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一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一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一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三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且为二十国集团之成员国,印度尼西亚为东南亚最为主要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其他东盟国家相比有其自身独特优势,经济持续发展、投资快速增长、自有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使其在2014年东盟一体化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其他东盟国家的领头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作为东盟十国最具影响力的成员国之—,对外资极具吸引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印尼投资合作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印尼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

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万余大小岛屿组成,地处亚洲大陆及澳大利亚之间,扼守出入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门户马六甲海峡,在全球战略上居重要地位。岛屿之间构成许多海峡和内海,其中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等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人口总数2.376亿,一半以上人口年龄低于30岁,印度尼西亚还将继续享受人口红利,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印尼的劳动力价格在亚洲地区具有竞争性。印尼有两亿多人口,适龄劳动力约有1.3亿,本土失业率较高。总体来看,印尼外籍劳务市场较小,外籍劳务人员多为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对于广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是一个契机。

(二)资源条件

印尼自然资源丰富,有“热带宝岛”之称。盛产棕榈油、橡胶等农林产品,其中棕榈油产量居世界第—,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二。主要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锡、铝、镍、铁、铜、锡、金、银、煤等,储量均非常丰富。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石油储量约为1200亿桶、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西兰岛和伊里安查雅等地。印尼还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主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表1:印尼主要资源产(储)量

(三)基础设施建设

印尼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公路网已经形成,全长34万公里;铁路所有权为国家所有,全国铁路总长6458公里,承担大规模运输任务;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兴旺,航空运输日益繁忙,各省、市及偏远地区均通航,全国有179个航空港,其中达到国际标准的有23个,开有国际航班、国内航班、朝觐航班、先锋航班等,2010年印尼飞机航班增加10.9%,达55.8万次,2011年飞机航班又继续增加了19.2%;水路航道21579公里,各类港口约670个,其中主要港口25个,最大的国际港年吞吐量约250万个标准箱,包括岛际运输、传统运输、远洋运输、先锋船运、特别船运;电信业近几年加速发展,是世界通信行业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之—,已经成为亚太地区紧随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电信新兴市场。

二、印尼产业政策和国家发展规划

(一)产业政策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2012年一季度农业占GDP 的15.2%,工业占46.3%,服务业占38.5%。

表2:印尼现有产业情况

(二)国内外市场

据印尼中央统计局统计,2007年印尼批发和零售贸易总额约290亿美元。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在60%左右,国内消费需求规模较大。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最大的经济体,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0年发展,宏观经济稳定,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消费、投资、出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贫困人口和失业率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保持在4%-6%左右,抵抗外部金融和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印尼经济整体呈现“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的良好态势。全年经济增长6.5%,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其中消费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GDP的贡献度达到54.6%。进入2012年后,印尼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为1972万亿印度尼西亚盾(约合2135亿美元),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4%。其中家庭消费提高4.9%,政府消费提高5.9%,投资增长9.9%,出口增长7.8。

表3:2007-2010年印尼经济支出构成

表4:印尼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及预测

注:2012年、2013年数据为预测值

(三)优惠政策

1.进出口、关税政策

印尼政府在实施进口管理时,主要采用配额和许可证两种形式。适用配额管理的主要是酒精饮料及包含酒精的直接原材料,其进口配额只发放给经批准的国内企业。只用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包括工业用盐、乙烯和丙烯、爆炸物、机动车、废物废品、危险物品,获得上述产品进口许可的企业只能将其用于自己的生产。为方便进口,印尼贸易部2009年大力推进网上办理进口许可证,目前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办理进口许可证过程更加简便。

出口货物必须持有商业企业注册号/商业企业准字或由技术部根据有关法律签发的商业许可,以及企业注册证。其中,出口货物分为四类:受管制的出口货物、受监视的出口货物、严禁出口的货物和免检出口货物。除以上受管制、监视和严禁的出口货物外,其余均属免检的出口货物。

现行的进口关税税率由印尼财政部制定,自1988年起,财政部每年以部长令的方式发布一揽子“放松工业和经济管制”计划,其中包括对进口关税税率的调整。印尼进口产品的关税分为一般关税和优惠关税两种。为促进进口贸易、改善投资环境,印尼财政部关税局2009年宣布,决定在部分港口推行和提供每周7日每日24小时的海关和港口服务。

印尼对超过99%的进口产品征收从价税,但对大米和糖类等进口产品征收从量税。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和印度逐步削减货物贸易关税水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初建成后,中国和印尼90%以上的进出口产品实现零关税。

2.外资政策

印尼政府在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强力推行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制度印尼政府强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推行投资审批一站式综合服务,要求全部省市县实施投资审批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及网上办理许可证等制度,以提高投资效率。除此之外,印尼央行颁布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将存贷款比例控制在78%至100%之间,而存贷款比例低于78%或高于100%的商业银行将增缴额外的存款准备金,促使商业银行合理增加信贷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印尼政府在2010年取消了大宗商品出口信用证限制,允许外国游客在印尼购物可获10%的退税,并与巴新、香港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在投资方式方面,根据《投资法》规定,在规定范围内,外国投资者可与印尼的个人、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者须参照《非鼓励投资目录》规定,设立属于没有被该《目录》禁止或限制外资持股比例行业的独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在受到投资法律关于对外资开放行业相关规定的限制

下,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2010年,继印尼政府2007年两次修订《禁止和限制投资领域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以总统令的形式再次颁布了修订后的《条例》。《条例》中对糖精工业部门、建筑公共工程行业、电影服务业、卫生医疗行业和电力行业等多个领域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同时对农业领域、信息通讯领域等行业领域的外资股权比例限制作出调整。

