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章 燃料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章 燃料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章 燃料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了解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

及学情分析通过氧气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但没有具体的运用过,本节课通过金刚石和石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并进一步对物质和组成元素体会,知道一种元素并不一定只有一种单质,并认识原子排列方式的改变也是化学变化。

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通过学习体会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重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难点难点:金刚石、石墨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教法学

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阅读P129-130思

1.金刚石与石墨的

物理性质有哪

些?

2.金刚石与石墨的

主要用途有哪些?

3 金刚石与石墨

的物理性质差异很

大的原因是什么?

4无定形碳包括哪

几种?各自性质和

用途是什么?

5.C60和它的兄弟

有哪些?

完成P129 从图

中几种碳单质的的

用途推知各物质有

什么性质?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作出指导1、

识金刚石、

石墨的物理

性质

2、

据性质联系

这两种物质

的用途

3、

刚石和石墨

物理性质差

异的原因

无定形碳的性质

和用途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碳的单质金刚石

石墨

作业设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碳三 碳四的化工利用

碳三、碳四的化工利用 对液化石油气进行深加工用于化工领域是大势所趋。化工利用将是今后国内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的热点,也是液化石油气需求增长的关键支撑因素。精蜡厂扩能后丙烯9.38万吨,丙烷1.69万吨,去掉丙烷丙烯的液化气(含碳四烯烃)12.62万吨。 1.碳三资源的化工利用 1.1丙烯市场分析 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苯酚、丙酮、丁醇、辛醇、丙烯酸及异丙醇等。其它用途还包括:烷基化油、催化叠合和二聚、高辛烷值汽油调合料等。预计2012年全球丙烯市值将突破2008年的峰值,超过900亿美元。其中影响全球丙烯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东和中国丙烯及下游产品将大幅扩能。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丙烯消费国,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丙烯需求国。聚丙烯仍然是丙烯的最重要衍生物,约占丙烯需求量的2/3,丙烯第二大市场为丙烯腈,其次为环氧丙烷和异丙苯。 据最新信息,渤海化工集团将在临港工业区内的渤海化工园投资建设60万吨丙烷制丙烯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套、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丙烯生产装置。目前,项目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计划于2012年9月建成投产。目前国内多数聚丙烯装置规模在1—15万吨。 1.1.2聚丙烯市场分析 聚丙烯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2010年,我国聚丙烯产量约为917万吨,同比增长了13.5%。近年我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大量的聚丙烯产品。 目前,聚丙烯主要应用于薄膜、管材、电器等领域。预计2010至2012年,国内聚丙烯的需求增长大约为6%左右;2013-2015年的增速约为5%-7%左右。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需求量大约为2100万吨,当量消费量将达2600万吨左右;而我国聚丙烯的产能大约为1698万吨左右。我国聚丙烯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1.1.3生产工艺 聚丙烯生产工艺最广泛的是本体工艺和气相工艺两大类。

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第一课时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5.2-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案例 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化学 内容主题: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 教师姓名:谷振辉 教龄:17年

附件一:《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姓名:学号:设计者:谷振辉问题一、连线 金刚石黑色冶炼金属 石墨吸附性做鞋油 活性炭坚硬做干电池里的电芯 炭黑还原性做钻头 焦炭导电性冰箱里的除臭剂 问题二、有人说:“C60与C-12、C-13等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那么从书写形式上、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上说出你的观点与同伴交流。 问题三、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由此你判断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情况(),那由此推测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是()[填稳定、活泼等描述词语]碳燃烧的产物一定是二氧化碳吗?为什么? 问题四、在一个燃着的通风良好的煤炉中,上面有浅蓝色的火焰,我们知道这是一氧化碳在燃烧,这些一氧化碳是怎样生成的呢? 我的问题是:

