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

1、共同抗原:含有的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抗原。

2、交叉反应:将某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表位的他种抗原发生的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3、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有分泌型和膜型两种类型。

4、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效应):IgG类抗体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相应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表面相应的低亲和力IgGFc 受体结合,增强或触发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

5、单克隆抗体(McAb):通常指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通源抗体。McAb在结构和组成上高度均一,纯度高,具有高度特异性,易于体外大量制备和纯化。

6、免疫粘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后,借助C3b、C4b与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的CR1结合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容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称为免疫粘附作用。

7、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8、细胞因子:是指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9、白细胞介素(IL):是指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间或白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和刺激造血功能。

10、干扰素(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名。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可将干扰素分为a、B、y三种类型。

1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2、抗原提呈细胞:泛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或B淋巴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类免疫细胞,可分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和非专职抗原细胞两大类。

13、共刺激信号:是指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与T淋巴细胞表面相应粘附分子结合作用后,产生的刺激淋巴细胞活化的信号。

14、模式识别受体:是指存在于某些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以分泌形式存在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1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是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

16、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17、脱敏疗法:①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在抗毒素皮试阳性但又必须使用者,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②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对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经呼吸道进入的变应原,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

18、血清病:在初次大量注射抗毒素(马血清)后1~2周发生,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发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蛋白尿等。

19、人工主动免疫:是指采用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免疫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感染能力的措施,也称为预防免疫。

20、人工被动免疫:是指给机体注射喊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以治疗疾病或紧急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措施。

简答:

1、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

答:三大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防御病原微生物侵害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细胞维持自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答:⑴抗原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组成,物理状态,易接近性。

⑵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⑶免疫方法:抗原剂量、免疫途径、免疫次数及其间隔时间等因素。

3、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答:⑴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外毒素、类毒素和外毒素。

⑵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抗原⑶自身抗原:隐蔽抗原,改变、修饰的自身抗原。⑷异嗜性抗原

4、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⑴可变区的功能: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⑵恒定区的功能:①激活补体系统②调理作用③ADCC效应④介导I型超敏反应

⑤穿过胎盘屏障和粘膜

5、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比较。

项目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Gˉ菌、LPS、肽聚糖病原体表面甘露糖残基、

酵母菌多糖、凝聚的IgA 岩藻糖残基

激活起始分子C1 C3 C4、C2

所需离子Ca 、Mg Mg Ca

生物学作用协助抗体产生免疫效应参与非特异免疫,在感参与非特异免疫,在在感染的中、晚期发挥作用染初期发挥作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6、补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⑴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⑵调理作用⑶免疫复合物清楚作用⑷引起炎症反应

⑸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7、CK的共同特征:

答:⑴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低分子量多肽或可溶性糖蛋白⑵细胞因子合成分泌是一个短暂自限的过程⑶细胞因子产生具有多源性和多向性⑷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大多以旁细胞或自分泌方式⑸细胞因子具有高效性、重叠性和多效性

8、CK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抗病毒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刺激造血功能;

诱导细胞凋亡。

9、MHC—I、II类分子的结构及其分布。

答:I类:①由轻、重两条多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分子,有抗原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跨膜区和胞质区②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有核细胞内及血小板表面。II类:①由II类基因编码的a链和B链以非共价键结合组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分子,有抗原肽···②分布不广泛,主要存在于专职抗原提成细胞,如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10、HL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抗原提成作用;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引发移植排斥反应。

11、T、B细胞表面与其功能相关的重要分子。

答:㈠T细胞:与T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分子:T细胞受体;TCR辅助受体(CD4/CD8分子);粘附分子;丝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与细胞凋亡和归巢有关的分子:

㈡B细胞:B细胞受体;BCR辅助受体(CD19—CD21—CD81);共刺激分子(CD40);CD21;CD32;丝原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MHC分子;粘附分子

12、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清楚、杀伤病原体;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加工提成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

13、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机制

答:NK细胞与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密切接触后,可通过如下三条途径作用:①穿孔素/颗粒酶途径: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导致靶细胞凋亡②Fa s/FasL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 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③TNF—a/TNFR—I途径:通过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1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的提呈途径