东盟旅游部长会议上各国一致同意对外投资旅游业提供以下优惠措施:兴建观光旅馆、休闲中心、高尔夫球场可免税,外资可持有100%股权;旅游设施进口手续简化并免征关税。印尼考虑将旅游土地使用年限延长70年(目前为30年),使旅游业成为吸引外资的火车头。印尼投资部考虑成立投资单—窗口,帮助外商办理各项繁杂事务;投资部还将授权印尼驻外使馆办理外商投资申请前的协调、咨询事务,以使外商能在入境10天内完成所有行政手续。

自2007年1月1日起,印尼政府对六种战略物资豁免增值税,即原装或拆散属机器和工厂工具的资本物资,禽畜鱼饲料或制造饲料的原材料、农产品、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苗或种子。为吸引外商进入印尼,与当地企业合作从事渔类加工业,印尼政府准备采取多项税收措施,免除国内加工鱼产品的出口税,减轻渔业加工机械进口税,减免收入税及增值税,在综合经济开发区和东部地区投资的企业还

可获得土地建设税减免优惠。2009年,印尼政府进一步明确对工业发展用机器、货物和原料免征进口税。2010年,对部分行业的投资机遇财政奖励或税收优惠。印尼政府将对至少10个营业部门提供财政奖励以支持其发展,此外,印尼政府还拟对环保型企业、大型投资项目、在落后地区投资的基建项目,以及具有较多附加值、提供广泛就业机会和运用先进科技的工业部门提供税收减免等优惠。同时,在经济特区开展业务的公司可以享受(包括增值税、销售税及进口税等)、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政府将简化投资人申请设立公司或申办其他事项的手续。

3.对外国公司承包当地工程规定

印尼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中国与印尼两国企业使用中国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在印尼实施了包括巨港电站、芝拉扎电站、风港电站、泗马大桥和加蒂格迪大坝在内的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此同时,印尼对中国企业投资合作有相关保护政策。中国与印尼政府在1994年签署《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得到保护;中国与印尼政府在2001年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透漏税协定》避免双重征税。

(四)中印双边经贸合作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具有悠久历史。1990年两国复交后,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新世纪最初10年,两国

贸易额年均增长22.8%,2008年两国贸易额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双边贸易经过2009年的短暂下降后,2010年恢复至427.3亿美元,2011年规模进一步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和印尼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为605.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1.8%。其中,中国对印尼出口292.6亿美元,增长了33.1%;自印尼进口313.0亿美元,增长50.5%。中方贸易逆差20.4亿美元。2012年双边贸易继续增长,第一季度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对印尼出口7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自印尼进口7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2%;中方贸易逆差5.8亿美元。

从贸易结构上看,两国存在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印尼出口到中国的主要有原油和油类制品、矿产品、棕榈油及其制品、塑料及橡胶、有机化工品、木及木制品、纸及纸板等资源性产品。中国对印尼出口的主要产品有钢铁、机械、电子电器、车辆船舶、化工、塑料、药品、医疗器械、通讯器材和棉布、纤维等纺织原料等。

表5:中国对印尼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五)国家发展规划

印尼政府公布了国民经济15年中期建设规划(2011-2025),其主要指标有:

1.大力招商引资,为中期建设规划募集巨额资金,其中2011-2014年投资总额高达4000万亿印尼盾(约合4700亿美元)。

2.重点发展农业、加工业、矿业、海洋渔业、旅游业、电信业、能源产业和拓展国家战略地区8个领域的18项主要产业,其中包括钢铁、餐饮、纺织和成衣、交通、造船、镍矿、铜矿、铝矾土、棕榈油、橡胶、可可、渔业、旅游、电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产业,以及雅加达和周边城镇的大都市经济圈、巽达海峡大桥及周边经济枢纽建设等。

3.未来1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7%至8%。

4.在印尼发展六大经济走廊,使每一个经济走廊都能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业中心。这六大经济走廊分别为:爪哇走廊,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东爪哇省沿海地区将发展成化工工业中心与造船业中心,而内陆地区将发展为食品及饮料生产中心;苏门达腊岛走廊,重点发展农业种植园以及矿产加工和开采等,苏南省及廖岛将发展成棕榈油加工中

心;加里曼丹走廊,以农业种植园和采矿业为主;苏拉维西走廊,主要发展渔业、农业种植园以及采矿业;巴厘和努沙登加拉走廊,重点发展旅游业及手工业,将巴厘和龙目岛打造成旅游休闲中心;巴布亚和马鲁古走廊,以发展渔业、矿业及林业为主。

这些发展规划都为广西投资印尼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广西介入印尼的机遇问题与可介入领域

(—)面对机遇

1.缓解资源短缺瓶颈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石油、煤等能源的紧缺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家经济安全。其他资源短缺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从国内着手,努力降低能耗,节约使用各种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外部解决,主要有两种途径:—是尽量将高能耗、低产出、国内严重过剩的行业向外转移,二是分散进口风险,在资源丰富但自身缺少开发能力的国家,通过海外投资,参与国外资源的开发,或者通过直接收购,来获取能源供应的稳定股份。广西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印尼资源开发来缓解资源短缺瓶颈。

2.市场空间广阔

近年来,随着印尼经济逐步恢复,印尼政府加大了对基

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交通、电力、通信等领域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中国企业近年来进入印尼交通、电力、通信市场并逐步站稳了脚跟,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享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广西企业应该继续发挥已有优势,开拓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并通过印尼市场,逐步拓展和辐射整个东盟承包工程市场。