附件二:《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者:谷振辉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是( );( )可以做防毒面具的 滤毒剂;石墨可用作高温工作下的机器中的润滑剂,反映出石墨具有( )性,( )性,( )性。 2、请用相关内容的序号填空: A.冰箱的去味剂 B.切割玻璃 C.干电池电极 D.作燃料 E.制油 墨 (1)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强 (3)石墨的导电能力好可用来作 (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 泼可用来 (5)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来 3、(1)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属于 ,且反应过程中都 (填“放” 或“吸“)热。 (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反应过程中 (填“放”或“吸“) 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式不同的是( ),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 、水和冰 B 、氧气和臭氧 C 、金刚石和石墨 D 、红磷和白磷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不一定相同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 C 、不同的单质可以由同一种元素组成 D 、不同的单质可以有相同的化学式 3 “扬州八怪”之一绘制的清代字画至今仍不退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A 、具有可燃性 B 、在常温下稳定 C 、具有氧化性 D 、具有还原性 4、科学家发现了C 60这种物质,下列有关C 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 60是一种单质 B.C 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C.它的化学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D. C 60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5.在一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中,通常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 A 、C+ O 2CO 2 B 、2CO +O 2 2 CO 2 C 、C+ CO 22CO D 、2C+ O 2

组成细胞的分子测试题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选择题(共40分) 1.下列元素中属于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的是() A.K B.P C.B D.Ca 2.C、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了()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3.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元素是() A.氢元素B.氧元素C.氮元素D.碳元素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证,正确的是()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5.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② C、H、O、N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④多肽⑤肽链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①③④⑤⑥ 6.人体的肌肉主要是有蛋白质构成的,但是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这是由于()A.肌细胞形状不同B.在人体的分布部位不同

C.控制它们运动的神经不同D.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8.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它的分子式是()A.C5H11O2NS B.C3H7S C.C4H11O2S D.C5H10O2N 9.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的核酸中碱基的种类依次是() A.4 4 4 B.5 5 4 C.5 4 4 D.4 4 5 10.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8 B.7 C.5 D.6 11.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DNA C.RNA D.核苷酸 1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使视野清晰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13.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是() A.只有遗传物质B.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碳四综合利用的探讨

炼厂碳四综合利用的探讨 刘真温志刚王金波 气分MTBE车间 目前,碳四烃主要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使用,但近年来,由于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该资源作为普通燃料销售的经济性值得考虑。据报道,我国对碳四馏分的利用率约为16%,远比国外低,而美国、日本、西欧等对碳四烃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0%、64%、60%;此外,自2004年我国西气东输管线正式开通以来,全国有十多个省市开始使用天然气,这样就使得原来用作燃料的碳四馏分中有一部分被天然气替代,为碳四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因此,拓展碳四馏分的化工利用,进一步将其加工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厂碳四烃的利用现状 我厂的液化石油气主要来自FCC装置,脱硫后经气分装置的脱丙烷塔将碳二碳三与碳四分离,分离出的碳四进入MTBE装置,碳四中的异丁烯与甲醇反应生成MTBE(甲基叔丁基醚),剩余未反应的碳四组分作为民用液化气销售。表1为我厂碳四馏分的组成(m%)。 表1 碳四组分组成 从表1可以看出碳四组分中正丁烯(顺丁烯和反丁烯)的含量最高为32.65%(w%),异丁烷含量次之为30.61%(w%),异丁烯为18.68%(w%),正丁烷为10.78%(w%)。如果按照气分装置在2012年全年产出5.60万吨的碳四计算,那么其中含有1.83万吨的正丁烯和1.71万吨的异丁烷。目前,我厂仅对异丁烯组分进行了有效利用,碳四的综合利用率仅为18.68%(w%),如果能将正丁烯或异丁烷进行开发利用,碳四的综合利用率可达到50%~82%。炼厂的经济技术指标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2 碳四组分的分离 实现碳四烃的综合利用,最大的困难在于将碳四烃各组分有效分离以达到规定的纯度要求。混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Mo (钼)、 Cu (铜)、Fe (铁)、Zn (锌)、Mn (锰) 、B (硼)等 ( 巧计:“牧童铁心猛碰”) 大量元素(20多种):C 、H 、O 、N 、P 、S 、K 、Ca 、Mg 等 元素 主要元素(97%):C 、H 、O 、N 、P 、S 基本元素(90%):C 、H 、O 、N 物质基础最基本元素(核心元素)48.8%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为骨架 无机化合物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化合物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有机化合物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鲜重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多少是:O>C>H>N ;干重下,4种基本元素的含量多少是:C>O>N>H △!生物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三、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淀粉 + 碘液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 1、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 (1)原理:新配制的Cu(OH)2与加入的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 (2)过程:样液→加斐林试剂→振荡→水浴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 斐林试剂(甲液:0.1g/ml 的NaOH 乙液:0.05g/ml 的CuSO4) (3)颜色变化:斐林试剂(还原糖):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注意事项 ①还原性糖有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麦芽糖、乳糖等。 (非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多糖都不是还原性糖)