答: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识别活化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抗原的提呈途径: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途径(MHC—I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提呈途径(MHC—I类分子途径)

15、抗体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特点比较

答:抗体初次应答特点是:①抗体产生所需潜伏期较长②抗体含量低③平台期持续时间较短④抗体水平下降迅速⑤抗体以IgM为主⑥低亲和力抗体

抗体再次应答特点:①诱导抗体产生的潜伏期较短②抗体含量高③平台期持续时间较长④抗体水平下降缓慢⑤抗体以IgG为主⑥高亲和力抗体

16、

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

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医学免疫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半抗原 2.佐剂 3.顺序决定簇4.Arthus反应 5.H因子 6.CD 7.Ig 8.ELISA 9.AID 10.MLR 11.Haplotype 12.Cytokine 13.Mitogen 14.Isotype switch 15.Positive selection 16.免疫突触17.调节性T细胞18.抗原调变19.阴性选择20.MHC多态性21.AICD

22.GVHR 23.KIR 24.MHC 25.Affinity 26.Allergins 27.Autoimmunity 28.Clonal anergy 29.Molecular mimicry 30.Self tolerance 31.Chemokine 32.Epitope 33.SCID 34.GVHR 35.Hypersensitivity 36.MHC 37.Class switch 38.KIR 39.CD 40.Affinity 二、选择题(每道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答案)1.免疫细胞包括:()

A. 淋巴细胞 B. 红细胞 C. 抗原提呈细胞 D. 粒细胞 E. 巨噬细胞 2.黏膜免疫系统包括:( ) A. 扁桃体 B. 阑尾 C. M细胞 D. 派氏集合淋巴结 E. 脾索 3.超抗原的特点是:() 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 B. 必须经过抗原提呈细胞的加工和处理 C.半抗原 D.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E. 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4.下列哪些物质的有效成分不包括免疫球蛋白()

A. 破伤风抗毒素 B. 变应素 C.胎盘球蛋白 D. 植物血凝素 E. 淋巴细胞抗血清 5.C3b的生物学效应包括() A. 溶解细胞 B. 调理作用 C. ADCC D. 免疫调节 E. 趋化作用 6.下列细胞因子的受体与IL-6受体共用β链(gp130)的有()A. IL-10 B. IL-11 C. LIF D. G-CSF E. TNF 7.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包括() A. TLR B. IL-6受体 C. 甘露糖受体 D. C3b受体 E.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免疫学》期末及考研复习