3.投资空间巨大

印尼新《投资法》的颁布使外资与内资享有平等法律待遇,增强了投资者土地权益确定性,明确了投资争端解决机制。这些软件环境的不断提升,东盟一体化全面加速推进,印尼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广西企业将可利用其自有优势进行投资。

4.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国内家电、纺织、重化工和轻工等行业已普遍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积压、技术设备闲置等问题;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以“价廉物美”为特点的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一定的竞争力。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特别是广西经济,只有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参与更高层次的竞争。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以把传统的“夕阳”产业和一些“朝阳”产业中的“夕阳”环节转移到其他国家;另一方面通过利用国外的科技资源来实现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

5.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大量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出口世界各地,使得欧美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的产品越来越敏感,贸易摩擦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了提高关税等非贸易壁垒措施来阻碍中国商品的出口。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出口,鼓励企业到印尼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带动国产设备、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出口,有效地实现进一步拓展出口的目的。

6.推动中国与印尼及东盟各国关系

中国与印尼发展经贸合作的关键优势是两国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上的互补性非常强。表现在进出口结构上,机电产品在中国对印尼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目前中国从印尼进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未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基础设施、工业、能矿业、农业和渔业等。

广西企业加大对印尼的投资可以越过国家之间的隔阂,使资源在国家之间有效配置,使东道国与母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下一步要以强化重点领域的经贸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与印尼经贸关系继续朝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方向迈进,通过实现互利共赢将广西与印尼的友好关系推向深入,为政治和经济安全创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推动广西乃至中国和东盟国家友好往来进一步发展。

(二)广西可介入领域

1.推进农、林、渔业开发合作。积极鼓励广西企业利用印尼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土地、物产条件,发挥我区在农、林业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水稻种植、果蔬种植、木薯加工、林业种植及开采加工、农林业技术、水产养殖、远洋捕捞等领域开展合作,提高印尼相关产品生产效率。

2.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发挥广西企业在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在铁矿、锰矿、有色金属、煤炭等矿产资源等方面,支持我区企业到印尼资源富集区,与印尼开展境外合作勘查、开发和加工等,实现互利共赢。继续办好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发挥论坛的信息平台作用,务实推动广西与印尼的矿产资源深度合作。

3.加强制造业对外投资。积极推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糖、建材、食品等广西优势产业企业对印尼投资。鼓励企业到印尼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营销网点、商品展示中心和售后服务点等,带动设备、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出口。鼓励企业通过新设企业或并购等方式,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和营销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广西跨国经营企业。

4.积极参与印尼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广西企业在水利电力、公路桥梁、市政建设、房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以建设—经营—移交(BOT)、公私合营(PPP)等国际

通行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到印尼投资、设立办事处等,积极承建印尼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全面促进中国与印尼互联互通。

5.推动重点合作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强统筹规划,拓宽合作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以赴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区建厂,打造我国对东盟合作园区品牌。

6.加强服务业对外投资合作。支持我区旅游、餐饮、酒店、客货运输、仓储物流、工程设计与咨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创意设计和广告业等服务行业“走出去”到印尼开展合作,推动广西企业在印尼设立办事处、分支机构等,拓展国际业务。

四、投资障碍及防范

(—)投资障碍

1.法律问题

中国企业到印尼投资首先应该注意法律环境问题,印尼的法律系统整体比较完整,但也有很多法律规定模糊,可操作性差,且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由于法律环境复杂,中国企业到印尼开展投资合作依然要坚持守法经营,密切关注当地法律变动情况,已发保护权利,履行义务。

2.人力资源体系问题

尽管印尼工资成本整体较低,但《劳工法》对劳工保护

规定较苛刻,对资方不利。因此,中方投资者要认真了解当地关于工资和保护劳工权益的具体规定,精确核算工资成本。

3.税收体制问题

印尼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课税制度,税收立法权和征收权主要集中在中央。现行的主要税种有:公司所得税、印花税、娱乐税、电台与电视税、道路税、机动车税、自行车税、广告税、外国人税和发展税等。2008年7月17日印尼国会通过了新《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5%降为30%,分为四档;企业所得税率2009年过渡期税率28%,2010年后降为25%,印尼对中、小、微型企业还有鼓励措施,减免50%的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印尼对进口、生产和服务等课征10%的增值税。印花税是对一些合同及其他文件的签署征收3000或6000印尼盾的象征性税收。印尼的税收体制比较复杂,企业的税收成本比较高,印尼税法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有税收优惠,还有其他产业税收优惠措施等,中国投资者需要认真研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降低税赋成本。

4.币种结算问题

相比较而言,印度尼西亚盾是比较容易受到国际游资攻击的货币之—,币值不稳定。所以,在进行双边经贸合作时,我方应尽量争取以美元或人民币结算,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5.环境差异问题

在与印尼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宗教、历史、文化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分歧和利益冲突,给中国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中国产品在印尼占有广泛市场、品类丰富、价格便宜、富有竞争力的背景下,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是维护中国在印尼市场可持续出口良好环境的重要保证。

印尼市场环境整体比较复杂,风险较高,在印尼开展贸易活动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地特殊的贸易环境,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业务,规避风险。建议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使用中国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保障产品,也可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的商业担保服务。

6.合作姿态问题

在印尼,占人口少数的华人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财富,每当遇到经济波动或其他突发事件,反华情绪通常会被挑起,有中国背景的企业仍有可能遭到迫害波及,因此,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宜保持低姿态。

(二)防范措施

1.注意合作伙伴和中介问题

在印尼华人数量众多,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使得很多中国企业更愿意通过华人来开展经贸合作,华人中介在其

