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更好地开发建设水利工程

浅谈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更好地开发建设水利工程
浅谈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更好地开发建设水利工程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2010 至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__自然辩证法_____

课程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李凯________

学号:_____1001006______

年级:____10级8班______

教师姓名:潘文华

提交日期:年月日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周---第周

评阅日期:年月日

浅谈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更好地开发建设水利工程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 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 用系统观、辩证观和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新时期水利事业。文章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从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运行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政策方面探讨如何实现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建设。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水利工程; 人与自然; 生态与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 TV 211. 3 文章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9- 0088( 2008) 04- 0043- 03

1 系统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 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 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现代系统观认为,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 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 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 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 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过去水利工作者往往就水研究水、就河流研究河流的多, 和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的联系考虑的较少, 没有自发地把水利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去。系统观是从更高层次通盘考虑问题, 强调水利和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联系。

我国水资源短缺,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m3, 是世界人均的30%。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应对干旱缺水, 有多种做法,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可采取修建水库多蓄水; 解决空间不均可采取调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调水可以解决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如果不搞节水型社会建设, 人们没有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就可能出现调水越多, 浪费越严重的情形。建设节水型社会其本质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从而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城市用水、地下水等方面是不能割裂的, 如果割裂, 就不能做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须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2 辩证观

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 它要求看事物要一分为二, 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 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过去我们对待洪水的思维方式缺乏辩证的思想, 从防洪规划到各级防汛调度部门的调度, 都是想尽办法将汛期洪水如何尽快排到海里, 为的就是取得抗洪的胜利。单从防洪安全角度考虑, 这样做是没有错的, 但是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 如果我们能够留下来那怕一小部分洪水, 对于增加供水和提高发电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辩证地来看, 洪水有其不利的一面, 也有其固有的资源特性, 如果我们能妥善处理,洪水也可以资源化, 这就是洪水资源化的辩证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切实保护环境, 通过改善生态、保护环境,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利建设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支撑作用, 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工程实施的限制性因素,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行的建设方针是考虑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也必须把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 建立新的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水利工程, 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上, 都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环境、生态和水利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社会热门话题。舆论和传媒经常议论水利环境污染的问题, 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关注, 有必要分清水利、环境、污染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区别。水利工程本身绝对不会成为污染的肇事者, 但水确实是污染物传播的重要载体; 水利环境是污染最大的受害者, 水资源遭到污染或水质降低后也就降低了水的功能, 实际上就是减少了水资源量。

水是万物之源, 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产生自然灾害或遭受自然灾害侵蚀的母体。要兴利除害, 研究具体水对象(河、湖、水库、湿地、行蓄水区等)群体态势, 定性、定量的评价水体生态系统。必须直接与山、河打交道, 正确和失误、成功和失败, 无不与水利息息相关, 水利工程是保护和改进环境和生态的一部分, 环境和生态也是水利科学的一部分, 加强和提高水利科学技术, 以求人与自然相和谐。

3 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认为加强科学研究对于科学治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实现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治水的综合研究, 增加对水文、气象、地理、环境、生态等学科的科研投入, 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提高防治水害和开发水利的能力, 用生态水利的理念,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大型工程, 必将能开创科技治水的新局面, 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

(1)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生态环境友好的水利建设规划与设计技术开发; 水库的淹没、大坝的阻隔、径流调节对生物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 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生态累积效应与影响; 水利工程运行的生态准则研究(如生态水文学、生态水力学等); 利用水利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技术研究等工作, 是近年来区域环评、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研究的热点。

(2)工程勘测新技术研究。应研究采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工程勘测新技术, 如3S技术(RS、GPS、GIS), 综合测井技术、微地震技术、浅层反射、浅层折射技术、层析成像技术(CT法)、反射成像技术、电磁波地质雷达技术、甚低频电磁波测试技术等为代表的物探勘测新技术。

(3)施工新技术研究。应深入开展精细边坡开挖、复杂环境条件下爆破开挖、精细开挖成洞和锁口技术研究等。

(4)开挖弃料的利用及施工场地复垦技术。工程建设过程中(或结束后), 及时实施料场的生态恢复和有计划地进行施工场地复垦造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5)生态环境技术。修建拦河坝、防潮闸对环境生态影响最大的是对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我国部分水利工程在该领域做过研究, 取得了一定效果。