组成细胞中的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教案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 [考纲要求]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基础知识: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1.最基本元素:C。 2.主要元素:C、H、O、N、P、S。 3.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4.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5.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6.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7.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HO的含量最多,后者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2特点提醒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含量。 ②记忆微量元素可利用口诀:铁猛碰新木桶(Fe、Mn、B、Zn、Mo、Cu)。(谐音记忆法) 想一想为什么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而含量又大不相同? 答案组成细胞的元素最终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的。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鉴定物质鉴定试剂颜色变化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液蓝色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或脂肪(或苏丹Ⅳ染红色) 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你知道吗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包含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两种试剂,使用时有什么不同? 答案斐林试剂使用时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2分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入A液1mL,再加B液4滴。 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2)含量变化: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期 有关。

(3)功能 ②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自由水与结合水的联系 自由水结合水?你查了吗心肌呈固态是因为结合水含量高,血液呈液态是因为自由水含量高,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原因是二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功能: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 的血液中若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②它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化合物质量分数/% 水占85~90 无机盐占1~1.5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训练题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H、O、N、Fe、Cu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B.磷脂分子仅由C、H、O、P四种元素组成 C.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P D.酶和ATP都含有N,但酶一定不含有P 解析:选 C C、H、O、N、P、S、K、Ca、Mg等为大量元素,Fe、Mn、Zn、Cu等为微量元素;磷脂分子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存在RNA,因此都含有P;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少数酶也含有P。 2.某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含有Mg2+、K+、Ca2+、Fe3+,其浓度都是0.1 mol·L-1,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剩余最多的是( ) A.Fe3+B.Mg2+ C.K+D.Ca2+ 解析:选A Fe属于微量元素,植物需求量较少,故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剩余最多。 3.(2018·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酸与吲哚乙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RNA分子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与糖类相比,脂肪中C的比率较高,C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解析:选 D 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吲哚乙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二者的元素组成不同;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递兴奋无关 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解析:选 C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如磷酸;氨基酸脱水缩合时, 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因此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递兴奋也有关;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而在有氧呼吸的第

第七章 参考答案

第七章参考答案 1.(1)碳四馏分主要来源有热裂解制乙烯的联产、炼厂催化裂化的联产,除此之外还来源于油田气(天然气)和 -烯烃联产等途径;碳五馏分主要来源有液态烃裂解制乙烯的联产、炼厂催化裂化的联产等途径。 (2)①裂解制乙烯联产裂解制乙烯的联产物碳四馏分的一般特点:烯烃(丁二烯、异丁烯、正丁烯)尤其是丁二烯的含量高,烷烃的含量很低,1-丁烯含量大于2-丁烯;碳五馏分的一般特点:二烯烃尤其是环戊二烯、间戊二烯、异戊二烯的含量高,其它烯烃、烷烃及组分含量较低。②炼厂催化裂化的联产碳四馏分的一般特点:丁烷(尤其是异丁烷)含量高,不含丁二烯(或者含量甚微),2-丁烯的含量高于1-丁烯;碳五馏分的一般特点:主要含异戊烯和异戊烷,基本不含碳五二烯烃。总的来说通过裂解或裂化得到的碳四、碳五馏分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会因为工艺条件、原料、加工深度的不同存在进一步的差异。 2.碳四馏分分离技术: ①MTBE合成分离目前被认为是分离异丁烯最简便易行、经济的方法,该技术的关键是MTBE分解催化剂。 ②TBA脱水分离法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是Arco气相催化法,以酸性催化剂(活性氧化铝、硫酸铁溶液、Amberlyst15树脂等)脱水。其反应工段采用四级反应器系统,每级反应器均加预热器,反应温度为505~700℉,压力为1.38MPa。得到的异丁烯纯度为99.97%,转化率为98%。 ③醋酸酯化分离法利用高醋酸和异丁烯的选择性酯化反应,醋酸和异丁烯进行简单的加成反应,生成醋酸叔丁酯,然后,在3atm,60~120℃下,在硫酸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下,分解为异丁烯。得到的异丁烯收率达98%以上,异丁烯纯度可达到99%。目前此法还没有工业化。 ④无机酸萃取、吸收分离法目前工业采用的硫酸萃取工艺有EXXON法,CFR法、BASF法等;采用盐酸萃取工艺有NIPPON法。其中EXXON法,CFR法、BASF法分别采用用60%、40%、50%硫酸溶液作为萃取剂,各工艺得到异丁烯的纯度存在较大的差异;NIPPON法以盐酸水溶液萃取剂,得到纯度99.9%以上的异丁烯。 ⑤分子筛分离技术UCCC子筛工艺采用钙沸石-5A,从碳四馏分中吸附直链异丁烷-丁烯组分,而不吸附带有支链的异丁烯、异丁烷。精馏直链馏分可以得到99%以上的1-丁烯,采用萃取精馏除去支链组分中的异丁烷,从而得到纯度大于99%异丁烯。UOP工艺主要用来分离碳四馏分中的1-丁烯,能将碳四馏中90%~92%的1-丁烯分离出来。它采用一种“K—X”型分子筛,此种分子筛只吸附1-丁烯,对其它组分不吸附。该工艺没有明显的副反应发生。 3. (1)裂解碳五馏分中含有二、三十种组分(因为工艺条件、原料、加工深度的不同组分以及组分含量亦不同),且各组分不仅沸点相近,还可相互形成二组分及三组分共沸物,因此采用普通蒸馏的方法难以对碳五馏分进行有效分离得到高纯度产品。