中板眼了重要的较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印尼华人中介良莠不齐,而已欺诈等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良好的合作伙伴或中介是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保证,中国企业要广发调查,认真研究,慎重选择。

2.合理控制风险,加强经营管理

印尼财力较弱,外汇储备不足,资金短缺,偿付能力较差。很多大型项目要求带资承包,或者使用外方提供的优惠贷款。对于印尼政府不提供政府担保或者不动产抵押的项目,应谨慎操作,合理评估和控制风险。

3.处理好与政府和议会的关系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社会正经历一场巨大变革,逐步向民主社会迈进,期间政权更迭频繁,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不断。作为中国企业,注意不要在公共场合谈论印尼政治形势变化,以及政府换届和议会选举等,关注政府颁布的经济政策,把握经济动向,为企业决策和经营提供参考。

4.妥善处理与工会的关系

要全面了解印尼的《劳工法》等重要法律,严格遵守印尼关于雇佣、解聘、社会保障方面的规定,依法签订雇佣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缴纳退休保险、残疾补贴保险、病假补贴保险、劳动基金和职工福利保障基金等,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中国企业应根据自己从事的行业,积极与印尼当地的商协会保持联系,以获得对企业游泳的信息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DirectInvestment,ODI)是指我国国内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形式投资,且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与国内投资相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货币利率、汇率波动复杂,对投资项目的影响因素也更多,从而使得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明显大于国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积极评价风险因素,分析风险产生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措施,才能确保对外直接投资的顺利进行。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993年后,我国成为吸收外来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878亿美元,成为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增加了60余倍。二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延伸。在初期,我国的

企业一般在零售批发、采矿等行业投资,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领域已扩展到技术开发、商务服务、金融地产、生产制造等产业。三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位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我国的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亿美元,居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第13位,虽然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总量上增长迅速,但在许多项目上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给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不小损失。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东道国要么以保护资源或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要么因为政权更替等原因致使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并购失败或者即使能够并购成功其后续经营也出现了很大问题甚至项目被迫中止。比如,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过程中由于美国政府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进行干预而失败;2009年中铝在收购矿业公司力拓的过程中,由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干预而失败;近年来则出现了我国两大通信企业中兴和华为在美国的投资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受阻。东道国政局的变动也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很大风险。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迫使中铁在利比亚总额为42亿美元的3个铁路工程搁浅。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发达国家恶意设置的各种壁垒也使我

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TOW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战略STOW分析 (一)相关概念介绍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由安德鲁斯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为企业竞争的成功和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指优势(Strenght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的缩写,以此来对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充分认识、掌握、利用和发挥有利条件和因素,控制或化解不利因素或威胁。现在该分析框架广泛的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领域。 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投资都是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在活跃市场、吸引劳动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增强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投资中,中小企业以其低成本和技术适应性较强等特点很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中小企业820余万家,在2004年有80%的新增工作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本文所指的中小企业,是依据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3年实施《中小企业暂行规定》这两个法规中所定义的标准。 (二)SWOT分析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https://www.360docs.net/doc/be4825939.html,东盟市场形势的SWOT分析。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所在,使我国中小企业知己知彼、趋利避害、把握商机、实现双赢。笔者希望以此对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作一整体评估,并对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规避对策和建议。 1.优势(S) (1)经济优势 自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2004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下表1显示了2001-2004年中国-东盟国家经济增长水平对比。而且近年来,中国-东盟的货物贸易持续出现增长态势。特别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后,双方的贸易额当年突破了500亿美元。表2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情况。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强大的基础,表明了经济的增长与国家之间贸易往来有着正向关系。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地理优势与文化优势 中国中小企业投资东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地理条件最佳、面临的市场最为广阔、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最强并且与东南亚国家文化最为相近。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领土上毗邻,拥有了投资的地理优势。再者,一般而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而的相似性会缓和一国与他国结成经济联盟所带来的冲击。并且文化相似的所有成员国比较了解彼此的国家背景和组织的可能前景。形成共同市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同。现在有研究表明,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距离是决定一体化交易成本机制形

泰国投资环境概要

一、泰国投资环境 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虽然近两年来政府频繁更迭,但是随着阿披实政府的上台,政治动荡逐渐平息,国家政治经济逐步重新步入正轨。泰国广大民众信仰佛教、喜好和平的天性,泰国本土多元化的文化与大量吸收的外来文化和谐相融,形成了有利于外国投资的文化氛围。 泰国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之一,泰国在东南亚各国经济合作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拥有6,700万人口的泰国一直保持着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GDP的增长仍然达到2.6%。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成熟的劳动力资源是泰国经济能够保持增长的砝码,同时也加快了国家工业的快速发展。 泰国的投资政策主要以自由化和鼓励自由贸易为原则。泰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资源系统来支持和协助投资者。通过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泰国政府对受特別重视和其他受奖励的具体行业分別提供了不同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支持服务和进口许可。泰国已经为外国投资者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设施,以及发达的通讯和IT网络,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一泰国经济发展状况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泰国一直致力于国内的金融改革,努力恢复本国经济。目前,泰国已经成功走出了金融危机 的阴影,1999年-2007年泰国的GDP增速都保持在将近5%的水平,2008年即使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际GDP增长率仍然达到2.6%。 泰国的经济稳定性有所增强,对外表现在贸易顺差和经常性项目的增加,对内表现在通货膨胀的下降。2008年泰国货物进出口额为358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其中,出口1778.5亿美元,增长9.0%;进口1805.8亿美元,增长19.0%。贸易逆差27.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顺差114.2亿美元。2009年全年泰国通货膨胀率将从