(6)雨洪预警预报技术系统。研究建立覆盖我国各地、及时可动态监控的、可视化的分层分布式雨洪预警预报技术系统, 防御突发性暴雨洪水和超标准洪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7)防污治污的长效机制。治理水污染, 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以及政府的重视。最具有利条件的当属水利部门, 分布在各个河流上的水文站都在水利部门的监管之下, 对各流域水质也比较清楚。但不利的因素是, 水利部门只管水的流量, 却不管水的质量。如果水利部门参与到治理水污染的工作中, 绝不放行被污染的水, 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应该会有所推动。治污是根本, 保护是关键。中国的环境保护, 没有公众和民间力量积极全面的参与, 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在环保事业中应该重视群众的意愿、群众的力量, 使公众参与环保决策, 参与监督治污, 引导公众依法保护环境, 这是中国环保的可行之路。

(8)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任何一项水利工程, 从本质上说都应该是生态工程。利用水利工程措施保护生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既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更是水利部门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应尽的职责。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进行跨流域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 真正还水与农,还水与生态, 让水流动起来, 改善海河水系水质和河系水环境、水生态,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正在逐步重新向生态系统回归, 按照自然生态规律, 在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 对水利部门而言, 要坚持采取节水、调水、清淤等综合措施, 积极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达到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4 结论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 是第一生产力0,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受工程水利思想影响, 一些部门和领导重兴修水利工程, 轻水科学研究。有工程就给钱,而对于基础研究、前期科学研究、新技术开发等, 往往显得吝啬, 因此造成这些研究严重滞后于水利建设。事实上, 科学研究在水利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水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最终还是要通过科技来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 水利工作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治水的内在自然规律, 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 使水利工程建设与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参考文献]

[1] 汪恕诚. 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R].中国水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2004,4.

[2] 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M]. 人民出版社, 1972.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利工 程算是其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水利工程是一个比较大型而且精细的工程。工 程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金额也比较大,所以对于国家水利工程的建设, 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来规范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加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建设 引言:国家政府在21世纪提出了对水利建设进行改革的建议,并逐渐在全国的范围下 逐步实施,经过各个工程的实践探讨,针对水利工程的改革逐渐产生了效果,利用更少的资金,制造更高质量的水利工程。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利工程的管理愈发的现代化,精 细化。有关部门制造出人性化的服务平台,更加精细的监管平台,全方位提高水利建设的生 产服务水平,使这个行业更加的健康,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水利工程当今的具体形势 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家从各个方面对水利工程现有的制 度进行变革,进行现代化的革新。尤其是这两年,我国的一些科研工作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的 技术,把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和国内的情况连接起来,实现技术的更新发展。在技术水平上和 国外接轨。这些先进的技术可能在平时的用处比较小,但是如果遭遇特别大的自然灾害,它 的功能就会凸显出来,这些技术会将水利工程所受的损害大大降低,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而且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十分迅速,基本上全国人都会用互联网。因此我国科技人员根据基 本的制度建立了完善的水利信息管理系统,增强信息的互通功能。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 迅速,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国家的水利建设技术和国外的一些发达的技术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全国范围内,一些防灾的水利工程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甚至一些年代久远的水利工程 由于年久失修还有一些安全隐患。 2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对水利工程的改革中,我们必须要着重加强以下几点:比如怎么样实现水资源的重复 利用,怎么样保证抗洪防旱功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问题,杜绝水质污 染的发生。国家需要把水利工程的预算纳入财政部门。这样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水利建设 管理的发展是为老百姓谋福利,造福了国家的广大农民。古时候,农民们都是靠天吃饭,收 成好不好全看今年是否风调雨顺。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慢慢的能实现控制了水资源的分配 和调节,农民朋友一改古时候的靠天吃饭,现在只需要靠人。完备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防 止洪涝灾害和干旱对农田造成损害,使我国的大部分农田健康茁壮的成长。在干旱的时候可 以对农田进行灌溉,在下大雨的时候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资源,既防止了洪涝灾害,又为以后 的干旱储存好水资源,做好战略准备。当前的世界,有许多国家的饮用水资源十分的紧缺, 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人们的饮水安全问题更是为了保护环境。 3浅谈水利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就是我国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我 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多的时间都比较久远,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较低,水利工程的水平技 术也比较低,致使当时的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方面做的都不够完善,比如 水利工程的抗洪和防旱能力比较薄弱。到了近代,经济水平日益增高,当初的基础设施已经 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且有一部分老旧的水利工程由于常年没有人保修养护,出现了损坏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规范汇编