碳四资源

碳四资源不断增长,拿到手却并不容易 碳四,是指含4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来源为石油炼制、蒸汽裂解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副产,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近两年,我国碳四总量正随着炼油、乙烯产能和MTO工艺的发展而增长。 据介绍,2011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4亿吨/年,同比增加5.2%。其中,富含碳四的液化石油气产量达到2181.1万吨,比上年增长6.3%。 裂解碳四的产量为乙烯产量的40%~50%。到2011年底,我国乙烯年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猛增至1569.5万吨;乙烯产量为1554万吨,增长9.4%。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在3年内开工建设(含已投产和正在试车)的煤制烯烃项目有20多个,各地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超过2000万吨/年。为此,副产的碳四资源也将会有较大增量。 据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袁霞光推算,目前国内炼厂碳四总量每年超过600万吨,裂解碳四总量接近500万吨,正在发展初期的MTO产业副产的碳四总量也将超过100万吨。 碳四资源的不断增长,无疑成为很多企业计划投资该领域的基础。尤其是碳四资源作为燃料利用的路径正在变窄,更是给了这些企业机会。 “在我国,大部分碳四都作为民用或工业燃料使用,化工利用率相对较低。但随着农村沼气、城镇天然气和家用电器的发展,碳四燃料需求量越来越小,这正好给了碳四化工利用的机会。”山东海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生介绍说,自2004年西气东输管线正式开通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开始使用天然气,一些地方出现液化气滞销的局面。这就使得原来用作燃料的碳四馏分有一部分被天然气替代,为碳四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甲醚产能在近几年得到释放,掺入液化气之后,后者的价格难以大幅度上扬,也使得液化气作为燃料销售的利润并不可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教授周红军表示,“而且,近几年有大量LNG进口,从高端市场对液化气产生挤压。二甲醚和LNG的双向挤压,使得液化气用作民用燃料的效益越来越不被看好,寻找碳四新的高价值利用途径成为现实问题。”

碳四馏分的组成

碳四馏分(图) 即C4馏分。主要为含四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二烯烃和炔烃的混合物。因原料来源和加工过程不同,所得C4馏分组成各异。C4馏分是一种可燃气体,但通常是以液态贮运。可作为燃料,或经分离作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工业意义的C4烃主要有七个组分(表1),其中尤以1,3-丁二烯(以下简称丁二烯)更为重要。 来源C4馏分来源于天然气、石油炼制过程生成的炼厂气和石油化工生产中烃类裂解的裂解气,来源不同,组成各异(表2)。由天然气回收的C4馏分主要含C4烷烃,而后两个过程则提供了几乎全部的C4烯烃。各国工业用C4烯烃的来源有些不同,美国大约95%的C4烯烃来自炼厂气C4馏分;西欧和日本来自炼厂气C4馏分与裂解C4馏分的量大致相等;中国情况类似西欧和日本。