我国投资环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般认为投资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地域为投资这种经济活动所提供地一系列要素和生产条件及其相互作用地统一体.良好地投资环境是吸引外来投资地必要条件.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地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所以投资环境地改善对我国地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劳动力地技术技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地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投资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发展,任重而道远.并且实践证明,营造良好地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作用是明显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进一步发展,继续搞好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资,仍然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地重要手段之一. 自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 年均增建达%,年总量达万多亿美元;外贸年均增长连选.%,年迭万多亿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截至年底,我国国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一万亿美元这些成绩地取得,得益于我国不断改善地良好投资环境..同时我国地投资环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完善我国地投资环境将对我国地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我国投资环境地现状 稳定地政治环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地改革、开放和搞活政策,已触及到城乡社会地每个领域,触及到每个人地工作和生活,深受广大人民地拥护和支持,成为一股强大地不可逆转地历史潮流.我国地经济建设在稳定中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持续提升.综合来看,我国将处于政治长期稳定地阶段,这也是良好投资环境地基书保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良好地经济环境 () 我国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日趋成熟 从采取适度从紧地财政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到采取积极地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再到年年初实行地货币和财政“双稳健”政策采防止经济大起大落.确保平稳轻快增长.这些都表明了我国政府在经济发展地斯阶段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地经验,能够确保经济稳定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加入为我国投资环境地进一步改善提供了良好地契机 加入后,我国经贸政策地统一性和透明性大为提高,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放宽服务业和投资地市场准入限制,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并符合我国安际情况地经济贸易管理体制.根据基本原则和有关规定,近年采,我国政府清理法规多件,其中废止件,修订了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万多件已废止、停止执行或者修改;有关部门修订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大了对外商投资地开放程度;与发达国家广泛开展了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地双边交流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和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制建设.依法治理,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在加强中央银行监管地同时,继续推进国有银行地商业化进程,减少了行政手段对商业银行进行调控.目前,我国银行业已有包括建设银行在内地七家银行在境内外上市,另外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内地五家银行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选择上市.年开始,我国结束了从年到年连续五年地反通胀和从年到年连续五年地反通缩,进入新地经济增长期,年为.亿美元.增长率达到.%,人均)首次突破美元大关,达到美元.年为.亿美元.增长率为%,人均为美元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年均增速%,我国经济增长内在地动力强劲,投资需求旺盛,消费需求也趋旺据预测,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完全有条件保持年均%地增长速度,年将迭万亿美元以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差异较大地地区投资环境 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个地区地自然禀赋不尽相同,我国目前各地区地投资环境存在较大地差异.整体来看,东部和沿海地区地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地投资者.东部地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地规模占绝对优势.截止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比例平均分别为:东部地区为.%;中部地区平均为.%;西部地区平均为.%.由于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地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地灵活性不足,西部地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中部地区地投资环境介于东部和西部之间,但其金融运行效率明显偏低具体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投资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拥有我国最大地港口群和城市群,其基础设施较完备.进出国内市场地障碍少.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较高,企业地非正式支出少.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与全球接轨最快地地区,其经济国际化和外向程度较高,外资进入则刺激了技术和管理经验地转让,帮助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环渤海湾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失,外责

英国和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

英国 货币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率:(18分)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英国,历年来保持着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财政政策,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困难的市场面前,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英国以其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学术研究与商务应用良好的合作,在吸引境外投资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2016年1月英国公布一系列疲弱经济数据,加上围绕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令市场推后了对英国央行开始升息的时点预期,从而拖累英镑兑美元数周来跌逾6%。另外,围绕英国公投可能支持脱欧的担忧也令英镑承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5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投票脱离(欧盟)将引发一个较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时期,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打击产出。”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国货币经济相对稳定。 政治稳定性:(12分) 英国法律体系起源与世界最悠久的法系之一,英美普通法系,这一法系长期以来强调突出财产的法权意识。英国此案在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且英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祥地,深谙国民财富增长所依赖的有效制度路径,长期以来,十分注意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吸引国际资本,并逐步构造出了完备理想的国际投资制度环境。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从2010年起采取一系列财政紧缩和经济刺激政策,使得英国得以逐渐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稳步发展,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保守党执政能力赢得大批选民信任。2015年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且保守党一向来与企业关系亲密,获得选民委托继续执政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将有利于英国的经济增长。 日本 货币稳定性:(18分) 日元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长期以来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虽然“广场协定”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并导致经济的巨大风险。事实上,自2012年底“安倍经济学”开始推行至今,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已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如今显示出来的是零效果甚至是反效果。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还应克服重重阻力,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进而实现摆脱通缩、实现增长的目标。 政治稳定性:(10分) 自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以来日本政局更迭频繁,没有一任首相任期超过一年,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实施的国内国际政策往往会随着执政党的变化而改变,这给日本政策的执行成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015年9月19日,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其在国会中的议席优势,还是在国会参议员全体会议上,强行通过了《新安保法》。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实质由此终结。由此可见日本在政治稳定性方面评分可为10分。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一19页

东盟各国投资环境和投资政策介绍之六 缅甸 一、缅甸基本国情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面积:676578平方公里。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人口:约6112万(2012年),其中首都人口约92万。华人华侨约250万。全国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钦族、克耶族、孟族和若开族等,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语言:官方语言为缅甸语和英语。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13日。缅甸国家元首: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2011年2月4日在联邦议会选举中当选为缅甸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统,3月30日正式宣誓就职。 二、缅甸经济基本情况 近年来缅甸经济增长率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08年-2010年经济增长率仅分别为3.6%、5.1%和5.3%,而2011年经济增长率上升至10.4%,财政年度GDP为453.8亿美元,人均GDP为800美元。2010/2011财年,缅甸政府持有的外汇总额为60.7亿美元。2011/12财年,通货膨胀率

