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分类讨论思想例题分析及练习

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唯一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难以统一解答,就需要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分门别类的加以讨论,最后综合归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分类讨论。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分阶段学习知识,还要适时的总结一下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方法。特别就中考而言,经常出现带有这种思想的考题。几乎可以这么说:“分类讨论一旦出现,就是中高档次题”。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把初一一年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在分类讨论的问题中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1. 什么样的题会出现分类讨论思想--往往是在题目中的基本步骤中出现了“条件不确定,无法进行下一步”(如几何中,画图的不确定;代数中,出现字母系数等)。

2. 分类讨论需要注意什么----关键是“不重、不漏”,特别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性。

3. 分类讨论中最容易错的是什么--总是有双重易错点“讨论有重漏,讨论之后不检验是否合题意”。

【例1】解方程:|x-1|=2

分析:绝对值为2 的数有2个

解:x-1=2或x-1=-2, 则x=3或x=-1

说明应该说,绝对值问题是我们在上学期最初见过的“难题”。其实归根究底,一般考察绝对值的问题有三。

1. 化简(如当a<0

处理方法:根据绝对值符号内的式子的正负性

2. 类似于“解方程”(如本题)

处理方法:注意解往往不只一个,需关注绝对值为正数的数有两个。

3. 使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题(如已知|x-1|<2,求x的取值范围)

处理方法:画数轴,|x-1|<2表示数轴上到表示1的点的距离小于2的点。

【例2】试比较1+a与1-a的大小。

分析:常规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有很多种,现阶段最常用的是作差法。两个数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它们的差来判断:

①a>b即a-b>0 ②a=b即a-b=0 ③a

解:作差(1+a)-(1-a)=2a

分类讨论:

①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②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③当a<0时,2a<0,即(1+a)-(1-a)<0,即1+a<1-a

答:当a>0时,1+a>1-a ;当a=0时,1+a=1-a ;当a<0时,1+a<1-a 。

【例3】 已知线段AB 长度为6cm ,点C 在直线AB 上,且AC=2cm ,求BC 的长度。

分析:注意点C 的位置不能确定。在直线上,与一个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点有两个。

处理方法:画一个示意图,往往能帮助理解。

解:如示意图,有两种情况。

如图1,点C 在AB 之间时,BC=AB-AC=6cm-2cm=4cm

如图2,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BC=AB+AC=6cm+2cm=8cm

【例4】一张桌子有四个角,砍掉一只角后,还剩几个角?

解:5个或4个或3个。

【例5】已知△ABC 周长为20cm ,AB=AC ,其中一边边长是另一边边长的2倍,BC 长多少?

解:设AB=AC=x

①当AB=2BC 时,BC=0.5x

据题意,列x+x+0.5x=20,解得x=8cm ,则BC=0.5x=4cm

②当BC=2AB 时,BC=2x

据题意,列x+x+2x=20,解得x=5cm ,则BC=2x=10cm

检验:当AB=2BC 时,三边长为8cm ,8cm ,4cm ,可组成三角形; 当BC=2AB 时,三边长为5cm ,5cm ,10cm ,不可组成三角形,舍。 答:BC 长为4cm 。

【例6】 富城书店推出售书优惠方案: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优惠;②一次性购书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打九折;③一次性购书超过200元,一律打八折。如果小明一次性购书 付款162元,那么小明所购书的价格为多少。

解:付款162元,由于162>100,可确定享受了优惠。

因不确定是打九折还是打八折,所以分类。

①∵200×109=180>162,∴162元可能享受了九折优惠,162÷10

9=180(元); ②∵200×108=160<162,∴162元可能享受了八折优惠,162÷10

8=202.5(元) 答:小明所购书的价格为180元或202.5元。

【例7】 三人分糖,每人都得整数块,乙比丙多得13块,甲所得的糖果数是

乙的2倍,已知糖果总数是一个小于50的质数,且它的各位数字之和为11,试求甲、乙、丙各分得几块糖?