五年制本科班《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名词解释: 免疫( immunity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或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 );适应性免疫( adaptive immunity )或获得性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或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 );初始淋巴细胞( naive lymphocyte );免疫细胞 ( immune cells or immunocytes );淋巴细胞再循环 ( lymphocyte recirculation );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 )。 2.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时的异常表现。 3.简述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主要特点。 4.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 5.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第三章抗原 1.名词解释: 抗原( antigen,Ag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与抗原性 (antigenicity) ;完全抗原 (complete antigen) 与半抗原 (hapten) 或不完全抗原 (incomplete antigen) ;抗原决定族( antigenic determinant)或表位( epitope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ntigen ,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 , TI-Ag );异嗜性抗原 ( heterophilic antigen );同种异型抗原( allogenic antigen );自身抗原( autoantigen );外源性抗原 (exogenous antigen);内源性抗原 ( endogenous antigen );超抗原 ( superantigen,SAg );佐剂( adjuvant )。 2.简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3.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或:决定抗原免疫原性因素有哪些?) 。怎样才 能获得高效价抗体? 4.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的种类有哪些? 5.简述 TD-Ag 和 TI-Ag 的主要区别。 6.SAg 与常规 Ag 有何区别。简述超抗原的作用特点。 7.能够活化 T、B 淋巴细胞的丝裂原分别有哪些? 8.请列表比较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特性。请问 T 细胞表位与 B 细胞表位的 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四章抗体 1.名词解释: 抗体(antibody ,Ab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互补决定区 (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调理作用( opsonization); 调理素( opsonin);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 ADCC );多克隆抗体( polyclonal antibody, pAb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 mAb )。 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免疫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名词解释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名词解释 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 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 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 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 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 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问答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使其脱颗粒,介导I型超敏反应;IgG 的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表面FCR结合,而直接杀伤被粒体包被的靶细胞,也称为粒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3)通过胎盘: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到胎儿体内的Ig。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抗感染和毒素中起主要作用,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Ig。 (2)IgM:是初次应答的早期Ig,在感染早期即已产生,在个体发育中最早出现的Ig。可用于诊断宫内感染,其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引起II、III型超效反应的抗体,血型抗体也属IgM。IgM有杀菌、溶菌、溶血等作用。 (3)IgA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血清IgA为单体,有抗菌、抗毒、抗病毒作用。分泌型Ig(SIg)由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黏膜中的浆细胞产生。是黏膜局部免疫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五章补体系统第一节补体概述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 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简称补体)。(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分⑴C1(C1q、C1r、C1s)、C2~C9; ⑵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⑶B因子、D因子(factor B, factor D)。 2.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参与补体活化和效应的一类蛋白质分子,如:备解素、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等等。 3. 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包括:CR1~CR5、C3aR、C5aR、C1qR等(二)补体组分的命名 ①以“complement”的首字母结合发现顺序命名,如C1 ~C9; ②以英文大写字母命名为“因子”,如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 子; ③补体的裂解片段以该成分的符号后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C3a、 C4b; ④具有酶活性的成分或复合物则在其符号上加一横线表示,如 C3bBb; ⑤补体调节蛋白多以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1INH)、C4结合蛋 白(C4bp)、衰变加速因子(DAF);(三)补体的生物合成 约90%血浆补体成分由肝脏合成,少数成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例如:C1由肠上皮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D因子由脂肪组织产生。 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IL-1、TNF-α、IL-6等)可刺激补 体基因转录和表达。感染、组织损伤急性期以及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血清补体水平升高。第二节补体激活 补体固有成分以非活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其通过级联酶促反应而被激活,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已发现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途径、MB途径 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攻膜复合体的形成及细胞溶解效应。 补体三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一)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 1. 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 2. 激活物: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另外,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蛋白(如HIV的gp120)等也可作为激活物。3.活化过程(1) C1q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 (2) C1s的第一个底物是C4:在Mg2+存在下,使C4裂解为C4a和C4b . (3) C1s 的第二个底物是C2分子:在Mg2+存在下,C2与C4b形成复合物,被C1s裂解而产生C2a和C2b;C2a可与C4b结合成复合物即C3转化酶; (4) C3转化酶使C3裂解为C3a和C3b,新生的C3b可与C4b2b中C4b结合,形成C5转化酶,进入终末途径. 补体激活经典途径

