖导坑时的实测涌水量,推算隧道涌水量”的涌水量预测方法称作()。P164 A.相似比拟法B.水均衡法C.地下水动力学法D.数值法 7.突水和突泥的区别在于有无()。P166 A.断层或岩溶洞穴B.松散碎屑物质 C.封闭的边界D.高势能的地下水 8.“混凝土表面膨胀隆起,大面积自动剥落,有些地方呈豆腐渣状”对应的腐蚀严重程度等级为()。P167 A.无腐蚀B.弱腐蚀C.中等腐蚀D.强腐蚀

9.硫化矿及含硫煤矿床地下水及其浸染的土层,对混凝土有()。P167 A.结晶类腐蚀B.溶解类腐蚀C.分解类腐蚀D.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10.地下洞室开挖时,工作面上的瓦斯含量超过()时,就不准装药放炮。P168 A.1%B.2% C.3% D.4% 11.地下洞室如必须穿越含瓦斯的煤系地层,则应尽可能与煤层走向()。P168 A.平行B.垂直C.45°斜交D.以上均可 12.膨胀性岩土地区,洞室开挖应特别注意的地下工程地质问题是()。P169 A.岩爆B.塑性挤出C.弯折内鼓D.膨胀内鼓 13.合理的隧道轴线方向应该是与构造线的方向()。P170 A.平行B.垂直C.45°斜交D.以上均可 14.当隧道不得不与正断层或逆断层局部平行或小角度相交时,应选择在断层的()通过。P170 A.上盘B.下盘C.上升盘D.下降盘 15.当隧道两洞口高程均位于地下水分水岭线以下时,应自分水岭点向洞口设()。P171 A.人字坡B.上行单坡C.下行单坡D.以上均可 16.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隧道进出的位置应遵循的原则是()。P171 A.早进洞早出洞B.早进洞晚出洞 C.晚进洞晚出洞D.晚进洞早出洞 17.运用物探勘查的依据是,不同地质体具有不同的()。P172 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水理性质D.力学性质 18.根据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标准,Ⅱ级围岩属于()。P173 A.较软但较稳定的围岩B.较完整但较不稳定的围岩 C.较完整且较稳定的围岩D.较坚硬但较不稳定的围岩 19.以下可应用于隧道外的地表,从地表沿隧道轴线向下探测进行预报的弹性波探测方法是()。P178 A.声纳法B.SHP水平剖面法 C.TSP预报系统D.TRT地震反射层析成像预报技术 20.以下地下工程问题防治方法中不属于超前加固范围的是()。P179 A.超前注浆B.冻结松散岩土层C.帷幕注浆D.小导管注浆 Ⅲ.多项选择题 1.地应力主要包括()。P159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施

编号:AQ-JS-0486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施Special safety measures for underground cavern construction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摘要:地下洞室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由于地下洞室施工条件限制导致施工中安全隐患突出,本文从地下洞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下洞室;安全;措施 1、概述 地下洞室施工避免了对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减少了对边坡的扰动,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由于地下洞室施工作业面小、疏散通道单一、地质条件预判准确性不高等不利因素导致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隐患突出。本文主要阐述地下洞室施工涉及的爆破作业、安全用电、地质缺陷、高空作业等主要安全隐患的技术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2、主要安全隐患及相应安全措施

2.1爆破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成立爆破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现场爆破及协调与相邻洞室施工关系。 (2)洞口设置爆破公示牌,内容包括每天爆破时间段,影响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3)火工材料进入爆破区,立即采用警戒旗封闭爆破掌子面,封闭的爆破警戒区未经爆破工程师和爆破安全员批准,非涉爆人员一律禁止入内。爆破器材进入爆破区之前,爆破区域所有带电的设备、设施、导电的管与线设备必须切断电源。 (4)进行爆破警戒时,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必须服从警戒人员的指挥。 (5)爆破所用的各种雷管、导爆管、导爆索、炸药等火工物品,在搬运装卸时,必须轻拿轻放,不得抛掷。炸药与雷管、导爆索、导爆管不得混装。 (6)装药前现场质检员协同监理工程师根据爆破工程师所做爆破设计进行验孔,对孔位、孔径、孔间距以及孔深进行检查,爆破