分析: 1. 两个限制条件:整数、质数

2.一个常见说法:乙比丙多得13块,甲所得的糖果数是乙的2倍

3.一个常见不等式列法:糖果总数是小于50

解:设丙获得了x 块粮果,则乙的糖果数为(x+13)块,甲的糖果数为2(x+13), 根据题意,可列不等式 2(x+13)+(x+13)+x<50

整理这个不等式,解得x<11/4=2.75

由于糖果块数必为正整数,所以x=1或2

①当x=1时,x+13=14,2(x+13)=28

总块数1+14+28=43,为质数,但4+3=7≠11,则x=1应舍去;

②当x=2时,x+13=15,2(x+13)=30

总块数2+15+30=47,为质数4+7=11,合题意。

答:甲分得糖果数为30块,乙分得15块,丙分得2块。

练习题

1.解方程:(1)|x+4|=3 (2)22)3(-=a

2.|a|+a 的值的情况讨论。

3. 如果a 、b 、c 是非零有理数,求c

c b b a a ++的值 4.比较a 2-a+4与a 2+3的大小

5.数轴上有A 、B 两点,若A 点对应的数是-2,且A 、B 两点的距离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多少(画图表示)。

6.平面内有四点,经过两点可画多少条直线。

7.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它们可能有几个交点?

8. 已知∠A0B=120o,∠BOC=30o,则∠AOC 为多少。

9.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已知AB =5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且OB=1.5cm ,求线段BC 的长。

10. 已知△ABC 周长为18cm ,AB=AC ,其中一边边长比另一边边长大3cm ,BC 长多少?

11. 在△ABC 中,若AB=3,BC=1-2x ,CA=8,求x 的取值范围。

12. A 、B 两地相距480千米,一列慢车从A 地开出,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快车从B 地开出,每小时行65千米,慢车先开出1小时,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开出x 小时后,两车相距100千米,则列方程为

甲班分两次共购买苹果70kg (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189元,则甲班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苹果多少千克。

新初中数学概率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新初中数学概率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普查方式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2s甲=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2s乙=0.036,则甲组数据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概率的意义以及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A、要调查现在人们在数学化时代的生活方式,宜采用抽查的方式,故原说法错误; B、一组数据3,4,4,6,8,5的中位数是4.5,故此选项错误; C、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大于0而小于1,正确; D、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s乙2=0.036,则乙组数据更稳定,故原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概率的意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意义、中位数、方差的意义,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2.如图,飞镖游戏板中每一块小正方形除颜色外都相同.若某人向游戏板投掷飞镖一次(假设飞镖落在游戏板上),则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1 2 B. 1 3 C.4 9 D. 5 9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概率的求法: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就是阴影区域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详解】 ∵总面积为3×3=9,其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1 2 ×1×2=4, ∴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4 9 .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概率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将代数关系用面积表示出来,一般用阴影区域表示所求事件(A);然后计算阴影区域的面积在总面积中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即事件(A)发生的概率. 3.袋中有8个红球和若干个黑球,小强从袋中任意摸出一球,记下颜色后又放回袋中,摇匀后又摸出一球,再记下颜色,做了50次,共有16次摸出红球,据此估计袋中有黑球()个. A.15 B.17 C.16 D.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共摸球50次,其中16次摸到红球,则摸到红球与摸到黑球的次数之比为8: 17,由此可估计口袋中红球和黑球个数之比为8: 17;即可计算出黑球数. 【详解】 ∵共摸了50次,其中16次摸到红球,∴有34次摸到黑球,∴摸到红球与摸到黑球的次 数之比为8: 17,∴口袋中红球和黑球个数之比为8: 17,∴黑球的个数8÷ 8 17 = 17(个),故答 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通过样本去估计总体,只需将样本"成比例地放大”为总体是解本题的关键. 4.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道:“(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卖油的技艺之高超.如图,若铜钱半径为,中间有边长为的正方形小孔,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大小忽略不计),则油恰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总复习练习题打印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经典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 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 C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0-11a b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 3)×4可以化为() (A )-3×4-43×4 (B )-3×4+3 (C )-3×4+4 3×4 (D )-3×3-3 20、小明近期几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第一次85分,第二次比第一次高8分,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2分,第四次又比第三次高10分.那么小明第四次测验的成绩是…………() A 、90分 B 、75分 C 、91分 D 、81分 21、一家商店一月份把某种商品按进货价提高60%出售,到三月份再声称以8折(80%)大拍卖,那么该商品三月份的价格比进货价………………………………………()

初一数学趣味题 24道经典名题.