医学免疫学复习汇总讲解

医学免疫学复习……名词解释 1.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immunity system,IS)识别“自我(self)”与“非我(non-self)” 抗原,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防御机制。 2.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3.抗原: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或:指能够刺 激机体IS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且能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4.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免疫应答 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或: 不同种属生物中存在的共同抗原表位),又名Forssman抗原。 6.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 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 7.超抗原:是指某些抗原物质,在极低浓度下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 是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8.共同抗原表位:不同抗原间的相同或相似决定基。 9.抗体: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Ab)。 10.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 11.单克隆抗体:由单一克隆B细胞针对单一抗原表位产生的均一性的高特异性的抗体称 为单克隆抗体。 12.补体系统:是由补体、补体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一个具有精密 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13.过敏毒素:C3a、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它们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C3aR、C5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14.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即活化的细胞)所产生的低分 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 15.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有核细胞产生的糖蛋白。具有抗肿瘤、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16.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17.集落刺激因子:指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 化的细胞因子。 18.白细胞分化抗原: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以及成 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19.CD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称CD。即用CD加同一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CD分子或CD抗原。 20.细胞粘附分子:泛指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分子。 21.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 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定向迁移与居住)。 22.MHC: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英文字头缩写。是由一群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组成, 定位于动物或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具有控制移植排斥、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23.HLA: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被称为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抗原。人类的MHC,为编码HLA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被称为HLA复合体/ HLA基因。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 24.HLA和疾病关联:关联是指两个遗传学性状在群体中同时出现呈非随机分布。以相对风险率(RR)来评估。HLA和疾病关联是指带有某一特定HLA型别的个体,易患某一疾病(阳性关联)或对某一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阴性关联)。 25.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是指HLA基因复合体中,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几率高于(或低于)随机出现的频率的现象(HLA不同座位上的等位基因的非随机组合)。 26.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在一个个体中,HLA复合体基因座位在数量上和 结构上具有多样性。 27.HLA基因复合体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指群体中不同个体HLA等位基因拥 有状态上存在差别,是导致个体间免疫应答能力和对疾病易感性出现差异的主要免疫遗传学原因。 28.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是机 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29.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一种细胞毒反应,指表达FcR的具有 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M-Mφ)通过识别Ab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带有Ag的)靶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同种异体移植物)。 30.NKT细胞:在小鼠是指能够组成性表达NK细胞表面的CD56(小鼠NK1.1分子)和TCR-CD3复合受体分子的T细胞。它主要分布于骨髓、肝和胸腺。绝大多数为CD4-CD8-双阴性T细胞(DN),少数为CD4+单阳性T细胞(SP)。 31.初始T细胞:从未接受过Ag刺激的成熟的T细胞。 32.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效应的T细胞,CD45RO+T细胞,存活期短,高亲和力IL-2R 和粘附分子。 33.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可表达IgG、IgA或IgE, 而其IgV区不发生改变,这种可变区相同而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Ig的类别转换或同种型转换。 34.B1细胞:是指组成性表达CD5和单体IgM分子的B细胞。在胚胎肝脏发生和分化后 迁移到腹膜腔、胸膜腔和肠道固有层等部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35.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衰老、损伤和凋亡细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称为膜型PRR,主要包括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Toll受体等。存在于血清中的PRR称为分泌型PRR,主要包括某些急性期蛋白如MBL和CRP等。 36.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是PRR识别结合的配体,主要指病原微生物表面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如G-菌的脂多糖、G+的肽聚糖和脂磷壁酸等),也包括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如磷脂酰丝氨酸。 37.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或: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都称为APC。或:APC是指能够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Ag肽:MHC分子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38.内源性抗原:指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等。 39.外源性抗原: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 40.抗原提呈:是指转移至APC或靶细胞表面的Ag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被提呈 给T淋巴细胞,并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Ag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41.T细胞抗原识别:初始T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的过程称为抗原识别,它是T细胞特异活化的第一步。 42.记忆性T细胞:是指对特异性抗原具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参与再次免疫应答。 43.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即:不能产生特异免疫 效应细胞或/和特异性抗体)的现象。 44.中枢耐受: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的过程中,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 耐受。 45.外周耐受:是指成熟的T及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而 显示免疫耐受。 46.耐受分离:是指口服Ag,经胃肠道诱导派氏集合淋巴结及小肠固有层B细胞,产生SIgA,发挥局部黏膜免疫效应,但却致机体对该Ag产生全身免疫耐受,这种现象称为耐受分离。 47.免疫忽视:是指对低水平或低亲和力的自身抗原不发生自身反应性免疫应答的现象。(或:自身应答T细胞(ART)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Ag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48.免疫隔离部位:是指体内某些与免疫系统在解剖位置上隔绝的部位,如脑、睾丸、眼的晶状体等。 49.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 适应性免疫应答。(或:抗原刺激引起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者。) 50.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又叫过敏原。 51.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即产生自身抗体 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52.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自身免疫应答而产生自身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 53.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54.肿瘤抗原:是指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 的总称。 55.肿瘤特异性抗原:某种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7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超敏反应 一、单项选择 1、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就是型: A、I 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以上都不就是 2、I 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就是 3、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A、属于细胞毒型 B、有NK 细胞与巨噬细胞参与 C、没有补体参与 D、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就是由IgG 与IgM 介导的 4、下列疾病属于III 型变态反应的就是: A、特应性皮炎 B、输血反应 C、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接触性皮炎 E、移植排斥反应 5、I 型超敏反应主要就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参与I 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就是: A.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 B.B 细胞 C.T 细胞 D.NK 细胞 E.内皮细胞 7、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不属于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就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 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 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 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就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就是对花粉产生了: A.I 型超敏反应 B.II 型超敏反应 C.III 型超敏反应 D.IV 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不属于II 型超敏反应的疾病就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下列关于II 型超敏反应错误的就是 A.自身组织细胞就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就是典型的II 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G 与IgM D.吞噬细胞与NK 细胞的杀伤就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就是IgE 13、II 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 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 型 B.II 型 C.III 型 D.IV 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就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与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前35个和问答题53-65重点 名词解释: 1.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 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 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3.抗原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抗原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中被 相应抗体或抗原受体的特定部位或特殊的化学基团。 4.交叉反应:抗原或抗血清(即抗体)除与相应抗血清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能与含有 共同抗体的其他抗血清或含共同表位的其他抗原发生的反应 5. 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6. TD-Ag:指需在APC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7. TI-Ag:指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须T细胞辅助的抗原。 8.抗体antobody (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 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9.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或类似抗体结构的球蛋白。 10.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调理素与细菌及其它颗粒性抗原物质结合后,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 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11.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 DCC):抗 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抗原在和抗体结合后,由于带有了表面标记,而引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细胞的攻击,进而清除抗原。 1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 性抗体,称为McAb。 13.补体complement (C):在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溶菌 作用,由于这种成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固称为补体。 14.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红细胞结合,并通过血流运送到 肝脏而被清除,故称之为免疫黏附作用。 15.细胞因子cytokine (CK):是活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具有高效性, 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 16.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能力的细胞因子,分为β.y.α三种 类型 17.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使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 细胞因子。 18.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是指不同谱系的血细胞在分化、成熟的不 同阶段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19.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但在异常情况下免疫反应过分强 烈,可引发超敏反应,免疫功能过低或缺陷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医学免疫学复习资料.doc