目录 上册 法律 xx水法(1988年) xxxx法(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993年修订) xx公司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订) xx防洪法(1997年) xx建筑法(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 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xx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1983年) xx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 (1983年) 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黄河长江、淮河、 永定河防御特大洪水方案报告》的通知(1985年)附注:有关xxxx调度文件目录

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1985年)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 纲要》的通知(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国务院批转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建设部水利部 《关于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的意见》的通知(1989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水费核订 计收和管理办法》的通知(1990年)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1991年) 水库xx安全管理条例(1991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1991年)xx防汛条例(1991年)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水库移民工作的 若干意见》的通知(1992年) 国务院关于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1993年) 取水xx制度实施办法(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1993年) 国务院关于海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批复(1993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的三种类别。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2、科学技术的三种哲学反思。3′ 对科学进行辩护-捍卫科学;对科学进行批判-质疑科学;对科学进行审度-必要的转换 3、《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和知识体系。4′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3)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4)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正、负)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由来和学科性质。2′ (1)由来: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萌芽形态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下半叶共同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成就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恩格斯本人多年刻苦学习和精心研究自然科学的科学总结。有关《自然辩证法》的材料是恩格斯1873─1886年这一时期写成的。整部著作没有写完,并且在恩格斯生前没有发表过。 (2)性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5、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类型。3′ 系统层次观,进化历史观,持续发展观 6、系统的基本特点。4′

整体性;层次性;有序性;动态性 7、“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2′ 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一般生产力。 技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直接生产力。 9、四大产业体系的分类。4′ (1)第一产业体系(农、林、牧、畜、渔); (2)第二产业体系(制造、采掘、建筑、运输); (3)第三产业体系(通信、商业、金融、医疗、饮食、公共服务); (4)第四产业体系(科学、文化、教育、咨询) 10、科学的五大解释。5′ (1)知识体系:发展着的认识 (2)认识活动:科学研究活动 (3)社会建制:科学家共同体 (4)思维方式:科学方法 (5)精神气质:科学精神 11、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的内容。4′ 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12、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4′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13、获取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2′ 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 14、科学实验的主要方法。4′ (1)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减法实验):与隔离有关。 (2)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加法实验)。 (3)再现和重演自然过程(过程模拟实验,乘法实验1)。 (4)替代物理过程和数学关系(结构模拟实验,乘法实验2) 15、整理科学事实的主要方法。4′