由天然气回收C4馏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含有较多乙烷、丙烷及丁烷以上组分的湿性天然气中回收。这种天然气因含有1%~8%的易液化的C3烷烃和C4烷烃,在长距离气体输送前,必须先将它们脱除回收。另一种是从油田气中分离得到。油田气的组成与湿性天然气很接近,主要成分是甲烷,但含有较多的丙烷、丁烷,甚至汽油组分,低碳烷烃含量也较多,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延长,油田气量降低,组成中高碳烷烃含量增加。 炼厂气C4馏分炼厂气中含氢、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C4烃以及少量C5烃,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炼厂气经压缩、冷凝、分馏可得C4馏分,这种C4馏分通常含有大量C4烯烃,其基本组成除决定于原油的性质外,与加工方法也有关。在中国,年加工1.2Mt油品的催化裂化装置,可得C4馏分105kt,其中(kt)正丁烷7.3、异丁烷28.7、1-丁烯15.3、顺-2-丁烯29.6、反-2-丁烯13.6、异丁烯10.2。热裂化过程在较高温度下进行,不用催化剂,异构化反应少,所生成的C4馏分中正丁烷、正丁烯的含量比催化裂化过程要高得多。在炼厂中,这两种气体一般合并使用。 裂解气C4馏分烃类裂解生产乙烯、丙烯时也副产C4烃,习惯称裂解C4馏分,其含量(%)及组成随裂解原料及条件而异。通常在裂解石脑油或柴油时,副产的C4馏分为原料总量的8%~10%(质量)。特点是烯烃和二烯烃含量(%)高达92~95,其中丁二烯含量40~50(甚至更高),其余为异丁烯22~27、1-丁烯14~16、顺-2-丁烯4.8~5.5、反-2-丁烯5.8~6.5、丁烷(正、异)3~5。裂解C4馏分是生产丁二烯最经济、最方便的原料。 用途C4馏分广泛用作燃料和化工基础原料(见图),用作燃料的C4馏分大部分为C4烷烃。C4烷烃的贮运很方便,除作为工业燃料外,还可供民用。在石油炼制工业中,C4烷烃用做汽油添加剂,提高汽油蒸气压,以适应在冬天或寒冷地区使用;在非化工利用方面还有一些用途,其用量不大,如作为冷冻剂、重质油加工脱沥青溶剂、油田井管脱蜡剂、树脂发泡剂及烯烃聚合溶剂等。

组成细胞的分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

生物必修Ⅰ人教新课标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强化练 习(1) 一、选择题 1.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含量最多的元素、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依次是( ) A.C、O、C B.C、H、O C.C、O、N D.C、O、O 答案A 解析在组成人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中,最基本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是O,而占细胞干重最多的是C。 2.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喝淡盐水。以下各项中属于以上三种做法的主要原因依次是( ) ①消毒②维持水分代谢平衡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④降温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⑤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肠炎病人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脱水,所以给肠炎病人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水分代谢平衡。受外伤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因为%的生理盐水是细胞的等渗溶液,且具有清洁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高温作用要喝淡盐水是为了补充因高温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 3.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学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是:C—%、O—%、N—%、H—%、S—%、Fe—%,该有机物最可能是蛋白质 B.用示踪原子标记某种元素,希望只被组合到蛋白质中而不被组合到核酸中,应选择35S C.假定一个细胞中的含水量保持不变,则适当提高温度会使结合水与自由水之比减小D.在一个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保持不变,无机物的含量变化比较大 答案D