约为4.2%。货币名称:缅币(Kyat)。2012年4月1日起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目前汇率约为1美元≈890缅币(2013年5月)。 三、缅甸主要产业情况 (一)农业 农业作为缅甸经济的主体,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9.9%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各种豆类等。2011/12财年出口豆类129.6万吨、大米70.7万吨0 (二)畜牧、渔业 2009/10财年畜牧业和渔业年均增长率为12%,2010/11财年,缅甸出口鱼类产品14.45万吨,明虾1.85万吨;2011/12财年,缅甸出口鱼类产品18.82万吨,明虾1.88万吨。 (三)林业 缅甸全国森林覆盖率达41%。占世界60%的柚木储量,国际市场上75%的柚木均产自缅甸。缅甸还盛产檀木、鸡翅、铁力、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种硬木和名贵硬木。缅甸每年主要向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出口20多万立方的柚木。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类和藤木资源。竹类品种97种。藤木32种。 (四)能源 截至2012年3月底,外国企业在缅石油天然气领域投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二、对日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新加坡虽然国小人少,但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经济高度发达的花园式国家。它的政治稳定,社会治安好,犯罪率低,信誉卓著,是发达国家中投资环境最安全的国家。 1. 资本抽回:对资本有限制抽回 新加坡税收体系简单低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且实行区域征税(即海外收益汇回新加坡免税),资本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利于投资企业享受新加坡低税率(6%-18%),还可实现国际合法避税(适合用于操作离岸业务),实现资产转移(国际化)和保障。 新加坡没有外汇及资金流动管制,发行新股及出售旧股所募集的资金可自由流入或流出新加坡。新加坡拥有最先进的资讯科技,新交所已开始应用开放式交易平台,可让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地方实施买卖新交所得股票,将来客户还可将自己的结算及风险分析系统与新加坡中央托收公司直接相连,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2. 外商股权:准许全部外资股权但不欢迎 (1)关于外资投资比例的限制,除商业企业要求外资不超过40%以外,其他企业则规定得比较宽松。高科技或资本密集型出口企业,外资可全资;一般产业虽然鼓励合营,但对外资股份比例并未加以限制,除新闻业不得超30%、广播业不得超过49%的出资比例,以及公共事业属禁止投资产业外,外国投资人均可拥10 0%的股权。

(2)新加坡并不明确规定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或行业部门。但总的来说,新加坡不大鼓励外商投资装配型工业部门,而是欢迎能引进“新技术”的投资,除对国家安全构成影响的敏感型部门外。 (3)国外的经济实体可以自由地在新加坡建立自己的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在所有权方面,对外商无特别要求,外商可自由地获取必要的生产要素和进行融资活动,并自由地支配所生产产品的销售市场,其对东南亚各国条件最为宽松。 3.对外商的歧视和管制程度:对外商略有限制但无管制 (1) 投资准入制度 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动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2) 限制性规定 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对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3) 限制性产业 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员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于保护这些行业的民族工业,促使新加坡经济的健康发展。 4. 货币稳定性:完全自由兑换 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自由兑换货币的国家,其中就包含新加坡元。新加坡已经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从1991年起,新加坡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20年,该汇率制度维持了新元名义有效率的基本稳定,为新加坡实现低通胀和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稳定的货币环境,为新加坡的经济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加坡汇率稳定。自1981年以来,新元名义有效汇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首先,新元名义有效率波动性(汇率变动的标准差来衡量)明显减弱。1981— 2000年,新元名义有效率的标准差为1.48%,远低于美元的3.52%和日元的4.16%。新元对主要国际货币的双边汇率波动性也在减弱。同期,新元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标准差为1.58%,对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月度标准差分别为3.01%和2.92%。其次,由于新加坡经济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储蓄率大幅提高,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从1980年底到2000年上半年,新元名义有效汇率升值74%,使新元汇率基本保持在均衡水平上。 5. 政治稳定性:长期稳定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

中美投资环境对比分析

中美对外投资环境的对比分析 ——基于经济方面的研究 1、经济体制 美国: 美国是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是世界上政府干预最少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意味着生产活动由私人所有,国家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及多少由供求关系决定,并通过价格机制将信息传递给生产者。 美国经济中的国有部分约占1%左右,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也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即使由政府兴办的这1%的国有企业中,政府也将其中的大部分“出租”或“外包”给个人经营和管理,只留下极少数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由国家直接经营和管理。在私有制经济中,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占98%甚至更多,其在生产、销售、投资和就业等方面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力量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对经济发展只起次要作用。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崇尚市场效率而排斥政府干预,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有活力的竞争,提高经济效率,鼓励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利润,引入新产品,开展更好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其显著特点是各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 从美国的多数行业来看,竞争性市场占有主导地位,但也有一部分的行业由垄断组织控制。一种是私人垄断,如美国的汽车市场绝大部分为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三大公司所控制;石油主要由美孚石油公司等大企业垄断,但这些是经济型垄断,是私人资本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垄断,这和中国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型垄断完全不同。另一种是国家垄断,包括国家直接从事某种生产和服务,或采取国有民营的方式控制某些行业,例如公用设施、邮政通讯、航天事业等。但是,美国的垄断从来没有消除竞争。从资产的份额上看,垄断企业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但从企业的数量来看,中小企业和非垄断性企业却占绝大多数,并且美国的垄断企业采取竞争的方式来促进生产和经营。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之间,在垄断企业之间也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竞争机制。近年来,美国政府也在积极保护竞争,坚持严格执行反垄断法,采取种种措施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使他们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一旦公平竞争的规则遭到违背,政府就给予严厉处罚。 自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有加深的趋势,宏观调控的力度较之以前也更为明显。这对到美国投资的企业而言,面临的经济管制会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总体而言,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较,美国在大部分投资领域都是放开的,更少的管制和更多的经济自由意味着这些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有效率的组织生产。这也是很多国家倾向于在进行国际投资的重要原因。 中国: 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形式的经济体制一方面尊重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反对任何形式的边界封锁、部门分割和非关税贸易壁垒,主张对国内开放,也对国外开放。另一方面又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通过统筹规划、总量控制、政策引导等经济、行政手段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引导。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