自然辩证法考题参考

说明:题目及答案仅供参考,请大家务必注意!理科硕士研究生00年题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卷〉 1.指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项。 A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恩格斯的一本著作 B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以自然科学和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C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 D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唯物辩证法 2.对著名科学家的哲学倾向进行分析,宜采用的方法是 A·将其置于职业哲学家派别之内B·将其思想分为好和坏的两个方面 c.从中总结出己知的哲学道理 D.非A非B非C 3·将金字塔模型〈科学界分层〉与鸭梨状模型(社会分层)相比较,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界分层的金字塔模型,也可以演变成鸭梨状模型 B·社会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远大于科学界分层中的上层人士所占比例 C.金字塔模型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高度创造性 D根据金字塔模型从科学界中提前鉴别出未来的精英人士,是困难的4矛斗学革命结构理论认为,科学区别于前科学之处在于 A.有范型 B.无范型 C.描述实在 D.不描述实在 5.科学兴隆期是指 A·某国占据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B.某国科学大发展的时棚C 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的发展阶段D文艺复兴以来世界科学事业的发展 6.洋务运动科技引进的首要内容是 A.科技翻译 B.科技教育 C.军用技术 D.民用技术 7.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可以用来区分科学与 A.宗教 B.艺术 C.文学 D.亦A亦B亦C 8.导出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的基本假定是 A.科学的发展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 B·某时期科学发展速度与《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时间至该时期的距离平方成正比C.科学按几何级数发展D.A+B+C 9.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 A.质疑 B.支持 C.论证 D.辩护 10.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中科学知识量的指标是 A科学书籍数B科研论文数C科学期刊种类数D重大科学成果数 11 检验蕴涵是 A·理论经过实验检验所得结果包含的内容B·观察结果所包含的理论观点 c.从理论命题演绎出的可供经验检验的单称命题 D.非A非B非C 12.提出对未来科学中心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观战的依据是???? A.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B·"红灯理论" c.科学设法与社会制度的对应 D.A+B+C 1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 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 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 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 14.亨普耳悖论是指?(A+B) A.关于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有问题 B.渡鸦悖论 c.关子确证的四个信念放在一起没有问题 D.A+C 15.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知识在本质是共同体的产物 B.范式是特定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准则 C.科学共同体是科学评价和理论选择的客观准则的象征 D.科学家个体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 16.库恩的范式包括 A.基本的科学理论 B.形而上学假定 C.解难题的示范方法 D. A+B+C 17.关于科学家角色的意义,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 B.科学家角色的出现是有持续性的科学活动的标志 C,鲁班是中国科学家角色的雏形D.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使角色更成熟、稳定 18.科学家角色的职业化最早出现在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9.一个检验蕴涵被确证,意味着自之导出的全称命题 A.被否证 B.被确证 C.被证明 D.非A非B 20.《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 A.默顿 B.本·戴维 C.科尔 D.贝尔纳 21."大科学时代"的涵义是 A.职业科学家人数日益增多 B.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 C.科学的研究规模日益扩大 D.科学的研究对象日益复杂 22.默顿提出的科学家的四条社会规范中不包括(还有一个是无私利主义) A.普遍主义 B.公有主义 C.自由主义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23.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增长模式是 A.猜想·反驳模式 B.实证式模式 C.归纳式模式 D.非A非B非C 24.关于科学界中的内部分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 A.分层意味着科学家阶层在整个全社会中的职业声望存在悬殊 B.分层说明科学界内部存在不平等现象 C.分层与科学界的马太效应有内存关系 D.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分层模型都是呈金字塔型 25.基础研究的先导性特点说明,基础研究经济效益的获得是 A.不可能的 B.必然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26.可检验度取决于命题的 A.普遍性B精确性 C.冒被证伪风险性 D.亦A亦B亦C 27.科学界内部的互动之根本目的在于: A.获取学术信息 B.得到奖金 C.获得承认 D.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28.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科学界内部的越轨行为? A.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B.提高科学家的个人道德水准 C.将科学与法律密切配合 D.建立、规范科学界内部的自我控制之机制 29.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是 A.分门别类的学问 B.可证实性 C.可证伪性 D.亦A亦B 30.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科学共同体运行的特有机制是:发现→评价→奖励 B.科学共同体中不包括非组织化、非正式化的科学群体 C.无形学院与科学学派是无法交叉的' D.不同层次的科学共同体的规范是不相包融的 31.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是 A.爱因斯坦 B.尼尔斯。玻尔 C.泡利 D.海森伯 32.关于优先权之争,哪种说法不正确? A.科学家争夺优先权是科学体制的动力机制 B.优先权之争是人类天性在科学界中的反映 c.优先权之争是科学体制本身高度强调创造性带来的产物 D.学术承认和荣誉是科学家从体制方面获得的最主要的报酬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2017年

(水利部规章,1995年4月21日水利部文件水建[1995]128号发布,2014年8月19日水利部令第46号修改,2016年8月1日水利部令第48号修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水利水电行业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由国家投资、**和地方合资、企事业单位独资、合资以及其它投资方式兴建的防洪、除涝、灌溉、发电、供水、围垦等大中型(包括新建、续建、改建、加固、修复)工程建设项目,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参照执行。