咨询师继续教育地下水资源勘察分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 1.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勘察阶段的划分符合《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的规定。() A.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 B.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 C.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 D.调查阶段、勘察阶段、补充阶段、设计阶段 用户答案:[B] 得分:7.00 2.根据《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的规定,稳定流抽水试验的降深值应符合下列哪项规定?() A.最大降深宜为含水层厚度的1.0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1/2 B.最大降深宜为含水层厚度的0.5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4和1/3 C.最大降深可接近孔内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2/3 D.最大降深可接近孔内设计动水位,其余两次降深宜分别为最大降深的1/3和1/2 用户答案:[C] 得分:7.00 3.某水源地上部为粘土层,下部含水层为中粗砂厚18.5m,进行稳定流抽水试验,试验孔孔径0.3m,过滤器长18.0m,影响半径140m,抽水试验成果为S1=1.0m、Q1=411m2/d;S2=1.5m、Q2=625m2/d;S3=2.8m、Q3=1152m2/d。下列哪一选项最接近该试段的渗漏系数K?()

A.K=5.45m/d B.K=7.9m/d C.K=21.73m/d D.K=24.17m/d 用户答案:[D] 得分:7.00 4.山前冲洪积扇地区为查明其分布结构,水文地质主勘探线布置应符合下列哪一选项的要求?() A.垂直冲洪积扇轴方向布置 B.沿冲洪积扇轴方向布置 C.垂直地下水流向布置 用户答案:[B] 得分:7.00 5.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描述是正确的?() A.地下水资源是储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B.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 C.地下水资源是由补给资源和储存资源构成的水资源 D.地下水资源是具有可恢复性、转化性、调节性的水资源 用户答案:[B] 得分:7.00 6.在抽水试验过程中,保持出水量稳定而观测动水位(降深)变化,或保持动水位(降深)稳定而观测出水量变化,并有一定延续

地下工程地质问题

一、名词解释(5) 1.围岩p150 由于工程开挖,使在一定范围内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岩体中的应力受到扰动而重新分布,这个重分布应力范围内的岩体被称为围岩。 2.卸荷回弹p150 地下洞室开挖后,破坏了岩体中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岩体内各质点在回弹应力作用下,力图沿最短距离向消除了阻力的临空面方向移动,直到达到新的平衡,这种位移现象叫做卸荷回弹。 3.岩爆p151 在高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开挖中,围岩在局部集中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超过岩体强度时,发生突然的脆性破坏,并导致应变能突然释放造成的岩石的弹射或抛出现象,称为岩爆。 4.软岩大变形p152 洞室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软弱岩体的屈服强度时,软弱的塑性物质就会沿最大应力梯度方向向消除了阻力的自由空间挤出,称软岩大变形。 5.突泥p156 地下工程掘进破坏了岩体原来封闭的边界,高能水土混合物突然涌出、快速释放,形成突泥。 二、单选(20) 1.下列哪种应力是初始地应力()。P149~150 A.未受开挖影响的原始地应力 B.未支护时的围岩应力 C.开挖后岩体中的应力 D.支护完成后围岩中的应力 2.以下关于地应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49 A.在浅部岩层,地应力垂直分量v值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 B.水平分量h各向同性 C.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层受构造方向控制 D.最大主应力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3.以下有关直墙圆拱型隧道周边围岩应力变化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0 A.当侧压力系数较低时,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拱顶和洞底 B.当侧压力系数较低时,压应力主要出现在拱脚和边墙中部 C.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加,拱顶和洞底由拉应力转为压应力 D.随着侧压力系数增加,拱脚和边墙中部由压应力转为拉应力 4.在薄层脆性围岩的主要变形破坏类型是()。P151 A.张裂塌落 B.劈裂剥落C.弯折内鼓 D.塑性挤出 5.下列有关岩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152 A.岩爆是岩石内部弹性应变能积聚后而突然释放的结果 B.岩爆发生时,常伴有声音 C.岩爆发生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应力调整阶段、启裂阶段和岩爆阶段D.岩爆发生的临界深度约为200m,埋深越大发生岩爆可能性越大 6.“通过开挖导坑时的实测涌水量,推算隧道涌水量”的涌水量预测方法称作()。