1.有人编写了一个程序,从1开始,交替做乘法或加法,(第一次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乘法),每次加法,将上次运算结果加2或是加3;每次乘法,将上次运算结果乘2或乘3,例如30,可以这样得到: 1 +3 =4*2=8+2=10*3=30,请问怎样可以得到:2的100次+2的97次-2 解答:1+3=4+2=2的3次-2=2的3次+2-2=(2的3次+2-2)*2=……==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2的100次+2的97次-2的97次+2+2=……=2的100次+2的97次-2 2.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只碗,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解答:三人共食一只碗:则吃饭时一人用三分之一个碗, 四人共吃一碗羹:则吃羹时一人用四分之一个碗, 两项合计,则每人用1/3+1/4=7/12个碗, 设共有和尚X人,依题意得: 7/12X=364 解之得,X=624 3.两个男孩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开始沿直线相向骑行。在他们起步的那一瞬间,一辆自行车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向另一辆自行车径直飞去。它一到达另一辆自行车车把,就立即转向往回飞行。这只苍蝇如此往返,在两辆自行车的车把之间来回飞行,直到两辆自行车相遇为止。如果每辆自行车都以每小时1O 英里的等速前进,苍蝇以每小时15英里的等速飞行,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 解答:每辆自行车运动的速度是每小时10英里,两者将在1小时后相遇于2O英里距离的中点。苍蝇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5英里,因此在1小时中,它总共飞行了15英里。 4.《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令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雄、兔各几何? 解答:设x为雉数,y为兔数,则有 x+y=b,2x+4y=a 解之得:y=b/2-a, x=a-(b/2-a) 根据这组公式很容易得出原题的答案:兔12只,雉22只。

初一数学上培优试题绝对经典

培优数学试题 1、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b a ,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2、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 | || ||||||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3、 若|||||| 0,a b ab ab a b ab +-f 则的值等于多少? 4、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5、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2007()()()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6、若|1|a b ++与2(1)a b -+互为相反数,求321a b +-的值。

7、(1)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 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3)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6 8、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9、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 10、已知|a b -2|与|a -1|互为相互数,试求下式的值. ()()()()()() 1111112220072007ab a b a b a b ++++++++++L

初一数学经典应用题汇总考试最常见

初一经典应用题汇总 1、绿谷商场“家电下乡”指定型号冰箱、彩电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 类别冰箱彩电 进价(元/台) 2 320 1 900 售价(元/台) 2 420 1 980 (1) 按国家政策,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可享受售价13%的政府补贴.农民田大伯到该商场购买 了冰箱、彩电各一台,可以享受多少元的政府补贴? (2)为满足农民需求,商场决定用不超过85 000元采购冰箱、彩电共40台, 且冰箱的数量不少于彩电数量的. ①请你帮助该商场设计相应的进货方案; ②哪种进货方案商场获得利润最大(利润=售价进价),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 (1) (2420+1980)×13%=572 答: 可以享受政府572元的补贴. (2) ①设冰箱采购x台,则彩电采购(40-x)台,根据题意,得 2320x+1 900(40-x)≤85000, x≥(40-x). 解不等式组,得≤x≤ ∵x为正整数. ∴x= 19,20,21.

∴该商场共有3种进货方案: 方案一:冰箱购买19台,彩电购买21台 方案二:冰箱购买20台,彩电购买20台; 方案三:冰箱购买21台,彩电购买19台. ②设商场获得总利润y元,根据题意,得 y=(2 420 - 2 320)x+(1 980 -1 900)(40-x)=20x+3 200 ∵20>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21时,y最大=20×21+3 200=3 620 答:方案三商场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3 620元 2、某工厂用如图甲所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成如图乙所彖的竖式与横式两种长方体形状的无盖纸盒. (1)现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340张.若要做两种纸盒共l00个,设做竖式纸盒2个.①根据题意,完成以下表格: 竖式纸盒(个) 横式纸盒(个) x 正方形纸板(张) 2(100-x) 长方形纸板(张) 4x ②按两种纸盒的生产个数来分,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若有正方形纸板162张,长方形纸板口张,做成上述两种纸盒,纸板恰好用完.已知290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典型例题讲析(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方程2x m-3+3x=5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解: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知m-3=1,解得m=4.或m-3=0,解得m=3 所以m=4或m=3 警示:很多同学做到这种题型时就想到指数是1,从而写成m=1,这里一定要注意x的指数是(m-3). 例2. 已知2 x=-是方程ax2-(2a-3)x+5=0的解,求a的值. 解:∵x=-2是方程ax2-(2a-3)x+5=0的解 ∴将x=-2代入方程, 得a·(-2)2-(2a-3)·(-2)+5=0 化简,得4a+4a-6+5=0 ∴ a=8 1 点拨:要想解决这道题目,应该从方程的解的定义入手,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样把x=-2代入方程,然后再解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例3. 解方程2(x+1)-3(4x-3)=9(1-x). 解:去括号,得2x+2-12x+9=9-9x, 移项,得2+9-9=12x-2x-9x. 合并同类项,得2=x,即x=2. 点拨:此题的一般解法是去括号后将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其实,我们在去括号后发现所有的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合并同类项后系数不为正,为了减少计算的难度,我们可以根据等式的对称性,把所有的未知项移到右边去,已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最后再写成x=a的形式. 例4. 解方程 1 7 5 3 2 1 4 1 6 1 8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解析:方程两边乘以8,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 351 642 x ?-? ?? ++= ? ?? ?? ?? 同样,方程两边乘以6,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 31 42 x- ?? += ? ??