第三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 第四条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严格按建设程序进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服务。 第五条水利工程建设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积极推行项目管理。 第二章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六条水利部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实行宏观管理。水利部建设司是水利部主管水利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其主要管理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制订水利工程建设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2.对全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行业管理; 3.组织和协调部属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 4.积极推行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培育和完善水利建设市场; 5.指导或参与省属重点大中型工程、**参与投资的地方大中型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 第七条流域机构是水利部的派出的机构,对其所在流域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负责本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 1.以水利部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除少数特别重大项目由水利部直接管理外,其余项目均由所在流域机构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逐步实现按流域综合规划、组织建设、生产经营、滚动开发;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环保策略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环保策略 摘要:在当今的中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所有国民关注的重点,将环保理念和 生态保护意识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去,确保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施工方法,合理的环保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作业水平增 强其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以及经济建设的共同 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因素;策略 中国是一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 任务。但是随着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会对生态环境造 成相当大的影响,为了践行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并行发展,我们应结合水利工 程的特点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 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现对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和相应的环保策略进行如 下分析: 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人的因素,人力是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环境和造成环境破坏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施工前设计人员的整 体规划和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是否结合了工程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管理人 员的环保意识对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 的施工中,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建设过 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环境监督,明确各参建人员的环保责任制,并将责任制细化, 落实各参与人员的环保岗位职责。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 了解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因素,建筑材料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降低环境破坏影响的因素之一,水利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老 百姓的财产生命安全,因此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很高,如何在在选材方面既能考虑 到环境保护,又能考虑到工程质量。在保障质量达标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 环境破坏。是现阶段我们水利工作者要考虑的重点方向。例如、护坡施工中石笼 护坡的应用技术,对比传统的干砌石护坡其优点是柔韧性会随着坡岸自动调节, 而且不会影响它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稳定性,而且石笼护坡可绿化和防护相结合。 又比如混凝土的施工可以采用变态混凝土,既能满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排水、防渗,又能避免环境污染。通过新的施工材料和环保技术的运用,推动了水利工程 建设与环保并行融合。 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机械的因素,水利工程项目往往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大多数施工企业机械管理制度不足,施工机械调动较为频繁、操作技术人 员对机械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认识,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要通过各种施工 机械和车辆,而在作业中这些设备都会排放大量废气,也会产生噪音污染、燃料 外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石料、砂石在车辆的运输过程中,也难免会有散落在工地的现场,也有少部分流入到附近河流,这些都会对当地的 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采取一定 的防护措施,防止出现燃料外泄的情况,并要控制好尾气的排放。现场设置专职 的环保人员,并设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而最终保 证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案的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先进和科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

2016自然辩证法题库总目录 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科学活动中的“判决性实验” 2、科学技术的目标:人类福利或国家利益? 3、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4、关于科学测量的认识论问题—测量仪器能否真实反映客观状况 5、爱因斯坦与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的哲学意义 6、生存权是否应从人类扩展到动物界? 7、技术自主性(一.16) 8、科学发展的渐进与革命共存 9、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三29) 11、理论的评价——科学家接受一种科学理论的依据是什么? 12、美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3、人类是否应该敬畏自然?(二31、三5、四12) 14、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 15、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西方? 16、技术的社会构建(一7、二24) 第二部分 1、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四1、2) 2、科学与技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四1、2) 3、为什么用科学革命来表征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辩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5、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关系,怎样来理解整体既是部分的加和又不是它的各个部分的加和,为什么会出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情况? 6、什么是事物的整体性,整体观念对我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和实际工作有什么现实意义? 7、运动,变化和演化有什么关系,演化的观点对我们认识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8、物质系统进化必须有外部条件,为什么又说系统是自组织的? 9、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有怎样的看法?什么是正确的人工自然观? 10、你认为人类能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否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请陈述你的理由。 11、有人说认识客体是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这种说法错在什么地方? 12、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试评述这两种说法。(二 32) 13、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能否说创新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最主要原则?或需要性原则是最主 要的原则?为什么?(三11四34、) 14、科学事实、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四 13) 15、怎样认识和对待实验和观察中出现的机遇?(四35) 16、为什么说归纳法有可靠性又有或然性? 17、科学符号对科学发展有什么意义? 18、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要用理想化模型,怎样运用理想化模型? 19、有人说在严密的科学中不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你对此持何看法?20、探索复杂性与简单性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 21、有人说“负反馈是有益的,正反馈是有害的”,试分析这一观点。 22、有人说在科学发展中科学实验比科学理论更重要,有人说理论比实验更重要,试具体分析这两种说法。(四 23) 23、试结合本专业特点阐述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018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每日一题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怒江源自唐古拉山南麓,流经云南后,在缅甸境内被称为萨尔温江,全长约3 240千米,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中游流经横断山区,两岸支流多垂直入江,水力资源丰富。图示为怒江—萨尔温江流域示意图。 (1)怒江支流较多,水能资源丰富,但干流仅适宜兴修中小型水电站,请说明理由。 (2)怒江水电开发一直存在争议。请简要说明怒江水电开发的利弊。 (3)怒江流域少洪水,请解释其原因。 【参考答案】(1)汇入怒江的小支流比较多,由于这些小支流比较短小,怒江流域面积小;有雨水和融雪补给,干流水量比较稳定,适宜兴修中小型水电站。 (2)利:怒江水电开发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弊:对环境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破坏生物多样性,使鱼类资源减少;怒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流域内地质条件恶劣,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等地质灾害。 (3)上游地区远离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弱,夏季暴雨极少,地面上形不成强大洪水径流;中游河道深切,两岸无大支流汇入。