【摘要】自上个世纪中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家,对世界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由于历史原因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如果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俄罗斯在远东占领了我们多少个台湾,那怎么就不是核心利益。所以小平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有利于发展,其它的都可以放一放。面对这样一个从废墟中走向经济大国又在金融海啸中萧条的邻国,我们应该准备的分析其投资环境. 【关键词】xxxx文化阻碍 自上个世界60年代以来,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其发展速度相当于拉丁美洲的3倍,非洲大陆的4倍。在过去的20年里,东亚地区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8%,大大超越了发展中国家年均4.3%和发达国家年均3%的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伴随着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东亚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在过去的25年里翻了两番,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极为罕 见的。 而与我们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又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下面让我们用冷热分析法简单的看看日本当前的投资环境.一日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放眼当今世界的社会制度格局,东方国家大都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多走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地处亚洲的日本,与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隔海相望的日本,却是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东方国家.它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支持.日本虽然是多党制国家,但近几十年来的实质是日本的党派一直以来就是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局面,其他党派很难对其造成实质上的威胁.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会带来类似腐败等问题,但其在政策等稳定性方面无疑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明 显的帮助. xx政治存在的问题 自民党结束一党独大后首相频繁更换.政局不稳.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分析 ——国际投资学报告澳大利亚(Australia)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面积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该国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以及迅速发展的后天条件,造就了澳大利亚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因素对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 一自然地理因素 首先在地理位置方面, 它的陆地总面积为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为36,735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块。南北长约3,700公里,东西宽约4,000公里。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大陆,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的国家。并且,澳洲与欧洲国家有着天然的血缘联系。澳与其近邻--新西兰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澳新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日趋稳固,相互间的经济开放度很高,正向着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澳长期“从美”,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南锚”,澳美关系目前被置于澳对外关系的首位。近年来,澳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澳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6个。日本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与新加坡正在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澳新(西兰)与东盟正在着手建立新型紧密经济关系。澳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她在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澳大利亚的交通运输业便捷

并且比较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手段,澳大利亚所处的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其次,在自然资源方面,澳大利亚是是世界重要的产矿国和矿产出口国之一。 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矿产资源至少有70余种。其中,铝土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铝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黄金、铁矿石、煤、锂、锰矿石、镍、银、铀、锌等的产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时,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煤、铝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第三大铝和黄金出口国。已探明的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蕴藏量:铝矾土约31亿吨,铁矿砂153 亿吨,烟煤5110亿吨,褐煤4110亿吨,铅1720万吨,镍900 万吨,银40600吨,钽18000吨,锌3400万吨,铀61万吨,黄金4404吨。澳原油储量2400亿公升,天然气储量13600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量1740亿公升。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的20%,天然森林面积约1.55亿公顷(三分之二为桉树),用材林面积122万公顷。澳大利亚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还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二经济环境因素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

印度投资环境分析

印度的投资环境 印度,一个处于亚洲南部的发展中国家,为南亚次大陆最大国家,是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印度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势头。如若作为一个非亚洲外商,现要在亚洲进行投资,那么最具有吸引力的除了中国之外,就属印度这一热土了。 一、自然地理因素 (一)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亚洲南部,属南亚次大陆,西北与巴基斯坦接壤,东北与中国、尼泊尔、锡金和不丹为邻,东与缅甸和孟加拉国毗连,南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东南濒临孟加拉湾,西南面临阿拉伯海,南连印度洋,北倚喜马拉雅山,为亚、非、欧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枢纽。据此,印度三面环海,拥有十分便利的水上交通,便于水上运输,原材料、产品的进出口,其北面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接壤,亦很大程度地便利了印度市场与亚洲内陆国家的贸易来往。缺点是地处热带,气候炎热,生活环境就比不上中纬度的其他国家了。 (二)自然资源 1、气候 印度多数地区气候受冬季东北及夏季西南两大季风影响,属热带季风型,温度介于10-40度间.每年6至9月的夏季季风(monsoon)为全国多数地区带来暴雨,其中东北Meghalaya州东南部是全球降雨最多的地方,雨