(完整版)初一年级数学经典例题

数学天地: 初一年级数学核心题目赏析 有理数及其运算篇 【核心提示】 有理数部分概念较多,其中核心知识点是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乘方. 通过数轴要尝试使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把抽象问题简单化.相反数看似简单,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0这个性质有时总忘记用..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它贯穿于初中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难点,我们要从七年级把绝对值学好,理解它的几何意义.乘方的法则我们不仅要会正向用,也要会逆向用,难点往往出现在逆用法则方面. 【核心例题】 例1计算:2007 20061 ......431321211?+ +?+?+? 分析 此题共有2006项,通分是太麻烦.有这么多项,我们要有一种“抵消”思想,如能把一些项抵消了,不就变得简单了吗?由此想到拆项,如第一项可拆 成 2 1 11211-=?,可利用通项 ()11111+-=+?n n n n ,把每一项都做如此变形,问题会迎刃而解. 解 原式=)20071 20061(......413131212111-++-+-+-)()()( =20071 20061......41313121211- ++-+-+- =20071 1- =2007 2006 例2 已知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 分别为A 、B 、C(如右图).化简b c b a a -+-+. 分析 从数轴上可直接得到a 、b 、c 的正负性,但本题关键是去绝对值,所以应判断绝对值符号内表达式的正负性.我们知道“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大数减小数是正数,小数减大数是负数,可得到a-b<0、c-b>0. 解 由数轴知,a<0,a-b<0,c-b>0 所以,b c b a a -+-+= -a-(a-b)+(c-b)= -a-a+b+c-b= -2a+c 例3 计算:?? ? ??-??? ??-????? ??-??? ??-??? ??-211311 (9811991110011)

初一下册数学经典题型

1.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例如:方程260x =- 的解为3x= ,不等式组205x x ->????-??-+<-?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1144275 x x x ? -?? ?++?<, >-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 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21+2x x -=, 1322x x ?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2x x m x m -?? -?<,≤的关联方程,求m 的取值范围.

2.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A,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点B(不与点A重合,且直线AB不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过点A作直线m∥x轴,过点B作直线n∥y轴,直线m,n相交于点C.当线段AC,BC的长度相等时,称点B为点A的等距点,称三角形ABC的面积为点A的 等距面积. 例如:如图,点A(2,1),点B(5,4),因为AC= BC=3,所以B 为点A的等距点,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为9 2. (1)点A的坐标是(0,1),在点B1(-1,0),B2(2,3),B3(-1,-1)中,点A的等距点为. (2)点A的坐标是(-3,1),点A的等距点B在第三象限, ①若点B的坐标是 ? ? ? ? ? 2 1 2 9 ,- - ,求此时点A的等距面积; ② ②若点A的等距面积不小于9 8,求此时点B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备用图

10.图文混排实例(word)

第十节课:图文混排 图文混排 1. 学会调整艺术字. 2.知道调整控制点的作用 3.熟悉艺术字工具栏中工具按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学会图形的组合方法 编辑修改艺术字 讲演辅结合 初二(1、2、3、4、5、6) 2009年6月18日星期五 认知操作 一. 复习提问 艺术字如何插入 二、新授