解题必备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评价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经济效益:产生防洪、发电、 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 效益 上游地区(库区):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孳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蔓延 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 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 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质 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 土壤自然肥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 重,河口三角洲不断缩小;由于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 营养物质减少,河口的渔业资源锐减 学霸推荐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 .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 .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张月光

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张月光 发表时间:2018-07-20T15:37:59.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张月光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建设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巨大、服务全社会为主要特征,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塔河县财政局黑龙江省 165200 摘要:目前我国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也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水利工程建设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巨大、服务全社会为主要特征,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水利工程; 建设;管理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前,基本上是处于人工管理的模式。人工管理模式又叫传统型经验管理模式,是以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利用常规的工具和普通的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人工观测、手工操作,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控,并发布水情和工情调度的指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的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是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和图表绘制以及一些简单的编程计算等工作,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逐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2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逐步建立建设实施竞争机制的新格局。当前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管理应采取的科学、有效的模式是由董事会及所聘任的项目经理单位、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承包公司、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将基建与生产、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投资、建设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责、权、利三者统一,实行这种管理模式,将为提高我国水电工程管理。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施工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施工单位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和签约;承包商质量体系的检查与认可;设计图纸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验收;进场材料、设备检验;业主提供条件检查;发布开工令等。 2、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加强信息管理,并协调建设各方。质量管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投;资费用等目标的控制承担合同责任。合同管理内容涉及合同履行管理、违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保函与保险管理等。 3、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承包商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业主验;收尾工工程;监督承包商修补缺陷、保修工程,督促承包商移交工程资料等。 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质量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中介方,从这方面上讲,质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利益关系到业主的利益,由此,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业主的利益方面出发,力争让业主获得最好的结果。然而在当前,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质量管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不清楚,特别在参与施工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超越权力的行为与承包商和质量员相互协助,对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不严格,这样完全没有把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势必会影响到业主的利益,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结果,并且这种现象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广泛地存在着。 2、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行为不规范 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加强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停工、转包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且在质量管理工中,一些行为不规范,包括所签订的合同不规范,招投标项目的管理不科学,对质量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强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的因素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来说,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程师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针对一些施工项目高素质质量管理人员匮乏,不能积极地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偏远的项目,由于环境恶劣,质量管理人员都不愿去,有时会给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5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策略 1、严格水利工程原材料管理。水利工程的主要原材料有:起反滤效果的粗砂和砂砾料;起排水效果的逆止阀和集水管;起保温效果的聚苯乙烯保温板;起防渗效果的复合土工膜;起固坡、防护、抗渗效果的混凝土所用各种原资料。对于以上原资料重点操控粗砂及砂砾的颗粒含量和供货料源的安稳性,保证反滤料的效果和操控压实目标的安稳;复合土工膜的质量安稳,保证不同批次的土工膜焊接能相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2017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 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这条道路同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经济实力薄弱是一大障碍,其次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要达到这一点尚需长期努力,最后是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现象更加严重。虽然有上述不足,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公众参与,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