水利水电工程大型地下厂房施工技术 刘金跃

水利水电工程大型地下厂房施工技术刘金跃 发表时间:2020-01-10T15:22:34.0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8期作者:刘金跃1 苏丽莉2 [导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方向。 1保定易县抽水蓄能有限公司;2保定泽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如水电工程建设的突破性发展,其主要发展特点是规模向着大型化与洞室群的复杂化形式发展。与此同时,伴随机械化水平程度的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质量也在逐渐加强,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地下厂房的设计与施工水平更是向着一个崭新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大型地下厂房;工程施工技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方向,“国土有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实施,使得我国的水利水电大型地下厂房工程的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我国水利水电资源分布比较特殊和广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多分布在高山峡谷之中,这便使得建设施工技术的难度大幅提高,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于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不断地加深。经过不断的研究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地下厂房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 1厂房的开挖以及支护 随着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使得以前根本没有办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的地下厂房利用喷锚来进行永久性支护这一情况变成了现实,这样一来也使得地下厂房洞室的快速施工成为了现实。举例来说,在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开挖深度已经达到了30米,并且其施工环境为中等地应力,而且地形属于陡倾角薄层岩状体,洞室的轴线与岩层之间的夹角已经达到了30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对顶拱V类围岩段的施工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利用C20喷钢纤维混凝土以及150KN的预应力锚杆,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形成了永久性的支护,并且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对于地下厂房工程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就是洞周围的围岩挖空率是比较高的,而且具有比较多的交叉口,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围岩进行稳定处理是有比较大的难度。其具体的施工方法大体上是从上到下、分层分块进行开挖以及支护,逐渐成型。从围岩应力变化的角度来看,其应力的路径会由于支护程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处理,不仅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而且还会使破损区域的大小在洞室成型之后也会有所变化,给工程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选择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开挖程序,并且进行比较好的支护。具体的实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保证非常好的施工环境,而且还应该按照“立体多层次,平面多工序”的施工原则,对施工方法进行不断优化,从而取得比较好的施工效果。 2水利水电大型地下厂房工程的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阶段 在正式进行地下厂房的施工前,必须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总体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合理设置施工支洞,以便为多工作平行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根据施工合同、技术规范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开挖、支护工艺,加强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监测,控制工程进度,力争在进行主厂房的开挖前完成排水系统的施工和围岩稳定性的改善。另外,就是要设置好各类监测仪器,完成通风竖井的施工,从而加强施工监测力度的同时为连续施工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2.2开挖的技术 在地下厂房进行开挖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从上到下分层施工、逐步成型,对于每一层的厚度来说,应该严格控制在8-10米范围内。在进行分层的时候,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对爆破振动控制、钻孔的精度、设备的作业空间以及施工的具体通道进行分析考虑。对于岩壁吊车梁层来说,应该控制在10米的范围内,上面的界面应该根据比梁顶的设计高度高0.5米来进行控制,而下面的界面应该根据比下面拐点高程小3.5米来进行控制。在对发电机的上面界面进行控制的时候,应该对母线洞的洞脸加固的具体要求进行考虑,而下部界面的控制方法应根据引水隧道的洞脸的实际加固要求进行确定。在对多个地下厂房的实际开挖工程进行考虑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在中下部深孔梯段进行开挖作业,会使高边墙的围岩实际位移大幅度上升,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爆破孔深应严格控制,这样就可以使高边墙的位移带来的影响大幅度减少。 在对地下厂房的拱顶层下面部分进行开挖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措施就是利用预裂爆破以及光面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对于轮廓的控制,然后再利用深孔梯段微差爆破的方法将中间的岩体清除出去。当前在对这部分进行施工的时候所采取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在进行爆破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来对预留保护层进行控制,然后首先对中槽部分进行开挖,然后通过小型炸药将预留下来的保护层进行清除,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于上层轮廓的控制,而对于下层来说采取的方法就是光爆成型的方法。通过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超挖进行控制,其具体的范围大概在15-20厘米范围内,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了以发现,当采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能够对边墙的位移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层的开挖深度,所以当利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就是保护层的开挖方式是否合理。第二种方法就是利用深孔预裂爆破的方法来实现对于大体轮廓的开挖,如果采取这种方式,可以将超挖控制在8-15厘米的范围内,相比较于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于变形的控制,如果没有具体条件的限制,一般都会采用这种方法。 2.3支护的技术 通常在中硬岩体中,支护的压力随着岩体的位移增加而减少。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支护前隧洞围岩所需要的支护压力要大于支护后的支护压力,而且两者压力的差距是随着围岩所发生的位移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个合理的支护施工程序应是初喷混凝土紧跟着开挖面,浅孔锚杆支护最好控制在距离开挖面的3倍洞径范围内,深孔锚杆支护进行复喷混凝土跟进,在最后阶段应当施用预应力锚索,同时根据施工监测信息来进行信息反馈分析,适当的调整开挖与支护。要保证大型地下厂房直立边墙的稳定,不仅需要采用喷混凝土,砂浆锚杆,预应力锚杆支护,还应当采用预应力锚索来进行加固围岩。目前国内实现这种目的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双层防腐无黏结预应力锚索结构。大型地下厂房建设的施工时间比较长,因此支护的施工成为控制施工进度的主要因素。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的缩短施工周期,加快施工进度,常采用的方法是高频冲击回转钻进和钢结构预制垫座,也可以采取提前在邻近的洞室内开辟作业空间,提早完成钻孔作业。在主厂房爆破开挖后,要立刻进行穿索等后续工作。另外,还应当控制锚索初次张拉荷载,适当的预留应力增量,这样做可以避免锚索的锚