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巳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作用: 1 .使淋巴细胞分布更合理 2.增加了淋巴细胞与抗原和APC接触机会 3 .增强了免疫应答反应 4.使机体免疫器官和组织形成有机整体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抗 体? ⑴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2.分子量大小、3 .结构的复杂性、4.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5.物理状态 ⑵宿主方面的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型别与健康状态 ⑶免疫方法的影响 3 .如何理解抗原一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即抗原决定基,它是TC R/BCR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天然抗原表面常带有多种抗原决定基,每一种B细胞决定基都可引起一种特异抗体产生。因此复杂抗原能使机体产生多种抗体。因而在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称为共同抗原,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称为交叉反应。 4.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 ⑴区别:见概念。 ⑵ 联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原因是: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且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功能的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是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异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是由浆细胞瘤产生,其结构与抗体相似,但无免疫功能。因此,免疫球蛋白可看做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则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5.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由lg的V区特别是HVR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在体内表现为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理学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4章补体系统 1、补体(complement, 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 ①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C1q,C1r,C1s)、C2、C4 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 MBL途径:MBL、MASP 共同成分:C3、C5-9 ②调节分子 ③受体成分CR 3、补体的理化性质 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 ②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 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④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0~10℃保持3~4天。补体需要-20℃保存。 4、补体活化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凝集素途径/MBL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1) ?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或IgM IgG的CH2、IgM的CH3:补体结合部位 ?参与的补体成份:C1~C9 ?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 经典激活途径(2) Ag-Ab 复合物→C1q 活化→C1r 活化→C1s 活化 * C1q必须同时与至少两个IgG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 ?一个IgM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 ?IgG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C1q 经典激活途径(3) C2b 旁路激活途径(1)

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补体激活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2.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旁路激活途径(2) 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 C5转化酶裂解C5→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 ?膜攻击复合体 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C5b6789n,C5b-9n ?MAC的作用:MAC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 细胞导致细胞崩解。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