解析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但部分蛋白质中含有特殊元素,如S、Fe等,而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只有C、H、O、N、P;适当提高温度,自由水的比例提高,细胞的生命活动会有所加强,但在一个细胞中各种成分的量都保持相对稳定。 4.广告语“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新陈代谢需要酶的催化,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所以说明无机盐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5.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和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孪生火星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后,相继探测到火星上有水的存在,人类探索自己星球以外的高级生命和追求地球外栖息地的愿望成为现实。下列关于水与生命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不能离开水 B.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C.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排出水最主要的途径是肾脏排尿 D.水在光合作用中分解的反应式是:2H2O→4H++O2+4e-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A、B、D选项可排除。人体所需的水主要来源包括饮水和食物中的水,排出水的途径主要是肾脏泌尿。 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种类及作用”的记忆和理解。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若缺乏会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如缺锌、缺碘都会出现相应的病症;每种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是不同的,如O元素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与含量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2种,出人工合成的以外,在自然界中有90种。 其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组成、分类及含量分布如下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 其中主要元素:指含量占原生质总量97%以上的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生活所必须的,含量虽少但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 的如Mn Zn Cu B Mo 等。 矿质元素:指出了C H O 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2、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功能 (1) 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 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无机盐离子或化合态形式存在,生物体获得各种元素的方式主要以主动运输为主。 (2) 生物体内化学元素的功能 ①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和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②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统一性 ①从元素的角度:组成生物体的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②从分子水平:DNA 的空间结构和基本单位相同;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从结构角度:都以ATP 为直接能源 K Ca Mg 大量元素 S P 主要元素 主要元 H O N 基本元素 C 最基本元素

从结构水平:出病毒外,生物体都是幼细胞组成 (2)差异性 从元素的角度看,组成生物体的各化学元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2)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含量和其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又有一定差异。 二、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 1、无机化合物——水 (1)水的含量、分类、及生理作用 含量概念生理作用 结合水 4.5% 与其他物质结合在一 起 细胞组成成分 自由水95.5% 能够自由流动、以游 离状态存在良好溶剂运输作用反应场所 (2)不同生物含水量特点 ①是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②含水量: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2、无机化合物--无机盐 (1)无机盐存在的形式及含量 含量:很少,约占细胞鲜重的1%——5% 存在形式: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与细胞中。 (2)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①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许多种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这是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的承担者 1、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与含量 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2种,出人工合成的以外,在自然界中有90种。其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组成、分类及含量分布如下

碳四馏分

1.来源 C4烃是单烯烃(正丁烯和异丁烯)、二烯烃(丁二烯),烷烃(正丁烷和异丁烷)的总称。C4烃主要来源于催化裂化和蒸汽裂解(乙烯裂解副产C4烃)C4馏分除作为燃料之外,可直接或分离出其中的单一组分用作化工原料,也可用于生产烷基化汽油或叠合汽油。 C4馏分来源不同其组成也不同 由表1可知, C4 馏分中烯烃含量很高, 其中蒸汽裂解C4馏分中烯烃约占95%, 催化裂化C4中烯烃占50%以上。裂解C4馏分中含有近50%的丁二烯, 目前各乙烯厂都采用溶剂抽提法对其进行分离, 用作顺丁、丁苯、丁腈等橡胶以及ABS, SBS等树脂的单体。C4 馏分中其他组分的利用率均不高。 C4 原料气主要由丁烷、丁烯、丁二烯和炔烃等组份组成, 其中丁二烯是生产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ABS树脂和尼龙的重要单体和原料。将丁二烯从C4 气体混合物中有效地分离出来十分重要。但是, C4 气体各组份的沸点十分接近, 用普通的精馏方法不能得到聚合级丁二烯。国内外先后开发的分离C4制取丁二烯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氨共沸蒸馏法、络合分离法、二聚解聚法、萃取精馏法等。 由于C4馏分沸点较低,常压下的饱和蒸汽压大而易气化,不易于运输和使用 C4馏分中包括丁二烯、1.丁烯、异丁烯及丁烷等,这些组分可以生产环氧丁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产品,但是这些生产工艺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对馏分中各组分进行分离,过程较为复杂。C4馏分催化裂解制丙烯工艺具有原料适应性大、不需要原料预处理和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白尔铮等通过对烯烃歧化、C4烃类的选择裂解、丙烷脱氢以及炼厂FCC装置升级等四种生产丙烯的工艺进行比较,从投资费用和生产成本考虑,认为C4烃类选择裂解是四种生产丙烯工艺中最具吸引力的工艺。此外,国内外也相继开展C4烃类催化裂解制丙烯的研究,因此设计合适的生产工艺,综合利用C4馏分,对于优化资源利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7%的丙烯来源于蒸汽裂解生产乙烯过程的副产品,约有30%来自炼厂中催化裂解(FCC)工艺,剩余3%左右由丙烷脱氢和其他工艺得到。从这个信息可以看出,蒸汽裂解工艺在乙烯和丙烯的生产中占绝对的统治地位。它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装置结构简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特性和主要用途,认识几种无定形碳及其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 (3)知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4)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和一氧化碳的燃烧及其产物,知道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含义。 (5)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使用煤炉的安全知识。 (6)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培养学生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的辨证关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 (2)通过对C60、碳钠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