给排水试卷简答题及其答案

第一份 三、1、由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如按水源和供水方式考虑,应属于哪类给水系统? 高地水库供水给城市,按水源种类属于:表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属于:自流系统。 2、给水系统中投资最大的是哪一部分,试行分析。 泵站、输水管渠、管网和调节构筑物等称为输配水系统,从给水系统整体来说,是投资最大的子系统。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给水系统,相应的工程设施为: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水处理构筑物,清水池,二级泵站,管网。 3、给水系统是否必须包括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和管网、调节构筑物,哪种情况下可省去一部分设施? 如果是地表水这些构筑物不可省去,但如果是地下水,一般可以省去水处理构筑物而只需加氯消毒,使给水系统大为简化。 4、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得最多? 给水系统,即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用水。分质给水,可以是同一水源,经过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也可以是不同水源,例如地表水经简单沉淀。分压给水,因水压要求不同而分系统给水,有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水泵分别供水到水压要求高的高压水网和水压要求低的低压管网,以节约能量消耗。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同一给水系统。 四、1、水体污染的防治,溶解氧为何是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在用水体溶解氧确定污水处理程度时,为何用夏季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DO 是微生物利用氧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自身氧化速率和外界环境向水体的充氧效果的综合反应。它是一个综合指标,而且易于在线检测。 在用水体溶解氧确定污水处理程度时,用夏季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主要是因为夏季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低,(温度越高,溶解氧的含量越低)。当夏季的DO 能满足处理程度时,其他季节也就能符合要求。 2、请推导泥龄和污泥负荷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活性污泥微生物每日在曝气池内的净增值量为: ()a e d V X Y S S Q K VX ?=-- 式中:()a e Y S S Q -——每日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 d V K VX ——微生物由于自身氧化而消耗的自身质量。 ∴ r d V V QS X Y K X V X V ?=- 而 ()a e r rs V V Q S S QS N X V VX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期末答案