(首先展示精美的倒“福”字并提问其含义) 提问:在Word中利用所学过的对正文文字的编辑方法能制作出倒“福” 字吗?在Word中倒“福”字是如何编辑出来的?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⑴此作品由哪几部分组成?⑵用什么方法制作倒“福”字?⑶用什么方法制作菱形?⑷如何形成最终作品?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大任务分解成了四个子任务:> 任务1 动手操作,插入艺术字“福” 1、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Microsoft word2003软件,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 2、在绘图工具栏中点击A,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艺术字效果后点确定. 3、然后输入”福”字确定。 4、点击”福”字,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拖动改变大小。 任务2 修改艺术字“福”到满意的倒“福”字效果 5、点艺术字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方式”选择浮于文字上方。 6、点击”福”字,按“旋转”控制点,使福字倒立。 7、修改”福”字效果。 任务3 绘制及编辑正菱形 8、点击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基本形状下的菱形,按SHIFT键画出菱形。 9、编辑菱形到满意效果。 任务4 实现最终效果 10、调整正菱形与倒“福”字的位置、叠放次序并组合成一体。 三、提高训练

制作禁止停车标志 四、小结: 一、开机 二、登录 三、启动word 四、制作“福”倒艺术字。 五、保存文件。 六、关机 学生对艺术字兴趣很浓,掌握程度非常高。

精编初一数学经典易错题汇总

【模块一】翻折 精编初一数学经典易错题汇总 1(. ?仙居县一模)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带沿着直线 G F 折叠,∠CGF=30° 则∠1 的度数是 . 2.( 春?莒县期中)如图,生活中将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图所示折叠一下如果 ∠2=100°,那么∠1 的度数为 . 【模块二】旋转 1.(?上海中考)一副三角尺按如图的位置摆放(顶点 C 与 F 重合,边 CA 与边 F E 叠合,顶点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将三角尺 D EF 绕着点 F 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 n °后(0<n <180 ),如果 E F ∥AB ,那么 n 的值是 2.( 秋?前郭县期末改编)将一副直角三角尺 ABC 和 CDE 按如图方式放置, 其中直角顶点 C 重合,∠D=45°,∠A=30°.将三角形 C DE 绕点 C 旋转若 DE ∥BC ,则直线 A B 与直线 C E 的较大的夹角∠1 的大小为 度. 3.( 春?滨海县期中)长江汛期即将来临,防汛指挥部在一危险地带两岸各安置了一探照灯,便于夜间查看江水及两岸河堤的情况.如图,灯 A 射线自 AM 顺时针旋转至 AN 便立即回转,灯 B 射线自 BP 顺时针旋转至 BQ 便立即回转,两灯不停交叉照射巡视.若灯 A 转动的速度是 a°/秒,灯 B 转动的速度是 b°/秒,且 a 、b 满足|a ﹣3b|+(a+b ﹣4)2=0.假定这一带长江两岸河堤是平行的,即 PQ ∥MN ,且∠BAN=45° (1) 求 a 、b 的值; (2) 若灯 B 射线先转动 20 秒,灯 A 射线才开始转动,在灯 B 射线到达 BQ 之前,A 灯转动几秒,两灯的光束互相平行? (3) 如图,两灯同时转动,在灯 A 射线到达 AN 之前.若射出的光束交于点 C ,过 C 作 CD ⊥AC 交 PQ 于点 D ,则在转动过程中,∠BAC 与∠BCD 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 请求出其数量关系;若改变,请求出其取值范围.

word图文混排教学实例

word图文混排教学实例 初中信息技术《图文混排》课堂教学实录 案例主题:Word《图文混排》 地点: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时间:45分钟 课型:新授课 [案例描述] 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七年级新入学不久的新生,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及能力水平出发,教师只有采用任务驱动法,并结合演示法、分层指导法、讨论等教法,通过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特点的综合案例,结合实际教学流程,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图文混排的操作技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灵活地设置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设置。 3、学会对页面颜色、和水印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1、插入、设置艺术字、文本框和图片的方法 2、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 教学难点:对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的环绕和样式的设置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教室 2、多媒体教学微课、PPT教学课件、活动素材资源、文字处理 软件 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网络邻居下发教学资源 过程展示: 课前活跃课堂气氛(约1分钟): 师:在讲新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在出示照片之前, 大家可以猜一猜照片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表情疑惑,甚至有些同学小学议论。。。 师:出示一组照片(注:我校在2015年9月末举行的秋季运行会照片) 学生看到自己或同学生龙活虎、奋勇争先的情景,心情特别的兴奋。 新授过程:

初中经典趣味数学题

初中经典趣味数学题(一) 教学目的:通过这6道经典数学题,应用简单的整数运算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逻辑 思维。 教学难点:依据所给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 课时:1课时 1.有27颗珍珠,其中一颗是假的,但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比真的珍珠轻一点.问:最少用天平称几次(不用砝码),就一定可以把假的珍珠找出来? 解答:3次 第一次把27颗珍珠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考虑轻的那9颗珍珠,如果不偏斜,则考虑没有称量的那9颗;同理,将这9颗珍珠再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再次得到3颗"可疑"的珍珠,取出两颗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轻的是次品~否则没称量的是次品 2.埃及同中国一样,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人处理分数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只使用分子为1的分数,例如用1/3+1/15表

示2/5,用1/4+1/7+1/28来表示3/7等等,现在用90个埃及分子1/2,1/3,1/4,1/5,......。1/90。1/91,其中是否再取10个数,加上正负号后使它们的和为-1,若存在,请写出这10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一解: -1=-1/5-1/6-1/8-1/9-1/10-1/12-1/15-1/18-1/20-1/24 二解: 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 9-1/10=1-1/10 所以: 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1/10=1 即: -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1/10=-1 3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完整版)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 命题趋势 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和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1 2)1111( 22+--÷-++x x x x x x 其中.12-=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 命题趋势 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17,记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 ,将线段OA 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 1,P 2,…,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P 1Q 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 S 1,S 2,…,这样就有S 1=2312n n -,S 2=23 4 2n n -…;记W=S 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你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是( ) (A)23 (B)12 (C)13 (D)14 分析 如图17,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 A(1,0),与y 轴的交点为8(0,1). 设抛物线与y 轴及x 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 ,M(x ,y )在图示 抛物线上,则 222OM x y =+

初一数学经典应用题大汇总

1、运送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为2.5吨的货车运。还要运几次才能完? 还要运x次才能完 29.5-3*4=2.5x 17.5=2.5x x=7 还要运7次才能完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几米?它的高是x米 x(7+11)=90*2 18x=180 x=10 它的高是10米 3、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生产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x个 9x+908=5408 9x=4500 x=500 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4、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还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乙每小时行x千米 3(45+x)+17=272 3(45+x)=255 45+x=85 x=40 乙每小时行40千米 5、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级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平均成绩是x分 40*87.1+42x=85*82 3484+42x=6970 42x=3486 x=83 平均成绩是83分 6、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平均每箱x盒 10x=250+550 10x=800 x=80 平均每箱80盒

7、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少人? 平均每组x人 5x+80=200 5x=160 x=32 平均每组32人 8、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食堂运来面粉x千克 3x-30=150 3x=180 x=60 食堂运来面粉60千克 9、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平均每行梨树有x棵 6x-52=20 6x=72 x=12 平均每行梨树有12棵 10、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高是x米 140x=840*2 140x=1680 x=12 高是12米 1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x米 16x+20*2.4=72 16x=72-48 16x=24 x=1.5 每件儿童衣服用布1.5米 1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女儿今年x岁 30=6(x-3) 6x-18=30 6x=48 x=8 女儿今年8岁

(word完整版)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初一数学经典题型解析 1、如图,将一个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115°, 那么∠2的度数是() A。95°B。85°C。75°D。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画出图形,由直尺的两对边AB与CD平行,利用两直线平 行,同位角相等可得∠1=∠3,由∠1的度数得出∠3的度数,又∠3为三角形 EFG的外角,根据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得到 ∠3=∠E+∠2,把∠3和∠E的度数代入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答:已知:AB∥CD,∠1=115°,∠E=30°, 求:∠2的度数? 解:∵AB∥CD(已知),且∠1=115°, ∴∠3=∠1=11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3为△EFG的外角,且∠E=30°, ∴∠3=∠2+∠E, 则∠2=∠3﹣∠E=115°﹣30°=85°.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其中平行线的性质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如图,AB∥CD,DE交AB于点F,且CF⊥DE于点F,若∠EFB=125°, 则∠C=3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AFD=∠EFB,由∠EFB的度数求出∠AFD的 度数,再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CFD=90°,利用∠AFD﹣∠CFD得出∠AFC的度数,最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得到所求的角的度数. 解答: 解:∵∠EFB=125°(已知), ∴∠AFD=∠EFB=125°(对顶角相等), 又∵CF⊥DE(已知), ∴∠CFD=90°(垂直定义), ∴∠AFC=∠AFD﹣∠CFD=125°﹣90°=35°, ∵AB∥CD(已知), ∴∠C=∠AFC=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答案为:35