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通过碳单质、一氧化碳可燃性及用途、毒性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4)通过一氧化碳用途和危害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 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之间联系,碳及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性质不同的理解,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碳及其氧化物的相互转化的关系。 教学设想:本课题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学化学是为了用化学;采用分析归纳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图文并茂,使知识活动化,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境——阅读指导——点拨释疑——总结归纳 设疑——释疑——小结应用 学法:自主学习法、体验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刀、玻璃、碳棒、导线、铅笔、灯泡、电池、无定形碳、防毒面具,手套等。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为什么说氢气是洁净、理想的高能燃料?

组成细胞元素化物

2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组成细胞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基础梳理】 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______。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2、水在生物体内的形式可分为自由水和_________,自由水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机盐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类由________元素组成,糖类的种类很多,不同生物体内糖的种类也有差异,请完成下表 生物类型植物动物 单糖 二糖 多糖 5 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糖类也可参与其它大分子物质或有关结构,如_____是RNA、ATP的组成成分,_________是DNA的组成成分,而纤维素是组成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7、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__________,它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磷脂是构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成分。 9、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常用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于的检测脂肪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_,检测蛋白质的材料是___________。 3 检测物质试剂颜色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显微镜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4 使用_________试剂时,应先将NaOH和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匀,再加入到相应生物组织样液中。 使用_________试剂时,应先将________加入到组织样液中混匀,再加入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 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关系 组成细胞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能找到,但自然界中的元素在生物体中不一定存在。且同一种元素,在生物体细胞中的含量和在自然界中的含量一般也是不同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2、生物体内常见的元素的种类 生物体内常见的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15种: (1)大量元素9种:C、H、O、N、P、S、K、Ca、Mg,其中在活细胞中,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微量元素6种:Fe、Mn、Zn、Cu、B、Mo (2)大量元素中主要元素6种:C、H、O、N、P、S (3)C是最基本元素 例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是 A.P、N、Mn、K B.N、S、Cl、P C.Fe、S、P、N D.Ca、N、P、K 考点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以及部分的无机盐。多数无机盐则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化合物中,有机物主要包括四种,即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除此以外,细胞中还有其它化合物,如我们熟悉的糖类分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以及不完全分解产物酒精、乳酸,此外,还有维生素基本上也不属于上述四类物质。因此,我们不应看到有机物,就想把它往某一类化合物中归类。 3、不同化合物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同,其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5%--90%,蛋白质约占细胞鲜重的7%--10%。若分析细胞干重,蛋白质则占50%左右,因此,蛋白质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例2、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A.氨基酸B.核苷酸 C.脱氧核糖D.磷脂 考点三、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物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 特点反应染色反应 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 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和新制的 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 铜沉淀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 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在碱性环境下,蛋白质和铜 离子形成络合物 实验材料的选取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物质鉴定检测类实验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所取的实验材料中有丰富的待测物质,二是实验材料不能带有较深的颜色,以免影响检测后结果的观察。 3、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配方中CuSO4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的浓度为0.01g/mL。(2)使用过程中CuSO4的用量不同。在检测还原糖时,CuS O4用量和NaOH等量,而在检测蛋白质时,NaOH的用量约1mL,CuS O4的用量为4滴。 (3)使用方法不同。检测还原糖时,先将NaOH和CuS O4等体积混合,再加入到组织样液中,在检测蛋白质时,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NaOH,混合均匀后,再加入CuS O4。 4、脂肪的检测 (1)检测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脂肪,不需要使用显微镜,将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加入到组织样液中即可观察。(2)检测细胞中的脂肪,则需要使用显微镜。 例3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①DNA 甲基绿红色 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 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A.①③ B. 考点四、细胞中的糖类 1 分类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果糖半乳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