简答题 1.简述水工建筑物的特点。 答:水利工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比,除了工程量大、投资多、工期长之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⑴工作条件的复杂性;⑵设计选型的独特性;⑶施工建造的艰巨性;⑷工程效益的显著性;⑸环境影响的多面性;⑹失事后的严重性。 2.何为水利枢纽? 何为水工建筑物? 答:为了达到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目的,需要修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用来控制和支配水流,这些建筑物统称为水工建筑物。集中建造的几种水工建筑物配合使用,形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称为水利枢纽。 3.水工建筑物按其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⑴挡水建筑物;⑵泄水建筑物;⑶输水建筑物;⑷取(引)水建筑物;⑸整治建筑物;⑹专门建筑物。 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答: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5.为什么要对水利枢纽及水工建筑物进行分等分级?如何进行分等分级? 答:水利工程建设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工程规模不同,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过分地强调工程安全,势必加大工程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妥善解决工程安全和经济之间的矛盾。为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恰当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的建筑物要进行分等分级。即首先按水利枢纽工程的规模、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行分等,然后再对各组成建筑物按其所属枢纽的等别、建筑物在枢纽中所起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分级。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按其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为五等;枢纽中的水工建筑物按其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为五等。 1.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有那些? ⑴利用水重;⑵将坝基面开挖成倾向上游的余面,借以增加抗滑力,提高稳定性;⑶设置齿墙;⑷抽水措施;⑸加固地基;⑹横缝灌浆;⑺预应力锚固措施。 2.重力坝应力分析中材料力学法的基本假设有那些? ⑴坝体混凝土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材料;⑵视坝段为固接于地基上的悬臂梁,不考虑地基变形对坝体应力的影响,并认为各坝段独立工作,横缝不传力;⑶假定坝体水平截面上的正应力σy按直线分布,不考虑廊道等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3.简述重力坝剖面设计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 ⑴拟定剖面尺寸;⑵稳定分析;⑶应力分析;⑷确定设计剖面;⑸构造设计;⑹地基处理。 4.重力坝地基处理时,进行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的作用是什么? 固结灌浆的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和强度;降低地基的透水性。帷幕灌浆的目的是降低坝底渗透压力;防止坝基内产生机械或化学管涌;减少坝基和绕坝渗透流量。 1.拱坝的工作原理与重力坝有何不同? 拱坝是固接于基岩的空间壳体结构,在平面上呈凸向上游的拱形,其拱冠剖面呈竖直的或向上游凸出的曲线形,坝体结构既有拱作用又有梁作用,其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大部分通过拱的作用传给两岸岩体,小部分通过梁的作用传至坝底基岩,坝体的稳定主要依靠两岸拱端岩体来支承,并不是靠坝体自重来维持,是一种经济和安全性均很优越的坝型。与其他坝型比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⑴利用拱结构特点,充分利用材料强度。⑵利用两岸岩体维持稳定。⑶超载能力强,安全度高。⑷抗震性能好。⑸荷载特点。⑹坝身泄流布置复杂。 2.温度荷载对拱坝的应力和稳定有何影响? 拱坝是高次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对坝体变形和应力都有较大影响。温度荷载的大小与封拱温度有关,封拱温度的高低对温度荷载的影响很大。封拱前拱坝的温度应力问题属于单独浇注块的温度问题,与重力坝相同;封拱后,拱坝形成整体,当坝体温度高于封拱的温度时,即温度升高,拱圈伸长并向上游位移,由此产生的弯矩、剪力的方向与库水位产生的相反,但轴力方向相同。当坝体温度低于封拱温度时,即温度降低,拱圈收缩并向下游位移,由此产生的弯矩、剪力的方向与库水位产生的相同,但轴力方向相反。因此一般情况下,温降对坝体应力不利,温升对坝肩稳定不利。 3.拱坝应力分析中拱梁分载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拱梁分载法是当前用于拱坝应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它把拱坝看成由一系列水平拱圈和铅直梁所组成,荷载由拱和梁共同承担,各承担多少荷载由拱梁交点处变位一致条件决定。荷载分配后,梁按静定结构计算应力,拱按纯拱法计算应力。确定拱梁荷载分配的方法可以用试载法,也可以用计算机求解联立方程组代替试算。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 施正式版

地下洞室施工安全专项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地下洞室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由于地下洞室施工条件限制导致施工中安全隐患突出,本文从地下洞室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地下洞室;安全;措施 1、概述 地下洞室施工避免了对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减少了对边坡的扰动,广泛应用于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由于地下洞室施工作业面小、疏散通道单一、地

质条件预判准确性不高等不利因素导致地下洞室施工安全隐患突出。本文主要阐述地下洞室施工涉及的爆破作业、安全用电、地质缺陷、高空作业等主要安全隐患的技术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 2、主要安全隐患及相应安全措施 2.1 爆破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成立爆破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现场爆破及协调与相邻洞室施工关系。 (2)洞口设置爆破公示牌,内容包括每天爆破时间段,影响范围以及注意事项。 (3)火工材料进入爆破区,立即采用警戒旗封闭爆破掌子面,封闭的爆破警戒