初一数学经典题集

初一数学经典题集 若该户居民3、4月份共用水15m3(4月份用水量超过3月份),共交水费44元,则该户居民3,4 月份各用水多少立方米? 4、一群学生前往位于青田县境内的滩坑电站建设工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男生戴白色安全帽,女 生戴红色安全帽。休息时他们坐在一起,大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位男生看到的白色与红 色的安全帽一样多,而每位女生看到的白色的安全帽是红色的2倍。问题:根据这些信息,请你推 测这群学生共有多少人? 5、为准为准备晚会,七(8)班学生到某便利店分两次购买某种饮料70瓶,共用去188元, 饮料的价格如下:

6、某开发商进行商铺促销,广告上写着如下条款: 投资者购买商铺后,必须由开发商代为租赁5年,5年期满后由开发商以比原商铺标价高20%的价格进行回购,投资者可在以下两种购铺方案中做出选择: 方案一:投资者按商铺标价一次性付清铺款,每年可以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 方案二:投资者按商铺标价的八五折一次性付清铺款,2年后每年可以获得的租金为商铺标价的10%,但要缴纳租金的10%作为管理费用. (1)请问:投资者选择哪种购铺方案,5年后所获得的投资收益率更高?为什么? (2)对同一标价的商铺,甲选择了购铺方案一,乙选择了购铺方案二,那么5年后两人获得的收益将相差5万元.问:甲、乙两人各投资了多少万元? 7、小明在汽车上,汽车匀速行驶,他看到公路两旁里路牌上是一个两位数,一小时后,他又看见公里牌上的数是前次两位数个、十位数字互换了一下,又过了一小时,公里牌上的数是一个三位数,它是第一次看见的两位数中间加了一个0,求汽车的速度。 8、六点到七点之间,钟面上时钟与分钟何时第一次重合? 9、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400元,消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m件。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下个季度销售价降低4%,预计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多少元? 10、小宇的妈妈去年经营某款羽绒服,其中进价300元,销售价为450元,今年由于制作该款羽绒服成本上涨导致进价在去年基础上上涨了不少,同时由于“千年极寒”的宣传,今年销售羽绒服的商家很多,竞争加剧。小宇的妈妈为了不库存,决定按去年销售价的九折销售。经预算,今年销量较之去年翻番的情况下,毛利才和去年一样,请问今年的进价提高了百分之几?其中毛利=(销售价-进价)×销售量 11、一种彩电进价是1050元,按进价的150%标价,商店允许营业员在利润不低于20%的情况下打折出售,问营业员最低可以打几折? 12已知(2x﹣1)5=ax5+bx4+cx3+dx2+ex+f,求:(1)a+b+c+d+e+f的值;(2)a+c+e的值. 13、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分别表示为1,a+b,a的形式,又可分别表示为0,a/b,b的形式,求 a2014+b2013的值。 1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WORD图文混排教案

一、课题:《WORD图文混排》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插入、编辑图片,设置图文环绕,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档版面设计。 能力目标: 1、会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制作简单的文档、文章等。 2、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美观的理解、排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学习,感受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Word的兴趣。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和编辑图片,实现图文混排。 教学难点:对图片和文字进行格式和布局的排版设计方法。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探究法、展示评价法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软件:WORD2010、教学案例素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广播软件(极域电子教室)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七、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能过鉴赏,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能过鉴别评价每个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课堂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1)通过课件展示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鉴赏。(你认为这三件WORD作品好在什么地方?如果给你做,你能做出来吗?认真学习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制作,并且还能做得更好呢。)以美激趣,唤起学生探究的意愿,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重点运用学生对优秀作品评价和教师语言激励评价。

初一数学试题及答案(极其经典)