量达10,900公厘.每年夏季雨季降雨情形决定农业收成良莠,也影响占全国人口60%农业人口的生计. 2、能源 (1)电力 电力供应不足是印度经济发展首要问题,全国高峰用电时的平均缺电约11%,各地经常无预警停电,尤其夏季高峰用电时更常发生,另因电价昂贵,各地窃电情形严重,即使首都新德里每日停电数起情形普遍,迫使许多厂商,住家均自备发电设备,稳压器,不断电系统等.近年私人电力公司已渐参与发电及配电经营, (2)石油 随着经济日趋发展,能源需求日增,所需原油的80%仍仰赖进口。国内油价深受国际油价涨跌影响,加上中央及州政府对燃油课徵货物税,销售税等税目,汽油每公升45-47卢比(约略超过1美元),柴油27-29卢比(约0.6美元),贵于我国及东南亚国家. (3)天然气 蕴藏量相当丰富,约达8,535亿立方尺,由于近年外海常探勘到天然气,故产量年有增加,惟除了自产外,为保障天然气来源,印度亦积极推动修筑由中亚经巴基思坦的天然气管线.天然气除供工业使用外,亦是家庭及公用车辆使用燃料,政府对天然气进行补贴,以15公斤装的煤气筒为例,各地价格略有不同,约在290-300卢比间. (4)水 印度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据水资源部统计,全国20个主要河谷地区已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_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_冯维江

China Business Update / September 2010 24 投资环境的声浪逐渐升高。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未果,到处理力拓商业贿赂事件引起的“非议”,到谷歌中国从内地迁往香港,再到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抱怨在中国“遇到了25年来最艰难的商业环境”,一系列事件似乎表明外资对中国经营环境的适应和利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被一些人列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的依据。 不仅如此,世界银行近期公布了一项对87个国家4个方面的外资投资环境进行比较的研究。这份报告显示,与东亚、亚太乃至全球各国相比,中国对外资的股权限制更加严格,外资在华建立子公司所需时间相对较长。报告的主要撰稿人皮埃尔?吉斯兰(Pierre Guislain)更是直言:“跟87个国家相比,在具有限制性的政策法规所占的比例方面,中国的行业限制数量要比世界许多其它国家都多”。 直观的事件与“客观”的调研言之凿凿,似乎坐实了中国外商投资环境堪虞之状况。然而,也有一些人为此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证。例如,代表了1600多家企业和个人会员的华南美国商会刚刚对外发布了《2010年中国营商环境“白皮书”》,报告称其九成会员企业对目前中国的经商环境较为满意,会员企业今年在中国的再投资预算增长44%,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亦有 人以客观数字为证,指出自2009年8月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各月均呈同比增长态势,而2010年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加39.6%,上半年累计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亦达到19.6%。如此大好形势,岂可谓外资环境恶化? 在我们看来,抱怨者的质疑固然有待商榷,辩护者的解释也并非无懈可击。商人以逐利为职,自然希望环境对自己越有利越佳,个别企业在经营中遇不如意事而有所表达实属平常。只是因为其中一些在华企业声名显赫,才特别引人关注且容易为人所利用罢了。以个案而论“环境恶化”殊不足道。伊梅尔特在私人餐会的抱怨被曝光之后,旋即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是通用电气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中国发展得很好,并且必将长期发展下去。”至于世界银行的报告虽有其一定的“客观性”与严谨性,但因为调查主要考察的是各国对外国投资的相关法规,而这只是投资环境的一个方面,并且与经济规模大小、投资机会多寡、经济成本高低等相比,仅是相对次要的方面,因此在“全面性”或“代表性”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以此论证中国投资环境之优劣,其结论亦不可靠。 当然,以企业对中国经营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来举证也存在问题,不仅样本选取及回答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更因为这样的调查缺乏国际比较的视角。至于用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数字为据虽然颇为有力,但影响外资进出的除了投资环境,更有经济形势。外资增长的数字并不能完全排除是因为全球经济在危机之后的恢复阶段,因 中国外商投资环境仍具优势 ——以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中国当前的投资环境

关于新加坡投资环境分析

1.1新加坡市场的国内背景分析 1.1.1 政治法律背景 新加坡是共和制国家,长期以来实施一党议会制,并针对自身国情建立了一个行政主导型分权制衡的政府制度,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政人员廉洁奉公,政府机构比较精干。对内: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较为融洽,消除了社会动荡隐患,确保了新加坡国内的社会稳定,治安好,犯罪率低。所以在新加坡,动乱、战争等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对外: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它主张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动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加坡积极参加东盟活动,把加强东盟及内部的团结看做是本地区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大国平衡政策”,重视与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新加坡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新加坡政府不会频繁、无故变更其既定政策,更不容许毁约、背信使企业和国家丧失信用,新加坡也没有社会动荡和不明朗的未来,其政府稳定与连续的政策对外国投资者是极大地吸引力。 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入,政府大力鼓励经济发展,积极实行招商引资政策;第一二三产业均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第三产业需求越来越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大力支持,这对于我们茶类产品占领销售市场提供了机遇。 新加坡的限制性规定:投资监管新加坡外贸厅立法对外资的限制性规定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来说要宽松得多。但外籍人员在新加坡就业须取得聘用许可证。新加坡法律对外资投向的部门没有特别限制,除交通、通信、电力及新闻等少数公共事业部门投资,行政审批上控制极严。另外,对外国投资投向金融和保险业实行许可证制度。 新加坡的投资准入制度:新加坡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业严加管制,如爆竹、国防工业等。制造业中属劳力密集、污染性高或附加价值低的行业(如合板业及成衣业)列为不受欢迎行业,一般情况下不予核准投资。新加坡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物资购买和产品销售没有太多的限制。 新加坡的限制性产业:新加坡《制造业限制投资法》规定了限制外资进入的产业,但数量较少,主要包括纤维纺织制品(雇用职工人数在100人以上者)、啤酒、海上运输、木料制材、水泥、洗涤类、烟花、铸铁、汽车、电视机、飞机、冷藏车、光学透镜、照相用品、安全救生用具等等。上述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法律对外资限制的目的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