专门水文地质学试卷

名词解释 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2、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允许开采量——也称为可开采量或可开采资源量,指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在允许范围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层系统或取水段开采含水层中可以取得的水量。简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层系统或取水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取水量。 4、越流系数——表示臭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臭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即?=K'/b'。 5、储水系数——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示法(或储存)的水量。. 6、越流因素——也称为阻越系数,为主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倒数乘积的平方根, 7、地下水水质——指地下水水体中所含的物理成分、化学成分和生物成分的总和特征。 8、地下水资源管理——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相关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协调地下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制订和执行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条例和法规,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尽可能地谋求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9、地下水保护——为防止水资源因不恰当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坏,而釆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措施的总和。 10、矿床充水——矿体尤其是围岩中赋存地下水,这种现象称矿床充水。 11、充水通道——地下水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水源,在开采状态下造成矿坑的持续涌水。把水源进入矿坑的途径称充水通道 一填空题 1、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面调查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 2、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 3、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注水试验 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包括:系统性和整体性流动性循环再生性可调节性 5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灰岩水害 6、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0.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弱含水层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0.21L/m.s 则该含水层为中等含水层若含水层的单位涌水量:q=21L/m.s 则该含水层为强含水层 7、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开采 8、地下水资源分类(按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为: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 9、矿井水灾害按突水机理划分类型有煤层顶板水害类煤层底板水害类 老空、老窑水害类其他水害类 10矿井主要导水通道有导水断层岩溶陷落柱导水钻孔采动破坏形成的裂隙和岩溶塌陷 二简答题 1、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程序应遵偱的原则? 答:(1)工作范围由大到小,工作要求由粗到精 (2)按测绘—勘探—试验—长期观测的顺序安排 (3)根据具体条件由少到多,由点到线,进一步控制到面 (4)每一勘查阶段按准备工作、野外施工和室内总结三段时期进行

地下厂房等大型地下洞室施工安全探讨

2008 年 9 月 20 日
地下厂房等大型地下洞室施工安全探讨
地下厂房等大型地下洞室施工安全探讨
殷家庆、黄常之、徐钢
(四川华能康定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前言
随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是当今发展主流,近 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安全生产法规,对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因此各行各业都必 须把安全工作放在生产经营的第一位。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水电建设也正在进行大力的开发之中。由于西 部的地形地貌特征,水电站的引水或发电系统大多布置在地下,地下工程不可避免要遇 到塌方、地下涌水、有害气体、岩爆等危险因素,再加之受到场地制约,施工安全问题 非常突出,因此加强地下洞室的施工安全管理是水电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地下洞室开挖的安全危害
1、地下洞室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 造成安全隐患或事故的原因 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近年来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发生 了多起安全事故,其中地下洞室的施工安全事故占了相当比例,重视和减少地下工程的 施工安全事故刻不容缓。从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分析,有人为主观因素、自然客观因素 及突发事故三类。 1)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人为的安全因素一般包括施工用电、高空作业、爆破、支护不及时或质量不合格、

2008 年 9 月 20 日
地下厂房等大型地下洞室施工安全探讨
措施不合理、施工人员素质低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一般来说,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 只要参建各方高度重视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重视以后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安全事故。而 事实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进度、施工方便等原因留下安 全隐患并引发安全事故, 近几年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的责任安全事故给了我们血的教 训。 施工人员经验缺乏或施工方案不合理是隧洞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比如临时支 护有很多种类型或办法,因人而异可选择不同的安全支护方案,如参建各方经验不足或 对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判断不准确,按照不合理的方案实施,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例 如在一电站引水隧洞溶蚀堆积物和断层带的开挖过程中, 开挖施工作业队无开挖软地层 的经验,而承包商的技术人员大多为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对洞室开挖没有经 验,导致隧洞变形、局部垮塌、进度严重滞后,安全隐患特别突出,最后在业主、监理 的要求下,承包商更换了有经验的开挖作业队才使问题得到改善。 2)自然客观因素形成的安全隐患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不良地质条件及目前的技术水平的限制。 不良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包括断层破碎带、岩爆、地下水、有害气体(如瓦斯 等) 、特殊地层(如煤层、流变岩体) 。对于不良地质条件,设计要加强预报工作、参建 各方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措施,才能保证临阵不乱。对于不良地质洞段的安全支护,参建 各方要共同进行研究、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确定最佳的支护方案。在洞室开挖 过程中,对可能出现异常地质现象的地段要通过仪器、钻孔等手段进行探测,防止发生 有害气体、地下暗河涌水等突发事故。 技术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很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岩爆现象,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办 法来预测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目前只能通过挂网和锚杆来预防岩爆石块 伤及施工人员。另外由于受到场地制约,一些洞室无法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导致支护 不及时或进度跟不上,增加了发生塌方事故的几率。 3)突发事故 在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故。比如 在喷锚支护施工过程中,喷浆管突然爆裂,刚好有人通过就有可能伤人或浆液喷到人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