基础巩固篇 第一讲有理数 重点分析: 1.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自然数、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身边的例子体验自然数与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计数、测量、排序、编码等方面的应用. 2.从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 3.有理数的分类:按有理数的整分性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按有理数的正负性可以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难点分析: 1.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有些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可以化为分数. 2.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要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必须是同一类量,数量大小可以不相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0是整数;②0是有理数;③0是自然数;④0是正数;⑤0是负数;⑥0是非负数. A.①②③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 D.②③⑥ 思路点拨0是自然数,是整数,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属于非负数,根据题意描述进行判断即可. 解题过程①②③⑥正确,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⑤错误,故选A.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定义,注意掌握0这个特殊的数,它是自然数,也是整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易错误区数扩大到有理数范围后,注意0的特殊性,特别注意0是整数,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但它是非负数.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3,0.2,3.14,8,0,-2,20,1 4 ,-6.5,17%,-2 1 8 . 整数:{ …}; 分数:{ …}; 正数:{ …}; 负数:{ …}; 自然数:{ …}; 负有理数:{ …}. 思路点拨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 解题过程整数:{-3,8,0,-2,20,…}; 分数:{0.2,3.14,1 4 ,-6.5,17%,-2 1 8 ,…}; 正数:{0.2,3.14,8,20,1 4 ,17%,…}; 负数:{-3,-2,-6.5,-21 8,…}; 自然数:{8,0,20,…}; 负有理数:{-3,-2,-6.5,-21 8,…}.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定义,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易错误区本题数据比较多,大部分数据承担多种角色,所以要注意不重不漏. (1)已知4个矿泉水空瓶可以换1瓶矿泉水,现有15个矿泉水空瓶,若不付钱,最多可以喝瓶矿泉水. (2)师生共52人外出春游,到达后,班主任把买矿泉水的钱给班长,要他给每人买一瓶矿泉水.班长到商店后,发现商店正在进行促销活动,规定每5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班长只要买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一瓶. 思路点拨(1)看15里面有几个4,再看余下的空瓶包含几个4,把个数相加即可.(2)因为5个空瓶=1个空瓶+1瓶的水,可知4个空瓶可以换1瓶的水,因此花4瓶的钱可以喝到5瓶水,所以花40瓶的钱可以喝到50瓶水,还差2瓶单买. 解题过程(1)15÷4=3(组)……3(瓶),可先换3瓶矿泉水,喝完后还剩3+3=6个空瓶,拿出4个空瓶换1瓶矿泉水,还剩3个空瓶,找人借1个空瓶凑齐4个空瓶换1瓶矿泉水,喝完还剩1个空瓶,再把这个空瓶还给那个人,故最多可以喝5瓶矿泉水. (2)52÷5=10(组)……2(瓶);4×10+2=42(瓶).∴班长只要买42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一瓶.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推理与论证,题(2)关键要抓住“5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这个条件,据此得出“买4瓶就可以喝到5瓶水”这一结论,然后再列式计算. 易错误区换来的矿泉水喝完又是空瓶,可以继续换. (1)若m>0,n<0,|n|>|m|,用“<”号连接m,n,|n|,-m,请结合数轴解答. (2)由小到大排列下列各分数:6 11 , 10 17 , 12 19 , 15 23 , 20 33 , 60 91 .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分析)

中考数学最值问题总结 考查知识点: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2、代数计算最值问题 3、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 问题原型:饮马问题 造桥选址问题 (完全平方公式 配方求多项式取值 二次函数顶点) 出题背景变式: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几何基本模型: 条件:如下左图,A 、B 是直线l 同旁的两个定点. 问题:在直线l 上确定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 方法: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连结A B '交l 于 点P ,则PA PB A B '+=的值最小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E 是等边三 角形,M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AM 、CM . (1)求证:△AMB ≌△ENB ; (2)①当M 点在何处时,AM+CM 的值最小; ②当M 点在何处时,AM+BM+CM 的值最小,并说明理由; (3)当AM+BM+CM 的最小值为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例2、如图13,抛物线y=ax 2+bx +c(a≠0)的顶点为(1,4),交x 轴于A 、B ,交y 轴于D ,其中B 点的坐标为(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14,过点A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 ,交y 轴于点F ,其中E 点的横坐标为2,若直线PQ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G 为PQ 上一动点,则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H ,使D 、G 、F 、H 四点围成的四边形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及G 、H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5,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T ,过点T 作x 的垂线,垂足为M ,过点M 作直线M N ∥BD ,交线段AD 于点N ,连接MD ,使△DNM ∽△BMD ,若存在,求出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B A ' ′ P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